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深度等于读书的厚度
厚积而薄发——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厚积而薄发——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会阅读就不会写作。
”平时在讲作文的时候也总是对学生强调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因为写作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积累,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小到大耳提面教,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它所展示的正是阅读和写作之间那种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从教两年以来,经常有学生对我说不会写作文,事实上从他们的大作文、随笔里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确实不会写作文,写出来的东西千奇百怪什么都有。
当我问及原因的时候,发现他们很少有时间看书,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作业上面,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都非常贫乏。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部分学生只是满足于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很少会有学生主动去找书看,缺乏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知识的意识。
当然,这样学习的结果就是阅读与写作脱节,学生并不能从阅读中受益而提高写作能力。
而且因为高考的存在,现在的高中教学当中,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安心阅读,一节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根本是对书籍的浅尝辄止,所以,语文老师更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按照阅读到欣赏到借鉴的这样一个科学阅读的过程发展,当学生很好的掌握好这个方法的时候,相信阅读课的四十分钟能更好地利用起来。
有句老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好优美语句的摘抄是一个相当好的习惯,把自己喜欢的,能激起自己情感共鸣的语句记在本子上,时常翻看,就可以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写作时就能自然用上,从而达到汲取书籍中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的目的。
好的书籍就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总是不乏优美的词句,勤于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丰富他们的词句积累。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虽然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而想要运用好语言,不仅要积累好语言。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如今,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作文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作文教学中,厚度、温度和深度是三项非常重要的要素。
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来探讨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作文教学的“厚度”是指作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厚度体现在对学生知识储备、写作技能、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生活和文学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既有较高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又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让作文真正“有声有色”。
作文教学的“温度”是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和情感教育。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应该在教师言传身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体验、感悟、表达情感。
通过教学案例向学生讲述鲁迅的《一件小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去体验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学生写作的情感更加真实和丰富。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正让作文渗透情感,传递情感。
作文教学的“深度”是指作文教学要有较深的内涵和内在的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对经典名篇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作文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更多的内在力量和价值。
读书增加人生的厚度作文
读书增加人生的厚度作文
《读书,让人生更“厚”起来》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读书这事儿。
你知道吗,读书可太重要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
聚会上,大家聊得那叫一个热闹,天文地理、明星八卦啥都有。
我呢,平时也还算读了点书,所以有些话题我还能插上嘴。
结果聊着聊着,说到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大家都开始发表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
我一听,哎呀,这本书我读过呀,而且感触还挺深。
于是我就开始跟他们分享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和理解。
哇,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发光,其他人都听得特别认真,还时不时点头赞同。
这时候我就明白啦,读书真的能让我在这种场合变得更加自信和有魅力呀!
读书就像是给我们的人生铺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底蕴,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厚度。
通过读书,我们能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事情,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人生。
就像我们在书里可以跟着主人公一起冒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读书,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单调,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所以呀,我们可得多读书呀,让自己的人生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充满了无尽的智慧和乐趣。
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人生因
为读书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厚度!就这么着吧,我得赶紧再去读本书啦!嘿嘿!。
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作文
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作文
嘿,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儿偷偷溜进来,我手里这本书,翻
起来就像是在跟时间玩个小游戏。
你说这书啊,就是个大宝库,每
个字儿都藏着故事和道理。
有的人就喜欢那些古书,感觉跟古人聊
天似的,我就更喜欢读读现代小说,感觉跟活在故事里一样。
说到生活,有时候真的就像是在翻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
是啥。
有人天天追求刺激,跟电影里的英雄似的,我就爱那种小日子,平平淡淡,但每天都有新发现。
不过啊,人生这东西,总是让
人琢磨不透,你得不停地学,不停地成长,不然可就落后了。
说到读书和人生,我觉得它们俩就是好朋友。
读书能让我看到
别人的生活,有时候感觉就像是在跟书里的人物交朋友;而生活呢,又让我更加明白书里说的那些话是啥意思。
有时候,我在书里找到
了自己的影子,感觉特别亲切;有时候,书里的一句话就让我突然
想通了一些事情,觉得世界都亮了。
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作文
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作文
“这本书怎么这么厚啊,啥时候才能看完呀!”我看着手中那本厚厚的书,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的地板上,我正坐在书桌前,为眼前这本厚书而苦恼。
妈妈听到我的抱怨,笑着走过来,说:“宝贝呀,读书可不能只看厚薄呀,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价值呢。
”我皱着眉头说:“可是这么厚,读起来好费劲呀!”妈妈摸摸我的头,温柔地说:“你想想呀,就像你爬山一样,虽然山很高,但当你一步一步爬上去,到达山顶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多棒呀!读书也是这样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我试着静下心来,慢慢去读那本厚书。
一开始真的很艰难,总是会走神,会不耐烦,但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妈妈的话,想起爬山的那种坚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沉浸到书中的世界里,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
有一天,我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发现这本书越读越有意思啦!”妈妈笑着说:“是吧,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呀。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无尽的知识和乐趣等着我去探索。
我突然觉得,人生不也像读书一样吗?有厚的部分,也有薄的部分。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就像那本厚厚的书,觉得难以跨越,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挫折,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精彩。
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
我们不能因为书厚就不去读,不能因为人生路上有困难就停下脚步。
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去探索那无尽的可能。
让我们在读书中成长,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初一作文】把书读薄把自己读厚
【初一作文】把书读薄把自己读厚我要把书读薄,把自己读厚。
相信有一天,我的心灵也会散发出淡淡的书香。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对的是滚滚长江、浩瀚的大海、宏伟的大厦,偶尔翻过一页,那迷人的字眼带我进入了无边无垠的知识海洋。
我喜欢这书香,正如陶渊明喜欢那田园之中的淡淡菊香,周敦颐喜欢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淳朴莲香。
我并非是个古典安静的姑娘,可阅读却能让我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她或他的故事,让我能够在一缕阳光下,一盏清茶旁,伴着钟爱的书,走入一幅幅静默流淌的山水画——是大漠孤烟的塞北,是杏花烟雨的江南,是金戈铁马的雄心,是吟风弄月的雅兴,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是“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幽思,是“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的洒脱,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是梦里的诗词缱绻,是内心深处的荼蘼芬芳。
从王维眼中,我读出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悲壮;从太白酒里,我读懂了断水更流、消愁更愁的惆怅;从易安居士的消瘦如黄花的容颜里,我读出了相思;从柳三变临风叹息的身影里,我明白了什么叫多愁。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我感慨,为了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为了他的愚忠盲目;我喝彩,为了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为了屈大夫的独清独醒;我叹息,为了稼轩的“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也为了文天祥的“身世浮沉雨打萍”,为了抚平余光中老先生“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乡愁,为了颂扬党益民同志《一路格桑花》后那些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陶醉到迷人的书香里,我真切地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大师对话;像和三毛花下品茗,和罗曼·罗兰林间散步;更像与苏轼举杯共饮,与高尔基化作海燕一同搏击风浪。
感慨缕缕书香,带我去领略那沁人心脾,去领略那神清气爽。
在书香中,获得一份高原的旷远,一份自省的静谧与安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积累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与美度
读 好书 。 足够 量 的阅读 积 累对 ”
语 文 的学 习有 着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语 文 学 习 ,积 累 为 本 。
说 ,读 书 的 厚 度 就 是 作 文 的 美
度。
增 长而 E益成 熟 。但 中学生 实在 t 是等 不及 ,需要 提前 支取 ,而 提
阅 读 不 仅 能 砥 砺 “ 想 ”, 思 润泽 “ 言 ” 语 ,还 能 让学 生 掌握 “ 写作 技巧 ” ,陶冶你 的情操 ,培 养 你 的 阅 读 兴 趣 ,让 你 爱 上 阅 读 ,而持续 的高雅 的阅读兴 趣是 能转化成 写作兴趣 的 ,会成 为写
维普资讯
积 累的厚 度 就是 作 文 的 梁度 与美 度
圃 溽永 梅
阅读 积 累 就 是 对 知 识 、经 验 、信 息等 的积聚和整 合 。要达
到 足 够 量 的阅 读 积 累 , 就 是 让 学
有捷径 ,就是要 多读 ,多 写 ,二 者不可缺 一 。比方 说一个 老是不 读书 、不 写作 的学生认为 自己有
作 的 源 头 活 水 和 不 竭 动 力 。 阅
阅读 积累 和作 文 的关 系实在 难 以 说 清 ,就 像 一 枚 硬 币 的两 面 ,互 为依存 ,不可分 割。作文 虽说文 无定法 ,但 还是有一 些规 律可循 的 。在我 看来 ,作 文主要 有两个方 面 :思想 、语言 。这两 个方 面都可 以通过 阅读积 累来解 决 ,或 者在阅读积 累的过程 中 自 然得到提高 。 “ 思想 ”是写作 的灵魂 。写 作 的深 度 由思想决 定 ,思想 来源
个 人 的 思 想 会 随 着 年 龄 、 阅 历 的
《 语文课 程标准 》中明确 指
出 : “ 养 学 生 广 泛 的 阅读 兴 培
读书要有深度广度厚度的议论文
读书要有深度广度厚度的议论文都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要用智慧的读法去读好一本书,在读的同时,要用心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要慢慢地品出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样才算读好了一本书。
人类为什么要读书呢?因为读书可以让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读书使人增长知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绽放花蕾厖.所以我们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现在先来说说这个“读”吧,如果说“读”,其实很简单、很容易。
读有很多种读法,有的走马观花,意思是一本书东看一页,西看一篇,大概过目一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都不知道;有的读望天书,就是一本书,一篇文章,读的时候心不在焉,虽然书捧在手上,嘴在不停地读,但是读哪里了都找不到;有的细嚼慢咽,就是当他读完了一本书后,他能从头到尾的给叙述出来,只有这种读法才能感悟出其中的道理!感悟中的这个“悟”字,大家看看,他是由一个“心”和一个“吾”组成的一个“悟”字。
而其中的“吾”字可以代表“我”或者“自己”的意思,所以只有我们自己用心去读一本书,才能置身于其中,才能感悟出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书?写这样的书有什么教育意义?比如我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我就会深深地融入到书中。
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
使我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这就是我在读书时的感悟,但我们不光会感悟就行了,还要在感悟中慢慢地“品“出作者的心境。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大家再看看这个“品”字,他是由三个口组成的一个字,他韵藏着多种意思,意味着我们要多读多写。
言下之意就是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或者读了一个故事后,不光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还有用嘴把他表达出来,用笔把他的主体意思写出来。
厚度,深度,广度,温度作文
厚度,深度,广度,温度作文
厚度。
说到书的厚度啊,那可真是有讲究。
有些书薄薄的,读起来像喝了口清茶,轻松自在;而有些书厚得跟砖块似的,翻开一看,里面全是历史和智慧。
读这样的书,就像是在跟古代的大咖们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真是涨知识啊!
深度。
你知道吗,大海的深度可是个谜。
站在海边,看着那深不见底的海水,我就在想,里面到底藏着啥?是宝藏?还是怪兽?哈哈,其实吧,那深度就是个大挑战,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敢去深海里探险,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广度。
说到天空,我就想起小时候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日子。
那时候觉得天空好大啊,无边无际的,好像什么都能装下。
现在长大了,再抬头看天空,还是觉得它好广,好包容。
就像咱们这个世界,虽
然人很多,但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天空的广度给我们的启示吧。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和深度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作文教学的厚度。
作文教学的厚度指的是所教授的作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一些高级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他们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写作技巧,使他们的作文更加完整和丰富。
作文教学的温度。
作文教学的温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关心和关爱程度。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他们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和评定,并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和积极性。
作文教学的深度。
作文教学的深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深度,二是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方面,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展开广泛的阅读、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学生思维的深度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写作模式和手法,使他们的作文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和深度都非常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关心和关爱学生,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更具有个性和深度的作文。
华罗庚说把书读厚读薄作文
华罗庚说把书读厚读薄作文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而华罗庚先生所说的“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初听时或许觉得有些玄乎,可当我真正经历了一番读书的“折腾”后,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大智慧。
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数学一直是让我又爱又恨的学科。
爱它是因为解开一道难题后的那种成就感,恨它则是因为那些怎么也搞不明白的概念和公式。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新的章节——三角函数。
那节课一开始,我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眼睛紧紧盯着黑板,耳朵竖得像天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公式,什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公式等等。
我一边忙着抄笔记,一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试图把这些公式塞进脑子里。
那几天,我的书包里总是沉甸甸的,装满了各种数学辅导书和练习册。
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就一头扎进三角函数的世界里。
我把书上的每一个定义、每一个例题都仔细琢磨了好几遍。
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翻其他的参考资料,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讲解视频。
那段时间,我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和推导步骤。
我发现,光是记住公式还不行,还得会灵活运用。
于是,我又开始找各种练习题来做,从简单的基础题到复杂的难题,一个都不放过。
每做一道题,我都会在旁边写下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
就这样,原本薄薄的一本数学书,在我的不断钻研下,变得越来越厚。
里面不仅有书上的内容,还有我自己补充的笔记、总结的规律、做错的题目以及各种解题的小技巧。
然而,随着复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
虽然我做了很多题,掌握了很多方法,但是一遇到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还是会感到无从下手。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我把书读得太厚了,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于是,我决定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把那些厚厚的笔记和资料进行精简和提炼。
我把相似的题型进行归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解题规律。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人生也是如此作文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人生都系如此
书页承载住知识之重,都映射住人生之味。
读薄一本书,识清佢表面嘅文采与古仔;读厚一本书,悟透其内涵与哲理,恰似人生嘅历练,喺浅尝辄止嘅经历与深刻领悟中,我哋得以丰盈自我。
书页如风,拂过历史嘅皱褶,带我哋窥见前人嘅兴衰荣辱。
读薄一本书,我哋仿佛置身于战场,目睹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读厚一本书,我哋领悟到兵法嘅谋略与人性嘅博弈,感悟到历史洪流中激荡嘅人性与智慧。
书页如雨,滋润住心灵嘅荒漠,等我哋体味人间嘅悲欢离合。
读薄一本书,我哋可以为主人公嘅喜悦而欢呼,为主人公嘅悲伤而落泪;读厚一本书,我哋理解晒人性嘅复杂与生命嘅脆弱,学识晒宽容、释怀与爱。
书页如琴,奏响住精神世界嘅乐章。
读薄一本书,我哋欣赏佢嘅词藻华丽,句式优美;读厚一本书,我哋感悟到作者嘅情怀与思想,畀作品中蕴含嘅真善美所陶醉。
音乐涤荡心灵,书香亦可以净化灵魂。
读薄一本书,我哋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厚一本书,我哋可以明察世事,洞悉人生。
书本就好似一本生活嘅教科书,读薄佢,我哋可以满足浅层嘅求知欲;读厚佢,我哋可以探寻生命嘅真谛,提升自己嘅精神境界。
人生何尝唔系一本书?读薄佢,唔过系走马观花,匆匆而过;读厚佢,先至可以体会佢嘅分量,感悟佢嘅意义。
喺人生呢本书中,我哋经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每一页都承载住我哋嘅成长与蜕变。
读薄佢,我哋都许会留下些许遗憾;读厚佢,我哋才会拥有无悔嘅人生。
正如书本有厚薄之分,人生都有深度与广度之别。
读薄人生,只系浮于表面,稀入面糊涂地度过;读厚人生,则系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令生命绽放出璀璨嘅光呀。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读书和作文的关系实在难以说清,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依存,不可分割。
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或可作为注脚:“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行,又读,又做。
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如何样。
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伙儿听天由命。
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如何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lsq uo;不知如何一来’,——卷子上的文章,难道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
”因此,作文远非先生说的那么简单和模糊,虽说文无定法,但依旧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在我看来,作文要紧有四个支点:生活、思想、语言、技巧。
这四个支点都能够通过读书来解决,或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得到提高。
生活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是写作的前提,用来写作的“米”确实是生活,因此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没有人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可在“生活”中的学生写作文确实是没话可说。
明显,现实生活和进入作文的生活不是一回事,这就需要“思想”了,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发觉生活。
观看到的生活是表象,发觉的生活是本质,只有深入本质的生活才能进入作文,才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
一样来说,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
但面对高考的高中生实在是等不及,需要提早支取,而提早支取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读书。
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在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从那个角度讲,读书确实是“读脑”,读别人的脑子,进而丰富砥砺自己的脑子。
读过余秋雨、周国平、爱默生、里克尔等的文章的学生确信会有如此的感受:读书能加速人的成熟。
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因此,读书的厚度确实是作文的深度。
“语言”是写作的物质材料,解决“用什么”来写的问题。
读书的广度与深度作文
读书的广度与深度作文读书这件事儿,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广度和深度就好比是这场冒险中的两条不同路径,各有各的精彩,又相辅相成。
先来说说读书的广度吧。
这就像是一个吃货在美食街上的大扫荡,啥都想尝尝。
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就像品尝不同风味的美食。
今天读本惊险刺激的侦探小说,跟着大侦探在错综复杂的案件里抽丝剥茧,感觉自己就像福尔摩斯附身;明天又捧起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故事,在魔法世界里跟着小魔法师一起学习魔法、对抗邪恶,仿佛自己也能挥动魔杖。
读历史书的时候,就像是坐上了时光机,穿梭在各个朝代,和古代的那些英雄豪杰、文人墨客把酒言欢或者唇枪舌战。
读科普书呢,又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百宝箱,什么宇宙的奥秘、生物的进化,这些以前觉得神秘莫测的东西,一下子都展现在眼前。
广泛读书能让我们的视野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看到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它能让我们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不管是聊到文学、科学还是历史,都能插上一嘴,不至于干瞪眼。
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万事通,虽然可能不是每个领域都精通,但啥都知道一点,也挺酷的。
广度和深度其实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有了广度,我们就知道世界很大,有很多不同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时候我们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挖掘。
比如说,因为广泛阅读,我们发现自己对历史很感兴趣,然后就可以在历史这个大领域里选择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深入研究。
又或者我们先在某个领域深入钻研,有了扎实的基础后,再去广泛涉猎其他相关的领域,这样我们的知识体系就会像一张牢固又四通八达的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书可以读,但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或者只执着于某一本书。
要在读书的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得更远、更深,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知识储备又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人。
读书要有广度厚度议论文
读书要有广度厚度议论文阅读于我而言,是学习新知、接触不同人事物的一个窗口,是提升自我、获得成长进步的一种输入。
无论你出于何种目的和需求而读书,想要读有所得,都须从广度、深度和厚度上下功夫。
1、首先是广度,所谓广度,就是广泛大量阅读。
广泛大量阅读可以帮你培养出阅读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读书的兴趣,往往是因为读的少、接触的少,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
而当你读的多了之后,你就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了解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知识,慢慢的你就会越来越喜欢阅读,培养出阅读的兴趣来。
如果你还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就从广泛阅读开始吧,挑选不同领域和类别的书籍,进行广泛、大量地阅读。
例如我自己,工作后从自我成长、职场工作类的书籍开始接触阅读,然后对经济、营销、商业等书籍产生兴趣,后来又对人文社科类书籍爱不释手。
广泛大量阅读可以让你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知识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是互通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在这一个领域遇到的难题,往往可以在另一个领域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法。
这是广泛阅读比较重要的一个好处,通过知识的融汇贯通,强化你的思维,拓宽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广泛大量阅读可以让你读的更快、效率更高。
这一点我之前在讲快速阅读的时候经常提到。
一个人看书看得慢、看不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脑海里的背景知识不够,很多内容都是新知、都是重点,所以读的慢、读不懂。
这也是我推荐学习快速阅读的一个原因,通过快速阅读实现多读,而多读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快速阅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
2、其次是深度,有了深度你才能够累积出底蕴。
深度区别于广度,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出你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和专业度。
培养阅读深度的方法是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
倘若你对一个主题进行了连续五六本,甚至十多本书籍的阅读研究,那么你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会超过大部分人。
倘若你读的更多,思考、钻研的更多,那你对这个主题就会有非常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做到精通,甚至成为半个专家。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作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加受到关注。
而对于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来说,其厚度、温度、深度是至关重要的指标,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
作文教学的厚度。
在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厚度指的是作文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深度。
作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作文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各种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的撰写。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话题,例如“我的梦想”、“我的家乡”、“我的假期”等,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范文,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积累和归纳总结,例如编写作文笔记、总结写作技巧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的温度。
温度指的是作文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呵护程度。
在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在作文教学中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情感渗透、情景疏通、情绪共鸣等,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呵护。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全面提升作文教学的温度。
作文教学的深度。
深度指的是作文教学在知识和思维层面上的深刻程度。
在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他们在写作中不仅仅是机械地表达,还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的作文中有哪些表达让你最有感触?”,“你的作文中有哪些想法是别人不曾想到的?”等,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学好的重要环节。
而随着教材的改革,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内容也逐渐有了所谓的“厚度、温度、深度”。
首先,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材在“厚度”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材的篇幅显著增加。
这种增加不仅涵盖了更丰富、更多样化的主题和篇目,也对学生的写作技能、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想在写作能力上有所突破,学生就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其次,在“温度”上,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课程安排中,教材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和场景,并通过情感化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描写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以个人的角度真实而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所描述事件或现象的感受和感想。
这既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最后,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材在“深度”上呈现出更严谨、更精细的特点。
教材选取的主题和篇目都具有深度和思辨性,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心理人文等领域。
这要求学生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框,思考更广泛、更深刻的问题,并从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出发,给予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也能够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三个方面的提升,实际上是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要求。
作为学生,应该努力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善于借鉴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我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身份角色和需求。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
其中,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深度方面,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一、厚度“厚度”指的是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包括教学内容的层次、难度、覆盖范围等方面。
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设计:统编版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设置较为全面,涵盖了论述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写作需求。
2. 内容深度:统编版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深度较大,既涉及了文字表达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了文化素养、创意思维、批判思维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3. 活动设置:统编版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活动设置丰富多彩,兼具启发性、探究性和挑战性,比如让学生作“小小读书人”、“拓展视野”等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温度1. 课堂氛围:统编版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倡导一个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的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育态度: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三、深度2. 教育方法: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有启发性教学,也有讨论式教学、因材施教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和创作方式。
3. 创新能力: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实际的创作中,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综合来说,统编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厚度、温度和深度较为均衡,涵盖了学生写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看书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的译文
看书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的译文
看书,真的是种享受。
你翻开书页,文字就像活的一样,跃然
纸上。
有时候,你会被某个情节深深吸引,感觉就像被吸进了一个
全新的世界。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潜水一样,深入海底,
探索未知。
不过,写作文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它就像爬山,你得一步步往
上爬,还得找到自己的路线。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写得很好了,但回头一看,发现还差得远呢。
就像爬山,你得不断挑战自己,才
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所以说,看书能深入,作文却得峥嵘。
但这就是写作的乐趣所在,不是吗?你得不断尝试,不断挑战,才能写出真正有深度的东西。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辛苦,但当你站在山顶,看着脚下的
美景,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200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评析及思考(本文发表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7-8期合刊上)
已经成为举国关注的高考作文题又展现在国人的面前,今年的全国卷Ⅱ作文题受褒贬的程度似乎不如去前年,赞弹声也不如几个省市的作文题多。
褒贬不多,说明试题相对平和;骂声不多,也许就可以说,这是一道出得相对比较好的作文题。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
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系型话题”宣告全面隐退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的亮相,即宣告已经“稳定”了三年的“关系型话题”作文题暂时从高考作文舞台的前台全面隐退。
从2003年的“感
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到2005年的“忘记和铭记”,这样的关系型话题,对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等,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使高考作文逐渐出现了作文感性材料往往较单调和粗线条、话题立意指向性太过明显的倾向,考生“关系型话题模式化写作”和“套作”现象也日益突出,这使得高考作文题需“稳中求变”成为必然。
今年的作文材料的内容是一则关于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的材料,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这样的命题不要求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性话题,而只是由材料给出的启示和要求进行立意和构思,它的范围比以往的话题作文更宽泛,更少束缚,开放和限制相结合。
在作文要求中取消了“以……为话题”的说法,让“话题”一词彻底退出。
这种命题形式不同于近年的话题作文形式,亦有别于流行于上世纪九0年代的材料作文,有人把它称作“新材料作文”,或者叫“后话题作文”,实际上在2005年的各省市作文题中就已经出现。
写作空间更加广阔
今年的作文完全具有“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特征,材料本身表面上看并不复杂,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一组是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组是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从审题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审题障碍,考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读书”。
命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这样,可供考生选择的侧面和角度就很多,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材料对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只进行了数据对比,表面上看,并没有明显的指向性。
但却涉及到好几个值得非常关注的问题:现代人为什么不爱读书了?网上阅读率上升是忧还是喜?什么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传统书籍会不会被电子信息所取代呢?面对网络中诸如不良信息的增多、低俗化的泛滥现象该如何应对?网络快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会是致命的吗?……
这些思考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也是我们的考生无法回避的视角,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道:“21世纪将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
一个国家要强盛,一个民族要进步,要提高人的素质,读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考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都可以有话可说。
写这篇作文不容易偏题,可以写读书的感受,写好书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写同书结缘的故事等等。
这个材料的内涵是丰富的,通过两种阅读率的现象,我们还可以引申出诸多的角度,不仅仅只是读书。
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优势互补、长与短、包容与宽容、情随事迁、与时俱进、守护精神家园、找到完美的契合点、执著与坚守等等。
好写,但不容易“写好”
今年的作文继续着不设置审题障碍的惯例,让人人都有话可说,这就是所谓“好写”。
但要“写好”这篇作文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我们说这道作
文题出得比较好,重要的一点是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作为一个命题原则,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经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标准了,但“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并不是“让每一个考生都说(写)得很好”。
“有话可说”与“说(写)得很好”之间,正体现了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精神。
这道作文题考生发挥的空间很大,但区分度也是十分明显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考生的“读书”,有所积累,才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许多考生写不好作文,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缺乏积累,这个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审美的积累等多个方面。
平时对文学作品不阅读或阅读量太少,是很难写好这篇作文的。
就这道作文题来说,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作为全国卷作文题,它无疑对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都有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话题联系社会现实、考生生活实际紧密。
面对这样的话题,考生起码得要融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话题本身,也起到了引导、甚至逼迫考生思考的作用。
靠考前猜题押宝,背几篇话题作文,或者“套作”作文,投机取巧,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这就告诉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还得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多阅读,多思考,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要套作”列入写作要求
今年作文写作要求同往年不同之处,是在“不得抄袭”前加了一句“不要套作”。
查《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套作”条,均没有涉及写作有关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
“在某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长期,增加产量。
” 《辞海》的解释也基本相同。
我的理解是,“套作”就是套袭材料、套袭形式来作文。
比如部分或全文套用别的优秀作文的内容或形式,然后根据作文话题的要求,改变作文思想立意,以此“以不变应万变”。
“套作”的作文,的确在最近这几年的高考作文中不断涌现,使有的考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写作(当然这基本上是我们的老师“训练”出来的),这样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千篇一律。
从这方面来说,“不要套作”列入写作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只不过,在绝大多数考生并不理解“套作”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下(老师们当然不会给学生讲这叫“套作”,而只会说这叫“作文技能训练”),把“不要套作”写到了写作要求中,多少会影响点考生对作文题的阅读和思考。
高考考完后,就有不少的考生问我:“啥叫…套作‟?”
材料表述欠严谨
除了上面所说的“套作”一词,有点“微言大义”,对一些考生多少会有些影响外,本作文题的表述还有一些表述欠严谨的地方。
从材料里来看,“网上阅读”这个词语的内涵不明确,阅读什么?是仅指在网上阅读文学作品(数字化了的传统图书),还是泛指上网阅读所
需要的一切信息?从“买不起”、“没地方借”来看,应该是指前者,而从两则材料进行对比来看,又似乎像后者。
如果是后者,那么上网阅读的人就不读经典文学作品了吗?理解不同,作文的立意也会发生很大的差别。
“青年人多数说图书阅读…不习惯‟”,这一说法是相对于网上阅读而言吗?从生活常识来说令人费解,说成“没兴趣”,可能更恰当。
高考作文命题历来都强调“稳中有变”,今年的全国卷Ⅱ作文题正体现了这个原则。
毕竟,作文命题形式若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恐怕更多的要遭受一片责疑声。
2006年,由“话题作文”到“后话题作文”,实现了较为平稳的过渡。
根据一种较新的命题形式的出现,必定要保持一段时间稳定的规律,我们相信,高考作文在未来的几年里,将进入“后话题作文”时代。
也算是“各领风骚三两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