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供给、需求和产品
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案例解析
案例分析: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案例(1)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公共政策制定者常常想减少人们吸烟的数量。
政策可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
减少吸烟的一种方法是使香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移动。
公益广告、香烟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都是旨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减少香烟需求量的政策。
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
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格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烟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更少的点上。
吸烟量对价格变动会有多大的反应呢?经济学家试图通过研究香烟税变动时出现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香烟价格上升10%会引起需求量减少4%。
还发现青少年对香烟价格特别敏感:香烟价格上升10%使青少年的吸烟量减少12%。
——转引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案例(2)1988年旱灾对供给的冲击1988年,美国中西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当年的玉米产量比原来雨季下降35%,黄豆产量下降超过20%,小麦产量下降超过10%,有必要对其后果作出预测,以便供政府参考,制定有关应变措施。
而他们的预测依据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手段和理论,而是有关供求关系的基本法则。
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做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具体而言就是当年夏末时节玉米价格已经迅速上升80%,黄豆价格也上升了接近70%,而小麦价格则上升50%。
由于谷物是许多其他产品(尤其是畜牧产品)的基础,经济学家同时运用供求关系模型预测这场旱灾对其他产品的供求状况的影响。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例如:图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价格分别为5和4,相应需求量分别为400和800。当商品的价格由5下降为4时,或者当商品的价格由4上升为5时,应该如何计算相应的弧弹性值呢?
问题: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从A到B即降价的弧弹性与从B到A即提价的弧弹性有区别吗?
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数值不同 :
TR3=P3×Q3=0.22×95=20.9元 TR3 –TR1=20.9 –20= 0.9元 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案例:“谷贱伤农”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P
0
D
Qd
需求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
需求完全弹性(perfect elastic)
无论价格变化多少,需求量都不会改变.
只要价格有微小的下降,需求量无限大地增加
D
P
Qd
0
如:急救药,食盐
如:一个充分竞争的农贸市场,农户们以8元/千克出售非常相似的鸡蛋。若一家农户以9元/千克出售,则无人购买;若以7元/千克出售,则会被抢购一空。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需求与供给分析案例
手机款式为什么变化这么快
在通讯市场上,各商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以获取市场的 占有率不断的提高手机的功能、款式和型号。我身边很多赶 时尚的人,也经常的变换手机。
从经济学的理论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一款式的手机给消费 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型 号的手机,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 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 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 用递减。
我国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说明了什么
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调查数据,恩格尔系数:印度51%,以 色列21.0%,日本17.8%,德国17.7%,法国15.2%,澳大利亚 14.6%,英国是11.5%,美国是10.9%。
我国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 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综合起来看,到2005底, 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2007年北京市统 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6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 庭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特别是1996年至2006年 之间,恩格尔系数降速明显加快,下降了15.8个百分点。这意 味着北京人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富裕迈进。
雪天的杂货店
1967年,一场大暴雪使得芝加哥市区的交通瘫痪,外面的 生活必需品难以进入,某住所附近有两家杂货店,一家杂货店 慈悲为怀,坚但如此低的价格难以使其以高价向外界继续采 购新的商品,这家店很快就关门大吉。
另外一家杂货店则将所有的商品和价格暂时提高到原来的 两倍,同时这家杂货店的老板出高价请当地的孩子乘雪橇从外 地运进当地市民需要的各种商品。涨价的杂货店因为能够支付 较高的雇佣雪橇拉货的成本,一直在雪暴过程中保证了对居民 的基本供应,同时高的价格也自然促使居民根据新的价格状况 理调整自己的需求,将自己采购的物品控制在自己能够承担的 范围内,而且也是必需的范围内。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
2.市场出清的概念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
出清。
41
42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一,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
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 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 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 的运动。
鸡蛋的价格(元) 0.00(方便分析,只是假设)
0.50 1.00 1.50 2.00
2.50
3.30
张大妈(个) 李大妈(个) 市场(个)
12 + 7 = 19
10
6
16
8
5
13
6
4
10
4
3
7
2
2
4
0
1
1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张大妈的需求+李大妈的需求 =市场需求,通过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得出市场需 求曲线。
二、市场与竞争
竞争是指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 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和扩张行为, 努力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品种等方面创造 优势
市场有序性能保证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保 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经济人”的假设条件。 “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 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 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 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 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 大经济利益。
45
第二,需求的变动(A shift of the demand curve)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中级微观经济学例题及答案
0. 5
3M
, 其中,
时的消费者剩余。
11
解: (1)
MU
U 1 0.5 U q , 3 Q 2 M
p
又 MU/P = 所以 1 q
2
0.5
3p
0.5
(2) p 1 q
6
(3) CS
4
0
1 0.5 q dq 6
1 1 4 q 12 3
2
=(180-160)/(100-80)×(80+100)/(160+180)=0.53
3、 假定下表是供给函数 Qs=-3+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 的供给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 (元) 供给量 性。 (2) 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 P=4 是的供给的价格 点弹性。 (3) 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 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 P=4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 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1) (2)
7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 100 元,但张某可以 50%的价格购买 X,则张某是否应该 加入该工会? 解:(1)由效用函数 U=X2Y2 可得 MUX=2XY2,MUY =2YX2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X/MUY =2XY2/2YX2 =Y/X=Px/Py =2/5 500=2·X+5·Y 可得 X=125 者均衡。 (2)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 50%购买 X,意味着商品 X 的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随之变动。消费者均 衡条件成为: Y/X=1/5 500=1·X+5·Y 可得 X=250 Y=50 张某将消费 250 单位 X,50 单位 Y。 (3)张某收入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也发生变动。 消费者均衡条件成为: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
⑤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⑥ 政府的消费政策 。
实行消费信贷制度→鼓励消费 ⑦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
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商品价格上 升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 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 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
2.需求函数
如果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 求作为因变量, 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 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 为需求函数。
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 府实行配给制。
利: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P
D
S
E PE
弊:
不利于刺激生 产,产品短缺;
P1
不利于抑制需
短缺
求,资源浪费;
社会风尚败坏,
O
Q1 QE Q2
Q 黑市交易。
限制价格一般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
案例: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前苏联政府向观光客骄傲地宣称:为了使欣赏 歌剧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们最好座位的票价只要4 美元。纽约百老汇类似的演出,票价高达60美元。我 们的低票价政策使得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看得起歌剧!
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要牺牲前苏 联人民本来已经够艰苦的生活,来补贴外国人看歌剧? 这不是慷慨,而是愚蠢。如果由自由市场的供需决定, 假定票价变成了20美元。但为了使一些低收入者看得 起歌剧,前苏联政府可以每晚拨出二分之一免费券给 他们看。这样的调整会产生三个好处:
第一,门票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增加;
P(价格) ↑ → S(供给量) ↑ 2 .供给定理的例外 : ①劳动力的供给: W(工资) ↑ → SL ↑
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微观经济学案例供给、需求和产品
供给、需求和产品整理日期:2002-11-20你可以使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但前提必须是让它明白‘供给’和‘需求’--转引自萨默尔逊《经济学》在《人力资本》一文,我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社会所有人都精通会计,那么会计在这个社会就难名一文。
原因在于,可以作为会计进行劳动力供给的人太多了,而社会需要的会计数量毕竟只是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很小一部分,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东西价格偏低是尽人皆知的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则会偏高,就象鲁迅先生讲的一样,南方的卷心菜到了北京便“物以稀为贵”,而且还要用一根红绳子套了,美其名曰“龙舌兰”。
越是稀少越是宝,鲁迅在仙台就受到格外的待遇。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层面。
萨默尔逊在他的《经济学》(14版)中引用了无名氏的一句话:你可以使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但前提必须是让它明白‘供给’和‘需求’。
长期以来经济学都致力于供给需求的均衡分析,包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的稳定性。
有人批判经济学家太冷酷,因为他们没有感情,对任何问题都用冷冰冰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
经济学中的需求包含两层含义:首先,需求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preference),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上的需要;其次,需求应该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能够购买得起。
假如一个人很有钱,买得起高档时装,但他对时装不感兴趣,也不打算买,他就构不成对时装得需求;另一个人,很喜欢时装,也想买,但又没有支付能力,他同样构不成对时装的需求。
只有主观上有买时装的欲望,客观上又具有支付能力的人,才构成对时装的需求。
供给是与需求对称的一面。
我们常提到市场,市场是由买方和卖方构成的,只有买方或者只有卖方方,交易不会发生,市场就名存实亡。
这里的卖方就是需求方,卖方就是供给方。
供给实际上就是提供商品,这些商品包括机器、石油、大米、飞机、衣服……等各种可以交易的东西。
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就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通常都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的。
需求和供给分析案例
我国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说明了什么
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调查数据,恩格尔系数:印度51%,以 色列21.0%,日本17.8%,德国17.7%,法国15.2%,澳大利亚 14.6%,英国是11.5%,美国是10.9%。
我国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下降到1999年的41.9%, 农村居民那么由58.6%下降到52.6%,综合起来看,到2005底, 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2007年北京市统 计局公布的资料说明,从1978年到2006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 庭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特别是1996年至2006年 之间,恩格尔系数降速明显加快,下降了个百分点。这意 味着北京人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富裕迈进。
政府建立的大型养鸡场在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它的规模不 足以大到能控制市场,产品也没有特色。它要以平等的身份与那些分 散的养鸡专业户或把养鸡作为副业的农民竞争。但这种大型养鸡场的 本钱往往要大于行业平均本钱,因为这些养鸡场固定本钱远远高于农 民。
它们要建大鸡舍,采用机械化方式,且有相当一批管理人员,工 人需要支付工资。这些本钱的增加远远大于机械化养鸡所带来的好 处,因为农民养鸡几乎没有什么固定本钱,也不向自己支付工资,差 别仅仅是种鸡支出和饲料支出。
2. 企业如何阻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者的影响?
消费者效用的实现问题
有一对夫妻,花了3个月时间才找到了一只他们非常喜爱的古玩钟,他们商定 只要售价不超过600美元就买下来。但是,当他们看清上面的标价时,丈夫却犹豫 了。“哎哟,〞丈夫低声说,“上面的标价是800美元,你还记得吗?我们说好了
不 超过600美元,我们还是回去吧。〞妻子说,“不过我们可以试一试,看店主能不
问题: 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与关系是什么? 2. 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各大手机品牌已 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智 能机系列。但不容忽 视的一点是,智能机 在拥有高性能的同时 价格也十分高,很多 想拥有一部好智能机 的消费者就会因高价 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价 格便宜一些的。而小 米手机打着“高性能 低价格”的口号冲进 市场,无疑给智能机 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
小米手机发布于2011年8月,采 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 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 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 其它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 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 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 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而 售价仅1999元。因为性价比极 高,小米手机也引发了一轮销售 热潮,根据小米官网发布的消息 称,小米手机在12月18日开放 销售后的三小时内10万台手机 就已售罄。也有最新称小米手机 供货有压力,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虽然许多已购买使用小米手机的消费者反应, 手机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小问题不断,比如 按键不灵、掉漆等质量问题,有时会自动关机, 死机,通电话时会自动挂断等等,但消费者也 会因为小米手机的低价格而接受这些缺陷。对 于为何定下如此震撼的低价,小米手机研发公 司(即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雷军的 说法是“小米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最终 盈利点是通过服务赚钱,不是通过硬件,我关 心的是消费者是否满意”
通过价格理论不难得出,决定不同手机价格差别的关键在于需求与供给。虽然雷 军说不通过卖机器赚钱,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机正因它的高性能低价格吸引 到了大量消费者,即是每台手机利润极低,但由于小米手机庞大的消费量,其总 利润还是很惊人的。在目前看来,1999元的超低价掩盖了关于小米手机的大部 分争议。从长远看来,由于小米手机“高性能低价格”的狭窄定位,当小米手机 的配置慢慢被时代甩在后面,并且不再是最高端配置,而是和主流配置相仿的时 候,消费者可能更加愿意选择质量过硬、售后更佳的主流手机品牌了。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精)
MRPL
A
W0
S
MRPL
O
L0 1 L 0 L0 1
L
图7.2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
MRPL
A S
W0
MRPL
O
L0 1 L 0 L0 1
L
图7.2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
2)长期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1.长期内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W
A W1
C
B
W2
MRPL (k0)
MRPL(k1)
O
L1
MRP=MR·MP
所以,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MRP=MR*MP
MRP
MP O
要素投入量 图7.1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在任何情况下,MPR其都是向下倾斜的,只是斜率有所不同而以
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1)厂商短期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初始条件: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资本是固定不变的 讨论对象:厂商短期内对劳动的需求
S
D MR
20
25
L
图7.12 双边垄断
谢谢大家!
因此,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决定了对要素的需求
当厂商对每一种要素投入量做出决策时,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一阶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投 入等于其边际收益。
L,K为投入要素,R(L,K)和C(L,K)分别为投入要素的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
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R(L,K)-C(L,K)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R/dL=dC/dL dR/dK=dC/dK
二、要素的边际收益 为确定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要素雇用量,首先要确定要素雇用的边际收益,而这是建立 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 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 益增量。
微观经济学习题一
第二章供求理论例题讲解:例1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支付能力。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由于影响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我们通常研究的是该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3)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
它包含两层含义:生产者既有供给欲望,又有供给能力。
(4)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影响该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由于影响某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很多,我们通常研究的是该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供给量的影响。
(5)市场出清:是指市场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上的供求自动趋于均衡或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等于零的状态。
它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之一。
(6)供求规律: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例2 某产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分别为:D=10-2P X+0.5I+4P Y,S=10+2t+3.5P X.其中,P X为X产品的价格,P Y为相关品Y的价格,I为消费者收入,t代表生产技术水平。
求:当I=22,P Y=5.5,t=2.75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当I=22,P Y=5.5,t=2.75时,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分别为:D=10-2P X+0.5I+4P Y=10-2P X+0.5×22+4×5.5=43-2PS=10+2t+3.5P X=10+2×2.75+3.5P X=15.5+3.5P X根据D=S,即,43-2P=15.5+3.5P X求得 P X=5此时的均衡数量:D=S=43-2×5=33例3简要回答:(1)粮食价格的降低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猪肉价格的降低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是否会产生影响?(2)什么引起了商品短缺,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什么引起了过剩?答:(1)粮食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粮食价格降低使生猪的饲养成本下降,生猪的饲养成本下降使生猪供给增加,从而导致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原理——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7%。
2003年上涨幅度达到5.0%。
到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4.4%和15.2%,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5年1~4月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5%,为近年来罕见。
房价的快速上涨制约了普通居民居住权益的实现,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波及到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房价快速上涨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过度旺盛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房价的上涨或下跌,其根本的动因都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在当前,又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过度旺盛上。
(二)房价上涨又受成本上升的推动。
从土地的角度看,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
自从银行管辖权上划以后,来自土地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柱。
房价、地价的上涨,有助于地方政府获取更多的收入,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
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成本却是零。
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尤其是在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后,土地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城市土地价格成数倍增长。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自然增加了房屋开发成本,推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第五节价格政策第一节需求理论一、什么是需求二、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三、需求的表示四、需求定理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习题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
微观经济学习题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决定了市场上物品和服务的交易量和价格。
本文将介绍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以及它们对市场的影响。
一、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当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当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这是由于消费者的收入限制和理性购买行为所决定的。
2.消费者收入:消费者的收入也是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他们对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反之,收入减少则需求量下降。
这是由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3.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不同物品或服务的偏好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一些时尚产品通常会受到较高的需求,因为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喜好较高。
4.相关物品价格:相关物品的价格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如果相关物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可能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品,导致原有商品的需求下降。
需求的变化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当需求增加时,市场上的交易量和价格都会上升;反之,需求下降则会导致市场交易量和价格的下降。
二、供给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设备成本等。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生产者可能会减少供给量;反之,生产成本下降则供给量增加。
2.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高效的生产技术可以使得生产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物品和服务,从而增加供给量。
3.生产者预期:生产者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期也会影响供给。
如果生产者预期市场需求将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供给量;反之,预期市场需求下降则供给量减少。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和规定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
例如,调节生产者税收或补贴政策,会改变生产者对供给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1背景资料:人们说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到现在的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带来了足够的刺激。
进入5 月份以来,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
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2007 年5 月上中旬,全国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4 元,涨幅43.1%。
在北京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14 次上涨。
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10 年罕见。
猪肉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导致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是: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何分析思路: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
因此,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年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
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
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更是这样。
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 下列各事件对x 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1) 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 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对x 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工人的工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 y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了,消费者用y 商品替代x 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 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各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 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 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 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 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 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价格水平下,户都会大棉花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増加,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4案例
• “ 你甚至于可以使 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 政治经济学者——它 所必须学的就是‘供 给’与‘需求’这两 个名词。” ——卡莱 尔
14
一、需求曲线p16
1.定义
需求Demand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
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 (willing) (needs) (wants)(desires) “能够——支付能力” able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联 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 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
善,政府有能力。
例题
下列主题能归入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的是( ) A 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定 B 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C 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 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 E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基本认识:经济主体
家庭
产 品 和 服 务 工资 转移支付 要 素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一 研究对象 2 宏观经济学
“宏观”英文为“Macro”,希腊文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 关总量的决定以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 到充分的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的问 题是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买。如黑白电视价格下降买的人少。
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
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 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需求和产品整理日期:2002-11-20你可以使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但前提必须是让它明白‘供给’和‘需求’--转引自萨默尔逊《经济学》在《人力资本》一文,我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社会所有人都精通会计,那么会计在这个社会就难名一文。
原因在于,可以作为会计进行劳动力供给的人太多了,而社会需要的会计数量毕竟只是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很小一部分,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东西价格偏低是尽人皆知的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则会偏高,就象鲁迅先生讲的一样,南方的卷心菜到了北京便“物以稀为贵”,而且还要用一根红绳子套了,美其名曰“龙舌兰”。
越是稀少越是宝,鲁迅在仙台就受到格外的待遇。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层面。
萨默尔逊在他的《经济学》(14版)中引用了无名氏的一句话:你可以使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但前提必须是让它明白‘供给’和‘需求’。
长期以来经济学都致力于供给需求的均衡分析,包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的稳定性。
有人批判经济学家太冷酷,因为他们没有感情,对任何问题都用冷冰冰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
经济学中的需求包含两层含义:首先,需求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preference),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上的需要;其次,需求应该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能够购买得起。
假如一个人很有钱,买得起高档时装,但他对时装不感兴趣,也不打算买,他就构不成对时装得需求;另一个人,很喜欢时装,也想买,但又没有支付能力,他同样构不成对时装的需求。
只有主观上有买时装的欲望,客观上又具有支付能力的人,才构成对时装的需求。
供给是与需求对称的一面。
我们常提到市场,市场是由买方和卖方构成的,只有买方或者只有卖方方,交易不会发生,市场就名存实亡。
这里的卖方就是需求方,卖方就是供给方。
供给实际上就是提供商品,这些商品包括机器、石油、大米、飞机、衣服……等各种可以交易的东西。
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就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通常都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的。
它的调节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当某一部门的资源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那么更多的资源流向这个部门,资源供给增加造成资源价格的下降,资源价格下降使部分资源开始流出这个部门,从而又使价格有回升的动力……最终价格恢复到市场均衡价格。
但是理论上也不能排除不能恢复到市场均衡价格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价格一旦偏离市场均衡价格便越走越远。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参阅一下“蛛网理论”,它研究市场动态均衡的条件。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常常都是通过调整价格来完成。
因为调整价格,实际上就是在调整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产品的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里,产品与商品常常是混用的两个概念,这与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不同,马克思认为产品只有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不过我们不准备严格区分产品和商品,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认为产品或商品是可以用于消费的物品。
这里的物品既包括百货柜台陈列的所有东西,也包括社会系统的东西如教育,还包括自然界的东西,如渡假村的阳光等等。
可能有的人觉得把教育、渡假村的阳光看作产品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经济学家观察问题的独到之处。
比如如果你要去私立或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你将缴纳相应的学费,这个过程在经济学家眼里就变成:个人或政府提供“教育”这种产品,作为接受教育者的你实际上是在消费“教育”产品,你为你的消费行为支付的价格实际上就是你的学费支出。
或许你接受的是国家的免费教育,这不过是意味着国家帮你支付了“教育”产品的价格罢了。
渡假村的阳光成了产品,因为你要消费渡假村的阳光你就得向渡假村支付相应的价格。
别处的阳光不是商品,因为你不必因为享受了阳光而支付价格。
在经济学家眼里,很多的东西都是产品或具有产品性质的东西,也就是说可以用于交换和消费。
比如说权力,就有权力市场的说法,一些人提供权力,一些人消费权力。
关于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我们听得见得恐怕并不少。
我的一些同事经常说那些卖官鬻爵的地方领导有市场经济头脑。
婚姻也是产品,也有一个婚姻市场。
经济学角度看来,物色对象、恋爱到结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婚姻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婚姻市场上搜寻、讨价还价到成交的过程。
只不过进入这个市场的人既是婚姻的提供者又是婚姻的需求者罢了。
如果一个人抱定独身的打算,他就不会进入婚姻市场,因为他没有主观上的需求;一个没有获得心上人欢心的可怜男孩心灰意冷地退出婚姻市场,是因为他支付不起心上人开出“婚姻”产品的价格。
有的人是不同意把婚姻看作产品的看法的,甚至有人会大动肝火,认为这是对充满神圣的婚姻的一种亵渎。
其实没必要生气,你追求神圣的婚姻,天长地久的婚姻,相濡以沫的婚姻,也只不过是追求经久耐用的高质量的“婚姻”产品罢了。
我可以理解你的气愤,因为说出的真话常常让人老羞成怒。
就象鲁迅在一篇小说中讲,某人生了小孩,有人说小孩将来很富贵,有人说小孩将来会当官,主人听了很开心;后来有一个人说小孩将来会死亡,主人怒不可遏。
看吧,后来这个人说了最真实的话,却得到不受欢迎的结局。
所以有些人的生气是可以理解的。
我相信还是有人的看法会与经济学角度的看法一样。
因为我读到过一首诗,这样写的:我走过百货商场看到一个女孩的爱情摆在柜台上标价是四元八角我愿用一百元卖下它可她说我用的是假钞甚至人格也是产品,可以出售。
好多的人,不都为了一个“钱”字,人格丢尽吗?也有一些人“公正廉洁”,人格库存,概不出售。
很久之前读过一篇古文,讲的好象是唐朝某公,为官清正有美名,尝有人夤夜献金两万,公怒斥之,后献金十万,公“沉吟良久”,最后自然是一句下不为例作为结局。
可见,不是人格不出售,只因开价还不够。
想一想你自己,从不违法乱纪,给你十万都不干。
好,给你二十万干不干?一百万干不干?一千万干不干?一个亿干不干?你能逃离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俗语之外么?你越能逃离,说明你的人格要价越高,直到别人支付不起你的要价。
好了,现在我们还要看一下经济学意义上的对产品或商品的严格定义。
有些商品,增加消费可以增加效用,这叫作经济商品(Economic good),比如面包、旅行等;有的商品,增加消费则会降低效用,这叫做经济负商品(Economic bad),比如变质食品、毒品、环境污染、战争等;还有一种商品,与自己无关,它的消费增加或减少不增加也不减少经济效用,这称之为经济中性商品(Economic neuter),比如南加州的阳光对中国人就是经济中性商品(除非你有机会去那儿旅游)。
对经济商品,国家通常采取自由交易的政策。
当然进一步考察也是值得的,经济商品又包含有优值品和劣值品。
优值品是指那些带来的实际效用高于个体主观评价效用的产品,由于个体主观评价偏低就可能造成对该产品的消费不足,于是国家一般采取低价提供或免费提供的政策,以促进消费;甚至采取强制消费措施,比如社会保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消费。
劣值品是指那些带来的实际效用低于主观评价的产品,国家为了防止过度消费该产品一般都征收高额的税收以提高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甚至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比如国家对烟酒的政策就是如此。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优值品”和“劣值品”与“优质品”和“劣质品”不同,他们与产品质量没有太多的联系。
对经济负商品,国家通常采取限制供给的政策,比如颁布的禁毒法令、环境保护法等等。
有些经济学家对某些限制供给不以为然。
比如弗里德曼对禁毒的看法就是如此。
禁毒使毒品供给量减少供给行为风险增加,毒品供给价格升到很高,自然每销售一份毒品的利润越高。
许多人吸毒是贩毒人故意造成的:他们免费向那些可能成瘾的提供最初的几次服用的毒品。
这样做不会使贩毒者亏本,原因是:一旦上钩之后,这些瘾君子将成为着迷的消费者。
而如果毒品可以合法地得到,那么瘾君子可以从最便宜的地方买到毒品,所以,来自于这类残忍活动的任何可得利润将都不复存在。
排除了贩毒者故意引诱得可能,那么毒品合法化虽然有可能增加瘾君子得数量,但并不是一定会如此。
不论瘾君子数量得变化如何,如果使毒品合法化,那么单个瘾君子得情况肯定会好得多。
因为,禁毒下的毒品不但贵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质量极不可靠。
瘾君子身不由己地要与罪犯打交道以得到毒品,最后自己也变成罪犯以便有钱来保持这一嗜好,同时又要冒着无时不刻存在得死亡与疾病得危险。
此外,不可避免地,某些薪酬甚微的警察以及政府官员--以及某些高收入的警察以及政府官员--将屈从于从贩毒者和瘾君子手中攫取不义之财的诱惑。
当然,我并不鼓吹吸毒合法化,因为吸毒是否合法也许还受制于社会的主流文化和道德。
但弗里德曼的看法肯定有合理的一面。
比如,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了许多这样的事件:警察为获取不义之才竟残忍地向无辜青年注射毒品;警察只抓嫖客不抓妓女;缉毒警官与毒匪沆瀣一气……看来,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下的限制供给,一定会有机会主义行为大行其道,出现庞大的堕落者之流。
经济学上对产品还有一种流行的分类,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是不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的商品。
国防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公共产品,因为你消费国防产品,别人同样可以消费,而且消费数量也不因为个体的的社会地位、收入状况、纳税多少而有所区别。
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竞争性表现在有支付能力才可能取得消费的权利,排斥性表现在你消费了别人就不能消费。
比如一瓶啤酒,你的花钱购买才能消费,而你消费了这瓶啤酒,别人永远无法消费这瓶啤酒了。
划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意义在于研究那些东西应由政府提供,那些东西应由私人提供。
一般地认为,私人对提供私人产品具有动力,因此私人产品应由私人提供。
而公共产品产品则应由政府提供,因为人们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不会由提供公共产品的动力。
比如,治理环境污染,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出面,自己乘机享受好处,结果是大家谁也不出面。
所以,只能由政府来治理环境污染。
不过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R?科斯认为,只要产权是清晰的,产品由谁提供都是可以的。
它的名篇《经济学中的灯塔》意图为此提供例证。
因为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萨默尔逊等人,都认为灯塔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现实中确实也是由政府提供。
但科斯考察了英国17世纪下页到18世纪上页的历史,发现那时灯塔是由私人提供的,而且并没有表现出私人缺乏投资于灯塔的动力以及缺乏经济效率。
科斯的学问做到这份上,不得不令人叫绝。
科斯的思想是睿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
比如有人把他的研究结论归结为科斯定理、科斯第二定理,也有人称之为科斯谬误。
科斯认为,谈判成本为0的情况下,政府只需要界定并保护产权,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另一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反驳说,谈判成本不可能为0,而且有时高得令个体无力承担,以及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科斯想法难以成立,他甚至称科斯定理为科斯谬见。
不过,两位经济学家对国内的学者都产生过(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