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
产科输血治疗专家共识
产科输血治疗专家共识摘要:根据WHO的统计,产后大出血是造成孕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孕妇死于大出血。
但大部分孕妇都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在此过程中,除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外,及时输入血液也是重要环节。
输血旨在提高血液携带氧气的容量,并补充失去的凝血因子。
本研究旨在使产科出血病人的输血处理标准化,减少孕妇的病死率。
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经共同讨论,制定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包括输血的一般原则、血液成分输注、输血过程监测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
1输血的一般原则1.1产妇特殊性孕妇在怀孕期间,血容量会有30%-50%的增长,而血浆的增长(50%)大于红细胞的增长(20%-30%),此时血液会呈现出一种比较稀薄的状态。
孕妇在怀孕期间,纤维蛋白原、等会增加,凝血功能会得到增强,而蛋白S、蛋白C和抗凝血酶III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或者是有所下降,抗凝、纤溶功能会减弱,从而会产生一种生理性血栓前状态,所以孕妇通常可耐受一定程度的出血。
一般情况下,孕妇在发生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血容量不足症状的时候,通常已经失去了体内血量的15%-25%。
产后出血以子宫为多见,因术后严重出血,由于子宫肌缺乏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使其无法正常收缩,且对促宫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导致术后复发。
1.2针对出血原因选择输血方式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如果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或胎盘粘连引起的流血,一般都是属于稀释性凝血病,虽然流血很多,但是一般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消耗性凝血病。
所以,早期应用血液产品和凝血剂是不可取的。
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引起的产后出血常伴随着消耗性凝血障碍,甚至在早期,因为FIB和血小板降低,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最终发展为DIC。
故宜尽早给予血液制品及凝血材料。
1.3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为防止发生溶血性的输血反应,建议产妇在第一次分娩及第28-32周产检时进行血型及血清抗体状况的检测。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前言:自2014年发布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然而,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此,为了适应我国透析人数快速增长的情况,本次专家共识的更新工作组仍然认为要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
本版专家共识仍仅能代表现阶段国内多数专家的共同看法,供全国同行在工作中参考。
随着我国血管通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相信我们会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推广技术、总结经验、探索真理,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好的工作建议。
第1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
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专家组认为长期性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当AVF无法建立时,次选应为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应作为最后的选择。
从我国目前血管通路现状来看,无法建立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TCC过多。
对于上述患者,建议尽量使用AVG,以进一步降低TCC使用率。
第2章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建议有条件的血液透析中心成立通路监测小组,其成员应包括:肾科医生、透析护士、血管通路医生、影像学医生、透析通路协调员。
第3章动静脉内瘘:1.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在建立AVF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包括评估血管通路的类型、位置和大小,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基础疾病。
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患者对血管通路的认识和理解。
肾脏替代治疗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其中血液透析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应接受终末期肾病的管理和治疗方式选择的教育,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保守治疗。
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504医院放射科许福德刘维吴彩玲王建雄【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髂内子宫动脉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2004年以来我院3例产后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
结果:3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成功穿刺并行DSA造影,找到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栓塞彻底止血。
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而不影响今后生育的优点,是产后出血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产后子宫出血介入放射学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
传统保守止血治疗成功率低,手术治疗并发症多且有可能永久丧失生育能力。
近年来各种资料多有报道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治疗产后大出血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2004年以来我科采用介入栓塞进行了3例产后大出血的治疗,结合资料报道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3例,年龄26~35岁,平均30岁,顺产7天后发生大出血1例,剖宫产大出血2例,出血量500-1000ml不等,出血时间4~36小时,1例出现晕厥,1例在剖宫产手术台上发生出血而无法有效止血,2例经过输液、加压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行介入栓塞治疗。
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右侧股动脉穿刺,引入5F-Cobra导管,分别插至左右髂内动脉行DSA造影,了解出血部位,明确出血动脉的分支后,分别超选至相应的两侧子宫动脉,尽量避开臀上动脉,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在生理盐水的推动下送入所选动脉,再次行DSA造影证实栓塞动脉出血消失,证明栓塞成功后撤管,压迫止血,安返病房常规护理。
2.结果2.1.DSA表现:常规DSA造影盆腔内子宫动脉分支均见造影剂外溢,呈现云彩飘浮状和子宫腔内的弥漫片状造影剂滞留,证明出血处于活动期(图1)。
2.2.栓塞效果:栓塞后DSA造影,造影剂外溢消失,均达到了即刻止血的目的(图2),栓塞术后随访7天,阴道流血明显减少,血色素均呈现上升,1-4天阴道有少量暗红色液体流出,为宫腔潴留陈旧血液,栓塞后7-10天痊愈出院。
晚期产后出血诊治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晚期产后出血诊治专家共识重点(全文)晚期产后出血(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是产褥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5%~2%,临床医生对其重视程度和处理方案与普通产后出血相比相差甚远。
如未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同样可能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国际上缺乏共识或指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在参考国外晚期产后出血诊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特制定本专家共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本文未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希望在尽快规范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处理的同时,推动良好设计的临床研究的开展。
1 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及临床表现问题1:如何定义晚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有许多称谓,诸如继发性产后出血(secondary postpartum hemorrhage,SPPH)、迟发性产后出血(delayed/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延期出血(prolong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为统一说法,本共识沿用国内教科书的定义,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定义为产后24h至产后6周内发现的生殖道大量出血。
目前,晚期产后出血的出血量无界定,通常是指出血量超过产妇既往自身的月经量。
严重晚期产后出血是指需要住院进行立即干预的晚期产后出血。
问题2: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包括哪些?晚期产后出血因病因不同,其起病时间和临床表现各异,见表1。
其病因常可并存或互为因果,例如妊娠物残留或感染常同时伴有子宫复旧不全,感染严重时组织结构被破坏可导致动静脉异常交通。
在不同分娩方式中,产后正常恶露模式和持续时间存在变异,应引起重视。
例如,因剖宫产时切断了肌壁间血管和肌束,子宫修复缓慢,且存在术后卧床、宫口未扩张等不利于恶露排出因素,因此,剖宫产术后者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较阴道分娩者长,临床上诊断晚期产后出血应谨慎。
2 晚期产后出血的评估和处理问题1:接诊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后初步评估包括哪些?(1)失血量和生命体征的评估:因晚期产后出血常发生于院外,难以准确评估出血量,需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失血分级的主要参考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神经系统症状。
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方法:采用seldingews技术对21例明确诊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行股动脉穿刺,通过DSA 明确出血部位范围、选择吸收性明胶海绵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
结果:20例栓塞治疗成功,1例因出血量大,生命体征危重,为抢救生命行子宫次全切除。
结论: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简单易行,时间短,止血效果好,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更重要的是能保存生育功能,可做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难治性产后出血;髂内动脉栓塞术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量超过1500ml或已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我国产妇死亡率的第一位。
传统的治疗,止血效果差,成功率低,子宫次全切除又使妇女丧失生育能力。
我院从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开展应用以来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对21例难治性产后出血者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随访1~3年均恢复正常月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6例,经阴道分娩14例,剖宫产7例,出血量均大于1500ml,出血最多的1例达3000ml,并出现休克凝血功能障。
1.2方法在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的同时,采用seldingeris技术在局部麻醉下行左股动脉穿刺,常规放置导管鞘,以导丝牵引将5F的导管分别送至左右髂内动脉,行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后,将选择好的吸收性明胶海绵注入髂内动脉前干栓塞出血血管、栓塞完毕造影证实无出血后拔出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15min,后局部加压包扎。
卧床24h,术中密切观察病情、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静脉通畅,随时遵医嘱加药物或输血。
术后观察并发症,并对症处理,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预后。
2结果2.1术中动脉造影征象2l例髂内动脉造影均有异常表现,栓塞前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子宫动脉明显增粗扭曲走行异常,上行支或下行支有活动性出血,表现为增粗窜珠状改变,盆腔内造影剂外溢或聚集,形状不规则,栓塞后显示子宫动脉闭塞活动性出血停止。
产后出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PPH 时 PLT 管理的其他相关问题 :
1 . 输注 PLT 时选择血型的原则
输注 PLT 的血型应优先选择
ABO 同型的 PLT,如果出血危及生命又无同型 PLT 时,可考虑输注次
侧相容性 PLT。见表 5
2 .输注 PLT 后 PLT 提升值的计算
正常情况下,输完 PLT 1 h 时,
PLT 提升的值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输入 PLT 后 1 h 提升的 PLT = 输入
PPH 的 PLT 管理
根据 PPH 止血异常的病因,制订 PPH 相应的 PLT 管理。见表4。失血量 > 1 000 ml并仍然持续出血时应根据 TEG 指导 PLT 输注。见图 3。根据 WHO 出血等级的 划分标准,“出血轻”指只有散在出血点或虽有口鼻出血但出血时间持续≤30 min, 比“出血轻”重的出血则为“出血重”
学习产后出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家 共识( 2022 年版)
定义: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 指胎儿娩 出 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 出血量≥1 000 ml。
患者血液管理(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 是 利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多学科手段,通过减少失血、 优化凝血、促进造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最大限度地 降低输血相关风险等方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 的。
由于 PPH 产妇持续出血消耗的影响,输入 PLT后 PLT 实际提升值较理
论值低。
谢谢
1. 2 分娩时失血 分娩失血是 PPH 贫血的主要原因,PPH 产妇分娩24 h 内失血均在500 ml 以上,这种短时间内的失血直接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贫血。 引起 PPH 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及前置胎盘等。正确处理这些 PPH 的高危因素是减少 PPH失血的基础。
【专家共识】围分娩期产科出血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围分娩期产科出血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文章来源: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0,8(1):1-5作者: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妇儿介入专委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生殖泌尿专委会;中国妇儿介入联盟通信作者:张靖,Email:****************正文产科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科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围分娩期产科出血介入治疗,疗效显著,立竿见影,对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及子宫切除率有重大临床意义。
产科出血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发生的出血,有为数众多的孕产妇因失血过多导致重度贫血及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输血,甚至切除子宫治疗[1]。
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宫缩乏力、子宫损伤以及延迟性产后出血(分娩24 h 后出血)等。
其主要表现为孕产妇的间断性或持续的阴道出血、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等。
产后出血,因其出血量大、速度快、非常凶险,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数量明显增加,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孕妇数量随之增多。
胎盘植入极易导致产科大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率,甚至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孕妇产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预防性放置球囊封堵腹主动脉或髂内动脉,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2-5]。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球囊阻断术,根据阻断血管位置不同可分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髂总动脉球囊阻断及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均可以减少失血量,降低子宫切除风险,第一种术式仅需单侧穿刺、单侧置管,而后两种术式则需双侧穿刺、双侧置管。
介入栓塞技术应用于产后出血在国内开展有20 余年的历史,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迅速止血、保留子宫,并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介入栓塞已逐渐成为产后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
一、介入性动脉球囊预置术(一)适应证[2-9]1. 胎盘植入性疾病(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穿透性植入等);2. 有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3. 切口妊娠、中央型前置胎盘;4. 已有宫内或阴道出血的患者。
【专家共识】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并发产后出血MDT管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并发产后出血MDT管理专家共识随着心血管内、外科技术的发展,使更多心脏病女性患者生命延长,生存至生育年龄。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5%~3%,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患者因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产后出血者也较为常见,救治也更为棘手复杂,产科、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输血科、血液科及ICU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联合管理更为重要。
1 结构性心脏病的分类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结构异常性(简称结构性)心脏病及非结构异常性心脏病,育龄女性常见的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
1.1 先天性心脏病即出生时就已存在的心脏循环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包括无分流型(主动脉或肺动脉口狭窄、Marfan综合征、Ebstein综合征等)、左向右分流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和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等),其中右向左分流的复杂性紫绀型心脏病属严重性先天性心脏病。
1.2 瓣膜性心脏病是指先天性及获得性心脏瓣膜病变,产生异常血流动力学导致心功能异常,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病变,累及多个瓣膜者称为联合瓣膜病。
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部分患者是先天性瓣膜异常。
1.3 心肌病由心室的结构改变和整个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一组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病,依据病变的主要特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以心脏扩大、心肌壁增厚、心功能下降和常伴发心律失常为特点。
1.4 其他心包疾病及心脏肿瘤等。
2 结构性心脏病和产后出血的关联性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者≥1000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急诊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急诊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技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DSA造影后确定出血部位,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全部12例患者出血停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
【关键词】产后出血;介入治疗;超选择性;栓塞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病情危急,如抢救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健健。
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居首位[1]。
子宫切除术是产后并发难以控制的严重危及产妇生命的子宫大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血管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并保留子宫的有效治疗方法,避免了因保守治疗无效而切除子宫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
现对我院12例经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搜集我院2005~2010年应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患者12例,年龄20~38岁,平均28岁。
其中初产妇10例,经产妇2例,剖腹产8例,自然分娩4例,出血量均超过500 ml,血红蛋白均下降,心率加快,所有病例均经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药物等常规保守止血方法无效,子宫腔填塞碘伏纱布后就近转入上级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
1.2 介入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生产前均已行各项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术前与患者家属谈话并签手术同意术,肌肉注射吗啡10 mg,常规留置导尿管。
1.2.2 手术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开通静脉通道,持续输血、补液,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送入5F 动脉鞘,引入导丝、5F Cobra导管系统,二者配合下将导管分别插入双侧髂内动脉,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欧乃派克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走形、出血情况。
血管介入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血管介入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以本院收治6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行血管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为。
结果在观察组中,28例患者栓塞止血成功,只有2例因为止血失败而采取行全子宫切除手术。
而对照组30例患者在采取保守治疗后均无效采取了次全或者全子宫切除手术。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观察组在手术后并发症较少,而对照组患者出现疼痛、轻度发热等症状的较多。
结论在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血管介入治疗具有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键词】血管介入;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无力、胎盘原因、产道受损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传统做法是采用保守治疗,当传统治疗不能达到快速有效止血的目的时,采行切除子宫的手术以实现止血目的。
随着介入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难治性产后出血也可以采用血管介入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以降低患者伤残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了医院与患者的纠纷。
本文以收治的6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30例采取行血管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探讨采用血管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将本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取保守治疗,止血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手术,这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观察组的年龄跨度为24-29岁,平均年龄为26.4岁。
对照组的年龄跨度为23-30岁,平均年龄为26.5岁。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2388.34m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2340.01ml。
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出血量、分娩方式上没有明显差异。
经临床检验,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病症。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行保守治疗的手术方法,止血无效时采行次全或者全子宫切除手术。
2019介入神经病学导管室构建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介入神经病学导管室构建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近年来,神经介入领域蓬勃发展,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开展的介入神经病学专科化检查治疗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国内大部分神经介入手术都在综合导管室或复合手术室进行。
这种多科室共同使用的导管室模式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DSA仪器的利用效率,节约使用成本;缺点在于无法满足高度的组织化要求。
尤其自2015年以来,MR-CLEAN等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强势支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急诊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国内相关诊疗指南也对急诊的血管内取栓治疗做出了高级别推荐。
DSA仪器的共用模式常常造成显著的院内延误。
由此,构建介入神经病学专科导管室的必要性越来越大。
目前,如何规范地构建及管理介入神经病学的专科导管室尚无具体依据,这已成为学科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因此,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委托,我们结合目前部分业已建立的介入神经病学导管室的实际操作经验,经从业专家讨论,提出介入神经病学导管室构建与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介入神经病学导管室的构架要求介入神经病学导管室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项目规划、设备选型、购置安装等过程中均需要医学工程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影像学专家、基建专家、设备供应商、安装施工方密切配合,协同合作。
其构架原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导管室的功能预期对机房选址和设计有一定的倾向性,例如急诊手术占比较高的中心,其对CT、MRI等大型检查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机房选址应该要求较低楼层,毗邻影像中心,入口通畅,适于患者快速转运,减少时间延误。
而如果重症患者比例较高,则要求机房内部急救设备全面,导管室与监护室距离适度以尽量规避术后的转送风险。
另外,诸如设备使用率高、手术类型较多等特点则要求机房空间独立性更强,面积更大,配备较多的消毒及辅助设备。
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作者:邓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60例产后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其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第一次月经恢复期、恶露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关键词】介入治疗;产后出血;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产后出血在临床指产妇分娩出胎儿后失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剖宫产失血量一般大于1000mL。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将其重新定义为产后24h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出现低血容量症状。
新的定义不仅与失血量有关,还涉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就是说失血量处于500-1000mL时应加强监护[1]。
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可起到止血功效,但产妇会付出丧失器官的代价,还容易引起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就需开发一种既可止血又可保留子宫的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技术被引进后,结束部分患者因为产后出血导致不得不将子宫切除的方式,给临床提供简单、损伤低的治疗[2]。
目前,产后出血中应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众多医院都已将产后出血纳入介入治疗。
本研究对选取的产后出血患者运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下面是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60例产后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按照随机分配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26.65±4.3)岁;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26.58±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选取患者均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手术,运用双极钳凝断子宫圆韧带,使用单极电钩将膀胱反折腹膜打开,下拉膀胱,将子宫动脉上行支充分显示出来,运用双极对子宫动脉上行支开展凝断。
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优势。
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准备时间和消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月经恢复情况比较结果上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可靠选择。
标签:介入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对于产后出血来说,相关的临床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它已经成为产科急危重症中的一种,已经成为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见,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问题研究对于相关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方法在处理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优势明显,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1]。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优势,本文选取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52例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了52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研究。
全部104例患者中,年龄最大35岁,最小21岁,平均(25.98±21.56)岁;经阴道分娩75例,剖宫产分娩29例;患者的平均孕周为(37.91±11.24)周;平均出血量为(2357.34±748.33)ml。
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孕周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手术组按常规术式行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介入组积极予以抗休克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防治血管内弥漫性出血的同时,采用Seldinger技术。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晚期产后出血的血管性介入治疗进展
晚期产后出血的血管性介入治疗进展标签: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24 h以后在产褥期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其次为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子宫复位不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或缝合技术不当,绝大部分出血经积极保守治疗可治愈,但仍有少数难治性病例,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随着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结束了部分产妇因晚期产后出血常规治疗失败不得不切除子宫的历史,开创了一种治疗产出血的新技术,为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一个简单方便、有效、损伤小的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日臻完善,该技术治疗成功率达90%~100%。
1 晚期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意义传统上对于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在经按压子宫、加强子宫收缩、预防感染、纠正贫血等保守治疗无效时,为挽救产妇生命,往往采取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或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但文献报道髂内动脉结扎术其止血成功率只有42%,而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或经皮双子宫动脉栓塞(UAE)明显不同的是其选择性地栓塞出血动脉,并且从出血动脉的半梢开始栓塞至整条出血动脉的血管腔,即使有交通支恢复向子宫供血,血流量也只够维持子宫的正常营养;同时栓塞导致子宫内动脉压明显下降,血流缓慢,有利于血栓形成,由于子宫供血减少,子宫平滑肌纤维缺血低氧而导致收缩加强,从而控制了出血。
因此,其疗效明显优于髂内动脉结扎术,而子宫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虽然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以器官的丢失作为代价,年轻女性切除子宫势必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晚期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术式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尤其是因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后导致的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数会越来越多,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剖宫产术中对切口的处理不当,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切口感染的存在,传统的处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治疗上的需要,血管性介入治疗在晚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随之体现。
妇产科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 朱晓黎 MD&PHD
完整编辑ppt
1
介入放射学简介
➢基本概念: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导向 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和其他介入器材,对一些 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 进行诊断的学科。
➢专业特点:临床与医学影像,微创诊疗,与内科、外 科并列为三大治疗学之一。
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
技术。
完整编辑ppt
8
2012卫生部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综合介入
一级手术 一般动静脉造影术和其他部位插管造影
术 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 腹腔置管引流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 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 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 经皮瘤内注药术 二级手术 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术 输卵管再通术 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术 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
(3)栓塞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同时止血
宫颈部妊娠
栓塞+保守治疗
伞部妊娠
疗效不肯定
完整编辑ppt
44
完整编辑ppt
宫 外 孕 终 止 妊 娠
45
妇科恶性肿瘤
完整编辑ppt
46
介入治疗
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1.治疗机制: A 栓塞肿瘤营养血管
B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2.适应证
(1)术前辅助化疗
(2)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姑息性治疗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 Nephrostomy(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 Endovenous ablation of varicosities
❖ 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共识」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严重的产后出血还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生育力丧失以及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在各国临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随着各种指导性、共识性文件的推出,产后出血的处置结局正在不断改善。
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原有草案的基础上形成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5年美国公布了《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管理共识》;2017年英国、2016年法国分别更新了产后出血指南;2017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了《产后出血指南》。
上述指南及共识均推荐将血管内介入技术(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VIT)应用于多种原因产后出血的治疗。
但目前国内尚未有VIT在产后出血中具体应用的共识性、指导性文献发表。
因此,本共识的形成旨在配合已有的产后出血预防和诊治规范及指南,为广大介入科和产科工作者提供关于产后出血VIT 应用策略的专家共识。
1 产后出血的定义随着对产后出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产后出血的概念经历了一个递进演化的过程。
在临床中,产后出血曾被定义为胎儿娩出后经阴道分娩24h内累计失血量≥500mL、剖宫产累计失血量≥1000mL;而ACOG对产后出血的最新定义为产后24h内失血量≥1000mL,或伴有低血容量症状和体征。
新的定义不仅仅依据失血量,还兼顾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指出失血量在500~1000mL时应启动预警并加强监护。
2 VIT的内涵对于产后出血防治而言,VIT包括了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及腹主动脉/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temporary abdominal aorta or internal iliac artery occlusion,TAAC/TIIAC)。
而VIT又是建立在腹主动脉及盆腔动脉造影的基础上。
TAE可分为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internal iliac arterial embolization,IIAE)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及其他责任动脉栓塞术。
目前,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可选择IIAE;对部分一般情况较好的产后出血患者,或术者插管技术熟练、团队配合默契,可选择UAE或其他责任动脉行精细栓塞,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腹主动脉/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在有些医院用于具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患者[例如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作为手术治疗(如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等)前的预防性应用,可为进一步手术处理、保留子宫等争取更多机会。
在球囊预置的动脉选择上,近来有学者认为腹主动脉球囊可能为更优的选择,因为与髂内动脉球囊预置相比,腹主动脉球囊更易定位和操作,从而减少母胎射线暴露时间。
3 VIT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干预时机妇产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诊断及处理流程是高水平管理以及成功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
当产后累计失血500~1000mL或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即应将患者纳入产后出血管理流程中,并首先针对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和会阴等软产道进行快速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
ACOG 在最新的产后出血指南中建议,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持续性缓慢出血、且在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VIT在产后出血发生发展的各种始动因素里,无论是早期产后出血还是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均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3.1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干预时机建议:经子宫按摩、药物促进宫缩、输血及宫腔球囊填塞等保守处理之后,如仍有活动性出血,建议在患者血流动力学失稳定前,及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3.2 软产道损伤所致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软产道损伤主要分为产道撕裂伤和产道血肿,是产后出血的又一主要原因。
软产道损伤所致产后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干预时机建议:会阴、外阴、阴道及宫颈等处撕裂,肉眼无法明确出血点,在手术缝扎止血效果欠佳时,建议行血管造影以明确出血血管后同时行栓塞治疗;如为子宫动脉出血,与开腹血管结扎相比,UAE具有明显优势,有时在结扎止血失败时还可作为有效的补救手段;当怀疑腹膜后血肿时,VIT不仅可明确出血部位,还可对出血血管施行迅速而精准的栓塞止血。
3.3 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是指由于胎盘滞留、前置胎盘以及合并胎盘残留/粘连/植入等原因而导致的产后出血,其主要机制为第三产程胎盘不能完全娩出,影响子宫肌层收缩,剥离面血窦无法及时有效关闭。
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建议:当常规的方法无法清除胎盘或者已经去除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仍有持续性出血时,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的治疗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为避免在子宫复旧完成前过早清宫带来的子宫穿孔等风险,有的学者倾向于产后7~10d再进行清宫操作,甚至不清宫而期待残留妊娠物自行坏死、脱落。
但延迟清宫存在残留胎盘组织变性、坏死、机化,并形成胎盘息肉,致使后续清除困难,存在二次或多次清宫等弊端,还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
ACOG在最新的指南中建议:当确定有胎盘残留时,应及时去除残留组织,并推荐采用大而钝的刮匙或卵圆钳在超声引导下仔细操作可有效避免子宫穿孔的发生。
清宫时间建议在TAE术后72h内。
对于经阴道分娩后完全性胎盘植入或者大面积胎盘植入的患者,TAE后不建议清宫,可待其自然排出或者吸收;如果合并感染等在加强抗感染的同时建议手术治疗。
3.4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同时也可能是产后出血病程发展的结局。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后出血患者其病情更加危重且复杂。
除急性大量失血外,胎盘早剥和羊水栓塞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两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建议:经各种保守处理效果均不理想,在决定子宫切除前,可尝试介入栓塞止血。
但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时选择VIT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
对于羊水栓塞所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不建议首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及时切除子宫是第一选择。
3.5 晚期产后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干预时机晚期产后出血又称继发性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h至产后6周内。
晚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妊娠物残留、子宫复旧不良、感染、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生殖道血肿、子宫血管异常、其他等;目前,晚期产后出血的出血量无界定,通常指出血量超过产妇既往的月经量,严重晚期产后出血是指需要住院进行即刻干预的晚期产后出血。
严重晚期产后出血的介入干预时机建议: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又无清宫术指征,或出血原因不明确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UAE或者具体的责任血管栓塞。
特别是生殖道血肿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高度怀疑假性动脉瘤引起的严重晚期产后出血,应尽早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但对合并严重感染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考虑到介入后感染更难控制,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应慎重。
4 VIT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VIT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内容,目前其主要集中应用于PAS的术前预防。
PAS指包括胎盘黏附和侵入异常的相关疾病,其定义包括绒毛侵袭的深度、胎盘小叶植入的横向扩张面积以及可能的同一胎盘中不同部位侵入深度的组合。
PAS涵盖:(1)胎盘粘连:指绒毛组织仅仅黏附于子宫肌层表面。
(2)胎盘植入:指绒毛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深处。
(3)穿透性胎盘植入:指绒毛穿透子宫壁达到子宫浆膜层,甚至侵入宫外盆腔器官;根据植入面积的大小又可分为局灶性、部分性及完全性胎盘植入;胎盘植入和穿透性胎盘植入是目前导致产后出血以及产科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针对PAS引发产后出血的术前介入干预方式主要有:分娩前UAE、子宫动脉导管预置、TAAC以及TIIAC。
其中分娩前UAE由于对胎儿娩出时限要求较高,胎儿存在缺血缺氧风险,因此多在胎儿畸形、死胎或者无生机儿等不考虑胎儿存活的情况下使用。
子宫动脉导管预置须在具有影像监视设备的杂交手术室进行,栓塞范围局限于子宫动脉,无法兼顾其他血管来源所致的产后出血。
两种球囊预置技术各具优势,TAAC操作简便,血流阻断范围大,但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可达4.4%,主要为动脉血栓形成和股神经缺血性损伤。
TIIAC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则较低,但需双侧置管,射线暴露时间和对比剂用量高于TAAC。
由于这两项技术开展的时间不长、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故在临床应用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5 产后出血的VIT干预策略5.1 VIT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总体原则VIT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不是终极措施。
产后出血患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应该由产科医生、放射介入科医生甚至ICU 医生等多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决定。
如果患者合并内科或者外科疾病,我们还需要更多学科的加入,而不是单一专业医生的独立决定。
对于复杂的产后出血患者,应该启动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会诊制度,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接受VIT的受益程度、所在医院放射介入科医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配置情况、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介入治疗失败后的处理预案等,将患者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这是一切治疗的总原则。
5.2 产后出血血管的确认VIT诊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是明确出血血管,因此应用血管造影技术明确出血血管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般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完成动脉置管,先后完成腹主动脉造影、髂内动脉造影和(或)子宫动脉造影以寻找确定出血动脉,而后实施相应的血管栓塞(IIAE 或者UAE)。
完成动脉栓塞后再进行腹主、髂内动脉造影,明确有无异位供血,如有则进行适当栓塞。
子宫动脉出血的征象包括:造影的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外溢:子宫局灶性造影剂浓染,宫腔弥漫性造影剂浓染;子宫假性动脉瘤等。
产后出血患者出血的主体是子宫以及相应的软产道。
女性生殖系统的血液供应来源复杂,除双侧子宫动脉作为主要供血来源外,双侧卵巢动脉、阴部内动脉和膀胱动脉以及其他少见的腹壁下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圆韧带动脉等常与子宫动脉血管网形成复杂交通吻合网,参与女性生殖系统的供血,它们偶尔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动脉,对于此类血管的栓塞必须建立在充分影像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出血血管并平衡利弊才能准确有效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