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四篇
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四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1他,一个智慧的老者,他,一个安详的智者;他站在云海里,居高临下地俯览着这混沌的世俗,因为他早已把它看透;他与爱生们悠然自得,向充斥着戎马生涯的世俗投去轻蔑的眼光,因为他们从容。
他的学生们是一群热爱思考,放眼未来的可爱青年,他是一位善为人师,心怀天下的老师。
他,是孔子。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漂泊、苦涩以及难以咀嚼的酸楚,因为某些原因,历代君王一直没能重用孔子,而孔子,却云淡风轻一笑而过。
对于孔子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阳光心态和博大胸怀为这个迂腐的时代打开了一扇窗,为这个无色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彩虹。
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则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个人的到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快乐着、享受着。
和他的弟子在一起的时候,孔子几乎忘了世界,他陶醉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之中,他确实是一个好老师。
一次,颜渊,子路和孔子在讨论各自的志向,子路的志向豪放,颜渊的志向谦卑,但孔子是这样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他希望老者都能安详快乐,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小孩都得到关怀,这样,这个世界就美好太平了。
孔子把天下的一切尽收眼底,他关心的不止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更是关心着整个世界,把他温暖的心贴紧了整个世界。
孔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一直都和他的弟子们在游学,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事更体现了他的心胸宽广。
一次孔子出游,不知道渡口在哪里,看到两个隐士在耕田,就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
子路去问其中一个人,那人问他:“你是谁?”子路回答:“我是仲由。
”那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那人说:“天下此时已经乱纷纷的了,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他,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这纷乱的社会呢,现在的社会,改变不了了。
关于孔子的作文800字[5篇材料]
关于孔子的作文800字[5篇材料]第一篇:关于孔子的作文800字关于孔子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的作文800字1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
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
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
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可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
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读书人都在寻找一个救国复兴的方法;就在这时——孔子诞生了。
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他在母亲的悉心关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青年。
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
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总理”,帮忙鲁定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还给鲁国就是孔子的贡献。
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
”这样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么?我心中的孔子坚韧不拔。
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传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可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正是各国以大欺小,夺取天下的良机,谁肯采纳孔子“不要战争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继续周游推荐自我的思想。
如果换成咱们中的一个,肯定是早就退缩啦!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无类”,让平民也能上得起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独创私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有了之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今日我们能在学校里开心的生活!一本《论语》道不尽孔子对我们的教诲,孔子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此刻、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地烙在我的心上。
有关孔子的论文1000字
有关孔子的论文1000字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孔子的论文,供大家欣赏。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对周礼的信心,源于对夏礼,商礼更深层的了解。
“克己复礼,立大丈夫志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孔子的至理格言。
“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为仁”呢?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朝于斯,夕于斯,孔子尽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但是,珍馐罗前,何以下咽?的确,根植于心的性情只仁,是需要锻炼的,犹如一块璞玉,即使蕴涵上好的玉质,未经开发之前,还不能说是纯善纯美的艺术品。
孔子以为,“为仁者,齐家治国平天下”,即要统治者施行仁政,道德之治。
德治和法治,前者唯上,暴行虐施,只能“毁家灭国乱天下”。
再说“君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以为“刚毅,木讷,近仁”是核定君子品行的准则。
君子,就要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人是一根苇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
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孔子成了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
进则从政,兼及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
孔子也曾试图从政,情系苍生。
然而,他流离辗转,总也“报国无门”。
晚年的孔子私人办学,撰写术书,其著作也使瀚海书林,梅香千古!孔子思想,恩惠千古,泽被后世,被称为“万事师表”。
古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汉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儒学作为治世经传,极为推崇。
伏尔泰,西方文艺复兴的大师,如此的崇拜孔子,以至二十年如一日的始终悬挂孔子的画像。
他认为,孔子训导的儒生讲求气节、尊严、坐怀不乱,道德永比巴黎人来得清爽。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
从全球意义上来说,孔子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未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 几天前,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我以为,章子怡只不过是现代流行的一个符号,至多百年而已,而孔子则是永不过时的“万事师表”。
孔子心得作文800字(通用8篇)
孔子心得作文800字(通用8篇)孔子心得作文800字篇1《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
《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
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
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
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
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
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
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
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
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
"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
"先引其炎而后从之。
"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
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为人处世之道_议论文
为⼈处世之道_议论⽂为⼈处世之道现今社会科技的⾼速发展,⼈与⼈的关係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论如何,⼈际关係是每⼀个⼈必须⾯对的问题。
孔⽼夫⼦说:「过犹不及。
」在孔⼦看来,事情做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样的效果。
在现代⽣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处事的分⼨,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个良好的⼈际关係?《论语》中有很多处世的态度和做⼈的规矩,这些道理简单⽽富含哲理。
《论语》不是⼀部板着⾯孔说教的书,它交给我们的为⼈处世⽅法有时候渗透着⼀点变通,它告诉我们做事的塬则和把握塬则的分⼨。
其实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任何事情该做,甚么事不该做,什么⼈是好是坏。
然⽽,有很多时候判断⼈和事情不单单是好坏之分,⽽是在于你⽤什么态度对待⼈或事情,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不是⼀个提倡⼀味丧失塬则,⼀味要以⼀种仁爱之⼼去宽容⼀切的⼈。
曾经有⼀个的学⽣问他:「以德报怨何如?」我们对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并不陌⽣,因为我们经常说⽣活裡头应该是要这样做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格应该在孔⼦那裡得到讚赏。
没想到,孔⼦反问了他⼀句,⼦⽈:「何以报德?」孔⼦说⼀个⼈他已经⽤恩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家的恩德呢?当别⼈对他好的时候,他⼜该怎么做呢。
问完了这⼀句,孔⼦给出了他⾃⼰的答案^「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你的恩德和慈悲去真正报答那些给你恩德和慈悲的⼈。
这个道理我们听起来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夫⼦哲学不⼀样,但孔夫⼦是有塬则的,孔⼦不是提倡「以德抱怨」,他给的分⼨就是「以直抱怨」,意即⽤你的正直去⾯对这⼀切,这才是⾄善的道理。
其实孔夫⼦在这裡给了我们⼀种⼈⽣的啓⽰和⼈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如果永远以⼀种恶意去⾯对不道德的⾏为,那么这个世界只会将恶意不断循环,这是⽆休⽌的。
然⽽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和慈悲,⽤那种不值得的仁爱去⾯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种⼈⽣的悲剧。
论语孔子论文(精选5篇)
论语孔子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论语孔子论文《论语》作为孔子言行最初的也是最可靠的记录,无疑是还原孔子形象的最佳材料,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论语孔子论文吧!论语孔子论文内容摘要:它记录了孔子思想上、行为上的诸多矛盾。
本文重点分析了孔子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和言语方面的矛盾,从中见出了一个“即凡而圣”的孔子。
关键词:《论语》矛盾孔子在一轮轮盲目尊孔和极端批孔的浪潮中,人们已然离真实的孔子越来越远了。
正李零先生所说“读《论语》,是读原典。
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
”细读《论语》,不难发现,孔子的思想学说乃至实际做法有不少矛盾之处,而正是这些相互抵牾的地方,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孔子。
一.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孔子欣赏的生活方式是简朴寡欲的。
他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在食宿方面,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
他曾大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在衣着方面,孔子赞赏的是不随意铺张的穿着。
他曾表扬子路:“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罕》)孔子虽然肯定不注重享受的生活态度,但与之相悖,他在衣食的品质上都提出了诸多要求。
根据《乡党》篇的记录,孔子的饮食至少要精细、新鲜、刀工好、色香味俱全、时间合宜、搭配得当;孔子的衣服则要制作精美、饰物精巧,不同场合、不同季节要有不同的衣服,不同颜色、不同质料的衣服必须合理搭配穿戴。
精细的食物完全不是孔子所说的“饭疏食饮水”(《述而》),讲究的衣物跟“衣敝袍”也相去甚远,这是孔子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矛盾。
从表面上看,孔子提倡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而实际操作时却又十分注重物质享受,这种矛盾使孔子大有“借别人的生活方式推崇简朴的生活以及摆脱欲望牵累的精神独立,自己却沉醉于以极其精致的物质为基础的乐趣中”的嫌疑。
但仔细分析,这对矛盾展现出的孔子的风貌绝非如此。
结合《史记·孔子世家》围绕孔子思想主张撰写一篇历史论文
结合《史记·孔子世家》围绕孔子思想主张撰写一篇历史论文《孔子世家》是的《史记》中篇幅较长的一卷,讲述了孔子多舛、漂泊不得志的一生,6通过对其语言的大量描写突出了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品德。
但孔子为人又不迂腐,有时他也不会遵守自己订下的约定,因为他认为“要盟也,神不听”,这和后世那些迂腐的儒生大不相同。
同时,孔子是有大才的:“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季桓子叹道:“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
可就是这样一位圣贤,却始终未一展奇才,周游列国终生不得志。
鲁国大乱后,孔子来到齐国,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在节财”的回答让景公很满意,“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
这时进言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
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此后齐景公虽然不再询问“礼”,但还是愿意留住孔子。
这时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
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孔子就上路齐国,回到鲁国。
之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经过一年的,四处都来效法他。
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
齐国人闻悉鲁国的情况后感到恐惧,大夫黎鉏提议:“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挑选齐国初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华丽服装而跳起《康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
季桓子沉迷女乐,孔子看不下去,就出走到了卫国。
在卫国时,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
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
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
孔子游历了几个国家后又回到卫国,可此时卫灵公年老,懒于理政,没有任用孔子。
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精选5篇)
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篇1话说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纪90年代,仍干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
这一方面是为了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是为生计考虑。
晚年的孔子混得并不潇洒。
尽管他曾出过国、讲过学、着过书而且知名度也颇高,但终因不懂英语、不懂俄语、不懂日语,外语职称考试总是过不得关,所以在大学里总是评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后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后,闭门思量多日,最后回到故乡,重操旧业办私学,既托亲朋好友,又到银行贷款,最后凑了数百万元,创办了孔氏中学。
学校挂牌那天,当地政界要员和其他社会名流都纷纷登门祝贺,当地报纸还发了头版头条。
由于孔子的号召力很大,生源不错,聘来的教师水平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孔氏中学的教育质量不错,升学率也一年高过一年。
每到招生时节,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世纪末的某一天,主管单位来电话,召孔子赴教育局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私立学校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再搞“应试教育”,私立学校也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再搞题海战术。
由于这次会议很重要,县里的一位领导也到会讲了话。
这位有些盛气凌人的年轻领导说,“‘减负’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痹大意,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要抓好这项工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
过去,孔夫子在《论语》一开篇就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有道理的。
学习确实需要反复温习,反复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所得,是为了温故而知新。
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让学生‘习’下去、‘温’下去,那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吗?所以,我今天郑重建议,‘习’的次数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减负’。
县里统一规定,小学生作业量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如果谁加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喝了农药上了吊,教师开除,校长撤职,学校关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说实话,孔子还在大学任教时,就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所耳闻。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引言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对于为人处世的理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从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思想孔子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塑造。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学习和修身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磨炼心性、培养道德感和修养品德。
他认为,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一个人才能够真正明辨是非、善恶,从而为人处世更加得体。
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理念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
他主张以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强调“教育人有方”。
孔子提倡“学而不思则罔”,他认为学生应该注重思考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此外,孔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他认为人的品德是教育的核心,而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行为准则孔子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来指导人们为人处世。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行为准则:1. 以仁爱为核心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和谐、友善和善良的相处方式。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2. 尊敬和孝敬长辈孔子非常重视尊敬和孝敬长辈。
他认为,孝敬父母和敬重长辈是人们基本的道德责任,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
3. 不断学习和进步孔子强调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4. 谦逊和宽容孔子主张谦逊和宽容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谦虚待人、宽容他人的不足,并学会从他人身上吸取优点,以便自我完善。
5. 诚信和正直孔子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的内心,坚守道德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总结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一个崇高而实践性强的理念体系。
从《论语》看孔子的为人之道
莨 譬 | | k 裴
“
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高的,目 光深远 , 似有王者气概,此人
下车要跟他讲话,而这个人却快步避开
讼 ”的过程 中应当 “ 自 躬 厚而薄责于 了, 一句话也没说上。这人用歌告诫孔 子: 政治危险 , 不要再为从政而奔波 了。 子把这类人称为狷者。狷者的特 L 点是有所不为。他把世道看穿看淡 了,
知道 已经无可挽救 ,就走向了彻底绝
卫灵 公》 。 )
特” ,对政治家而言, 《 论语》或许是 治国 安民的一柄利器 , 所谓 “ 半部 《 论 语 》治天下”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 , ; 《 》更可作为为人处世的一剂良 沦语 方。 正确地为人,才能有效地处世。为人之 道, 大而化之 , 无外乎待己之道和待人 之道,在 《 论语》 中, 孔子和他的弟子 们用言行向我们阐释了应当如何认识这
当理由吗?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听任他 们受暴政的煎熬 ,自 己闭门养神 , 这种 行为真的是 “ 修养高深”的体现吗? L 子当 然是不会同意的。孔子知道责任比 聪明更重要。 你看明A了就不管了, 我
看明A了, 还是要管。正所谓 “ 三军可
综 天 2031 6 合 地 0 0 10
是强调自己这一方面的因素,他对 自己
要求很严,特别重视提高 自 身的修养。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
提到孔子的待己 之道, 就不得不说 孔子对信仰的执著坚守。大家都知道孔
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
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自古以来传颂的经典。
在《论语》这部著作中,孔子用极其简单却又富含寓意的话教会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记录着一个故事:孔子对着自己的弟子们说:“吾道一以贯之。
”说完之后,就施施然而去,留下弟子们一头雾水地愣在那里。
唯独有曾子明白了孔子的话,并且深以为然。
别的弟子问曾子老师的话是何意,曾子回答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个简短的故事里,明确鲜明地告诉了我们孔子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忠恕”二字。
忠恕二字何以解释,论语中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这是孔子在另外一个时间亲自回答的,他依旧简短地说了一句话,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后来被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伏尔泰奉为圭臬,认为孔子的话语正是其思想启蒙的主旨所在。
这样简短的八个字,在两千年之后被一个法国思想家如此推崇备至,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是一个言简意赅,但却又意蕴深远的八个字。
孔子的思想以中正平和著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如此。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就不要推到别人的身上。
这是一种典型的推己及人的思想。
虽说以己度人并非一种完全正确的思想方式,但是通常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又有多少人会接受你的推脱呢?这是一种对于自我行为的原则性约束,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集中体现了两点对人态度:一,人人平等。
二,高尚自我。
人人平等是一种很难得的处世观念,尽管这个世界推行人人平等的观念推行了几百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也并没有真正做到。
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
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社会地位,会造就千差万别的世界观。
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眼界,对于与自己相差甚远的人,实际上无论是从心理情感上,还是具体行为上,都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
关于孔子为人处事的作文
【 - 写作指导】篇一:《关于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张艺譞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曾经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
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可以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
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
”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可以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加快了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
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
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
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孔子思想的优秀议论文
孔子思想的优秀议论文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孔子思想的议论文作文吧。
孔子思想的议论文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
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
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
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
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
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
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
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第一篇: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导语: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学习观,提出了“在学习的目的上主张学以致道,学以治世;在学习的态度上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在学习的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学行并重;在学习的内容上注重德育;在学习的作用上突出完善人格”。
【关键词】孔子学习观一、在学习的目的上主张学以致道,学以治世在孔子的心目中,学习的最高目的还是“学以治世”,正如子夏的所说:“学而优则仕”[1]子张即学有所成了才可以去做官。
对君子而言:“不仕无义”,依据是“君子之仕,行其义也”[1]微子。
对于其他目的的学习,孔子是不赞同的:故当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1]子张毕竟在孔子看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1]卫灵公从中不难发现孔子认为只有学习那些治国安邦的策略才是学习的正道,而学那些农事就偏离了学习目的。
在分析学习的目的时,他曾颇有感触地强调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子路可见,孔子学习的最高目的是“学以治世”,认为书读得再多,如排不上“为政”的用场,这样的学习是无用的。
学习是为了达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1]子路的从政目的。
上述事例也表明了孔子的那些弟子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完成了达仕为政的神圣使命。
他自己也曾表达过急于从政的迫切愿望:“诺,吾将仕矣。
”[1]阳货这些思想也初步奠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伦理基础。
后世的许多读书人皆把读书视为是最神圣的事业,看作登上仕途的理想阶梯。
上述这些言论都体现孔子学以致道,学以治世的学习目的。
孔子思想论文
孔子思想论文孔子,是我们的教育家,思想的指导者。
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在这崭新的世纪里,和平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核心。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孔子思想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孔子的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他的“仁者爱人”及“以民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早己超越了国界和时空的界限,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
中华民族则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尊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义、保气节、宽厚中正的道德品质和艰苦自立、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孔子生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地位及影响、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孔子的先世是殷商的王族。
周灭商,殷人受封到宋,转成为诸侯。
后在宋国内部变乱中又转为公卿之家。
到孔子的曾祖孔防叔时,因宋国内动乱,避居鲁国。
从此失去卿位,从贵族下降为士族家庭。
孔子即生于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陬邑的长官,在孔子出生后不久便去世。
孔子幼时家境已经降到一般平民的境地。
孔子自称“吾少也贱”,他做过管仓库的“委吏”和管放牧的“乘田”,都是地位低下的小吏。
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
孔子的议论文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议论文篇1我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你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吗?那是一个科技与网络遍布的世界,与你们的世界完全不同了。
如今,儒家思想影响着历历代代的人们,因为它令我们受益匪浅,你知道吗?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由您弟子整理和编纂的《论语》,我们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我最喜欢你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它使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每当我空闲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温习一下功课,把不太熟或者错过的题认真地看看,想想,做做,记记。
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
您那诚实守信的态度,为人民着想的思想和教育学生诚实,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多么值得后人去学习啊!你创立的儒家学派是“百家争鸣”时期最正统的学派,培养了许许多多报效祖国,诚实守信的弟子。
您的教育思想主要分为“仁”和“礼”两大类,如今的教师也是这样来教导学生们的。
现在有许多电视剧和动画片都在上演你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比如《孔子》。
《秦时明月》等。
好多国家也创办了《孔子学院》,可见你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全世界。
孔子爷爷,您还不知道电视机是什么吧?它就是能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通过立体图像在一个小方快的盒子里播放,怎么样,神奇吧?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享有免费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权利。
封建时代的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吃得饱,穿的暖,不再受劳役和赋税的巨大压力了,整个社会安居乐业,人民自由幸福。
孔子爷爷,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
孔子仁爱思想的论文集合3篇
孔子仁爱思想的论文集合3篇【篇1】孔子仁爱思想的论文摘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
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说纷纷,莫衷一是。
事实上,仁固然是孔子的发现,但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
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
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我们又不妨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或即是孔子未曾明言的独特的人性观。
关键词:孔子仁礼相成动态人性观孔子的学说,当时深得其心的弟子颜渊已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论语·子罕》以下引《论语》只出篇名),不同的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已有差异。
孔子卒后,关于孔子学说的真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千多年来,解释孔子的着述汗牛充栋,但孔子的思想却不仅没有因此而变得清晰明朗起来,相反,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难以把握了。
不过,在众多不同的解释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为大家所一致认同的东西,这就是仁和礼。
尽管人们对仁和礼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仍有不同意见,但几乎无人否认,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的两个概念。
一、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
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
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论语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作文800字
论语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作文800字(中英文版)Title: The Analects: A Guide to Conduct in LifeTitle: 《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 classic work of Chinese philosophy,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proper conduct and social behavior.Its teachings, compiled from the conversations and action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continue to guide individuals i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The Analect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integrity, respect for others, and self-improvement,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living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论语》是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的行为和社会交往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这部作品汇集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至今仍指导着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它强调了道德诚信、尊重他人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为我们如何过上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One of the central themes in the Analects is the pursuit of moral excellence.Confucius taught that individuals shoul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ir character and moral integrity, rather than seeking external rewards such as wealth or status.He believed that by cultivating virtues such a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one could achieve inner peac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论语》中的一个核心主题是追求道德卓越。
孔子的为人之道1500字
孔子的为人之道1500字刘世博有言:"需无畏困苦,此为自强;需孤独执著,此为不息;需悲天悯人,此为厚德;需当仁不让,此为载物。
古往今来,问心无愧于这八字者少之又少。
'我想孔子就是那少数人中的一个。
需无畏困苦,此为自强。
孔子是自强的。
孔子的一生中并不富有,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潦倒的,可就如雨果所言,"穷困是一个熔炉,每当命运需要一个坏蛋或是一个神人,就把一个人投进去。
'孔子就是从熔炉爬出来的那个神人。
为了他的道,孔子所展示出的坚毅令人赞美,或许此时孔子已经不再被适合称为"文人'了,我想"战士'这个称谓更适合他。
战士为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
对孔子而言,道是他的盔和甲,义是他的矛和盾,究其一生以一人之力与世界抗衡。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这足以用来言说孔子。
孤独执着,此为不息。
孔子的路不被当时的主流认可,甚至被攻讦,可他仍是"一意孤行',困难的、执着的,一步步走着。
他不懂什么叫随大流,也不会去随大流。
大流,在当时便是趋利、趋势,这个大流是大部分人的处世方式和精神指向,这种特征显示的不是人的强大,而是人的虚弱,是部落群体意识的翻版。
由于不自信,因此每迈一只脚,每做一件事都要东张西望,看看别人如何举手投足,然后自己加以跟随和效仿。
他人仰视则自己仰视,他人俯视则自己俯视,他人鼓掌则自己鼓掌,他人吐口水则自己吐口水至于何以至此,却不去弄个明白,反正随大流是安全的。
时代的无边麦浪中,他一茬一茬地割着,他当然割不完这些名为"礼崩乐坏'的稻,可是他真的割不完吗?"人最经常缺乏的不是不计回报的魄力与士气,而是看清什么值得全力压上的智慧',孔子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的一生都在为了礼乐复兴而奋斗,纵使千万人不解、蔑视,他也置之不闻,即使明白做不到仍是"知其不行而为之'。
关于孔子议论文_作文2150字_议论文范文_
关于孔子议论文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孔子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孔子议论文篇一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
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
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
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以礼治国。
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
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
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
20xx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
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是我国圣贤的典范,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影响深远,本文从君子之道、孝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论语》君子孝道交友修养
《论语》一书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它不仅是在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在讲做人之道。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的状况,孔子主张恢复天下有道的局面,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此,他提出要正名,恢复天下正常秩序,而正名的关键在正人,正人的关键又在正己,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因此《论语》思想的核心就是“正人”,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一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出现多达107次,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身居高位的贤者,二是道德高尚的人。
了解君子内涵,对于我们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是君子的基本要求,是君子人格的核心所在,子曰:“仁者,爱人。
”就是强调要爱护别人,对人有爱心,能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
孔子把仁爱看作君子一生的追求,君子要处处体现出仁善之心,为此,孔子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但同时强调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乃仁爱之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不过,儒家所讲的爱不仅仅是爱家人,
儒家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所以“爱人”又要求“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博爱。
“义”是君子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在对待“利”时,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迷失自我。
儒家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利欲,但更注重的是,在获取物质利益时,要“见利思义”,对物质的追求要符合道义,不按照道义而取得的利益对孔子而言是不屑一顾的。
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种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礼”是君子衡量言行举止的重要标尺。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君子言行举止要特别符合礼仪规范,“不知礼,无以立也。
”(《论语·尧曰》)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为人诚恳,尊重他人,懂得谦让,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立足社会。
相反如果行为处事不遵礼制,就会带来危害。
正如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二孝道
孝道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论语》一书中“孝”字出现了19次。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说明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学习文化知识要从做人开始。
孝道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顺上。
《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此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活爹娘,简单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就跟养狗养马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孔子提出了以“敬”为核心内容的
孝道,强调对父母的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
孝道不仅包括对父母物质上的满足,更包括对父母人格上的尊重和精神上的慰藉。
同时,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还必须做到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要做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大意是说儿女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什么过错,要委婉劝阻,和颜悦色,即使自己的意见没被听从,仍要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这是孔子在强调子女对父母还要孝顺,顺者为孝,必要时给予父母一些生活习惯和爱好上的包容和尊重,让他们精神上能够愉悦,才是真正的尽孝。
此外,孔子讲的孝道还表现在弘扬继承父母的遗志,祭祀时遵守严格的礼制,游必有方的牵挂等多方面。
三交友之道
《论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智慧,如何交友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主要有对朋友的选择、对朋友的态度、与人相处等几个方面。
人际交往中,择友至关重要,如果交友不慎,将给我们带来不利和麻烦。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交友原则: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鼓励人们要多结交那些正直、守信用、知识广博之人,而远离那些虚伪奸诈、自私自利、阿谀奉承、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之人。
在对友态度上,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能朋友说什么就是什么,要看他是如何去做的,人有时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朋友的为人,交到可靠的朋友。
当面对朋友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时,应该做到忠告而善道。
在《论语·颜渊》中,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
孔子认为,朋友之间要以忠诚之心引导其改正错误,但要适可而止,不作过分强求,否则可能劝导不成,反而会自取其辱,自讨没趣。
这在今天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另外,朋友交往还要保持一个谦逊、恭敬的心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要多看别人优势和长处,虚心讨教,对其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与人相处,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交友原则:适当距离产生美。
在《论语·里仁》中,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意思是说,对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朋友相处也要有一个度,适当的距离,孔子曾经说过“过犹不及”,这也是他“中庸之道”的具体反映。
有个故事“刺猬取暖”也正说明人与人相处要保持恰当距离,独立人格,才能达到距离美的效应。
四修养之道
孔子对自己要求很严,特别重视提高自身的修养。
提出“修己以敬”的观点,主张在品行方面不断完善自己,达到做事恭敬认真谨慎,通过修炼自己,达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界。
加强道德修养就必须要不断地反省自我,即“自讼”,在此过程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多从自身找原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孔子还提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只有不断内省吾身,改正过错和存在的不足,方能成就自我,不断提升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