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伞秧歌的艺术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州伞秧歌的艺术特征
蒲州伞秧歌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花伞、晋南音乐、特定动作或动律,有了这三个要素蒲州伞秧歌才能构成。
民间舞蹈属于艺术的一个大门类,而舞蹈中的风格流派、表演形式、队形、服装、道具和伴奏音乐等都属于艺术风格层面的东西。具不完全统计山西民间舞有二百多种,丰厚的地域舞蹈文化,丰富的地域资源,为山西的舞蹈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命滋养。在这广阔的黄土高原上,有花鼓、秧歌、高跷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单是秧歌就分了很多种,较为出名的有临县伞头秧歌、原平凤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等。蒲州伞秧歌属伞秧歌,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秧歌,它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沉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在民族融合中得到更新,歌、舞、乐三者结合,只要是民间舞蹈的参与者,就是表演者,没有严格的限制,表演者在跳舞中即兴发挥,相互借鉴,使得民间舞蹈广为流传。从古至今,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是歌舞表演,而今天的民间舞蹈大多都传承于古代的民间舞蹈,歌舞表演可细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通、歌伴舞等。晋南地区的人民不但能欣赏自己的舞蹈,用自己的舞蹈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且表演者还能不断创新,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上改编出更加完美,更加具有活力的舞蹈,并且编排记录,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因此民间舞蹈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能有更多的创新。
蒲州伞秧歌渗透着农耕文化色彩。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内容更丰富,多种多样,这些民间艺术都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的性格特征、生动的舞台表演、娴熟的技术技艺和巧妙的手法运用展现出蒲州地区优美秀丽的风土人情,同时又表达出蒲州人民积极向上、刚健质朴、勤劳勇敢的高尚品格和人文情怀。蒲州伞秧歌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资源和人文背景环境铸造了其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格特征,融入汉族民间舞蹈的特色,形成了朴实、淳厚、细腻的舞蹈形式。农耕文化型民间舞蹈具有和谐安详的律动,节奏平稳和缓,队形变化讲究平衡对称等基本的特征;在形式上具有歌、舞、技三者结合,充分运用各种道具,以及鼓、舞相伴等特点。“蒲州伞秧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演者手中的花伞。蒲州伞秧歌多以一名秧歌舞者带领一队舞者为主要表演形式,舞者为表演人数少则十人多则上百人的表演集体,既有各种集体舞,也配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类型的表演形式。蒲州伞秧歌以主场者为头领,此人举一把三层高约三米的大伞,即表示他为“伞头”,其余大小不一的花伞则用来表示其他演员所扮演角色职责或身份的不同,
巧妙的区分开表演者身份及角色。而蒲州伞秧歌的表演者多为小桃花脸装扮,在表演时又会时常与现场围观者做拍手、耍俏皮鬼脸逗人一乐等互动表演。因此,可以说蒲州伞秧歌是一种具有时代感且易于被大众接受的“非遗”民间舞蹈。
1 动作特征
山西民间舞蹈是以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媒介的表演艺术,舞蹈的形态、动作、姿态、造型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蒲州伞秧歌作为秧歌的一种,“扭”是最基本的特色。在扭时,舞者充分利用腰、膝、胯的运动,配合臂、肩等的变化,形成了以腰为轴,灵活多变的扭动,显示出三晋人粗狂豪放的性格。有的民间艺人在扭时,情不自禁地摇起头来,轻摇、轻晃、微微地颤,这种动态传神的体现了三晋人民乐观向上、悠然自得的精神面貌。女性在扭时,略带羞涩,头略偏,含蓄地微笑的神态,则传达出她们的温柔、纯真、内在美的女性特征。在这里,每一步的走,身体的扭,头的摇摆,一招一式,一静一动,都有着独具的神态。
蒲州伞秧歌发展初期,受到花伞重量的限制,只有男性能舞动起来,即便如此,动作幅度仍然受到花伞重量的限制,在最初民间表演的行驶中,伞秧歌的步伐没有讲究和固定的规范,主要以走场为主十字步配合舞动,配合简单的前进、后退、转圈、逗趣等基本步伐,踩着“三闪”“路经”“乱劈叉”的锣鼓点进行表演。因此服装都是根据男性设计的,头带小孩相公帽,身佩妇女花红衣,脸上扮成三花脸,滑稽幽默,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很有观赏价值。女性不参与舞蹈,在旁边配乐伴奏。
经过不断的创新、改编之后,蒲州伞秧歌为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观念,逐渐从类似于民间“走会”的形式转变为能登上舞台的表演形式。其基本体态为身体自然直立,上身微微含起,因为有着共同的审美基础,这也是大部分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主要融合了山西民间舞的步伐、体态与动律,同时结合道具的持法进行舞蹈。“颠”“闪”是蒲州伞秧歌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其基本动律,没有这两个要素,就体现不到蒲州伞秧歌的韵律美。“外翻”“里扣”最基本的动作特征,伞把底端必须握在掌心,伞与手臂呈垂直状态,食指握住升降按钮,才能确保伞的稳定性,掌握好这一动作才能确保肢体与道具的配合。
主要动作有以下几个:腕转伞花、举伞颠闪前进步、提伞张合后退步、曲臂平转合伞花、三步一拧、甩伞、跳踢步、翘臀跨步、抖肩跺脚转四方、提伞张合、逗趣、背伞互转、螺式上下平转等。本文主要对以下四个动作进行介绍。
腕转伞花:单手紧握伞把,跟随音乐转动手腕。此动作强调手腕“外翻”“里扣”,强拍在外,弱拍在里,紧握伞把转伞时才能体现其内在的活泼感,花伞才能呈现给观众视觉享受,握伞手松不仅不美观,而且会使花伞的使用寿命降低。
(见图2)
举伞颠闪前进步:单手握伞底端,上下颠闪,身体做颠闪动律配合脚下前进步伐。此动作强调肢体语言与花伞颠闪相配合。做“大颠闪”时手臂幅度放大,使花伞受张力呈“合拢”“散开”的效果。(见图3)
曲臂平转合伞花:左手曲臂握伞腰,右手握伞把,伞花朝前,向左或向右转伞。此动作要求左右手平行,一样高度,确保伞花对正前方。避免两只手高低不同使伞花朝上倾斜或朝下,达不到审美效果。此动作也可以两人合作,配合时要注意转伞速度相同。
三步一拧:走三步腰身拧动一次。此动作为脚下步伐,在基本的前进步上加以创新,强调前进时脚在一条线上,拧身要明显。
图2腕转伞花
图3举伞颠闪前进步
蒲州伞秧歌是晋南地区秧歌中的代表之一,其主要表演形态为持伞不失颠,腰身不失闪,起舞不失柔,表达不失雅。山西民间舞蹈是以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媒介的表演艺术,舞蹈的形态、动作、姿态、造型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舞者手中的花伞“升开似张伞,降合如花朵”,多变的舞蹈造型和丰富的舞蹈画面极具晋南风格,豪放激情、欢快简练、诙谐幽默,趣味性知足,极具民间艺术观赏价值。
蒲州伞秧歌同大多伞头秧歌一样,在民间展演时,多以一名舞者带领队伍进行表演,少则十人多则百人。表演时先由“伞头”引出,持一把三层伞,高约三米走队伍前头,其余舞者扮演各种角色手持大小不易的花伞,以此来区分身份和角色。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们将这种民间舞蹈发展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庆祝丰收之年又或者欢庆国家喜事,功能甚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