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轮子的故事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轮子的故事新

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
圆柱形铅笔6支
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个、吸管1根、轴2根)
剪刀、胶带
教学流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今天这节课我们还是从古代开始。
2.(出示金字塔建造图片)埃及有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叫做(金字塔),金字塔是用什么建造的?(巨大的石头)这么大的石头重不重啊?这么重的石头要垒到尖顶上去,可困难了,当时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你有没有办法了?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轮子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些轮子都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如今的轮子,仍然在不断的改进,那么未来的轮子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种“球形轮胎”(视频展示)。
3、师:随着科学的进步,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出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你们也能发明一个更加先进更加方便的轮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树叶变黄了
一)年级(上)册(科学)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主备人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题
树叶变黄了
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1课时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教
学
目
标
科学知识
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科学探究
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
2023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01

1、游戏:(体验轮子的作用)
(1)伸出你们的右手手指,慢慢的推动桌子上的新华字典,感受一下,用多大的劲儿,能推动新华字典呢?
(2)我们在字典下面摆放三只圆形的铅笔,伸出你的右手,慢慢推动新华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大的劲儿能推动呢?
(3)比较:两次推动新华字典的劲儿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科学思维
知道轮子应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实践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作用--省力。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轮子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轮子的作用以及轮子的发展历史。
拓展思考:如今的轮子,仍然在不断的改进,那么未来的轮子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低段的学生而言,尽可能多的给它们提供很多相关的图片,并引导认识不同的轮,对今后的学习是一种奠基。同时也是无形中在学生脑海里播下科技的种子,增长学生见识,体会到科技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5.人们又给木轮套上铁皮后使得车轮更加结实了。( )
答案: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12、轮子的故事
轮子的故事 (课题)
轮子的作用--省力
轮子的发展史:
滚木--木轮(实心)--木轮(挖空、有轮辐)--木轮(套上铁皮、结实)--橡胶轮(弹性、轻便、舒适)
单元
《用双手创造》
课题
12.轮子的故事
课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的故事》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的故事》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详细内容为“轮子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轮子的起源、种类、作用,以及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概念,知道轮子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轮子的种类和作用,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轮子的基本概念,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子模型、图片、实物(如自行车轮子、汽车轮子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轮子实物,引导幼儿思考轮子的作用。
(2)让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的轮子,分享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讲解轮子的起源和发展,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历史。
(2)介绍轮子的种类,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轮子。
(3)讲解轮子的作用,引导幼儿思考轮子为何能发挥作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轮子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轮子的特点。
(2)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轮子。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画的轮子,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实用的轮子?六、板书设计1. 轮子的起源和发展2. 轮子的种类3. 轮子的作用4. 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轮子,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2. 答案示例:(1)轮子名称:自行车轮子(2)特点:圆形,可转动,有轮胎和轮圈组成。
(3)应用:自行车轮子可以让人轻松骑行,节省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轮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轮子的起源、种类、作用和应用。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轮子的故事(福建 林燕妮)

12.轮子的故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2.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3.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字典、轮子套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小小大力士1.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移大字典并请学生演示。
2.体验活动:有无“轮子”推动大字典。
3.小结。
二、小小大侦探1.学生阅读轮子的历史。
2.学生讨论:说一说从古至今,轮子有哪些改变。
3.学生完成记录单。
4.交流评价记录单。
三、小小工程师1.交流怎样给“小车”装上轮子。
2.学生动手给“小车”装上轮子。
3.交流评价小车。
4.学生交流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结1.谈谈你的收获。
2.你想给什么画上轮子。
【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2.轮子的故事教案(2课时)

教学内容
12.轮子的故事
课时安排
2-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使用剪刀和尖嘴钳等工具,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要小组合作完成,注意分工明确。
准备资源:
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
电子教材中的做小车录像。
活动四:体会轮子的其他用途。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轮子在方方面面的应用,认识到轮子的重要性,生活中离不开轮子。
教学过程:
一起来玩手指陀螺和小轴承,体会轮子的多样性。
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找轮子。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这个内容的教学不仅是阅读资料,还要通过图片、实物的比较,提取轮子发展的信息,了解轮子的结构和发展史。
准备资源:
轴承、手指陀螺的视频。
轮子发展史的绘本。车的发展史视频等。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教学内容
12.轮子的故事
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圆柱形铅笔6支,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只、吸管2根、竹签2根(车轴),另加工辅助工具若干,含剪刀、胶带、粘合剂等。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体会轮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做推书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引发研究轮子的兴趣。
小学科学12轮子的故事(教案)

小学科学12轮子的故事(教案)轮子的故事(小学科学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轮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了解轮子的起源、作用以及应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轮子故事,让学生对轮子的原理和作用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一、故事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轮子故事是关于一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如何发明轮子的。
具体情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理解能力进行适当地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故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二、目标1. 了解轮子的基本定义和作用。
2. 探究轮子的起源和发明过程。
3. 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轮子的概念1. 教师用实物轮子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轮子,并鼓励学生讨论轮子是什么以及它以前的使用方式。
2. 引导学生明确轮子的基本定义是一个圆形的装置,可以在地面上滚动。
3. 引导学生思考轮子有什么作用,例如减轻人力、加快速度等。
第二节:轮子的起源1. 通过叙述故事情节的方式,告诉学生古代人们如何发明轮子。
可以提到人们最初使用圆木、石块等物体作为“轮子”,用于推动和移动重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发明轮子?能够提供更多的力量、减少摩擦、节省能量等等。
第三节:探究轮子的运作原理1.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解说,详细介绍轮子的结构和构造。
包括车轮、车轴、轴承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轮子是如何与地面产生接触,并减少摩擦力的。
例如,车轴和轮子之间的轴承可以帮助轮子在地面上滚动。
3. 通过实际示范,让学生体验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差异。
可以在一个光滑的地面上推一个装满重物的盒子,比较使用轮子和不使用轮子的情况。
第四节:轮子的应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探究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车辆、自行车、滑板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以及家用电器、玩具等方面的运用。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对轮子的应用所做的研究和总结。
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 12轮子的故事_ 教案

(二)探索发现
1.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1)最初,人们用滚木运送重物。
(2)后来,人们用木头做成了轮子,发明了车。
(3)再后来,人们把木轮挖空,装上轮辐,车跑起来更轻巧了。
(4)之后,人们又给木轮套上铁皮,车轮更结实了。
(5)现代,人们发明了有弹性的橡胶轮,坐在车上更舒服了。
6.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7.拓展: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
学生交流讨论,开括思维,如轮椅、飞机、滑动门等。
8.完成活动手册,画出你设计的小车。
9.评价活动手册,教师选出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进行展示。
(三)课堂总结
1.师: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轮子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板书设计
轮子的故事
省力
广泛应用
2.讨论: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
3.完成活动手册:按照轮子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方框里填序号。
4.评价活动手册。
5.小组活动:想办法给“小车”装上轮子。
(1)材料:牙膏盒、小车轮、双面胶、铁丝、剪刀等。
(2)分工: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小车”的制作。
(3)注意事项:使用剪刀和铁丝时,不要伤到他人和自己。
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子的作用;
2.知道轮子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活动体会轮子的作用;
2.通过看资料了解轮子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轮子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
轮子的变化。
教学难点
轮子的应用。
教导入
1.活动:先推书,再用铅笔做轮子,再推,说说轮子的作用。
造轮子的典故

造轮子的典故造轮子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了解决一个难题而不断努力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各种版本,但核心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故事中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里。
他非常聪明,但却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神奇的发明,叫做“轮子”,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移动物品。
年轻人对轮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要亲自制造一个轮子来改变村庄的生活。
然而,他并不知道轮子是如何制造的,也没有人可以教他。
于是,他决定自己探索。
年轻人开始观察村庄里的一切。
他仔细观察动物的脚印和车辙,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灵感。
他还观察村庄里的各种物品,思考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尽管他碰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终于有一天,年轻人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线索。
他发现了一块圆形的木块,上面有一个凹槽。
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凹槽可以让物体更容易地滚动。
于是,他开始试着将凹槽加工到其他物体上。
经过数月的努力,年轻人终于制造出了第一个轮子。
他兴奋地将轮子带回村庄,向村民展示了他的成果。
村民们惊讶地发现,轮子可以极大地方便他们的生活。
他们纷纷向年轻人表示感谢,并称他为“轮子的创造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造轮子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思考。
年轻人通过观察和实践,最终成功地解决了难题。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
造轮子的典故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发明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勇气和创造力,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无论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像年轻人一样,不断创造轮子,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轮子的故事》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的第3课。
本单元从科技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轮子的故事》共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体验活动,通过用两种方法推动一个重物,体会轮子的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图片、阅读、实物展示轮子的发明史,了解从古到今车轮的发展与改进过程,知道车轮的改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部分是动手制作,通过提供简单有结构的材料,给小车安装轮子,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改进小车才能使轮子更加灵活。
第四部分,通过交流轮子的作用,体会轮子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拓宽学生视野。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轮子并不陌生,从自己的玩具车到家里、街上的汽车,生活中处处能看见轮子,他们也可能体会过轮子省力的作用,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轮子。
本课就是要他们了解身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体验工程师的工作。
一年级学生活泼、可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在实验前一看到实验材料就急于动手,所以在实验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材料的出示时间,一年级学生处于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细致观察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推重物的对比,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阅读轮子的发明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关键变化。
科学探究:能动手制作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
科学态度:愿意讲述和倾听,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生活中轮子的发明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并且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并能改进小车的轮轴,提高小车的灵活性。
五、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圆筒铅笔(每名学生5-10根),大字典(每组一本)、轮子(每组4个)、吸管(每组两个)、胶带、剪子、锥子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大的圆筒状桶装水实物或图片。
2024年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4.3《轮子的故事》(课件)

探究新知
shǐ yònɡ lún zǐ shì fǒu shěnɡ lì
使用轮子是否省力?
shí yàn cái liào
zì diǎn běn yuán mù bànɡ ruò ɡān ɡēn
实 验 材 料 : 字 典 1 本 , 圆 木 棒 若 uō yì shuō
shí yàn
实 验 1:
wǒ de ɡǎn shòu
我 的 感 受:
。
shí yàn
实 验 2:
wǒ de ɡǎn shòu
我 的 感 受:
。
探究新知
lún zǐ de lì shǐ hěn yōu jiǔ
轮子的历史很悠久。
àn zhào xiān hòu shùn xù wéi zhè xiē lún zǐ pái pái xù
2024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12.《轮子的故事》
知识导入
ɡuān chá zhè xiē lún zǐ
zhǎo chū tā mén de ɡònɡ tónɡ tè zhēnɡ
观察这些轮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轮圈(轮)
(轴)轮轴
探究新知
zhǎo chū zhè xiē lún zǐ shànɡ de lún hé zhóu
bǎ tā men biāo chū lái
找出这些轮子上的轮和轴,把它们标出来。
轴 轮
轴 轮
轮
轴 轮
轴
探究新知
shēnɡ huó zhōnɡ hái yǒu nǎ xiē dì fānɡ yònɡ dào le lún zǐ
dài lái le nǎ xiē biàn lì
生 活 中 还 有 哪 些 地 方 用 到 了 轮 子 ?带 来 了 哪 些 便 利 ?
幼儿园大班教案《轮子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轮子的故事》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得轮子的形状、作用和制造者2.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想象力3.激发幼儿对历史的喜好和酷爱教学内容:1.导入活动(1)唱《小车轮转》。
(2)演示轮子的作用及使用(例如:轮子可以行走、转动等)。
2.故事讲解(1)讲解轮子的起源。
轮子的制造是很早之前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使用轮子了。
当时的轮子是木制的,用于把沉重的物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轮子的制造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不仅大大提高了人的劳动效率,还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创新和变革。
(2)故事《小小的轮子》从故事中引出轮子的形状、作用和意义,同时通过故事中小鼠的奋斗精神,激励幼儿要英勇地走出本身的路。
3.复述故事让幼儿们复述刚刚听到的故事,这样能够有助于他们巩固故事内容、提高语言表达本领和记忆力。
4.制作轮子(1)通过呈现物、图片等多种形式,介绍轮子的各种形状和应用。
(2)带领幼儿DIY制作轮子。
如何选择材料、切割、打孔等操作过程,老师需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操作引导。
5.小游戏带领幼儿们玩轮子接力。
游戏规定为,每个小组有一个轮子和一条路线,轮子要从一头走到另一头,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
6.反思在活动后,老师通过了解每个幼儿修正教学方法,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找寻自身的不足,并总结教学阅历,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轮子是图腾物之一,它的历史漫长,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特别紧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深入理解它,并通过制作轮子等实际操作,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感受和记忆。
同时,在活动后对幼儿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幼儿能够在一个更为自然、丰富的环境中学习并成长。
12轮子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轮子的故事》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选择一项具体的技术发明——轮子,让学生了解轮子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用我们的双手也可以做成一辆小车,并且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动手制作活动中。
通过阅读和安装轮子的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认识到科技产品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对轮子不陌生,每天都能见到汽车、生活用品上的轮子。
但他们对轮子的作用、发展史就相对模糊了,本课在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其体验轮子的创造发明历程,认识轮子发展大致过程,体会轮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轮子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圆柱形铅12支,六边形铅笔12支,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只、吸管1根、铁棒2根(车轴),另加工辅助工具若干,含剪刀、胶带等。
教师演示材料: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前概念师:1、在之前的课上,我们一起了解了原始人,古代人的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家还有印象吗?生:有师:接下来,我们还是从古代人的生活来开始的学习。
大家看,这副图片给我们展现了古代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名叫埃及,埃及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叫做金字塔,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金字塔是用什么建造的呀?你们能不能在图片中找出大石头?这石头重不重呀?生:听说过,大石头,能,非常重师:石头非常巨大,非常重,要想把这么巨大的石头磊到这个尖顶上去,可不容易啊。
幼儿园大班科学《轮子的故事》课件 (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轮子的故事》课件 (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轮子的故事》课件,该课件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轮子的作用和原理,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课件的设计背景和意义轮子是人类创造的一个伟大发明,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科学认知对其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世界、探究自然、发展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课程的设计也是基于此目的的。
二、课程实施模式课件采用故事形式呈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激活幼儿探索和思考轮子的奥秘。
故事情节将从几个方面展开:1.什么是轮子;2.轮子的作用;3.轮子是如何运转的;4.轮子的发展历史;5.轮子在幼儿生活中的作用。
三、课件运用的教学策略1.探究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在探究中学习。
2.情感化:采用情感化教学策略,让幼儿在课程中获得快乐、愉悦、满足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互动性: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幼儿之间互动、教具之间互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参与、在互动中自我感知、合作、沟通。
四、课程的运用场景该课程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可以在集体课群体教学中使用,充分发挥课件的互动性和情感化效果。
也可以在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使用,让幼儿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等形式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等形式将学习延伸到家庭中去,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参与科学探究。
五、总结《轮子的故事》课件适用于幼儿园大班,采用故事情节、探究性、情感化和互动性等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认识轮子的作用和原理,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该课程可以在集体课群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家庭作业等场景中使用,利用教育资源要素,深度开展幼儿的整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教育。
一上科学12、轮子的故事 教案

12 、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3、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轮子、小车配件包、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今天老师想把这个黑板挪到右边,谁来帮助老师?(问题设置的很随意,学生没有丝毫准备。
老师有意挑选了两名大个子且强壮的男生)2、两名男生把教室前边的大黑板从左边抬到右边。
(两名同学吃力地极不容易地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3、有没有一个省力的方法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试试。
4、教师为小黑板装上轮子,再让学生推一推,看看省不省力。
5、教师小结:原来轮子还有这样大的作用。
6、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轮子的故事。
二、探索发现1.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2.讨论: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3.完成活动手册第12页。
4.评价活动手册。
三、活动三:给小车安装轮子。
1、教师指导:可以先让学生直接固定轮子在车身上(不带轴套),发现小车滚动不快,且方向不容易控制;再提供两根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改进自己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的车轮转得更加灵活:2、具体步骤:第一步,剪取适当长度(比车轴略短)的吸管;第二步,将吸管固定在车身的合适位置;第三步,将车轴穿过轴套,安上轮子;第四步,进行调试和改进。
3、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步骤给小车安装轮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相机指导。
4、展示,评价轮子是否对称?位置是否恰当?轮子能否转动?滚动过程中能否保持方向的稳定?5、拓展: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6、完成活动手册第12页。
7、评价活动手册。
三、课堂总结1.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轮子的故事省力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活动:轮子的故事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
(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行动。
”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
(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
(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
幼儿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反思:引导幼儿通过看图,了解轮子的演变过程。
活动中先请幼儿自己分析每个阶段轮子的不同及优点,虽然这是幼儿自己的分析,但却给予他们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请幼儿讲述,教师的讲解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