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 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 特征。 《清明上河图》不愧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风 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瑰宝偶得
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3天,中国的末 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行人从东北 长春逃至通化大栗子沟, 准备乘一架小型军用飞机企图秘密逃往日本。 7天后,小型军用飞机载着溥仪在沈阳机场作短暂停留时被截 获。 溥仪与其随身携带的一批珠宝玉翠、 法书 名画也一同被收 缴。 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 成立并开馆, 经东北人民政府领导陈云 批示, 将这批文物拨交 博物馆接收清点。 1951年初,年仅37岁的杨仁恺和研究室的同仁们接受了清点这 批文物的任务。 在这堆已经被其他工作人员认定为赝品的书画作品中,杨仁恺 无意间看到了一卷题签上写着 《清明上河图》 五个字的残破画 卷。他顺手便拿了起来。 在中国绘画史和明清以来有关笔记中,人们对《清明上河图》 历来都极为重视。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真实 面貌,始终一无 所知。民间流传着30多种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仿作,大同小 异, 他们临摹的是否就是北宋张择端原作, 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随着这幅画卷一点一点地展开,这时,杨仁恺已经按捺不住自 己内心的激动,他被眼前这卷古画所震撼。 这是一幅长卷的绢画,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行家一望便 知它的年代已十分久远。这幅长卷气势恢弘, 人物、景物栩栩 如生。 不久,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后 经专家们进一步考证、 鉴定, 确认这幅长卷就 是千百年来名闻 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 画展开了序幕。 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 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 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 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 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 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 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 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 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 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 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 的人, 也伸头探 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 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 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 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 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 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 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 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 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 的大家眷 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 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 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 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 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 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 牛、 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
《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qiá n)章96方。仅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 亦真亦幻或许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恢弘巨作,才可以容 得下北宋年间的繁荣景象。 北宋宣和年间,在雕梁画栋,巍峨壮阔的相国寺中聚集了不少 以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 其中, 有一位善画风 俗画的年轻画师, 他叫张择端。游学汴京的张择端被屋宇林立、繁花似锦的东京 城所打动。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立志要绘制一幅 长 卷为京城写真。由于初到京城,盘缠用尽,他只得投奔寄寓相 国寺。一天,皇帝宋徽宗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 临相国寺降香。 宋徽宗听说相国寺内寄寓着一位扬言 要把繁华 东京城搬到画中的年轻人。在香积厨简陋仓房的画案前,宋徽 宗召见了正在潜心作画的年轻人张择端。交谈之中,两人十分 投机, 相见 恨晚。 酷爱绘画的宋徽宗对张择端精湛的画艺更是 赞不绝口,连连叫好。作为丹青高手的宋徽宗认为,眼前的这 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是大宋不可多得的绘画奇才。所以,他立 即下旨 将张择端招入皇家翰林图画院。 进入翰林图画院的张择 端请求不能将自己关在皇宫作画,宋徽宗也同意了。为了彰显 大宋王朝的富丽与繁 华, 宋徽宗亲自给张择端命题让他把汴梁 的繁华胜景绘成画卷,以示世人。从此,张择端废寝忘食,潜 心绘制长卷。 经过数载寒窗, 张择端终于创作完成了这幅长卷。 这幅长达5米多的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 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 也就是公元 1119年到1125年间汴梁繁 华热闹的景象,清明时节市井百态,跃然纸上。被画卷中梦幻 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的宋徽宗称这幅长卷为“神品”。大喜 过望的宋徽宗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清明上河图”五个 字,还专门盖上了他这枚特制的双龙小 印。从此,将这幅长卷 视为珍宝,收入皇宫内府秘藏。 历尽沧桑 从这以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就是后世帝王权贵、文人墨客 把玩欣赏、巧取豪夺的目标。在800多年 里,它演绎出许多颇
如果说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对故国都城昔日繁华景 象的追忆梦游,那么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 图》则成了昔日 汴梁城繁华景象的最后真实写照。这张出自张择端之手、艺术 价值和史料价值极高的历史画卷,虽经历了800多年历史沧桑, 却基本上完好 无损地流传到了今天, 使人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 到北宋都城的昔日繁华。往事如烟,北宋辉煌已逝。在古城开 封,人们还能领略到东京汴梁曾经的富丽与繁华吗?清明上河 园是开封市新辟建的一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取《清明 上河图》之意境,并完全按照画中原 始布局建造,是中原地区 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清明上河图》成画于北宋宣和年间。 但是,关于作者身世史书上却没有任何记载。就连当时集画坛 名人名 作之大成的画史《宣和画谱》,也没有收入张择端,这 究竟是为什么呢?张择端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堪称稀世神品的 《清明上河图》。同时,也留下了关于他自己的众说纷纭的不 解之 谜。 世博会中国馆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出着两幅各具特色的《清明上河 图》。一幅是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另一幅则是《清明 上河图》张择端版本的电子投影。“清明上河图”电子投影覆盖 了中国馆12层的一面墙, 长128米, 高6.5米, 面积达832平方米。 图上的所有人物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一轮明月倒映在水 波中,月影随着水波若隐若现;小河中,两对男女在游船上吟 诗作对;河岸的集市上,一个商贩在吆喝着卖酒,三三两两的 人们买完东西后边聊边往家的方向走;酒馆里,一名男子刚喝 完一碗酒,向店小二叫嚷着要酒。这幅“清明上河图”比原版的 清明上河图放大了100倍。“清明上河图”分白天和黑夜两个版 本,共有1068个人物,其中白天的时候691人,晚上377人,表 现的是北宋宣和年间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的繁盛景象。
一起。 艺术特色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一、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 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 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 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 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 仕、农、商、 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 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闲逛、 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 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 桥梁、货船, 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图》中画 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 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 容,为历代 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惟衣着不同,神 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 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 无穷回味。 第二、 结构严谨, 繁而不乱, 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ຫໍສະໝຸດ Baidu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 都安排得合情合 理,疏密、繁简、 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 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 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 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 又具本 质特征的事物、 场面及 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 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 建筑结构严谨,描 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 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 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繁荣今犹见
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汴梁 陷落,古都变成一片废墟。第二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抢 掠 无数珍藏北返,北宋至此灭亡。从这开始,《清明上河图》 便在兵荒马乱中被盗出宫,流散民间,不知去向。直到北宋亡 国60年之后,这幅长卷才开始在民间神秘 地辗转、隐现。到了 明代,《清明上河图》真本又多次易主。从诗人李东阳,到官 员陆完,又到权倾朝野的宰相严嵩父子手 中。后来,严嵩被弹 劾,其家产充公,画卷再度收入明朝皇宫。但是明万历年间, 这卷画又神秘地失踪了。后来,人们才知《清明上河图》落入 权势显赫的太监、东厂首领 冯保之手。冯保以后200余年中, 此画卷又下落不明了。到了乾隆晚期,《清明上河图》又神秘 地重现江湖,后辗转落入当时湖广总督毕沅之手。毕沅得到以 后,经 常与其弟毕泷同赏,现今画卷上便有二人盖的“毕泷审 定”的印记。毕家被抄后,《清明上河图》再入宫中,并收在紫 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 《石 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与其他书画精品一起,被逊帝溥 仪以赏其弟溥杰为名盗出宫外。1932 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 纵下, 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其中, 4个不同版本的 《清明上河图》 陪伴着溥仪, 在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 岁月。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 魅力一直不衰?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生动的市井风俗画。全图以长卷的 形式, 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从宁静 的郊外一直画到 热闹的城内街市的繁荣景象, 处处引人入胜。 在这幅长5.28米、 高24.8厘米的画卷上,张择端共画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684个。 人物的各种活 动, 刻画得非常细致生动, 前后呼应, 一气呵成, 跃然纸上。人物虽小不及寸,动作表情却皆曲尽人意,刻画之 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大到浩荡的河流、雄伟的城楼,小 到市 招上的文字、舟车中的人物,都能真实自然和谐统一地交织在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 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 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 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清明上河图》 是一幅北宋风俗画卷, 作者张择端, 字正道 (又 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 宫廷画家。 张择端自幼好学, 少年游学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后习绘画,徽宗朝供翰林图画院,宣和年间翰林待诏,善画市 桥径郭,舟船车桥。《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 作,曾经为宣 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纵 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 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卷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具 有代表性的角度, 集中表现了北宋政 治经济中心汴京当日繁盛 热闹的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刻划细致形象,是一 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情况的历史艺术名作。 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 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 500 多,衣着不同,神情 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 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汴京郊野的春光 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 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脚夫赶 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 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 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 担的,从京郊 踏青扫墓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