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渗碳加工常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齿轮渗碳加工常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齿轮渗碳加工常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齿轮渗碳加工常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 齿轮表层过度渗碳渗碳齿轮由于处理不当过度渗碳后,表层将会出现块状、网状碳化物,使用时齿轮塑性变形能力降低,耐冲击性减弱,齿根部弯曲疲劳性能下降,齿尖角变脆,易于崩裂,淬火后渗碳齿轮在磨削加工时易于开裂。

1.1原因分析1)齿轮在固体介质中渗碳时,渗碳箱内碳势过高,又不能任意调整碳势,因此渗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表层过共析程度就越大。

特别对含有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Cr、Mo的渗碳钢,碳的扩散较慢,齿轮渗碳层表面碳浓度更高,达到过共析成分的渗碳层,在冷却时,从奥氏体晶界析出渗碳体形成网状分布。

2)在气体介质中渗碳时,若渗碳炉内碳势过高,强渗时间过长,也会出现齿轮表层渗碳过度。

1.2预防措施1)固体渗碳时,为了防止碳势过高造成过度渗碳,可以采用较低的渗碳温度或使用较弱的渗碳剂。

2)气体渗碳时,为了防止表层过度渗碳,在渗碳后期安排扩散阶段,强渗和扩散阶段的时间可按热处理工艺操作。

3)对已经产生表层过度渗碳的齿轮,应在低碳势渗碳炉中进行扩散处理,或在碳化物球化退火处理后再进行淬火。

2 齿轮硬化层偏浅渗碳齿轮表层硬度偏浅,在导致表面硬化层抗剥落性能降低的同时,也导致使用寿命的降低。

2.1原因分析1)渗碳过程中,渗碳时间太短,渗碳温度偏低,渗碳层偏浅,炉内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不均匀,渗碳过程中强渗阶段及扩散阶段的碳势控制不当,装炉前齿轮未清除油污及装炉量过多,所留孔隙太小等因素而造成渗碳齿轮硬化层偏浅。

2)选择的齿轮钢材质及淬透性差,淬火介质冷却性能不足,而造成正常渗碳淬火后硬化层偏浅。

2.2预防措施1)选用淬透性合适的钢材作渗碳齿轮材料,严格控制齿轮钢质量,入厂前必须对钢材进行质量标准检查。

2)严格控制渗碳前齿轮表面质量、装炉量、炉内温度、炉内碳势气氛、强渗和扩散时间、渗碳后淬火温度、冷却介质等。

3)对出现渗碳不足的齿轮要进行补渗碳。

3 渗碳层深度不均匀齿轮表面渗碳层深度不均匀,造成不同部位性能不连续,薄弱区域首先破坏,继而整个齿轮损坏,严重影响齿轮使用寿命。

渗碳淬火质量缺陷分析

渗碳淬火质量缺陷分析

齿轮渗碳后淬火的质量分析摘要:通过对齿轮渗碳淬火后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论述了齿轮淬火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淬火过程和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齿轮渗碳淬火常见质量问题(1)淬火后硬度不足、硬度分布不均匀、硬化深度不够;(2)淬火后心部硬度过高;(3)淬火变形超差;(4)淬火开裂;(5)油淬后表面光亮度不够。

这类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与齿轮的材质、前处理、淬火加热、渗碳碳势和淬火冷却有关。

在排除材质、前处理和加热渗碳中的问题后,淬火介质及相关技术的作用就特别突出了。

近年来国外对淬火冷却问题的研究证明,它是提高热处理质量最值得注意的问题。

渗碳齿轮淬火常用油作冷却介质。

因此,下面将首先分析齿轮淬火产生质量问题与淬火介质特性和用法的关系,并指出了淬火介质冷却速度的特点。

最后介绍了常用淬火介质的特点和选用时的注意事项。

1.1 硬度不足与硬化层深度不够淬火冷却速度偏低是造成齿轮淬火硬度不足、硬度不均和硬化深度不够的原因,冷却偏低又可以分为高温阶段冷速不足、中低温阶段冷速不足以及低温阶段冷速不足等情况。

如对于中小齿轮,淬火硬度不足往往是中高温阶段冷速不足所致,而模数大的齿轮要求较深淬硬层时,提高低温冷却速度就非常必要了。

对于淬火用油,一般说,油的蒸气膜阶段短、中温冷速快、低温冷却速度快,往往能获得高而且均匀的淬火硬度和足够的淬硬深度。

工件装挂方式对淬火冷却效果也有明显影响。

要使淬火油流动通畅,并配备和使用好搅拌装置,才能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提高淬火介质的低温冷却速度,可以增大淬硬层深度。

在渗层碳浓度分布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低温冷却速度高的淬火油,往往获得更深的淬火硬化层,因此,采用冷却速度快的淬火油,缩短渗碳时间,也能获得要求的淬硬层深度。

要求的渗碳淬硬层深度越大,这种方法缩短渗碳时间的效果越明显。

1.2 淬火后心部硬度过高这类问题主要与原材料淬透性、所选淬火油冷速过快或其低温冷却速度过高有关。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精品课件
预防措施
(1)气体渗碳时,为了防止表层过度渗碳,在强 渗后期安排扩散阶段,合理安排强渗和扩散阶 段的时间对于控制渗层的深度有很大的关系。
(2)对已经产生表层过度渗碳的齿轮,应在低碳 势渗碳炉中进行扩散处理,或进行碳化物球化 退火处理(获得粒状珠光体组织,为淬火做好 组织准备)后再进行重新淬火。
精品课件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
1、齿轮表层过渡渗碳 2、淬火后表面硬度偏低 3、齿轮心部硬度不足 4、齿轮硬化层偏浅 5、渗碳层深度不均匀
精品课件
1、齿轮表层过渡渗碳
渗碳齿轮由于处理不当过度渗碳后,表层将会出 现块状、网状碳化物,少量的粒状碳化物可以改善齿 轮的耐磨和接触疲劳强度性能,若块状、网状碳化物 过多将使齿轮表层的脆性增大,易于脱落,使用时齿 轮塑性变形能力降低,耐冲击性减弱,齿根部弯曲疲 劳性能下降,齿尖角变脆,易于崩裂,淬火后渗碳齿 轮在磨削加工时易于开裂。
精品课件
5、渗碳层深度不均匀
正常情况下齿轮在渗碳的过程中, 由于几何形状和曲率半径的原因齿根比 其它部位要稍浅。几何因素造成渗碳层 不均难以避免。但是由于其它因素造成 渗层比正常情况更加不均匀,将造成齿 轮不同部位性能不连续,薄弱区域首先 破坏,继而整个齿轮损坏,严重影响齿 轮寿命。
精品课件
原因分析
精品课件
碳化物 400×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
精品课件
原因分析
气体渗碳时,若渗碳炉内碳势过高,强渗时间过 长,表层过共析(珠光体+二次渗碳体)程度就越大, 出现齿轮表层渗碳过度。特别对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 素Mo、W等渗碳钢,碳元素的扩散速度较慢,齿轮渗碳 层表面碳浓度高,达到过共析成分的渗碳层,在冷却 过程中,从奥氏体晶界处析出渗碳体形成块状、网状 分布。

经验分享: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经验分享: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的质量缺陷大致可分为:外观缺陷(氧化、锈蚀),硬度、有效硬化层不合格(硬度高、硬度低、硬度不均匀,有效硬化层深、有效硬化层浅),金相组织缺陷(马氏体、碳化物、心部组织级别超标、表层非马超标),热处理变形(缩孔、锥度、圆度及畸变),下面就齿轮渗碳淬火生产中常见的质量缺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及补救对策实施阐述。

一、外观缺陷(1)表面氧化产生原因可能是热处理炉密封差而导致漏气,另外还有可能是渗碳介质纯度不够(含有水分)。

防范措施即为检查炉子密封性和提高渗碳介质纯度。

(2)表面锈蚀、污物、金属瘤产生原因可能是进炉前零件没有彻底清洗干净,热处理前机加工时切削液不合格,没有清洗干净。

零件表面沾有碎切屑,热处理加热过程中熔化粘结于零件表面。

防范措施即为采用弱碱性清洗液对进炉前零件进行认真彻底清洗,确保进炉前零件的清洁度。

二、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硬度、心部硬度缺陷(1)有效硬化层深度又叫淬硬层深度,一般用显微硬度计检测,从表面一直测至界限硬度处的直线距离;而渗碳层深是指渗碳层的深度,一般用金相法来检测,合金渗碳钢从表面测至过渡区。

因零件的渗碳层深仅指对合金钢渗入碳的深度,是齿轮热处理生产中的一个过程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齿轮的热处理最终结果,故正规的技术文件,大多以有效硬化层深度作为零件热处理后的检测、考核指标。

有效硬化层深度缺陷又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效硬化层深度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的淬透性差、端淬值低;淬火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差;渗碳保温时间短、强渗及扩散期的碳浓度低,导致渗碳层深度不够;渗碳炉的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不同区域零件渗碳层深度不够。

相应防范措施为:调换淬透性好、端淬值高的原材料;调换冷却能力好的淬火冷却介质或加大淬火冷却介质容量,增加搅拌功能;延长渗碳保温时间,提高强渗及扩散期的碳浓度,使渗碳层深度合格;检测渗碳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均匀性,使各零件的渗碳层深度稳定、统一,达到技术要求。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渗碳层出现大块状或网状碳化物缺陷产生原因:外表碳浓度过高1.滴注式渗碳,滴量过大2.控制气氛渗碳,富化气太多3.液体渗碳,盐浴氰根含量过高4.渗碳层出炉空冷,冷速太慢对策:1.降低外表碳浓度,扩散期内减少滴量和适当提高扩散期湿度,也可适当减少渗碳期滴量2.减少固体渗碳的催碳剂3.减少液体渗碳的氰根含量4.夏天室温太高,渗后空冷件可吹风助冷5.提高淬火加热温度50~80ºC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6.两次淬火或正火+淬火,也可正火+高温回火,然后淬火回火缺陷名称: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缺陷产生原因:1.奥氏体较稳定,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2.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3.回火后冷却太慢对策:1.外表碳浓度不宜太高2.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热淬火温度,控制心部铁素体的级别≤3级3.低温回火后快冷4.可以重新加热淬火,冷处理,也可高温回火后重新淬火缺陷名称:外表脱碳缺陷产生原因:1.气体渗碳后期,炉气碳势低2.固体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3.渗碳后空冷时间过长4.在冷却井中无保护冷却5.空气炉加热淬火无保护气体6.盐浴炉加热淬火,盐浴脱氧不彻底对策:1.在碳势适宜的介质中补渗2.淬火后作喷丸处理、3.磨削余量,较大件允许有一定脱碳层〔≤〕缺陷名称:渗碳层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黑色组织〕缺陷产生原因:渗碳介质中含氧量较高:氧扩散到晶界形成Cr、Mn、Si的氧化物,使合金元素贫化,使淬透性降低对策:1.控制炉气介质成分,降低含氧量2.用喷丸可以进行补救3.提高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缺陷名称:心部铁素体过多,使硬度不足缺陷产生原因:1.淬火温度低2.重新加热淬火保温时间不足,淬火冷速不够3.心部有未溶铁素体4.心部有奥氏体分解产物对策:1.按正常工艺重新加热淬火2.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缺陷名称:渗碳层深度不足缺陷产生原因:1.炉温低、保温时间短2.渗剂浓度低3炉子漏气4.盐浴渗碳成分不正常5.装炉量过多6.工件外表有氧化皮或积炭对策:1.针对原因,调整渗碳温度、时间、滴量及炉子的密封性2.加强新盐鉴定及工作状况的检查3.零件应该清理干净4.渗层过薄,可以补渗,补渗的速度是正常渗碳的1/2,约为左右缺陷名称:渗层深度不均匀缺陷产生原因:1.炉温不均匀2.炉内气氛循环不良3.炭黑在外表沉积4.固体渗碳箱内温差大及催渗剂不均匀5.零件外表有锈斑、油污等6.零件外表粗糙度不一致7.零件吊挂疏密不均8.原材料有带状组织对策:1.渗碳前严格清洗零件2.清理炉内积炭3.零件装夹时应均匀分布间隙大小相等4.经常检查炉温均匀性5.原材料不得有带状组织6.经常检查炉温、炉气及装炉情况缺陷名称:外表硬度低缺陷产生原因:1.外表碳浓度低2.外表残余奥氏体多3.外表形成屈氏体组织4.淬火温度高,溶入奥氏体碳量多,淬火后形成大量残余奥氏体5.淬火加热温度低,溶入奥氏体的碳量不够,淬火马氏体含碳低6.回火温度过高对策:1.碳浓度低,可以补渗2.残余奥氏体多,可高温回火后再加热淬火3.有托氏体组织,可以重新加热淬火4.严格热处理工艺纪律缺陷名称:外表腐蚀和氧化缺陷产生原因:1.渗剂不纯有水、硫和硫酸盐2.气体渗碳炉漏气固体渗碳时催渗剂在工件外表融化,液体渗碳后,工件外表粘有残盐3.高温出炉,空冷保护不够4.盐炉校正不彻底,空气炉无保护气氛加热,淬火后不及时清洗5.零件外表不清洁对策:1.严格控制渗碳剂及盐浴成分2.经常检查设备密封情况3.对零件外表及时清理和清洗4.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缺陷名称:渗碳件开裂缺陷产生原因:1.冷却速度过慢,组织转变不均匀2.合金钢渗后空冷,在表层托氏体下面保留一层未转变奥氏体在随后冷却或室温放置时,转变成马氏体,比容加大,出现拉应力3.第一次淬火时,冷却速度太快或工件形状复杂]4.材质含提高淬透性的微量元素〔Mo、B〕太多等对策:1.渗后减慢冷却速度,使渗层在冷却过程中完全共析转变2.渗后加快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一、渗碳层出现大块状或网状碳化物缺陷产生原因:1、表面碳浓度过高;2、滴注式渗碳,滴量过大;3、控制气氛渗碳,富化气太多;4、液体渗碳,盐浴氰根含量过高;5、渗碳层出炉空冷,冷速太慢;对策:1、降低表面碳浓度,扩散期内减少滴量和适当提高扩散期湿度,也可适当减少渗碳期滴量;2、减少固体渗碳的催碳剂;3、减少液体渗碳的氰根含量;4、夏天室温太高,渗后空冷件可吹风助冷;5、提高淬火加热温度50~80ºC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6、两次淬火或正火+淬火,也可正火+高温回火,然后淬火回火;二、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缺陷产生原因:1、奥氏体较稳定,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2、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3、回火后冷却太慢;对策:1、表面碳浓度不宜太高;2、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热淬火温度,控制心部铁素体的级别≤3级;3、低温回火后快冷;4、可以重新加热淬火,冷处理,也可高温回火后重新淬火;三、表面脱碳缺陷产生原因:1、气体渗碳后期,炉气碳势低;2、固体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3、渗碳后空冷时间过长;4、在冷却井中无保护冷却;5、空气炉加热淬火无保护气体;6、盐浴炉加热淬火,盐浴脱氧不彻底;对策:1、在碳势适宜的介质中补渗;2、淬火后作喷丸处理;3、磨削余量,较大件允许有一定脱碳层(≤0.02mm);四、渗碳层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黑色组织)缺陷产生原因:渗碳介质中含氧量较高:氧扩散到晶界形成Cr、Mn、Si的氧化物,使合金元素贫化,使淬透性降低。

对策:1、控制炉气介质成分,降低含氧量;2、用喷丸可以进行补救;3、提高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五、心部铁素体过多,使硬度不足缺陷产生原因:1、淬火温度低;2、重新加热淬火保温时间不足,淬火冷速不够;3、心部有未溶铁素体;4、心部有奥氏体分解产物;对策:1、按正常工艺重新加热淬火;2、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六、渗碳层深度不足缺陷产生原因:1、炉温低、保温时间短;2、渗剂浓度低;3、炉子漏气;4、盐浴渗碳成分不正常;5、装炉量过多;6、工件表面有氧化皮或积炭;对策:1、针对原因,调整渗碳温度、时间、滴量及炉子的密封性;2、加强新盐鉴定及工作状况的检查;3、零件应该清理干净;4、渗层过薄,可以补渗,补渗的速度是正常渗碳的1/2,约为0.1mm/h左右;七、渗层深度不均匀缺陷产生原因:1、炉温不均匀;2、炉内气氛循环不良;3、炭黑在表面沉积;4、固体渗碳箱内温差大及催渗剂不均匀;5、零件表面有锈斑、油污等;6、零件表面粗糙度不一致;7、零件吊挂疏密不均;8、原材料有带状组织;对策:1、渗碳前严格清洗零件;2、清理炉内积炭;3、零件装夹时应均匀分布间隙大小相等;4、经常检查炉温均匀性;5、原材料不得有带状组织;6、经常检查炉温、炉气及装炉情况;八、表面硬度低缺陷产生原因:1、表面碳浓度低;2、表面残余奥氏体多;3、表面形成屈氏体组织;4、淬火温度高,溶入奥氏体碳量多,淬火后形成大量残余奥氏体;5、淬火加热温度低,溶入奥氏体的碳量不够,淬火马氏体含碳低;6、回火温度过高;对策:1、碳浓度低,可以补渗;2、残余奥氏体多,可高温回火后再加热淬火;3、有托氏体组织,可以重新加热淬火;4、严格热处理工艺纪律;九、表面腐蚀和氧化缺陷产生原因:1、渗剂不纯有水、硫和硫酸盐;2、气体渗碳炉漏气固体渗碳时催渗剂在工件表面融化,液体渗碳后,工件表面粘有残盐;3、高温出炉,空冷保护不够;4、盐炉校正不彻底,空气炉无保护气氛加热,淬火后不及时清洗;5、零件表面不清洁;对策:1、严格控制渗碳剂及盐浴成分;2、经常检查设备密封情况;3、对零件表面及时清理和清洗;4、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十、渗碳件开裂缺陷产生原因:1、冷却速度过慢,组织转变不均匀;2、合金钢渗后空冷,在表层托氏体下面保留一层未转变奥氏体在随后冷却或室温放置时,转变成马氏体,比容加大,出现拉应力;3、第一次淬火时,冷却速度太快或工件形状复杂;4、材质含提高淬透性的微量元素(Mo、B)太多等;对策:1、渗后减慢冷却速度,使渗层在冷却过程中完全共析转变;2、渗后加快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渗碳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渗碳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渗碳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和补救措施1、深层过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低,时间短,炉内的碳势低等原因造成的。

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防止措施。

深层过浅可采取补渗予以补救。

2、渗层过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高,时间长,炉内的碳势高等原因造成的。

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防止措施。

但对已超过标准要求的是无法补救的。

3、渗层深度不均匀:产生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炉温不均匀,炉内碳势不均匀,或工件表面不净。

防止方法主要是改善炉内温度和碳势的均匀性,清洁工件表面。

这类缺陷可在比较缓和的渗碳气氛炉内重新渗碳,使其扩散均匀。

4、渗碳层脱碳:产生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渗碳后期碳势降低太大,或是出炉冷速慢,零件在高温下与空气接触时间太长,或在重新加热时炉气保护不良等,防止办法采取相应措施,可以用补渗的办法补救。

5、网状碳化物:产生网状碳化物的主要原因是炉内碳势太高,或是渗碳后的冷却速度太慢。

可通过控制合适的碳势,或加大冷却速度来防止。

已有的网状碳化物可以通过正火处理来消除。

6、残余奥氏体量过多:钢中的合金元素较多碳浓度过高,淬火温度高时易产生多量残余奥氏体。

适当降低碳势和淬火温度可防止产生多量残余奥氏体。

采用长时间的较高温度回火可使残余奥氏体分解,也可以采用重新加热淬火及深冷处理等方法进行补救。

7、黑色组织:渗层中的黑色组织通常因升温期排气不足,晶界发生氧化而使合金元素贫化造成在淬火后出现驱氏体和贝氏体。

这种组织对零件性能有很坏的影响,而且是不可挽救的,应按上述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8、芯部硬度偏高:1.降低淬火温度,但是降低淬火温度后注意可能有铁素体析出。

2.使用冷速慢的油,但有可能表面硬度不均,硬化层不均.3.降低油搅拌的速度,在油冷速慢的油温使用.淬火油甚至不搅拌.4.加大有效尺寸,比如把孔中加实心工装,增大热容量,降低冷速.5. 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有超标。

原始含碳两越高,心部硬度越高。

对于薄壁件,心部硬度降不下来,厚大的件,心部硬度提不上来.因此针对某种产品选择原材料的含碳量是最重要的.热处理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调节.。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一、渗碳层出现大块状或网状碳化物缺陷产生原因:1、表面碳浓度过高;2、滴注式渗碳,滴量过大;3、控制气氛渗碳,富化气太多;4、液体渗碳,盐浴氰根含量过高;5、渗碳层出炉空冷,冷速太慢;对策:1、降低表面碳浓度,扩散期内减少滴量和适当提高扩散期湿度,也可适当减少渗碳期滴量;2、减少固体渗碳的催碳剂;3、减少液体渗碳的氰根含量;4、夏天室温太高,渗后空冷件可吹风助冷;5、提高淬火加热温度50~80ºC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6、两次淬火或正火+淬火,也可正火+高温回火,然后淬火回火;二、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缺陷产生原因:1、奥氏体较稳定,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2、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3、回火后冷却太慢;对策:1、表面碳浓度不宜太高;2、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热淬火温度,控制心部铁素体的级别≤3级;3、低温回火后快冷;4、可以重新加热淬火,冷处理,也可高温回火后重新淬火;三、表面脱碳缺陷产生原因:1、气体渗碳后期,炉气碳势低;2、固体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3、渗碳后空冷时间过长;4、在冷却井中无保护冷却;5、空气炉加热淬火无保护气体;6、盐浴炉加热淬火,盐浴脱氧不彻底;对策:1、在碳势适宜的介质中补渗;2、淬火后作喷丸处理;3、磨削余量,较大件允许有一定脱碳层(≤0.02mm);四、渗碳层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黑色组织)缺陷产生原因:渗碳介质中含氧量较高:氧扩散到晶界形成Cr、Mn、Si的氧化物,使合金元素贫化,使淬透性降低。

对策:1、控制炉气介质成分,降低含氧量;2、用喷丸可以进行补救;3、提高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五、心部铁素体过多,使硬度不足缺陷产生原因:1、淬火温度低;2、重新加热淬火保温时间不足,淬火冷速不够;3、心部有未溶铁素体;4、心部有奥氏体分解产物;对策:1、按正常工艺重新加热淬火;2、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六、渗碳层深度不足缺陷产生原因:1、炉温低、保温时间短;2、渗剂浓度低;3、炉子漏气;4、盐浴渗碳成分不正常;5、装炉量过多;6、工件表面有氧化皮或积炭;对策:1、针对原因,调整渗碳温度、时间、滴量及炉子的密封性;2、加强新盐鉴定及工作状况的检查;3、零件应该清理干净;4、渗层过薄,可以补渗,补渗的速度是正常渗碳的1/2,约为0.1mm/h左右;七、渗层深度不均匀缺陷产生原因:1、炉温不均匀;2、炉内气氛循环不良;3、炭黑在表面沉积;4、固体渗碳箱内温差大及催渗剂不均匀;5、零件表面有锈斑、油污等;6、零件表面粗糙度不一致;7、零件吊挂疏密不均;8、原材料有带状组织;对策:1、渗碳前严格清洗零件;2、清理炉内积炭;3、零件装夹时应均匀分布间隙大小相等;4、经常检查炉温均匀性;5、原材料不得有带状组织;6、经常检查炉温、炉气及装炉情况;八、表面硬度低缺陷产生原因:1、表面碳浓度低;2、表面残余奥氏体多;3、表面形成屈氏体组织;4、淬火温度高,溶入奥氏体碳量多,淬火后形成大量残余奥氏体;5、淬火加热温度低,溶入奥氏体的碳量不够,淬火马氏体含碳低;6、回火温度过高;对策:1、碳浓度低,可以补渗;2、残余奥氏体多,可高温回火后再加热淬火;3、有托氏体组织,可以重新加热淬火;4、严格热处理工艺纪律;九、表面腐蚀和氧化缺陷产生原因:1、渗剂不纯有水、硫和硫酸盐;2、气体渗碳炉漏气固体渗碳时催渗剂在工件表面融化,液体渗碳后,工件表面粘有残盐;3、高温出炉,空冷保护不够;4、盐炉校正不彻底,空气炉无保护气氛加热,淬火后不及时清洗;5、零件表面不清洁;对策:1、严格控制渗碳剂及盐浴成分;2、经常检查设备密封情况;3、对零件表面及时清理和清洗;4、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十、渗碳件开裂缺陷产生原因:1、冷却速度过慢,组织转变不均匀;2、合金钢渗后空冷,在表层托氏体下面保留一层未转变奥氏体在随后冷却或室温放置时,转变成马氏体,比容加大,出现拉应力;3、第一次淬火时,冷却速度太快或工件形状复杂;4、材质含提高淬透性的微量元素(Mo、B)太多等;对策:1、渗后减慢冷却速度,使渗层在冷却过程中完全共析转变;2、渗后加快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渗碳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渗碳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心部铁素体过多
淬火温度低,或重新加热淬火保温时间不够
渗层浓度不够
炉温低,渗层活性低,炉子漏气或渗碳盐浴成分不正常加强炉温校验,及炉气成分或盐浴成分的监测
渗层深度不均匀
炉温不均匀:炉内气氛循环不良;升温过程中工件表面氧化;碳黑在工件表面沉积;工件表面氧化皮等没有清理干净;固体渗碳时渗碳箱内温差大及催渗剂拌和不均匀
渗碳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缺陷形式
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
表层粗大块状或网状碳化物
渗碳剂活性太高或渗碳保温时间过长
降低渗剂活性当渗层要求较深时,保温后期适当降低渗剂活性
表层大量残余奥氏体
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含量高
降低渗剂活性,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热淬火的温度
表面脱碳
渗碳后期渗剂活性过分降低,气体渗碳炉漏气.液体渗碳时碳酸盐含量过高,在冷却罐中及淬火加热时保护不当,出炉时高温状态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过长
渗碳后慢冷时组织转变不均匀所致,如18CrMnMo钢渗碳后空冷时,在表层托氏体下面保留了一层未转变的奥氏体,后者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或室温停留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使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出现裂纹
减速慢冷却速度,使渗层完成共析转变,或加快冷却速度,使渗层全部转变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
表面非马氏体组织
渗碳介质中的氧向钢中扩散,在晶界上形Cr,Mn等元素的氧化物,致使该处合金元系贫化,淬透性降低,淬火后出理黑色网状组织(托氏体)控制炉内介质成分,降低氧的含量,提高淬火速度,合理选择钢材
反常组织
当钢中含氧量较高(沸腾钢),固体渗碳时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在渗碳层中出现先共析渗碳体网周围有铁素体层,淬火后余奥氏体量过多,或表面形成托氏体网
表面腐蚀和氧化
渗剂中含有硫或硫酸盐,催渗剂在工件表面熔化;液体渗碳后工件表面粘有残盐有氧化皮工件涂硼砂重新加热淬火等均引起腐蚀

渗碳常见的五种缺陷和相应的防止方法

渗碳常见的五种缺陷和相应的防止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渗碳常见的五种缺陷和相应的防止方法
一、碳浓度过高
1、产生原因及危害:假如渗碳时急剧加热,温度又过高或固体渗碳时用全新渗碳剂,或用强烈的催渗剂过多都会引起渗碳浓度过高的现象。

随着碳浓度过高,工件表面出现块状粗大的碳化物或网状碳化物。

由于这种硬脆组织产生,使渗碳层的韧性急剧下降。

并且淬火时形成高碳马氏体,在磨削时容易出现磨削裂纹。

⒉防止的方法
①不能急剧加热,需采用适当的加热温度,不使钢的晶粒长大为好。

假如渗碳时晶粒粗大,则应在渗碳后正火或两次淬火处理来细化晶粒。

②严格控制炉温均匀性,不能波动过大,在反射炉中固体渗碳时需特别注意。

③固体渗碳时,渗碳剂要新、旧配比使用。

催渗剂最好采用47%的BaCO3,不使用Na2CO3 作催渗剂。

二、碳浓度过低
⒈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温度波动很大或催渗剂过少都会引起表面的碳浓度不足。

最理想的碳浓度为0.91.0%之间,低于0.8%C,零件容易磨损。

⒉防止的方法:
①渗碳温度通常采用920940℃,渗碳温度过低就会引起碳浓度过低,且延长渗碳时间;渗碳温度过高会引起晶粒粗大。

②催渗剂(BaCO3)的用量不应低于4%。

三、渗碳后表面局部贫碳:。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汇报人:日期:•渗碳齿轮热处理简介•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缺陷产生原因分析目•预防措施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录渗碳齿轮热处理简介01CATALOGUE渗碳齿轮热处理定义•渗碳齿轮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向齿轮表面渗入碳元素,然后进行淬火和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提高齿轮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以满足齿轮传动系统的高强度和高耐久度要求。

5. 后处理清洗、检查、包装等。

4. 回火处理将淬火后的齿轮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消除内部应力,提高韧性。

3. 淬火处理将渗碳后的齿轮迅速冷却,提高硬度。

1. 预处理齿轮清洗、除油,确保表面干净。

2. 渗碳处理在一定温度下,将齿轮置于含碳气氛中,使碳元素渗入齿轮表面。

提高齿轮表面硬度:通过渗碳热处理,齿轮表面硬度可大幅提高,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延长使用寿命:经过渗碳热处理的齿轮,在承受高负荷和冲击时,不易磨损和断裂,从而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请注意,这里只提供了关于渗碳齿轮热处理的简介部分。

如果需要关于其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的内容,请进一步指明,我会继续为您扩展相应部分。

优化组织结构: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可以改善齿轮钢的组织结构,使其更加致密,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02CATALOGUE渗碳过程中温度、时间控制不当,碳浓度不足,导致硬度不达标。

原因影响预防措施硬度不足将降低齿轮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缩短使用寿命。

严格控制渗碳温度、时间和碳浓度,确保渗碳层深度和硬度符合要求。

030201硬度不足淬火过程中温度变化过快,导致内应力过大,产生裂纹。

原因淬火裂纹严重影响齿轮的强度和韧性,增加齿轮断裂风险。

影响优化淬火工艺,控制淬火温度和冷却速度,降低内应力;采用适当的淬火介质,保证齿轮均匀冷却。

预防措施淬火裂纹影响热处理变形会影响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啮合性能,降低齿轮传动效率。

原因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分布不均,导致齿轮各部分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产生变形。

渗碳件的缺陷有哪些及防止措施

渗碳件的缺陷有哪些及防止措施

渗碳件的缺陷有哪些?如何防止渗碳缺陷?(1)渗碳层中网状或大块花碳化物产生的原因是渗碳碳势太高,使表面渗层含碳量太高合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

网状碳化物增加了表面脆性,渗层容易剥落,降低使用寿命,容易使零件表面在淬火或磨削加工中产生裂纹。

消除的办法是进行Acm以上的高温淬火或正火。

预防办法是减低炉内碳势,延长扩散时间。

(2)渗碳层中大量残余奥氏体产生的原因是渗碳剂浓度太高使表面含碳量过高、淬火温度太高。

消除的办法是进行高温回火后重新加热淬火+回火或冷处理+回火。

预防措施:降低炉内碳势,选择较低的淬火温度。

淬火剂温度偏高也是原因之一。

淬火剂的温度越低,淬火冷却的终止温度距离马氏体转变终止点Mf也就越近,马氏体转变进行越充分,残余奥氏体就越少。

反之,淬火剂温度高了,则残余奥氏体量也就多了。

(3)反常组织一般在含氧量较高的钢(如沸腾钢)固体渗碳时出现,其特征是网状碳化物和珠光体之间被一层铁素体所分离。

这种组织淬火后易出现软点。

消除的办法是适当提高淬火温度或适当延长淬火加热的保温时间,以便使组织均匀化,并选用更为剧烈的冷却剂淬火。

(4)渗碳零件中形成魏氏组织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渗碳后,奥氏体晶粒会急剧长大,碳浓度也大大增加,在随后的缓慢冷却中,二次渗碳体很易于沿奥氏体晶粒的一定晶面析出,形成穿插在晶粒内部的白亮色的粗针,这种组织称为过共析魏氏组织。

产生的原因是长时间过热渗碳和渗碳后冷却太缓慢。

这种组织可通过渗碳后的两次家人淬火予以改善或完全消除。

在渗碳件的心部出现魏氏组织,这种魏氏组织的针状物是先共析铁素体。

形成的原因是:①原材料为本质粗晶粒钢或原始组织中已有魏氏体组织,通过高温长时间渗碳,晶粒会更加粗大,在随后的缓慢冷却中,先共析铁素体以针状自晶界向晶内析出或在晶粒内部单独呈针状析出而形成白亮针状的魏氏组织。

②渗碳工艺不当。

渗碳温度过高,保温时间太长,奥氏体晶粒特别粗大,导致冷却后出现魏氏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明显的过热特征。

渗碳零件的质量检验及缺陷预防

渗碳零件的质量检验及缺陷预防

渗碳零件的质量检验及缺陷预防渗碳化学热处理工艺是通过改变零件表面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使得零件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接触疲劳强度,心部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文章结合渗碳零件宏观质量检验及微观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论述了渗碳零件的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不同缺陷的解决措施。

标签:渗碳零件;质量检验;解决措施1 概述在现代工业中,齿轮、凸轮及其他磨损件承受了一定的摩擦力、交变弯曲应力、接触疲劳应力、一定的冲击力。

失效形式有过量磨损,表面剥落、断裂等。

所以要求表面具有高硬度、高的接触疲劳抗力和良好的耐磨性,而心部有一定的塑韧性[1]。

通过改变这些零件表面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的渗碳、渗氮、渗硼等化学热处理工艺,使得零件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接触疲劳,心部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

渗碳钢碳含量为0.12%~0.25%(质量),锰、铬、镍的作用是提高渗碳钢的淬透性,淬火时心部能获得大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钛、钒、钨、钼等能细化晶粒。

锰、铬、镍等元素还能改善渗碳层性能。

渗碳层性能有表层含碳量、表层浓度梯度和渗碳层深度。

表层含碳量0.80%~1.05%(质量分数),碳的浓度梯度宜平缓过渡,以免性能变化太大,增大内应力。

铬、锰、钼有利于渗碳层增厚,而钛、钒减小渗碳层厚度。

镍、硅等元素不利于渗碳层增厚,一般渗碳钢中不用硅合金化。

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过高,在渗碳层中产生块状碳化物,造成表面脆性,所以碳化物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要适当。

渗碳零件由于表面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都发生变化,加之要进行淬火及回火热处理工艺,所以常产生热处理缺陷,降低零件的弯曲强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能。

因此,加强渗碳零件的质量检验及缺陷预防,对于提高力学性能、延长产品寿命、节约材料、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3]。

2 渗碳零件的质量检验内容2.1 渗碳零件的外观及硬度检验渗碳零件的外观检验属于宏观检验方法,主要有渗碳零件表面的无氧化检验、锈蚀检验、剥落检验、机械碰伤检验、表面裂纹检验等。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和冷却速度的稳定性、加强齿轮结构 设计等。
02
预防措施
选用高质量渗碳剂
确保渗碳剂质量
选用由正规厂家生产、质量稳定的渗 碳剂,避免因渗碳剂质量问题导致热 处理缺陷。
查验成分含量
避免混用不同牌号渗碳剂
不同牌号的渗碳剂成分和性能有所差 异,避免混用以免影响热处理效果。
对渗碳剂的成分含量进行严格检验, 确保其符合工艺要求。
渗碳剂的选用和调整
选用
根据齿轮的材质和热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渗碳剂。
调整
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渗碳剂的成分和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齿轮能够获得理想的 渗碳效果。
渗碳过程的控制
温度控制
保持渗碳炉内的温度稳定 ,以避免齿轮在渗碳过程 中出现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
时间控制
渗碳过程应控制在适当的 温度和时间下进行,以确 保齿轮能够充分吸收碳元 素。
淬火过程的控制
温度控制
保持淬火炉内的温度稳定,以避 免齿轮在淬火过程中出现不均匀 的温度分布。
时间控制
淬火过程应控制在适当的温度和 时间下进行,以确保齿轮能够获 得理想的硬度和耐磨性。
冷却控制
淬火后的冷却过程也需严格控制 ,以避免齿轮出现裂纹或其他淬 火缺陷。
04
渗碳齿轮热处理质量检测方法
渗碳层深度检测
预防措施
提高渗碳温度、延长渗碳时间、优化 炉内气氛等。
渗碳层碳浓度不均匀
原因
渗碳层碳浓度不均匀可能是由于渗碳过程中温度波动大、炉内气氛不稳定、渗碳剂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引起的。
预防措施
保持渗碳过程中温度稳定、优化炉内气氛、均匀分布渗碳剂等。
齿轮表面粗糙
原因
齿轮表面粗糙可能是由于渗碳后表面残渣未清理干净、热处理过程中氧化脱碳严重等原因引起的。

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其控制

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其控制

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其控制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其控制现代机械制造及其零件加工中,大型齿轮是关键零部件,它们不仅起着传动作用,还起着支承、动平衡的作用,对机械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当齿轮经过渗碳淬火处理后,由于未能避免变形,有时会使齿轮运行精度降低,因而影响机械的整体性能。

如何控制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成为设计和制造车间使用者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齿轮原料性能不合格。

在齿轮渗碳淬火处理中,齿轮原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着钢中组织析出、表面热处理结构成型等问题,直接影响渗碳淬火变形问题,如果原料特性不合格,将影响渗碳淬火变形程度。

2、齿轮渗碳淬火参数设定不当。

齿轮的渗碳淬火参数的正确设定是控制变形的关键,如果参数设定不当,将会导致齿轮变形严重。

3、齿轮加工误差。

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中,加工误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加工误差造成的不良尺寸结果会影响热处理时的构件变形,导致变形严重。

4、渗碳淬火装置的不良质量。

渗碳淬火装置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质量不合格的设备会导致渗碳淬火变形偏大,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考虑装置的质量问题,保证渗碳淬火变形可控。

为了控制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对齿轮原料进行优质挑选,保证其质量达标,以确保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可控。

2、正确设定齿轮渗碳淬火参数,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以满足精度要求。

3、将加工精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保证齿轮尺寸精度,并将影响变形的因素考虑进去。

4、购买正规的渗碳淬火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质量达标,以此达到控制渗碳淬火变形的目的。

总之,要控制大型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必须正确认识变形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设定工艺参数,加上优质的原料以及良好的设备,才能使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可控,从而提高齿轮运行精度,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

渗碳层深度不合格的原因与防止方法

渗碳层深度不合格的原因与防止方法

渗碳层深度不合格的原因与防止方法1、渗层太浅(1)原因●炉温偏低,渗碳时间短。

●装炉量过多或新工装没有补渗,没有增加煤油滴量。

●排气不充分就进入强渗期。

●炉子密封不严,炉气压力过低。

●工件表面被炭黑或覆盖影响活性碳原子被钢件吸收。

●操作者判断渗层试样失误。

(2)被救方法:重新入炉进行被渗处理,将原试样同炉被渗。

2、渗层过深(1)原因●渗碳温度偏高,渗入时间过长。

●碳势太高,加快了渗碳速度。

●仪表失灵跑温。

●操作者判断出炉试样失误。

(2)处理意见:一般应报废或打不合格品让步接收报告。

3、渗层不均原因●装炉量过多,工件之间未留间隔,互相接触。

●工件表面有油污和锈斑。

●炉内气氛不均匀,局部有死角。

●炉罐长期不清理。

●炉内没安装导风板或已损坏。

4、过共析+共析层过深(1)原因●强渗期炉内碳势太高。

●强渗时间太长,扩散时间太短。

(2)补救方法:如渗层总深度偏下限,可在渗碳炉内进行扩散处理,加以补救。

5、过共析+共析层过深(1)原因●强渗期炉内碳势太低。

●强渗时间短,扩散时间长。

(2)补救方法:如在总渗层深度范围内,可在高碳势气氛中补渗。

6、防止方法(1)渗碳温度渗碳温度对渗碳速度影响很大。

一旦工艺温度确定以后,必须保持渗碳温度的稳定性,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使渗层太深,过低容易使渗层太浅。

(2)渗碳时间碳在钢中的扩散及扩散层深度是温度和时间的函数,因此在渗碳温度稳定的情况下,要正确地掌握渗碳时间,不能过长和过短,过长容易使渗层太深,过短容易使渗层太浅。

(3)炉气压力炉气压力的大小明显地影响炉内各种化学反应速度,当炉压过小时,不利于排除废气并使氧化性气体进入炉内,过高的压力不利于有机渗剂的进一步分解,因而影响碳势的提高。

在强渗期炉气压力控制在198~392Pa,扩散期炉压控制在49~198Pa。

所以,一般使炉气压力维持正压,有利于渗碳过程的顺序进行。

(4)渗剂滴量●排气阶段———由于工件刚装炉带入大量空气和微量水份,使炉内出现氧化气氛,应迅速将氧化气氛排出,甲醇裂化分解温度比煤油低,又不产生炭黑,且产气量比煤油大一倍,所以排气前期用甲醇比用煤油效果好。

渗碳件的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渗碳件的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0 、 : / ; \ : / ; / : \ : / ; \ : / : / ;

测 试与 分析 一
渗 碳 件 的 常 见 缺 陷 及 预 防 措 施
于娜红 , 余 成 龙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 限公 司无锡 油泵油嘴研 究所, 江 苏 无锡 2 1 4 0 6 3 )

要 :渗碳 零件 的 常见缺 陷有 黑 色组 织、 渗层 大块 状或 网状碳 化 合物 、 渗层 不 均 匀和 畸 变过 大 等 。这 些缺 陷 的产生 与渗碳 气氛 的成分 和均 匀性 、 渗碳 操 作 、 工件 的装 炉 方式 、 渗碳 后 的淬 火工 艺和操 作 等 多 种 因素 中的一种 或 几种 有关 。采取 某 些相应 的措 施 可 以预 防这 些缺 陷的产 生。
f a c t o r s wh i c h i n c l u d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u n i f o r mi t y o f e a r b u r l z i n g a t mo s p he r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c a r bu r i z i n g, c ha r g i冷时 , 表层为过共析
层, 是细 密珠 光体加 颗 粒状 均匀 分布碳 化 物 ; 次 表层 为共 析层 , 属 细密珠光体组织 ; 内层 为 亚 共 析 过 渡
气 中的氧发 生 内氧化 。炉 气 中氧原 子吸 入钢 中 向内 扩散 , 在 晶界形 成 C r 、 Mn 、 T i 、 S i 等 的氧 化物 , 造 成 晶 界处 合金元 素 贫乏 , 此处 淬透 性低 , 渗碳 时表层 形成
YU Na h o n g .YU C h e n g l o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渗碳加工常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措施
1 齿轮表层过度渗碳渗碳齿轮由于处理不当过度渗碳后,表层将会出现块状、网状碳化物,使用时齿轮塑性变形能力降低,耐冲击性减弱,齿根部弯曲疲劳性能下降,齿尖角变脆,易于崩裂,淬火后渗碳齿轮在磨削加工时易于开裂。

1.1原因分析1)齿轮在固体介质中渗碳时,渗碳箱内碳势过高,又不能任意调整碳势,因此渗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表层过共析程度就越大。

特别对含有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Cr、Mo的渗碳钢,碳的扩散较慢,齿轮渗碳层表面碳浓度更高,达到过共析成分的渗碳层,在冷却时,从奥氏体晶界析出渗碳体形成网状分布。

2)在气体介质中渗碳时,若渗碳炉内碳势过高,强渗时间过长,也会出现齿轮表层渗碳过度。

1.2预防措施1)固体渗碳时,为了防止碳势过高造成过度渗碳,可以采用较低的渗碳温度或使用较弱的渗碳剂。

2)气体渗碳时,为了防止表层过度渗碳,在渗碳后期安排扩散阶段,强渗和扩散阶段的时间可按热处理工艺操作。

3)对已经产生表层过度渗碳的齿轮,应在低碳势渗碳炉中进行扩散处理,或在碳化物球化退火处理后再进行淬火。

2 齿轮硬化层偏浅渗碳齿轮表层硬度偏浅,在导致表面硬化层抗剥落性能降低的同时,也导致使用寿命的降低。

2.1原因分析1)渗碳过程中,渗碳时间太短,渗碳温度偏低,渗碳层偏浅,炉内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不均匀,渗碳过程中强渗阶段及扩散阶段的碳势控制不当,装炉前齿轮未清除油污及装炉量过多,所留孔隙太小等因素而造成渗碳齿轮硬化层偏浅。

2)选择的齿轮钢材质及淬透性差,淬火介质冷却性能不足,而造成正常渗碳淬火后硬化层偏浅。

2.2预防措施1)选用淬透性合适的钢材作渗碳齿轮材料,严格控制齿轮钢质量,入厂前必须对钢材进行质量标准检查。

2)严格控制渗碳前齿轮表面质量、装炉量、炉内温度、炉内碳势气氛、强渗和扩散时间、渗碳后淬火温度、冷却介质等。

3)对出现渗碳不足的齿轮要进行补渗碳。

3 渗碳层深度不均匀齿轮表面渗碳层深度不均匀,造成不同部位性能不连续,薄弱区域首先破坏,继而整个齿轮损坏,严重影响齿轮使用寿命。

3.1原因分析1)固体渗碳时,渗碳箱内各部分温差较大,催渗剂不均匀造成渗碳深度出现较大差别,另外渗碳箱的大小、装炉量、装炉方式、升温速度、渗碳剂的木炭导热率太低,都会对渗碳层深度有影响。

2)气体渗碳时,炉内温度不均匀,炉内气氛循环不良,装炉前齿轮未清除油污,齿轮表面碳黑沉积,都可能造成渗碳层深度不均匀。

3.2预防措施1)批量生产的齿轮应尽量避免采用固体渗碳,必须进行固体渗碳时,应严格执行操作工艺,装炉量适当,催渗剂、木炭要混合均匀。

渗碳箱放在炉内温度均匀的中间位置,渗碳过程中间适当调换渗碳箱位置。

2)气体渗碳时,要注意炉内气氛充分循环,炉温要均匀,清除齿面油污,装炉量不宜过多,渗碳炉密封性能要好,漏气的马弗罐及时更换,定期检修渗碳炉。

4 淬火后表面硬度偏低渗碳齿轮表面硬度偏低将会导致齿轮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降低,对齿面抗摩擦、磨损性能都有不利影响。

4.1原因分析1)表面脱碳,金相检查有脱碳层,是因渗碳后正火或淬火过程中保护不力所致。

2)冷却速度太低,在显微镜下观察,表层组织不是马氏体组织而是索氏体组织。

金相观察时,针状马氏体耐腐蚀明显,而索氏体较暗(易腐蚀)。

显微硬度计检测硬度差别大。

3)齿轮渗碳温度、淬火温度偏高造成淬火后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过多。

4)齿轮材料淬透性差及淬火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不足。

5)淬火后回火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

4.2预防措施1)对已造成齿轮表面含碳量低的齿轮采取适当增碳处理。

2)选择淬透性合适的材料和冷却能力适当的冷却介质,淬火冷却。

3)预先采取措施,减少
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

对含有过多残余奥氏体的渗碳齿轮,进行一次650~670℃、3h以上的高温回火,使合金碳化物析出一部分,从而降低重新加热淬火时的奥氏体稳定性,促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

4)齿轮渗碳冷却或重新加热淬火时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对已经发生氧化现象的齿轮应除掉氧化皮,进行表层渗碳后再进行淬火。

5)齿轮表层硬度偏低若是回火温度过高所致,应重新淬火,选择合适温度进行回火。

5 齿轮心部硬度不足渗碳齿轮心部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

硬度偏低,齿轮材料的屈服点降低,易产生心部塑性变形,使齿轮表面硬化层抗剥落性能及齿根弯曲疲劳性能降低。

5.1原因分析1)齿轮材料淬透性差,齿轮材质差,钢材内部带状组织严重。

2)齿轮渗碳后,直接淬火前预冷温度过低或渗碳后重新淬火时,淬火温度偏低。

3)冷却速度不够,金相组织观察,不是低碳马氏体组织,而是索氏体组织。

4)心部有大量未溶铁素体存在,是由于加热温度偏低或加热时间不足造成。

5.2预防措施1)选用冷却性能好的冷却介质淬火,使心部获取低碳马氏体组织。

2)选择适当的淬火温度和加热时间,使心部获得均匀的奥氏体,以便淬火后获取马氏体组织。

3)选用淬透性好、材质好的钢材作渗碳齿轮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