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粉尘测试报告

粉尘测试报告

01
02
03
样品保存
将采集到的粉尘样品妥善 保存,避免交叉污染和样 品变质。
样品筛选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非粉 尘颗粒物。
样品称重
对筛选后的样品进行精确 称重,以便计算粉尘浓度。
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
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包括粉尘浓度、粒径分布 等信息。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找出粉尘浓度与工作 场所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解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工作场所的粉尘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04
测试结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仓库、办公室 和休息区。
测试方法
采用专业的粉尘测量仪器进行定 点和巡检。
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设定测量点。
对不同粒径的粉尘进行质量浓度 和数量浓度的测量。
02
测试环境与设备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选择
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作为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条件控制
02
粉尘测试报告
• 测试概述 • 测试环境与设备 • 测试过程 • 测试结果 • 结果解读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测试概述
测试目的
评估工作场所粉尘浓 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为粉尘控制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识别潜在的粉尘暴露 风险,保障员工健康。
测试范围
测试涵盖了整个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
特别关注高粉尘产生和暴露风险的区 域。
在测试过程中,保持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恒定,以减
少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如佩戴防尘口
罩、手套等,以保障测试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测试设备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单记录编号: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检测状态 ______ __ 静态 ____ ____________检测区域 _______洁净室区___检测人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环境温度 ______ _______环境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评定标准A i≤级别界限洁净度级别≥0.5 μ m 粒子数≥ 5μ m粒子数十万级( 100000)≤ 350 万粒 /m3≤ 20000 粒 /m3万级( 10000)≤ 35 万粒 /m3≤ 2000 粒 /m3百级( 100)≤ 3500 粒 /m3≤ 0 粒 /m3测试3尘埃粒子浓度(粒 /m )平均粒子浓度A i(粒 /m3)洁净度次数C1C2级别测试点≥ 0.5μm≥ 5μ m≥ 0.5μm≥ 5μ m≥ 0.5 μ m≥ 5μ m 男二更女二更人流缓冲间称量间 1十万级( 100000)配制间 1洗衣间划膜间 1铺金间 1标记间 1制金间 1物料入口缓冲间物料暂存间十万级( 100000)洁具间容器具清洗间容器具存放间分装间 1分装间 2中间体暂存间物料出口缓冲间划膜间 2铺金间 2标记间 2制金间 2配制间 2称量间 2干式化学1干式化学2十万级( 100000)干式化学3干式化学4干式化学5走廊内包间走廊内包间 1缓冲间十万级( 100000)内包间 2内包间 3干燥间 1干燥间 2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者: 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质量管理部经理: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检测状态 _______ __ 静态 ____ ____________检测区域 _______万级洁净区 ___ _检测人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环境温度 ______ _______℃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评定标准A i≤级别界限十万级,要求如下:≥ 0.5 μ m 粒子应≤ 350 万粒 /m3、≥ 5μ m粒子应≤ 20000 粒 /m3万级,要求如下:≥ 0.5 μ m 粒子应≤ 35 万粒 /m3、≥ 5μ m粒子应≤ 2000 粒 /m3百级,要求如下:≥0.5 μ m 粒子应≤ 3500 粒 /m3、≥ 5μ m粒子应≤ 0 粒/m3测试尘埃粒子浓度(粒/m3)平均粒子浓度A i(粒 /m3)次数CC12测试点≥0.5 μ m≥ 5μ m≥ 0.5 μ m≥ 5μ m≥ 0.5μ m≥ 5μ m 微生物限度室二更微生物限度室缓冲间微生物限度室洗衣间微生物限度室洁具间微生物限度室生物安全室二更生物安全室三更生物安全室缓冲间生物安全室洁具间生物安全室1生物安全室2生物安全室消杀间生物安全室消杀二更生物安全室洗衣间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者: 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质量管理部经理:。

洁净区尘埃粒子检验标准

洁净区尘埃粒子检验标准

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检验标准目的:建立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的标准工作程序。

范围:洁净区(室)内尘埃子数监测的全过程。

责任者:质量部、车间相关人员。

程序:1、质量保证室根据洁净区(室)的验证结果,建立洁净区(室)的日常监测计划,依计划和生产需要填写洁净区(室)环境监测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质量部负责人批准后,下发中心化验室和车间。

2、中心化验室接通知后,与车间讨论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安排好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如期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监测,应由室主任填写“分析/评价延迟报告书”,经质量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重新安排。

3、监测用仪器为尘埃粒子计数器,一般采用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指在洁净区(室)净化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区(室)内无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1)监测前,洁净区(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内,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区(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100000级洁净区(室)换气次数应≥15次/时。

(2)监测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洁净级别的工作服,室内监测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3)非单向流洁净区(室),监测应在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

(4)洁净区(室)内装末端高效过滤器的净化系统只需在工作区设采样点。

(5)采样点布置应均匀,避免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室)面积大小确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应满足最少采样量。

(6)对于任何小的洁净面积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个,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7)采样点的位置应离地0.7—1.0米左右,关键设备、工作活动范围处应增加采样次数。

(8)测试过程中认真填写监测记录。

第2页共2页4、将各测得值作如下计算:A=(C 1+C2+…+C N)/N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记录编号: 检测状态 _________ —静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检测人数 — ~~ ___ 环境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定标准 A w 级别界限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单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 检测区域 洁净室区 — 环境温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部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 检测状态___________ —静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检测区域万级洁净区—- _____________ 检测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温度 _________ = _ C相对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定标准A w级别界限十万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0万粒/m >> 5卩m粒子应w 20000粒/m万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万粒/m3>> 5卩m粒子应w 2000粒/m3 百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00粒/m、》5卩m粒子应w 0粒/m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部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报告单

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时间班级
实验内容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 2.学习抽样计数的方法实验用材凡士林、计数载玻片、显微镜、
实验过程1.计数载玻片涂上凡士林,在室内放置5分钟。

2.在显微镜下计数,选取100个小格,分别在左上、左下、
右上、右下、中央五点选取四个小格,算出这20格的平均粒子数,再乘以100,就是所有小格内的粒子数。

实验结果粒子数为个
分析讨论粒子数的多少与放置的环境有关,本实验的偶然性比较大。

清洁度检查报告单

清洁度检查报告单

清洁度检查报告单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清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清洁度检查成为一项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场所进行清洁度检查,确保其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符合相关标准与规定。

二、检查的内容及标准本次清洁度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设备、工具、工作台等表面的洁净程度,以及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

检查标准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行业规定,同时结合该场所的具体情况制定。

三、自查过程和方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样本。

2. 使用专业清洁度检测仪器,如尘埃粒子计数器、表面污染度检测仪等。

3. 对各个表面进行细致观察,记录污渍、尘埃等不洁物的情况。

4. 检测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判断空气洁净度。

5. 数据整理与统计,形成自查报告。

四、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地面存在污渍和垃圾残留;- 部分墙面有手指印和污渍;- 部分设备表面有积尘;- 工作台面不整洁,有杂物堆放。

原因分析如下:- 清洁工作未按时进行,导致污渍和垃圾残留;- 工作人员卫生习惯不佳,容易造成表面污染;- 清洁工具和设备未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影响清洁效果。

五、解决方案和计划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计划:- 制定详细的清洁工作计划,确保每个区域得到及时清洁;- 加强员工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清洁意识和习惯;- 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洁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有效性;- 增加清洁频次,特别是在高污染风险区域;- 建立清洁度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自查和第三方审核。

六、监督和整改措施为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实施,采取以下监督和整改措施:- 设立清洁度检查专员,负责监督日常清洁工作;- 定期对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度检查,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落实;- 对不符合标准的区域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将清洁度检查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清洁工作。

尘埃粒子的测试方法

尘埃粒子的测试方法

洁净室尘埃粒子的测试方法洁净区/洁净室尘埃粒子的测试方法是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 1 )测试要点•仪器开机后,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自检、自校、零计数)•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 1.5 m 。

(我们仪器无采样管)•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的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

(视仪器本身特点、使用频率、使用环境等决定。

)( 2 )测试条件•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

(温度: 18 ~24 ℃;湿度 45 ~ 60%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 4.9Pa ,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静态测试时,室内的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 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

•对于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 10min 后开始,非单向流要不少于 30min 后开始。

( 3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B 、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 0.8m 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采样点多于 5 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 m ~ 1 . 5m 高度的区域内布置,但每层不少于 5 点。

C 、采样点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 2 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 5 次。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 1 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注意:确认洁净室(区)送风量和压差达到要求后,进行采样;对于单向流,计数器采样管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宜朝上;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尘埃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尘埃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尘埃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尘埃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1 原理CLJ-OIA型尘埃粒计数器是按照微粒的光散射原理设计而成的,微粒散射光的强度与粒子的大小成比例性,而运动的微粒通过光束时产生的脉冲数即为颗粒的个数。

本仪器利用几组光学透镜,把光束聚焦并把焦点投影投到一个名叫散射腔体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微小的光敏区,用一个无尘抽气泵把空气引入腔体,产生一股聚焦的气流,使气流中的尘埃颗粒通过光敏区,强烈的光能就在微粒表面产生光散射,散射光的光通量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利用光电管在某一角度上接收此光并转换成电脉冲,经过8301微电脑的控制和处理,测出颗粒的粒径与颗粒的浓度。

2 操作方法2.1 仪器预热2.1.1 仪器水平位置安放在桌面上,上盖板顶部伸出的测量塑料管的端口接插在后面板的过滤器的接咀上。

2.1.2 按下前面板左下方的电源键,键内指示灯亮,指示整机供电接通,同时面板右上方的数码末位显示“P”,指示仪器处于等待状态,预热5~10分钟。

2.2 仪器自校2.2.1 按下“自检”键,相应的指示灯亮,满一分钟时,在末位数码“P”变为“Y”,如按下“观测”键,粒径为0.3、0.5、1μ和3、5、10μ时,数码显示数分别为992208和9168,指示仪器电脑部分工作正常及测量时间正确。

2.2.2 “自检”结束后,再按下“自检”键,指示灯灭,表示“自检”功能取消。

2.3 仪器测量2.3.1 首先把测量塑料管从后面板上拨下,端口放在需要测量的位置。

2.3.2 观察前面板上的流量指标,如浮子的上端面不在刻线处,则用调节旋钮调浮子上端面到刻线处,即为2.83升/分。

2.3.3 测量周期可分1、2、10分钟三种选择,一般选用1分钟1次。

由于开机后仪器自动进入1分钟周期状态,故无需按键。

如选择2分钟或10分钟则在开机后,仪器处于等待状态下,按下“2分”键或“10分”键,相应指示灯亮,即可。

如果测量周期为1分钟,则表示仪器的采样量为2.83升/分,并显示结果,同理2分钟为5.6升,10分钟为28.3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
次数 测试点、、
3
尘埃粒子浓Leabharlann (粒/m)平均粒子浓度A(粒/m3)
洁净度 级别
G
C2
>0.5im
>5im
>0.5im
>5im
>0.5im
>5im
男二更
十万级
(100000)
女二更
人流缓冲间
称量间1
配制间1
洗衣间
划膜间1
铺金间1
标记间1
十万级
(100000)
制金间1
物料入口缓 冲间
物料暂存间
洁具间
容器具清洗 间
容器具存放 间
分装间1
分装间2
中间体暂存 间
物料出口缓 冲间
划膜间2
铺金间2
标记间2
十万级
(100000)
制金间2
配制间2
称量间2
干式化学1
干式化学2
干式化学3
干式化学4
干式化学5
走廊
内包间走廊
内包间1
缓冲间
十万级
(100000)
内包间2
内包间3
干燥间1
干燥间2
结论:
检测者:复核者:质量管理部经理: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单
记录编号:
检测状态—静态
检测人数—~~___
环境湿度
报告日期
仪器状态
评定标准Aw级别界限
洁净度级别
>0.5 m粒子数
>51m粒子数
十万级(100000)
w350万粒/m3
w20000粒/m3
万级(10000)
3
w35万粒/m
3
w2000粒/m
百级(100)
3
w3500粒/m
w0粒/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