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李邕》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

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

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作品鉴赏】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注释
1、上:呈上。

2、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起。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作品鉴赏】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上李邕_上李邕的诗意及赏析

上李邕_上李邕的诗意及赏析

上李邕_上李邕的诗意及赏析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上李邕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李邕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至九年(公元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

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原文:《上李邕》唐代: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

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诗意: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

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

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海。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简析:《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歌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古诗《李白·上李邕》注释与赏析

古诗《李白·上李邕》注释与赏析

古诗《李白·上李邕》注释与赏析李白·上李邕①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②直上九万里。

假令③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④沧溟⑤水。

世人见我恒⑥殊调⑦,闻余⑧大言⑨皆冷笑。

宣父⑩犹能畏后生,丈夫⑾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

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世称李北海。

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

②抟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③假令:假使,即使。

④簸却:激扬。

⑤沧溟:大海。

⑥恒:常常。

⑦殊调:不同一般的格调。

⑧余:我。

⑨大言:大话。

⑩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⑾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赏析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他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

于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只身出蜀,开始了第一次漫游。

他出三峡,过江陵,经岳阳,游庐山,离金陵,下扬州。

一路风尘,不幸病倒。

病愈之后,李白西归,回到了荆门,拜谒并结识了孟浩然。

公元727年,李白经孟浩然介绍,认识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并得其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

后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十二年,公元738年许氏不幸去世,令李白伤心不已。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

《上李邕》(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上李邕》(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上李邕》(作者: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上李邕》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8卷第38首。

此篇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原文】上李邕(此首萧士赟云是伪作)[1]作者: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2]直上九万里。

假令[3]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4]沧溟水[5]。

世人见我恒[6]殊调[7],闻余[8]大言[9]皆冷笑。

宣父[10]犹能畏后生,丈夫[11]未可轻年少。

【注释】1、上:呈上。

2、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

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世称李北海。

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

《旧唐书文苑传》有传。

李邕年辈早于李白,故诗题云上。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李白的豪情壮志。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扬。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格调特殊。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13、扶:凭借。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古诗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翻译赏析

古诗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翻译赏析

古诗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翻译赏析《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前言】《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翻译】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OrG/b/2705htm,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意思-赏析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意思-赏析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意思|赏析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作者:佚名大鹏是李白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

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

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上李邕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⑵。

假令风歇时下来⑶,犹能簸却沧溟水⑷。

时人见我恒殊调⑸,闻余大言皆冷笑⑹。

宣父犹能畏后生⑺,丈夫未可轻年少⑻。

【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白话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上李邕》译文

《上李邕》译文

《上李邕》译文
上李邕
【作者】李白【朝代】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神话里曾有一只大鹏鸟,它在六月借着风力起飞,它可以一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就算有时风停,它不得不落下来,它庞大的身躯也足以将大海的水全部翻起。

这世上的人发现我常常说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论,但他们听了我的高谈阔论常常以冷笑待之。

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仍然能说出“后生可畏”的话,我劝那些做了高官的
人也不要小瞧了我们这些年少之人!。

上李邕李白原文译文赏析

上李邕李白原文译文赏析

上李邕李白原文译文赏析一、原文上李邕唐· 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二、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三、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

“大鹏”这一意象经常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

李白《上李邕》赏析

李白《上李邕》赏析

李白《上李邕》赏析李白《上李邕》赏析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大鹏的赞扬,表达作者的凌云壮志,以及勇于追求的自信、自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翻译: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主题思想: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字词解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诗词翻译及赏析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诗词翻译及赏析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诗词翻译及赏析《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前言】《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翻译】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上李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李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李邕》原文翻译及赏析《上李邕》古诗全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古诗赏析这是李白青年时代写下的一篇干谒之作,约作于开元八年(720),是年诗人二十岁。

《通鉴》卷二一二记,开元六年冬十一月,宋璟奏请除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刺史。

《金石萃编》卷七一《修孔子庙碑》文末记:“朝散大夫持节度渝州诸军事守渝州刺史江夏李邕文”,“开元七年十月十五日立”。

由此可知,开元八年李邕正在渝州刺史任上,李白本年漫游蜀中,可能于渝州谒见他。

大凡干谒之作,一少不了谀美对方,二少不了哀切陈词。

李白这篇《上李邕》恰恰相反,它一方面飞扬跋扈地夸耀自己,同时,又以很不敬的语言冒犯对方,读来令人绝倒。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的前半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以大鹏自比,抒写其宏伟不凡的抱负。

抟摇,即抟扶摇,扶摇谓旋风。

《逍遥游》说:“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一、二句由此化出,意思是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将乘风万里,直上云霄。

三、四句说,假如风停了,大鹏从万里云天落下来,它强有力的翅膀仍能扇起大海的波涛,那阵势也是够壮观的。

李白出蜀后写过一篇有名的《大鹏赋》,正是这四句诗的扩展,可参看。

赋中说,大鹏憩息下来时,“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海)沸渭(海水动荡的样子),岩峦纷披”,与诗的三、四句意思想同。

以上正面言志,表现出对人生的充分自信。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以下兜转,全力抵拒现实中的种种非难,愈益显示了志向的坚定。

调,指风调,即人的思想、气度、精神状态等。

诗人说,世人见我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听了我的放言大语,无不报之以冷笑。

然而,这种光荣的孤立非但不能挫伤青年李白的意志,反而更*** 了他傲视世俗的精神。

这两句虽然只说“时人”“冷笑”自己,其实诗人也在冷笑世人。

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

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

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李白古诗《上李邕》鉴赏《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上李邕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⑵。

假令风歇时下来⑶,犹能簸却沧溟水⑷。

时人见我恒殊调⑸,闻余大言皆冷笑⑹。

宣父犹能畏后生⑺,丈夫未可轻年少⑻。

【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白话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上李邕扶摇直上九万里译文【唐】李白

上李邕扶摇直上九万里译文【唐】李白

高考
•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 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 分析。 (2)“凭栏手撚花枝”“放 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 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 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 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 “动作描写”也可) 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 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即可) 赏析题目讲解上阕从自然景物写起,一番风雨后, 春光被季节催促得黯淡,残花纷纷飘落下来,一片 狼藉铺满小路。池水盈盈涨起,将一片新绿映入眼 底。小雨霏霏落下,杜鹃声声啼鸣,园林天天憔悴, 挽留不住春天远去的背影。下阕自然由景生情,转 移到个人情思上,在春归的无奈中独上高楼,在落 日的斜晖里拈一枝残花,无语凭栏。至于那“此恨 谁知”的内涵,又有谁能说个明白?
唐•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1、上:呈上。 2、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有才华,性倜 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 世称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旧唐书•文苑传》有 传。李邕年辈早于李白,故诗题云“上”。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 青年时期的李白的豪情壮志。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扬。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格调特殊。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13、扶:凭借。

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

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

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白《上李邕》翻译赏析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注释
1、上:呈上。

2、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起。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李邕》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注释1、上:呈上。

2、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起。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作品赏析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鉴赏】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
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
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

“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

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

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新唐书·礼乐志》)。

《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 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

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

”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