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合集下载

国际机制对经济制裁有效性的影响

国际机制对经济制裁有效性的影响

国际机制对经济制裁有效性的影响国际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由来已久,有学者提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

但对经济制裁的大规模使用出现在二十世纪以后。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制裁的手段和方式也在发展变化。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清国际经济制裁的基本概念,应用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机制的观点和看法,结合国际关系中的具体案例,考察国际机制对国际经济制裁实施效果的影响,探讨影响和制约制裁的因素。

标签:经济制裁;国际机制;有效性一、國内外学者关于国际经济制裁的研究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开始被大规模使用。

在随之而来的冷战中,两大集团政治上相互斗争,军事上既相互竞争又由于核武器的存在相互忌惮,经济制裁作为一种和战争相比成本较低,和外交相比威慑力较高的政策工具更是被频繁使用。

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成果随之涌现。

最初的主要是针对个别案例的研究,之后开始出现综合性著述。

目前国外对国际经济制裁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制裁的效果评价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美国学者哈夫鲍尔、斯科特和埃利奥特三位学者出版的《经济制裁的再思考:历史与当前政策》收集了1914-2006年间的共204起经济制裁案例并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探讨了制裁效果的评价标准。

围绕经济制裁的效果也出现了一系列争论,如帕普在《经济制裁为什么不起作用》一文中重新考察了哈夫鲍尔等三位学者建立的关于国际经济制裁的样本库并对经济制裁理论的逻辑提出了质疑。

此外,学术界还从法律角度对国际经济制裁的合法性以及经济角度对制裁的收益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经济制裁广泛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对南非实施经济制裁开始,其道义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关注。

为了实现更为人道和更富成效的制裁,学者们针对传统的全面制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制裁(聪明制裁)以及二级制裁。

中国国内学术界对国际经济制裁研究起步较晚,著述也较少。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从一开始的中立政策到最后的全面参战,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的对外政策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二战爆发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美国政府本着避免卷入战争的原则,宣布了中立立场。

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禁止对参战国提供军事援助。

美国总统罗斯福重申了中立政策,表示不会卷入欧洲的争端。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局势的变化,美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发生了转变。

1940年法国战败,意大利和日本纷纷加入轴心国,使得美国感受到了战争威胁的加剧。

此时,美国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逐渐向英国提供军事援助。

1940年11月,美国与英国签署了《女王公海战略条约》,允许美国海军保护英国商船。

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莱斯-汉密尔顿法案》,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

日本突然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使得美国决定对日本宣战。

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从中立转向参战,全面介入二战。

不久后,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向美国宣战。

美国正式成为了盟军一员,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轴心国。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还体现在对苏联的态度上。

在二战初期,美国对苏联持谨慎态度,对苏联的发展抱有疑虑。

随着德国攻击苏联,苏联成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

为了加强与苏联的合作,美国采取了联合行动。

1941年8月,美国和苏联签署了《亚特兰大宣言》,宣布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还体现在对纳粹德国的态度上。

二战初期,美国对纳粹德国抱有较为保留的态度,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随着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动和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美国对纳粹的厌恶与愤怒不断加深。

1941年8月,罗斯福在电台演讲中公开谴责纳粹的暴行,呼吁全球对纳粹德国采取行动。

这一谴责不仅代表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也让全球对纳粹的威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战后国关名词解释全

战后国关名词解释全

第八章1.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

在1946年2月22日由乔治凯南提出。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其特点是:既不触发美苏之间的全面战争,又能对苏联的行为组织有效对抗。

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在苏联已控制东欧的情况下,修稳定成了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基点。

二战后,各国经济遭到重创,各国共产党势力增强。

此时,美国国内也面临生产过剩的危机。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公开提出了“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营,使美国对西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加深,同时也削弱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和贸易壁垒,为西欧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一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杜鲁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彻底失败,而英、法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

1947年3月12日,在英国的建议下,杜鲁门决定对希腊和土耳其危机中的两国提供援助,镇压了希腊和土耳其的革命,打击了这两国的共产主义势力。

“杜鲁门主义”是干涉别国内政的代名词,它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正式开始。

4.克什米尔问题: 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利用议会通过决议将克什米尔划入印度,引起巴方和穆斯林居民的不满。

从1947年起,印、巴双方为此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

1949年1月,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

巴基斯坦和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都分别分为两部分。

【推荐下载】美国对华经济政策中的经济和非经济手段

【推荐下载】美国对华经济政策中的经济和非经济手段

美国对华经济政策中的经济和非经济手段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地位,对于他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可能对美国地位产生的影响甚为敏感和警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造出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因此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焦点之一。

美方不仅担心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会挑战其经济霸主的地位,还担心中国的发展模式会损害华盛顿共识在世界上的号召力。

为了消除这些忧虑,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本文拟对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中的经济和非经济手段进行梳理和阐述,并对美方政策组合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

 经济手段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对华对策不仅包括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进口限制和出口扩张,还包括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汇率保护主义,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中美建交之初,由于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安全需要,再加上中美经贸关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总体上持鼓励和开放的态度。

两国建交后不久,美国即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反映在双边贸易上是两国贸易额从1978年的11.146亿美元迅速上升到1980年的48.127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表1)。

美国学者南希塔克(NancyBernkopf Tucker)很好地总结了这一时期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总体特点:(中美)针对苏联的共同战略计划促使从尼克松到老布什时期的美国政府向中国做出妥协让步,错综复杂的三角政治关系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和文化联系。

〔1〕 但是即使是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对美出口的部分产品的迅速增长,美国立即挥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

一个著名的案例发生于1982 1983年间。

在两国签订第二个纺织品贸易协定的过程中,美方强硬要求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不能超过1%,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严格的进口限制,由此点燃了中美之间的第一次贸易战。

〔2〕两国贸易的增长严重受挫,双边贸易额从1981年的54.68亿美元下降至1982年的51.958亿美元和1983年的44.202亿美元(表1)。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张向群王朝晖1摘要2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其本质是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政策。

本文简述二战后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探讨了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启示。

1关键词2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公平贸易0政策单边主义在美国独立的200多年里,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始终表现为保护贸易主义与贸易自由化的交替,有时保护贸易主义占据主流,有时贸易自由主义取得优势。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

一、二战结束至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政策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美国在历史上一直采用保护贸易主义。

二战结束后,美国实现了从保护贸易到贸易自由化的实质性转变。

1.自由贸易政策的背景二战之后,美国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自由贸易政策原因有三。

第一,自由贸易是美国强大经济基础发挥优势的迫切需要。

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在世界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和18%;在资本输出方面,从1945~196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增对外投资120亿美元,其中70%左右来自美国。

在国际收支方面,美国是惟一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美元是惟一受欢迎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此外,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显然,巨额出口有利于美国经济繁荣和保持低失业率;巨额进口则有助于美国维持低物价和高生活水准。

而这一切只能靠大力推进整个世界的自由贸易来实现。

第二,自由贸易是美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二战后,美国要将相对封闭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造成开放经济,以建立开放的商品、资本和货币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美国对以往保护贸易政策反思的结果。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5斯穆特2霍利关税法6,试图通过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但实际上未产生效果,反而挑起关税战,使世界贸易规模急剧下降,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从法律制度看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从法律制度看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从法律制度看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是指美国政府采取法律手段限制、阻碍或禁止与特定国家、实体或个人进行经济交往的做法。

本文将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探讨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背景原因、实施方法及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一、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背景及原因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通过对外经济制裁来影响他国的行为已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其背景原因有以下几点:1. 国家安全考虑:美国认为某些国家或实体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通过限制其经济活动来削弱其实力并提高自身安全保障水平,例如对伊朗的核制裁。

2. 人权及民主价值观:美国将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作为其全球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严重侵犯人权或不符合其价值观的国家实施制裁,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改变其政权或行为,例如对朝鲜的制裁。

3. 反恐斗争: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美国对被认定为支持恐怖组织的国家、实体或个人实施经济制裁,旨在削弱其恐怖活动的能力,例如对伊朗和叙利亚的制裁。

二、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法律基础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美国作为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可依据其国内法作出有关制裁的决策。

美国国内法中,主要包括《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民主通过制裁法》(DPA)等。

这些法律赋予美国总统对外经济制裁的权力,并规定了制裁的具体程序和范围。

2.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的作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拥有国际强制力,因此,美国常常通过引用安理会决议的内容作为对外经济制裁的法律基础。

例如,美国在对伊朗实施制裁时常常引用联合国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等。

三、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实施方法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和投资限制:美国通过限制与被制裁国家或个人的贸易和投资来阻碍其经济活动。

例如,禁止与朝鲜、伊朗等国家进行贸易或投资。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

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

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

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

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

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很快就把国家从危机的深渊中拯救了出来。

到年代末,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被美国最高当局所接受,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以后各界政府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

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工具是减税。

他们相信削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的消费,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结果会导致产量增加而价格维持不变。

因为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性工人与机器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减税政策的效果是:失业率在1965年下降到4.4%,60年代的其余各年中则保持在低于4%的水平,而实际GDP从1964年1966年则以令人瞩目的5.5%的平均速度增长。

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经济处于高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状态。

美国金融制裁机制研究与启示

美国金融制裁机制研究与启示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美元,确立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控制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支付清算基础设施。

在此基础上,美国对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家实施了金融制裁,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战略遏制的作用,迫使被制裁国在对外政策上不得不做出被动调整,甚至推动了个别国家的主权变更,影响了地缘政治的格局。

目前,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受阻。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将中美关系由“合作伙伴关系” 重新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中美经贸摩擦日益凸显,未来不能排除美国利用美元优势地位对中国施压甚至实施金融制裁的可能。

对美国金融制裁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跨境人民币支付体系建设为核心,提前着手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金融制裁是指国际组织或主权国家为维护国际秩序或实现特定的国家利益,根据国际法或国内法律法规形成的制裁决议,针对特定国家、组织、实体或个人所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惩罚性措施。

金融制裁是最严厉的经济制裁手段,是服务国家意志、在全球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

美国的金融制裁制度通常具有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

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基础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在60%以上,在全球资金交易中的占比达90%。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利率市场也跟随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进行操作,美元在国际交易中被大多数国家用作报价、支付和清算工具。

同时,美国控制了国际支付清算的主要通道,即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

SWIFT是世界级的金融电文传送网络,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信息传输服务。

一旦金融机构被SWIFT列为制裁对象,无论采用任何代理银行、代理账户,凡是其发出的支付结算指令都将被中止,美元资金交易将被切断。

CHIPS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美元支付系统,承担了95%以上的银行同业美元支付清算,每日通过CHIPS清算的资金量超过1.9万亿美元。

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政府颁布的《1974年 贸易改革法》提出了301条款, 使得在关税减免和消除非关税 壁垒方面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此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 转变,对自由贸易重新界定, 提出互惠自由贸易的新概念, 以此来同无条件的自由贸易相 对垒。
国会通过继续扩大总统授权 的《贸易不关税法》。这一时 期美国贸易制度的历次创新均 以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继 续扩大总统授权的《贸易不关 税法》。这一时期美国贸易制 度的历次创新均以自由化为基 本精神,导致对总统授权逐步 扩大。经济的稳定成长、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是美国 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基调贸易政 策的基础.
美国是实施管理贸易政策最为突出的国家。管理贸易政策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和保
Thanks
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特点及其评价
Agenda 目录
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
内容 评价 总结
战后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演变与制定
新贸易政策
内容 评价
Explain 内容
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
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用 以取代《贸易协定法》的《贸 易扩张法》是美国追求自由贸 易的真正开端。该法在关税减 免、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给予 总统更大授权。在战后多次关 贸总协定谈判中,美国奉行多 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使 得降低各国关税壁垒取得了实 质性进展。
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政策特点特点及其评价及其评价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制定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agenda目录新贸易政策新贸易政策内容评价总结内容评价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政策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用以取代贸易协定法的贸易扩张法是美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真正开端
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充分地考虑到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在技术上

美国是如何制裁别国的

美国是如何制裁别国的

二战后,我们看到美国能制裁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但别国却很难制裁美国。

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因为其他国家不够强大,美国制裁别人的三大法宝:美元、粮食(世界粮食出口三分之一到一半是美国的)、能源(之前美国虽然通过美元捆绑能源,但能源需要从中东进口。

现在美国已经是能源第一生产国)、美军和国际规则制定者。

现在遭受美国制裁的国家既有有俄罗斯、伊朗等大国,也有朝鲜、叙利亚、古巴、委内瑞拉等小国。

美国作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一、经济美国的经济总量高达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相对于其他单独国家,美国拥有绝对优势。

在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中,例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等,美国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美国可以根据需要把美元作为经济杠杆,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制造经济危机。

而且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球经济和政策走向。

其它国家则没有这种优势。

很多情况下,美国会根据自身需要对世贸组织成员国发动倾销调查,其它国家即使对美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即使赢了官司你也无法执行,因为规则是美国定的。

就像很多人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赔偿一样,因为执行难。

目前不少国家建设需要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正常关系下它的确会给你提供支持,一旦和美国发生对立,美国马上会利用这些武器取消贷款等措施进行制裁,而且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你要进口货物,没有美元外汇不行,例如发生经济危机,没有美元外汇更加不行,美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利用美元对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就是所谓的剪羊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在美国制裁下会服软的原因,除非你不进口,不使用美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是不现实的。

二、政治美国带头创立了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这在很多时候对世界政治发展是其它促进作用的,但美国如果和你撕破脸,那它就会绕开联合国对其它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打击,联合国也只能无可奈何。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

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遏制战略”(1945—1952年)。

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型军事基地网。

(2)“解放战略”(1953—1960年)。

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

“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

(3)“和平战略”(1961—1968年)。

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

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

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

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

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

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调整概要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调整概要

探究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 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 体制.
课堂检测
D 1、下列各项:不属于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是( )
A、国有企业私有化
B、压缩政府开支
C、削减政府福利
D、实行企业国有化
2、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
D 主要原因是( )
A、限制垄断行为
B、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水平
C、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20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
(1)、趋势:多市场,少政府 (2)、特征
A、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 B、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加强 C、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二、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经济模式的形成: ①确定发展的方针 ②经济模式的形成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混 合经济模式 2、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
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的确立
B 3、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市场调节 B、政府指导 C、自由放任 D、货币主义
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4、主要内容: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⑵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二)制裁不得人心,遭到各方的反抗与抵制1.国内外人道主义谴责和目标国的抵制使经济制裁举步维艰。

经济制裁的目的往往是要求目标国作出有利于制裁国的政策调整,而达成这一目的无疑有赖于目标国政府的配合。

但是如果政策改变的结果会给目标国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政府往往会倾向于抵制制裁国发起的经济制裁,因为顺从可能损坏统治者的国际声誉,降低国内支持率。

封锁禁运给被制裁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受损失的往往是被制裁国下层民众的利益,因此人道主义谴责不绝于耳。

美国对古巴的长期制裁给古巴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导致古巴国内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苦。

然而美国的经济制裁给目标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道的同时,不仅收效甚微且使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国内外舆论强烈呼吁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

自1992年以来,古巴每年向联大提出反对美国封锁的决议案,在联大投票中,支持古巴的国家从1992年底9个增加到1997年的143个,1998年的157个。

在疯狂的制裁面前,古巴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政府在苏联解体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进行经济改革,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成效卓著。

至1999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在拉美名列前茅,物价平稳,社会安定,同时联合国连续8年以压倒多数通过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制裁的决议。

可见美国的经济制裁不得人心,难有成效,制裁道路上举步维艰。

2.搞治外法权,成众矢之的。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先后签署了旨在强化对古巴全面制裁的赫一伯法以及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

这两项法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调整美国的国内关系,而是用301条款和特殊301条款等国内法去处理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把美国的法律扩展到美国的领土之外,对同古巴等三国做生意的主权国家及其公司实行连锁制裁。

这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的公然违抗,是地地道道的治外法权。

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不仅干涉了古巴、伊朗、利比亚的内政,而且还干涉了所有同这些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国家的内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极大愤慨。

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分析

[经贸论坛]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分析王丽娜(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1)[摘 要]美国是当今世界贸易大国,它的对外贸易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深刻理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美国的全球战略、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全球战略;政治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08)04-0007-03 美国自建国以来曾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1783~1934年)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1934~1974年)以及公平贸易政策(1974年至今)。

从现实情况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本质是实现美国国内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工具或手段。

不管采取哪种贸易政策,目的都是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从国际政治经济的角度去理解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解。

一、美国全球战略对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美国的全球战略涵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权外交三个方面,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全球经济战略、全球安全战略和全球人权战略。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在经济领域,通过创建和维护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为基本准则的世界经济体系,确保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同时对“极权”和“暴政”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和制裁;在国家安全领域,以意识形态的异同作为重要标准来判断敌友,维护美国安全,扩大美国及盟国的实力,有重点地遏制敌对国家;在人权外交领域,推行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争取用和平演变的方式转变与美国意识形态相异的国家。

不难看出,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我们可以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体会到美国全球战略在其对外贸易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主导和制约作用。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逐渐强大,在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然而这种自由贸易政策只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以使之获得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动力。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影响力,成为美国政治家和外交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外交政策不断演变,其影响至今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一、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陷入了一片废墟。

欧洲各国经济遭受极大破坏,战后恢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各国提供财政援助,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稳定欧洲地区政治和经济局势。

美国在此次外交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欧洲提供了经济支持,还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它为后来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北约成立冷战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北约作为美国在欧洲的组织策略,旨在通过集体安全机制,加强欧洲防务,并防止苏联在欧洲的扩张。

北约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加强了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策略的重要一环。

北约与苏联的竞争和冷战之后的持续影响,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中东政策转变在冷战的影响下,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许多转变。

如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是围绕着利益和安全展开的。

但是,在冷战期间,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反共为主,支持阿拉伯国家抵御苏联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国与伊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伊朗和美国关系的紧张愈发显著。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四、“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为了重振经济,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供给侧革命”,并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自由主义”政策。

“新自由主义”包括放松管制、降低税收、缩减社会福利、鼓励企业进行自由竞争等政策。

这种政策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还推动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精)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精)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199年1,冷战结束,东西问题随之降温,南北问题骤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导致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级政治地位下降,低级政治地位上升,经济手段相应地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经济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成为政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政策的类型和模式可以把经济外交分为经济援助外交、经济制裁外交和经济合作外交三种类型。

我国自197年8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之后,经济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以经济援助和经济合作作为经济外交的主要形式,并以平等互利为经济外交的准绳。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却对经济制裁情有独钟。

经济制裁作为经济外交的一种,即有意识地采取某种政策来**或*剥*夺某一国家的利益,以迫使该国改变其某一对外政策或行为。

经济制裁是一种强制性外交政策,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分为单边经济制裁和多边经济制裁。

多边经济制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协议下共同对违约国的经济行为实施某种**。

**单边经济制裁,顾名思义是由一个国家单方面采取对某一个或多个国家实体的经济行为加以**、*禁*止等手段以期达到特定的目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一、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概述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与美国相抗衡的另一极苏联不复存在,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制裁倍受美国青睐,日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和*禁*运并非为了**和*禁*运本身,经济制裁只是美国政府为达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外交目的的工具。

以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为例。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目的就是使古巴政府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自196年0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199年210月,美国通过了旨在强化对古巴经济**的*“*托里切利”法案,进一步扩大对古巴的贸易制裁;199年48月,克林顿宣布对古巴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以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加大对古巴的压力。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解读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解读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遏制思想作为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对外政策贯穿于战后美国政府的各个时期,虽然每届政府对遏制思想的态度不同、理解方式不同、运用该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遏制思想都毫无疑问地影响了冷战时历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为美国最终赢得冷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遏制思想的产生遏制思想是1946年由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首先提出的,但从大的背景而言,遏制思想则是二战结束后初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凯南自二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对苏认识之结晶。

从当时大的环境而言,随着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相继投降,美国人在如何处理对苏关系上产生了分歧。

副总统华莱士、国务卿贝尔纳斯等人认为战时同盟虽有芥蒂,但是仍旧可以继续,他们主张保持与苏联合作关系,对苏联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国际问题上寻求苏联的合作,通过美苏协商重建战后国际的秩序。

而以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总统军事顾问李海上将、副国务卿格鲁和美驻苏大使哈里曼等人则对苏联战后的意图与行为表示怀疑,认为寻求与苏联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他们主张以实力为后盾,以经济为筹码对苏联施压,遏制其扩张主义倾向,对其采取强硬态度,迫使其遵守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美国决策层日益感到需要有对苏联问题熟悉的人进行系统的、理论的分析,并对美国的对苏战略做全面的规划。

史密斯学院教授爱德华•威利特、国务院苏联问题专家查尔斯•波伦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情报委员会等众多专家和机构对苏联的行为动机以及美国的对策做了相应的阐述,但都未能切中要害,因而他们的建议未能被决策层所采纳。

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乔治•凯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政策的起草者。

1946年2月,时为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的凯南接到国务院的一封电报,要求其对苏联不愿意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

凯南便将自己的对苏认识和想法写成长达八千字的电报发回国内。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经济回升并持续增长
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
20C90S
克林顿综合两者宏观调控 Nhomakorabea微观自主
进入“新经济时代”
“两极化”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
主要总统
经济理论
主要经济政策
结果
原因
问题
二战后——20C60S末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充分就业
高度繁荣
(黄金时代)
①②③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赤字财政
20C70S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凯恩斯主义
紧缩财政
赤字财政交替
失灵
滞胀(原因)
20C80S
里根
供给学派
货币学派

关于当前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思考

关于当前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思考

2019年第34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20期Serial No.420No.34袁2019经济研究导刊引言国家要获得一定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行为受到其他国的制约,这一行为就叫作经济制裁。

与战争相比,经济制裁采取的手段比较少,不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但是需要国家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目前,经济制裁已经成为了大国制约本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西亚战争中,发达国家对叙利亚和伊朗发起了多轮的经济制裁,这种制裁十分罕见并且涉及的经济面十分广,这不符合国际经济法的要求,并且在世贸组织中还会让我国的经济局势更加混乱。

一、国际法中对于经济制裁方面的约束不明确1.经济制裁中没有规范禁止的内容。

在国际法中并没有将经济制约列入到禁止的内容中,这就为大国对他国实行经济制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连联合国的宪法中就规定了国家出现了经济争端时不能采用FORCE 。

而这个单词的解释意义比较多,不仅包含了禁止武力竞争,还要禁止强制的经基竞争,但这些都被拒绝了,这就意味着这条法律在联合国宪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被列入到禁止范围中去,只是要求各国不能使用物力手段而非经济制裁手段。

特别是在联合国立法的后期禁止经济强制手段被大国反对,委员会最终未能将其列入到联合国宪法的条例中去。

2.世贸组织没有制定经济制裁的合法规定。

在国际世贸组织的规则中没有明确的要求经济制裁是否合理。

由于世贸组织的主体关系和对象是特殊的,这就决定了其规则只适用于主权国家中。

特别是在规范制衡的情况下,世贸组织可能会与国家主权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

在这个条款中,世贸组织需要保护转全国的人权、国家安全、资源清洁等权利,并且还要允许成员国进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

其安全条款为了维护世贸组织成员的安全,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履行义务,一些主权国家可以使用经济制裁。

在世贸组织的条文中规定时间模糊并明确的,缺乏对规则内容的界定和保护。

3.安理会决议模糊对经济制裁形成纵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20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主要的经济大国,也是使用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

随着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深化。

美国日益频繁的对外经济制裁,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曾深受美国经济制裁之苦。

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就对中国实施了长达20多年的战略禁运。

1989年之后,美国又多次对中国采取各种经济制裁措施。

美国的经济制裁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内政外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依赖也不断加深。

当前,中国对外经济依赖大大高于大多数大国。

一旦再次遭遇外部经济制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9·11之后,美国扩大了与中国的共识,使两国在冷战后一度削弱的战略合作基础有所加强。

但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发展战略上的不同,以及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冷战后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加以遏制,双方当前有限的共同利益难以确保未来关系的顺利发展,特别是日益猖獗的“台独”活动可能成为引发中美冲突的导火索。

作为两个核大国,中美发生全面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美国军事卷入台海冲突的程度因形势而异,但对华经济制裁将是其必然选择。

目前,国内关于国际经济制裁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限于新闻报道,以及对一些西方研究成果的介绍。

国外,特别是西方学者对于国际经济制裁的研究相对要广泛和深入得多。


中,既有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历史研究,也有从一系列案例中探寻国际经济制裁一般规律的规范研究。

尽管西方学者对于国际经济制裁存在不同解释和争论,但其研究大多具有一种政策倾向,即主要是探索影响经济制裁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因而对于经常成为西方大国经济制裁对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立场上的根本对立。

因此,以“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为研究对象,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理论上,可以通过对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国内动因、成本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掌握国际经济制裁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有关国际经济制裁的各种理论;从现实角度来看,可以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维护经济安全,预防和抵御外来经济制裁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考。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制度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