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精品教学设计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帮助别人与得到帮助都是幸福的,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让学生有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
行为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关心、帮助他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景故事等方法,感受获得帮助以及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要用心了解别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别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讲图片故事,感受爱心播放歌曲《海神》(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伟大母爱,激发他们自己对家人的爱)师:听完图片背后的故事,同学们一定想起了你心底最亲最爱的人,请大家来讲讲你和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学生感触更深师:刚才的分享,我深深感受到了你们的家人对大家深沉的爱。
我们不仅要感受到爱,更应该把自己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二、本节课中,我们要通过大家分享的故事,评选出班级爱心大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三、共同回忆,体验爱心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也应该去关心和帮助别人,请大家来看以下这几幅图,说说你的感受。
(雨天给别人借伞,公交车让座等)(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师: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当时心里的感受。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评选班级爱心大使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观念。
但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地去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过程,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贴纸等。
4.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关于一个孩子如何关爱身边的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是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互相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10爱心传递者》,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材通过讲述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力量和传递爱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他们对于爱的理解逐渐深入,能够感知到爱的存在和力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传递爱、如何关爱他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故事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递爱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分析爱心传递者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及相关图片。
3.教学道具:爱心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感受爱的力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学会关爱他人。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爱心传递者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爱心传递活动,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爱心传递的深刻含义还不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传递的实例,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爱心传递的实例,用于教学。
4.时间:预计用时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我们要成为爱心的传递者?2.呈现(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
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场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意义,加深他们对爱心传递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爱心传递实例,让他们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故事;认识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的姐妹花;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关注他人,有爱心;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记述、表达的能力与听取别人讲解、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心意识与为他人着想的观念;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使其弄清“爱心”的内容,萌发其爱心。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讲故事,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爱心。
四、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故事情节导入“爱心”的话题。
(老师拿起课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是否曾遇到过一个同学在路上摔倒,需要帮助挽救?有一个下雨天你在学校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有带伞,让她困在了雨中,你会怎么做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吗?(课前可以进行兴趣调查)【讲授】2、讲故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对姐妹花,一个叫小芳,另一个叫小丽。
她们个子不高,长得也很普通。
但是,她们的爱心却是最强大的。
一天,小芳的老师生了病,小芳就给老师送去了一罐热汤。
那时正是大雨天,她也没有伞,湿透了的衣服裹在身上,手里还拿着热汤,这样的雨,她尽管在街上走着,但她一点也不觉得冷。
因为,她知道病人需要她,所以她即使感觉不舒服,仍决定前行。
但是,等小芳到了医院,却发现医院里的电梯不开启,她也上不去呀。
这时,小丽过来看到了小芳的狼狈模样,二话不说就把手上的伞递给了小芳,让她去送温暖了。
小芳也顾不得太多了,顺着水泥台阶上楼,一路往病房的方向走去。
走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到病床前了。
老师见到小芳,非常感动。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小芳像一缕暖阳,照亮了老师的生活。
老师看着窗外的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份爱心得到传递!这个故事听着感人吗?这对姐妹花无论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是在做一些细小的事情时,始终都有一颗善良、热情和爱心的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对于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爱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爱心传递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传递爱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获得爱心的权利,同时也有传递爱心的责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对于爱心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地去传递爱心,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学生性格活泼,喜欢模仿,对于富有生动性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获得爱心的权利和传递爱心的责任。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的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爱心传递的主题。
故事内容可以是关于一个人在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最后得到他人关爱的事例。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传递爱心?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做法。
案例可以是关于一个人在家庭、学校、社区中传递爱心的故事。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获得爱心的权利,同时也有传递爱心的责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案例,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
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社区中传递爱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优质教案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展示教材64页图片)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的理解和实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情境,但如何主动成为传递爱心的人,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传递爱心是一种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爱心,学会感恩。
4.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关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4.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表现,反思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道具,如爱心卡片、礼物等。
3.准备教学PPT,包含教材内容、图片、动画等。
4.安排课后小结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爱心传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爱心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案例,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美教案(含习题)
10、爱心的传递者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2.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学会将关爱他人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3.树立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4.能够换位思考,表达关爱时了解他人的需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学会关爱别人;懂得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要正确且有智慧地表达。
三、教学用具教师:1.准备活动卡片学生:1. 准备卡片、彩笔或者颜料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寻找微尘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寻找微尘》故事,请同学们在阅读故事之后谈一谈在自己的认识里“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随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
教师总结: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断章,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
设计意图:本课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故事的引入能让其沉浸其中的同时,能思索爱的含义,初步树立传播爱心的观念。
活动二:处处有爱心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教材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爱心,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曾得到过别人什么样的关心或帮助,又给过别人什么关心和帮助?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爱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材料,找一找材料中的同学们把爱心藏在了哪里?播放视频《韩红的七年公益之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还知道哪些隐藏的爱心?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也要默默的去传递爱心,因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也是唯一丢不起的财富,爱就在身边,学会爱,理解爱,传递爱吧!设计意图:从关爱他人和背他人关爱后的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一件让双方都会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传递爱心的信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们应该关心他人,传递爱心,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关爱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帮助他人、分享、同情心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传递爱心、参与公益活动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公益活动方案,学生参与。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他人、分享、同情心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爱心的传递者》,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践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一滴爱心,一滴爱心可以带来什么;•能够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传递爱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关心他人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学生能够学会团结和互助。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能够在行为表现上体现爱心。
四、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粘贴纸、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问:“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爱心?”学生们可能会回答:“爱心是一种感觉”、“爱心是关心他人的感情”等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并解释:“爱心就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是一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关于传递爱心。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爱心的传递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过程中,老人告诉了孩子一个重要的道理:“一滴爱心可以带来无限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
”3. 感同身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感同身受,情景再现故事中的场景。
教师问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学生表达感受,如:“故事很感人,老人很孤独”、“孩子很善良,帮助了老人”等等。
4. 分组讨论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义务的情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并写在粘贴纸上。
5. 粘贴作品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粘贴在班级的爱心墙上,让同学们看到,与大家一起分享。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学到了如何传递爱心和团结互助吗?•今天的故事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本次授课中的精彩瞬间制作成文章,和家长一起分享,并在下堂课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和照顾他人,传递爱心。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爱心的感动和力量,并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和团结互助。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爱心传递者》这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关爱他人有一定的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学生可能较为活跃,善于与他人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爱心的含义,以及如何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对于一些内向或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让他们主动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出去,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故事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4.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爱心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爱心的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体验爱心的传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心的重要性2.学会传递爱心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故事、漫画等教学素材3.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和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如:帮助同学、关心老人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爱心传递的快乐。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验爱心传递的感觉。
8.板书(5分钟)以上是针对《10.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
2.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3.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小组交流汇报、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难点: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寻找最美瞬间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画面经常一瞬而逝,所以老师常常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张的图片。
(播放五张图片)哪张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回答(捡垃圾、擦栏杆、推老人、抱孩子、志愿者)。
2.这些美里都蘊含着一个字叫做一―爱。
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你们看(出示雷锋图片)你们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吗?4.同学们,“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的代名词。
毛主席曾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现在每年的3月被定为学雷锋月。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最美图片和了解雷锋,初步感受爱心。
】二、身边的爱心(一)雷锋的足迹1.如今有人却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浩浩身边出现的雷锋足迹。
(播放视频《浩浩与雷锋》:阿姨借手机、朋友借笔、同学捡卡、摔倒扶起)2.在浩浩的一天中你发现了雷锋的足迹了吗?(生回答)3.从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我们知道浩浩的一天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现在如果还有人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你会怎么回答呢?看来雷锋叔叔是走了,可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并没有消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4.同学们,当你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是否有人向你伸出过援助之手?有谁愿意说说你得到过的帮助吗?(生回答,师相机追问感受)(相机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5.根据板书小结:看来大家都得到过帮助,在得到帮助时你的心里有(手指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是啊,生活因爱而温暖,爱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展示教材64页图片)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
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
1.(展示教材64页图片)
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
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
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
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
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
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心装进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关心我们,教导学生学会感恩、奉献。
】活动三:善于帮助他人
1.师:关心和帮助他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教材第67页的图片。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2.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遇到困难,却不愿意被帮助呢?
3. 学生分组讨论,班内交流意见,教师注意做引导。
4.师:所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用平等、友善、热诚的态度帮助别人,不嘲笑别人,以免使被帮助的人产生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反感。
5.你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表达爱心的做法,演一演吧。
6.学生班内表演。
7.(出示教材68页“相关链接”)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
8.师:我们在帮助人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例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要;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帮助人的时候应该照顾到对方的感受。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懂得了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