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信用缺失、秩序混乱的问题日渐严峻。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企业产生了诸如巨额亏损、资不抵债等众多遗留问题。

而在经济体制向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是由政府买单,大量银行贷款被核销,在减轻国企改革负担的同时,也为企业日后拖欠贷款、信用严重缺失埋下了隐患。

资金的最终来源是国家,也就不存在还款的问题,正是产生信用缺失的根源之一。

其次,我国当前缺乏催生信用的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我国当前的信用机制是一次性博弈,即企业在本次借贷行为中是否履约对下次借贷没有足够的影响,违约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最优选择。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采取重复博弈的机制,将企业本次的信用记录与未来的交易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对企业的信用行为产生强有力的约束。

另外,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

在一些地区,政府干预银行放贷的行为普遍存在,而贷款发放之后无法收回,最终成为坏账甚至卷入骗贷的的情况亦是屡见不鲜。

在政府的默许下,企业将银行视为资金的无偿来源,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最后,我国的信用缺失存在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只是作为一种美德而存在,长期以来缺乏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律的约束。

在当前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违约能够带来丰厚的短期利益,而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信用缺失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

关于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我认为主要有四点:一,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实现经济运行的完全市场化。

保障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依据企业的信用水平发放贷款。

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避免银行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向不具还款能力的企业或机构放贷。

二,加速构筑我国的信用体系。

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信用登记机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用机制,为我国境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建立起具有权威性且易于获取的信用记录。

三,大规模地调整国有企业的信用。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保障,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制度得以确立的前提和载体。

然而,尽管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已取得显著进展,却一直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使信用主体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造成信用市场中普遍存在信用风险和违约行为,大大增加了信用主体的交易成本,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状况及信用缺失的表现据报道,在我国市场交易中,由于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无效成本占GDP 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一)商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是一种既利于销货方扩大销售规模,又利于缓解购货方资金不足矛盾的企业间直接信用方式。

商业信用缺失表现为企业间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企业相互拖欠货款的数额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

2003年的中国信用论坛上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

从企业信用来看,一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间“三角债”及屡见不鲜的逃、废债现象;三是不少广告肆意夸大产品功效,欺骗消费者;四是有些企业为骗取上市资格,虚增利润、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五是一些上市公司在财报中,编造假账,不如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金融信用缺失的表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

近年来,金融信用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也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我国目前银行信用在金融信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银行放款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

几乎所有的银行和信用社都有数额不小的呆账、不良资产,潜伏着巨大的金融危机。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信用缺失问题也愈加突出,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和治理措施来遏制和解决它。

信用缺失是指由于借款人无法尽到其约定的支付义务,导致贷款机构无法得到应有的偿还,从而造成的金融风险。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贷款。

信贷缺失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严重影响了金融稳定性和社会信用体系,给社会经济稳定带来了重大压力。

同时,我国信用缺失问题也受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贷款机构的业务流动性和资金运用情况很受影响,它们面临着借贷风险,加速金融体系风险的扩散,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安全。

基于上述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完善和落实信用制度,并强化其实施。

信用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执行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情实施有效的治理及措施。

其次,要改进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监管质量。

同时,完善银行贷款流程,增加贷款审核质量,减少信贷缺失。

此外,要积极推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宏观监管,以及对借款人的审核。

最后,要强化教育,加强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控制能力,做到精准管理,加强政府管理,保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及借款人的监管,改良金融监管制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期望得到满意的治理效果,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第一篇: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一、信用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一)融资信用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甚至出现了故意拖欠和以假倒闭真逃债的事件,致使银行控制贷款,企业酬资更难,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是一种既利于销货方扩大销售规模,又利于缓解购货方资金不足矛盾的企业间直接信用方式,但在一些企业出现了商业信用关系恶化现象,收了钱不供货,收了货不付钱时常发生,债权债务总额超常增长,许多企业的恶意拖欠已经使大家彼此失去了信任,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在商业交往中为了规避风险大家不得不采用现金交易或担保等防范措施,如此不但增加了交易成本,还降低了交易效率,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信用缺失: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为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就是防不胜防的制假售假。

制假的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危害之深已经严重冲击合法经营的企业,也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国家利益,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三鹿奶粉事件可以说是生产失信的典范,影响之大,危害之深不可估量。

(四)财务信用缺失:财务信用缺失是企业信用缺失的一个突出点。

许多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有些企业为了注册公司,资金不足先借款,注册成立后再抽逃资本金;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设分公司,开设多个不同的账户,以达到其逃税套利的目的,损害了他人和国家利益。

二、信用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一)企业主体以利润为最高目标,这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主观方面来看,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忽视了社会主义价值道德观的该造,那些追求暴利的经营者,在利润的驱动下以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

(二)社会信用意识淡薄,这是滋生失信的土壤。

民间有句话叫:“无商不奸,无奸不商”。

经商需要奸猾,只有不守信用才能赚到钱,这种思想根源是产生信用意识淡薄的基础。

信用缺失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信用缺失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信用缺失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信用缺失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2023年,信用系统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评估标准,无论是个人信用还是企业信用,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信用缺失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不全数据是信用评估的基础,缺乏数据自然会导致信用评估的缺失。

特别是在某些人口贫困地区或者一些落后地区,缺乏数字化信息,难以反映他们的真实情况,这就会给信用评估带来很多难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如区块链、IoT等,将数据收集到一起,并对于实名认证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手段,就可以充分反映出当地实际状况,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度。

二、数据质量不高某些人可能因为过去的信用不佳,已经无法获得贷款,更话不能够通过其他的信用评估工具。

但是,如果漏洞出现在数据源本身,那么对信用评估的影响就会更深远,因为即使采取其他的评估工具也不足以改变数据源低质量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进行数据清洗,去噪、去重、异构数据整合等,从而保证所使用的数据源是准确的。

三、盈利模式不清晰有时候,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会模糊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就会影响信用评估。

他们靠着高收益和其他无法识别的手段来获得用户的信任,而当这些行为暴露出来时,用户便发现他们的信用评估出现了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积极推动诚信主义,强调长期盈利和诚信,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以诚信和公信为主导的信用评估,帮助市场规范化运行。

四、安全防御不足因为缺乏安全防御,很多人或者公司可能会被“黑客”攻击,这就会引起重大的信用问题。

毕竟,缺乏基本的安全防御手段,信息被泄露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事项,加强防范建设安全的企业网络和管理,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应对不同的情况。

总之,信用评估是现代社会对个人和企业进行评估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

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若干方面

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若干方面

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若干方面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的体现,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本文将就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发社会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重视和关注。

一、原因分析1. 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淡化,诚信意识不够强烈。

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诚信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在经济利益面前丧失了诚信意识。

2.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学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和规范,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造成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浮躁也对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4. 人文素质的缺失由于一些学校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诚信意识,使得诚信缺失成为其一个普遍的问题。

二、表现形式1. 学术诚信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学生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

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学术目标或逃避学习压力,选择了不诚实的手段,伤害了自己的诚信,也影响了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2. 信用缺失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敷衍塞责,不注重合同的诚信执行,导致合同经常无法得到履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3. 虚荣心导致的诚信缺失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择手段地获取一些名利,而忽视了诚信,导致了个人诚信缺失。

4. 人际关系问题一些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由于自身的诚信意识不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破裂,也使自己在社会中的声誉受损。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无论是作为现代贸易的润滑剂、基本交易方式还是企业的战略资源,都已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如英国学者波特·爱德华在《赊销管理手册》开篇引用的话:“人类的三项最伟大的发明是:火、车轮和信用。

”然而,我国转轨时期信用制度很不完善,信用缺失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企业间拖欠、违约现象严重,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现金交易甚至物物交换比重过大,从而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信用缺失问题原因导致一个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道德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转轨时期的特殊原因等。

(一)信用缺失的历史原因。

信用危机的出现是体制转轨的伴生现象。

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渐进的方式催生出来的,必然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转轨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许多计划经济的习惯行为尚未革除,成为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一个抑制因素。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经济活动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经济活动遵守的是调拨式权利规则,信用在计划经济时期缺乏生长土壤。

整个社会被组织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单一企业。

经济资源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在自己所属各单位之间进行配置。

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而且信用手段只能由作为政府出纳机关的国家银行掌握,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被严格禁止。

社会上只有一种信用,那就是政府信用,这使得民间社会各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实际上非常淡薄。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没有人真正为失信行为承担代价。

不少国有、集体企业仍把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的资金当作国家资金使用。

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未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而“企业和银行都是国家的”等观念仍然占据一部分人的头脑,这必然导致企业信用恶化。

(二)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300多部法律、800多部行政法规和30000多个规章,大致上形成了有法可依的法制格局。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一、引言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政治等,都存在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十分必要。

二、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社会诚信缺失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信任、守信、诚实等诚信行为的表现。

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表现可以有以下几种:1.企业失信。

企业经营、广告欺诈、恶意拖欠货款、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均是企业失信的表现。

2.个人失信。

如虚报个人资产、隐藏犯罪行为、弃养家庭、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等。

3.政府失信。

政府失信问题表现为官员贪污腐败、局长架空、行政不作为、廉政协议不履行等。

三、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考虑。

当人们发现不守信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就会从守信转向不守信。

2.精神文化逐渐蜕变。

社会人伦道德日益腐败,对金钱和权利的过度追求,使社会诚信的重要性逐渐丧失。

3.法制建设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使违法成本低,激发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很难判断其质量,进而导致商家采用不诚信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对策建议针对目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有力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必须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执行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2.推进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培育诚信意识的重要途径,应该在教育领域广泛推行。

3.提高信息公开度。

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准确判断能力,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4.建立信用记录系统。

建立信用记录系统并在各领域推广使用,强化失信惩戒。

五、社会诚信是保障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础,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拖累经济的发展,影响政治稳定。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摘要】社会诚信在当今社会中缺失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造成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包括个人私利至上、规范制度不健全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处罚力度和弘扬正能量。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诚信社会,减少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

建设诚信社会不仅仅是一项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共同解决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 原因, 对策, 教育引导, 监督机制, 处罚力度, 正能量, 建设诚信社会, 共同努力解决1. 引言1.1 社会诚信缺失的必要性社会诚信缺失的必要性在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交往。

缺乏诚信会导致社会关系紊乱、矛盾增多,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欺诈、偷盗、恶意竞争等。

诚信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敌意,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使得社会运转更加顺畅、高效。

诚信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在商业领域,信用是重要的财富,它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如果缺乏诚信,投资者会望而却步,生意难以长久经营。

建立社会诚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社会诚信的缺失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诚信,积极践行诚信,共同维护一个诚信社会。

1.2 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1. 破坏社会公平公正。

社会诚信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缺乏诚信将导致商业欺诈、合同不履行等现象频发,使得社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

2. 扭曲市场经济秩序。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诚信的市场将会充斥着欺诈和偷税漏税行为,从而扭曲市场竞争秩序,造成市场经济的失序发展。

3. 影响社会稳定。

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信任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社会秩序面临崩溃的危险,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当前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与治理

当前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与治理

当前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与治理当前,企业信用问题已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今年6月初“光明奶事件”以后,企业如何处理信用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获取财富之源泉,也是市场运行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缺失带来了信用危机。

这种信用危机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北京“首届中国企业信用论坛”显示,中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

因此,对企业信用问题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1.商业信用缺失。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四十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很低。

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执行的平均不到70%,有的地方不到20%,相互拖欠的未付资金总量达3000亿-4000亿元。

合同履约率低,导致“老实”企业吃亏,“赖皮”企业占尽便宜。

这种商业信用的缺失,严重毒化了经济社会关系,扰乱了社会交易秩序,引发了大量“三角债”,致使企业经营困难。

2.金融信用缺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由政府无偿拨款改为由银行有偿贷款。

这种改革方式在理顺银企关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拨改贷”也把政府的负担卸到了银行的肩上。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家改制企业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债企业就有32140家,占51.29%,逃废银行本息1851亿元,占贷款本息的31.96%。

企业的这种金融信用缺失是妨碍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最大绊脚石。

3.生产信用缺失。

这种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隐蔽生产”。

今年6月8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曝出惊天黑幕:光明乳业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后重新进入市场销售。

虽说这一事件只是光明旗下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所为,但此后光明股票市值的快速下跌已说明了什么。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1. 信用缺失的成因
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信用缺失现象。

这一现象的成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诚信意识
一些企业存在以牟取暴利为首要目的,不择手段地利用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造成了诚信方面的问题。

1.2 技术保障不足
一些企业因为技术保障不足,在产品质量方面表现不佳,为了掩
盖问题透过虚假或夸张营销手段瞒过顾客,打击了企业品牌形象和消
费者信任。

1.3 社会诚信环境差
当前社会呈现出社会道德降低的苗头,诚信环境也趋向差。

这样
的环境不仅让企业无法建立良好的信用,而且消费者的诚信意识也会
下降。

2. 治理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下面,本文提供以下
两种思路:
2.1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应该以公平竞争为基础,增强诚信意识,通过强化产品的技
术保障,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权益,正面展示企业的形象。

2.2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乱象的治理力度,加大企业违法的惩罚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减少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和消费者都打造具有信心的商业环境。

治理企业信用缺失现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但只有采取更
加有效的措施,真正针对信用问题进行治理,才能大幅度提高企业诚
信度,让企业在更大的市场环境下,更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诚信缺失治理情况汇报

诚信缺失治理情况汇报

诚信缺失治理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公司要求,我对诚信缺失治理情况进行了汇报,现将汇报情况如下:
一、问题概况。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石,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诚信缺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员工违反公司规定,存在不诚信行为,如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二是部分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存在违约行为,不履行合同约定;三是部分客户出现欠款拖欠情况,不诚信地推迟付款。

二、原因分析。

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严,监督机制不完善,
导致部分员工产生违规行为;二是部分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誉和约定不够重视,存在违约行为;三是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客户为了谋取利益采取不诚信的行为。

三、解决措施。

为了有效治理诚信缺失的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完
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员工诚信意识;二是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建立诚信合作的长效机制,对违约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确保公司权益不受损害。

四、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效果,一是减少员工违规行为,提高企业内部诚信水平;二是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诚信合作关系;三是有效预防和化解客户欠款拖欠风险,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

五、总结。

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治理诚信缺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严格执行上述措施,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公司诚信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谨此汇报。

此致。

敬礼。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信用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对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这就要求交换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在日渐复杂的市场活动中建立起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以维系错综复杂的交换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

一、当前信用缺失的表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许多信用缺失现象。

突出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债务,合同违约,形成“三角债”、“多角债”、“链条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导致企业之间信用的恶性循环;大量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惜贷,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社会中介组织在执业过程中作假现象严重,各种违规操作层出不穷,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十分猖獗。

以劣充优、以次充好等欺诈失信行为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领域;金融欺诈、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虚假报表、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恶性竞争、知识产权侵权、地方保护与机构腐败等行为屡禁不绝,因失信造成的后果一直或正在沉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健康发展。

据有关专家研究统计,我国每年因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855亿元。

这些失信的存在,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信用缺失的原因从企业主观方面来分析,主要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

除了上述主观原因外,导致企业诚信缺失还有一些复杂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一)信用主体的逐利性这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使一些追求暴利的经营者,在利润的驱动下以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

大量银行信贷资金、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进入股市,最大诱因正是利益驱动。

(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假售假能够大规模发展,与地方保护主义是分不开的。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摘要:信用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合同违约率极高,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等方方面面。

信用缺失恶化了企业经营环境,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要从根本上治理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就要建立以道德伦理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中介和法律建设为保障的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明晰企业产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

关键词:信用缺失、表现、原因、对策众所周知,信用是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准绳。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于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信用缺失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也成为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为了我国保持快速发展、稳定增长的步伐,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我通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发现我国现阶段信用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间拖欠三角债。

“三角债”是指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

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一方面,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难以进一步申请信贷,另一方面,由于拖欠,致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生产,最后令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债务死角之中。

同时,因为商业信用缺失而产生三角债,不少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不得不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这样交易就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原始方式退化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额的比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仅为0.25%-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还有,1991年底全国企业间三角债约为3523亿元,1994年底上升到7000亿元,1996年为9269亿元,2000年已达12000亿元,目前已逾几万亿元了。

浅析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浅析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浅析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引言企业信用缺失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不履行合同、未清偿债务或者其他失信行为。

企业信用缺失对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企业信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然后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

1. 不规范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规范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是企业信用缺失的重要成因之一。

如果法律法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企业就会面临较小的法律压力和监管约束,从而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此外,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资源不足也会影响对企业信用的有效监管,进一步加剧了信用缺失问题。

2. 缺乏透明度和信息不对称企业信用缺失的另一个成因是缺乏透明度和信息不对称。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企业信息不公开或不完整,会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来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削弱市场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

3. 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是企业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成因。

如果企业缺乏明确的治理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容易发生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会导致企业员工的行为不端,进而损害企业信用。

4. 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会对企业信用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衰退或行业竞争加剧,会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从而增加了信用缺失的风险。

此外,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使企业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为解决企业信用缺失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理方式。

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是治理企业信用缺失的重点。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引言信用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交往、金融体系和社会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经济领域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这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体制转型不完善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却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来支撑这一发展。

尤其是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用市场无法形成健康、有效的运行机制,信用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1.2 法制环境不健全我国的法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用的发展。

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司法机构的执法效能也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经济主体在交易中缺乏约束力和保障,从而降低了信用的有效性。

2. 企业层面原因2.1 企业经营理念和道德观念缺失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信用的重视。

他们往往采取不诚信的行为,如虚假宣传、恶意拖欠债务等,从而导致信用的缺失。

2.2 企业内部治理体系薄弱企业内部治理体系的薄弱也是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缺乏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容易造成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破坏企业的信用。

3. 金融行业原因3.1 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而牺牲客户的利益。

这种不公正的行为让客户对金融行业产生不信任,造成信用的缺失。

3.2 即时利益诱因一些金融从业人员过于追求即时利益,不顾客户长期的利益。

他们可能通过销售不适合客户的金融产品来获取高额佣金,而忽略了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考虑。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客户的利益,也破坏了金融行业的信用。

4. 社会文化因素4.1 缺乏社会诚信意识我国社会诚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人将信用看作是个人损益的权衡,缺乏对信用的重视。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信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1.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我国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拖欠工人工资、违约信贷、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

2.信用缺失的原因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法制建设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淡薄、市场竞争激烈、基层政府监管不力等。

3.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损失巨大、消费者信心受损、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等。

4.我国信用体系发展的现状我国信用体系虽然发展得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信用评价标准、信用信息不足等。

5.我国信用治理的成效我国信用治理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信用报告制度、严谨的信用评价标准、高效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

三、治理对策1.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水平要想治理信用缺失这一现象,就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比如,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

2.加强信用信息公开透明度要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建立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企业自律,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3.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要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包括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证明体系等。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落实信用奖惩制度要落实信用奖惩制度,把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惩处。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维护市场秩序。

5.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用建设要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用建设,提高大众对信用的认知度,让信用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合作的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论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信用作为互相信任的基石,对于社会、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它不仅是个体行为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文将探讨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信用缺失的现象1. 个人方面信用缺失在个人方面表现出来,主要是因为某些人的行为不诚信。

比如不守约、拖欠债务、虚假宣传以及假冒伪劣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个人的利益,并扰乱了市场秩序。

另外,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故意违反规定,从而造成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名誉造成巨大的损伤。

2. 企业方面企业在信用缺失方面的表现仍然是主要的问题。

企业信用问题可能涉及生产、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如果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对社会或一些人造成了破坏,自然会抑制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3. 政府方面政府方面的信用缺失问题也十分突出。

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的低效,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差,难以承担他们的责任等问题上。

这给政府效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1.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治理信用缺失的基础工作。

政府有必要与人民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全面、更完善、更有效的法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保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加强对信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选择,同时也能帮助政府更好地监督市场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信用缺失现象的宣传和引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将信用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

4. 促进信用行为的奖励机制建设建立信用奖励机制,对于遵守诚信原则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市场监管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有助于提高守信程度,减少不良行为。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摘要】我国信用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阐述。

在概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

正文部分分析了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并指出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信用问题的重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升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为建设信用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信用缺失、治理对策、法规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现象、问题、建议、结论、展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引言概述在当今社会,信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

在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却愈发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旨在分析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其对策,为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在我们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概述,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随后,我们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信用缺失现象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期工作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加强法规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我国信用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信用缺失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背后涉及到了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市场交易等多个领域。

研究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信用缺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信用缺失不仅影响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甚至可能引发经济风险和危机。

深入研究信用缺失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其根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和监管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信用缺失可以促进社会诚信意识的提升。

在当今社会,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诚信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更是商业活动、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诚信问题层出不穷,给各个层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诚信危机的表现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诚信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趋于激烈。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开始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宣传、伪劣产品和商业欺诈等。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2.个人诚信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信用问题日益严重。

有人通过欺骗、作弊等不诚实的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

近年来,学历造假、合同违约等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3.社会信任缺失身处诚信危机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逐渐减弱。

大量的诈骗案件、不实的信息传播以及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使公众对社会环境的信任度降低,社会的凝聚力受到影响。

二、诚信危机的原因诚信危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1.利益驱动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个人和企业选择了短期利益而牺牲诚信。

缺乏长远眼光和道德约束,使得诚信逐渐被边缘化。

2.法律法规滞后在一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法力度不足,使得不诚实行为难以得到严惩,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传播,使得部分人对于诚信缺乏重视,有些甚至认为不诚实是一种智慧和能力的体现。

三、诚信危机的影响诚信危机不仅对个人和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整体社会生态造成了威胁:1.经济损失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商业欺诈和产品质量问题,最终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损害企业形象,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2.社会信任崩溃当社会信任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各种社交活动和商业行为中都充满了猜疑与不安,导致合作意愿降低,社会的整体效率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摘要:信用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合同违约率极高,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等方方面面。

信用缺失恶化了企业经营环境,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要从根本上治理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就要建立以道德伦理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中介和法律建设为保障的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明晰企业产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

关键词:信用缺失、表现、原因、对策众所周知,信用是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准绳。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于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信用缺失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也成为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为了我国保持快速发展、稳定增长的步伐,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我通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发现我国现阶段信用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间拖欠三角债。

“三角债”是指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

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一方面,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难以进一步申请信贷,另一方面,由于拖欠,致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生产,最后令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债务死角之中。

同时,因为商业信用缺失而产生三角债,不少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不得不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这样交易就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原始方式退化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额的比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仅为0.25%-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还有,1991年底全国企业间三角债约为3523亿元,1994年底上升到7000亿元,1996年为9269亿元,2000年已达12000亿元,目前已逾几万亿元了。

2、银企陷入信用危机。

据调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呆帐、逾期贷款)居世界前列。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很多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就没有考虑怎样还贷,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打算归还。

这种大量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仅使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很大的信贷风险,而且令银行和企业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其实,许多企业利用改制之机,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合并、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有的企业还利用多头开户、坐支现金等方式逃避银行监督,拒还银行贷款,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人的利益。

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惜贷,最后致使银企之间的关系几度陷入信用危机。

3、证券投资存在“潜规则”。

现今的证券市场出现的各种违规操作层出不穷。

首先,不少公司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造成信息披漏不规范。

为骗取资质证明或虚增注册资本,他们在资产审计和工商登记注册中提供虚假评估报告、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和证明材料。

其次,某些公司在其上市之后,或大搞关联交易,或加快应收帐款的增长,或调增营业外收入,通过虚假赢利,获取配股资格,致使除了股价波动带来的收益外,股民从上市公司拿到的收益很少高过银行利息。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避重就轻,少数公司在大众传媒中以新闻的形式向外传播重要信息,既误导了投资者的行为,也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最后,需指出某些社会中介组织信用匮乏,例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在收受客户巨额利益后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作假现象。

4、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

众所周知,假冒伪劣商品早已开始充斥市场了。

从害了不少人的假白酒,到掺有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再到加入苏丹红的鸭蛋,甚至连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治病的药品都可能成为假冒伪劣品。

这不禁令我想起一民谣:“除了飞机大炮,什么都敢假冒。

”可见假冒伪劣商品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

而且,除了产品以次充好、掺假、以假充真、以旧充新、缺斤短两外,还有假冒注册商标、专利、产地、厂名、厂址、认证标志、防伪标志等;而且虚假广告也误导了盲目的消费者。

这一切的假冒伪劣商品不仅打击国内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作为世界出口大国的我国的出口交易量,扰乱了国际商品交易市场的正常发展。

5、出现知识含量低的假文凭。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在各大人才市场或者职业招聘会上,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基本上已上升到各大专院校甚至是研究生或更具专业技能的人才。

然而,就是在这种高教育高学历的硬性规定下,不少急着进入劳动市场而又达不到学历要求的求职者常常会铤而走险,通过一定渠道获得高学历的假文凭。

俗话说的好:有需求就有市场。

如此一来,便产生了一些非法制造、销售大学的文凭和研究生文凭。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现象,就不难发现,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征信体系不健全。

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还十分匮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估。

企业及人个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转让、信用监督等一系列信用制度没有建立,各市场主体在业务往来中对信用的发现、甄别和防范异常困难。

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有待完善。

个人信用登记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

税务、海关、工商、统计、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中大量的关于企业和个人的资信资料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

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还十分缺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估。

2、社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

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有关信用的法律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刑法》等,但迄今没有完善的规范信用的法律。

一些已有的法律、法规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和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不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地方干扰、行政干扰的问题;在民事、经济等案件中普遍存在着重审判、轻执行的现象,判决执行软弱无力,从而形成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特别是对失信行为人的刑事立法几乎空缺,对恶意逃废债务者无法可依。

重审判轻执行的现象,在民事、经济等案件中较为普遍。

债权人即使胜诉,也往往由于收费过多或裁决难以执行,造成“赢了官司也赔钱”的现象。

3、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

我国虽然也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如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和信用产品(例如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但信用中介服务市场规模很小,经营分散,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也缺乏加强信用管理的动力。

同时,我国整个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缺少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社会相关的信用数据开放程度很低,很多涉及企业的信用数据和资料服务企业无法得到,导致了失信现象愈演愈烈。

4、是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主体之间稳定的信用关系没有完全建立。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很严重。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信用建设滞后,忽视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多数企业距真正规范的现代市场主体有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的要求。

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很多规则尚未确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影响企业间的正常交往和信用关系的建立,使得一些不良的市场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5、是利益驱动。

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诚信。

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把经济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只要能获得利润,采取什么手段全然不在乎,根本就没有诚信的观念,非法造假、合同欺诈、逃避债务、虚假报表、价格陷阱、黑幕交易等等无所不为,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有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银行告企业欠账胜诉率在95以上,执行率却只有15;银行由于逃废债承受的直接损失每年约1800亿元。

这些失信企业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往往不惜放弃诚信谋取短期的利益,像造假售假、虚假注册、抽逃资金等等,近年来工商部门查处的这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6、是社会约束力弱。

目前,我国大约60%的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但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组织,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资料,很难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

政府部门参与信用评定的程度高,不同部门的不同数据可能导致评定结果失真。

缺乏独立的中介信用评价组织体系,行业自律没有很强的机制,信息不透明。

总的来说,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具体实施的对策如下:1、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一要加快立法进程。

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以明确信用主体行为的法律责任,为信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二要加大执法力度。

剔除地方保护、人情关系等干扰案件正常审理及审判因素的影响,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追究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2、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信息披露三大制度,为综合治理社会信用缺失,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技术平台。

(1)开展联合征信活动,建立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

可以选择特许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工商、质监、财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现有资料,和银行系统的信贷信息登记资询制度,成立社会诚信信息咨询公司,并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2)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评估办法和管理办法。

通过信用评级,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自身信誉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

(3)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形成信用的社会监督与约束机制。

3、构建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培育多元的社会信用中介结构,为综合治理社会信用环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组织保证。

由各地工商部门牵头,建立"企业信用工程资料库"。

该资料库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各类企业所获各级各类荣誉情况,银行信用等级,企业之间交易的不良记录情况,未经司法部门裁决或仲裁机构仲裁过的经济纠纷、商业欺诈,税收上缴情况,签订合同的履约情况等。

这些记录都在电脑触摸屏幕上向社会公布。

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中介机构与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联通互补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