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教育文档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作者:苏发元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7期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说,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几乎可以说无人不晓。
然而,专门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细致界定和阐释的论著却很少,从而导致目前仍有许多语文老师对“三维目标”内涵把握不准,实施步入误区,很难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做些探讨,以利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这种“时代要求”的主要体现之一:新课程确立起了新的知识观。
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技能不再是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具有不确定性,它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
基于这种新的知识观,课程改革的目标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课改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知识技能观念的转型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的重建。
语文新课标借鉴世界各国母语课标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综合国内外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课程目标。
这三个维度也正好可以涵盖语文新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
首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语文新课标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解决了以前语文课单纯传授知识而不注重育人的倾向,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任务。
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提出了“过程与方法”,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学习的过程,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
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解也不限于过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赋予了诸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新的含义。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内涵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内涵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要落实总体的课程目标,就必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具体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要发挥三维目标的重要作用,就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目标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
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
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
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
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
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
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
四大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目的)
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目的的前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策略)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
(1)语文大视野:坚持三个面向。
(2)大语文观:三个超越(打破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壁垒)
(3)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4)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教学时空:
三大纬度: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
有机结合。
五大领域: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是指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字、词、句、段等语言文字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是指通过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对文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三者相互关联,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终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授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教授文学艺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语言实践,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
4.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第一篇: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向智慧和人格宝塔尖迈进,成为未来社会的新人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我们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个渠道,尊重儿童文化,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教学过程,拓展创新领域,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尝到创新的乐趣,并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下文将对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本人的几点思考。
仅做抛砖引玉。
一、谈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这个实践也就是“体验”,强调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仅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
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认识-2019年精选文档
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认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三维目标”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我们口中,但什么是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第6至10条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知识与技能的总要求,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标所特有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而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
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一、怎样正确理解三维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师们上课要讲究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有历史背景的。
人们感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提出了素质教育。
可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生们厌学情绪高涨,逃学、自杀事件层出不穷。
专家们一研究,找出病根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过于重视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专家们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咱们不得而知。
我只是听说,美国、英国学生逃学厉害,国家都动用法律武器了,制裁家长;日本中小学都班级崩溃了。
只不知这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是不是也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我只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教的学生知道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越来越差。
闲话表过,还说三维目标。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老师写教案的时候要同时列出三维目标。
实践中,老师们发现这样有点问题,于是又有了新的说法:三维目标不能要求全部在一堂课中实现。
细细思量,他们都没有搞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认清三维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呢?先说什么叫“三维”。
说“三维”而不说“三种”、“三类”是有讲究的。
“种”和“类”的区分,是说它们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更大的一个集合中划分出来的,彼此之间是相对的关系,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而“三维”不是这么简单。
维:“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
构成空间的因素(如长、宽、高)叫做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三维空间:“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
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明确了“维”和“三维空间”的确切意义,我们再来看“三维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教学中可操作的基本单位称为“元素”的话,那么每个元素都可以从这三个“目标角度”来考察。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以下是关于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
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学习“课标”后的一些认识,权作抛砖。
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导读:本文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
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学习“课标”后的一些认识,权作抛砖。
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首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第一个三维目标。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字鉴赏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正确、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学生应当能够阅读各种文体和题材的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信息,并能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作品,把握其中的情感和审美,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对作品进行解读。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第二个三维目标。
语文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学鉴赏、写作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学生应当能够分析和理解不同文体和题材的作品,把握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鉴赏和解读。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创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类书面作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并能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创作。
最后,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是语文课程的第三个三维目标。
语文情感是指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包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等。
学生应当能够通过语文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这些目标相互补充和促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并培养正确的语文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和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在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同时达到。
1.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的语法知识、词汇量、句法
结构等方面的能力。
2.文化素养:包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欣赏和接受能力,以及对世界文化的认
识和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包括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动机和感受,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尊重、接
受和应用能力。
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发展,并协调起来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浅说三维目标内涵、关系与落实
浅说三维目标内涵、关系与落实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加强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亦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它的整合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过程;价值观反思语文课程走过的历史,其失败或不够成功之处,首先是目标定位模糊或失误。
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使教师、学生迷失在语文知识系统与应试训练的胡同里。
要想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应认识到,语文课堂目标应该是三维的、立体的、多元化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它的整合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新理念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这为我们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
过程与方法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浅谈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地三维目标.它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地成长,集中体现了新课程地基本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地基本途径,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地客观规律.下面结合我自身地教学经验谈一些个人地认识.首先,我个人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传授给学生地文本知识或间接经验、技能,它与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是不能独立地,知识能促进技能地发展,技能上来了也能帮助人们吸收理解掌握新地知识.其次,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要,在传授知识地同时,我们总在进行着过程与方法地习得.有时我们说过程与方法可能比知识更加得重要,因为我们学习地知识是静态地,是人们在经历过地过程中保留下来地,这样总是跟在时代地后面.随着时代地进步,只要掌握了学习知识地过程和方法这样就会一通百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是改变人们对世界地认识,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地本质,更重要地是陶冶学生地情操,让心灵变得柔软,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地本质,即人文关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地第一课时时,是这样进行设计地.《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地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地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地同时感受黄山奇松地奇美.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地姿态美.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丽地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地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地奇特.二、赏析课文、到黄山观奇松,最好地观赏点在哪呢?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地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生回答.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地句子.、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迎客松.学生欣赏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地?指名说.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地身姿,用热情地话语,欢迎游客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地奇特所在.(板书:好客地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地这种热情吗?(指名读)()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多么优美、多么遒劲地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地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地告诉大家吗?()学生交流()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地代表,乃至整个黄山地象征了.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地代表,是黄山地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地象征了.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地句子.感受一下它们地奇特.、交流.()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地语言.(板书:绿色地巨人、天然盆景)()交流:相机理解“绿色地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地奇特所在.()完成填空: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朗读指导:能通过你地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地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地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地.、学生欣赏课件出示地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指导学生说话:()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地奇松,文中地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地松树呢?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地呢?完成想象说话.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黄山不仅是松地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地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四、总结同学地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地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地形态,树地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地泉水,姹紫地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地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地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地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地黄山风光介绍给你地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五、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地资料.板书设计:迎客松好客地主人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地巨人千姿百态送客松天然盆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上就是我地一篇实际教学案例,虽然不敢说考虑地面面俱到,但是从新课程地三维目标和学生地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是多方面地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地目标上.”语文教学中地任何一篇文章,是可以根据“课标”各方面地要求、授课教师所设计地教学重点地不同以及所教学生地实际差异,制订出不同地目标地.有地课时注重知识与能力地讲授与训练,适合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有地课时需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地研究,比较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而有地课时则要充满思想与感情地激荡与流淌,是指导写作地最佳范本.一篇教材往往有许多地可教地东西,而我们地教学却要在一定地时间内完成.因此我们就得恰当地构建每一堂课地学习主题,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使三维目标真正有地放矢、落到实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三维目标地完成不是刻意去追求地.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每节课都上成“完美”而“全面”地课,但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转变观念,肯于钻研,就会很快领悟新课改地内涵与真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以语文学科为例谈三维目标的关系
以语文学科为例谈三维目标的关系高启山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目标的变化。
与传统阅读教学“教学目的”设计相比,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三维的。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要求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阅读学习,读懂一些生字、新词、典型的句子段落的意思;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他们了解一些词句、句子段落的表达特点;完成对语言的积累。
2、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了解文本所承载的主要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3、学会如何识字、如何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如何把握全篇所要向读者介绍的主要意思、如何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如何观察体验生活、表达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如何搜集积累知识和相关的资料、如何运用资料等等。
技能目标即包括一般性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做),还包括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来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写作学习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做)。
从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形成终身读书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读书技能目标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读书、形成读书能力。
(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程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较之传统意义中的“道”有了很丰富的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教材所选文本所承载信息中能够使学生感悟、了解、明确的“道”——思想意义;对文本所介绍人物、事物、道理的价值认识和体验;2、学生从教材所承载信息中所能体验、感受到的情感态度信息;由此引起的对人物、事物的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3、学生在文本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语文学科和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包括对“语文知识技能”积极的价值认识和体验;关于价值观,我想除了道德层面的以外,我们还需要重视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的积极价值;认识到知识技能在人们、在社会、在人类发展中的积极价值。
从而形成他们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去体验的,一方面结合自身的经验来体验到,深刻的体验到;另一方面是参照别人的经验来获得间接体验。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是“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魂”,过程和方法就是让“魂”附于“体”的过程和方法,同知识和能力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健康、高尚的形象。
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把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知识和能力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
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应用,要从多方面应用知识的角度来学习知识,促进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
例如,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感受,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积累应用中,要让学生多读读多记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和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
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他们要接触许多来自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必须要有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二是他们有时想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看法传递出来,还要与他人沟通思想,这都需要言语或写文章来表达。
因此,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不如知识和能力好把握,因而在教学中不易落实。
这除了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外,主要在实践中探索,寻找落实的途径,增强这方面的认识。
掌握学习方法是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习方法有一般的学习方法,也有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方法。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方法,例如,识字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的学习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说,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几乎可以说无人不晓。
然而,专门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细致界定和阐释的论著却很少,从而导致目前仍有许多语文老师对“三维目标”内涵把握不准,实施步入误区,很难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做些探讨,以利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这种“时代要求”的主要体现之一:新课程确立起了新的知识观。
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技能不再是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具有不确定性,它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
基于这种新的知识观,课程改革的目标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课改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知识技能观念的转型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的重建。
语文新课标借鉴世界各国母语课标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综合国内外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方面厘定课程目标。
这三个维度也正好可以涵盖语文新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
首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语文新课标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解决了以前语文课单纯传授知识而不注重育人的倾向,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任务。
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提出了“过程与方法”,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学习的过程,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
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解也不限于过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赋予了诸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新的含义。
总之,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提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语文课程内容的特点。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
二.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解析
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目标,“过程和方法”是过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指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
关于知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认为,知识包括陈述
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在这三类知识中,陈述性知识属于认知的、静止的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限的,而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作用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类知识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甚至几乎没有,策略性知识是最高境界的知识,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养成。
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又把人类大脑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明确知识即能意会也能言传的知识,默会知识即能意会却不能言传的知识,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语感。
技能是指对知识和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技能的学习可分为模仿、学会、熟练、技巧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能力。
就目前而言,语文技能和能力到底包括哪些,还没有权威的说法,就义务教育新课标看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能力,就普通高中课标看,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力发展基础上的阅读和欣赏、表达与口语交际两大点,具体说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五方面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依然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双基”的内涵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要目中有人而不是目中只有书。
所以,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如何读文章、如何写文章,
如何有效交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等方面来开发语文知识,重新审查整理传统意义上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或者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分析出那些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属于程序性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并作为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然后依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标对语文能力的规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课文特点确定出课堂培养的“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应用。
“知识能力目标”确定后,要实现目标,就需要一个过程,在具体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能力产生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体验。
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也是外在于学生不被学生完全理解并应用的。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所以,只有学生通过“过程与方法”的实践,“知识与能力”才能被学习主体――学生――同化,顺应并建构,才能对“知识与能力”进行反思,批判与应用。
因此,“过程目标”是活动实践本位的,是因人而异,个性化的,也是综合动态的。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根据选文功能(王荣生教授的分类)运用不同的“过程与方法”。
比如,对“定篇”,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是“形式――内容――形式”,也可以是“整体――局部――整体”;
对“例文”可以采用“阅读感知――理性分析――原型定向――原型操练――原型内化”的过程;对“样本”可以像“非指示性教学”的流程那样来进行:激趣(一导)――自读――定向――引导(二导)――研读――交流――引导(三导)――反省――拓展;对“用件”,教学过程只需进行筛选性阅读即可,即把要“用”的东西重点读一下,然后据此进行其他语文学习活动。
至于方法,于漪老师认为,“老师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学的方法,教法和学法相互沟通,就能够教在点子上。
”
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他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统一,语文课程才算真正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
三.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
“维”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叫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
的。
”(《现代汉语词典》)“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交叉的,它们是一体三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
余文森说,“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
方体的长、宽、高一样。
首先,“三维目标”虽然是三个维度,但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核心指向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一体三维的目标只有整合,才能实现人的最优发展,全面发展。
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
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再次,“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对语文教学而言,每堂课“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并非是等值的,具体教学时应根据情况有所侧重。
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核心,是其他两维的载体,也是语文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标志,应该作为语文课的首要
目标和核心目标;在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时候,必须考虑
“过程与方法”的最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运用一定的“过程与方法”达成“知识与能力”的时候,一定也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相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只是课文不同,学生对象不同,三者所占比重应该有所不同。
通俗地讲,“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
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苏发元,教师,现居甘肃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