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管理学重点知识一:1.管理的性质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3.管理的职能与其内涵4.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10.决策的特征11.决策的原则12.特尔菲法13.企业组织结构14.组织工作原则15.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16.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7.人员配备原则18.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0.管理人员****的内容渠道的优缺点21.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22.领导的影响力23.领导理论形成的阶段24.领导班子的构成2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管理学重点知识二:27.激励过程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9.双因素理论30.控制系统的特点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32.全面质量管理33.企业与外部关系协调34.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好处3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6.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7.目标管理的优越性38企业流程再造。
39.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目标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2.怎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43.领导者个人素质。
44.激励的手段和主要方法。
45.有效现场控制需具备的条件。
46.有效控制的原则47.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48.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9.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50.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1.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53.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__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构想技能)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②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近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需要亚伯拉罕.马斯洛[美]—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或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罗伯特.欧文[英]—人事管理之父亚当.斯密[美]—经济学之父(其分工观点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彼得.圣吉[美]—《第五项修炼》彼得.得鲁克—经验主义学派采取再造的结果通常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权变理论学派观点,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应随机应变。
古典管理理论(19末-20人际关系学说-理论(20世纪20①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把人看作经济人。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第1章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Part1–管理与管理者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标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活动和过程●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所用资源的多少,意味着“正确地做事”。
效果:决定的组织目标是否正确,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管理层次:管理者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具体内容):管理角色是指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事件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下属以及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礼仪性的和象征性的职责。
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
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需要做出决策或选择。
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既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在复杂环境中寻找与把握方向并形成工作思路的能力。
Part2–管理的演进1、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原则: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法约尔的组织理论: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1.管理:(美国,里基·W·格里芬)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了有效率与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采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和协调的过程。
2.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所有资源管理的本质——资源配置活动或过程(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管理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周三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a.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b.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c.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5.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十种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礼仪性质的职责,如参加社会活动)、领导者角色(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联络者角色(与外界建立联系)b.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获取信息)、传播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发言人(把信息传递给外界)c.决策角色:企业家(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冲突管理者(处理冲突,解决问题)、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谈判者(对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进行谈判工作)6.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如工程师、会计、技术员等。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思想的基本范式1.4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2.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2.3 组织的设计与变革2.4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5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决策与计划3.1 决策概述及决策理论3.2 决策模型与决策方法3.3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3.4 企业战略规划3.5 经营计划与控制第四章领导与沟通4.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4.2 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技能4.4 沟通的概念与要素4.5 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第五章激励与团队5.1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2 激励因素与激励设计原则5.3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5.4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5.5 团队决策与团队绩效评估第六章控制与评估6.1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6.2 控制过程与控制原则6.3 控制方法与控制技术6.4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标6.5 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7.1 管理伦理的定义与意义7.2 管理伦理原则与价值观7.3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层次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7.5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管理学大一的知识点,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组织与管理、决策与计划、领导与沟通、激励与团队、控制与评估以及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而复杂,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再到现代的系统管理,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相互交叉影响,共同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一、管理学概述在大一阶段学习管理学,首先需要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
其核心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基本理论和管理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二、管理学的理论模型1. 基本管理理论大一学习管理学的重点是了解基本的管理理论模型。
其中,有四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模型是必备的知识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指导组织管理的过程。
2. Planning(规划)规划是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包括设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和决策等。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并能运用规划工具进行实践。
3. Organizing(组织)组织是管理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职权和建立工作流程等。
大一学生应该熟悉组织的基本原则、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组织设计的方法。
4. Leading(领导)领导是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涵盖了领导力、激励、沟通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有效的激励方式和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知识。
5. Controlling(控制)控制是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于评估和监控组织的运行状况,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控制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管理决策涉及到问题定义、信息收集和评估、方案选择和实施等环节。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五、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福利等方面。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此概念包含5个观点: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必定产生于社会组织之中。
协调的中心是人。
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2.管理的职能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计划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它其他管理职能将无法行使,因此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组织: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组织的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
领导:有效的领导领导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
控制:控制的实质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创新: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3.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而且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这些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不能不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资本的独裁性。
4.十大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三种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在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试验法7.研究对象广义研究对象: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
大一管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大一管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员、资源和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作为大一管理学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大一管理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 组织与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包括组织的定义、功能、特性以及管理的定义、职能、原则等内容。
2.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涉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二、管理学的理论与模型1. 赋权理论:解释权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概括赋权的原则和方法。
2. 领导理论:介绍领导的概念、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风格,以及领导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 组织结构理论:讨论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和设计原则,并介绍各种典型的组织结构模型。
4. 组织文化理论:探讨组织文化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组织文化。
5. 决策理论:介绍决策的过程、类型、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决策在组织中的应用。
三、管理的职能和技能1. 计划与目标设定:包括制定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具体的计划和策略。
2. 组织与协调:涉及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以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工作。
3. 领导与激励:介绍领导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4. 控制与评估:讲解监控组织运行情况的方法,以及对组织绩效的评估和反馈。
四、管理的环境与挑战1. 内外环境分析:包括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评估,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2.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介绍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组织的管理挑战。
3. 技术与创新管理:讨论科技进步对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管理。
4.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五、实践案例分析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实践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大一管理学课程中,通常会涉及一些实际的管理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理论进行讨论和总结。
大一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管理学必背知识点一、组织有关基本概念1、组织:一定规模、范围的活动的系统综合,包括人、机械、资金、物资等,具有一定结构,实现某一目标,具有某种统治力和活动价值。
2、组织结构:指组织各部门及其管理层的结构组织,主要指组织内部职位的分布、权限的分配、职能的界定等。
3、组织机制:指组织中负责组织管理的一系列组织活动的过程,主要指组织内部职责的分配、权力的转移、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的协调与控制等。
4、组织文化:指一个企业内部成员共同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组织历史处境的集合。
二、组织行为学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各自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整合在一起,以研究组织内部不同成员如何表现其行为和产生其影响,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包括:(1)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协作与协调;(2)员工管理,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组织文化等;(3)组织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价值创造机制等;(4)组织结构及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的改革、管理方法的选择等;(5)组织参与,主要包括员工参与、组织参与等;(6)组织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分析、组织内部环境的分析等;(7)领导力,主要包括领导关系、领导作用等;(8)组织发展,主要包括组织未来的规划、组织变革的管理等。
三、组织管理理论1、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从西方管理学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中整合而来,旨在建立一套统一而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以指导实践中的组织管理工作。
2、组织管理理论包括:(1)管理科学理论:提出通过科学化管理来提高组织效率的管理理论;(2)理性管理理论:提出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以有效地控制组织行为的理论;(3)组织理论:提出建立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组织结构的理论;(4)人际关系理论:提出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来改善组织结构的理论;(5)行为学理论: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的理论。
1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3、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三个职责是:管理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工人】(3)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努力工作;其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层次可分为低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4)管理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4、管理的两重性:(1)自然属性:管理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也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性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称为自然属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管理就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3)两重性体现着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自己在书上P6面看必要性与社会性的定义,这一考点出现过)(4)两重性的意义:A、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面的经验,实现科学管理B、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C、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特点,内容可分为生产力(组织中人的、财、物)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层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3)从管理者的工作职能出发,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2. 管理的基本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的层次:高级管理、中级管理和基层管理。
4. 管理的特点:目标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的过程1. 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2. 组织:将资源合理配置,构建适应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
3. 领导: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管理的理论1. 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管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强调人性化管理。
3. 现代管理学:强调适应变化和创新,注重组织的学习和发展。
4. 质量管理学: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追求零缺陷和客户满意度。
5. 策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
6. 变革管理学: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强调管理变革的能力。
四、管理的技能1. 沟通技巧: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2. 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并做出决策。
3. 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成组织目标。
4. 团队合作:协调不同成员的工作,实现协同效应。
5. 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内外部利益冲突。
6. 问题解决:识别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
五、管理的环境1.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结构、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内部要素。
2.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外部要素。
3. 不确定性环境:变动频繁、难以预测的环境,需要灵活应对。
六、管理的伦理1. 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者应遵守国家和组织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2. 尊重员工权益: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 社会责任:管理者应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七、管理的挑战1. 全球化竞争: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大一管理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一管理学概论知识点归纳管理学概论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技巧。
通过学习管理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大一管理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管理学基本概念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2 组织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将资源和人员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
组织的形式包括线性组织、职能组织、矩阵组织等。
1.3 层级管理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中,由高层管理者向低层管理者传递指令、责任和权利的过程。
层级管理可以分为顶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1.4 经理人角色经理人通常需要履行三种角色:亲和角色、决策角色和信息角色。
亲和角色包括领导、激励和沟通;决策角色包括制定战略、分配资源和解决冲突;信息角色包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传递信息。
二、管理学理论2.1 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关注工作的标准化和效率的提升,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和工程原则。
著名的科学管理学者包括泰勒、福特和吉尔布雷斯。
2.2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强调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注重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著名的行为科学管理学者包括马斯洛和赫茨伯格。
2.3 管理系统学派管理系统学派将组织视为开放的系统,关注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管理系统学派提出了许多管理模型和理论,如管理过程模型、赫茨伯格理论和查尔斯·温伯格的结构理论。
2.4 现代管理学派现代管理学派注重适应和变革,关注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
现代管理学派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概念和实践,如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
三、管理职能与技能3.1 规划与决策规划与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包括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策略,确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以及做出重要决策。
3.2 组织与协调组织与协调是管理的核心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制定工作流程和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上)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学的初步认识: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
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社会中,都离不开管理。
他的角色,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或者自我管理者。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
管理是在特定组织中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一、组织与管理(一)组织的概念组织:它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如:乐队;大学;军队;企业等。
(二)组织类型1.营利性组织:工业企业(如汽车厂、纺织厂)、商业企业(如零售商店、外贸公司);交通运输企业(如航空公司、M万生公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通信广播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其他各种服务性单位(如餐馆、洗衣店) 2.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军队、公安;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医院、诊所和医疗;保险单位研究所、报社、博物馆、画廊;大众性广播、邮电和交通服务单位;各种基金会、联合会、俱乐部;政治党派、学术团体和宗教组织等3.组织的终极目标:(1)营利性组织以利润和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终极目标(2)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主要终极目标(3)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4)任何组织中管理工作的基本使命都是:使得组织获得经济效益(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产品或非物质的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2】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1.资源筹措: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工作2.资源转换: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3.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借助特定渠道把特定产品利用特定方式转移到需要这种产品的特定消费者手中【3】企业是在下述背景下进行经营活动的:1、资源稀缺——与人们的无限需求相比,企业活动所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表现在:一方面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获得稀缺资源的手段是有限的。
2、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资源转换过程就是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企业既要协调好与外部其他经济组织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内部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贡献。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管理学概述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确定组织中管理者通过实施支配组织领导限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载体是组织,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管理就是支配组织限制等活动的过程。
人是管理的目的管理就是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3、管理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是效率,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效益。
管理者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需贯穿对效益的追求。
4、管理学的特征:1, 管理是一门边缘科学;2,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3,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4, 管理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5, 管理学以系统观念为基础;6, 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7,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8管理学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懂得组织的必要,有组织就有管理)2, 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管理就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科学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保障)3,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a,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对生产力的作用上;b, 管理影响生产力存在状况: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科学管理是充分发挥生产力的前提。
)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建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管理确定的组织目标是否正确,取决于管理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是是否合理,取决于管理对组织活动过程的调控是否得当)。
6、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特点包括:1, 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靠于传统习俗来实现,这说明管理从一开始就具有习惯性);2, 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 简单的管理机构;4, 人格化的管理权利;5, 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以上五点统称公共事务管理。
7、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9、管理过程是管理学探讨的对象。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管理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概念1.管理所要解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
(例如,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而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不可多得)2.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等手段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的过程。
(在背诵时,拆分为划线三处,有利于理解)3.管理的作用:解决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并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少的消耗获得较大的收益。
4.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载体:组织(组织的定义)(2)管理的对象:资源(实物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3)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重点把握图1-2,图1-3)(4)管理的手段:五大职能(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5)管理的目的:有效(区分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
书本第8页,1-4段需要重点理解)(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称管理的二重性)(1)定义:一是指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在管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诸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主要是对物的管理,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这些内容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可以通用甚至可以照搬。
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在管理学中还有另一部分内容,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等等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属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范畴。
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2)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就成了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前言:管理概述1.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分工与合作人性假设,行为主体的假设2.《管理学》: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座是创新与发展第1章管理总论1.概念:泰罗,孔茨2.管理的两重性:自然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生产过程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者的区别(垂直与水平)5.管理角色(60年代,明茨伯格):信息传递,人际关系,决策制定6.个人时间管理的: 4个阶段, 要点: 专注于可支配的时间, 步聚,要诀20/80区分重要性与紧急性7.帕金森定律:时间会自动膨胀8.管理环境:一般,具体,异国9.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民族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差距,不确定性的规避,生活的数量和质量10.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11.管理的一般研究方法:规范法/自上而下,实证法/自下而上(规范与实证)第2章发展简史1.管理学理论萌芽:亚当斯密,查理.巴贝奇。
2.科技革命:第一次(1740-1860)第二次(1870-1940)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美国4.古典管理理论:泰罗《计件工作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经营的6项职能,管理的5项要素, 14项管理原则5.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权力,权威;社会组织应当是理性-法律型;行政组织的特点6.行为科学理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梅奥与霍桑:人际关系学说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和激励9.麦格雷尔的X-Y理论:X悲观,Y乐观10.管理科学理论:特征,建模程序,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11.管理理论丛林:孔茨,麦金西的7S理论,权变管理12.标杆管理:三种方法,五种阶段第3章企业制度1.企业法律形式的选择:企业存在的必要性:1)社会化分工;2)更有效地组织生产。
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利润归个人所有,单税制。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汇总年级学习部,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管理的定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2.韦伯的理想组织形式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3.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也确定的I.比起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比较容易求解的问题II.求解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连续型规划、整数规划、单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目的规划、网络优化(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I.小中取大法II.大中取大法III.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其步骤是: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3)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4.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它不像传统的目标设定——由上级设定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组织内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1)目标管理基本思想I.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II.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III.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IV.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V.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2)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5.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6.管理幅度设计:任何组织都需要解决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与监督的下属数量问题7.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1)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I.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II.下属工作的相似性III.计划的完善程度IV.非管理事务的多少(3)工作条件:I.助手的配备情况II.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III.工作地点的相近性(4)工作环境8.授权(1)概念: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2)含义:I.分派任务II.授予权力或职权III.明确责任(3)授权与分权的不同:分权是授权的一个基本方面。
授权的含义略大于分权,授权是上级把权力授予下级,分权是上级把决策权力分配给下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4)授权不等于授责(5)有效授权的要素:I.信息共享II.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III.充分放权IV.奖励绩效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6.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战术性计划:指规定如何实现总体目标的细化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8.市场细分: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9.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
10.组织结构: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11.绩效评估: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12.激励: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发挥潜能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3.决策的原则(1)决策者想让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I.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II.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III.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的原因:I.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II.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III.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3)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4.计划的性质(1)计划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I.计划工作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II.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的依据(2)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计划的性质I.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II.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III.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IV.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5.计划的意义(1)计划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工作的差别之一(2)计划是高水平沟通的有效手段之一(3)计划有助于行为聚焦(4)计划也是一种激励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2)人际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3)概念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管理的重要性: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2.组织设计的原则(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要求一定数量的参与者利用不同的技能和知识在不同时空进行或组织不同的活动(2)统一指挥原则: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3)控制幅度原则:要求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4)权责对等原则: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和部门中的每个人员都应该有责任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也必须委之以自主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利(5)柔性经济原则: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3.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1)矩阵型结构I.优点:①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他们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②资源可以再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③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④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II.缺点:①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利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因权利不平衡而发生矛盾,这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②一些项目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③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两个基本出发点;I.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
II.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2)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只有前面的需要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I.生理的需要:对人类来说,是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II.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①现在的:要求自己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有所保证②未来的:希望未来生活能有所保障III.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IV.尊重的需要①内部尊重:自尊、自主和成就感②外部尊重: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V.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5.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I.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II.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