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db9c7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辅料在制剂中作用分类有66种。
可从来源、作用和用途、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
1、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物、半天然物和全合成物。
2、按作用和用途:可分为溶剂、抛射剂、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着色剂、黏合剂、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渗透压调节剂、稳定剂、助流剂、矫味剂、防腐剂、助悬剂、包衣材料。
芳香剂、抗黏合剂、整合剂、渗透促进剂、pH值调节剂、缓冲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消泡剂、增稠剂、包合剂、保湿剂、吸收剂、稀释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滤剂、释放阻滞剂等。
3、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注射、黏膜、经皮或局部给药、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和眼部给药等。
药用辅料有哪些1.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增加片重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片重≤100mg 应加。
1)淀粉类淀粉:最常用,便宜,可压性差。
还有粘合(其浆)、崩解(干燥粉)作用。
可压性淀粉:优良填充剂,可压、流动、润滑、干粘合和崩解作用,可粉末直接压片。
糊精:粘性大,不单独使用。
2)糖类糖粉:粘合力强,硬度大,吸湿。
乳糖:优良填充剂,价格较贵、不吸湿,稳定性可压性都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
甘露醇:用于咀嚼片,有凉爽感,价格较贵,常与糖粉配用。
3)其他微晶纤维素:兼多种作用(湿润除外)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商品名“Avieel”。
无机盐类:硫酸、碳酸氢、碳酸等的钙盐等,防潮、油类吸收剂,但钙盐可主药的络合。
2.粘合剂和湿润剂1)湿润剂:诱发药物本身的粘性所加入的液体。
常用湿润剂有蒸馏水和乙醇。
①蒸馏水:无粘性,常用浆类、醇代替;②乙醇:有粘性,一般浓度30~70%,颗粒硬,可出现麻点片。
2)粘合剂:具有粘性粉或粘稠液,多为胶浆剂或胶体溶液。
①淀粉浆(常用8%~15%的浓度):常用粘合剂和湿润剂。
制法有煮浆和冲浆。
②羟丙基纤维素(HPC):湿法制粒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③甲基纤维素(MC,水溶性)和乙基纤维素(Ec,不溶于水,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或膜控型)④羟丙甲纤维素(HPMC常用浓度为2%~5%):崩解溶出快⑤其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一Na常用浓度为1%~2%)、糖粉与糖浆:50%~70%的蔗糖溶液、5~20%的明胶溶液,口含片用、3%~5%的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咀嚼片用。
药用辅料的概念
![药用辅料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c533a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5.png)
药用辅料的概念药用辅料是指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用于增强药物的药效、改善其品质和稳定性,或调节药物的释放特性等目的的辅助性物质。
药用辅料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中,对药物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用辅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填充剂:用于填充药片、胶囊、颗粒或粉末等制剂中空隙,增加药物制剂的体积和重量,便于制剂的制备和使用。
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麦芽糊精、乳糖等。
2. 粘合剂:对于药物制剂而言,需要保持一定的坚固性和可塑性,以确保制剂的形状和结构不变;同时也能够保持药物分子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的粘合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壳聚糖等。
3. 分散剂:用于将药物制剂中的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溶液或悬浮液中,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分散剂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4. 稳定剂:用于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避免药物分子在制剂过程中发生降解、分解或变质。
稳定剂可以抵抗光、氧化、热、湿等外界环境对药物的影响,保持药物的活性和质量。
常见的稳定剂有抗氧化剂、吸湿剂、酸碱缓冲剂等。
5. 润滑剂:用于减少药物制剂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高制剂的流动性和可操作性。
润滑剂可以减少药物颗粒的磨损和结块现象,保持制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聚乙烯醇等。
6. 调味剂:用于提升药物制剂的风味和口感,改善病人的用药体验。
调味剂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涩味等不良口感,提高病人的口服依从性。
常见的调味剂有甘草酸、薄荷脑、丙酮等。
7. 包衣剂:用于包衣药物制剂,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其释放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
包衣剂可以改善制剂的外观和质感,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和不良反应。
常见的包衣剂有硬脂酸甘油脂、纤维素醋酸酯等。
8. 调节剂:用于调节药物制剂的释放速度和特性,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调节剂可以影响药物的释放动力学过程,调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常见的调节剂有增稠剂、吸附剂、渗透剂等。
颗粒剂制剂通则(最新整理)
![颗粒剂制剂通则(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af73eda5e9856a5712605f.png)
随时/班 随时/班
外包装 标签 装
装箱
内容、数量、使用记录 数量、装箱单、印刷内容
每批 每箱
TS-GY-102-3
第 6 页共 9 页
6 生产设备一览表
主要公共设备设备一览表(一)
序 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设备编号
生产厂家
台数 生产能力
01 恒温恒湿机
JH115
30100
南京五州制冷空调
20000m3/h
当颗粒水分达到要求后,停止干燥,将颗粒倒入周转容器,贴上标签。
4.5.6 整粒:按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筛网进行整粒。
4.5.7 筛分:将干颗粒置筛分机进行筛分。
4.6 总混
4.6.1 筛分后的颗粒根据工艺要求添加几次制粒筛分的颗粒总混成一个批量。
4.6.2 根据工艺要求设置混合机的转速、混合时间。
TS-GY-102-3
机有限公司
05 变压器
500kvA 30500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主要设备一览表(二)
序 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设备编号
生产厂家
台数 生产能力
01 高效包衣机 02 高速混合制粒机
BGB-150C 10100 GHL-250 10200
03 热风循环烘箱
CT-C-Ⅱ 10300
04 V 型高效混合机 ZKH-1500 10400
13 胶囊填充机
NJP-800
11100 11200 11300
14 胶囊抛光机
YPJ-Ⅲ
15
电磁感应铝箔封 口机
DCF-2
11400 11500
温州市制药设备厂 1 台
常州一步干燥设备 厂
1台
常州一步干燥设备 厂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c9d3d7700abb68a982fbf2.png)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1、填充剂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常用品种: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4、崩解剂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 5、润滑剂润滑剂的分类: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
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
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
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
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
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
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
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
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
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
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https://img.taocdn.com/s3/m/40ac76d290c69ec3d5bb75ec.png)
如牛黄解毒片、 银黄片、 盐酸黄连素片、 呋喃妥因片等。
混合方式与设备
实验室的混合方式:搅拌、研磨、过筛。 大批量生产时的混合方式:
搅拌和容器旋转方式。
(五)分剂量
分剂量是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按 剂量要求分装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目测法、重量法、 容量法。
散剂的质量检查
1)均匀度 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 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 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色泽,无 花纹、色斑。
第三节 颗粒剂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 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按其在 水中的溶解度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 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 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 速度较快。
颗粒剂的特点
(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 均较少;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造粒
压片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途径
口服给药
崩 解
溶解
血 液 循
生物膜 环
剂型 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散剂 混悬剂 溶液剂
不同剂型在体内的吸收路径
崩解或分散 溶解过程
+
+
+
+
-
+
-
+
-
+
-
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c383d1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a.png)
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主要原料与辅料1. 主要原料主要原料为活性药物。
根据不同的治疗对象和治疗疾病,可选择不同的活性药物,例如消炎药、镇痛药、维生素等。
活性药物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保证颗粒剂在酒精中能够溶解。
2. 辅料辅料包括颗粒剂的载体材料和调剂剂。
载体材料一般选用无机材料,如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而调剂剂一般选用甜味剂、甘味剂和色素等。
二、工艺流程1. 药物制备将所选用的活性药物粉碎成细粉,通过筛网筛选去除大颗粒。
然后将药物粉通过干燥机进行预干燥处理,以保证制备工艺中对水分的控制。
2. 酒精溶液制备选用优质无水酒精,并通过严格的配方计量和搅拌混合,保证酒精溶液的浓度和稳定性。
3. 初级颗粒制备将药物粉和载体材料混合均匀,并通过添加粘合剂和润湿剂后,通过湿法造粒法将混合物造粒。
操作须有摄氏湿度计监测湿度,防止含水率过低或者过高。
4. 初级颗粒处理初级颗粒需要通过烘干和筛分等工艺处理,以降低含水率和粒径分布,提高颗粒稳定性和uniformity。
5. 包衣处理将初级颗粒放入包衣机中,通过添加包衣原料和搅拌、旋转等工艺处理形成包衣颗粒。
包衣原料适当选用聚合物材料,以确保颗粒的包衣性和稳定性。
6. 二次烘干将包衣颗粒放入烘干箱中进行二次烘干,以确保颗粒的含水率和包衣的完整性。
7. 调剂处理通过添加甜味剂、甘味剂和色素等调剂剂,将颗粒剂的口感和颜色调整到合适的状态。
8. 检测通过颗粒剂的物理性质测试、溶解性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等,对制备的颗粒剂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测。
确保颗粒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9. 包装将通过检测合格的颗粒剂进行分装、封装和外包装等,形成成品颗粒剂。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可以制备出质量稳定、口感好、溶解快的酒溶性颗粒剂。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确保颗粒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严格依照GMP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生产,以保证颗粒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口服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性质和用法
![口服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性质和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2d6c3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2.png)
口服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性质和用法
口服固体制剂常用辅料的性质和用法如下:
1. 填充剂(Fillers):填充剂常用于增加制剂的体积、改善制
剂的物理性质和制剂的稳定性。
常用的填充剂有乳糖、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等。
2. 粘结剂(Binders):粘结剂用于增加制剂的黏合性和减少
制剂的粉尘产生。
常用的粘结剂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等。
3. 离散剂(Disintegrants):离散剂用于增加固体制剂的自解
散能力,使制剂在进入胃肠道后迅速离解成小颗粒。
常用的离散剂有淀粉、羟丙基纤维素(HPC)、纳米结构材料等。
4. 润滑剂(Lubricants):润滑剂用于减小固体制剂颗粒与模
具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制剂更容易解模。
常用的润滑剂有镁和钙的硬脂酸盐等。
5. 分散剂(Dispersants):分散剂用于分散颗粒,改善制剂的
均匀性。
常用的分散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羟丙基甲
基纤维素(HPMC)等。
6. 色素(Colorants):色素用于给制剂增加颜色,以区分不同的制剂或增加患者的便利性。
常用的色素有二氧化钛、胶囊红、胶囊黄等。
7. 调味剂(Flavoring agents):调味剂用于改善固体制剂的味道,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常用的调味剂有薄荷脑、薄荷醇等。
8. 包衣剂(Coating agents):包衣剂用于给片剂或颗粒剂进行包衣,以改善制剂的外观或改变制剂在胃肠道内的释放特性。
常用的包衣剂有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VA)等。
《药剂》课件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资料
![《药剂》课件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fa9045c336c1eb91a375dfc.png)
⑤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 件下,出现的润湿与液化现象,称做低共熔现象。
a. 共熔后药理作用较单独应用增强者,则宜采用共熔法,如氯霉素 与尿素等 b. 共熔后药理作用几无变化,且处方中固体组分较多时,可将共熔 组分先共熔,再以其他组分吸收混合,使分散均匀 c. 处方中如含有挥发油或其他足以溶解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共 熔组分溶解,然后,再借喷雾法或一般混合法与其他固体组分混 匀 d. 共熔后药理作用减弱者,应分别用其他组分(如辅料)稀释,避 免出现低共熔现象
挤压过筛
干燥
10目(1号)
50%乙醇
混匀
80目(5号)
整粒
2018/10/19
25
颗粒剂质量检查
1、外观 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 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2、粒度
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 5包(瓶),多剂量包装的颗粒 剂1瓶(袋),置药筛内,过筛时,筛保持水平状态,左 右往返轻轻筛动,每一筛号过筛3分钟, 不能通过一 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15%。
2
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
药物 • 粉碎 过筛 混合 造粒 压片 • •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 • 胶囊剂 • • 造粒是固体制剂的关键单元
2018/10/19 3
二、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 固体制剂 崩解 溶解→ 扩散 吸收 • 难溶性药物溶出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 物料前处理 → 粉碎 → 过筛 → 混合 → 分剂量 →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2018/10/19
8
粉碎
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料破碎成小块或粉末的过程 1. 目的: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均匀性
药物制剂辅料全
![药物制剂辅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feae1efab069dc51220171.png)
(一)液体制剂的常用辅料表1 口服液体制剂常用辅料表3注射剂常用附加剂附加剂浓度范围(%)螯合剂:缓冲剂:EDTA-2Na0.01~0.05醋酸、醋酸钠0.22 , 0.8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枸橼酸、枸橼酸钠0.5 , 4.0聚氧乙烯蓖麻油1~65乳酸0.1聚山梨酯200.01酒石酸、酒石酸钠0.65, 1.2聚山梨酯400.05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1.7 , 0.71聚山梨酯800.04~4.0碳酸氢钠、碳酸钠0.005 , 0.06聚维酮0.2~1.0抑菌剂:聚乙二醇-40蓖麻油7.0~11.5苯甲醇1~2卵磷脂0.5~2.3羟丙丁酯、甲酯0.01~0.015Pluronic F-68(泊洛沙姆188商品名)0.21苯酚0.5~1.0助悬剂:三氯叔丁醇0.25~0.05明胶 2.0硫柳汞0.001~0.02甲基纤维素0.03~1.05局麻剂:羧甲基纤维素0.05~0.75利多卡因0.5~1.0果胶0.2盐酸普鲁卡因 1.0填充剂:苯甲醇 1.0~2.0乳糖1~8三氯叔丁醇0.3~0.5甘氨酸1~10等渗调节剂:甘露醇1~10氯化钠0.5~0.9稳定剂:葡萄糖4~5肌酐0.5~0.8甘油 2.25甘氨酸 1.5~2.25抗氧剂:烟酰胺 1.25~2.5亚硫酸钠0.1~0.2辛酸钠0.4亚硫酸氢钠0.1~0.2保护剂:焦亚硫酸钠0.1~0.2乳糖2~5硫代硫酸钠0.1蔗糖2~5抗坏血酸麦芽糖2~5人血白蛋白0.2~2(二)固体制剂常用辅料表4湿法制粒中常用的填充剂可溶性填充剂不溶性填充剂乳糖(结晶性或粉状)、糊精、蔗糖粉、甘露醇、葡淀粉(玉米、马铃薯、小麦)、微晶纤维素、磷酸萄糖、山梨醇、果糖、赤鲜糖、氯化钠二氢钙、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钙、水解淀粉、部分a化淀粉、合成硅酸铝、特殊硅酸钙表5常用于湿法制粒的黏合剂黏合剂溶剂中浓度(%,W/V)制粒用溶剂淀粉类淀粉(浆)糊精5~10水预胶化淀粉2~10水蔗糖~50水纤维素类甲基纤维素(MC)羟甲基纤维素(HPC2~10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2~10水或乙醇-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晶纤维素(MCC)2~10水干黏合剂乙基纤维素(EC2~10乙醇合成咼分子聚乙二醇(PEG400Q 6000)10~50水或乙醇聚乙烯醇(PVA5~20水聚维酮(PVP)2~20水或乙醇天然高分子明胶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海藻酸钠琼脂2~10水表6常用崩解剂传统崩解剂颗粒中含有量(%,W/W)最新崩解剂颗粒中含有量(%, W/W)淀粉(玉米、马铃薯)5~20羧甲基淀粉钠1~8微晶纤维素5~2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5~10海藻酸5~10交联聚维酮0.5~5海藻酸钠2~5羧甲基纤维素5~10离子交换树脂0.5~5羧甲基纤维素钙1~8泡腾酸■碱系统3~2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5羟丙基淀粉部分a化淀粉微晶纤维素> 20(四)常用薄膜包衣材料表11常用包衣材料。
药用辅料的五大分类
![药用辅料的五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549cd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d.png)
药用辅料的五大分类
药用辅料是指在药物生产过程中,除了药物本身之外所使用的
其他物质,它们可以帮助药物的制备、稳定性、吸收和使用。
药用
辅料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五大分类:
1. 填充剂,填充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用辅料,用于调整药片或胶
囊的大小和形状,以便于患者服用。
常见的填充剂包括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等。
2. 粘合剂,粘合剂在药物生产中用于将药物颗粒或颗粒粘合在
一起,形成药片或胶囊。
常见的粘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
甲纤维素等。
3. 包衣剂,包衣剂被用来包覆药片或胶囊,以改善药物的口感、延缓释放速度或保护药物不受环境影响。
常见的包衣剂包括羧甲基
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4. 润滑剂,润滑剂在药片或胶囊的生产过程中用来减少摩擦,
防止粘附,并且有助于保持药物的形状。
常见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5. 包装材料,包装材料也是药用辅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用于包装药物,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包装材料包括塑料、玻璃、铝箔等。
这些分类涵盖了药用辅料的主要类型,它们在药物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固体制剂 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第四章固体制剂 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https://img.taocdn.com/s3/m/0d9917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6.png)
生物性质: 生物利用 度、生物 等效性等
安全性: 毒性、过 敏性、刺 激性等
包装:密 封性、防 潮性、防 氧化性等
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固体制剂在临床 上广泛应用于各 种疾病的治疗
固体制剂具有稳 定性好、便于携 带和储存等优点
固体制剂在儿科、 老年科等特殊人 群中的应用
固体制剂在慢性病、 传染病等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前景
粉碎与混合
粉碎:将原料粉碎 成细小颗粒便于混 合和成型
混合:将粉碎后的 原料混合均匀保证 产品质量
混合设备:常用的 混合设备有搅拌机 、混合筒等
混合时间:根据原 料的性质和混合要 求确定合适的混合 时间
制粒
制粒目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流动性和可压性 制粒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喷雾干燥制粒等 制粒设备:混合机、制粒机、干燥机等 制粒过程:混合、制粒、干燥、筛分、包装等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 病增多固体制剂需求持续增长
法规支持:政府对医药行业的支持 政策为固体制剂市场提供有利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进步:新型固体制剂技术不断 涌现提高药物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发展趋势:个性化、智能化、环保 化将成为固体制剂市场的发展趋势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包衣材料:糖类、高分子材料、天 然或合成聚合物
包衣工艺:包衣机、流化床、喷雾 干燥、滚筒包衣
稳定性好
固体制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易受潮、变质 固体制剂在生产过程中不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固体制剂在服用过程中不易受到胃酸、消化酶等影响 固体制剂在长期储存过程中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包装与贮存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06bdd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2.png)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剂是一种固体颗粒状的药物剂型,通常用于口服给药。
制备颗粒剂的工艺流程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混合、颗粒化、干燥和包衣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备颗粒剂的第一步。
原料包括活性成分、辅料和颜料。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成分,辅料用于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吸收性,颜料用于着色。
这些原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其次,将原料进行混合。
将活性成分与辅料和颜料等原料进行混合,确保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接下来是颗粒化。
颗粒化是将混合物通过压片机或流化床等设备进行颗粒化处理,使混合物形成颗粒状的固体颗粒。
颗粒化的过程需要控制加热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
然后是干燥。
颗粒剂在颗粒化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确保颗粒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是包衣。
对颗粒剂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可以提高颗粒剂的稳定性和吸收性,使其更容易储存和服用。
综上所述,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混合、颗粒化、干燥和包衣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参数,确保颗粒
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备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对于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颗粒剂制备实训报告
![中药颗粒剂制备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f2f7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0.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操作技术,掌握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药品质量意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药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实验原理中药颗粒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整粒、包衣等工艺制成的一种新剂型。
其特点是:易于服用、携带方便、剂量准确、疗效稳定。
2. 实验材料(1)中药饮片:某中药配方颗粒(以下称“配方颗粒”)(2)辅料:糖粉、糊精、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羟丙基淀粉等(3)设备:粉碎机、混合机、制粒机、干燥机、整粒机、包衣机、流化床制粒机等3. 实验步骤(1)粉碎:将配方颗粒粉碎至规定细度。
(2)混合:将粉碎好的配方颗粒与辅料按比例混合均匀。
(3)制粒: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制粒机,通过制粒过程使物料形成球形颗粒。
(4)干燥:将制粒后的颗粒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使颗粒水分达到规定要求。
(5)整粒:将干燥后的颗粒送入整粒机进行筛选,使颗粒大小均匀。
(6)包衣:将整粒后的颗粒送入包衣机进行包衣,增加颗粒的稳定性。
(7)质量检验:对制备的颗粒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粒度、水分、溶出度等指标。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训制备的中药颗粒剂,外观呈球形,色泽均匀,无杂质。
粒度符合规定要求,水分、溶出度等指标均达到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粉碎过程中,部分药材粉碎不均匀,导致制粒后颗粒大小不一。
(2)混合过程中,部分辅料未充分混合均匀,影响颗粒质量。
(3)制粒过程中,部分颗粒易碎,导致颗粒破碎率较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提高粉碎机的粉碎效率,确保药材粉碎均匀。
(2)加强混合过程的管理,确保辅料与药材充分混合。
(3)优化制粒工艺参数,降低颗粒破碎率。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了解了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操作技术。
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药品质量意识。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929fa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c.png)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在制药领域中,药用辅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制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药品的制备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用辅料是指不具有药理活性,但在制药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物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辅料的类型和其在制药中的重要性。
1. 充填剂充填剂是一种用于增加药片大小、改善颗粒性质、提高流动性以及方便包装和携带的药用辅料。
常见的充填剂包括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钠等。
它们不仅能够增加药片的体积,还能提高其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方便患者使用。
2. 粘结剂粘结剂是用于将药物和辅料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药片或胶囊的物质。
常见的粘结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玉米淀粉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它们在制药过程中起到粘结作用,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口服制剂的可溶性和吸收率。
3. 分散剂在制备悬浮液或溶液的过程中,分散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将固体药物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使其均匀分布,防止颗粒聚集,增加溶解速度和生物可利用性。
常见的分散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等。
4. 包衣剂包衣剂是一种外层覆盖物,主要用于保护药物、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掩盖药物的刺激性味道。
常见的包衣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和明胶等。
它们能够形成坚韧的保护层,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减少药物与胃酸的接触,从而减轻胃肠刺激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5. 溶解助剂溶解助剂是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物质。
常见的溶解助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卵磷脂和聚山梨醇酯等。
它们在制药过程中能够与药物分子结合,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并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药用辅料,还有抗氧化剂、润滑剂、填充剂等等,它们在制药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药用辅料的选择和使用对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制剂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药物制剂理论(颗粒剂)
![药物制剂理论(颗粒剂)](https://img.taocdn.com/s3/m/7eaf6ec0a1c7aa00b52acbda.png)
制备湿颗粒 颗粒的制备常采用挤出制粒法。将软材用机械挤压通过筛网,即可制得湿颗粒。近年来流化床制 粒技术、搅拌制粒技术等也广泛应用于颗粒剂的制备 中。流化制粒可在一台机器内完成混合、制粒、干燥,因此 称之为“一步制粒”。
颗粒的干燥 湿法制得的颗粒都需要加以干燥,以除去水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常用的方法有箱式干燥法、 流化床干燥法等。 整粒与分级 在干燥过程中,某些颗粒可能发生粘连,甚至结块。因此,要对干燥后的颗粒给予适当的整理,以 使结块、粘连的颗粒散开,获得具有一定粒度的均匀颗粒,这就是整粒过程。一般采用过筛的办法进行整粒和分 级。 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含量检查与粒度测定等,按剂量装入适 宜袋中。颗粒剂的贮存基本与散 剂相同,应注意多组分颗粒的分层以及吸潮等问题。
为了便于区别固体粉末的大小,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凡例中把固 体粉末分为六个等级,如下: 最粗粉 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 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 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制剂工程中常采用筛网运动方式使粒子运动,且根据筛面的运动方式 分为旋转筛、摇动筛、旋动筛以及振动筛等。旋动使筛面在偏心轴的带动 下进行水平旋转运动,振动使筛面在电磁或机械力的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 运动。为了使物料充分运动常同时采用几种运动方式。
筛分
《中国药典》所用的药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其筛号与筛孔内径(平均值)、目号的关系 如下:
颗粒剂常用辅料和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辅料和包衣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6938f7daef5ef7ba0d3cfb.png)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1、填充剂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常用品种: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4、崩解剂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5、润滑剂润滑剂的分类: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
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
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
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
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
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
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 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
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
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
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1、填充剂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常用品种: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4、崩解剂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5、润滑剂润滑剂的分类: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
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
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
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
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
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
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 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
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
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
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
琥珀消石颗粒用60RT 50HPMC 包衣后保证了其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 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 英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 能满足各种颜色的肠溶、胃溶, 特殊防潮的包衣需要。
欧巴代以水为溶剂, 配制浓度为5%~8% , 若以有机溶媒为溶剂, 配制浓度为12%~15%。
用量: 肠溶型为片心重量的6%~10%。
欧巴代具有用量少、配液简单、迅速均一、包衣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
药品色泽重现性好等优点, 是目前较可靠的高品质包衣材料。
2、聚乙二醇(PEG)本品可溶于水及胃肠液, 其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一般在4 000~6 000 者可成膜, 包衣时用其25%~50% 的乙醇液, 形成的衣膜对热敏感, 温度高时易熔融, 常与其它薄膜衣料如HPMC、CA P 等混合使用。
新雪丹颗粒用HPMC 和PEG 包衣后与Ì号丙烯酸树脂比较, 其溶化性大为提高, 包衣后的颗粒防潮性能明显高于未包衣颗粒。
3、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为白色纤维状粉末, 不溶于水、乙醇、烃类及氯化烃, 可溶于丙酮或乙醇—丙酮的混合液中, 吸湿性不大, 但在贮存中应避免过多地吸收水分。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 将发生分解, 从而增加游离酸含量并改变粘度影响使用。
包衣时本品一般使用8%~12%的丙酮:乙醇混合溶液, 成膜性好, 操作方便。
包衣后不溶于酸性溶液而能溶解于pH5. 8~6. 0 的缓冲液中,胰酶能促进其消化, 因此其为良好的肠溶衣材料。
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了CA P 的水分散体(Aqueous EntericCoating Dispersion) 克服了使用有机溶剂污染环境易燃易爆的缺点。
4、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醋酸酯(AEA)本品不溶于水, 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人工胃液。
作为胃溶性薄膜衣材料, 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 包衣时一般用5%~7% 的乙醇溶液。
加入少量滑石粉可防止粘连, 如与HPMC 等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据报道三层薄膜包衣技术是为了避免片剂各组分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为提高片剂的隔潮性和掩蔽苦味, 感冒片剂需包第三层薄膜衣。
但单用HPMC 时片面会产生须状结晶体, 它与片中异丙基安替比林和空气中的水分作用有关。
试验表明, 浆液中添加AEA可改善膜衣的延伸率而增强隔潮性。
5、乙基纤维素(EC)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乙基醚, 本品在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 但不溶于水、甘油等。
软化点为152~162℃, 不易吸潮, 但在较高温度及受日光照射时易发生氧化降解。
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由于疏水性好, 不溶于胃肠液, 常与水溶性聚合物共用改变其通透性, 调节乙基纤维素与水溶性聚合物的比例可控制衣膜层的释药速度。
EC 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缓控释包衣材料,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水分散包衣技术。
5. 1、EC 的有机溶媒包衣液EC 作为薄膜包衣材料,具有限速、保护片芯、防潮、避光、矫味和增加流动性等作用。
陈庆华等[ 10 ]以不同粘度规格的EC 为包衣材料制备了缓释盐酸苯丙醇胺树脂, 以体外溶出试验, 考察了EC 粘度、EC 包衣增重百分率、EC 分散介质(水或乙醇) 等对缓释药树脂体外溶出的影响。
结果释药速度随着EC 粘度的增大和包衣不断增厚而降低, EC20 Pa·s 醇溶液包衣的缓释效果明显优于25 Pa·s 的EC 水分散体Surelease。
Surelease 释药速度一般慢于EC的醇溶液, 但实验数据表明, Surelease 反而有一定的促进释放的作用, 不适用于作药树脂的缓释包衣材料。
赵甘霖等在研制出布洛芬速释处方的基础上, 用EC 为材料对颗粒进行包衣制成缓释颗粒。
体外释药结果分别用Higuch i 方程和零级动力学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包衣量较少时, 释药过程更符合Higuch i 方程;包衣量较大时, 更符合零级动力学。
包衣量越大, 释药越趋于缓慢。
Ump rayn 等用不同浓度EC 和EC羟丙基纤维素(HPC) 聚合物对硫酸特普他林微丸进行包衣, 随着EC 含量增加, 硫酸特普他林的释放减少。
5. 2EC 的水分散体包衣液有机溶媒包衣液具有易于成膜的优点, 但同时带来了安全、毒性、成本、环保等一系列问题, 而水性包衣液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它是一种固体含量高且粘度低的水性分散体, 可广泛取代有机溶媒, 因此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国外通常用30% 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进行薄膜包衣, 水分散体的粒度在0. 05~0. 3 Lm, 粘度在0. 1 Pa ·s 以下。
Aquacoat 和Surelease 是两种EC 水分散体品种, 可用于制备多种释药速率的缓释制剂, 选择适宜的增塑剂和适宜的配比, 可改变聚合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增强其成膜性能。
在相同包衣增重和增塑剂用量下,Aquacoat和Surelease 包衣微丸均具有和EC 乙醇溶液包衣样品相似的缓释效果, 说明水分散体可以达到与有机溶液型包衣方法相似的衣膜致密性。
张火亘等以EC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 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 考察了衣膜厚度的影响, 以癸二酸二丁酯(DBS) 用量为24%的包衣液进行包衣, 增重分别为5% , 10% , 15% ,20% , 结果发现, 一定的衣膜厚度是维持药物释放的保证: 若衣膜过薄, 易出现衣膜破裂, 造成药物释放过快;若衣膜过厚, 则出现时滞现象。
所以通过适当调节衣膜的厚度可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要求。
国家已将“乙基纤维素水性包衣技术的研究”列为“九五”攻关项目, 随着制剂工业的发展, 水性包衣技术在国内将得到普及和发展。
6、丙烯酸树脂类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用作薄膜衣材料的丙烯酸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等单体, 按不同比例共聚而成的一大类聚合物。
丙烯酸树脂为一类安全、无毒的高分子材料。
Eudragit 为其商品名,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有E、L、S、RL 和RS 等多种型号, 其中E 型是胃溶性、L、S 为肠溶性, RL 和RS 不溶于水。
国产肠溶性1、2、3 号丙烯酸树脂, 分别相当于Eudragit L 30D、L 100 和S100, 胃溶型E30 和Ì号丙烯酸树脂则分别相当于EudragitE30D 和E100, 是目前较理想的薄膜衣材料。
国产肠溶丙烯酸树脂Ê、Ë号可混合用作肠溶中药片包衣, 代替肠溶糖衣片。
Ê号树脂外观较差, 但具有包衣过程中不易粘连的优点; Ë号树脂易成膜, 光泽较好, 但包衣过程中易粘连。
应用中通常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取长补短, 收到很好效果。
魏凤玲等在筛选素丸处方及优化“胃肠通”肠溶颗粒包衣的制备工艺中, 采用丙烯酸树脂Ê和Ë号混合液包衣, 达到了肠溶的目的, 且工艺简单, 又提高了制剂的内在和外在质量。
板蓝根冲剂用胃溶丙烯酸树脂包衣后, 使其服药体积小, 剂量准确且易于吞服; 刘明学等采用胃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鸢都感冒冲剂包衣与未包衣颗粒进行平行比较, 结果表明薄膜包衣颗粒抗湿性明显增强, 颗粒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肠溶丙烯酸树脂Ê号还可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配合, 用于中药胃溶薄膜片的包衣。
提高了膜衣的抗湿性, 单独使用HPMC 作为浸膏片的包衣材料时, 常达不到抗湿性要求。
在国内未开发胃溶型树脂Ì号前, 多采用复合膜, 膜材料系采用胃溶加肠溶材料组成, 使薄膜形成一个网, 通过水份渗透, 使其崩解, 以达到胃溶目的。
最成功的是采用胃溶HPMC 与肠溶Ê号或Ë号丙烯酸树脂为膜材料, 通过变换它们的配比,可调节在胃液中的崩解度。
增加HPMC 量, 崩解时间就短, 反之则长。
胃溶型丙烯酸树脂Ì号成膜性好, 致密性强, 能抵御酶的作用, 不被吸收。
不参与代谢, 抗湿性强, 能在胃液中迅速溶解, 是较为理想的薄膜包衣材料。
以丙烯酸树脂为分散相的水分散体系称为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
水分散体的主要特性是分散相颗粒的粒径介于10~1 000 nm。
这些颗粒由于热对流和布朗运动, 不会沉淀, 又由于存在光散射, 水分散体外观呈乳状。
水分散体的另一特性是固体含量高, 例如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液固体含量可高达10%~15% , 黏度小, 因此包衣操作效率较高, 和聚合物有机溶液包衣相比, 使用安全, 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肠溶丙烯酸树脂薄膜的渗透性较小, 可有效地用于防潮包衣。
N E30D型主要用于缓释包衣, 加入适量RL 30D 型可增加衣膜的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