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16秋《寒地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作业离线作业
东北地区秋收农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谢谢
玉米秸秆条带覆盖还田
3. 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翌年春季地温达到播种要求时,采用通过性强、 侧深施肥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在玉米拔节前期或大豆苗期及时进行垄沟深松。 后茬玉米,在播种时施入1/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另外2/3的氮肥用作追肥, 追肥和深松同时进行。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 侧向5—6 cm,深度为种下5—6 cm和10—11 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 %和70 %。
水稻秸秆旋耕还田
适用于东北耕层较薄的稻田区域。 1. 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适宜水田的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作业时要检查旋耕刀磨损和缺失情况,及时 更换安装磨损严重与缺失的旋耕刀。 2. 作业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5 %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旋耕,旋耕深度12—15 cm,漏耕率≤ 2.5 %,重耕率≤ 5 %。 3. 后茬水稻的种植与管理。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10—14天灌水泡田3—5天,泡田深度高出旋耕后的土壤 表面2—3 cm,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作业时水深在1—3 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 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 cm以下,表面平整呈泥浆状,沉淀5—7天后达到待插状态。在定量施肥的前提 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
目录01Βιβλιοθήκη 秸秆粉碎作业02玉米秸秆还田
03
水稻秸秆还田
01
ONE
秸秆粉碎作业
秸秆粉碎作业
1. 机具选择与使用。 选用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玉米(或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时认真检查秸秆粉 碎还田装置的作业状态,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锤爪或甩刀,收割玉米、水稻的同时 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 2. 作业要求。 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 10 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 10 cm, 粉碎长度合格率≥ 95 %,漏切率≤ 1.5 %;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 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
简析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
简析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作者:梁娜崔新恒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9期在寒地水稻栽培中,实施秸秆还田措施是增加和更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提高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活力,促进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质量得到增强的一种重要措施。
本文围绕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功能、技术方法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水稻秸秆在水稻收获后会大量产生,在如何处理秸秆的问题上一直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将秸秆作为生物发电的燃料,有的将稻草与牲畜粪地一起沤制后成为有机肥料,有的还将水稻秸秆作为饲料,有的利用秸秆制作草包、草苫等。
有的甚至在稻田中直接将秸秆焚烧,破坏了土壤质地和结构,增加了导致大气污染的可能性。
总之,水稻秸秆的用途和处理方式比较多,但以上这些用途并没有使水稻秸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焚烧的处理方式更是被严格禁止的行为,因此,应大力提倡水稻秸秆还田技术。
通过实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使秸秆中固有的有机肥元素得到充分利用、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更加活跃,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物理结构得到改良,土壤的保墒保肥能力得到增强,不仅可以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还减少了化肥的施用,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1、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功能(1)使秸秆中固有的有机元素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农业科技部门的检测试验表明,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肥料三元素及数量可观的其它微量元素,其有机质成分的利用价值非常高,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
实验检测结果证实,水稻秸秆中有机质含量达到20%以上,每100公斤晒干的水稻秸秆中,含有1公斤以上的氮肥、近1公斤的磷肥、4公斤的钾肥,还包含有其它的微量元素等,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优质的有机肥源。
稻草本身是一种纤维物质,碳含量较高,而碳是构成有机质的重要元素。
在土壤中加入纤维物质、碳元素,可增加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气性,可促进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增加幅度达到8%左右。
水稻秸秆中还有含有较高的硅和钾元素,其中硅含量达到10%以上,通过秸秆还田,使土壤中的硅元素得到增加。
寒地水稻生产秋季水打浆秸秆还田技术
寒地水稻生产秋季水打浆秸秆还田技术作者:崔满成,王学文,卜海峰,付晓平,刘维奇来源:《吉林农业》2019年第20期摘要:寒地绿色优质水稻秋季水打浆是寒地水稻生产技术的一个创新性突破,这项新技术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充分利用北方冬季寒冷资源和春季土壤冻溶交替作用,在秋季封冻前让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并耙平成待种状态,进而破坏了各种真菌性土壤传播病害、当季越冬虫蛹、老熟幼虫、水田一年生的草籽和多年生的根茎等恶性杂草越冬生存的环境,让其失去萌发和繁殖发芽能力,同时将稻草秸秆也耙进泥里还田,利用冻害,用物理方式达到灭草、防虫、控病及培肥地力的目的。
关键词:寒地绿色优质水稻;水打浆秸秆还田技术;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 S435.11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9.20.013为了检验寒地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秋季水打浆秸秆还田技术的有效性,前郭灌区国营红旗农场2017年在一分场进行了4.5亩地秋季水打浆稻草秸秆还田的试验。
1 具体情况试验地点:红旗农场一分场道北3号地。
灌水方式:潜水泵抽泄支水。
前茬草情:稗草、野慈菇、雨久花、鬼针等。
收割情况:日本久保田588收割機收获,稻茬留10厘米以上,稻草呈10厘米节骨断碎状均匀散布地面。
整地机械:久保田954带新型打浆机。
2 整地方式2017年秋,在10月末封冻前给试验地进行灌水施肥,水层深度为3~5厘米,每公顷施尿素50公斤(用以加快稻草腐烂),待泡透后形成花达水或寸水不露泥时,用机械进行灭茬、打浆、平整、一次性完成作业。
2018年5月1日潜水前进行秸秆腐烂情况调查,稻草已全部变黑,并一触即断。
插秧前5~7天灌水施底肥(氮、磷、钾肥),用打浆机再打浆平地,目的是做到全层施肥和搅起浮浆保证插秧质量。
3 调查情况采用对比法,设三个处理小区,用隔板隔离,每个小区各40平方米,单排单灌。
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年第6期农技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孙景莲(辽宁省凌源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辽宁凌源122500)摘要: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的少耕和免耕,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同时做到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是一项抗旱能力强且有利于提升土壤肥效的先进耕作技术。
从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关键包括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和杂草病虫害防治四个环节。
而技术推广更是围绕着这几项略作调整先后展开。
就对应的关键技术环节做要点阐述,为提升玉米耕种效益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玉米;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1基本情况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
一方面,将作物秸秆、残茬等覆盖地表,能很好保护地表土壤,减少风蚀、水蚀的程度,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
另一方面,能尽可能少地耕作土壤,实现免耕、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耕层结构,为高产奠定基础。
2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从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关键有四个环节。
1)秸秆覆盖技术。
田间30%的秸秆覆盖地表,起到水土保护、防治水蚀和减少无效蒸发等等作用,以大大提升天然水利用率。
2)免耕、少耕技术。
剔除传统锌式犁翻耕,推广免耕或少耕技术。
免耕技术,用免耕机在覆盖秸秆的土壤中播种,后期不进行任何耕作。
少耕技术,多用深耕,深松深层土壤,减少对地表 的破坏,增加土壤含水量。
3)免耕、少耕播种技术。
地表覆盖残茬和秸秆,一条龙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作业环节,减少对土壤的作业次数,大大节省了作业操作成本。
4)杂草、病虫害防治。
除草配合机械化浅松、耙地作业而进行。
病虫害的防治多用化学药剂处理。
3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的操作流程根据上述几个关键环节的介绍,考虑到本地玉米机械化作业的现实需要,推广的技术路线先后是田间玉米秸秆覆盖和高留茬免耕播种-化学灭草、灭虫-深松。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摘要:从保护耕地、改善农作物种植环境,促进增产增收出发,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方法,针对当前该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措施。
并阐明了该项目的广泛实施,不仅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而且实现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效果;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s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58—1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消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防止秸秆焚烧、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节本增效、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保护性耕作意识的增强,农民开始用机械还田玉米秸秆,这不但减少了劳作,也给该项目增加了科技含量,通过管理部门的指导,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方法。
1 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方法1.1 秸秆直接粉碎翻埋法这种方法是在玉米收获后,是玉米秸秆处于平放状态,用大型拖拉机配单相应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撒在地上,随后紧跟着用大型拖拉机佩带悬挂犁进行深翻深埋作业,随后再进行机械镇压,达到播前状态。
1.2 整秆还田深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秋季玉米成熟摘穗后,让秸秆保持原有站立状态,采用大型拖拉机佩带高柱深耕犁,直接将玉米秸秆顺垄向翻埋入土,实现秸秆整体还田,然后冬浇或镇压,第二年春天进行旋耕或重耙精播,完成配套作业。
其操作的工艺是摘穗(秸秆站立)→深耕(还田)→冬浇(镇压)→旋耕(重耙)→机械播种(施肥)1.3 整秆地表覆盖法这种方法属于保护性耕作法的一种,主要技术措施是:将玉米秸秆割倒后摘穗运走,让秸秆均匀平铺地表(第一年需将土地整平)越冬,第二年春播时,使用大型拖拉机佩带专用保护性耕作机具进行复合作业,一次可完成切割、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播后进行化学灭草喷药作业。
谈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技术要求
谈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技术要求谈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技术要求摘要:阐述了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的作用,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寒地稻作;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要求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寒地水稻生产重点地区,水稻机械收获后普遍实行了秸秆还田,这是一种养地、提高土攘肥力的有效措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一、水稻秸秆还田的作用1、水稻秸秆还田可以补充更新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理化性质,增加氮磷钾与多种微量元素,是培肥地力的一种省效养地措施。
由于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
据测定,每100公斤干稻草含有机质22公斤、纯氮0.6公斤、五氧化二磷0.1公斤、氧化钾2.4公斤,相当于尿素1.06公斤、钙镁磷肥0.83公斤、氯化钾4公斤,是优质的有机肥。
稻草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富碳物质,是形成水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可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平均增产5%一12%。
稻草中含硅、钾较高,含硅量约为10%—12%,稻草还田以后,显著改善了土壤硅素营养条件。
水稻是喜硅作物,硅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调节体内氮素与磷酸营养,使植株表皮细胞壁硅质化增强,从而提高抗倒、抗病虫害能力;稻草含钾量1.6%-3%,水稻秸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2、水稻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增强土壤释肥作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3、水稻秸秆还田是通过有机能源的土壤学循环,达到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经济肥力的一种积极合理的用地措施。
也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抑制杂草滋长,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的基本措施之一。
2023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
2023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一)秸秆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T秸秆粉碎抛撒T翻埋整地一机械耙地一起垄镇压T播种2.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留茬高度低于IoCm,秸秆粉碎长度以IOcm内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大型翻转犁或大型翻地犁进行翻耕作业,翻深30cm以上,深浅一致、扣堡严密、不重不漏、地表无秸秆残荏。
翻后用对角耙进行耙铸联合作业,作业时与播种方向成30~45。
夹角,耙深耙透,耙碎荡平,以作业2遍为宜。
耙后起垄并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积温适宜、土壤耕层深厚的中东部、中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
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二)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一秸秆粉碎抛撒一松耙(灭)茬联合整地一起垄镇压T播种2.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留荏高度低于IOCm,秸秆粉碎长度以IOcm内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备松(耙)联合整地机,将玉米秸秆及根荏粉碎并与土壤充分混拌,深松深度达到30cm以上。
起垄后及时重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积温高的地区也可选择平播垄管的耕作模式。
3.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的中西、中北、中部地区。
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三)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一秸秆粉碎抛撒覆盖地表越冬一免耕播种2.技术要点在有深松(深翻)基础地块,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越冬,留茬高度低于IoCm,秸秆粉碎长度以IOCm内撕裂状为宜。
收获机未安装粉碎装置或粉碎效果不达标准的,需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二次粉碎作业,粉碎长度为5~IOcm,均匀覆盖地表,第二年进行免耕播种。
3.适宜区域主要适宜于积温高、风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中、西部干旱地区。
低洼湿涝地区慎用。
(四)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T秸秆粉碎抛撒一联合整地一播种。
浅析东北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N o n g y e j i x i e本文首先通过技术路线、注意事项以及技术内容等方面概述了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然后通过辽宁省、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省的秸秆还田实例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
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机械化还田技术。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节约资源、节省人力成本、保护土地、解决环境污染以及提高效率等作用,主要可以分为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开沟掩埋还田技术以及整株还田技术等,在东北地区主要采用粉碎还田技术。
一、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概述东北地区每年种植一季稻,其种植时间主要为4月到10月,由于气温较低等环境因素影响,其水稻秸秆还田相对南方地区要存在一定困难。
1、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在东北地区采用的粉碎还田技术,是通过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洒在水田土壤表面,将粉碎的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有利于提升秸秆腐熟速度,提高还田效率。
其技术路线主要为:收割留茬,秸秆切碎匀抛,机械旋耕、耙茬、浅翻等。
2、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注意事项在东北地区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中,应注意秸秆要切碎,抛洒要均匀,采用带粉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割留茬高度应尽量在15厘米及以内,采用粉碎还田机留茬高度应在15~25厘米,而耕作深度应在15厘米及以上,水稻秸秆覆盖率应在80%及以上。
3、东北地区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内容在东北地区主要以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为主,是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的秸秆粉碎技术与秸秆还田技术相结合的作业形式。
首先将秸秆进行高速粉碎,然后均匀抛洒到稻田中,并与土壤充分混合,水田的水能够使秸秆加速分解释放氮磷钾等养分。
粉碎技术在东北地区主要利用两种类型的机械设备,一种是粉碎抛洒装置,一种粉碎抛洒机。
而适合南方地区的双轴灭茬机以及稻麦留茬还田旋耕联合整地机等并不适合东北地区。
第一种粉碎抛洒装置,目前,有与联合收获机相匹配的秸秆粉碎抛洒装置,可安装在出料口处,在收获稻谷的同时能够将秸秆粉碎并抛洒到稻田中,有些联合收获机自带该装置,有些需要额外安装。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2017-12-27农机农事第一部分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1.1东北一熟区——技术路线。
秋季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稻草粉碎还田(或双轴水田旋耕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秋季耕翻→春季灌水泡田→耙地或埋茬起浆→机械插秧——技术要点。
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或用双轴水田旋耕机于秋季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粉碎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残茬高度小于15厘米;采用水田型翻地犁进行耕翻作业,达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无立垡无回垡、不重耕不漏耕的要求;耕翻深度18~22厘米,秸秆残茬掩埋深度大于10厘米,埋茬起浆平地作业深度达到10厘米以上。
——机具配备。
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应配备双轴水田旋耕机、埋茬起浆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水稻主产区耕层较深厚、地块较大的连片区域,耕层浅薄“漏水”地块慎用。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还田→秸秆清理→春季灌水泡田→埋茬起浆平地→机插秧——技术要点。
秋季水稻收获后将稻草移除田间,移除量不小于60%;春季灌水泡田,灌水深度没过地表3-5厘米,泡田3-5天;埋茬起浆作业时控制水深在1-3厘米,埋茬起浆作业中控制残茬外露率小于15%;沉淀3-5天后即可进行机插秧作业。
——机具配备。
水稻联合收获机,埋茬起浆(平地)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全境水稻主产区,尤其适用于积温较高或平原水稻种植区。
1.2水旱轮作稻区——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机械播种油菜等作物——技术要点。
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后续作物播种用免耕播种机。
吉林松原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吉林松原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1. 引言1.1 现状分析吉林松原地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玉米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
农民在收获玉米后,需要将玉米秸秆进行处理,以便下一轮种植。
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人工清理和燃烧秸秆的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动物饲料使用,但由于传统的处理方式限制了其利用率。
农民在耕种玉米后,土地常常会出现贫瘠和退化的情况,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新技术和方法,以推动吉林松原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玉米产业发展过程中,玉米秸秆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秆多以焚烧的方式处理,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很多资源。
传统的人工清理秸秆和还田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农民的生产效益提升。
如何有效地利用玉米秸秆,并将其应用于机械化还田技术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吉林省松原市则是玉米产区的主要基地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秸秆的处理和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导致大量秸秆直接被焚烧或堆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引入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业的发展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还田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玉米秸秆还原到土壤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肥保持能力,增加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机械化还田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吉林松原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推动玉米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措施
吉林松原宁江区地处松嫩平原,四季分明,在春季天气比较干旱,雨水比较少;在夏季降水很多,天气炎热;在秋季温差变化大,空气凉爽;在冬季寒冷干燥,降雪量少。
结合当地的农业种植而言,土壤肥沃力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土壤肥沃力,应提高微量元素活力,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土壤的质量,下面内容主要分析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方法和功能,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工作启迪。
一、秸秆还田的定义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
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
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二、秸秆还田的原理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还田要与增施氮肥相结合,稻草含纤维素较高,稻草还田由于碳多氮少,微生物就会向土壤中夺取氮素,出现与水稻争夺氮素的矛盾,因此,要适量增施氮肥。
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
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受到充分重视。
水稻作为宁江区主要商品粮之一,连续多年获得了较高收成,满足了广大粮农增收致富的愿望,当然在获得增产稳产的同时秸秆量也随之增加,而利用秸秆还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有效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还减少了因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火灾隐患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水稻秸秆还田的优点及技术要点。
东北平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模式的探讨
东北平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模式的探讨作者:张晓波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9期摘要:东北玉米机械化收割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玉米收割方式,玉米秸秆还田,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途径,秸秆碎混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秸秆集条覆盖还田、秸秆覆盖免耕还田、秸秆有机肥堆制后还田是秸秆还田的五种主要方式。
根据五种方式的优缺点,因地制宜的选择。
关键词:东北玉米;秸秆还田;模式2016年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业“三减”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黑办发[2015]57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节本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探索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大省,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及农业“三减”具有重大意义。
1 秸秆碎混还田模式1)作业流程:秸秆二次粉碎还田一深松一耙地一起垄一镇压2)作业标准:秸秆粉碎后均可抛洒地面,秸秆长度≤lOcm;深松深度≥35cm;深松后对角耙地两遍,耙平耙细,无坷垃;耙后起垄,垄向直,百米直线度误差小于等于2cm;起垄后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配套农业机械:1304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210拖拉机配套深松机,210拖拉机配窭缺口重耙,210拖拉机配套大垄整形机,1304拖拉机配套折叠镇压器。
4)作业成本:秸秆二次粉碎20元/667mz+深松35元/667m2+耙地两遍40元/667mz+起垄20元/667mz+镇压10元/667m z=125元/667mz。
5)优缺点:地温高,通透性好,秸秆腐解快;成本高,不保水,春季水分不充足很难保证出全苗。
2秸秆翻埋还田模式1)作业流程:秸秆二次粉碎还田一平翻一耙地一起垄一镇压2)作业标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洒地面,秸秆长度≤lOcm;平翻深度30~ 35cm;翻后对角耙地两遍,耙平耙细,无坷垃;耙后起垄,垄向直,百米直线度误差小于等于2cm;起垄后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科技成果——北方寒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科技成果——北方寒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开发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成果简介按照“保护寒地黑土、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总体要求,省农机推广部门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基地上,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探索出示范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解决土壤干旱退化、地力下降和作业成本高的根本性技术措施,且有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以机械化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为核心,在玉米收获后播种前对耕地表面不进行土壤耕作和残茬处理,在上一年或上两年有深松(翻)基础上,直接进行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一种新型农业耕作技术。
应用情况2003-2014年,我省先后在兰西、泰来、肇州等地经过布点试验,全省专门组建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近20个;2015-2016年,建立18个旱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每个县安排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且依托当地农机合作社建立2个示范基地进行典型示范;2015-2017年,开展了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示范,形成了“秸秆还田耕种机械化技术模式”和“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从农艺上验证了开展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018-2019年,结合“一翻两免”耕作模式,着手示范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机标准化技术模式,落实10个示范县,每个县依托一个农机合作社安排200亩示范面积,探索我省主要农作物在秸秆覆盖还田情况下如何耕种提供科学实用的农机化技术解决方案。
近几年,我省在单机补贴中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已纳入敞开式补贴范畴,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已逐渐开始推广应用,截止到2019年底,全省示范推广面积约1200万亩。
同传统耕种方式相比,实施此项技术减少了春季清理秸秆、机械耕整地等作业环节,土壤水分充足肥力提升,可降低作业成本约30-40%,亩均节省作业成本55元/亩,粮食增产幅度可达到3%-8%,平均亩增产30公斤/亩,按玉米平均市场价格1.3元/公斤计算,亩均增加产值39元/亩,亩均节本增效94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