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习题整理汇总—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第五篇国家机构有哪些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
2、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法律依据。
3、学校、医院、银⾏、邮局等属于⾮国家机构,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
4、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
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P44)5、全国⼈民代表⼤会的职权是由什么法律来决定的?它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有哪些职权?(P45)答:①全国⼈民⼤会的职权是由宪法来决定的(P44)②全国⼈民代表⼤会是我国的最⾼国家权⼒机关。
③根据宪法全国⼈民代表⼤会⾏使⽴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6、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国家机关的构成?国家元⾸、权⼒机关、⾏政机关、军事指挥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
7、关系图⼈民政府——⾏政机关——⾏使⾏政管理职权(P46)(⾏政机关的名称中常常出现⼈民政府、部、厅、局等。
)P44)最⾼国家权⼒机关的执⾏机关全国⼈民代表⼤会——最⾼国家权⼒机关——⾏使国家⽴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P45) ⼈民法院——审判机关——审判权(P47)司法机关——⼈民检察院——监督机关——检察权(P47)中华⼈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使国家监察职能(P47)8、公安(局)机关不属于司法机关。
⾝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P27)司法是解决社会正义的重要⼿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道防线。
(P47)9、⼈民法院可以审理民事、刑事、⾏政案件等。
(P47)10、宪法规定,国家的⼀切权利授属于⼈民,⼈民能否直接⾏使国家权⼒(注意是⼒不是利)?在我国⼈民通过什么⽅式⾏使国家权⼒?(P48)答:不能,(我国⼈⼝众多,不可能每个⼈都直接⾏使国家权⼒)⼈民通过选举产⽣⼈⼤代表,组成⼈民代表⼤会,代表⼈民⾏使国家权⼒,对⼈民负责,受⼈民监督。
(P48)11、‘⼀府⼀委两院’指的是什么国家机关?⼈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民法院、⼈民检察院。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1996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3、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4、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5、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6、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7、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1、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一、问答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神圣性表现)?答: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④宪法有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如何理解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②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④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3、我国先后颁布了几部宪法?答: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
4、公民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答:(1)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二、填空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
3、我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45年。
三、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了社会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
(X)2、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国家宪法日。
(X)3、宪法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4、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5、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7、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宪法是根本法课后练习题
2.宪法是根本法一、核心词汇我会填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9.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0.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1.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1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13.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1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1.宪法只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我们每个人都应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地位是一样的。
(×)5.学校章程就是宪法。
2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
导入新课
前边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导入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法律法规?
二.讲授新课
1、宪法和这些法律法规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呢?观察苹果树,并说一说你观察的结论。
出示我国的法律体系(苹果树)
通过观察苹果树我发现宪法相当于树干,而其他法律法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像苹果树的枝叶,树干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小结: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2.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三则法律条文,我发现他们最后一句话都是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所以我国法律法规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出示幻灯片:
如果其他法律法规与宪法发生矛盾了怎么办?
小结: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旦抵触则宣布其无效。
4.出示活动园
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小结:宪法不仅规范公民的行为,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所以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回顾本节课内容
课题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感受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增强对宪法的认识能力,理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知道宪法的地位;宪法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之处;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020年人教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 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权威课件
体会宪法和其他法律在内容上的不同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 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 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 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活动园
阅读并思考:
①在“宪法树”示意图中,树干、树枝、 果实代表了什么法律?
“树干”代表的是 “宪法”,“树枝” 代表是一个类别的 法律。“果实”代 表了众多的具体法 律。
240、:3敏17而.1好4.学20,20不20耻:3下17问.1。4.。2072.1042.02:03210270.:1341.:2401270.1240.:230122002:301:32107:3.114:4.2102200:31:41
这醉人芬春芳去的春季又节回,,愿新你桃生换活旧像符春。天在一那样桃阳花光盛,开心的情地像方桃,在 45、不海要内为存它知的已结,束天而涯哭若,比应邻当。为Tu它es的da开y,始Ju而ly笑1。4, 72.01240.2J0u2ly0270.1T4u.2e0sd2a0y2,0J:3u1ly2104:3,122002:0371/:1441/2200:2301:41 花一这样醉美人丽芬,芳感的谢季你节的,阅愿读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56、莫生愁命前的路成无长知,已需,要天吃下饭谁,人还不需识要君吃。苦8时,3吃1分亏8。时T3u1e分sd1a4y-J, uJlu-l2y0174.1,42.022002J0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亲爱的读者: 2、世千上里没之有行绝,望始的于处足境下,。只20有20对年处7月境1绝4日望星的期人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3、成少功年都易永学远老不难会成言,弃一,寸放光弃阴者不永可远轻不。会。成20功:31。7.14.202020:317.14.202020:3120:31:417.14.202020:317.14.2020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2.宪法是根本法
5 2016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感 受
2019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宪 2020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感 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
受
宪 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法
日
1
现行宪法历经五次修改
2
第一次修订
3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
第二次修订
5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修订
感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受
第四次修订
宪
法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日
第五次修订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2 3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4 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5
感 受 宪 法 日
1
2 3
国家宪法日活动
4
5
感 受
宪 宪法手抄报
法 日
读宪法
宪法朗读比赛
1
每年宪法日的主题
2 3
2014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4 2015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感 受 宪 法 日
1 2
3
4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
5 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课件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 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刑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和经济秩序。
二、民法 民法与生活联系密切
学习民法的内容
第一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 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 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第一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 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反合同时,向另一 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 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 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
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
张叔叔和吴阿姨 准备10月1日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张兰成为我校新 入职的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
爸爸的公司每年 纳税达1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你知道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吗?
国歌法、国旗法、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未 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刑法等法律。
把左边宪法的条款与右边的生活场景连线。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 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 的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
的义务
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 缴纳个人所得税。
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 关拘留。
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 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
,予以赔偿。
生活处处有法律 劳动法
在工厂
在超市
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上
在学校
六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调整着社会关系。
在家庭生活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等;在学校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保障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在社会上,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等。
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例如,法律规定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这就是明确告知人们不应当做的行为。
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当我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刑法等相关法律会保护我们,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惩处。
2.宪法是根本法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
宪法的权威性: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这体现了它的权威性。
二、公民意味着什么1.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的概念: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取得国籍的方式: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本国国籍;二是通过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的公民享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等。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人身自由权:这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并且在受到侵害时有权依法取得赔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1. 宪法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我国的宪法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的意义)答: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 你对国家宪法日有什么印象,和同学一起说说吧。
答:周日我和妈妈去公园,发现那里设有宪法宣传栏。
傍晚我和奶奶去广场散步,有宪法宣传小组给我们发宪法教育宣传单。
4. 通过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宪法的内容?答:如:2018年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意思是我们要认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学习宪法的条款和精神,遵守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实施,运用宪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自身权益。
5.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定这个日子?答: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01年开始,12月4日就成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了。
设置原因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6.为什么“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答: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课后练习题
2.宪法是根本法一、核心词汇我会填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9.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0.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1.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1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13.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1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1.宪法只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我们每个人都应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地位是一样的。
(×)5.学校章程就是宪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
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12.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我们的国家”第十三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感受宪法日”,目的是通过宪法日活动,让学生走进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小树立宪法意识。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树立宪法权威”,旨在让些生知道如何树立宪法权威,让他们愿意学习、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明白社会的各个主体必须以宪去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事。
本课内容有三个切入点:第一,通过初步地了解宪法日,了解宪法;第二,通过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感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知道宪法赋予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通过了解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认同宪法的权威。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具备了基本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尝试辩证地看待问题。
但他们正处于刚进入青春期或即将进入青春期的阶段,思想不成熟,做事易冲动,因此借助本课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非常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1.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遵守宪法。
精编人教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栏题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课时共(3)课时完成,第( 2 )课时1.教材内容分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中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的第二个栏题。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在本册中起到了总领全册的作用。
本课教材首先用准确凝练的语言对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的特征进行了总体概括,也起到了总领本课的作用。
栏题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通过呈现我国的法律体系树和《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物权法》的第一条法律条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不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一特征。
然后教材呈现了宪法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最后通过比较简单连线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法律依据”的方法,即法律思维的渗透,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简单的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
2.学习者特征分析我采用问卷、访谈和日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学情调研,发现:学生法律知识少,宪法意识薄弱,虽然通过栏题一的学习和国家宪法日期间校内外的宪法宣传活动,知道宪法重要,能说出宪法是根本法,但只是结论性的认知而不是概念上的真正理解,都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宪法成为根本法的原因,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更不清楚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3.教学目标1.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认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初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至上的理念,产生积极主动学习宪法的意愿,为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奠定基础。
2.能够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体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能够利用资料说明宪法的特征,树立实证意识。
3.了解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并能简单阐述理由。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后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一、填空题。
1、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和,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和,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和必须履行的。
3、我国现行宪法是月年日颁布的。
4、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
5、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的第部宪法。
6、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7、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8、人民通过管理国家。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在法律体系中,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11、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12、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
13、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宪法是依据其他法律制定的。
( )2、我国设立了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 )3、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同。
( )4、我国现行宪法是1984年12月4日颁布的。
( )5、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
( )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 )7、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设立了宪法日。
( )8、国家机关具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 )9、有些法律是能够与宪法相抵触的。
( )10、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以下能体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有( )。
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宪法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③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④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⑤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2、俄罗斯的宪法日为(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996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4、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5、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6、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7、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1、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整理汇总
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1、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的地位,是国家的()。
2、根据(),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多法律。
3、宪法是国家的(),规定国家和社会中()、()的问题。
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的内容。
4、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
5、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
6、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
7、简述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