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成型新工艺
聚合工艺技术大全
![聚合工艺技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f4ac5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d.png)
聚合工艺技术大全聚合工艺技术是指将多个物质分子或粒子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材料、产品或结构的工艺技术。
聚合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制造等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机遇。
一、聚合物合成技术:聚合工艺技术最为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是聚合物合成技术。
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物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聚合反应机制和材料配方来控制分子链的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聚合工艺技术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酯交换反应、环氧化反应等。
二、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聚合工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多样的功能特性。
聚合工艺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的化学键合、物理键合和结构融合,从而形成有机-无机、有机-有机等复合材料。
常见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包括共混、复合注塑、层压、浸渍等。
三、纳米材料合成技术: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合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合工艺技术在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控制聚合物链的尺寸、结构和功能团,可以实现纳米材料的精确控制合成。
常见的纳米材料合成技术包括界面聚合、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溶剂热法等。
四、生物工程技术:聚合工艺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工程技术中,通过聚合工艺可以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修饰和改性。
通过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和反应体系,可以调控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酶聚合、聚酮酸合成、蛋白质组装等。
综上所述,聚合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制造等各个领域。
聚合工艺技术可以实现聚合物合成、复合材料制备、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工程等多种功能,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聚合工艺技术有望继续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开拓出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商业机会。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3ccec8d7cd184254a35355b.png)
模压制品主要用作结构件、连接件、防护件 和电气绝缘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 输、电气、化工、建筑、机械等领域。
由于模压制品质量可靠,在兵器、飞机、导 弹、卫星上也都得到应用。
26
3. 层压成型工艺
层压成型工艺,是把一定层数的浸胶布(纸) 叠在一起,送入多层液压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下压制成板材的工艺。
14
15
手糊成型工艺优点
①不受产品尺寸和形状限制,适宜尺寸 大、批量小、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
②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
16
③工艺简单; ④易于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可以在 产品不同部位任意增补增强材料 ⑤制品树脂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好。
17
手糊成型工艺缺点
①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卫生 条件差。
连续纤维缠绕技术的优点
首先,纤维按预定要求排列的规整度和精度 高,通过改变纤维排布方式、数量,可以实现等 强度设计,因此,能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增强纤维 抗张性能优异的特点,
52
其次,用连续纤维缠绕技术所制得 的成品,结构合理,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质量比较稳定和生产效率较高等。
53
连续纤维缠绕技术的缺点
66
③不需要或仅需要进行少量加工,生 产过程中树脂损耗少;
④制品的纵向和横向强度可任意调整, 以适应不同制品的使用要求,其长度可根 据需要定长切割。
67
拉挤制品的主要应用领域
(1)耐腐蚀领域。主要用于上、下水装置,工业 废水处理设备、化工挡板及化工、石油、造纸和冶 金等工厂内的栏杆、楼梯、平台扶手等。
21
金属对 模准备
模塑料、 颗粒树脂
短纤维
涂脱模剂
加热、加压
膜压成型 加热 冷却
聚合工艺技术
![聚合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1011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d.png)
聚合工艺技术聚合工艺技术,是指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将其合成为一种新的化合物或材料的工艺技术。
聚合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橡胶、纺织、医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聚合工艺技术中,最常见的是聚合物的合成。
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强的分子链交联能力。
聚合工艺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单体分子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下聚合成为聚合物,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聚合材料。
聚合工艺技术的主要工艺步骤包括聚合物前驱体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体系的设计以及后续的加工处理等。
其中,聚合物前驱体的选择是决定聚合物性能的关键。
不同的聚合物前驱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不同结构的聚合物合成。
在聚合工艺技术中,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反应体系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条件的选择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和性能。
反应体系的设计涉及溶剂的选择、配比的调整以及反应容器的设计等,目的是在满足聚合反应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聚合物的产率和单体的利用率。
聚合工艺技术在后续的加工处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聚合物通常需要经过干燥、粉碎、热压、注塑等加工工序,以获得最终的成品。
这些加工工序的目的是改善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形状和外观,使其更适合特定的应用需求。
聚合工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工领域,聚合工艺技术被用于生产各种聚合物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在塑料和橡胶工业中,聚合工艺技术被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
在纺织和医药领域,聚合工艺技术被用于合成纺织纤维和药物,以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
总之,聚合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聚合为新的化合物或材料。
它在化工、塑料、橡胶、纺织、医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现代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合工艺技术将会不断发展,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液晶聚合物LCP塑胶原料注塑成型工艺技术
![液晶聚合物LCP塑胶原料注塑成型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fe52d3387c24028915fc36f.png)
液晶聚合物LCP塑胶原料注塑成型工艺技术和使用范围LCP塑胶原料简介:LCP塑胶原料全称LIQUID CRYSTAL POLYMER,中文名称液晶聚合物。
它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在熔融态时一般呈现液晶性。
这类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
聚合方法以熔融缩聚为主,全芳香族LCP多辅以固相缩聚以制得高分子量产品。
注塑模工艺条件液晶聚合物LCP塑胶原料的成型温度高,因其品种不同,熔融温度在300~425℃范围内。
LCP熔体粘度低,流动性好,与烯烃塑料近似。
LCP具有极小的线膨胀系数,尺寸稳定性优良。
成型加工条件参考为:成型温度300~390℃;模具温度100~260℃;成型压力7~100MPa,压缩比2.5~4,成型收缩率0.1~0.6。
1.料筒温度通常料筒温度、喷嘴温度、材料熔融温度如表所示。
如考虑到螺杆的使用寿命,可以缩小后部、中部、前部的温差。
为了防止喷嘴流涎,喷嘴温度可以比表中所示的温度低10℃,如果要提高流动性的话,所设温度可以比表中所示的温度高出20℃,但是必须注意下列情况。
降低料筒温度时:滞留时间过长,不会引起粒料在料筒中老化,也不会产生腐蚀性气体,所以滞留时间长一般不会产生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长时间中断成型的话,请降低料筒温度,再次成型时,以扔掉几模为好。
各品级成型时的料筒温度(℃)A B C Ei后部250-290250-290280-340300-360中部270-290270-290300-340310-350前部290-310290-310320-340330-350喷嘴290-310290-310320-340330-350树脂温度290-320290-320320-350340-3602.模具温度LCP塑胶原料可成型的模具温度在30℃-150℃之间。
但是我们一般将模具温度设定在70℃-110℃左右。
为了缩短成型周期、防止飞边及变形,应选择低的模具温度;如果要求制品尺寸稳定(特别是用于高温条件下的制品),减少熔接缝的产生及解决充填不足等问题时,则应选择高的模具温度。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PBAT的连续生产工艺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PBAT的连续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8f622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c.png)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PBAT的连续生产工艺PBAT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酯交换聚合、溶解抽出、过滤、干燥、挤出和后处理等步骤。
1.原料准备:PBAT的原料主要包括丁二酸、丁二醇和适量的链道助剂。
这些原料按比例配制,并且要经过质量检查,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酯交换聚合:将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添加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
该反应可以将丁二酸和丁二醇缩合成PBAT聚合物。
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控
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调整反应参数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
3.溶解抽出:将聚合得到的PBAT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形成稀溶液。
溶剂的选择通常考虑安全性、成本和可回收性等因素。
4.过滤:将稀溶液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余物,
得到纯净的溶液。
过滤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步。
5.干燥: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去除其中的溶剂,得到粉状的PBAT。
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避免聚合物的降解和质量损失。
6.挤出:将干燥的PBAT粉末经过挤出机挤出成片状,然后通过模具
冷却成型。
挤出和冷却的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保证产品的外观和
尺寸。
7.后处理:将成型的PBAT制品进行后处理,如切割、热处理等,以
得到符合要求的最终产品。
以上是PBAT的连续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
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
![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3177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3.png)
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分析一、引言聚合物微成型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微小尺寸、高精度的聚合物零部件的模具。
随着微电子器件、医疗器械、光电产品以及微机械系统的迅猛发展,对微成型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聚合物微成型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代制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分析1. 材料选型聚合物微成型模具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根据需要制造的产品类型和要求,一般选择有机玻璃、聚烯烃、聚酰亚胺等高强度、耐磨的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满足微成型产品的高精度制造需求。
2. 模具结构设计聚合物微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以及成型工艺。
一般采用分别设计可拆卸的多腔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
还需要考虑产品的顶出和冷却系统的设计,以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
3. 表面处理技术在聚合物微成型模具设计中,表面处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通过采用光学抛光和电火花加工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模具表面的光洁度和精度,从而保证成型产品的表面质量。
三、聚合物微成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1. 光刻技术光刻技术是一种制备微米级、亚微米级结构的重要工艺。
在聚合物微成型模具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光刻技术制备出具有精密结构的模具图案。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刻胶和光源,可以实现对模具表面的微纳米级加工,满足微成型产品的制造需求。
2. 精密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是聚合物微成型模具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很难满足微成型产品的高精度要求,因此通常采用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离子束加工等高精度加工技术来制造微成型模具。
这些技术经过精密的控制和加工,可以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级精度的模具结构。
3. 快速成型技术随着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3D打印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制造方式。
在聚合物微成型模具制造中,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模具的快速样品。
通过快速打印出模具样品,可以快速验证设计方案,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年产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年产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af0ac819e8b8f67c1cb948.png)
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中的聚合阶段的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物料和能量衡算及主要设备的计算。
本工艺的聚合机理属于阴离子配位聚合。
乙烯单体是具有π-π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处于络合状态的铝钛活性中心,使乙烯单体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少,从而打开乙烯双键,使乙烯单体不断在铝钛活性中心处聚合。
目前,工业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的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又分为溶液法和淤浆法)和气相法(物料在反应器中的相态类型)。
本设计选用的工艺是日本三井石化公司低压淤浆法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该工艺以高纯度乙烯为主要原料, 丙烯或1-丁烯为共聚单体, 己烷为溶剂, 采用高效催化剂, 在72~85℃条件下进行低压聚合反应。
聚合的淤浆经分离干燥, 混炼造粒得到各种性能优良的HDPE产品。
在聚合反应釜的计算中,首先由主要反应方程式和转化率确定物料质量,再由质量换算体积从而确定反应釜的容积。
其次,根据反应类型、目的及物性特征确定反应釜的类型和冷凝器的类型。
关键字:高密度聚乙烯催化剂工艺反应釜冷凝器目录1.绪论 (1)1.1聚乙烯概述 (1)1.2高密度聚乙烯概述 (5)1.3聚乙烯发展现状 (8)1.4生产工艺研究新进展 (9)2.生产方案的确定 (13)2.1生产工艺的介绍 (13)2.2生产工艺确定 (21)3.生产流程简述 (24)3.1流程简述 (24)3.2工艺流程简图 (26)4.工艺计算书 (27)4.1物料衡算 (27)4.2热量衡算 (29)4.3第二釜顶冷凝器 (31)5.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及设备选型 (33)5.1第二釜式反应聚合釜(R-202) (33)5.2第二釜顶冷凝器 (35)5.3主要装置设备一览表 (38)6.原材料、辅助原料的规格及消耗定额 (41)6.1主要原材料及辅助原料的规格 (41)6.2原材料、辅助原料的消耗定额 (44)7.产品后期处理 (48)7.1杂志影响及消除 (48)7.2包装与储运 (49)7.3回收利用再生处理技术 (49)8.结论 (52)设计体会及收获 (53)参考文献 (54)致谢 (55)1.绪论1.1聚乙烯概述[1]1.1.1聚乙烯简介1.1.1.1 聚乙烯基本概述聚乙烯英文名称为:polyethylene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⑤开炼 - 高分子,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报告
![⑤开炼 - 高分子,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02fa90f121dd36a32d8250.png)
聚合物加工实验报告实验五天然橡胶开炼机混炼姓名:张涵学号:1514171034 班级:2班年级:2015级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时间:2018年5月31日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一)胶料的混炼 (3)(二)橡胶配合剂 (4)(三)开炼机混炼的工艺方法 (4)(四)开炼机混炼的工艺条件 (5)三、主要设备及原料 (6)四、注意事项 (9)五、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 (9)(一)实验准备工作 (9)(二)实验步骤 (9)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2)七、思考题 (13)2一、实验目的(1)掌握橡胶制品配方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开炼机进行橡胶混炼工艺;(2)了解开炼机基本结构及操作方法;(3)掌握橡胶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试样制备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胶料的混炼混炼就是将各种配合剂与塑炼胶在机械作用下混合均匀,制成混炼胶的过程。
混炼过程的关键是使各种配合剂能完全均匀地分散在橡胶中,保证胶料的组成和各种性能均匀一。
对混炼胶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胶料能保证制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二是胶料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工艺加工性能。
为了获得配合剂在生胶中的均勿混合分散,必须借助炼胶机的强烈机械作用进行混炼。
混炼胶的质量控制对保持橡胶半成品和成品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混炼胶组分比较复杂,不同性质的组分对混炼过程、分散程度以及混炼胶的结构响很大的影响。
本实验混炼是在开炼机上进行的。
当胶料加到辊筒上时,由于两个辊筒以不同的线速度相对回转,胶料在被辊筒挤压的同时,在摩擦力和粘附力的作用下,被拉入辊隙中。
形成楔形断面的胶条。
在辊隙中由于速度梯度和辊筒温度的作用致使胶料受到强烈的碾压、撕裂,同时伴随着橡胶分子链的氧化断裂作用。
从辊隙中排出的胶片,由于两个辊筒表面速度和温度的差异而包覆在一个辊筒上,又重新返回两滚筒间,这样多次反复,完成炼胶作业。
为了取得具有一定的可塑度且性能均匀的混炼胶,除了控制辊距的大小、适宜的辊温小于90℃之外,必须按一定的加料混合程序操作。
化纤聚合工艺技术
![化纤聚合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a02c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4.png)
化纤聚合工艺技术化纤聚合工艺技术是指将含有合成纤维原料的溶液或熔融物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线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化纤聚合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于纺织工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化纤聚合工艺技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通常指的是在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干法则是在没有溶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
在湿法中,最常见的聚合方法是溶液聚合法,即将纺织原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从而形成聚合物纤维。
其中,纺丝是湿法聚合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将聚合物溶液通过纺丝孔板或喷丝孔挤出,使其快速凝固并拉伸,形成化纤。
干法聚合则是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让合成物质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反应,最典型的代表是聚酯纤维的干法聚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纤聚合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湿法聚合方法虽然成熟稳定,但存在着溶剂回收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更加环保、节能的聚合技术。
例如,人们利用超临界流体聚合法,将高分子溶解剂换成超临界流体,提高了溶液的扩散性和传质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同时,还可以用超临界流体从聚合物中提取剩余溶剂,实现溶剂的循环利用。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新型的无溶剂聚合技术,例如液相直接聚合法和溶剂游离聚合法。
这些新技术不仅消除了溶剂回收的难题,还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其中,液相直接聚合法是指将高分子单体和催化剂直接溶解在反应体系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生成聚合物。
溶剂游离聚合法则是将聚合物通过固体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反应。
这些新型的无溶剂聚合技术为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之,化纤聚合工艺技术的发展为纺织工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新型的无溶剂聚合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未来的发展中,化纤聚合工艺技术将继续向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注塑新工艺、新技术介绍
![注塑新工艺、新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2835f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a.png)
注塑新工艺、新技术介绍1.氮气辅助注塑氮气辅助注塑系统,这种先进的系统和技术,是把氮气经由分段压力控制系统直接注射入模腔内的塑化塑料裹,使塑件内部膨胀而造成中空,但仍然保持产品表面的外形完整无缺。
应用氮气辅助注塑技术,有以下优点:1)节省塑胶原料,节省率可高达30%以上。
2)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时间。
3)降低注塑机的锁模压力,可高达30%以上。
4)提高注塑机的工作寿命。
5)降低模腔内的压力,使模具的损耗减少和提高模具的工作寿命。
6)对某些塑胶产品,模具可采用铝质金属材料。
7)降低产品的内应力、产品翘曲问题,提高塑件的密度。
8)解决和消除产品表面缩水问题。
9)简化产品繁琐的设计。
10)降低注塑机的耗电量。
11)降低注塑机和开发模具的投资成本。
12)降低生产成本。
氮气辅助注塑技术,可应用于各种塑胶产品上,如电视机或音响外壳、汽车塑料产品、家私、浴室、橱具、家庭电器和日常用品、各类型塑胶盒和玩具等等。
氮气辅助注塑技术在注塑行业中必定被受广泛应用。
材料选择:基本上所有用于注塑的热塑性塑料(加强或不加强),及一般工程塑料皆适用于气体辅助注塑。
电脑辅助模拟分析1)防止困气和保证气体充填平均。
2)防止气体冲破成品表面。
3)因气体是有挤压特性,并在保压阶段时起了一定重要作用,因此,借助电脑辅助模拟分析,能保证塑料分布和模具充填作更准确的预测。
注塑机系统设备要求基本上,氮气辅助注塑系统可配合全球不同牌子的注塑机,只要是这些注塑机是配备有:1)弹弓射咀(不一定使用),防止高压氮气进入注塑机炮筒。
2)注塑机的螺杆行程配备电子尺行程开关,以触发信号给气辅控制系统,从而把高压氮气注射进模腔内。
2.注塑过程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技术(CAE)、Moldflow软件简介:CAE技术是包含了数值计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分析与仿真学、数据库等的综合性软件系统。
其理论基础是高聚物的流动变学和传热学。
帮助我们进行诊断,以解决工程上现有或潜在的问题;当材料、设计或条件改变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改变对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模、试模、注塑的各个环节进行CAE分析,减少失误和时间浪费、提高成功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聚合物的新型加工工艺与方法
![聚合物的新型加工工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93307b7fd5360cba1adb38.png)
加 人 超 声 波 可 提 高 发 泡 率 , 低 发 泡 制 品 的 密 度 , 孔 形 貌 由椭 圆 形 降 泡 术 , 超声 场 致 作 用 引 入 到 聚 合 物 成 型 、 性 过 程 已成 为 热 点 课 题 之 将 改 变 为 圆形 , 而 补 偿 了 由 密 度 低 引起 的 拉 伸 强 度 下 降 , 机 头 熔 体 中 从 在
一
超 声 场 致 作 用 _ 所 以 对 聚 合 物 的性 能 产 生 如 此 大 的 影 响 , 因 l 1 之 是
加 人 超 声 波 能 降 低 挤 出压 力 , 高 挤 出 产 量 , 不 如 超 声 振 动 加 到 模 提 但
新 型 抗 氧 剂 的 使 用
系 列 动 态 过 程 ,这 种 空 化 作 用 会 在 受 作 用 的物 体 中 产 生 5 0 K 以 00 2 1 抗 氧剂 6 8 . 1 上 微 观 极 热 、0 a的 高 压 及 高 达 1 9 / 度 变 化 率 和 速 度 约 为 5 MP 0 Ks温 抗 氧 剂 6 8是 一 种 新 型 的 高性 能 含 磷 抗 氧剂 ,主要 用 作 聚 乙 烯 、 1 1O s具 有 强 烈 冲 击 力 的微 射 流 。 正 是 因 为超 声 空 化 这 种 独 特 的 现 1m/ 聚 丙烯 、 氯 乙烯 、 S树 脂 和 聚酯 等 各 种 合 成 树 脂 的辅 助抗 氧 剂 , 聚 AB 化 象 , 得 国 内外 学 者 对 超 声 作 用 在 聚 合 物 成 型 、 性 中 的应 用 进 行 了 使 改 学 品名 为 二硬 脂 基 季 戊 四醇 二 亚 磷 酸 酯 。它 对 防止 氧化 , 善 色泽 等 改 大 量 研究 工作 , 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并 具 有 突 出 的 作 用 ; 本 身 具 有 较 高 的 热 稳 定 性 , 侯 性 及 耐 水 解 稳 定 其 耐 本文 具 体 介 绍 了多 种 聚 合 物 加 工 中 的新 型 工 艺 和技 术 , 各 个 方 从 性, 因此 加 工 稳 定 性 好 , 品 透 明性 好 ; 污 染 , 紫 外 线 吸 收剂 , 类 制 不 与 酚 面 详 细叙 述 了这 些 设 备 和 加 工 工 艺 的 过 程 , 中超 声 波 属 于较 为 前 沿 其 抗 氧 剂 并 用 具 有 良好 的协 同效 应 。 的 技术 。 22 维 生 素 E类 抗 氧 剂 . 11 超 声 场 致 作 用 在 挤 出装 置 中的 应 用 . 维 生 素 E 的 主要 组 成 为 d 生 育 酚 (T ) 显然 。 种天 然 酚类 抗 一 A P。 这 对 聚合 物 施 加 超 声 作 用 后 发 现 , 样 的 表 观 粘 度 降 低 . 是 其 冲 试 但 氧 剂 的 突 出特 点 是 安 全 高 效 和 与 树 脂 良好 的 相 容性 。 高 昂 的成 本 使 但 击 强 度 和 拉 伸 强 度 下 降 , 其 流 动 速 率 较 低 时 。 这 是 因为 超 声 空 化作 尤 其 难 以 在 聚 合 物 中推 广 应 用 。 O世 纪 9 2 0年 代 初 。 f a nL R ce公 Ho m n a oh f 用 会 导 致 聚 合 物 降 解 , 流 动 速 率 时 , 料 受 超 声 波 作 用 的时 间过 长 , 低 物 司 首 先 报 道 了 维 生 素 E 在 聚 乙烯 加 工 中抗 氧 化 效 果 的技 术 数 据 [ 证 4 1 . 更 易 降解 , 而 使 得 物 料 的 结 构性 能 大 幅 降低 。 a O 填 充 的 P 从 CC P更是 明 其 配 合 成 本 可 与 传 统 酚 类抗 氧 剂竞 争 。 而 为 维 生 素 E作 为 聚 合 物 从 如 此 , 超声 波 作 用 后 , 冲 击 强 度 和 断裂 伸 长 率 在 低 流 动 速 率 时会 受 其 抗 氧 剂 技 术 和 市 场 开 发 奠 定 了 坚 实 的基 础 。 Ho m n a oh 继 f a nL R ce公 司 f 大 幅降 低 . 其 断 裂 时 的 应力 和杨 氏模 量 却 会 提 高 。在 高 流 动 速率 时 , 但 维 生 素 E抗 氧剂 品种 R ntc2 1上 市 之 后 。 B S o oe 0 A F和 Cb ia精 化 公 司 受 过 和 未 受 过 超 声 波 作 用 的 聚合 物 的力 学 性 能 却 没 有 很 明 显 的 区别 。 分 别 推 出 了 牌 号 为 U iu20 AO 和 I a o 2 1的产 品 。 需 要 说 明 vn l0 3 r nxE 0 g 他 们对 填 充 C C , 和未 填 充 的 P a O。 P进 行 了 对 比 实 验 。 发 现 填 充 的 是 , 纯 的维 生 素 E作 为 主抗 氧 剂 使 用 亦 存 在性 能 上 的 缺 陷 . 添 单 如 CC , a O 。的 P (7 受 超 声 场 致 作 用 的影 响较 未 填 充 的 大 , 冲击 强 度 P4 %) 其 加 量 增 加 制 品 泛 黄 加重 。 研究 结 果 显 示 , 磷 酸 酯 、 元 醇 与 维 生 素 而 亚 多 降 低 较 为 明 显 。 声 场 致 作 用 对这 些 聚合 物 的拉 伸 强 度 也 有 较 大 的影 超 E 配 合 能 够 有 效 抑 制 泛 黄 问题 , 提 高 熔 融加 工 稳 定 性 , 低 配 合 并 降 响 。 较 高 挤 出 速 率 下 , 声场 致 作用 可 以提 高试 样 的拉 伸 强 度 、 裂 在 超 断 成 本 。从 这 一 结 论 出 发 , f n aR ce公 司 最 近 上 市 了 一 种 牌号 Ho manL oh 伸 长 率 及 储 能模 量 。 为 c 一 10的 复 合 维 生 素 E抗 氧 剂 。维 生 系 E抗 氧 剂 的成 功 应 用 标 F 2 李 惠 林 教 授 等 目 研 究 了超 声 场 致 作 用 下 HD E、 L P P 、 S P L D E、P P 、 志着 聚合 物 稳 定 化 助 剂 “ 色 ” 代 的 来 临 。 绿 时 P / P M 等 聚 合物 的挤 出 流变 特 性 及 物 理 性 能 。 果 表 明 , 声 辐 照 PE D 结 超 可 以 促进 聚 合物 分 子链 段 的运 动 。 低 熔 体 的挤 出 口模 压 力 和 表 观 粘 3 UHMW PE 的加 工 新 技 术 降
基于3D打印的聚合物成型加工综合实验设计
![基于3D打印的聚合物成型加工综合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feff3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1.png)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37卷 第11期 2020年11月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37 No.11 Nov. 2020ISSN 1002-4956 CN11-2034/TDOI: 10.16791/ki.sjg.2020.11.035基于3D 打印的聚合物成型加工综合实验设计郑妍妍,徐 军(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 要:该文以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原材料,以生产3D 打印用线材为主线,通过系统整合传统成型加工实验环节,设计了3D 打印综合实验。
该实验构建了从配方设计、材料加工到产品使用性能评价的“承上启下”式的实验流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成型加工知识体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独立设计配方,并将不同组间实验结果系统化,实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3D 打印;聚合物成型加工;共混;实验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0)11-0170-04Design 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polymermolding process based on 3D printingZHENG Yanyan, XU Jun(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biodegradable polymer develop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as the raw material and the production of 3D printing materials as the main line, and through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olding processing experimental links, has designed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3D printing. This experiment has constructed a “Connecting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process from formula design, material processing to produ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im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molding process.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design the formula independently in groups, and systemati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which has realiz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3D printing; polymer molding process; blending; experimental design我校化工系“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是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包括挤出成型、注塑成型、模压成型、吹塑薄膜成型、力学性能测试和流变性能测试等不同的加工测试过程,涉及材料物化性质、聚合物流变性、配方设计、机械设备和工艺条件优化等,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流程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7f8a1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d.png)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流程详解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材料。
新工艺可使聚合物结构紧有序
![新工艺可使聚合物结构紧有序](https://img.taocdn.com/s3/m/512af47fa417866fb84a8e17.png)
n ,
●
,
^
一
譬 5 ^
物 进 行 了 研 究 , 但 他 们 相 信 , 同 样 的 方 法 可 能
也 适 用 于 其
靳 材 料 可 提 高 一 。 超 声 成 像 质 星
他聚合物 。
(卢 和J ) 平
能发 电还可透光的 新 型薅膜太阳雒 电池
像把鸡 蛋往 纸箱 内堆放 一样 ,铜 的表 面有很 多 自 由 能 量 最 小 的 “凹 痕 ” , 聚 合 分 子 不 断 填 充
这些 “ 凹痕 ”,从而整 齐 地叠放 在一起 形成 密 致有序 的化 合物 结构 。研 究人 员表示 ,铜表 面 产 生 的 立 体 化 学 结 构 非 比 寻 常 , 而 很 多 合 成 聚
合 物 的 实 验 得 到 的 聚 合 物 阵 列 通 常 都 不 那 么 令
新磁波 。研 究人 员表示 ,正 是这 种磁 波让 复杂 的 氧 化 铜 具 有 高 温 超 导 性 。 新 发 现 对 于 改 进 国 家 电网 中使 用 的超 导 电线具 有重 要意 义 。 《 自 然》杂 志 “ 闻和 评论 ”栏 目对 这项研 究 成果 新
PD E OT ( ,一 烯 基 二 34 乙
从 坚 固 的 表 面 上 卸 下 来 ,让 这 种 表 面 能 用 在 更 加 柔软灵 活 的结构 中。而这种 超柔 性 新材料 , 就 克 服 了这 两 个 困 难 。 通 常 , 极 小 的 超 原 子 微 粒 只 能 做 成 扁 平 而 且 坚 固 的 表 面 ,这 让 它 们 的 结 构 僵 硬 , 不 适 于 衣 物 制 造 或 超 透 镜 等 其 他 需 要 柔 性 材 料 的 应 用 。研 究 人 员 开 发 了 一 种 精 细 技 术 , 使 超 原 子 微 粒 从 组 成 结 构 的坚 固 表 面 ( 底 ) 中解 放 出 基 来 。他 们 预 测 , 把 这 些 微 粒 堆 积 在 一 起 能 生 成 种 独 立 的 、弯 曲 自如 的材 料 。 研 究人 员称 ,这种新 的超柔 材料 给 了他们 最 终 控 制 光 的 工 具 ,其 影 响 效 果 将 无 处 不 在 。 超 柔材 料可 用于制 造更 高端 的纤 维 ,这项 实验 也 证 实 , 用 其 制 造 超 柔 舒 适 的 抛 弃 型 隐 形 眼 镜 非 常 容 易 ,而 人 工 视 觉 假 体 的 超 透 镜 也 可 变 得 十分柔软灵活 。 ( 兵) 王
聚合物成型新工艺
![聚合物成型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eb3897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a.png)
1、聚合物成型新工艺原理:动态注射成型技术假如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引入振动,使注射螺杆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产生轴向脉动,则成型过程料筒及模腔中熔体的压力将发生脉动式的变化,改变外加振动力的振动频率与振幅.熔体压力的脉动频率与振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熔体进入模腔进行填充压实的效果也必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调控外加振动力的振动频率与振幅.能够使注射成型在比较低的加工温度下进行,或者者是能够降低注射压力与锁模力,从而减小成型过程所需的能耗,减小制品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制品质量。
分类:在机头上引入机械振动;机头引入超声振动;在挤出全过程引入振动振动力场对挤出过程作用的机理挤出过程中的振动力场作用提高了制品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力学性能,同时使二者趋于均衡这种自增强与均衡作用是聚合物大分子之间排列与堆砌有序程度提高的结果,也是振动力场对聚合物熔体作用的结果,能够解释为是振动力场作用使聚合物熔体大分子在流淌过程中发生平面二维取向作用而产生“拟网结构”的结果。
在振动塑化挤出过程中,由于螺杆的周向旋转与轴向振动,聚合物熔体受到复合应力作用,在螺槽中不仅受到螺槽周向剪切力作用,而且也受到轴向往复振动剪切力作用。
由于轴向振动作用具有交变特征,因此,与周向剪切作用的复合作用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进行周期性变化,能够把这种复合作用描述成空间矢向拉伸时也不可能解离。
在纵向上由于有牵引拉伸作用,取向程度较高,大分子链、片晶较多地沿拉伸方向排列,因而其力学性能较高;其他方向上因拟网结构被固化,也出现部分大分子取向,表现为制品的横向力学性能的提高与纵横向性能趋于均衡;而在薄膜挤出吹塑时,制品厚度小,由于轴向振动分量作用减弱了纵向流淌剪切与拉伸的诱导取向作用,动态挤出时的薄膜制品的纵向拉伸强度较稳态挤出时有所下降。
总说: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引入振动,会对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
振动力场能量的引入并不是能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利用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在振动力场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非线性特性,降低成型过程能耗,提高产品质量,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成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振动辅助成型原理及特点:原理:动态注射成型技术如果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引入振动,使注射螺杆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产生轴向脉动,则成型过程料筒及模腔中熔体的压力将发生脉动式的变化,改变外加振动力的振动频率与振幅.熔体压力的脉动频率与振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熔体进入模腔进行填充压实的效果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调控外加振动力的振动频率与振幅.可以使注射成型在比较低的加工温度下进行,或者是可以降低注射压力和锁模力,从而减小成型过程所需的能耗,减小制品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制品质量。
分类:在机头上引入机械振动;机头引入超声振动;在挤出全过程引入振动振动力场对挤出过程作用的机理挤出过程中的振动力场作用提高了制品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力学性能,并且使二者趋于均衡这种自增强和均衡作用是聚合物大分子之间排列和堆砌有序程度提高的结果,也是振动力场对聚合物熔体作用的结果,可以解释为是振动力场作用使聚合物熔体大分子在流动过程中发生平面二维取向作用而产生“拟网结构”的结果。
在振动塑化挤出过程中,由于螺杆的周向旋转和轴向振动,聚合物熔体受到复合应力作用,在螺槽中不仅受到螺槽周向剪切力作用,而且也受到轴向往复振动剪切力作用。
由于轴向振动作用具有交变特征,因此,与周向剪切作用的复合作用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进行周期性变化,可以把这种复合作用描述成空间矢向拉伸时也不会解离。
在纵向上由于有牵引拉伸作用,取向程度较高,大分子链、片晶较多地沿拉伸方向排列,因而其力学性能较高;其他方向上因拟网结构被固化,也出现部分大分子取向,表现为制品的横向力学性能的提高和纵横向性能趋于均衡;而在薄膜挤出吹塑时,制品厚度小,由于轴向振动分量作用减弱了纵向流动剪切和拉伸的诱导取向作用,动态挤出时的薄膜制品的纵向拉伸强度较稳态挤出时有所下降。
总说: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引入振动,会对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
振动力场能量的引入并不是能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利用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在振动力场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非线性特性,降低成型过程能耗,提高产品质量,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成型方法。
特点:振动挤出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在动态塑化挤出成型过程中,振动力场被引入塑化和成型的全过程,不仅对物料的输送、熔融、塑化和熔体输运过程产生了影响,而且改变了聚合物熔体在制品成型过程中的流动状态,并对制品的微观结构形成历程和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振动塑化过程的脉动剪切作用可以提高聚合物熔体中微观有序结构的程度与分布,如大分子的取向,这种局部有序性在制品成型的过程中并不会完全松弛,在熔体冷却过程中对结晶聚合物的晶体的形成或分子的取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得到在微观水平上具有更有序的长程结构的聚合物制品。
因此,在不添加任何塑料助剂的情况下,振动塑化挤出加工可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振动塑化过程具有强烈的脉动剪切和拉伸效果,与稳态加工过程中的单向剪切作用相比,这种作用对于改善复杂流体中的多相体系之间的混合与分散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的促进多相体系中的均质、均温进程,提高多相体系微观结构的均化程度因此,通过振动塑化挤出加工制备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化的分散结构和力学性能,这种制备与成型技术对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上述结果表明,引入振动力场后,在产量相同的条件下,输送塑化的能耗需求降低,螺杆的长径比可以相应减少,而且在一定的振动参数范围内,不但能够保证甚至还能提升制品综合性能。
众多的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成型加工的全过程可以降低聚合物熔体黏度、降低出口压力、减少挤出胀大、提高熔融速率、增加分子取向、降低功耗、提高制品力学性能等。
在聚合物的加工全过程中引入的振动力场,对聚合物的加工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出许多传统成型加工过程中没有的新现象,如加工温度明显降低、熔体粘度减小、挤出胀大减小、制品产量和性能提高,以及振动力场的引入能有效促进填充、改性或共混聚合物体系中各组份间的分散、混合和混炼等。
在塑料挤出加工中引入振动场,侧重于通过改变挤出加工中的过程参数(压力、温度、功率)来改善挤出特性,使之更有利于塑料的挤出成型加工;同时,振动场的作用也使挤出成型制品质量得以提高。
而在塑料注射成型中,振动场的引入侧重于改善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当然,振动场的存在对加工的压力、温度和熔体的流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总之,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振动技术通过引入振动场使加工过程发生了深刻变化。
塑料熔体的有效粘弹性由于振动场的作用,宏观上表现为熔体的粘度减小。
流动性增加,挤出压力或注射压力降低,流率增大,功耗降低。
振动改善了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使成型制品的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气辅成型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及前景: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模具型腔中注入塑料熔体,再向塑料熔体中注入压缩气体。
辅助气体的作用,推动塑料熔体充填到模具型腔的各个部分,使塑件最后形成中空断面而保持完整外形。
与普通注射成型相比,这一过程多了一个气体注射阶段,且制品脱模前由气体而非塑料熔体的注射压力进行保压。
在成型后的制品中,由气体形成的中空部分被称为气道。
由于具有廉价、易得且不与塑料熔体发生反应的优点,因此一般所使用的压缩气体为氮气。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流程以短射制程为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照一般的注塑成型工艺把一定量的熔融塑胶注射入模穴;第二阶段:在熔融塑胶尚未充满模腔之前,将高压氮气射入模穴的中央;第三阶段:高压气体推动制品中央尚未冷却的熔融塑胶,一直到模穴末端,最后填满模腔;第四阶段:塑胶件的中空部分继续保持高压,压力迫使塑料向外紧贴模具,直到冷却下来;第五阶段:塑料制品冷却定型后,排除制品内部的高压气体,然后开模取出制品。
(1)熔体注射阶段:在模具中注射填充量不足的塑料熔料。
(2)气体填充阶段:在熔融塑料未完成充满模腔前,将计量的定量气体由特殊喷嘴注射入熔体中央部分,形成扩张的气泡,并推进前面的熔化芯部,从而完成填充模具过程。
气体注射时间、压力、速度非常重要。
(3)冷却保压阶段:在工作循环的冷却阶段,气体将保持较高的压力,气体压力将补偿塑料收缩导致的体积损失。
达到某种程度时,气泡将进一步渗透到熔体中,即二次气体渗透。
(4)最终排气阶段:塑料冷却定型后,将气体从最终模制件中抽出。
根据具体工艺过程的不同,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分为标准成型法、副腔成型法、熔体回流法和活动型芯法四种。
1、标准成型法标准成型法是先向模具型腔中注入经准确计量的塑料熔体,再通过浇口和流道注入压缩气体。
气体在型腔中塑料熔体的包围下沿阻力最小的方向扩散前进,对塑料熔体进行穿透和排空,最后推动塑料熔体充满整个模具型腔并进行保压冷却,待塑料制品冷却到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后,开模将其顶出。
2、副腔成型法副腔成型法是在模具型腔之外设置一个可与型腔相通的副型腔。
首先关闭副型腔,向型腔中注射塑料熔体,直到型腔充满并进行保压。
然后开启副型腔,向型腔内注入气体。
由于气体的穿透,使多余出来的熔体流入副型腔。
当气体穿透到一定程度时,关闭副型腔,升高气体压力以对型腔中的熔体进行保压补缩),最后开模顶出制品。
3、熔体回流法熔体回流法与副腔成型法类似,所不同的是模具没有副型腔。
气体注入时,多余的熔体不是流入副型腔,而是流回注射机的料筒。
4、活动型芯法活动型芯法是在模具型腔中设置活动型芯。
首先使活动型芯位于最长伸出位置,向型腔中注射塑料熔体,直到型腔充满并进行保压。
然后注入气体,活动型芯从型腔中逐渐退出以让出所需的空间。
待活动型芯退到最短伸出位置时,升高气体压力实现保压补缩, 最后制品脱模。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所需配置的设备主要包括注射机、气体压力控制单元和供气及回收装置。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特点:传统的注射成型不能将制品的厚壁部分与薄壁部分结合在一起成型,而且由于制件的残余应力大,易翘曲变形,表面有时还会有缩痕。
通常,结构发泡成型的缺点是,制件表面的气穴往往因化学发泡助剂过分充气而造成气泡,而且装饰应用时需要喷涂。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则将结构发泡成型与传统的注射成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所需注射压力小。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以大幅度降低对注射机吨位的要求,使注射机投资成本降低,电力消耗下降,操作成本减少。
此外,由于模腔内压力的降低,还可以减少模具损伤,并降低对模具壁厚的要求,从而降低模具成本。
●制品翘曲变形小。
由于注射压力小,且塑料熔体内部的气体各处等压,因此型腔内压力分布比传统注射成型均匀,保压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较小,使制品出模后的翘曲倾向减小。
●可消除缩痕,提高表面质量,降低废品率。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保压过程中,塑料的收缩可由气体的二次穿透予以补偿,且气体的压力可以使制品外表面贴紧模具型腔,所以制品表面不会出现凹陷。
此外,该技术还可将制品的较厚部分掏空以减小甚至消除缩痕。
●可以用于成型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
由于采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以将制品较厚的部分掏空形成气道从而保证制品的质量,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制品在设计上的自由度较大,可以将采用传统注射成型时因厚薄不均必须分为几个部分单独成型的制品合并起来,实现一次成型。
●可以在不增加制品重量的情况下,通过气体加强筋改变材料在制品横截面上的分布,增加制品的截面惯性矩,从而增加制品的刚度和强度,这有利于减轻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部件的重量。
●可通过气体的穿透减轻制品重量,节省原材料用量,并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率。
●该技术可适用于热塑性塑料、一般工程塑料及其合金以及其他用于注射成型的材料。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缺点是:需要增加供气和回收装置及气体压力控制单元,从而增加了设备投资;对注射机的注射量和注射压力的精度要求有所提高;制品中接触气体的表面与贴紧模壁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光泽;制品质量对工艺参数更加敏感,增加了对工艺控制的精度要求。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应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可应用于各种塑料产品上,如电视机或音箱外壳、汽车塑料产品、家具、浴室、厨具、家庭电器和日常用品、各类型塑胶盒和玩具等。
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大类:●管状和棒状零件,如门把手、转椅支座、吊钩、扶手、导轨、衣架等。
这是因为,管状结构设计使现存的厚截面适于产生气体管道,利用气体的穿透作用形成中空,从而可消除表面成型缺陷,节省材料并缩短成型周期。
●大型平板类零件,如车门板、复印机外壳、仪表盘等。
利用加强筋作为气体穿透的气道,消除了加强筋和零件内部残余应力带来的翘曲变形、熔体堆积处塌陷等表面缺陷,增加了强度/刚度对质量的比值,同时可因大幅度降低锁模力而降低注射机的吨位。
●形状复杂、薄厚不均、采用传统注射技术会产生缩痕和污点等缺陷的复杂零件,如保险杠、家电外壳、汽车车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