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合集下载

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作者:王锦飞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10期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

但这种达成基本上是为高考服务的,具有极强的工具色彩。

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明确提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所谓的三维目标。

如果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无法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就必然会回到过去课堂教学的老路上去。

那么,在具体的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究竟如何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有效的整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主要应把握好以下两个环节。

一、在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并形成三者有机整合的措施预案首先,在课堂预设中必须确立每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要求。

一要确立知识目标。

要做到既要体现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尊重新教材文本的内容,还要落实好对于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与尊重教材文本知识内容的具体知识目标的相关教学策略。

二要确立每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必须包括学生学习、生活乃至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能力需求,特别注意不能把能力培养简单化为学科应试技能的形成。

三要确立好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注意的是这一目标的确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现状与实际需要出发,千万不可牵强附会,因此决不是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

另外,也不能把这一目标简单等同为过去政治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思想觉悟的要求。

其次,要形成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完整措施预案。

在教学预设时,三维目标的确立不是孤立进行的,要把三维目标作为整体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三维目标成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有机统一的过程。

不少政治教师在自己的备课笔记上都有关于某一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的一些要求,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具体知识、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确立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思品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

思品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

思品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李经奎一、三维目标的主要内容。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三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思品作为修身课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健全的人格,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会他们科学的方法论。

二、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新课程倡导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例如在备课中应结合教学目标确立重点、难点,对什么地方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思考导入体验,这些是教师教学设计时最用心的地方;对问题的提出及归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讲“中学生如何看待上网”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了一堂辩论课,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学生对辩论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如在讲“法律的作用”时,我采取以“今日说法”的方式,让学生先看案例,然后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开放而有活力的思品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创建。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
体会
听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
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了解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这意味着新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塑造。

其次,我认识到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知识是基础,技能是运用知识的手段,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指导学生行为的准则。

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正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需要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
培养和巩固。

最后,我明白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知识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
的兴趣和情感投入,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
运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从而引导和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种互相促进的关系能够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新课程不再
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致力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良好社会价值观的学生。


相信这种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将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实践

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实践
到: 1.在备课中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好充分准 备,组织教学更是关键。 2.对学生教育必须选取使学生能够有所感悟的 素材,也就是说必须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生 活经验,才能促动学生的心灵。 3.课前要准备好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生开始安静下来,眼神中出现一种疑惑,一种渴望。 “可有一天,我也当了老师,也遇到了不听话的学生,也成了时不时在课堂上 跟学生怄气的老师后,我才明白当初教过我的老师,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我又 是为什么那样做。” 教室彻底安静下来。 教师用凝重的语气说:“是因为自尊,是因为尊严。这是每个人活在世上首先 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人没有了它们,做事就会无所顾忌,甚至是肆 无忌惮。没有了自尊和做人尊严,他们就不知什么是廉耻,不知什么是罪恶。 可想而知,这样的人活着有何意义,这样的人生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子。” 刚才说话的学生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皱起了眉头,并将眼光慢慢地从教师身上 移向其他同学或窗外。 “老师也有自尊,也有做人的尊严,当听到你们不断的讲话声时……”教师讲到 自己的感受、自己讲故事的原因,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时, 学生的眼神又开始散乱,教师不得不适时结束这个话题,进入正课。但十分钟 后,下课铃声响起,教学任务只完成少部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真诚的话语,遭来的却是学生的不解,教 师除了无奈还有困惑。学生和教师在一种疲劳的状态中结束了这堂课。
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是让学生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技能要求是 学会做角平分线的方法。本节课学生参与积极,不仅掌握了角平 分线的概念还设计了多种方法做出角平分线,准确、适用,教学 效果较好。 2.本节课问题的提出直截了当,切入主题,教具简单易制、直观, 学生学过角的测量,参与学习活动的起点容易找到,……。比较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容易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3.本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有效的增加 了学生的参与面,给了学生充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同时对部分参与意识较差的学生起到了引领作用。 这节课首先是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产生了自主参 与、自主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坚持“三维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坚持“三维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坚持“三维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三维教学”理念?“三维教学”理念主要是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其中,三维分别是:传统教学维度、互动式教学维度和实践教学维度。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传统教学维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部分,思政课程需要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思想体系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这一维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解释。

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言行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互动式教学维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注重互动交流和讨论。

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提升。

3.实践教学维度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和领悟思政课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想体系来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如何实现“三维教学”?为了实现“三维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以下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应该能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注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和解释。

2.互动引导能力: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反馈。

3.实践组织能力:应该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领悟所学知识和思想体系。

除了教师的能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实现“三维教学”的具体方法:1.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孔维军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伴随着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孔维军
【作者单位】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15
【相关文献】
1.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间的关系论
2.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课标为理念探索与实施语文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改之我见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讲授中如何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关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学案教学的实践总结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习与
实践传承与创新——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4.新课程,喜乐之我见——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实践初探5.浅议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单单有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也要与知识的学习、训练联结在一起,并在学习训练中体现出来。

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三维目标不同在于强调学生的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因而,第一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即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三贴近原则”,做到知行统一。

理论学习要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引用本地的事例或本地区重大时事政策来设计教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学生学习的提升,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贯彻课改精神的体现,值得提倡和借鉴。

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并非只是老师教的过程和教的方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与学的方法,关系到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情境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第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

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

在基础教育这个打基础的时期课改并非只重活动轻知识,重形式轻内容,而是让二者更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分析去感悟和主动学习。

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新型的政治课堂教学。

初中思品课三维目标自动生成之我见

初中思品课三维目标自动生成之我见

初中思品课“三维目标”自动生成之我见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张家初中陈建新课标要求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重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思想品德新课标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教学要选取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生动进入教学情境,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生成。

要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等“三维目标”,这无疑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面仅就此话题谈点个人意见。

一、以生活为背景,结合课程标准积极引导“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新课标指导下,思想品德课教材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展开,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进入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再由课堂回归生活,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能力得到培养,认识得到提高。

因此,生活无疑成为教师教学的源泉。

“施教之道,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引导得当,开窍高妙。

在教学《理解——和谐生活的桥梁》一课使,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走进校园。

师生问好,刚刚坐定,忽闻手机铃声响起,于是聊上关于手机的话题,抛出关于“学校禁止带手机进入学校”的做法,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力求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

最后点题:理解——和谐生活的桥梁。

(二)、走进家庭。

《麻辣婆媳》上演了:婆媳二人为吃剩饭剩菜吵架,你怎么看?如果继续下去,会有什么不良影响?你有什办法化解奶奶和妈妈的矛盾,并为想出的办法取名。

学生分组讨论,纷纷出谋划策,交流、展示成果。

课堂气氛活跃,达到教学高潮。

教师抓关键字眼:善意沟通是途经,平等尊重是前提,换位思考是关键。

(三)、走进社会。

在公交车上,超市里,大街上、书店里、医院里、旅游景区,哪些人,哪些事需要我们加以理解?学生的认识在具体的情景中普遍得到升华提高。

浅谈“三维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落实

浅谈“三维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落实

浅谈“三维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落实确立“三维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

三者相互渗透,互相交融,是一个整体。

2.三维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3.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很难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教育的长远目标,更不可能节节课都得到强硬地落实,它更多的是一种全程的渗透。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依据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4.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三维目标实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如知识与技能可以使用启发传授式,过程与方法可以多用探究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适合于体验式。

将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机械地将其分拆。

正确理解了三维目标及其关系后,在教学中关键是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三维目标的落实,不是机械罗列、空洞的说教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任务和问题来整体落实。

怎样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

尽管这些年也曾提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项目标,但真正关注的是“双基”目标。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如何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进行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呢?
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认为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过程与方法”本身要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联结在一起。

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
确价值观的过程。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新课程要淡化双基,淡化知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双基”是中国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

加强双基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
一条是展开过程,放大预习过程,放大重点问题的展开过程,放大开放式作业。

对关键知识,还要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

过程中有方法,过程中有情感,过程中有态度,过程中有知识。

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整理的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学习,明确了三维目标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整体。

知识与技能是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每节课下来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它立足于学生学会。

而过程与方法在于学生学会学习。

课堂上让“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方法。

重视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度则在于学生乐学。

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不大一样,一般很难表述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与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不能孤立、生硬地进行。

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三维目标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

以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两个方面,把三维目标分开了,原因是对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理解不透彻,听了邵校长的讲座让我很受教育。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把三维目标真正地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情感体验上也各不相同。

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充分尊重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让这些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

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学习。

教师三维目标心得体会

教师三维目标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秉持着“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教师三维目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知识目标是教学的基础。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任务。

我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将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我还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能力目标是教学的核心。

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最后,情感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情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我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人。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体会: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三者的有机结合。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将传统教学的“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使命注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人类情操的弘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智得以健全、情感得以升华,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三维目标落实存在的误区1.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太过肤浅。

有不少老师认为三维目标只是旧课程中备课目标的翻版、变式,这种想法使教师少了一份凝聚精神、重塑灵魂的热情,也使学生少了一份参与教学、探究知识的活力。

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强调某知识点是新课标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这些目标;有的把三维目标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整理。

这种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看似重视三维目标的背后,其实是完全无效劳动,因为他们又在重复死记硬背的模式,只不过原来背的是考试大纲,现在背的是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设计不能融为有机整体。

有人说,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但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有些教师并不关心如何优化课堂设计。

他们不懂得学习不仅是求知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它包含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则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3.三维目标的落实生硬僵化。

三维目标究竟联结在何处?有人说统一于知识,有人说统一于能力,有人说统一于过程,还有人说统一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把三维目标生硬地剥离,上课时背诵或默写知识点就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讨论或者表演就是讲求过程与方法,而假大空地抒情一番就等于是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三维目标”之我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三维目标”之我见

料久病卧床的母亲的感 人故事 , 然后问 : “ 为什 么她竟 然能够做出 导学生在逐字逐句反 复阅读 的基础 上 , 找 出每段话 的知识 点和中
这样的举动?” 学 生 回答 : “ 因为 她 是 这 个 小 女 孩 的妈 妈 。 ” 再问: 心大意 , 以求进一步读懂课文 。再次 , 帮助学生联系全篇课文 , 整
只有更好” 的发展性课题 , 它需 要在学校教育实践 中不 断地进 效教学方法 。在初 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 , 作为组织者 、 施教者和 好 ,
改进和完善 。本文认为 , 在初 中思想 品德 教学过程 中, 教 主导者 , 我们应 当努 力冲破传统教学 观念 的束缚 , 摆脱 以教为 主 行创新 、 的“ 条款化” 教 学模式 , 而且要尽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 和生 活经 验 师应当本着 “ 精讲少讲 、 抓 大放小” 的原则 , 最大 限度 为学生创设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充 分的指 去合 理设 计 , 并积极有效地开展“ 以生 为本 ” 的三 维 教 学 活 动 。 这 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 间 ,
进学 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作 出的 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 为新 点 , 最终造 成失控现象。笔者从初 中思想 品德教学 中总结认为 : 一
我们可以把知识内容按 照“ 是什么” “ 为什么 ” “ 怎么办” 课程 教学 改革 活动指 明了根本性 的发展方 向。因此 , 在初 中思想 般情况下 , 品德 教学活动 中 , 我们要 坚持 以激发学 习情感为重要 抓手 , 以开 分 为三类进行教学 , 容易让学生梳理思维 , 在 听得 明白 、 学得顺 畅
树 立科 学合理 的价值观 、 人生观和世界观 , 并积极努力地做到在实践 中善于发现 , 在探 索中健康 成长 。那 么, 如何才能开展好初 中思想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一些看法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一些看法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一些看法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分类目标为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过程、方法目标,三是知识、技能目标,即三维目标。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本人教学过程中感悟到了以下一些看法:一、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就要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转变陈旧的观念,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尊严;注意倾听、注意鼓励、注意师生互动、注意引导、注意宽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课的教学前都要精心设计三维目标。

本人在每一课总目标的基础上,仔细钻研教材,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每一框的三维目标。

使三维目标建立在以学生乐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愿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父母》一课时,课前本人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闲谈,了解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等。

本人在制定这一课的三维目标时,知识能力的目标放在认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代沟”产生的原因、如何实现亲子关系的和谐等。

浅议政治课中的三维目标

浅议政治课中的三维目标

浅议政治课中的三维目标我们传授知识,不是机械地将知识结果传授给学生,而不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不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古人说的“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中准确把握理解三维目标,积极实践,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第一:努力通过备课把学生、教材和社会实际统一起来;把备学生、备教材和备方法统一起来。

其中学生是主体,教材和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如在“一年一度人代会”的备课中,就搜集了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事例,然后巧妙地将案例和全国人大的职能相结合,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归纳出知识点,从而为三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第二:多媒体能真实地展现事例,比单一的讲授更有说服力,而且能实现声情并茂。

如在“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

通过一系列历史情节的回放,紧紧扣住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落实目标。

第三:上课要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这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关键。

进教室,教师就要进入角色。

讲课时要和学生实现目光和对话的交流。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效的参与。

②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答。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③要实现情境教学。

通过一个个情境,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充满情趣的学习,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

相比知识和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更重要。

当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三维目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维目标学习是一种以“自我定位、自我评价、自我指导”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法。

通过三维目标学习的实践,我深感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下面我将分享我对三维目标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三维目标学习注重自我定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目标意识。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往往只是盲目地接受老师的教导,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目标的设定。

而三维目标学习则要求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目标。

通过这样的自我定位,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目标,不再迷茫和盲目。

其次,三维目标学习强调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评价往往只是老师的一纸成绩单,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评价的机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而三维目标学习通过自我评价的环节,让学生主动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合理的改进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意识到了不断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自我评价,我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也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最后,三维目标学习强调自我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老师往往起到主导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而三维目标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这样的自我指导,我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问题解决的信心。

三维目标学习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性。

通过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和自我指导,我逐渐明确了学习方向和目标,提高了自我认知和学习动力,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三维目标学习也增强了我对多元智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只有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伴随着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

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是很难产生持久效应的。

但“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

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并渗透于师生活动之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问题,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的、快乐的、热爱学习的时空。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不要把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去完成三大目标。

在教学的实践层面上,它面对的是完整的人,必须做到三位一体。

“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

譬如“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么一句话,是认知,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说是先认知,后情感。

对祖国的认识是不断加深、不断丰富、逐步提高的,这中间有认知因素,也有思想情感因素,很难分出孰先孰后,所以不是线性的,只能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长期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应该说,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的21世纪,我们都注重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这一目标维度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的,是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反叛。

其逻辑起点是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要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被提到了空前突出的地位。

从理论上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三维目标”各维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应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2.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牢固树立“过程观”,也就是树立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要精心准备能突出学生体验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探究式学习。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之一,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确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型:从知识传授到对人的重视,从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

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周全地考虑这个目标在课堂上要怎么去实现,同时搜索各方面的材料,以作为辅助。

这个工作对于老师来说并不容易,应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运用适当的案例,能让学生深入到我们准备的情境中去,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惑。

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初中学生坦然而快乐地迎接青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我对粤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感悟青春”“青春闪光”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创设三大板块:青春调色板、青春进行时、青春畅想曲,力图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会青春的多姿与美丽,在整体基调上把握青春节拍。

我首先导入——“超级模仿秀”,看看哪位同学最具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赋。

接着引导学生走进“青春调色板”:请用一种颜色描绘出你心中的青春色彩,并说说理由。

此后,再适时地让学生感受“青春进行时”:青春是五彩缤纷的,但这五彩缤纷中也夹杂着黑色的忧郁、灰色的烦恼、蓝色的困惑和迷惘。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成长中的烦恼记录下来,并进行集体呈现,最后再组织学生用诗词、漫画、歌曲等形式描绘青春,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奏响“青春畅想曲”。

在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将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在课堂上,要先给学生明确“三维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这样做还能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起到引导作用。

然后把学生领入已经准备好的案例情境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再经过老师的点拨,从而水到渠成地用到课本上的知识点,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又能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欣赏与赞美》(八年级上册)这一教学内容时,提了如下问题:你给过别人赞美吗?你给别人的赞美多吗?许多学生回答给过别人赞美,但并不多。

我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别人给我的赞美少,我给别人的也少。

”我说:“这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不喜欢去赞美别人。

”第三位学生颇为幽默地说:“物以稀为贵嘛。

赞美多了就会没意思了。

”这时我不是急于去评判孰是孰非,而是让学生就这三种回答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了归纳分析。

这样,老师的“指挥棒”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把学生分析出的观点加以分析点拨,进而回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在课堂外要多与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案例情境,这样老师在做课前准备的时候就能考虑到学生这个方面的因素,有利于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中有这么一句话:“商品,赢得市场就是好商品。

”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教学中,就可以是:“课堂,赢得学生就是好课堂!”那么我们如何赢得学生呢?在探索和尝试中,我坚持这样的观点:课堂应该像一个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师生共同合作,表演出精彩的节目。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凸显出来。

例如,同样在教学《感悟青春》时,我给另外一个班的学生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个性是一个时尚的字眼,你的个性具有哪些特点?②你最欣赏的个性是怎样的?它具有哪些特点?③仔细观察你的同桌,归纳一下他或她的个性特征。

问题的内容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由于设计新颖,加之难度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从实质来说,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①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②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③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④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⑤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⑥解放他们的时间,不要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消化所学的,并且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学问。

简而言之,就是努力做到“两还”,还时间给学生,还机会给学生。

要不拘一格,突出一个“实”字,抓住一个“情”字,凸显一个“活”字,力求一个“效”字。

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落实新课标所确定的“三维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