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拓展思考2】 用托盘天平称量9.5 g药品,左盘放砝码(1 g以下用游码),右盘放 药品,则实际药品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颠倒后,所称药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读 数,则药品实际的质量为9.0 g-0.5 g=8.5 g。
(4)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化学
一、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 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 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例1】 (2018海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加热仪器:可酒直精接度加热仪器:试管 、蒸发皿、
反应容器
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
锥形瓶、烧瓶等
化学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用来称量固体质量 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常用仪器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等
化学
考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考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
概念
性质
来的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 化学变化 可知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 沸点 、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
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 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 、 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3.化学的作用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与联系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
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3.性质变化区分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1.点燃前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结论:外烧温度最高③产物的检验(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燃烧产生水(H20)(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熄灭①熄灭有白烟(→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2.比较成分的含量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浓度)比空气中高③水蒸气(H20):向玻璃片上哈气现象:有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用手拿,不要近闻,不能品尝。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 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常伴有 、 、 、 、 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 中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 即能表现出来。
例如 、 、 、 、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一、物质的变化 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㈠、物理变化 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二、物质的性质㈠、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例】(2019江油中考一诊)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答案】C【解答】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故正确;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故选:C。
【例】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答案】A【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其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练习】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2.(2019江西中考样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已公布。
下列获奖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B.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C.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D.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稀释浓硫酸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常见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操作名称
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量筒读数
仰视:读数偏低,实际量取液体__偏__多__;俯视:读数 偏高,实际量取液体_偏__少___
pH试纸用水润湿后:酸性溶液测定结果__偏__大__,碱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取用固体(未说明用量,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取少量液体(未说明用 量,取1~2mL)
装置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倾倒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液体上一页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装置
过滤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稀释浓硫酸
蒸发
测定溶液的p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本课题的教学有如下策略可供参考。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NaOH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录像。
3. 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
(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4.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例题评析:例1、我们从日常生活和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得知,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请把所知道这些方面的具体事例填写下面的空格中。
【分析】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伐菥烧炭南山中;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④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D.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5.下列变化及性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 1 节 认识化学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2、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3、通过生活实例记法学习兴趣。
π 本节内容
一、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喝的水、呼吸的空气,
乘坐的汽车,吃的各种食品,这些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但是,这些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它们 又有怎样的性质?我们要怎样利用这些性质?这些就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实验过程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放到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逐渐减少,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加热氨气 二氧化碳 水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碳酸氢铵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迅速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根据碳酸氢铵的这一性质,我们在日常保存时就需要将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二、化学知道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应用化学原理产生新的物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 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气中的氮气( N2 )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常在食品包装中充入足量的氮气
来延长视频的保存期限。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以氮气和氢气( H2 )为原料制作氨气( NH3 ),而氨
第 2 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蹦判断。 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作出区分。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即物态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
现象: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的出现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上述现象却未必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暖气放热、水沸腾的时候有气体产生等就不是化学变化,要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本的依据还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腐烂、生锈都是化学变化。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物理变化可以独立发生,但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测定:物理性质的测定往往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仪器测定。
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测定: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举例:木炭、煤等能用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化)水能流动,是因为它是液态(物);冰是固态,所以不具备流动性。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是变化的内因。
一般用“会”“能”“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例如:木炭能燃烧、食盐易溶于水。
“变化”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
点燃:火焰由内而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用一火柴梗伸进火焰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程度最高)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熄灭:烛心冒出一缕白烟(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实验: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收集: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检验氧气:(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木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检验水蒸气:(向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一块产生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药品取用规则一、三不规则: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触)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闻)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尝)二、节约原则:1、取用药品严格按照规定量2、没有说明用量的,按最少量取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转化。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考点 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化学研究的范畴(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考点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__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__状态__、__形状__发生改变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判断依据宏观: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否发生了改变特别提醒①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②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考点 3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反映考点 4 常见仪器的识别1.常见仪器分类仪器类别仪器名称反应容器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需垫石棉网加热烧杯、锥形瓶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取用仪器镊子(大颗粒)、药匙(粉末)、胶头滴管(少量液体)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过滤、分离、注入液体的仪器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坩埚钳加热仪器酒精灯其他仪器玻璃棒、试管刷、石棉网、水槽等2.常见仪器识别考点 5 基本实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①不能用__手__接触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__容器口__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③不得__尝__任何药品的味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考点知识梳理(1)各种可燃物的燃烧和燃烧引起的爆炸以及氧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引起的自燃。
(2)各种金属的锈蚀和冶炼。
(3)各种食品的腐烂与变质。
(4)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前者是变化,后者则是性质,表述性质往往多一些关键的字词,如:“能”、“易”、“会”、“难”、“不能”等。
1.药品的取用 (1)“三不准”:不准 ;不准 ;不准 。
(2)固体粉末用 (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 (试管倾斜滑入底)。
(3)少量液体用,量多可倾倒,一定量体积液体用。
(4)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应放入2.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给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2)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3.溶液的配制(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过程主要有、、装瓶贴标签(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沿着器壁缓缓倒入中,并用不断搅拌。
4.过滤:能除去液体中混有的难溶固体(如图)(1)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2)操作要点:①“一贴”指:②“二低”指:③“三靠”指:【要点提示】过滤操作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滤液中仍有可溶性杂质,故所得滤液仍是混合物。
5.蒸发(1)仪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2)要点:边加热边搅拌(目的: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勿蒸干。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器壁,管口有,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证明气密性良好。
7.玻璃仪器的洗涤一般情况:a用水冲洗或用试管刷洗B 洗涤仪器油污:热纯碱溶液或洗衣粉c难溶固体:稀盐酸干净标志:仪器内壁的水,而是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证明已洗涤干净。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争论的对象。
化学是争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 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觉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实例常见现象 本质区分实质 联系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溶化、木炭、活性 质、风化。
炭的吸附等。
物质的状态、外形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等现象消灭 放热、发光等 是否有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确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愿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实例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 “能”“可以”等消灭。
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猛烈燃烧。
区分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其次节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觉察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H 25 32+33O225CO 2+16H O2探究步骤观看物质的性质、 结论与解释观看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 棉线 ,外壳 石蜡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要点1 认识化学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层次分子、原子研究对象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规律2.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
我国古代发明中造纸、火药等都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钻木取火、陶器、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2)近代:原子——分子论。
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现代①利用先进技术和仪器进行微观探索,可以观察和操纵分子、原子,并组装分子机器。
②制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③纳米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造福人类。
(4)未来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绿色化学”可不是说化学是绿颜色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生产过程、原料和产物都无毒无害,实现“零排放”,对环境友好,不造成污染。
3.化学的作用:(1)研制、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开发新能源和研制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生活更加美好抓住内涵和外延,准确判断化学研究范畴内涵: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规律外延:新材料研制、新能源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新药物的合成凡是涉及以上内容的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要点2 物质的变化实验1.水的沸腾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实验2.胆矾的研碎块状胆矾→粉末状胆矾(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实验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等→氢氧化铜沉淀等生成蓝色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实验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石灰石等→二氧化碳等产生气泡,石灰水变浑浊由压力等引起的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4.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5.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6.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等。
7.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8.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9.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使点燃的木条熄灭。
10.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11.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前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为乳白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
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蜡烛比较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点燃蜡烛火焰外层最亮,最里面最暗,平放在火焰中的火柴梗两端(最外面)碳化最严重,中间几乎为白色,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出现了水珠,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变浑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亮且温度最高,焰心最暗且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熄灭蜡烛蜡烛刚熄灭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汽(石蜡的固体小颗粒)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3.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
14.药品的取用规则(1)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课件(共78张PPT)
10.蒸发皿
用途: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 能耐高温,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② 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 架或铁架台固定。
③ 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防 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
④加热完后,需要用坩埚钳移动蒸发皿。不能 直接放到实验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 坏实验桌。
⑤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剩下的水分。
⑥要使用预热过的坩锅钳取拿热的蒸发皿。
⑦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 容积的三分之二。
量筒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的凹液面 相平。
错误读数:仰视或俯视 仰视时,读数偏小,真实值大。 俯视时,读数偏大,真实值小。
8.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作一些气体 的反应容器。
防止炸裂(实验时可以先铺一层细沙或放 少量的水)
9.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生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 活动” (一)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奖励优惠政 策,做到 宣传到 位,确定 到位,发 放到位 ,管理 到 位,切实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后 顾之忧 。要按 政策和 程序足 额落实 兑现当 年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养老保险金” 补贴,计 划生育 手术奖 励费,放 弃生育 指标奖 励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因此描述物质性质要注明条件。
温度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 0℃沸点为100℃
大气压变化:水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变 化而变化。
三、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用途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用途体 现性质。
如乙醇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乙醇可以作 燃料。
问气体气味时的正确操作:用手在瓶口轻 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河北沧州的铁狮子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
物质是由 分子和原子构 成的,分子破 裂成原子和原 子重新组合成 新分子是化学 变化的基础。
在化学变 化中,物质不 会消失,也不 能凭空臆造。
阿伏加德罗
三、化学发展简史 火元谋猿人遗址170多万年50多万年前北京猿人会用火 陶瓷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 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 铁器时代(公元前500年)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利用聚硅氧烷制成的隔热 板,能阻隔2 200 ℃的高温,使 这只小猫受到保护,能安然无 恙地站在上面。这种材料是一 种透明橡胶,具有隔绝强热功 能。类似的聚硅氧烷已经用于 大空船的隔热屏,它能耐太空 船重返大气层时所产生的8 300 ℃的高温达三分钟之久。
课题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直径6 mm的尼龙绳能吊起质量为2 t的汽车
走进化学世界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不仅要研究自 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
物质
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二、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 的生活质量。
⒋ 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
性。 ⒌ 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⒍ 能量使用应最小,并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资料:绿色化学 ⒎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⒏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
⒐ 催化试剂优于化学剂量试剂; ⒑ 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 型; ⒒ 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
古代化学 现代化学
近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原子——分子 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 古时候,人们利用火,运用智慧制造了: 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 料等物质。
我国人民的贡献
公元前1700年,中国开始冶炼青铜。
公元1000年,宋代湿法炼铜。 古代四大发明(火药、造纸)
(2)近代化学
英国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意大利阿伏加得罗提出分子的概念,奠 定近代化学的基础。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 期表。
三、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 废物向环境排放。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和人民健 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1.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S+ O2点燃SO2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放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1.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和焰心。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5.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点燃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5.连接一套装置顺序:先左后右,先下再上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一横、二放、三慢竖”)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六、物质的加热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2.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
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增大受热面积,有利于液体回流)。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七、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
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特殊情况⏹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八、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九、几种特殊药品的存放: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1.白磷放在盛水的广口瓶中。
白磷是固体,着火点低,易发生自燃保存于水中。
(有人说因有水,应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2.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
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密封保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
3.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且与玻璃(含二氧化硅)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SiO2+2NaOH =Na2SiO3+H2O)5、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
(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十、意外事故的处理1.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H3BO3)溶液。
4.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十一、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2/3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450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1/3 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 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 。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5% 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