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十六知晓
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
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我们经常说: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早在春秋战国时老子就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更有千古绝唱“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国时的刘备在临终前更是告诉自己的儿子刘阿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些谆谆教诲告诉我们:做事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亦是如此,对于小学班主任工作而言,细节问题成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对学生习惯养成上的细节教育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小事,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东西,其实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往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比如,低年级的小朋友常常会拣到各种各样的铅笔和橡皮,但总难找到他们的小主人。
在我甚是纳闷的情况下,发现一二年级的孩子不是不承认,而是的确记不住自己的橡皮和铅笔是什么样。
我只得让每个孩子在他们自己的物品上写上名字。
同时,在班里设立一个“失物招领处”。
同时,也对孩子们“马大哈”的习惯进行纠正,在班里实行“丢三落四分”。
对物品管理特别好的孩子,给予鼓励;对于粗心大意的孩子,则扣掉“丢三落四分”。
时间长了,在地上看见各种橡皮和铅笔的现象少了。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养成了认真收拾东西的好习惯。
二,对学生情感关怀上的细节教育小学生的情感是最单纯的,说出来的话往往很幼稚,但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因此在班上制造一些舆论观点,在细节上注重对他们的情感教育。
比如,一年级时,我给孩子们灌输了“坚强男子汉,优雅小淑女”的概念。
经常告诉男子汉们他们是大树,要学习保护女生,凡事不能用拳头解决问题;告诉小淑女们要做一朵讨人喜欢的小花,遇到问题不能先流泪,要先想办法解决等等。
在班里,我们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
“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要容得下别人鲨鱼一样大的错误”。
每次有孩子发生矛盾,其他孩子会不约而同的联合起来,用这句话指责他们。
前不久,甚至有家长反映,在家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孩子们也会用这句话指责他们。
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
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心中都存在的疑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活经验,思想也还不成熟。
为了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步步为营,时刻“监督”着孩子的行动,就怕他们走上弯路。
很多家长都以为自己掌握了“大局”,殊不知被他们忽略的小细节也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影响。
专家表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中的小细节也不可忽视。
尊重孩子眼中的“大事”由于孩子和家长们的思想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很多在孩子眼中的大事,到了家长眼里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很多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拿着学校得到的五角星、小红花来向家长献宝,家长只会淡淡一笑不予评论或敷衍了事。
这样的举动或许就会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没有表扬我,看来那些事情做不做到都不是很重要”的想法。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轻视学校的纪律规范。
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试着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孩子所重视的事物,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赞美。
这样有助于让孩子从小就积极地关注起每一件小事。
适当地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们都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获得成功。
然而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抱着“骄傲使人落后”的想法,不愿给予孩子肯定。
每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家报喜,说自己的成绩进步有多大或是自己获得了什么荣誉时,很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你不要和成绩不好的同学比,要看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是如何做到的。
”家长以为这样能培养孩子谦虚的态度,殊不知这样的话往往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给他们带来挫折感,甚至逆反心理。
专家提醒,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给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塑形的过程。
家长的适当鼓励和肯定,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家长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激励出来的。
言行一致,遵守对孩子的承诺孩子的学习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成人快很多,而家长的行为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还有些家长喜欢盲目答应孩子的要求,不考虑实际情况,最终却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承诺。
让教育从细节入手
让教育从细节入手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用心去打动学生,让学生尊重你。
“尊其师,则信其道”, 这样才能培育出学生身上的精神。
正如古人说的:“泰山不拘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溪流,故能就其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些都提示我们要注重对细节实质的认识。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也同样有一句话叫“教育无小事”,说的就是教育中的细节问题。
如何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一重担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在班主任的身上。
班主任是班级行为的组织者、班级建设的指导者、学生身心健康的引领者,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这一职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关注小事,着眼未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养成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好习惯伴我行”活动的不断深入,我校确立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的养成教育工作思路,开展了“做好小事情,成就大未来”的主题教育活动。
1.精选内容,以点带面。
养成教育的目标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其内容面广量大,如果不分阶段、不分侧重地层层推进,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经过认真分析,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遴先出“四好”、“三会”、“一能”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
四好: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扫好地;三会:会使用礼貌用语,会行规范的队礼,会谦让;一能:能饱含感情地唱国歌。
通过“四好”、“三会”、“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要关注细节
教育要关注细节教育细节就是情境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
教育环节或情节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节组合起来的,它们像一个个字符,构成了教育诗篇;它们像一个个音符,连在一起,组成了教育乐章。
教育细节是成就教书育人大业不可缺少的基础。
确实,点滴积累就可以成就人生。
留心细节就可以抓住机遇。
完美细节,就可以创造辉煌。
而忽视细节,就可能导致失败。
教育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堂课,平平平常常的一节班会,平平常常的一次谈话,平平常常的一回回活动,平平常常的一次次锻炼甚至是平平常常的微笑、、、、、、教育就是一个个班级,就是一个个学期,就是一个个学生,就是一天天、、、、、、而教育的每一天都有问好,迟到、课间十分钟、广播操、午餐、午休等琐事。
忽略了这些,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心灵,忽略了教育的契机,忽略了教育者的职责。
教师要想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前进,不仅不能忽视微不足道的小事,相反,还应该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教育无小事。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
单就教学而言,教师上课时的饱满的精力、全神的投入,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丰富生动,板书的美观规范,演示的熟练精当、、、、、、这些看似小事,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会通过耳濡目染,给学生建立一种优良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位他们高尚的人格的形成和勤奋求实精神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实,教育中让人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的往往是一个细节。
细节决定了教育品质,显示了学校的品位。
我们要关注学校、教室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学生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由此往往可找到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
在细节上育人,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捷径。
在细节上做事,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在细节上铸德,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筑起道德的丰碑。
而教师在细节上做表率,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总之,细节体现了教育的真谛。
关注细节,则体现了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关心和对教育的追求。
所以,有学者断言:“教育过程的意义就隐藏在学校生活所有细节中。
如果学校中有更多的细节被关注和发觉,教育就一定会显现其本真的品质,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要关注细节
教育要关注细节心思细腻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面对问题,只看表面,就是“肤浅”,而所有问题的解决需要的就是解决事情的本质,那就必须关注细节。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更需要关注细节。
前期,和一些家长闲谈,家长说:“我们学校的老师比某某学校的老师和蔼多了,咱们的孩子很幸福。
”这话听了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其实,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细节教育做到了实处,也就是为什么我校的老师们特别累的原因。
教育中让人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的往往是一个细节。
细节决定了教育品质,显示了学校的品位。
我们要关注学校、教室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学生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由此往往可找到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
我们新入校的学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我们将他们的桌洞设计成网格状,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面上和里子都要一样对待。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班级的所有分工进行了安排,而且每一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人记录结果,最后要量化积分,很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无小事。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
单就教学而言,教师上课时的饱满的精力、全神的投入,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丰富生动,板书的美观规范,演示的熟练精当…..这些看似小事,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会通过耳濡目染,给学生建立一种优良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为他们高尚的人格的形成和勤奋求实精神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班的尹鑫瑞同学,以前是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男孩,平常小打小闹都是家常便饭,而且上课从来不举手,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在课堂上他没少让我批评,而他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作业也是得我催一遍又一遍,书写的也很潦草。
我和班主任尹老师经常交流他的行为,都感觉很头疼,这孩子很聪明,但是思想不端正,很有主见,扭转他的想法有点难。
读书节的“古诗大王”让我找到了改变他的机遇。
我在班里进行古诗达级,他跟班里的同学一起背古诗。
那天我走在班里,他正在装模作样的背诗,眼睛不少的扫描我的踪迹,我揣摩到他的心里,就轻轻地走到他面前,悄悄地对他说“你现在背的古诗数量是班中男生的前2名,你加加油,可以参加学校的古诗大王选拔赛。
教育,请从关注细节开始
教育,请从关注细节开始教育其实都体现在细节中。
学生身上不经意间表露出的小小细节往往最能真实反映这个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不是好的教育。
教育,并不仅限于一个孩子文化学科成绩有多高,考入多么名牌的高等学府。
教育应该是由能让受教育者在今后更坦荡面对生活的各种细节构成,并通过各种细节体现出来的。
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不会仅在考试中体现他的成绩,更会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生活的细节中流露出来一种坦然,一份从容。
而显然这份坦然和容,不会凭空而来的,也不仅是天生的,而是在教育者不断引导中点滴积累而得。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可见,学生的教育应该从养成良好习惯进行入手。
记得卢梭曾经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最近又看到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教育是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所以教育者如果想养成孩子们的良好习惯,首先需要育教育者在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中认真观察,进而能够努力发掘出孩子的闪光点,并通过恰当的激励让他想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
其次,教育者在养成孩子们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不能通过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在学校里,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一本书。
因此,想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本身也应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并教育、引领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注意自己的坐姿、站姿。
课间,我们总要随手擦一擦讲台,捡起地面的小纸屑……这些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学生会看见,会记得。
慢慢地,他们也会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整理好讲台……。
“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老子曾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重细节,摒弃“小节无害”的观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教育从细节做起
教育从细节做起老子说:天下事必做于细;西方人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
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
学校教育是“做”的学问,一个“做”字,内涵丰富。
“做”是执行,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
从细节做起,从精细之处做起,体现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最高境界。
一、校园文化关注细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校园文化应从关注学生每一个细节做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让我们来看一个学校是怎样做好细节文章的。
“我校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教育细节的探索,这项工作起源于我校的“作业革命”中作业本功能的开发上,在作业本上开辟了“情感广场”,让学生将悄悄话写给老师(也可以写成小纸条加在作业本中),或尽情地宣泄,将说不出口的语言写出来,教师也用笔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的教师将记录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特写,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没有想到育人的效果出现了奇迹。
于是在2004年的第二学期开学之初,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个记录学生细节的小册子,要求每位教师抓住学生生活中的特写镜头,将它记录下来,从不可忽视的小节的正反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精彩的细节给予学生鼓励,恶小的细节给予学生鞭策(防微杜渐)。
“关注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
关注来自于责任心,来自科学与求实的工作态度。
”通过教育细节的研究我们也深深地体味到——深刻关注也能引发深刻的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观察不到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
总之,没有细节的教育是粗糙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细节做起。
二、学校立体图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购买书夹为新书穿上漂亮的衣服。
但同时给学校也带来了烦恼:塑料书夹用完了,学生乱扔,影响了环境;如果收集起来,但难以腐烂,污染了环境。
孩子需要关注教育细节
孩子需要关注教育细节,关注学习过程
教育应从细节开始。
家庭教育应从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日积月累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不情愿到情愿,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关注的过程,对每位家长和孩子的耐心与毅力是一项考验,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最终看到满意的结果。
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孩子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平时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堂测验、每节课的吸收率、每单元的考试等都是需要家长及时关注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坚持才是让孩子最终能获得良好学习结果的保证。
重视孩子考试的结果,在意孩子的成绩在班级、年级中的位置,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孩子的成绩、位置只是孩子学习结果的外在表现,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些外在表现抓住内在、本质性的东西,比如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听课质量是好是坏等等,只有将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控制好,才能期待孩子的学习有个好的前景。
其实,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坏事,及时暴露出学习的问题,抓紧时间弥补,以免造成更多的遗憾,这样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改善,学习结果才能得到提升。
家庭教育:从细节抓起
家庭教育:从细节抓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从细节出发,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
一、细节决定成败家庭教育中的细节问题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但这些细节问题却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家庭环境卫生、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则会让孩子更加自信、乐观、向上。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细节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如何从细节抓起1.注重家庭卫生家庭卫生是家庭教育中的基础性细节问题。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卫生的保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首先,家长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打扫、不乱扔垃圾等。
其次,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如定期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还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细节问题。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倾听孩子的声音,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细节问题。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关注细节养成教育
关注细节养成教育一、着眼于习惯养成的细节教育,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讲是终身成功的轨道,叶圣陶老人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们学校的寄宿学生多数来自基层各校和周边乡镇,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行为思想差异比较大,所以学校把教育教学的第一着眼点放在习惯养成方面。
首先我们确定了“低起点、严要求、分阶段、抓细节”的工作思路,从最细微处的习惯入手,学校从教会每个孩子如何摆放洗漱用品,怎样折好被子开始,为寄宿生制定了规范要求,建立了爱心档案,为留守儿童设立亲情电话,学区干部和本校教师对特困生进行爱心帮扶,学校还专门安排生活指导老师和心理咨询老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寄宿学生的学习生活。
其次,学校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把寄宿学生的习惯养成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从升旗仪式、集合整队、国旗下演讲、两操、课堂常规、大课间活动入手,细致地引导学生一日常规,扎实做好礼仪教育、卫生习惯、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的教化与落实,逐步使学生要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
同时强化第二课堂,进行对优秀特长学生的培养;十字绣、书法、手工制作、电子琴、绘画、舞蹈、韵律操等各式兴趣活动百花齐放;每年开展的文化艺术节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丰富的校园活动,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融入文明,提升品德。
再次,营造学校养成教育的氛围,我校设立了两个校本课程,一个是国学经典诵读,一些国学的典籍对人的道德修为、行为导向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学校很早就开展了经典诵读课程,并开发出了三本校本教材;二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写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教给孩子们日常中最常见的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习惯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而是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我们提出,学生的每一个好的习惯都要得到肯定,孩子们不良行为要得到及时的纠正。
二、着眼于环境文化的细致管理,致力于环境育人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都认同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优美的环境文化使人赏心悦目,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会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和观念,因此我们把学校管理的第二个着眼点放在了校园环境的建设方面。
家庭教育:从细节抓起
家庭教育:从细节抓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从细节出发,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成长。
一、细节决定成败家庭教育中的细节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家庭环境的整洁卫生、家庭氛围的和谐温馨、家长言行的示范引导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按时作息、规律饮食、勤于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
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重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家庭文化的建设,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注重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真诚和信任。
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支持。
三、结语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细心地引导和帮助孩子。
德育教育,从细节入手
德育教育,从细节入手教育是一件良心活,爱才能让灵性的师生双方达到更高的教育境界。
细节的管理其实就是老师们爱的体现。
1、熟悉每一位你接触的学生。
不要以为亲近每一位你所接触的学生是班主任的事情,做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快地认识每一位学生,熟悉他们的品性,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家庭,尽可能跟他们的家长成为朋友,我认为这是第一个德育细节。
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可能是源于一堂让人感动的思想品德课,也可能是一件很小的生活琐事。
很多时候,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的变化不是依靠物质的刺激,而是依靠事件所可能引发的心灵触动和思想共鸣而形成的。
这样,学生会因为你叫出了他的名字而知道你开始注意他了,会因为你熟知他的性格等情况而愿意跟你交心,会因为你对他无处不在的关心而对你心怀敬畏,从而上好你上的每一节课,对你的教学和日常管理非常有帮助。
2、要有师生平等的观念。
教师的尊严是建立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上的,是建立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完美的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是建立在对他人的真正关心和爱护上的,是学生们发自内心对自己的尊重,不是被要求尊重。
比如说,老师在路上遇到学生,看到学生没有跟自己打招呼,没有微笑,就很生气,认为这个学生没有礼貌,不懂尊重师长。
是的,这是学生的不对。
可是,作为老师的你有没有对学生微笑,向他们问好呢?品德的教育是相互传递和相互感染的,我们的言传身教,比起一味指责漫骂,哪一种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好手段?师生之间能真诚以待,互相理解和支持,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热爱程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正确对待学生可能对老师不礼貌的现象。
笔者认为德育管理的细节问题包括每一位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个性的未来走向。
现在的家长很多时候给予学生可能是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或者是物质条件丰富的现实生活,往往忽略了同学们成长时期的精神关注和品德培养。
教育学指导:教育,请从细节做起
教育学指导:教育,请从细节做起想起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一篇文章,叫《海外归来看中国》,说的是一些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怕自己的孩子忘了自己的根,常常向孩子描述自己的祖国和故乡。
当孩子懂事后,就想带着孩子回来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一旦回来,孩子就会提许多让他们难堪的问题:为什么到处都那么脏,大家随便望地上扔东西?为什么这里的垃圾这么多?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公众场合吸烟?为什么这里的汽车乱鸣笛,而且从不谦让行人?为什么那么多人随地吐痰…….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失望与不屑,并且拒绝再回去!看后,心里挺郁闷!虽然并没有指责教师,只说:难道这不是父母们从小应对孩子进行的做起码的做人的教育吗?可我还是自责,还是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我们常常悲哀的发现:我们教育的学生,也许分数提高了,也许学历增高了,可连最起码的“吃喝拉撒”等问题却都不会。
难怪有人说“我们中国有教学,少教育,没教养!”我们的教育,应该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比他考个100分要重要得多!在工作中,我常常教育学生们不要乱扔垃圾,桌洞中的垃圾一定要及时清理并放进垃圾桶。
这在许多同学或者家长看来,都是过于严格的表现。
记得有个同学中午喜欢坐在别人座位上吃东西,包装袋随手放在人家座位上,从不收拾。
我没有把这看作“不拘小节”,而是看作是一种“修养”和习惯的缺失,严厉地批评了他。
和他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可家长竟不以为然,觉得老师是小题大做。
即使这样,我依然坚持我的教育方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日本一个万人体育场,比赛结束后竟连一个纸屑都没有,为什么一个几十人的教室,就不能保持整洁呢?我首先从自己做起,每逢课间,常进班走走,发现垃圾就主动拣起来,再从要求值日生做起。
慢慢的,班里卫生保持得好了,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
而这个习惯的培养竟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
也许形成了习惯,每逢有机会走进其他班的教室,我都习惯看看教室后面劳动工具的摆放,看看垃圾桶周围是否整洁。
《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关注细节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细节的定义与重要性2. 小事例子的分享与讨论3. 如何培养关注细节的习惯4. 自我反思与行动计划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细节观察游戏,引起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节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有关关注细节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方法指导:介绍一些培养关注细节的习惯的方法,如制定计划、分步骤完成任务等。
5. 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关注细节方面的不足之处。
6. 行动计划: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关注细节的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节的定义和重要性,分享案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实践法:让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细节的关注程度。
2. 行动计划:评估学生制定的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细节观察游戏的相关材料。
2. 收集一些有关关注细节的小故事。
3. 准备一份关于培养关注细节习惯的方法的资料。
4. 制定一份自我反思表和行动计划表。
七、教学资源1. 细节观察游戏。
2. 小故事集。
3. 培养关注细节习惯的方法资料。
4. 自我反思表和行动计划表。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细节观察游戏,引起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节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有关关注细节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方法指导:介绍一些培养关注细节的习惯的方法,如制定计划、分步骤完成任务等。
5. 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关注细节方面的不足之处。
6. 行动计划: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关注细节的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
教育管理,从细节开始
教育管理,从细节开始作者:朱烈荣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07年第11期教育,不能忽视细节。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
”只有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致。
读完李希贵的《学生第二》,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从细节处做教育、搞管理。
一、对学生的细节1.错开放学时间。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初中,在校学生有1500多名。
全校一放学就人如潮涌,学生安全存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便作出一项规定:学生放学时严禁在校内骑自行车,仔细想想该规定,至少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制度硬性,设禁止性条款,用“堵”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让人不好接受,教育效果也不太理想。
二是制度隐含着学生出校门后就可以骑车,在这般潮涌式拥挤的情况下,安全隐患照样存在。
然而,李希贵为校长时,却能以人为本,采取“疏”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针对1500多名学生一同放学走出校门需要15分钟的实际,把放学时间调开,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时间,大家轻轻松松5分钟就走出了校门。
2.重视颁发毕业证。
作者每年都会将毕业典礼搞得隆重些,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幕就是颁发毕业证。
颁发证书时每位同学都单独进行,每颁发一位同学,司仪必须同时宣布该同学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全部荣誉奖励,甚至某一次作业、哪一科竞赛获奖也提到,这项议程所用的时间很长,但老师、同学们都始终情绪亢奋,感觉不到冗长。
二、对教师的细节该书取名为“学生第二”的一个隐义就是“教师第一”。
因此,作者的管理实践中始终以成就教师为出发点,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让人人都感受到尊重,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首先是物质上的关心。
比如建高标准、高质量的幼儿园,解决教工子女入托难的问题。
新建和翻修房屋,使25户无房户有房可住,为12对两地分居的教师联系调动,使他们家庭团圆;为8对青年教师做红娘,让他们喜结良缘;为单身职工免费提供生日午餐,年终为教职工子女发放礼品……其次是精神上的关爱。
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十六知晓
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十六知晓”解读“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在哲人的眼中,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都值得人们关爱。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将爱化作点滴甘泉,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认为,只有真正懂得了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景,才能谈得上对孩子真正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对孩子真正的关爱。
因此,了解每一个孩子,是教师基本的职责。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磨子桥小学提出了“十六知晓”: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思维方式,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知晓学生家长的思想,知晓学生家长的愿望。
“十六知晓”不只是教育的理念,更是对教育细节的强调。
我们提出“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因为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寄托着父母无限的欣喜,而每个孩子的名字,都饱含着父母深切的希望,承载着家族的文化,更延续着中华民族精神。
所以,我们不仅要知晓学生的名字,还要知晓这一名字背后蕴含的深义。
这是教师尊重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第一步。
我们提出“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因为每个孩子上学的路径不一样,回家的时间也不一样,在路上可能遇到的诱惑、危险也不一样。
老师了解了孩子上学的路径,就能够理解孩子偶尔的迟到,能够与家长携手引导孩子远离网吧的诱惑,引导孩子远离危险,安然回家。
我们提出“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是为了理解孩子种种行为和思考方式的背景,更加了解“人之初,性本善。
生相近,习相远”的教育规则,从而给予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的帮助。
同样,我们只有知晓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才会懂得一个生命成长的艰辛与快乐;我们只有知晓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法、行为方式、成长规律,才会懂得一个生命结构的神奇与美丽;我们只有知晓了学生家长的思想及家长的愿望,才会懂得一个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
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如何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关心小孩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心中都存在的疑问。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活体会,思想也还不成熟。
为了能给小孩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步步为营,时刻“监督”着小孩的行动,就怕他们走上弯路。
专门多家长都以为自己把握了“大局”,殊不知被他们忽略的小细节也会带给小孩莫大的阻碍。
专家表示,要让小孩健康欢乐地成长,生活中的小细节也不可忽视。
尊重小孩眼中的“大事”由于小孩和家长们的思想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专门多在小孩眼中的大事,到了家长眼里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专门多时候会发生如此的情况:小孩拿着学校得到的五角星、小红花来向家长献宝,家长只会淡淡一笑不予评论或敷衍了事。
如此的举动或许就会给小孩造成“爸爸妈妈没有夸奖我,看来那些情况做不做到都不是专门重要”的方法。
久而久之,小孩就会变得轻视学校的纪律规范。
专家认为,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试着换位摸索,学会尊重小孩所重视的事物,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颂扬。
如此有助于让小孩从小就积极地关注起每一件小事。
适当地给予小孩确信与鼓舞每个小孩差不多上家长的心头肉,家长们都期望看到自己小孩获得成功。
然而现在仍有专门多家长抱着“自豪使人落后”的方法,不愿给予小孩确信。
每当小孩津津有味地回家报喜,说自己的成绩进步有多大或是自己获得了什么荣誉时,专门多家长都会教育小孩:“你不要和成绩不行的同学比,要看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是如何做到的。
”家长以为如此能培养小孩谦虚的态度,殊不知如此的话往往会损害小孩们的自尊心,给他们带来挫折感,甚至逆反心理。
专家提醒,小孩的成长过程是给小孩的性格和心态塑形的过程。
家长的适当鼓舞和确信,能培养小孩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家长要记住一点,“好小孩”是鼓舞出来的。
言行一致,遵守对小孩的承诺小孩的学习吸取能力和仿照能力都比成人快专门多,而家长的行为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小孩仿照,对小孩造成潜移默化的阻碍。
让教育从细节入手
让教育从细节入手发表时间:2017-06-30T15:02:08.1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作者:卢欣[导读] 随着“好习惯伴我行”活动的不断深入,我校确立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266700 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用心去打动学生,让学生尊重你。
“尊其师,则信其道”, 这样才能培育出学生身上的精神。
正如古人说的:“泰山不拘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溪流,故能就其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些都提示我们要注重对细节实质的认识。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也同样有一句话叫“教育无小事”,说的就是教育中的细节问题。
如何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一重担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在班主任的身上。
班主任是班级行为的组织者、班级建设的指导者、学生身心健康的引领者,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这一职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关注小事,着眼未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养成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好习惯伴我行”活动的不断深入,我校确立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的养成教育工作思路,开展了“做好小事情,成就大未来”的主题教育活动。
1.精选内容,以点带面。
养成教育的目标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其内容面广量大,如果不分阶段、不分侧重地层层推进,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经过认真分析,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遴先出“四好”、“三会”、“一能”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十六知晓”解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在哲人的眼中,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都值得人们关爱。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将爱化作点滴甘泉,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我们认为,只有真正懂得了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景,才能谈得上对孩子真正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对孩子真正的关爱。
因此,了解每一个孩子,是教师基本的职责。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磨子桥小学提出了“十六知晓”: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思维方式,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知晓学生家长的思想,知晓学生家长的愿望。
“十六知晓”不只是教育的理念,更是对教育细节的强调。
我们提出“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因为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寄托着父母无限的欣喜,而每个孩子的名字,都饱含着父母深切的希望,承载着家族的文化,更延续着中华民族精神。
所以,我们不仅要知晓学生的名字,还要知晓这一名字背后蕴含的深义。
这是教师尊重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第一步。
我们提出“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因为每个孩子上学的路径不一样,回家的时间也不一样,在路上可能遇到的诱惑、危险也不一样。
老师了解了孩子上学的路径,就能够理解孩子偶尔的迟到,能够与家长携手引导孩子远离网吧的诱惑,引导孩子远离危险,安然回家。
我们提出“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是为了理解孩子种种行为和思考方式的背景,更加了解“人之初,性本善。
生相近,习相远”的教育规则,从而给予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的帮助。
同样,我们只有知晓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才会懂得一个生命成长的艰辛与快乐;我们只有知晓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法、行为方式、成长规律,才会懂得一个生命结构的神奇与美丽;我们只有知晓了学生家长的思想及家长的愿望,才会懂得一个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十六知晓”的提出,向教师提出了全面、深刻、准确了解学生的具体要求;让每一位教师明白了如何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生命成长。
在四年级祝肖何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实心眼儿”的孩子,想到什么就马上就了、做了,很欠考虑。
这天,因为在课堂上表现“过分突出”,这个孩子被子小朋友告到祝老师那儿。
到了办公室,孩子耷拉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祝老师看着,有些于心不忍。
轻轻地,祝老师把他拉到自己身边,问:“孩子,知道你名字是什么意思吗?”孩子疑惑地望着老师。
“杰,才能出众的人,组词可以组‘英雄豪杰’、‘杰出’。
”祝老师问孩子,“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吗?”
孩子瘪了瘪嘴,小声地说:“知道,想让我当一个杰出的人。
”
祝老师笑了:“你觉得你刚才的行为算是杰出吗?”
孩子低下头摇了摇,已经很难过了。
随后,祝老师又和孩子聊了什么样才算杰出,哪些人称得上英雄豪杰,怎样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每当有人叫起你的名字,就是在告诉你爸爸妈妈的希望。
”末了,祝老师告诉孩子。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孩子显得懂事了许多。
“‘十六知晓’提倡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让我们更细致、更多元地懂得爱的教育应该从何做起。
按照‘十六知晓’做工作,能让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亲近、更融洽,能让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贴近,教育目标更一致。
”祝肖何老师这样理解“十六知晓”。
“概括地说,‘十六知晓’就是要求教师知道儿童的成长经历。
这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施方法,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踏踏实实,潜下心来做工作。
”曹晶晶老师说,只有真正理解了“十六知晓”,教师们才能用心灵去从事教育,用生命去唤醒灵魂。
在龙蕾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嗓门很大的孩子。
这不,当龙老师走进教室时,这孩子还在大声地说呢:“上课了,请大家安静。
”“大家安静,龙老师来了。
”
唉,最不安静的人,正在用最大的声音让大家安静。
龙老师无奈地对这个孩子说:“如果你安静下来,班上就真正安静了。
你老是那么大的声音说话,小声点不行吗?”
“我声音本来就大,我们家的人声音都大。
”
“那也得小声点呀……”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龙老师决定下课再找这孩子聊聊。
下课后,龙老师找到了她:“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大声说话呢?小声点不行吗?”
“我本来声音就大!”
声音还是格外的高。
“那改改不行吗?这是在学校里呀,是大家学习的地方。
”
“可我声音本来就大啊!”
说了半天,还是“本来就大”。
龙老师有些生气了:“‘本来就大’就可以吗?就不能练习练习,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你就不行?”
“可是……可是我必须用这么大的声音说话啊。
”孩子急了。
“你,你是卖报的?还是收废品的啊?”龙老师也急了。
“告诉您,我什么都不卖,我声音本来就大,因为我妈妈是个聋子,我只想让她听到我说话。
”顿时,龙老师脑中空白一片,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后来,龙老师才知道,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个残疾人,要靠助听器才能听到一点声音。
为了和妈妈沟通交流,她总是大声地跟妈妈说话,久而久之,养成了大声说话的习惯。
“我真是无地自容。
作为她的老师,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但是现在,我让学生承受着这样重的精神压力,却不能察觉。
这都是因为我工作不到位的缘故。
”龙老师深深地自责。
这件事后,龙老师认真地学习了“十六知晓”,决心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家庭环境。
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人。
”
“十六知晓”的提出与实行,让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细致、深入,也拉近了师生间、家校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亲近教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信任老师,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王平老师曾主动进行一次特殊的“家访”。
当时,王平老师教的一个孩子学习不怎么好,还经常迟到。
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王老师决定主动去孩子家做家访。
孩子家在一片低洼的棚户区里。
在路上,王老师细心地观察了孩子的生活环境:低矮的瓦房,肮脏的小巷,麻将馆,台球室、老式茶馆、电子游戏室,一家挨着一家。
“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肯定有一些影响。
”走进孩子的家,王老师一不小心,头重重地撞在了低矮的门框上。
孩子的父母看到老师受了伤,很是过意不去。
孩子也吓得脸色发白,以为老师是来“告状”的。
看到这样的情形,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都怪我不小心,你们千万别在意。
”然后,又拉着孩子的手说:“老师就是来看看你,没别的。
”
接着,王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就如何帮助孩子进行了详细交谈,而且明确表示,自己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
“虽然头被撞得很疼,但我的收获却是非常大的。
因为对孩子的生活情况更加了解,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
”王平老师说,孩子迅速的变化证明了“碰门楣”是有价值的。
在磨子桥小学这一方丰饶的教育土壤中,老师门用心解读着“十六知晓”,并全身心地依照“十六知晓”投入到爱的教育中。
他们以从容淡泊的教育心境、求真务实的教育作风、真诚内省的教育品质,
通过对教育细节的关注,书写出一个个爱的故事,温暖着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因为知晓了学生的情感渴盼及心路历程,黄亚老师才看到了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伤痛与无助,从而用真挚的爱心去感化他、温暖他。
因为知晓了学生的爱好趣,刘洁老师才取其所长,补其所短,解开了一个孩子学习与兴趣发生矛盾后的心结,激发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因为知晓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彭英老师才用爱心宽容了一个调皮小男孩在她衣裙上洒墨水的恶作剧,并送给他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
……
因为知晓,才会宽容。
因为宽容,才会收获到孩子的爱。
而教育只要有爱,就能创造出最美好的世界,实现人们最精彩的梦想。
“十六知晓”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不是大事,只是教育的细节。
但正是在这些细节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教育中浓浓的人文情怀,体会到教师对学生平凡朴素的挚爱,欣赏到一朵朵被爱心滋润的花朵在阳光下扶疏而开。
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回忆录中深情地说:“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我的老师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沿着她的足迹前进的。
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全由她爱点化而成。
”
让所有的孩子都沿着教师“爱的足迹”前进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生动起来、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