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论文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单证实务》项目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 《 国际 贸 易单证 实务》 项 目实践 教 学改 革思 考
王
摘
磊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2 1 0 0 0 0)
要 :基 于独 立 学 院培 养应 用型 本 科 人 才 的 目标 ,笔 者 在 《 国 际 贸 易单 证 实务 》 的教 学 中借 鉴 高 职 院 校 普 遍 采 用 的项 目教 学 法 ,进 行 整
性 、实用 性 、典 型 性 。 ( 一 ) 项 目安 排
1 .跟 学 项 目
( 三) 多角色 岗位体验 为 了更好地将国际贸易单证工作纳入整个外贸过程 ,在项 目教学 安排 的第三阶段—— 自主项 目的安排和具体实施中需借助本专业 实验
体 设 计 和 具体 项 目设 计 ,将 外 贸 业务 履 行 过 程 导 向 的教 学理 念 融 入课 程 改 革 ,并 结 合 外 贸 实训 软 件 实现 岗位 体 验 ,强 化 学 生 的 国际 单 证 标 准 化
意 识 ,增 强 业务 能力 、方 法 能 力和 社 会 能 力 . .
关键 词:国际贸易单证 实务
目前,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 革研讨 和推广多 是集 中在 高职 院校 ,
『 n f 独 立学 院 的 国贸 相 关 专业 虽 然 都 已 开设 此 课 程 ,但 是 囿于 本 科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对 该 课 程 实践 教 学 重 视 程 度 不 高 。 许 多 高 职 类 院 校 的课
独立学 院依托母校优质的教学 资源,办学定位 于培养应用型本科
教 育层 次人 才 。对 国 际 贸 易专 业 而 言 ,不 仅 要 求 学 生 能 够 熟 悉 国 际 贸
易理论政 策和 国际商务标准 、更需 具备进 出 口业 务操作能 力和素养 ,
怎样推进国贸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如何推进国贸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摘要:由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国际贸易课程特点与性质、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利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设计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一、国际贸易课程推行实践教学的基本设计原则1.从培养目标出发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要达到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进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的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深化理论知识,同时也将课程知识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联系起来,使得课程教学紧紧围绕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无论是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还是在实践教学方法选择上都要贴近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安排。
2.从课程的特点与性质出发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从实践教学的两方面内涵入手进行设计和安排。
一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安排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与本科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重视理论模型讲解相区别,体现出高职教学与职业技能要求紧密结合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热情,力戒平面单一讲授,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安排1.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在国际贸易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中与工作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是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措施两部分内容。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独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存在一些不足,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贴近国际贸易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性教育的需求。
研究对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他们未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完】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深入分析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并探讨其实施步骤和成效评估。
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国际贸易实务人才。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的优秀商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教学改革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商务能力,增强他们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研究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探讨教学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可以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行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论文报告: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录1. 建设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2.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成3.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4. 国内外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比较研究5. 五个成功案例分析第一部分:建设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越来越广泛,独立学院在培养优秀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独立学院必须制定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培训和扶持学生的实际能力。
首先,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国际贸易这个专业中,多数公司和组织都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经验和技能,而非仅仅学术背景。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
其次,实践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这种体验能够让学生对真实情况下的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更详细和准确的计划。
第二部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成为了建设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独立学院需要整合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台独立学院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国内外实际办公室的模拟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通过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2. 专业课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需要完整的专业课程,包括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禁止法规、国际贸易实务技能和操作项,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
这些课程可以包含各个构成要素,并以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拓展。
3. 企业合作独立学院可以积极同实际企业合作,将学生引入实践项目和企业实跑,让学生深入感知企业文化和生产环节,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院系领导和教授的投入独立学院的领导层和教授团队应该全面了解和支持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扩充相关工作台和课程。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而实际工作中,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
问题。
可以在实务课程中加入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国际贸易操作,提升他们的实
践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加强国际化教学。
国际贸易涉及到多种国际法律、政策和贸易
规则,因此有必要加强国际化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邀请国际贸易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
生参加国际贸易实习或交流项目,增加学生对国际贸易的了解和认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
国际贸易领域的知识涉及到经济、法律、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
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驱
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引入创新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国际贸
易创新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化教学、
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贸易
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学科教育论文 独立学院基于CDIO和POCIB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浅析

学科教育论文独立学院基于CDIO和POCIB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浅析独立学院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促使自身进行转型。
目前,独立学院面临一本、二本、高职高专和就业市场的压力,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主动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才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困境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方面一直陷于难以摆脱的困境,特别是在师资、基础设施、方式方法以及组织管理上面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实训师资力量、经验匮乏目前独立学院自有的国际贸易教师几乎都是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这样就造成师资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不足,特别是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
同时,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专业知识难以及时更新,对外贸行业各岗位业务的具体要求认识不清、不足。
1.2 实训基础条件底子薄实训教学必须以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支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其必要前提,否则就难以保证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任务。
独立学院由于长期依附于母体学校,资金缺乏、教学研究和改革滞后等原因,造成了实训基地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利用率低的状况。
1.3 实训模式单一、陈旧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主要有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模拟、校企合作实习和校内外竞赛等。
但是,从专业自身和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以上环节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实验模拟和校企合作实习都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
在实训教学的考核模式上,独立学院套用母体学校的模式,没有认真探索、研究适合自身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或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真正落实。
应用文-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独立学院国际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一、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1)指导思想。
以科学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抓专业建设,继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本设施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特色,全面培养基础较好、商务实践能力强的型特色人才。
(2)专业定位。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托学、金融学、管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理、市场营销、财务、学各本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及母体学校(兰州商学院)的优势教学资源,根据上述的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商务活动、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商务活动、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第一,知识结构。
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基本思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是具备系统、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专业知识。
三是掌握会计、、财政、、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宏观政策及微观市场分析能力。
第二,能力结构。
一是分析研究能力;二是实务操作能力;三是市场开拓能力;四是管理能力。
(3)培养过程。
第一,修业年限及学分设置。
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最低修业学分不得低于160学分。
第二,课程设置。
一是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经应用、基础、大学,体育等。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已成为独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核心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本文将围绕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演变,纸上谈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改革应该注重提供实际案例分析、模拟谈判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
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现代需求。
教学改革应该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结合,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以培养学生更广泛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到跨越国界的交流与合作,而现代国际贸易已经越来越强调多边合作与共赢。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意识已经成为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改革应该注重提供国际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会议、协商谈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能力。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际贸易实务已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实现了更加高效的操作和交流。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真正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引入信息技术,将实践环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互动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独立本科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国际贸易实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所以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并与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实践相结合。
课程中应加入相关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和术语,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也需要改革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书本和理论的考核。
而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该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经历真实的贸易过程,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视实习和实践环节。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将实习和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通过在企业、贸易公司等实践场所进行实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实际贸易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创业项目、组织国际贸易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加强实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实务教师队伍。
通过参与实际贸易项目、亲身体验国际贸易操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另外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独立本科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需要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贸易实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 . 2 课程体 系的教 学内容与外 贸实务严 重脱 节
表 1 较好地体现 了课 程体系重实践能力培养 、重创新创
国际贸易是随着市场波动 、 国家政策变动、 国内外局势变 造 的要求 。
化而时刻发生变化的。同时,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国贸业务的类型和国际惯例等也都有了很大变化 。 然而 , 课程
3 - 3 教学方 式上 : 采用 灵活 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好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 , 能有效实现“ 以教
为主” 向“ 以导为主” 的转变 。在课程体系的指导和启发下, 注
体系的教学内容 的更新速度却跟不上 , 严重与外贸实务脱节。
如有 的教师还在讲授 C O T E R MS 2 0 0 0 、 U C P 5 0 0 、 I S B P 6 4 5 。
1 2 】 庄佩芬.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J 】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7 ( 1 0 ) . 【 3 】 胡彩梅等. 基于“ 3 + 1 ” 培养模式的 国际 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 J 】 . 经济师, 2 o z 2 ( 1 ) .
2 . 4 课程体 系的指导性不强 , 导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题成 果 《 广西独 立学院国际 贸易专业 P B L 教学模式研 究》
课程体系缺 乏思想 不能在教学过程 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 2 0 1 3 Cl 3 2 ) 。
造成老师依然使用传统讲授法 , 即教学 中以教师为主 , 学生的
综合英语、 英 计算机知识及 西方经济学 、 国际贸易实
量确定课程 体系 的不科学的做法 , 仍然是教师主 导, 学生被动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刍议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外贸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提高,近几年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出来,这就倒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道路。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
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
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
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根据不 同人 才的市场定位 ,独立 学院应 以培养 应用 型 人 才 为 目标 , 因此 , 独立 学 院 国际 贸易专 业教 学 的指 导思 想 应定位 于 : 应我 国经济 发展需 求 , 适 遵循教 学规 律 , 照 依 理 论为 基础 、 实践 为 主导 的教 学理 念 , 出强化 实践 环节 突 及 技能 培训 , 使独 立 学 院学生 与普 通 高校学 生 相 比 , 不仅 具 有一定 的理论基 础 , 还具 有很 强的实 践 、 际操 作能力 , 实
进 行 改 革 关键词 : 用型 ; 际贸易; 应 国 实践 教 学 体 系
质和较 强实践 能力 的 、 以应用 型为 主的高级 专业 人才 。在 人 才培 养过程 中应突 出“ 强实践 、 善实务 、 工艺 、 知 能创 新 ” 的要求 。要培 养学生对 国际贸易 问题 的分析 能力 、 国际 对 贸易实 务的操 作能力 、 国际贸易政 策与规 则 的领 悟 能力 对 和对 国际贸 易基本理 论 的运 用能 力 。为 此 , 际贸易本 科 国 专业 的培 养方 案 的制订 要 坚持 “ 以市 场 为导 向 , 以素质 为 基础 , 以能力 为本 位 , 理论 与实 务相 结合 ” 指导 方针 , 的 要 增加 实 践教 学环 节 的课 时 比例 。课 程 设置 应 与就 业相 结 合 ,教 学 内容 应尽量 覆盖 国际 贸易人才 的职 业资格 标准 。 根据 学 生 的实 际文化 程度 和 就业 需要 ,调 整文 化 基础 课 程 、 业核 心课 程 和实 践课 程 的课 时 比例 , 过调 整与 修 专 通 订 培养方 案 , 学制 订 专业 培养 计划 , 到突 出实 践教 学 科 达 地位 、 提高学 生实 践能力 的预期 目标 。
( ) 富实践教学的模 式 , 高学 生的兴趣 三 丰 提 1 . 国际 贸易模拟实 验室 。通 过采用 多种外 贸模 拟 建立 软件 , 每个 参 与虚拟 贸易 的学 生都 将按 照实习计 划扮 演进
浅论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浅论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严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经管系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在充分把握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外贸专业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一、教学改革的目标改革目标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从独立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着重考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融合以及实训操作与实际外贸业务操作接轨这三方面的内容,在不增加理论基础知识深度的同时,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在竞争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教学改革的意义《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凡国际经贸类专业都把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他关联课程的改革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例如《国际结算》、《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等等,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好坏,对提高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计划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
但是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这一些问题,例如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
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
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
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
独立学院基于CDIO和POCIB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浅析

独立学院基于CDIO和POCIB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展开讨论,结合CDIO和POCIB教育模式,分析了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以及提出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实训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
未来,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完善实训设施,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独立学院、CDIO、POCIB、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教学、教学改革、实施步骤、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意义、问题与挑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需求逐渐增加。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兴形式,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训教学改革成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际工作经验的需求,而实训教学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
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POCIB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当前较为先进的教育模式,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CDIO和POCIB的实训教学改革方案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以期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考。
1.2 研究意义实训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POCIB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实训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论文六篇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论文六篇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论文范文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合格的高级特地人才的关键。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学问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理论学问,拓宽专业口径,注意理论素养教育,培育同学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讨论型的方向进展。
根据这一课程体系培育的同学,实践力量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实际需要。
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月末开头在我国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
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特地技能为中心,以该特地技能所需的有用学问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力量和劳动态度的培育。
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问、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学问、轻关联学问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存在局限。
那么,毕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需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打算因素是什么。
2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依据美国芝加哥高校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打算于目标设定”。
这就是说,要依据专业培育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育目标应当定位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娴熟把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力量、洞察国际市场趋势随机应变的力量、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力量,适应外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特地人才。
③那么,我们毕竟应当怎样依据这一培育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育目标的打算因素,由于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打算的专业培育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
探讨优化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探讨优化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摘要】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逐渐成为我国扩大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拟从社会需求导向的视角,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社会需求课程设置课证融通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
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独立学院应该培养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应用型人才。
相对于其他行业,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专业人才才是它们所需要的。
某些拥有大专学历的人在外贸行业也做得很好,这就说明了外贸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的不是高学历人才。
因此独立学院应该从自身的生源状况出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一社会需求导向下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的原则1.坚持强化理论教学与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室和基地建设为依托,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坚持强化理论教学与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
尽快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形成结构合理、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
2.专业方向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应是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向,所以独立学院在政府和本院招生就业办信息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社会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工作,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可以聘请以专家为核心的专业指导组,进行评估调查,以保证专业设置适应社会的需要。
3.加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独立学院的专业定位不应该是研究型、专业型的,而应是应用型的。
我们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首先是注重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拓宽就业面,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管理能力、心理承压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国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外贸易是促进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
而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实务、摘要】贸易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外贸型人才,是我们国家迫切的需求。
但是,我国高校的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却没有符合当代的经济发展趋势,课程的不合理,导致了不能够顺利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对国际贸易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性改革,将理论课程为主转向更多的实践教学课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快地融入社会。
以就业导向能力为目标,来制定一套符合需求的体系,改善现在高校国贸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共建;双师型据了解,2014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高达700万,但是外贸行业对人员的需求确是远远不够。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的出口金额在1996年达到了461美元,在2002年却达到了1126亿美元,而进口总金额从2001年的52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993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对外贸型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后,国际贸易作为已经成为各个地方高等学校的经济类热点专业,积极的为我国培养人才。
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学校的软硬件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培养形式与方法,但都是大同小异。
作为经济类的第二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
能否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外贸人才,取决于每个院校的培养模式如何。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专业特点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四大部分组成。
通识基础课程指的是高等院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
涵盖英语、计算机、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以及高等数学等。
这些通识课程基本是在大学的第一至二学年内学习,通常占该专业总学时的五分之二左右;学科基础课程是为以后学习专业课而打的基础,一般在大学的第二至三学年内学习,包括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一;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内的核心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与实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探索【摘要】本文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两届国贸专业毕业生及外贸企业为调研对象,借助问卷调查,从对毕业生调查的结果得出独立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的新思路;从对外贸企业的调查得出,利用校企合作,设计出提高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极强综合性的专业。
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应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
一、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特点
(1)重实际操作。
国际贸易专业由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比较注重实际操作。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为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水平时,在理论上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即能够分析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上能够运用贸易和营销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应用灵活,实训投入经济。
国际贸易追求的不是最优而是满意,强调工作结果而不过分要求工作过程,使得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就使得外贸知识在实际中能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这也表明了外贸工作是一种高智力、高情商表现的工作,其工作能否取得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团队精神和情商状况,而不依赖于硬件设备条件。
这样本专业开展实习就具有经济上的意
义。
二、问卷调查研究
本文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2006、2007级国贸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取样。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8份,有效率98.3%。
(1)教学目标。
由图
1,37.29%的学生认为成功学院在培养国贸人才上应该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平衡。
但根据问卷显示,52.17%的学生认为学院在课程培养方式上比较传统,仍然是较偏向于理论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较多欠缺。
63.79%的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实用性一般,说明学生并没有通过在独立院校的学习成就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46.8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比例较小,应该增加专业课在整体课程安排上的比例,认为比例已经比较合适的只占到了32.75%。
表1显示,国贸实务和国贸实验课作为国贸专业的主修科目受到了学生的高度重视,但也存在课堂知识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弊端。
从重要程度可以看出学生对外贸人才英语能力的重视。
学生的最大兴趣仍然是外贸业务,但是已经开始涉及到和外贸有关的周边服务,比如国际金融和货代物流服务等。
正是由于兴趣所在和对实践性课程的强烈需求,有79.31%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不足。
(3)教学安排及方式。
由图2,学生们认为专业课最佳学习时间集中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
大一主要是学习基础科目,打好经济学基础,形成基本的逻辑构架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讲授法内容充实,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小组
讨论和案例教学法往往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教师的详略得当才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学法不但易于引发思考,而且易于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是有利于吸收专业知识的最优方式。
但是书本和实际操作还是存在很多差异,情景模拟法是通过情景设定,锻炼和培养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所以在实操的教授上更有效果。
(4)就业意向。
图3显示,40.87%选择与国际贸易专业直接相关的实务方向,其次是国际金融方向。
随着国际运输业的发展,33.91%的学生表示希望从事国际物流方面的工作。
如图4,在岗位意向层面,国贸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国际金融结算业务的浓厚兴趣和就业定位。
综上可知,学生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不是特别满意,主要反映在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内容更新速度慢,必修课程较多,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与此同时,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对职业的认识也变得更深刻、清晰。
学习方法从大一时的“教师教”,变为大三之后的“自己学”;学习的内容从理论课程过渡到实践性、动手性较强的知识。
三、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校企联合培养外贸人才的新模式。
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拔尖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成功学院提出以创业带学习,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和实际的企业运营相结合。
在郑州保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及巩义
市几家企业的参与下,成功学院商学系筹备成立了商务运作中心。
商务运作中心工作主要定位于给企业提供网络推广等服务(已有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物流管理软件支撑)和为我系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以国际贸易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为主体成立创业小组,利用保利达商贸公司提供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在互连网上从事国际商务
活动。
商务运作中心致力于将理论学习知识和商务实战相结合,既满足教学需要,又满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要求。
通过该种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我院07、08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有所提高,就业质量也有所提高。
并且,这些学生就业之后,适应工作岗位较快,工作质量较高。
(2)校企合作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从教学计划入手,为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修改教学大纲,探索该专业提高学生能力的实践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实习实践和内容的统一。
为此本文提出从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的角度设计模块课程,共开设6大模块。
经过课程优化后的教学体系,结合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为学生进入实习和社会提供了专业基础,同时较好的完成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储备,为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方向,更适用于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鲁捷.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市场.中国改革.2001
(12)
[2]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
研究.2003(6)
[3]陈广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1)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外贸人才新模式,2011-zx-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