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的主旨
赠从弟其二的主旨
主旨: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全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注吉的傲岸姿态,用“瑟瑟”风雅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约生动,
又以“谷中”衬托“山上”,更注重了位列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
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自唐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赠从弟其二赏析
赠从弟其二赏析摘要:1.作品背景介绍2.诗歌内容概括3.诗歌艺术特点分析4.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阐述5.作品启示与借鉴意义正文:赠从弟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借机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主题及借鉴意义。
一、作品背景介绍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赠从弟其二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和家族命运的关切。
二、诗歌内容概括这首诗分为四个部分,共计八句。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希望他能才华横溢、品行端正;第三、四句描述了从弟目前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担忧;第五、六句回顾了从弟过去的英勇事迹,对其表示敬意;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从弟未来的期望。
三、诗歌艺术特点分析1.结构紧凑:整首诗分为四个部分,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
2.抒情真挚:作者通过对从弟的关爱和担忧,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情感真挚。
3.用典丰富: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青青园中葵”、“松柏寒松”等,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4.对仗工整:诗中上下句和对仗工整,如“才华横溢何所用,品行端正谁与传”,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技巧。
四、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阐述这首诗的主题是关爱与期望。
作者关心从弟的才华和品行,期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同时,作者借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五、作品启示与借鉴意义1.关爱他人:诗中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体现了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关爱身边的人,传递温暖。
2.为人处世:诗中提到“品行端正”,提醒我们要有良好的品德,为人处世要有原则。
3.心怀国家: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值得我们学习,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诗歌艺术:通过学习杜甫的赠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学会欣赏对仗工整、用典丰富的诗歌。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có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导读】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赠从第其二]赠从弟古诗赏析
[赠从第其二]赠从弟古诗赏析赠从弟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③一何:多么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魏诗》卷三。
刘桢(186__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凤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筒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国学-《赠从弟》(其二)鉴赏 精品
《赠从弟》(其二)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着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赠从弟》其二(共10张PPT)
”中读出了松树
的形象。
示例:我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中读出了松树坚韧不拔的形
象。
2.我喜欢“
”,因为这句诗
。
示例:我喜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因为这句运用了对比的
修辞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突出了松树的高耸
挺拔。
观看微课,了解意象
学以致用,扩写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赠从第》其二
•
刘桢)
读法指导,诵读诗歌
朗读方法: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定好重音 (4)控制语调语速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读出自我,赏析诗歌
1.我从“
作业:
•
一草一木总关情,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高山 流水,有琴棋书画,有梅兰竹菊,以《树》、《小 草》、《蜡烛》等为题写一段咏物的小短文。
感谢观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扩写: 我站在窗边,近看庭院。已是暮春三月,又起风了!庭院的杨柳在摇荡,柳絮
在纷飞,柔枝在飘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 哀转久绝。这一切,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思绪便在这轻柔的风中缓缓漾开。 此时, 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我站在窗边,远眺他乡。思绪趟过了五 溪,那里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龙标城,更是遥远啊。 透过窗,浩渺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伫立独望的人儿——我, 此刻,多么牵挂万水千山之外的朋友啊!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 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分给朋友。
赠从弟其二课堂笔记
赠从弟其二课堂笔记
一、原文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三、课堂笔记
以下是《赠从弟(其二)》的课堂笔记: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
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之一刘桢,以五言诗著称。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二、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三、重点字词
1.亭亭:挺拔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岂不罹凝寒: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罹,遭受。
凝寒,严寒。
四、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2.对比:用松树和寒风进行对比,突出松树的坚韧。
3.语言质朴:全诗以比兴手法,表现作者希望堂弟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期望。
1、赠从弟(其二)
1、赠从弟(其二)刘桢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忧愁悲苦的。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②可以代表这类诗的基调。
有没有人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豪迈的歌声呢?有,不多。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翻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赠从弟(其二)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赠从弟》中与其意思相似 的诗句是 :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 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练习
01
问:本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02
赠从弟(其二)
1
2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自 学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全 诗
指 导 :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朗 诵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从弟:堂弟
罹(lí):遭受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凝寒:严寒
瑟瑟:形容风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一何:多么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惨凄:凛冽、严酷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 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 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 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 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理解性默写
•
《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 精神的句子是:
赠从弟(其二)-课件解析
重点注释
❖ ①从弟:堂弟。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盛:大,凶猛。 ⑥凝寒:严寒。
原文翻译
❖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 挺立。
❖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 立。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在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 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 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 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 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本篇写不应受环境压迫而改变操守之坚贞品质, 诗中通过比兴手法写坚贞之士守志不阿的节操,松柏 形象正象征着作家的志趣和性格。
真可谓: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本篇写不应受环境压迫而改变操守之坚贞品质, 诗中通过比兴手法写坚贞之士守志不阿的节操,松柏 形象正象征着作家的志趣和性格。
这首诗立意高洁,造语质直,体现了诗人五言 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的特征。
赠从弟(其二) 刘桢
关于作者
❖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 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 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 存十五首。
《赠从弟》 (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全诗的风格和寓意
❖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 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 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 风格古朴。
赠从弟(其二)赏析
客观描写
颔联赏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
“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 写风,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颈联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
古诗鉴赏——赠从弟(其二)
诗人简介
刘桢(?-217) 字公干 汉末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古诗原文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诗人由外而内, 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 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内在品性
手法修辞
全诗无一字提及兄弟情谊,题目“赠从弟”似乎与诗无关。 这是因为诗人使用了象征和比兴,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希望全
首联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松
风
眼耳结合,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凤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 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 筒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 傲骨。
赠从弟 其二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 后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松柏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青苍。 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松柏的坚贞志 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
赠从弟(其二)
“其在人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 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 故贯四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魏晋时期咏物诗注重文化予以物的传统内涵并通过思想及情感的表达 时不改易柯叶。” ——《礼பைடு நூலகம்·礼器》 来打动人心,形成了“君子比德”的文学传统。 “人经险夷 , 不变其德, 如松柏陵寒而郁茂, 由其内心贞如故也。贯 , 经也。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既得气之本, 故经四时柯叶无凋改也。” ——孔颖达《正义》
松的坚贞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
松的傲霜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松的挺直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
松的高洁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咏松》)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曹丕在任五官中郎将时赠给刘桢一条廓洛带,后欲索回,便寄书 一纸,调侃说:“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尊之侧。今 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刘桢见之,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 佩带象征尊贵的廓洛带,要收回原赐。但刘桢并未折腰,执意不交 ,在一次同文堂相会之时,他旧事重提道:“桢闻荆山之下,王卜光 夭之后宝;隋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凤貉 之尾,缀待臣之帻。此回宝者,伏朽石之下,皆潜污泥之中,而扬 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 ,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 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苦实珍异,尚 可纳也。而未尚听至尊赐而反索者也。” ———《三 国志》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钟嵘《诗品》
东汉刘桢《赠从弟三首》原文及译文
东汉刘桢《赠从弟三首》原文及译文
其一
原文:赠从弟˙其一
东汉˙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翻译: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
这是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其二
原文: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高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其三
原文:赠从弟˙其三
东汉˙刘桢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⒅?将须圣明君。
翻译: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
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两句句式工整,“亭亭”“瑟瑟”相互映衬,具有音韵美。
B.第三、四句反复使用“一何”,分别强调风之“盛”和松之“劲”。
C.诗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展示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姿态。
D.诗歌以山上松为描写对象,语言典雅,风格清婉秀丽,读来情深意长。
3.这首诗与苏轼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都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分)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
答案:
1.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2.(3分)D
3.(3分)《赠从弟》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孤鸿独宿荒冷沙洲,抒写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4. 【答案】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检查一
10分钟 分钟
• 译文 •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 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 此的刚劲! •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 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 赠从弟》 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 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凤风的肃杀之声逼 人警觉。 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 瑟瑟” 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 风声。绘影绘声,筒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 风声。绘影绘声,筒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 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客观描写为主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 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 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 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 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 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 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 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 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 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 变换句式, •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 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 ”“端正 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 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 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 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 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 • • • • •
• 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耸立的样子。 瑟瑟:寒风声。 ②瑟瑟:寒风声。 一何: ③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 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 ?(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 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 它的本性决定的。 它的本性决定的。 •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卷三。 魏诗》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三。刘 (186--217),汉末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217),汉末诗人, 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 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 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 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 而改变本性。 而改变本性。 • 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 • • • •
当堂训练
15分钟
• 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 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 . • 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在这里,刘桢 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 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 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 1.对<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对 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 首句中, 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 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 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 第一个“一何” 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 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 2.《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 2.《赠从弟》 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 • 3.刘桢的《赠从弟》一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 3.刘桢的 赠从弟》一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 刘桢的《 诗句是“ 诗句是“ ”和“ ”。 • 【参考答案】 • 1.C •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风声一何盛, • 3.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3.松枝一何劲
赠从弟其二
学习目标
• 1、背诵、默写本诗。 背诵、默写本诗。 •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感情。
自学指导一
10分钟
• 朗读本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朗读中风②。 风声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④,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