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摘要:

信用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合同违约率极高,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等方方面面。信用缺失恶化了企业经营环境,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从根本上治理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就要建立以道德伦理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中介和法律建设为保障的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明晰企业产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

关键词:信用缺失、表现、原因、对策

众所周知,信用是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准绳。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由于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信用缺失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也成为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我国保持快速发展、稳定增长的步伐,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我通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发现我国现阶段信用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间拖欠三角债。“三角债”是指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一方面,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难以进一步申请信贷,另一方面,由于拖欠,致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生产,最后令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债务死角之中。同时,因为商业信用缺失而产生三角债,不少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不得不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这样交易就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原始方式退化了。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额的比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仅为0.25%-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还有,1991年底全国企业间三角债约为3523亿元,1994年底上升到7000亿元,1996年为9269亿元,2000年已达12000亿元,目前已逾几万亿元了。

2、银企陷入信用危机。据调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呆帐、逾期贷款)居世界前列。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很多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就没有考虑怎样还贷,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打算归还。这种大量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仅使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很大的信贷风险,而且令银行和企业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其实,许多企业利用改制之机,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合并、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逃废、悬空

银行债务;有的企业还利用多头开户、坐支现金等方式逃避银行监督,拒还银行贷款,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惜贷,最后致使银企之间的关系几度陷入信用危机。

3、证券投资存在“潜规则”。现今的证券市场出现的各种违规操作层出不穷。首先,不少公司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造成信息披漏不规范。为骗取资质证明或虚增注册资本,他们在资产审计和工商登记注册中提供虚假评估报告、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和证明材料。其次,某些公司在其上市之后,或大搞关联交易,或加快应收帐款的增长,或调增营业外收入,通过虚假赢利,获取配股资格,致使除了股价波动带来的收益外,股民从上市公司拿到的收益很少高过银行利息。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避重就轻,少数公司在大众传媒中以新闻的形式向外传播重要信息,既误导了投资者的行为,也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最后,需指出某些社会中介组织信用匮乏,例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在收受客户巨额利益后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作假现象。

4、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众所周知,假冒伪劣商品早已开始充斥市场了。从害了不少人的假白酒,到掺有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再到加入苏丹红的鸭蛋,甚至连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治病的药品都可能成为假冒伪劣品。这不禁令我想起一民谣:“除了飞机大炮,什么都敢假冒。”可见假冒伪劣商品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而且,除了产品以次充好、掺假、以假充真、以旧充新、缺斤短两外,还有假冒注册商标、专利、产地、厂名、厂址、认证标志、防伪标志等;而且虚假广告也误导了盲目的消费者。这一切的假冒伪劣商品不仅打击国内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作为世界出口大国的我国的出口交易量,扰乱了国际商品交易市场的正常发展。

5、出现知识含量低的假文凭。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在各大人才市场或者职业招聘会上,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基本上已上升到各大专院校甚至是研究生或更具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就是在这种高教育高学历的硬性规定下,不少急着进入劳动市场而又达不到学历要求的求职者常常会铤而走险,通过一定渠道获得高学历的假文凭。俗话说的好:有需求就有市场。如此一来,便产生了一些非法制造、销售大学的文凭和研究生文凭。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现象,就不难发现,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征信体系不健全。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还十分匮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估。企业及人个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转让、信用监督等一系列信用制度没有建立,各市场主体在业务往来中对信用的发现、甄别和防范异常困难。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有待完善。个人信用登记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税务、海关、工商、统计、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中大量的关于企业和个人的资信资料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还十分缺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估。

2、社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有关信用的法律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刑法》等,但迄今没有完善的规范信用的法律。一些已有的法律、法规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和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不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地方干扰、行政干扰的问题;在民

事、经济等案件中普遍存在着重审判、轻执行的现象,判决执行软弱无力,从而形成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特别是对失信行为人的刑事立法几乎空缺,对恶意逃废债务者无法可依。重审判轻执行的现象,在民事、经济等案件中较为普遍。债权人即使胜诉,也往往由于收费过多或裁决难以执行,造成“赢了官司也赔钱”的现象。

3、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我国虽然也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如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和信用产品(例如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但信用中介服务市场规模很小,经营分散,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也缺乏加强信用管理的动力。同时,我国整个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缺少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社会相关的信用数据开放程度很低,很多涉及企业的信用数据和资料服务企业无法得到,导致了失信现象愈演愈烈。

4、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稳定的信用关系没有完全建立。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很严重。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信用建设滞后,忽视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多数企业距真正规范的现代市场主体有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很多规则尚未确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影响企业间的正常交往和信用关系的建立,使得一些不良的市场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5、是利益驱动。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诚信。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把经济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只要能获得利润,采取什么手段全然不在乎,根本就没有诚信的观念,非法造假、合同欺诈、逃避债务、虚假报表、价格陷阱、黑幕交易等等无所不为,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有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银行告企业欠账胜诉率在95以上,执行率却只有15;银行由于逃废债承受的直接损失每年约1800亿元。这些失信企业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往往不惜放弃诚信谋取短期的利益,像造假售假、虚假注册、抽逃资金等等,近年来工商部门查处的这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6、是社会约束力弱。目前,我国大约60%的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但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组织,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资料,很难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政府部门参与信用评定的程度高,不同部门的不同数据可能导致评定结果失真。缺乏独立的中介信用评价组织体系,行业自律没有很强的机制,信息不透明。

总的来说,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具体实施的对策如下:

1、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制保障。一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以明确信用主体行为的法律责任,为信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剔除地方保护、人情关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