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含答案汇编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A. 亚里士多德
B. 弗洛伊德
C. 萨义德
D. 雅克·德里达
2. 术语“文本间性”是由哪位理论家提出的?
A. 罗兰·巴特
B. 米哈伊尔·巴赫金
C. 朱丽亚·克里斯特娃
D. 弗朗茨·卡夫卡
3.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
A.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
B. 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
C. 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
4. 后殖民理论通常关注以下哪些主题?
A. 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
B. 文学作品中的种族和文化问题
C. 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
D. 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
5. 以下哪个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术语?
A. 符号
B. 隐喻
C. 叙事
D. 统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简述新批评主义的主要特点。
7. 解释“互文性”在文学理论中的意义。
8. 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挑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9. 论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如何改变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10. 以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后殖民理论如何揭示其文化和政治维度。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11. 选择一部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分析其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五、论文题(共70分)
12.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接受方式的变化。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批评、阐释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2.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 古代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艺批评,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 文艺复兴以前的文学理论:包括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人文主义文艺理论。
- 文艺复兴到启蒙时期的文学理论:包括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文艺理论。
- 近代文学理论:包括德国浪漫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文学理论流派。
- 当代文学理论:包括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殖民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
3.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和解读的活动,通过对作品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内涵以及与社会、历史和作者等的关联。
4.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
- 传统批评方法:如历史主义批评、文化批评等,强调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分析。
- 新批评方法:如新批评主义、形式主义等,注重对作品内在结构、语言运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的分析。
-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作品的符号系统和结构组织,关注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的构建。
- 后现代主义批评:质疑固定的真理和权威,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多样化解读的可能性。
- 后殖民主义批评:关注被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冲突、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二、论述题1.请论述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社会有密切的关联。
首先,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人物和事件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的问题、矛盾和变革。
其次,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
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讨论。
第三,文学作品创作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和影响。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运用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科学方法进行作品分析。
2.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也称为聚焦。
3.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阶段后的更高境界,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阶段的一个标志,包括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命运所打动,以及不同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7.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指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16.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是一种传统批评文体,不需要谋篇布局,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随意挥洒的感悟。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创作个性则是作家在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风格与创作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作家的个性特点往往会在其作品的风格中得到体现。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第五章基本概念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着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雅与俗是相对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折回注意新文学的意义;答: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的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第六章基本概念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2.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文学创造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过对神的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答: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的反映客体,即主动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的;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的作者完成的;第七章基本概念1.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理论研究》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理论研究》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黑格尔曾说过:“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在规律而存在着。
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而向他提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
”从黑格尔的话中可以引申出下列哪些选项?()A.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才符合人区别于非人的属性B.文学是展开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形式C.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D.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2.抒情性作品主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世界。
()A.错误B.正确3.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A.正确B.错误4.()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A.语言B.形象C.想象D.情节5.历史上对文化解释不确切的是()。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B.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C.文化即是知识D.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6.诗化人生的形成过程就是按()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
A.创作原则B.美的原则C.现实原则D.诗话原则7.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表现在()A.表达多重心理内涵B.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C.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D.具有战斗力8.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
作家的艺术构思起始于一定的()。
A.直接素材B.创作冲动C.形象孕育D.体验生活9.抒情性作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世界。
()A.正确B.错误10.《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类似于文学源泉问题上的()。
A.再现说B.表现说C.能动反映说D.再现说和表现说11.诗歌的审美特征应从哪几方面加以把握:()A.表现性B.超验性C.音乐性D.舞蹈性12.所谓直觉是指()形成的意象A.整体感知B.体验对象C.心灵D.客观事物13.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中,最基本的审美创造形式有哪两种:()A.再现B.表现C.叙事14.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4)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五个方面:文学活动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文学的通行含义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四、文学与非文学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的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1)指观念、理想、信念、热情、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政治哲学、道德证明。
(2)社会群体用来使世界更利于他们所理解的解释框架。
(3)社会意识中构成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
(4)伴有某种政治倾向和政治选择的思想体系。
具体指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共产主义等政治思想。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活动,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大二下学期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2.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4.创作个性: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5.意象:表意性的特殊的艺术形象二.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背景是因特网。
特点有:一.网络创作手段既简便又多样化。
二.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
三.独特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1)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2)超文本化。
四.类型多样。
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都是直接,明确情感,但现实型:真实、客观、再现,小人物,冷静客观的逼真。
取材于现实理想型:理想、情感、主观表现,英雄,绚丽多彩的夸张。
取材于神话。
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4.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讲什么),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的形式),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如何讲)。
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主观+现实。
对“化景物为情思”的理解:化实为虚和超时空的自由。
大二下学期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3)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与普通情感宣泄不同。
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感性+理性。
李贽的偏差:“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文学抒情和普通日常情感区别:其一,精心选择、提炼和改造的结果;其二,有理性参与;其三,重新审视和表现;其四,内在自足的审美形式世界。
三、详细阐述题(每题10,共30分)。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一一、判断题1. 艺术概括的要义是,将众多化为个别,将普遍化为特殊,实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2.文学艺术和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没什么区别,都以人和人生为研究对象。
()3. 影视文学即电影和电视剧。
()4.“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5.在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6.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7.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二、填空题1. 艺术积累实际上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 )和( )。
2.()属性是文学艺术的根本属性。
3.()把文学的三种类型和作家的三种态度相对应,他认为史诗对应“清晰叙述”,抒情诗对应“充满激情”,戏剧对应“个性活跃”。
4.“期待视野”分为()和()两种,无论是哪种都包含着()和()两个方面。
5.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具有双重性特点,即( )与( )。
6. 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
这个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 )和( )。
7.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说法:()、()、()。
三、单项选择题1. 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A 情感B 个性特征C 自由幻想D 人生体验2.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成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3.哪种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A志人小说 B志怪小说 C唐传奇 D白话小说4.阅读身份不包括:()A 阅读前的期待 B阅读前的预见 C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5.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往往采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和创作方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指导文学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文学理论教程的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文学作品的结构- B. 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 C. 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D.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作者已死”的观点?- A. 亚里士多德- B. 罗兰·巴特- C. 弗洛伊德- D. 马克思答案:B3. 在文学批评中,“新批评”学派强调的是什么?- A. 作者的生平背景- B. 文本的客观性- C. 读者的主观体验- D. 社会历史背景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的是文学作品既具有审美的特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
文学作品通过审美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形态。
这种属性使得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创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
2. 阐述“接受美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接受美学是一种将读者的接受活动视为文学作品意义生成重要环节的文学理论。
它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的。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体性,认为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体验,从而赋予文学作品多重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梦境、无意识等元素的分析。
通过心理分析,批评家可以深入探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
例如,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时,可以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中,探讨其内心的道德冲突和自我认同问题。
2. 试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语言和文化结构构成的,而非单纯反映现实。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1)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2分)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3分)2、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5分)3、典型人物的共性指典型人物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2分)能概括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本质内容。
(3分)4、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2分)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2分)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1分)5、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在由作者写作成而进入读者阅读之前,它的意义还是不完全确定的,期待着读者通过阅读而加以具体化和确定化。
(3分)也就是说,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阅读去加以具体化的。
(2分)6、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材料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原则及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获得的一种独特感知。
(5分)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 10 分)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
(2分)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
(2分)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
(2分)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理论研究》 期末作业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2.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3. 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5.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主要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1)舞台性(2)动作性(3)冲突性4.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阅读身份主要是指在整个的文学阅读活动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以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感受和体验、联想和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认识机制完成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和个性特征,即读者完成实际阅读行为时所具有的特殊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立场。
它是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性的有机体现,是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
5.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
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促进交流C. 规范阅读D. 反映社会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文本本身D. 读者反应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中心主义”。
文本中心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它强调文学研究应集中于文本本身,而非作者、读者或社会背景。
文本中心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足性,其意义和价值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文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引用、模仿或回应其他文本。
互文性揭示了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理解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论述题1. 论述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文学理论还帮助批评家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其他修辞手法。
此外,文学理论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2.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其特点包括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颖处理、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强调。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断裂的叙事、流意识技巧和非线性时间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案例分析题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分析其文学理论意义。
《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运用了流意识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处理也极具创新性,通过人物的思绪跳跃和回忆,展现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阶级和艺术等主题,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东师2018年秋季《文学理论研究》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文学理论研究》期末考核标准答案学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和情感,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XXX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XXX、XXX等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B、准确性。
文学语言需要准确地表达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不能出现歧义或误解。
例如在XXX的《狂人日记》中,他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的疯狂和绝望,准确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C、美感。
文学语言需要具有美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和共鸣。
例如在XXX的《将进酒》中,他通过优美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向往,使读者产生了共鸣和感动。
2.论述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意义。
答: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的过程,其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可以为作家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B、促进文学研究的深入。
文学批评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和方法,帮助研究者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C、推动文学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推动文学的传播和推广。
3.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答: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其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对传统文学的反叛。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反叛,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束缚,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语言。
B、重视个体和主观感受。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和主观感受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描绘和表达来反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C、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例如流派文学、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试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D、对语言的创新和探索。
现代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对语言的创新和探索来打破传统文学的束缚,例如使用意象、象征、拟声等手法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来秋文学理论研究期末作业考核
来秋文学理论研究期末作业考核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有利于主题意蕴的表现;有助于形象的塑造;要完整统一,讲究形式美;要符合不同体裁的要求。
2、文学存在于阅读活动的根据是什么?答:相信文学存在于阅读活动的根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思想:一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因为尚未被读者阅读,所以还只是某种潜在的文学世界,它还没有展开,还没有真正地实现,只有在读者地阅读过程中文本中的艺术图景才能展现出来;二是现代的理论家们认为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一定会带着自己的人生和审美经验来理解文本,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文学文本进行新的创造,而这种经过再创造的文学文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3、简述阅读心境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答:(1)、从现实心境来看,但读者的心境与作品的主题相吻合时,读者便极易受被作品的气氛所感染。
(2)、从审美心境的角度看,审美心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虚静”形成“虚静”的心态,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4、简述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答:优点: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缺点:很难进入人物内心,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也就为一般的心理小说所不取,而且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很困难,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要点)5、在抒情性作品中,作家是怎样呈现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答:(1)通过情感经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现实世界感受的总结。
(3)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
二、论述题(第1、2小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注意:以下为文章正文,没有再次重复标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A. 《水浒传》B. 《红楼梦》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答案:D2. 威廉·莎士比亚是哪个国家的剧作家?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A3. 下列哪位作家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F. Scott FitzgeraldB. Ernest HemingwayC. William FaulknerD. Mark Twain答案:C4. “拔一毛而利天下,其蕲以亿万”这句话出自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朱自清B. 老舍C. 鲁迅D. 郭沫若答案:C5. 下列哪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A. 《呐喊》B. 《围城》C. 《红岩》D. 《活着》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的定义和作用。
答:文学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艺术形象的综合艺术。
文学的作用包括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启发思考、塑造人物形象、传承文化等。
2. 什么是文学流派?举例说明。
答:文学流派指的是在文学领域中,由于创作思想、艺术手法或风格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流派。
例如,现代主义流派强调主观体验、内心流动和语言游戏,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现实主义流派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如杜拉斯的《情人》。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所学的文学概论知识,论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答: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既受到社会的影响,也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
首先,文学可以反映社会现象,通过描绘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矛盾等来使读者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
其次,文学可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命运、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
此外,文学也可以传递信息、启发思考,通过作品传递作者的思想、观点,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文学还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学理论下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的主要功能?A. 解释文学作品B. 指导文学创作C. 预测文学市场D. 评价文学作品答案:C3.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哪些方面?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语言和结构D. 主题和思想答案:C4.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主要存在于哪里?A. 作者的意图B. 读者的解读C. 文本本身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C5.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索绪尔B. 列维-斯特劳斯C. 德里达D. 弗洛伊德答案:D6.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哪个过程中产生的?A. 创作过程B. 阅读过程C. 出版过程D. 批评过程答案:B7. “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巴赫金B. 罗兰·巴特C. 朱丽亚·克里斯蒂娃D. 米哈伊尔·巴赫金答案:C8.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所涉及的内容?A. 政治信仰B. 经济利益C. 宗教信仰D. 艺术风格答案:D9.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主要批判的是哪种思想?A. 现代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A10.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议题是什么?A. 性别平等B. 种族平等C. 经济平等D. 政治平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理论中的“符号学”关注的是以下哪些方面?A. 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B.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C. 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D.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答案:A, B12. “解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固定的意义B. 多重的意义C. 无中心的结构D. 明确的作者意图答案:B, C13.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认为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A. 被动接受者B. 主动参与者C. 意义的创造者D. 作品的解释者答案:B, C, D14. “生态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哪些主题?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社会阶级斗争C. 环境保护D. 经济发展答案:A, C15.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文化帝国主义B. 种族歧视C. 经济剥削D. 性别不平等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含答案-吐血整理完成
3. 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写真纪实,袒露个性;(2)、题材广泛,以传达感受为中心;(3)、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
期末作业考核
《文学理论研究》
满分100分
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作家内心形象的成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形象的萌发(常与作家创作冲动的发生相伴随)、形象的孕育(即作家已经萌发的内心形象)、形象的形成(即内心形象在作家头脑中基本完成,定型)三个步骤。
2. 简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4. 简述阅读先见的成因。
答:(1)、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政治态度,表现在阅读活动中,会使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思想政治观点出发而对文学作品做出不同的期待和解读;(2)、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学习钻研等等的影响也会形成个人化的阅读先见;(3)、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的审美文化沉淀也是阅读先见得以产生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2.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3. 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5.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答: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答:道是人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与社会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玄机。
文学处处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而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组成为今天的社会。
因此,当文学成为体现人本价值时,文学是承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承运之舟。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具体说,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
A 集中性高度的集中性,可以适应舞台演出的各种局限。
人物集中。
一场戏一般只着力写几个(或一两个)人物,一切可有可无的人物应略去。
人物众多,笔力分散,往往会给观众一浮光掠影的印象。
情节集中。
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明晰的情节。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他的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场景集中。
频频换景,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B 舞台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舞台性。
剧本虽然也以文字为其表现形式,但剧本却不以文字表现为满足。
因此剧本在艺术处理的方法上,就和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在小说中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人物、事件、环境气氛、声音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细致刻画和描写,甚至可以由作者出面发表议论,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而在剧本中这一切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自由的描写各种场景,而戏剧则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几十平方米的舞台和二、三个小时的演出中。
这就要求戏剧的内容高度集中,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太多,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也不能有过多的变化。
只有做到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三集中,才能使剧情主线突出,一贯到底,而不至产生庞杂、冗长、松散地的弊病。
C 动作性戏剧中的一切,既然主要靠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剧本就必须为人物设计出一系列鲜明深刻的戏剧动作,才能把剧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于舞台。
在戏剧中,动作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的随便应用,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生活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鲜明、精炼、含蓄、优美、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典型化的戏剧动作。
动作在戏剧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推进剧情的发展,反映戏剧的矛盾冲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4.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答:阅读身份主要是指在整个的文学阅读活动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以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感受和体验、联想和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认识机制完成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和个性特征,即读者完成实际阅读行为时所具有的特殊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立场。
它是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性的有机体现,是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
5.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
答: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缺点:叙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空间十分有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
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
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
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例:五绝·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达出内心抽象的情感。
②情景交融,景情相生: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
借助作品中的实景和由实景引发出的虚景,抒情者与接受者进行着意味无穷的情感与思想的对话与交流。
读者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中获得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意蕴。
(例: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2. 阐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如何?答:艺术界的问题应该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来解决,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也是如此。
艺术真实就是在坚持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合理的联想、幻想、想象、虚拟,进行“任意”地编造和虚构。
编造和虚构的东西,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生活的常情常理。
一般来说,艺术,分为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八大类。
前七大都有渊远的历史可循,唯电影是近代才增列的。
文学是美的艺术,也是“真”的艺术。
这里所谓的“真”是指文学应当追求艺术的真实性。
所谓艺术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生活真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事、物。
对文学艺术来说,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鲁迅是一位文学大师,它的很多作品如《社戏》、《故乡》、都来源于他幼年的生活经历。
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中的见闻,相信鲁迅是不会写出这么深刻、动人的作品的。
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真实。
这是因为,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
有些作者虽然把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但却没引起读者的共鸣,原因之一就是没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而是照搬全抄。
我有位同学曾经写了一片作文,叙述了自己生病做手术差点死掉的事,结果老师的评语却是不真实、有抄袭之嫌。
我的同学很气愤:我谢的是真的,老师却说我虚构,我前面的同学的明明是虚构的,老师却说她写得真实感人···我听了,感慨颇深,照搬某个生活场景也可能显得不真实,因为那只是繁杂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并不能整体生活的本质,而只有具有生活代表性的作品才能让人感到真实。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话剧《王昭君》中,虚构了孙美人的形象,新皇帝因为先帝托梦说孤单,就下令赐死孙美人为老皇帝殉葬。
王昭君从孙美人的悲剧命运中看到了后宫嫔妃的凄凉下场。
试想,如果没有虚构的孙美人形象,王昭君下决心自愿嫁给匈奴单于,且远去数千里之遥,一辈子不能回中原,她的心理依据是什么?剧中孙美人的出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因此,孙美人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形象,但却真实可信,且具有典型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生活,学会提炼生活,抓住生活的本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文学作品更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因为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它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
就说《西游记》吧,大家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假的,因为那些妖怪、菩萨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有的···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西游记》是作家在坚持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幻想而虚构、虚拟的作品,目的是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污浊世界的憎恨、反抗及作者的人生理想,在这一点上来说,它的确是表现出了某种艺术上的真实,并比所谓的全体复制的生活真实更有意义。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真正的高度。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则在于:艺术真实要以生活真实为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活真实,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总体来说,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追求的目标,谁也离不开谁。
我们要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加繁荣的文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