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现代管理学发展史
现代管理学发展史(2011-05-13 09:45:34)转载▼标签:杂谈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思想史--历年试卷部分
管理思想史--历年试卷部分2005年7月一、单选题1、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B)P15页A、法老B、宰相C、大臣D、皇帝2、下元旦通过国家范围内的分工体现其管理思想的是(C)P18A、苏格拉底B、色诺芬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3、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的首要条件是(D)A、市场伦理B、新好伦理C、制度伦理D、个人自由的伦理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表述错误的是(D)A、工业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C、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是工厂制度的建立D、工业革命最先从美国开始5、下列不属于泰勒著作的是(D)A、《科学管理原理》B、《计件工资》C、《工厂管理》D、《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6、美国科学管理先驱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并主张通过教育然后提高生产的管理大师是(B)P93A、巴恩B、甘特C、埃默森D、吉尔布雷思7、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韦伯B、法约尔C、古立克D、厄维克8、管理理论中的Z理论提出者是(B)A、坦南鲍姆B、威廉。
大内C、施密特D、布莱克9、继古典管理理论学派和行为科学之后影响最大的,历史最久的一个学派是(C)P217A、社会系统学派B、决策理论学派C、管理过程学派D、系统管理学派10、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质量管理的先驱者(A)A、威廉。
戴明B、约瑟夫。
朱兰C、迪尔。
肯尼迪D、欧内斯。
戴高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关于马基雅维利管理思想表述正确的有(ABC)A、“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是人性的基础;B、人民在国家生活中有重要作用;C、领导者要比狮子更勇敢,比狐狸更狡猾;D、用民主的方式选举官吏,治理国家E、整个社会经济按照一定统一原则进行管理12、关于亚当。
斯密的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E)A、强调分工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B、主张加强控制职能;C、提出计算投资还本问题;D、认为经济现象是利已主义的;E、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13、通过霍桑实验,梅奥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ACD)A、职工是社会人;B、职工是经济人;C、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E、领导者能力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4、关于马克思。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商业经典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商业经典为你讲书(点击收听)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1:33 史上最伟大的100本商业经典来自飞芒翻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商业经典”来自一本名为《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的图书。
这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商业图书评论工作,他们精选的这100本书,将帮助从初级员工到CEO的任何人明确地找出真正值得自己为之付出金钱和时间的经典。
第一部分:自我成长Flow,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幸福的真意》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Getting Things Done,David Allen《尽管去做》戴维·艾伦(著)The Effective Executive,Peter F. Drucker《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F·德鲁克(著)How to Be a Star at Work,Robert E. Kelley《五星级员工是这样诞生的!》罗伯特·E·凯利(著)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Stephen R. 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R·柯维(著)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Dale Carnegie《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戴尔·卡内基(著)Swim with the Sharks without Being Eaten Alive,Harvey B. Mackay《与鲨共泳》哈维·B·麦凯(著)The Power of Intuition,Gary Klein《直觉的力量》加里·克莱因(著)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Po Bronson《这辈子,你想做什么?》坡·布朗森(著)Oh, the Places You’ll Go!,Dr. Seuss/Theodore Geisel《噢,你将去的地方!》索伊斯博士/迪奥多·盖泽尔(著)Chasing Daylight,Eugene O’Kelly《追逐日光》尤金·奥凯利(著)第二部分:领导力On Becoming a Leader,Warren Bennis《成为领导者》沃伦·本尼斯(著)The Leadership Moment,Michael Useem《大决策、大教训》迈克尔·尤西姆(著)The Leadership Challenge,James M. Kouzes and Barry Z. Posner《领导力》詹姆斯·M·库泽斯、巴里·Z·波斯纳(著)Leadership Is an Art,Max De Pree《领导的艺术》麦克斯·帝普雷(著)The Radical Leap,Steve Farber《站在浪头》史蒂夫·法柏(著)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Noel M. Tichy and Stratford Sherman《把握命运:GE的成功奥秘》诺尔·M·提区、史崔佛·薛曼(著)Leading Change,John P. Kotter《领导变革》约翰·P·科特(著)Questions of Character,Joseph L.Badaracco Jr.《领导者性格》小约瑟夫·L·巴达拉科(著)The Story Factor,Annette Simmons《讲故事》安妮特·赛蒙斯(著)Never Give In!,Winston Churchill《永不屈服》温斯顿·丘吉尔第三部分:战略In Search of Excellence,Thomas J. Peters and Robert H. Waterman Jr.《追求卓越》汤姆·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著)Good to Great,Jim Collins《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著)The Innovator’s Dilemma,Clayton M. Christensen《创新者的窘境》克雷顿·M·克里斯滕森(著)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Andrew S. Grove《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S·格鲁夫(著)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Louis V. Gerstner Jr.《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郭士纳(著)Discovering the Soul of Service,Leonard L. Berry《服务的奥秘》利奥纳德·L·贝利(著)Execution,Larry Bossidy and Ram Charan《执行》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Competing for the Future,Gary Hamel and C. K. Prahalad《竞争大未来》加里·哈梅尔、C. K. 普拉哈拉德(著)第四部分:销售与营销Influence,Robert B. Cialdini《影响力》罗伯特·B·西奥迪尼(著)Positioning:The Battle for Your Mind,Al Ries and Jack Trout 《定位:头脑争夺战》艾尔·里斯、杰克·特劳特(著)A New Brand World,Scott Bedbury with Stephen Fenichell《品牌新世界》斯科特·贝德伯里、斯蒂芬·芬尼契尔(著)Selling the Invisible,Harry Beckwith《销售无形》哈利·贝克维斯(著)Zag,Marty Neumeier《品牌差别化战略》马蒂·纽梅尔(著)Crossing the Chasm,Geoffrey A. Moore《跨越鸿沟》杰弗里·A·摩尔(著)Secrets of Closing the Sale,Zig Ziglar《金克拉赢家销售书》金·克拉(著)How to Become a Rainmaker,Jeffrey J. Fox《如何成为造雨人》杰弗瑞·J·福克斯(著)Why We Buy,Paco Underhill《顾客为什么购买》帕科·昂德希尔(著)The Experience Economy,B. Joseph Pine Ⅱand James H. Gilmore《体验经济》B·约瑟夫·派恩二世、詹姆斯·H·吉尔摩(著)Purple Cow,Seth Godin《紫牛》塞斯·高汀(著)The Tipping Point,Malcolm Gladwell《引爆点》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第五部分:规划与计分Naked Economics,Charles Wheelan《赤裸裸的经济学》查尔斯·韦兰(著)Financial Intelligence,Karen Berman, Joe Knight, John Case 《财务智慧》卡伦·伯曼、乔·伊奈特、约翰·凯斯(著)The Balanced Scorecard,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著)第六部分:管理The Essential Drucker,Peter F. Drucker《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彼得·F·德鲁克(著)Out of the Crisis,W. Edwards Deming《转危为安》W·爱德华兹·戴明(著)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aiichi Ohno《丰田生产方式》大野耐一(著)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Michael Hammer and James Champy《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著)The Goal,Eliyahu M. Goldratt and Jeff Cox《目标》艾利·M·高德拉特、杰夫·科克斯(著)The Great Game of Business,Jack Stack with Bo Burlingham 《伟大的商业游戏》杰克·斯塔克、鲍伯·格林厄姆(著)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Marcus Buckingham and Curt Coffman《首先,打破一切常规》马库斯·白金汉、柯特·科夫曼(著)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Marcus Buckingham and Donald O. Clifton《现在,发现你的优势》马库斯·白金汉、唐纳德·O·克利夫顿(著)The Knowing-Doing Gap,Jeffrey Pfeffer and Robert I. Sutton 《管理者的误区》杰费里·菲佛、罗伯特·I·萨顿(著)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Patrick Lencioni《团队的五种机能障碍》帕特里克·兰西奥尼(著)Six Thinking Hats,Edward De Bono《六顶思考帽》爱德华·德波诺(著)第七部分:传记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Alfred P. Sloan Jr.《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著)Titan,Ron Chernow《工商巨子》荣·切尔诺(著)The HP Way,David Packard《惠普方略》大卫·帕克(著)Personal History,Katharine Graham《个人历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著)Moments of Truth,Jan Carlzon《关键时刻MOT》詹·卡尔森(著)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My Story,Sam Walton with John Huey《萨姆沃尔顿自传》萨姆·沃尔顿、约翰·休(著)Losing My Virginity,Richard Branson《理查德布兰森自传》理查德·布兰森(著)第八部分:创业The Art of the Start,Guy Kawasaki《创业的艺术》盖伊川崎(著)The E-Myth Revisited,Michael E. Gerber《突破瓶颈》迈克尔·E·格伯(著)The Republic of Tea,Mel Ziegler, Patricia Ziegler, and Bill Rosenzweig《茶叶共和国》梅尔·辛格勒、帕特丽夏·辛格勒、比尔·罗森斯维(著)The Partnership Charter,David Gage《合伙人章程》戴维·盖奇(著)Growing a Business,Paul Hawken《如何把企业做大》保罗·霍肯(著)Guerrilla Marketing,Jay Conrad Levinson《游击营销》杰伊·康拉德·莱文森(著)The Monk and the Riddle,Randy Komisar with Kent Lineback 《僧侣与谜语:一位硅谷企业家的创业智慧》兰迪·科米萨、肯特·林内贝克(著)第九部分:商业故事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Bethany McLean and Peter Elkind《房间里最精明的人》贝萨妮·麦克莱恩、彼得·埃尔金德(著)McDonald’s,John F. Love《麦当劳》约翰·F·洛弗(著)American Steel,Richard Preston《美国钢铁》理查德·普雷斯顿(著)The Force,David Dorsey《原力》戴维·多西(著)When Genius Failed,Roger Lowenstein《赌金者》罗格·洛温斯坦(著)Moneyball,Michael Lewis《魔球》麦可·路易士(著)第十部分:创新与创意Orbiting the Giant Hairball,Gordon Mackenzie《改变毛粪石的轨道》戈登·麦肯齐(著)The Art of Innovation,Tom Kelley with Jonathan Littman《创新的艺术》汤姆·凯利、乔纳森·利特曼(著)Jump Start Your Business Brain,Doug Hall《开动商业脑力》道戈·霍尔(著)A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Roger V on Oech《在脑袋一侧猛敲一下——打开思维枷锁,提高创造力》罗杰·冯·欧克(著)The Creative Habit,Twyla Tharp《创造性的习惯》崔拉·夏普(著)The Art of Possibility,Rosamund Stone Zander and Benjamin Zander《可能性的艺术》罗莎蒙德·斯通·赞德、本杰明·赞德(著)第十一部分:奇思妙策The Age of Unreason,Charles Handy《非理性的时代》查尔Out of Control,Kevin Kelly《失控》凯文·凯利(著)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Richard Florida《创意新贵:启动新新经济的精英势力》理查德·佛罗里达(著)Emotional Intelligence,Daniel Goleman《情感智商》丹尼尔·戈尔曼(著)Driven,Paul R. Lawrence and Nitin Nohria《驱动力》保罗·R·劳伦斯、尼汀·诺瑞亚(著)To Engineer Is Human,Henry Petroski《打造世界的工程师》亨利·波卓斯基(著)The Wisdom of Crowds,James Surowiecki《百万大决定》詹姆斯·索诺维尔基(著)Made to Stick,Chip Heath and Dan Heath《让创意更有黏性》奇普·希思、丹·希思(著)第十二部分:随身宝典The First 90 Days,Michael Watkins《最初的90天》迈克尔·沃特金斯(著)Up the Organization,Robert Townsend《领导箴言》罗伯特·汤森(著)Beyond the Core,Chris Zook《从核心扩张》克里斯·祖克(著)Little Red Book of Selling,Jeffrey Gitomer《销售红宝书》杰弗里·吉特默(著)What the CEO Wants You to Know,Ram Charan《CEO说》拉The Team Handbook,Peter R. Scholtes, Brian L. Joiner and Barbara J. Streibel《团队手册》彼得·R·斯科尔特斯、布赖恩·L·乔伊纳、芭芭拉·J·史崔贝尔(著)A Business and Its Beliefs,Thomas J. Watson Jr.《一个企业的信念》小托马斯·J·沃森(著)Lucky or Smart?,Bo Peabody《27岁成为千万富翁》博·皮博迪(著)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Thomas L. Friedman《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托马斯·L·弗里德曼(著)Thinkertoys,Michael Michalko《思考的玩具:商业创新手册》迈克尔·米哈尔科(著)More Than You Know,Michael J. Mauboussin《魔鬼投资学》迈克尔·J·莫布森(著)*本书单内容来自(美)杰克·科弗特,托德·赛特斯登(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往期内容股神巴菲特的推荐书单‖8本书带你走上职场巅峰。
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是1993年开头在美国消失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它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端详企业,并对传统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被称为管理学进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该理论强调企业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必需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该理论的创始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Michael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
1. 企业再造理论的基本内容企业再造活动绝不是对原有组织进行简洁修补的一次改良运动,而是重大的突变式改革。
企业再造是对植根于企业内部的、影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开展的,向固有的基本信念提出了挑战;企业再造必需对组织中人的观念、组织的运作机制和组织的运作流程进行彻底的更新,要在经营业绩上取得显著的改进,哈默和钱皮为“显著改进”制定了一个目标:“周转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足度和企业收益提高40%,市场份额增长25%。
”企业再造理论的“企业再造”就是“流程再造”,其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其他生产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求为目标,在人本管理、顾客至上、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最大限度地削减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获得进展的机遇。
2. 企业再造的主要程序企业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支配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使之合理化。
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讨论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详细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1)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觉其存在问题依据企业现行的作业程序,绘制细致、明白的作业流程图。
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组织因素分析
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组织因素分析作者:严宗光邓宇豪来源:《科技与企业》2014年第03期【摘要】企业流程再造(BPR)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理论被广泛的企业应用。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较高的失败率,本文在分析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局限上,提出组织的结构性因素和关联性因素,对成功实施BPR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企业流程再造;组织;因素所谓企业流程再造,按哈默(hammer)和钱辟(chanmy)在《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中正式对BPR做了如下定义:“企业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流程再造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BPR理论的研究成为管理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企业流程再造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传统组织的弊端,并且提出了构建流程型组织的观点。
根据众多学者对BPR方法和技术的研究,BPR得到广泛的应用。
调查结果标明,在美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或计划实施再造。
BPR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成功实施BPR能给企业的各项关键性指标带来极大的改善。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应用现状美国大型企业率先实施企业流程重组并取得了成功,这为BPR理论作出了标杆比较的范式。
如:福特公司北美支付拥有员工500人,通过减少和简化任务事项,应用计算机系统自动核对信息,使人员减少了75%。
英国宇航公司从各个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建立多工能团队,向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AT&T的通用卡服务部,取消文件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审核,设立独立专员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大大降低了顾客的等待时间。
BPR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众多的失败事例。
迄今为止,宣布成功地实施了BPR的只是凤毛麟角,真正的情况是,3/4的BPR项目失败。
仅有30%的公司在降低成本上平均达到了18%的幅度。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战略管理思想波特与《竞争战略》:提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战略:寻求降低成本的成本领先战略;使产品区别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战略;集中优势占领少量市场的集中化战略。
(二)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理论产生的背景:1993年,企业再造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昌佩(J·Champy)合著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正式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的基本含义:按照哈默与昌佩所下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⑴诊断原有流程⑵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⑶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⑷重新设计企业流程分析内容:如何理解哈默与昌佩所下的企业再造定义——“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世界最新的管理理论普遍认为,企业再造适用于三类企业:第一类是问题丛生,已经面临危机的企业;第二类是业绩不错,但潜伏着危机的企业;第三类是正处于发展高峰,再造是为了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抢占下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海尔的再造,无疑属于第三类。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全世界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现代化大企业,乃至其他组织,包括城市,纷纷采用这一理论,努力建成“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等。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思想联想——中国第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成员的五项修炼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是:⑴追求自我超越⑵改善心智模式⑶建立共同远景目标⑷开展团队学习⑸锻炼系统思考能力(四)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涵义与功能1.组织文化的涵义•从广义上说,是指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组织再造(1)
组织再造组织再造是一种全新的并且仍向前发展的组织调整方法。
给再造(改革)下定义: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四个关键词:基本的,彻底的,显著的,流程;所谓企业再造,是指为了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绩效进行衡量的显著的成就,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
这一定义揭示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核心。
来源于美国著名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合著并于1993年出版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宣言》一书。
早期的应用强调的是识别需要再造的业务流程和对工作流程进行技术性评估。
最近已经扩大到了管理变革方面,例如,如何处理变革中的阻力和如何对待组织向新工作流程转变进行管理。
一、组织再造的含义:组织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也叫企业流程再造,通常指企业再造,按照哈默与昌佩所下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在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下,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改造。
这种改造不是对现有流程的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或改进,而是一切从头做起,突破以往的所有约束(包括成功的经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重新设计企业的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以求再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
可见组织再造的核心是工作流程的再造。
这也就是为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组织必须抛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组织再造的目的是试图创造一个使人们可以平等参与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不必耗费精力去竞争职位和权势,而只需以个人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独特思维方式去参与、创造,以实现其“文化人”的价值。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每一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环境。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F. W. Taylor)的“科学管理”、法约尔(H. Fayo1)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马克斯。
韦伯(M. Weber)“组织理论”为代表,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反映了当时欧洲和美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管理上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许多管理学者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科学理论正是由于当时社会矛盾的加剧应运而生的。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效果)的影响作用。
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马斯洛(A. H. 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D. C. 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D. M.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管理理论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犹如雨后春笋,滋生蔓延,林立丛生。
孔茨(H. Koontz)将之称为“管理理论丛林”。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6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德鲁克(P. F. Drucker)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案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以巴纳德(C.Barnard)为创始人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及早期的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思想史--课堂笔记(3)
管理思想史--课堂笔记(3)7、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成立始于1939年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的合乎逻辑的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是兰彻斯特、希尔、伯法、利文森。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1)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4)随着情况变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优解,通过模型来解决问题通常对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P254-2578、权变理论学派的理论来源和基础是经验主义学派和超Y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钱德勒、卢桑斯、菲德勒。
//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学派的卢桑斯把过去管理理论划分为4种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
//权变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内容为: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人们的需要有不同的类型;2)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
3)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是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目标、职工素质等方面来考虑,不能千篇一律。
4)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成就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权变理论的控制论:权变控制模型理论研究的是在动态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个性与领导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P261-2699、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福特。
经验主义学派出所又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济提供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把实践放在第一位,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精选书籍《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精选书籍《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关键词1:劳动分工、生产力提高 -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有三:第一,提高了每一名干专门操作的工人的熟练程度第二,把从一种操作换做另一种操作的过程中通常要花费的时间节省下来了第三,发明了一大批机器,既便于操作,又节约劳动,能使一个人干许多人的活。
“一个组织愈大,工人愈专业化,将整个工作分解成各个不同的工作步骤的数目就愈大。
- 关键词2:管理分工 -福特把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应用于生产,同样,斯隆把这个原理运用于管理。
在斯隆看来,公司的主管人并不需要具备工程或制造方面的特别的专门知识,专家们能够对这些职能领域进行监视。
相反,主管人需要懂得财务方面的专门知识。
- 关键词3:流程分解、反应迟钝 -把整个业务流程分解成种种任务,各部门实行专业化——这种企业结构在过去还滋长了一种情况,即对企业外部环境市场中出现的较大变化反应迟钝。
- 关键词4:再造 -“再造”,确切地说,乃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 关键词5:官僚主义、业务流程 -官僚主义的管理机构是一种粘合剂,把传统的公司组织粘合在一起。
官僚主义的管理机构过去曾经是、今天仍然是对付根本性问题的一种办法,而问题的根本在于业务流程的割裂。
要消除官僚主义管理机构,调整好组织结构,其办法就是对业务流程进行更新,使之不再割裂。
- 关键词6:整合、改善管理 -业务流程整合后,还精简了行政管理费用。
由于整合后的流程中的雇员负责保证及时地、无差错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他们不需要过去那样多的控制。
相反,该公司还鼓励得到授权的工作人员在生产合格的产品或合格的服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搞革新创造,不断地减少周转时间,降低成本。
业务流程整合之后,由于减少了工作人员,由于留下来的少数人员对业务流程负全责,对监督任务的执行更加容易,从而,改善管理也就成了业务流程整合的另一个好处。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日益竞争,企业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企业再造革命。
企业再造是指对现有企业的基本结构、流程和文化进行全面的重组和改造,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变革。
这场革命不仅仅是一次表面上的改变,更是一次深层次的转型和创新。
我们需要重塑企业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垂直式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业务环境。
我们应该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和决策的灵活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跨部门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创新和知识的共享。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传统的流程往往繁琐、低效,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我们还需要重塑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方式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应该倡导开放、创新和协作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诚信、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以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我们还应该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
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中,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客户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我们应该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沟通机制,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和意见,以不断优化和改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企业再造是一场彻底的变革和创新,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动变革,不断学习和进步,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尊敬的全体员工:我们站在企业再造的起点,迎来了企业革命的时刻。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现实,并以革新的决心和行动,将我们的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富有活力的组织。
我们宣布以下企业再造的宣言书:1. 创新是我们的核心:我们将跳出传统框架,开拓创新思维,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
我们要不断追求卓越,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2. 顾客至上:我们将客户需求置于首位,在所有决策中都以创造价值和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
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我们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赢得客户的忠诚和口碑。
3. 敏捷和灵活:我们将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
我们要建立快速、灵活的决策机制和执行团队,以便更好地抓住商机,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4. 协同合作:我们鼓励团队合作,促进内外部的紧密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和互利共赢。
我们将打破部门壁垒,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构建一个高效、协调的工作环境。
5. 员工发展:我们将致力于员工的培养和发展。
我们将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6. 社会责任:我们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和社区发展。
我们将以诚信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我们的宣言,我们将以这些承诺为指引,全力以赴,开启企业再造的新篇章。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迈向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签署单位名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六版)2.2:管理思想——理论与文化——现代管理理论(武永成,宿州学院)
(4)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修改模型。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武永成
20
3)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理论要点有: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正式组织的存在必须满足三个 条件; (3)经理人员应负担一定的责任。
管理工程学院 武永成
22
Don’t forget to Smile
5)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有: (1)企业是一个系统,该系统就是由人、 机器、物资、资金等要素组成的; (2)企业又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开放性大系统; (3)经理是一个把管理过程应用于物质 资源和人力资源系统的发展和联系的机制。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武永成
返回
32
四、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思想
企业再造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武永成
返回 33
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
非理性主义倾向产生的背景。 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观点。 ⑴批判传统管理中的纯理性主义 ⑵倡导对管理实务的研究。 ⑶重视对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在总结中提出以 “软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⑷高度重视企业文化。
30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武永成 下一页
观念性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⑴环境。环境通常为自变量。 ⑵管理观念与技术。这是观念结构中的自变
企业再造理论总结
1.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的时代背景2O世纪6O,7O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今天的经理们来说,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由于这三个词的英语单词都以字母C开头,所以又称为"3C".90年代以来,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Champy)以《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一书(1993),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
企业再造理论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
2.企业再造的定义是什么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也叫做企业流程再造,或直接简称再造.企业再造创始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出版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中,将企业再造定义为: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企业再造的含义.第一方面,企业再造需要从根本上(Fundamental)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 第二方面,企业再造是一次彻底的(Radical)变革.第三方面,企业通过再造工程可望取得显著的(Dramatic)进步.第四方面,企业再造主要是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Processes).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1776)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分工可以推进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熟练性技能迅速提高,从而形成生产中的高效率;(2)分工可以使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一项工作,从而节约或减少因为经常变换工作而耽搁时间;(3)分工可以促使大量有得于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作方法的出现。
企业宣言范本
企业宣言范本
我们的企业宣言
1. 忠诚和诚信是我们行为准则的基石。
我们致力于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始终诚实守信,充分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 创新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鼓励员工不断尝试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3. 客户满意是我们最高的追求。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满足客户需求,并超越他们的期望。
4. 尊重和关怀是我们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
我们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尊严,鼓励员工积极发展个人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5.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我们致力于在社会、环境和经济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为未来世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6. 团队合作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鼓励员工相互合作、共享知识和资源,建立紧密的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通过集体智慧和协作,我们才能实现最佳业绩。
7. 社会责任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认识到企业在社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并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是我们企业宣言的核心价值观和承诺。
我们承诺以这些价值观为指导,诚实守信地经营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将能够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原理参考书目
《管理学原理》参考书目:1、《管理学》[美]斯蒂芬·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跨国企业经济学》[英]尼尔·胡德,斯蒂芬·杨著经济科学出版社3、《跨国公司概论》滕维藻,陈荫枋著人民出版社4、《现代日本企业制度》[日]今井贤一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5、《全面质量管理综合法》何广明著中国标准出版社6、《标杆管理》中信出版社7、《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德哈尔滨出版社8、《竞争论》、《国家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9、《赢遍全世界》[美]罗伯特等企业管理出版社10、《质量免费》、《质量无泪》[美]菲利普·克劳斯比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卡尔·威特的教育》[德] 卡尔·威特著京华出版社12、《研究方法》卢泰宏,杨晓燕13《人格心理学》Jerrg著、陈会昌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4.《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管理心理》俞文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6.《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7.《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8.《权力与影响》到约翰·科特著华夏出版社19.《看得见的手》钱德勤商务印书馆20.《创业管理人》文岗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1.《定位》----“定位”成为有史以来对营销世界影响最大的观念之一/(美)艾里斯(Al Ries),(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22.《基业长青》----对伟大的公司如何不朽的研究/(美)詹姆斯 C.柯林斯(Jim Collins),杰里 I.波拉斯(Jerry I.Porras)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出版23.《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的前传,剖析伟大的企业是怎样炼成的/(美)詹姆斯 C.柯林斯(Jim Collins)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出版24.《惠普方略: 比尔休利特和我的创业之路》(又名:《惠普之道》)---- 当代中国商界所津津乐道的“什么什么‘之道’”发端于此/(美)大卫帕克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25.《海尔的管理模式: 关于一个中国企业成长的最深入研究》----对中国最著名公司之一的管理求解/孙健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出版26.《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首次全面透视现代企业的运作机理/(美)艾尔弗雷德 D 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2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人类潜能导师”史蒂芬柯维的经典作品,震撼和改善经理人的心志模式。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摘要:1.企业再造的定义和背景2.企业再造的重要性3.企业再造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4.企业再造的案例分析5.企业再造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1.企业再造的定义和背景】企业再造,又称为企业革命,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企业再造源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再造应运而生。
【2.企业再造的重要性】企业再造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效率:企业再造能够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再造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促进企业创新:企业再造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4)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再造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3.企业再造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企业再造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1)明确再造的目标和范围:企业再造的第一步是明确再造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再造的重点和优先级。
(2)进行现状分析:企业再造的第二步是进行现状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设计再造方案:企业再造的第三步是设计再造方案,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再造方案,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流程的优化、管理制度的改革等。
(4)实施再造方案:企业再造的第四步是实施再造方案,将设计好的再造方案付诸实践,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施。
(5)监控和评估再造效果:企业再造的第五步是监控和评估再造效果,对再造的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
管理学笔记7、迈克尔汉默:企业再造:经营革命的宣言
管理学笔记7、迈克尔汉默:企业再造:经营革命的宣言麦克尔汉默的企业再造:经营革命的宣言一、迈克尔汉默的著作1、著作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前后,科技革命使企业的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管理学界,一些学者用3C(Customer顾客、Competion竞争、Change变化)理论来描述当时的挑战。
一是顾客:在经济活动中,买卖的主导权到了客户一方,二是竞争,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的提高加速了企业间的竞争,三是变化:竞争方法的变化和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变化。
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使竞争方法与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技术的进步缩短了产品周期,使企业的生产与市场环境持续随着市场的要求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企业内部与市场环境持续不断的事情。
在新环境与新挑战下,公司与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低速成长的经济时代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著作简介1)《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过》借助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为企业管理指明方向。
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的力量“再造”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流程的速度,挽回即将被淘汰的命运的唯一希望。
业务流程的设计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率以及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效益;出现的问题:分工理论决定着企业业务流程的构造方式。
依托于分工理论的组织结构模式在促进组织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组织带来一系列弊端,如分工过细、技能单一、组织庞大、效率低下、费用增多,严重背离了分工出效率的初衷。
流程再造: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任何流程都有输入、输出、以及把输入转变成输出的活动。
2)《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组,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BPR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充分发展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实用版)
目录
1.企业再造的定义和背景
2.企业再造的重要性
3.企业再造的实施步骤
4.企业再造的案例分析
5.企业再造的未来趋势
正文
企业再造,简单来说,是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重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再造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地提出和应用。
企业再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
如果不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很难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因此,企业再造成为了企业的必然选择。
企业再造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明确再造的目标和范围、分析现状和问题、制定再造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再造实施和监控、评估再造效果和持续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以提高再造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再造的案例分析可以参考 IBM 的再造。
在 20 世纪 90 年代,IBM 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境,公司决定进行全面的再造。
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IBM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再造方案,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优化等。
再造实施后,IBM 的业绩得到了显著的提
升,成为企业再造的经典案例。
企业再造的未来趋势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再造将更加依赖于数据和算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企业再造也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企业再造是企业革命的宣言书,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