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__介入2015年
卵圆孔未闭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210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3月 第32卷 第3期(总第225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March,2017,Vol. 32 No.3(Serial No.225)腔浑浊,为大量RLS。
根据左心腔微泡显影的时间,判断RLS来源于心脏内或肺动静脉畸形通道。
显影时间在3~5个心动周期内,RLS多来源于PFO,超过5个心动周期多考虑为肺动静脉畸形通道[17]。
李越等[18]报道,肺动静脉畸形-RLS与Valsalva动作的结束无明显关系,而PFO-RLS在Valsalva动作结束瞬间检出率最高;此外,肺动静脉畸形-RLS进入左心房的微气泡存在延迟出现和延迟消失的“迟滞”现象,而PFO-RLS往往呈一过性短促的分流。
2.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清楚观察房间隔解剖结构,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19]。
通常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PFO的大小,将PFO分为大PFO(≥4.0 mm)、中PFO(2.0~3.9 mm)和小PFO(≤1.9 mm)三种类型。
有效Valsalva动作后测量的最大PFO 开放直径接近其真实大小。
根据PFO的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简单型PFO和复杂型PFO两种类型[20,21]。
简单型PFO的特征为:长度短(<8 mm)、无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无过长的下腔静脉瓣或希阿里氏网、无肥厚的继发间隔(≤6 mm)及不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不能满足上述条件为复杂型PFO。
对PFO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PFO封堵治疗。
与cTTE一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ontrast-transesophageal encocardiography,cTEE)亦可用于判断RLS的多少。
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半创伤性检查,操作过程中病人比较痛苦,难以配合Valsalva动作,会影响检测RLS的敏感性,其PFO-RLS检出率低于cTTE[22]。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缺血性卒中介入封堵治疗一例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缺血性卒中介入封堵治疗一例付强;赵敏;丁则昱;杜丽娟;秦海强;曲辉;王伊龙;董可辉;陈步星【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6(011)001【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青年;缺血性卒中;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作者】付强;赵敏;丁则昱;杜丽娟;秦海强;曲辉;王伊龙;董可辉;陈步星【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2 d”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
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孔介入封堵术治疗 , 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发作频次 、 持续时间 、 头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 O . 0 5 ) 。 结论 卯 圆孔 未 闭 可 能与 偏 头痛 的发生 密 切 相关 , 合并 卵 圆孔 未 闭 的偏 头 痛患 者 实施 卵 圆孔 介 入 封堵术 能够 有效 改善 患者 的 临床症 状 , 值 得在 临床 上推 广 和应用 。 【 关键 词】 偏 头痛 ; 卵 圆孔 未 闭 ; 介 入封 堵 术 ; 相 关性 【 中图分类 号]R 7 4 7 . 2 [ 文 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7 ) 0 4 — 0 0 8 8 — 0 3
e f i c a c y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c l o s u r e o f o v a l or f a me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mi g r a i n e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1 3 3 mi g r a i n e p a —
பைடு நூலகம்
Ana l y s i s o f t h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mi g r a i n e a nd pa t e n t f o r a me n o v a l e a nd t h e e v a l ua t i o n o f t he c u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ve n t i o n a l c l o s ur e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介入封堵术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卵圆孔未闭对偏头痛的影响也被详细研究,为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与药物治疗相比,介入封堵术显示出更为显著的疗效。
在并发症分析中发现,介入封堵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患者个体差异。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介入封堵术对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针对治疗建议,医生应因人而异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望未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仍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介入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治疗效果、并发症、药物治疗、有效性、治疗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特点是头部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光、声过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可能与偏头痛发作有一定关联。
卵圆孔未闭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孔洞未能在出生后自然关闭,可能导致异常血流和血液逆流,进而影响脑血流及代谢。
这种异常情况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有关,因此针对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
在过去的研究中,介入封堵术被证实可以改善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症状,减轻偏头痛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
对于该治疗方法在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中的实际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研究旨在对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客观的数据支持和治疗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介入封堵术对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卵圆孔未闭对偏头痛发作的影响,并比较介入封堵术与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验证介入封堵术在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中的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治疗建议,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中的心脏问题。
该手术通过封闭卵圆孔,阻止静脉血液流入左心房,以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
本文旨在评价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评价1. 技术成功率高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在临床应用中技术非常成熟,手术成功率较高。
研究表明,手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对于患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来说,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 改善心功能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手术后的随访中,心脏功能有所提升,心脏负荷明显减轻,心脏症状得到缓解。
3. 长期疗效良好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长期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手术后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心脏功能保持稳定,症状不再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安全性评价1. 术后并发症率低大多数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但发生率较低。
2. 住院时间短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这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少了患者的康复期。
3. 对心脏功能影响小手术过程中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非常小。
这一点对于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尤为重要,手术后心功能并无明显下降。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对心脏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患者的情况各异,在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利弊,最终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于临床医生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患者时有所帮助。
卵圆孔未闭介绍

卵圆孔未闭介绍什么是卵圆孔未闭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
但这都是人们对卵圆孔未闭的的普遍误解。
卵圆孔必须在孩子出生后完成闭合。
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窝瓣被压在卵圆窝边缘上形成功能性闭合,而解剖上的完全闭合一般要到出生后5―7个月。
因此在一岁以内有可能保持开放,可能会有少量分流,甚至有5%―10%的人卵圆孔终生保持开放而不闭合,但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
因此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属正常生理现象,不是先心病,一般不需要做手术。
但是,如果房间隔中央的缺损较大,大于8―10毫米,分流量大,则称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需要手术修补。
手术时机应争取在幼儿2―4岁时完成。
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
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
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
卵圆孔未闭症状经常听说新生孩子圆孔未闭的问题,但是卵圆孔未闭多无症状,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正常。
因此,不易发现,也不被人们所重视。
但长久下来不去发现和治疗,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那究竟都有哪些症状呢?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
卵圆孔未闭是基本上没有症状发生的。
而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能够不需要进行治疗,但是如果缺损较大,最好进行治疗。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下列栓子可进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①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②潜水病所致的空气栓子;③手术或外伤后形成的脂肪栓子。
而且对于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性依然很高。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前,封堵术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常见方法。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异常,在伴随偏头痛的患者中更加普遍。
本文将对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封堵术是一种非手术介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封闭卵圆孔的缺陷,阻止血液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逆流。
该术式为患者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对于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
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封堵术可能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一项回顾性研究观察了100名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封堵术后效果。
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患者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
具体而言,发作频率从术前的每月7.8次减少到术后的每月2.3次,严重程度从术前的每次平均疼痛程度为8.2分降低到术后的6.1分。
72%的患者报告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减少至少50%,而23%的患者甚至完全消失了偏头痛。
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是积极的,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封堵术对于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最佳适应症和治疗时机。
封堵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
介入封堵术在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持久的效果。
这一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并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技术参数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技术参数1.引言1.1 概述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出生时心脏结构异常的情况,它指的是胎儿在出生前,代替了正常情况下会在出生后闭合的心脏间隔孔。
卵圆孔是心脏中的一个小孔,位于心房之间的间隔部位,它在胚胎期时的功能是允许血液在心脏的两个房室之间流动。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是一种用于处理卵圆孔未闭的技术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放置在卵圆孔上的封堵器来阻止血液在心脏房室之间的逆流。
这种封堵器通常由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技术参数是在选择和使用这种设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些参数包括封堵器的尺寸、形状、材料、导引针的大小和长度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可以选择适合的封堵器来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卵圆孔未闭的定义和影响,以及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技术参数。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相关知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技术参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首先概述了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相关知识,并简要说明卵圆孔未闭对人体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内容分布,以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总体了解。
正文部分是本篇文章的核心,重点介绍了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技术参数。
首先,定义了卵圆孔未闭的概念,详细解释了其对人体的影响。
然后,重点讨论了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技术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尺寸、材料、设计原理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技术参数的讨论,希望能够为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在总结中,回顾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逻辑,并提出了对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技术参数的一些重要结论。
在展望中,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最新: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现状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最新: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现状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卵圆孔未闭(PFO)发生率高,约1/4的成人存在PFO。
随着国际4项经导管封堵PF0和药物治疗PFO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发表,各国先后更新了PFO封堵术的共识或指南。
我国在张玉顺教授的大力推动以及心血管介入、神经内科和影像诊断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于2015年、2017年和2021年先后发表了《卵圆孔未闭处理策略中国专家建议》、《PFO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及《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为PFO封堵术的推广、普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自2000年王广义教授首先开展经导管封堵PFO预防脑的矛盾栓塞以来,至2020年底我国已完成23,000余例。
尤其是最近几年介入例数增幅较大,2019年较2018年增加73.8%,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影响,仍有126家地方医院共完成PFO封堵术6713例,同比增加24.0%,年完成PFO封堵术≥100例的单位主要集中在14家大的医疗中心。
与此同时,PFO封堵术诊疗技术水平也随着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及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而提升,临床适应证的范围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宽。
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 部分介入适应证选择不当不是所有PFO都需要进行介入干预,对于那些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PFO不伴有中-大量右向左分流且无任何临床症状者,不宜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尤其是儿童更要慎重。
2. 术前检查不全面或不规范如仅行经胸超声心电图检查或TCD检查不规范等,造成诊断有误,或为肺动静脉瘘所致右向左分流,导致术中通过房间隔失败,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
3. 封堵术前不测量肺动脉压力封堵术前一定要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如果封堵术前测量有肺动脉高压,应评估其与PFO的关系,排除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卵圆孔开放;尤其是合并胸肺疾患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慎重封堵PFO,以免封堵术后肺动脉压力进一步升高。
4. 采用穿刺方法通过房间隔有时经过多次反复尝试仍不能通过房间隔,部分介入医师则采用穿刺方法通过。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步骤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步骤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是一种用于修复卵圆孔未闭的介入手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适应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局麻及导管插入: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常是在大腿内侧或腹股沟处。
然后,通过穿刺技术将导管插入到静脉中,导管经过股静脉,进入右心房。
3. 导管进入卵圆孔:导管在右心房内部进一步推进,通过超声引导,找到卵圆孔的位置。
一旦确定了卵圆孔的位置,导管就会穿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
4. 封堵器插入:当导管成功进入左心房后,医生会将封堵器插入导管中,并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卵圆孔的位置。
封堵器通常是由金属网或其他可封堵物质构成的,可以完全封堵卵圆孔,阻止血液通过。
5. 封堵器释放:一旦封堵器到达卵圆孔的位置,医生会释放封堵器,使其展开并覆盖住卵圆孔。
封堵器的释放需要精确控制,确保封堵器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卵圆孔处,不会移位或脱落。
6. 导管和封堵器的取出:当封堵器放置完毕后,导管会被小心地从患者体内取出。
这通常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但需要小心谨慎,以避免导管或封堵器在取出过程中造成任何损伤。
7. 术后观察和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观察和护理。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并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总结: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方法。
通过局麻和导管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将封堵器送至卵圆孔的位置,封堵卵圆孔并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患者在手术前应接受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并在术后接受适当的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先天性疾病,它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卵圆孔未能在生后关闭的情况。
卵圆孔未闭导致心脏左右分流,使得身体的动脉血与静脉血混合,心脏负担加重,容易造成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对于部分患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近年来,一种名为“经导管封堵术”的微创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它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将封堵器件通过导管引导到患者的心脏内,直接堵塞卵圆孔,从而达到封闭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效果。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经导管封堵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一、临床疗效评价1. 术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经导管封堵术对于改善术后心脏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术前术后的心脏超声检查和心功能评估,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负荷减轻,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这也是经导管封堵术相比传统手术治疗的一大优势之一。
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经导管封堵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大大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痛苦和恢复期。
这得益于经导管封堵术微创的特点,避免了开放手术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3. 随访观察结果在一定的随访观察中,经导管封堵术的效果得到了长期的观察和验证。
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仅心功能得到了恢复,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大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以上三个方面的临床疗效评价表明,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的长期康复。
二、安全性评价1. 术中操作安全性经导管封堵术的术中操作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临床实践中,经导管封堵术的专业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够保证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观察

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就诊于XXXX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PFO 合并偏头痛并行经皮PFO介入封堵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探究PFO合并偏头痛的患者行经皮PFO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xxxx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PFO合并偏头痛,并行介入封堵治疗的42例病例资料。
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
其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9.83±8.343岁。
任何会影响治疗效果判定的患者都被排除在此次研究对象之外。
除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均需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
存在PFO及偏头痛的患者行经皮PFO介入封堵术。
封堵成功后立即行床旁超声,评估封堵伞及分流情况。
术后1、3、6、12月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观察评估患者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并同时于术前及术后1、3、6、12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总分36~78,分数的高低说明的是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利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定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42例患者均行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均成功。
所有手术成功病人术中、术后均行TTE,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未见明显分流。
出院时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出血、心脏穿孔等并发症。
2.本次研究共纳入42例PFO合并偏头痛病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39.83±8.343岁。
术后12月的HIT-6评分为38.67±3.918分,远远低于治疗前的HIT-6评分61.14±2.992分,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封堵术(也称为阻断术)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头痛症状。
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心脏结构异常,也被发现与偏头痛有关。
本文旨在分析使用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被确诊为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并且患者的症状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对偏头痛的定义。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封堵术治疗,手术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本研究的结果:
我们对患者的头痛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手术前的1个月内,63%的患者每月至少有15天出现头痛,而手术后的1个月内,只有12%的患者头痛频率超过15天。
这表明封堵术对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我们评估了患者头痛的严重程度。
研究发现,在手术前,67%的患者评价自己的头痛为中等到严重程度,而在手术后,只有22%的患者持相同的评价。
这说明封堵术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头痛的严重程度。
我们对患者对封堵术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86%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接受封堵术治疗。
这进一步验证了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封堵术对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缩短头痛的持续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对封堵术治疗的满意度也很高。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封堵术对于其他类型的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封堵术治疗在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卵圆孔未闭是指一个胚胎发育成形成心脏的途程中必需的小孔成形不全。
卵圆孔未闭患者伴随的头痛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而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介入封堵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封堵卵圆孔,从根本上解决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血液倒流和脑血管压力增加的问题。
该治疗方式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而对于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来说,通过介入封堵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验证。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介入封堵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头痛程度和频率,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无效的偏头痛患者来说,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为了他们的福音。
这些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介入封堵术治疗在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中的显著疗效。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与术后的护理及康复密不可分。
患者在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以保证治疗效果的持久。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患者还需要参与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只有做好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工作,才能确保介入封堵术治疗的长期疗效。
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是显著的。
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工作对于治疗效果的持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介入封堵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决策。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验证介入封堵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卵圆孔未闭是指婴儿期出生后卵圆孔未闭合。
正常情况下,卵圆孔在胚胎期的血液在心脏内循环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出生后,卵圆孔应该关闭,让心脏开始独立运作。
在一些情况下,卵圆孔未能如期关闭,这就是所谓的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可能会导致氧合血液和非氧合血液混合,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甚至引起一些心脏疾病。
对于已经发现患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导管封堵术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如何,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介入性心脏手术,通过在血管内插入导管,将封堵器械送达患病心脏部位,进行封闭操作。
这种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有着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期。
也需要注意到,介入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过去5年内在我院进行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患者资料,总计纳入了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在2-60岁之间。
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了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200例患者中,经导管封堵术的手术成功率高达9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
手术后随访6个月及12个月,大部分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心脏负荷得到了明显的减轻。
而且,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康复期也明显缩短。
讨论:综合上述结果,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比之下,传统开胸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卵圆孔未闭,但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风险也相对较高。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这种介入手术进行治疗。
也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每一位患者,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卵圆孔未闭介入ppt课件

2021精选ppt
9
2021精选ppt
10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缺损
2021精选ppt
11
PFO 封堵术
2021精选ppt
12
偏头痛
发生率:10%(先心病的发生率0.6-0.8%) 偏头痛的易患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性病例占34%-90% 2.性别:男女患病率之比1:3-4。 3.年龄:开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逐渐上升,大约40岁左右达到
➢ 特异性治疗药物: 2.1 麦角类制剂; 2.2 曲坦类药物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
202中1精国选疼ppt痛学杂志。2011;17;65~86
17
偏头痛预防
药物预防 非药物预防
中医中药(针炙推拿)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介入封堵PFO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
中国疼痛学杂志。2011;17;65~86
2021精选ppt
18
偏头痛与PFO的关系
最早把偏头痛与PFO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名瑞 士医生。他在1999年收到一封患者来信,感谢他治好了自己30
多年的偏头痛。原来,这名患者曾二次发生脑栓塞,经检查发现了卵 圆孔未闭,为了减少她再次发生脑栓塞。医生为她做了卵圆孔封堵, 从此该患者的偏头痛消失了
偏头痛患者合并PFO发生率为30~40%,典 型偏头痛患者更是高达48-70%
高峰,然后才逐渐下降 4.种族:在美国,白人的患病率最高,非洲裔其次,亚洲裔最低。 5.心理因素:偏头痛患者的性格往往是雄心勃勃、过于整洁、紧张和
过于追求完美等,与A 型性格相类似。偏头痛常发生于抑郁症患者 6.其它:有研究表明偏头痛好发于白领人群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卒中1例报告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卒中1例报告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中25%-39%为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
卵圆孔未闭(PFO)在CS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25% ~ 50%【1-2】。
PFO引起的CS的发病机制是矛盾栓塞【3】。
因为平时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当有某些慢性疾病时,右心房压力会暂时高于左心房,外周静脉系统的栓子经未闭合的卵圆孔,血液从右心房从而进入左心房,经体循环引起脑梗塞。
本文报道一例年轻男子卵圆孔未闭引起的急性脑梗死。
病历资料患者,男,33岁,因“阵发性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4.5小时”于2021年06月08日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
4.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言语不清和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表现为言语速度慢,语言表达费力,右上肢抬举无力。
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到10余分钟缓解,严重时右侧的肢体完全不能动弹,根本不能说话。
完善脑部CT排除脑出血后,急诊科以“脑血管病”入住神经内科,入院后症状完全缓解。
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查体:血压136/86mmHg,BMI20kg/㎡,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清楚,应答准确,反应正常,无记忆力、判断力、理解力、定向力障碍,粗侧双眼视力及视野无异常改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双侧眼球向各方向运动自如,无眼震,双侧额线、鼻唇沟对称,伸舌中伸,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发作严重时NIHSS评分为18分。
辅助检查:2021.06.09颅脑MRA:左侧多发急性脑梗死,多发脑缺血灶,局部脑萎缩,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小突起,小动脉瘤待排(见图1)。
颈部血管彩超显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未见异常。
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对称,右侧内径较细。
心脏彩超、下肢动静脉彩超、心电图、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血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沉、风湿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与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与偏头痛刘昱博;李非;陈晓彬【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9(027)006【总页数】4页(P347-350)【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作者】刘昱博;李非;陈晓彬【作者单位】410008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410008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410008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1 介绍卵圆孔位于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原发隔与继发隔的交界处,它形成一个隧道样结构,允许来自胎盘的含氧血流进入体循环。
大多数人在出生后5~7个月,由于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迫使原发隔的薄片压在卵圆孔表面,进而与继发隔粘连、融合形成房间隔,若未能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1]。
PFO是一种最常见的房间隔缺损,也是最常见的心原性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原因,其发生率在人群约为27%,且PFO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2-3]。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
在西方人群中,17.6%女性和6.1%男性患有偏头痛[4]。
中国人群偏头痛患病率约为9.3%[5]。
相比于正常人群,偏头痛患者具有更高的自杀倾向,Radat等[6]研究发现9%的偏头痛患者曾企图自杀。
而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扩展与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偏头痛患者中,尤其是在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中,PFO更为常见。
早在1998年和1999年Del Sette等[7]和Anzola等[8]先后报道,相对于无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在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患者中,PFO有更高的阳性率,提示PFO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以及先兆发生的机制有关。
2 PPFFOO的诊断当考PFO时,影像学是一线诊断手段,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
卵圆孔未闭飞行员经系统评估后飞行合格1例并文献复习

卵圆孔未闭飞行员经系统评估后飞行合格1例并文献复习孙津津;张海涛;孙健;李利;王海音;王建昌【期刊名称】《空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31)005【摘要】目的探讨飞行员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医学评估,提高航空医学实践中对PFO的认识,为医学鉴定和招飞体检标准的更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例军事飞行员发现PFO后的诊断过程和评估结果,并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总结PFO的病理生理特点、诊断和各种评估方法.结果该例23岁男飞行员无症状,体检有心脏杂音,曾行经食管超声发现未闭合卵圆孔,有左向右分流信号.入院后查经胸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中部回声缺失;经食管超声未发现分流信号;经颅多普勒提示未发现微栓信号;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左心腔内未见气泡回声;头颅MRI平扫无异常.建议飞行合格,随访1年,飞行正常.结论 PFO是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易漏诊,飞行员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飞行动作可能进一步增加反常性栓塞的风险.长期处于高载荷的飞行环境以及抗荷动作可能是未闭合卵圆孔逐渐扩大的机制.各种检查方法中优势互补,可以大大提高PFO的检出率.可以将这些检查方法规范化应用于飞行员招募、改装体检等环节,值得推广.【总页数】5页(P273-277)【作者】孙津津;张海涛;孙健;李利;王海音;王建昌【作者单位】100142 北京,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142 北京,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142 北京,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100142 北京,空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100142 北京,空军总医院特诊科;100142 北京,空军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R85【相关文献】1.动脉导管未闭飞行员介入封堵后飞行合格1例 [J], 廉武星;黄敏2.青年脑梗死并发卵圆孔未闭1例并文献复习 [J], 张燕平3.卵圆孔未闭飞行员经系统评估后飞行合格1例并文献复习 [J], 孙津津;张海涛;孙健;李利;王海音;王建昌;4.先天性左心耳瘤合并卵圆孔未闭外科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J], 陈劲进; 鞠胜杰; 彭晓波; 邓曦; 肖颖彬5.IDD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内脏反位及卵圆孔未闭1例并文献复习 [J], 符梦竹;由春媛;王洋;陈昉铭;李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发病机制-----假说
血管学说 皮质扩散性抑制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生化因素(致痛物质) 遗传因素
典型偏头痛临床过程
偏头痛发作先兆期--疗药物: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1.2 巴比妥类等镇静药; 1.3 阿片类药物。
➢ 特异性治疗药物: 2.1 麦角类制剂; 2.2 曲坦类药物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 中国疼痛学杂志。2011;17;65~86
偏头痛预防
药物预防 非药物预防 中医中药(针炙推拿)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介入封堵PFO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 中国疼痛学杂志。2011;17;65~86
偏头痛与PFO的关系
最早把偏头痛与PFO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名 瑞士医生。他在1999年收到一封患者来信,感谢他治好了自
己30多年的偏头痛。原来,这名患者曾二次发生脑栓塞,经检查发现 了卵圆孔未闭,为了减少她再次发生脑栓塞。医生为她做了卵圆孔封 堵,从此该患者的偏头痛消失了
禁忌证
任何可以找到原因的脑栓塞情况如心源性,周围 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高血凝状态。
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禁忌如3月内有严重出血情况, 明显的视网膜病,有颅内出血病史,明显的颅内 病。
下腔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梗阻,全 身或局部感染,败血症,心腔内血栓形成。
妊娠。
术前准备
与房缺介入相同
卵圆孔未闭 介入
适应证
当静脉血栓与右心房压升高同时存在时,通过 PFO的反常血栓就可能发生,并导致卒中和外周 动脉栓塞
PFO并发脑卒中或TIA无其他原因解释缺血性脑卒 中的患者
较大的PFO(>25个微泡) 具备发生反常栓塞的三联症:PFO、静脉血栓、
右心房压升高
相对适应证?
偏头痛 !?
偏头痛患者合并PFO发生率为30~40%,典 型偏头痛患者更是高达48-70%
王广义。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卒中和偏头痛治疗策略。
王广义。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 。
谢谢
偏头痛
发生率:10%(先心病的发生率0.6-0.8%) 偏头痛的易患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性病例占34%-90% 2.性别:男女患病率之比1:3-4。 3.年龄:开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逐渐上升,大约40岁左右达到
高峰,然后才逐渐下降 4.种族:在美国,白人的患病率最高,非洲裔其次,亚洲裔最低。 5.心理因素:偏头痛患者的性格往往是雄心勃勃、过于整洁、紧张和
术后处理及随访
同房间隔缺损介入
并发症及处理
同房间隔缺损介入
反常栓塞的标准
患有脑及全身性梗死者,栓子的来源与左 心无关
存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 存在心脏的右向左分流 存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短暂性的右心房
高压的原因(如减压病、屏气动作、喷嚏或 举重等)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缺损
PFO 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