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隋唐五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隋唐五代

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

1)北周外戚杨忠杨坚随国公随王

2)关陇贵族集团周宣帝的皇后杨丽华

3)581年, 周静帝下诏禅位, 杨坚登基, 建国号隋, 改元开皇

4)四年时间打败突厥, “称臣朝贡, 请永为藩附”。

5)开皇八年 (588) 三月, 隋文帝下伐陈诏。平陈后 , 隋又平定南方皖南、浙西和岭南

一带的平叛,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而门阀士族的经济政治势力的衰落, 五胡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完成, 使以往造成国家分裂的社会因素和民族因素归于消失, 则

是隋朝能够完成统一并遏制分裂反叛的根本原因。

二、隋朝的创制

1、恢复并且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

2、改革地方建制。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改革后的

州比秦汉时的郡还要小

3、隋朝开创了科举制。这是官僚体制的最大转变之一。隋文帝

开创了考试取士的新制度。隋炀帝登基不久, 就下令十科举

人, 其中就有“文才秀美”一科, 即进士科。

4、改革兵制

5、建立新的律法体系,本着从轻的原则, 删繁就简。隋代的法

律形式分为律、令、格、式。隋律有《开皇律》500 条 12 卷,

12 卷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

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炀帝即位后, 于大业三年(607) 颁

布新律, 进一步减轻了刑罚, 是为《大业律》。

6、恢复礼制

7、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制订户籍新法, 把人口小——3-10 岁;中——10--17 岁( 以后改为 10--20 岁 ) ;丁——18--60 岁( 以后改为 21--60 岁 ) ;老——60 岁以上。

“丁”, 即成年劳动力, 国家赋役的承担者。为了防止户籍年龄上的弄虚作假, 州县官吏必须经常检查户口, 称为“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是由朝廷按照财产和人口的多少, 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 叫做定样, 颁布各州县,有家室的丁男, 每年服徨役二十日, 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每年正月, 由县令派人到乡村, 根据定祥划分户等, 征发固定的赋税和徭役。

三隋朝国计之富足

四炀帝之夸大狂

炀帝即位,即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隋文帝以汉朝古都长安为首都, 隋炀帝即位后, 决定迁都洛阳。其主要原因是以洛阳为中心便于控制全国,

元年开凿运河, 从隋文帝时代已经开始, 隋炀帝花了六年时间连续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贯通全国的大运河: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经过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的发展, 帝国呈现一派富庶强盛之势。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史家所津津乐道, 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所说: “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隋炀帝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

杨广又是个好大喜功的人, 他因高丽王不肯来朝, 于六一二年、六一三年、六一四年, 三次派兵进攻高丽。为此, 他动员了全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更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五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六一一年, 农民领袖王薄, 自称“知世郎”, 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 进行宣传鼓动, 在长白山(在今山东省章丘县境内)发动起义, 揭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窦建德、杜伏威、辅公拓、翟让等李密

六一七年, 贵族李渊起兵太原, 进占长安。

六一八年春, 杨广在江都被杀。不久, 李渊就自立为帝, 国号唐。

第二节

辉煌的唐朝

一、初唐的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政权的巩固

1、唐朝的建立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立有战功, 是“八柱国”之一, 封唐国公。李昺与宇文泰的长子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是“联襟”关系, 李世民的外婆是宇文泰的长女襄阳公主。在这个特殊的集团中, 已经出过建立西魏、北周和隋朝的家族。

大业十三年五月, 在晋阳起兵。大业十四年 (618) 三月炀帝被杀 , 五月恭帝杨俯逊位 , 李渊登基。自晋阳起兵仅一年 , 便建立了大唐王朝。

唐朝政治制度确立,政权的巩固

一是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集体宰相制度: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 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 一切重大事务, 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 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此外, 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 如参知机务、参知政事, 也是宰相,人数多至一二十人。

二是,租庸调制。

由北魏的“均田制”演化而来。丁年十八以上授田一顷(五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其中八十亩为口分,年老还官(相当北魏的“露田”)。二十亩为永业(“桑田”)。授田者岁输粟二百,即为“租”。丁随乡出,岁输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前者加绵三两,输布者加麻三斤。谓之“调”。用人之力,一年二十天,闰月加五天。不役者纳绢三尺,谓之“庸”。有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加三十日者,调、租皆免。优点,首先是在其轻徭薄赋的精神。其次是它的税收项目列举分明。更重要的是,此制度的背后,连带的是一个“为民制产”的精神。“为民制产”与“为官收租”两事并举,此为汉制所不及。

三是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元年, 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取才士, 常设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真正成为常举科目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帖经、经义及时务策;进士科

主要考时务策、经义,杂文(诗赋), 进士科日益受到重视, 大多数官员出身于进士科,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四是完善法制建设。

唐太宗《唐律》( 即《贞观律》) 五百条。唐高宗时, 由长孙元忌领衔, 对《唐律》条文加以注疏, 编成《唐律疏议》十二篇三十卷。唐律体现了唐太宗宽仁、慎刑的宗旨

从永徽到开元

1、永徽朝政与武则天的崛起

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仅 50 周岁的唐太宗病逝, 李治继位,改元永徽, 是为唐高宗。

总体上看, 永徽之政是“贞观之治”的继续, 史称永徽之政有贞观之遗风。

2、武则天革唐为周

“天下大权, 悉归中宫, 她防杀生, 决于其口, 天子拱手而已, 中外谓之二圣。”毒杀李弘,废次子李贤庶人, 三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 就废掉, 立四子李旦为唐睿宗被软禁在别殿。

从嗣圣元年(684) 起至神龙元年 (705) 五王政变的21年, 史称“则天朝”, 包括前期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和后期自己做皇帝两个阶段。

690 年, 武则天正式宣布废掉唐睿宗,改唐朝为周朝, 自称圣神皇帝。

武则天虽然任用酷吏, 诛锄异己,但是在政治上却也能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破格用人。她首创“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又开武举,选拔军将。打击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把政权向一般庶人开放。贞观之治仍得以延续,社会经济是向上发展的。

3、中宗复辟与韦后干政

4、玄宗继位与开元之治

自武则天去世到开元元年(713), 八年间六次政变, 皇位五易其主, 前后惨死者有皇帝、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和将相大臣。协调关系和稳定政局, 成为唐玄宗开元初年政治的重心。

⏹起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 , 针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

姚崇提出“十事要说”的施政纲领。

⏹沟通宗室。

⏹在吏治方面, 实行了裁汰冗官的措施。

⏹严格考核地方官尤其是最基层的县令。

⏹“墨敕”“斜封官”。

⏹对食封贵族, 采取了抑制措施。

⏹采取了抑制佛教的政策。

二、中唐的变乱

1、玄宗晚年的政治问题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期”

2、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藩镇局面的形成

三、晚唐的没落。

1、宦官专权

宦官监军制度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

宦官与藩镇两股势力勾结的结果, 从唐宪宗到唐朝灭亡, 十个皇帝除了最后一个是军阀朱全忠所立, 其余九个都是宦官所立, 有两个被宦官所杀(宪宗、敬宗)。皇帝都成为宦官可以任意摆弄的傀儡, 宰相、大臣当然沦为宦官的附庸, 号称“南街”的中央政府成了宦官控制的“北司”的附属机关。

2、牛李党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