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比容单位

合集下载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二)、减低 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 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 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 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 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红细 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血红蛋白 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 )=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 120 g/L ,血细胞 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4 、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 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 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 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 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 6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 1、避免溶血 2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 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 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 红细胞层的高度。

红细胞正常指标

红细胞正常指标

红细胞正常指标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承担着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任务。

红细胞的正常指标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正常的红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 4.3-5.8×10^12/L之间。

当红细胞计数过低时,可能会导致贫血的发生,造成全身各个器官供氧不足。

而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高原适应或肺部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据的体积比例,也称为红细胞比容。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压积在37-47%之间。

红细胞压积的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肾脏疾病或肺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而红细胞压积过低可能是由于贫血、过度输液或血液稀释等原因引起的。

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之间。

血红蛋白浓度的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或骨髓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而血红蛋白浓度过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失血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的正常指标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当红细胞指标异常时,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

因此,及时检查和监测红细胞的正常指标对于预防和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正常指标。

通过关注红细胞的正常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红细胞比容和三种平均值、网织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比容和三种平均值、网织红细胞计数、
(1)Miller窥盘: (2)显微成像系统:计算机和细胞形态分析软件, ①HFR:粗颗粒堆积成网状。
②MFR:粗颗粒在10个以上,或细小颗粒超过15个。
③LFR:细胞内含15个以下细小颗粒
参考值
①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成人和儿童:0.005~0.025
新生儿:
0.02~0.06
②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成人和儿童: (24~84)X109/L
18
19
20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碱性着色基团 网织红细胞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 RNA胶体间的负电荷减少而发生凝缩, 蓝色的点状、线状或网状结构 , 显微镜下计数 1000个红细胞中所占的网织红细胞数,以百 分比或分数数表示。
[检测原理]
2.仪器法
10
11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计算出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 例:RBC为3.50X1012/L,Hct为0.36,Hb为120g/L
Hct 0.36 MCV=—— (fl)=—————— =103(fl) RBC 3.50X1012/L
Hb Hb MCH=—— (pg), MCHC=——( g/L ) RBC Hct
当HCT大于0.7,RBC为(7-10)X1012/L, Hb大于 180g/L,即可诊断。
临床意义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C)可用于贫血的形态 学分类。
4.血液流变学指标
HCT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
全血黏度增加,严重者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
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HCT与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应用,可对一些 血栓前状态进行监测。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e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e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血常规是最一般,最根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局部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局部。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②减少。

无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和猩红热等疾病严重时。
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
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临床常用生化、血细胞分析中部分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临床常用生化、血细胞分析中部分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18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
19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20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 21 淋巴细胞百分数(Lymph%) 22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Eos%) 23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o%) 24 单核细胞百分数(Mono%)
25
红细胞计数(RBC)
26
血红蛋白(Hb)
附表:临床常用生化、血细胞分析中部分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项目
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试剂中含有5,-磷酸吡哆醛)
3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试剂中含有5,-磷酸吡哆醛)
5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6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27
红细胞比容(Hct)
28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29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3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 U/L
U/L
U/L
U/L
U/L
U/L
g/L g/L g/L
mmol/L mmol/L mmol/L X109/L X109/L X109/L X109/L X109/L X109/L
% % % % % X1012/L
g/L
L/L
fl pg g/L X109/L
分组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20~49岁) 女(50~79岁) 男 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白蛋白(ALB) 9 血清球蛋白(GLB) 10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11 血清钾(K) 12 血清钠(Na) 13 血清氯(Cl) 14 白细胞计数(WBC)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红细胞平均值参数简介红细胞平均值参数是指通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和计算所得到的参数,用于评估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这些参数对于诊断和监测患者的贫血、溶血、血液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主要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在一定血液容积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

MCV的计算公式为:MCV = 血液容积 / 红细胞数目。

血液容积通常用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来表示,即红细胞体积在血液总体积中所占的比例。

MCV的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若MCV值低于80 fL,说明红细胞体积小(小细胞),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若MCV值高于100 fL,说明红细胞体积大(大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大细胞性贫血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CH的计算公式为:MCH = 血红蛋白总量 / 红细胞数目。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MCHC的计算公式为:MCHC = 血红蛋白总量 / 血细胞比容。

MCH的正常范围为27-33 pg,MCHC的正常范围为31-36 g/dL。

MCH和MCHC的变化常常与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相关,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诊断与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的意义红细胞平均值参数反映了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状态,能够提供有关贫血和其他血液疾病的重要信息。

1.贫血类型鉴别:通过红细胞平均值参数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

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
MCH =Hb/RBC
3.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浓 度 (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指测定红细 胞比容时被压紧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单位: g/L。
MCHC=Hb/Hct
血液分析仪法:能直接导出MCV,计算MCH 、MCHC
升高
升高 减低
正常/升 高
减低
减低 增加 增加
正常 减低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红细胞形态特征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 正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增生性贫血
小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轻微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疾病、消化吸 收不良、恶性肿瘤 体外溶血、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
【检测原理】
手工法: 1.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单位:fl(1fl=1015L)。
MCV=HCT/RBC╳101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 蛋白的量。单位:pg(1pg=10-12g)。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的基本参数之一:利用RBC、Hb、HCT三个指 标可计算出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 类。
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CT升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 全血黏度增加,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于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同原因造成的 贫血,其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未必一致; 同时,不同数量、大小及形态的红细胞占全血容积 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RBC、Hb、HCT三个 参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加深对红细胞的特征认识,进而为贫血的鉴别诊 断提供更多线索。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4入胞作用: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5 出胞作用:是细胞分泌的一种机制,见于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颗粒或黏液,神经细胞分泌、释放神经递质。

6 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10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11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吞和胞吐。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血细胞比容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液细胞所占的比例,通常用于评估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

血细胞比容值的测定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帮助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准确测定血细胞比容值。

一、毛细管法。

毛细管法是一种常用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毛细管法将血液置于一根细长的毛细管内,然后通过离心或者静置的方法,使得血细胞沉积在毛细管底部形成红细胞柱,通过测量红细胞柱的长度和总血液柱的长度来计算血细胞比容值。

毛细管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常用的参考方法。

二、离心法。

离心法是通过将一定量的血液置于离心管内,然后进行高速离心,使得红细胞和血浆分层,通过测量红细胞层和全血液层的比例来计算血细胞比容值。

离心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常用的参考方法。

三、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疗设备中普遍使用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可以用来测定血细胞比容值。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操作简便,无需人工干预,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现代化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四、微量法。

微量法是一种通过微量血液样本来测定血细胞比容值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量血液样本和专用的测定仪器,通过特定的技术来测定血细胞比容值。

微量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适用于特定场合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包括毛细管法、离心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和微量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血细胞比容测定。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常规化验项目表

血常规化验项目表

项目 白细胞总数(EBC) 红细胞总数(RBC) 血红蛋白(HGB)
结果 H 13.29
单位 G/L
参考值 5.0-12.0
4.24 T/L
4.0-5.5
L 103
g/L
110-120
项目 中性粒细 胞总数 (NE#) 淋巴细胞 总数 H (LY#) 单核细胞 总数 (MO#) 嗜酸性粒 细胞总数 H (EO#) 嗜碱性粒 细胞总数 (BA#) 中性粒细 胞百分数 L (NE%) 淋巴细胞 百分数 H (LY%) 单核细胞 百分数 (MO%) 嗜酸性粒 细胞百分 H 数(EO%) 嗜碱性粒 细胞百分 数(BA%) 有核红细 胞百分数 (NRBC%) 有核红细 胞总数 (NRBC#)
25.9 pg
25-32
336 G/L 15 % 246 G/L
320-360
11.514.5
100-400
平均血小板容积(MPV) 平均血小板宽度(PDW) 血小板比容(PCT)
6.7 fL L 10.0 %
0.164 %
5.0-20.0
15.518.1
0.160.36
嗜酸性粒 细胞总数 (EO#) 嗜碱性粒 细胞总数 (BA#) 中性粒细 胞百分数 H (NE%) 淋巴细胞 百分数 L (LY%) 单核细胞 百分数 (MO%) 嗜酸性粒 细胞百分 数(EO%) 嗜碱性粒 细胞百分 数(BA%) 有核红细 胞百分数 (NRBC%) 有核红细 胞总数 (NRBC#)
项目 中性粒细 胞总数 H (NE#) 淋巴细胞 总数 (LY#) 单核细胞 总数 H (MO#)
红细胞比容(HCT) RBC平均容积(MVC)
L 0.31
L
77.3 fL
0.400.50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

五、参考值
1、手工法: MCV80-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2、仪器法: MCV80-100fl ; MCH27-34pg ; MCHC320-360g/L;
六、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分类
正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MCV MCH MCHC
正常 增高 正常 增高 正常
(4)目镜测微器经校正后,不得更 换物镜、目镜,也不能改变镜筒长 度。变换显微镜后,必须重新校正。
二、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
(一)、方法与步骤 1、按常规制备一张薄血膜涂片,立 即干燥固定,瑞氏染色。 2、 把镜台测微器换为被检血片,选 择细胞分布均匀而较稀疏的区域, 依次测量每个红细胞的直径,共测 500个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测定
一、概念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或packed cell volume, PCV)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 胞在全血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二、检测原理
(一)、温氏法 : 将EDTA--K2抗凝血在一定条件 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其红细 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二)、微量法:是采用一次性使用的 经肝素化的干燥毛细玻璃管(每支 含肝素2µ )直接采集末梢血,以相 对离心力≥1000g(11000— 12000r/min)离心5min,取出后 用尺量取血液总长度和血细胞层的 长度,或用微量血细胞比容测定读 数器报告结果。
5、绘制红细胞直径曲线。以红细胞 直径微米数为横坐标,红细胞百分 率为纵坐标将各种不同直径的红细 胞百分率连接起来,即成红细胞直 径曲线。它可以清楚地反应红细胞 的大小和其分布情况。
(二)、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直径6.7-7.7 um
(三)、临床意义 1、正常人红细胞直径大小差别不大, 直径曲线基底窄,呈突出的尖峰状, 其顶点位于7--8 um之间,红细胞 直径曲线基底愈宽、顶点愈低,表 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愈大。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检查一、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小时。

网织红细胞经约48小时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红细胞经过肺部时,肺泡中氧气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红细胞内,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被带到各组织;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液带回肺部,经肺泡排出体外。

如此反复,使全身组织能及时、充分地得到代谢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子是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含色素蛋白质。

色素部分为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铁组成、受&-氨基-r酮戊酸合成酶。

血红素和Fe的调节。

珠蛋白肽链分为a、B两类。

每个HB分子由2条a类肽链和2条B类肽链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99%血红蛋白的铁原子呈2价铁状态,称为还原血红蛋白,1%呈3价铁状态,称为高铁血红蛋白,只有2价铁状态的血红蛋白才能与氧结合,称为氧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合成受激素的调节:一类是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氨基—r酮戊酸生产和铁的利用,从而促进血红素、血红蛋白的合成;另一类是雄激素,能促进&--氨基—r 酮戊酸合成酶、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4458,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毫升氧,成人约含600克血红蛋白,可携约800毫升氧。

血红蛋白降解产物为珠蛋白和血红素。

珠蛋白由蛋白酶、肽酶分解为氨基酸,进入氨基酸代谢,可再参与蛋白质、多肽合成或转变成其他含氮物质;血红素中铁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处理,与运铁蛋白结合进入铁代谢库。

红细胞数目单位写法

红细胞数目单位写法

红细胞数目单位写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细胞数目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红细胞数目的单位有不同的写法,其中最常见的写法是“10^12/L”或“10^12/L”,有时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示,例如“百万/mm3”或“亿/L”等。

在医学检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单位的出现,因此对于这些单位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之一,它们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红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是在一定的区间内,一般成年人的红细胞数目在4.0-5.5×10^12/L之间。

如果红细胞数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健康。

过高的红细胞数目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脏负担,易引起血栓等问题;而过低的红细胞数目则可能导致贫血,使机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在医学检测中,红细胞数目的单位常常采用“10^12/L”,实际上就是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而“10^12”表示十亿,也就是说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达到10^12/L时,就相当于每升血液中含有十亿个红细胞。

这个单位的使用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准确地了解红细胞的数量,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红细胞数目的单位写法并不复杂,但对于医学工作者和病患来说,了解这些常用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红细胞数目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从而保障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对红细胞数目单位的写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加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

【字数达到要求,2000字】第二篇示例: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而红细胞数目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参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通常情况下,红细胞数目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例如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容积分数和红细胞比积等。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引言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血液中的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和诊断众多疾病。

血常规26项指的是常见的26个血液指标,本文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常规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用于测量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4.0-5.0 ×10^12/L。

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表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以克/升(g/L)为单位表示。

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15-155 g/L。

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可能与贫血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也称为红细胞比容,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男性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0.40-0.52,女性为0.36-0.48。

红细胞压积的异常可能与贫血、脱水或其他疾病有关。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测量红细胞平均大小的指标,以费伯(fL)为单位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是80-100 fL。

MCV的异常可能与贫血类型(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贫血)相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红细胞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以皮克(pg)为单位表示。

正常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27-32 pg。

MCH的改变可能与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有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以克/升(g/L)为单位表示。

正常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320-360 g/L。

MCHC的异常可能与贫血或溶血性疾病有关。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衡量红细胞体积变异程度的指标,以百分比表示。

正常人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范围为11.5-14.5%。

(精选)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精选)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最新资料推荐------------------------------------------------------(精选)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液检查正常值(一)一般检查:总血量 65~90 毫升/公斤体重比重全血男性1.054~1.062;女性 1.048~1.059 血浆1.024~1.029 血红蛋白男性 127~153 克/ L 平均 140 克/L;女性 113~136 克/ L 平均 125 克/ L 红细胞数男性 4.29~5.3810 12 平均 4.83 10 12; 女性 3.83~4.83810 12 平均 4.33 10 12 网织红细胞 0.5~1.5﹪红细胞压积男性42.0~49.0﹪平均 45.6﹪;女性 37.0~43.0﹪平均 40.0﹪红细胞平均体积 82~92 立方毫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1 微微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克/ L 红细胞直径 7.0~7.6 微米平均 7.33 微米平均红细胞厚度 2 微米饱和指数 0.85~1.15 血色指数 1(0.9~1.1)体积指数 0.9~1.1 红细胞沉降率短管法(Culter法)男性 0~8 毫米/ 1 小时女性 0~10 毫米/ 1 小时长管法(Westergren 法)男性 0~15 毫米/ 1 小时女性0~10 毫米/ 1 小时白细胞总数 4.0~10.0109/ L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50~70﹪平均 66﹪嗜酸粒细胞 0.5~3﹪平均1.5﹪嗜硷粒细胞 0~0.75﹪平均 0.5﹪淋巴细胞 20~30﹪平均 26﹪单核细胞 1~8﹪平均 6﹪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50~300/毫米(二)出血性疾病检查:1 / 11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 L 出血时间 Duke 法1~3 分钟 Lvy 法 0.5~6 分钟凝血酶原时间(Quick_期法) 11~13 秒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 秒为消耗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5.77.1 秒再钙化时间﹤ 3 分钟血块回缩时间 30~60 分钟开始, 18 小时后明显回缩, 24 小时完全回缩血块回缩定量正常值 48~64﹪(平均 54.7﹪)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0.2~0.4 克/ 100 毫升纤维蛋白溶酶原(胞浆素原)测定6.8~12.8 单位(平均 9.61 单位)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120 分钟血小板第 3 因子测定 10.71.63 秒血小板粘附性测定男性34.95.95﹪;女性 39.45.19﹪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直径 5 厘米圆周内 5 分钟男性 0~5 个;女性 0~10个(三)溶血性疾病检查:血清总胆红素 3.4~17.1umol/L 直接胆红素0~6.8u mol/ L 间接胆红素 3.4~10.2u mol/ L 黄疸指数4~6 单位游离血红蛋白﹤ 5 毫克﹪结合珠蛋白 50-200 毫克﹪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阴性;间接阴性红细胞盐水脆性0.42﹪NACL 溶液开始溶解; 0.32﹪NACL 溶液完全溶解热抵抗正常无溶血酸溶血试验阴性 G6PD 含量正常成人2.8~9.61.5﹪平均 5.0 正常新生儿(脐血) 3.4~11.61.9 平均 6.9u M/分钟/克 HB/25℃(杜传书报告)红细胞盐水脆性中间脆性 0.445~0.4 (四)血红蛋白并检查:血红蛋白电脉(静电脉) HbA1.20~3.16﹪0.49 平均值 2.18---------------------------------------------------------------最新资料推荐------------------------------------------------------﹪抗碱血红蛋白﹤ 2﹪(五)免疫性疾病检查:免疫球蛋白正常值 lgG lgA lgM lgD lgE 血清含量(毫克)﹪ 800~1680 细胞免疫淋巴细胞转化率﹥ 60﹪ E 玫瑰花试验﹥60﹪ EAC 玫瑰花试验 30~40﹪(六)血液生化检查:1.全血; 葡萄糖(福林吴氏法) 4.4~6.7mmol/ L 非蛋白氮 14.3~25 mmol/ L 尿素氮 3.2~7.1 mmol/ L 肌酐 88.4~176u mol/ L 丙酮酸 35~100u mol/ L 血氨(纳氏试剂显色法) 10~60 微克﹪(酚-次氯酸盐法)46~139 微克﹪高铁血红蛋白 0.03~0.13 克﹪胆碱酯酶比色法男性38~57 单位;女性34~53 单位指示剂测定法正常 pH 值变动范围为 0.8~2.0,平均 1.50.4酸碱度(动脉血) pH 值 7.35~7.45 二氧化碳分压 34~35 毫米汞柱(平均 40 毫米汞柱)碱剩余(碱缺失) 03 mmol/ L110~420 50~190 0.1~0.4 0.01~0.09 缓冲碱 45~55 mmol/ L(平均 50 毫米量/ L)标准碳酸 22~26 mmol/ L(平均 24 毫米量/ L) 2.血浆; 二氧化碳结合为 50~62.7 容积﹪(22~30mmol/ L 平均 25 毫米量/ L) 3.血清钠 312.8~333.5毫克﹪(135~147 mmol/ L)钾 15.64~19.55 毫克﹪(3.5~5.1mmol/ L)钙 9~11 毫克﹪(2.25~2.58mmol/ L)磷(无机磷)成人 3.0~5.0 毫克﹪(0.97~1.61mmol/L)儿童 4~6 毫克﹪(1.29~1.94mmol/ L)蛋白结合碘3 / 114.0~8.0 毫克﹪铁男性 11~30 mmol/ L; 女性9~ 27mmol/ L 饱和铁男性 249~387 毫克﹪; 女性204~429 毫克﹪铜 90~124 毫克﹪氯化钠(以氯化钠计算) 570~620 毫克﹪(95~105mmol/ L)血清胆碱酯酶比色法30000~80000u/L 指示剂法 pH 值变动范围为 0.4~0.8 碱性磷酸酶(Bodanskv法) 40~110u/ L (King-Armstrong 法) 5~12 单位/ L酸性磷酸酶(Bodanskv 法) 0.9~1.9u/ L (King-Armstrong法) 1~4 单位/ L 乳酸脱氢酶 104~245u/ L 血脂总脂 4~7 克/ L 胆固醇 2.86~5.98 mmol/ L 胆固醇脂占总胆固醇的70~75﹪磷脂 1.4~2.7 mmol/L 甘油三酯0.56~1.7 mmol/L 脂蛋白电泳脂蛋白30~40﹪脂蛋白 60~70﹪游离脂肪酸 0.2~0.6 mmol/ L 总蛋白60~80 克/ L 白蛋白 40~55 克/ L 球蛋白 20~25 克/ L纸上电泳分析白蛋白 61.7 1.35﹪球蛋白 5.281.08﹪10.551.0﹪ 7.211.38﹪ 15.22.86﹪血清粘蛋白(改良Harris 法) 2~4 毫克﹪(Winzler 法) 40~90 毫克﹪丙种反应蛋白阴性抗溶血性链球菌O ﹤ 500 单位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94~100﹪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49.8~63.9 容积﹪(平均 52 容积﹪)动脉血氧分压 95~100 毫米汞柱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5~45 毫米汞柱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