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业改制的实践与思考
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100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刘超核工业金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华摘要:本文以经营类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为探讨主题,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三方面指出事业单位在完成转企改制后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转企改制后经营类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一、转企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观察并分析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可以发现,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已难以满足其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要想将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转企改制是经营类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途径。
为了促进经营类事业单位稳步进行转企改革,分类改革措施的提出与实施带来了积极影响,为企业内现代组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加强了组织体系的科学性,也与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相适应。
由此可见,转企改制对于经营类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转企改制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需要关注的工作内容,在开展转企改制作业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普遍需要全面盘点单位现有的所有资产,并根据具体的统计数据与资产遗留情况完成相关处置方案的编制工作。
与此同时,还需要预测单位进行转企改制需要耗费的经济成本,主要涵盖在职人员的提留费、离职员工的退休费以及实施改制的审计费用等,还涉及评估资产的人工费等。
单位转企改制计划方案上交审批合格后,财务部门需要发挥带头作用,全面清查并评估单位现有的所有资产,并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针对性处置措施,对于一系列的费用支出,需要有序完成相关的提留工作。
以企业内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审核制度为基准,重新划分各类资产与负债,在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做好所有的登记工作。
在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后,应结合财务管理的落实情况与实践效果,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在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以丰富与完善,以平稳过渡财务管理为根本工作目标,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断靠拢,保障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浅探经营性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中职工身份置换的理论依据
浅探经营性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嗣中职T身份置换的理论依据
口黄 国栋
( 河南黄河河务局经济发展管理局 , 河南 郑州 400) 50 3
摘 要: 目前, 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 的转企 改制工作正在各个省市逐步启动, 时将会 涉及到数十万家单位及 上千万名 职工。事 靥 业单位 改制中最 为敏感和核心的无疑是 事业单位职 工的身份置换 。 对职工 身份置换进行理论探 讨无疑 具有现 实意义 。 文中明确提 出 职工身份 置换 的理论依据应 当是职工与单位 的人 事关系解除 以及 国家的保证 责任 免除。 关键词: 经营性事业 的法律关系发生 了重大改变。 在事
业单位推行聘用制改革前 , 单位 的人就是
国家 的 人 , 人 完 全 依 附 于 单 位 , 生 老 个 其 病 死 皆有 国家 通 过 单 位 之 手 进 行 适 当 的 扶 助 ,个 人 的 贡 献 也 几 乎 全 部 归 于 单位 ,
的责任、 义务和权利 。, , 人事部 《 关于加快 推进 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的意见》( 人 发[0 07 2 0 ]8号) 的精神 ,在事业单位全面 “ 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 , 把聘用制度作 为事
业单位一项基本 的用人制度 。 所有事业单
位 与职 工 都要 按 照 国家 有 关 法 律 、法 规 , 在 平 等 自愿 、 商 一 致 的 基 础 上 , 过 签 协 通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后盾,职工在事业单位 时, 国家承担无限责任 , 如今职工变成企业 人, 面对的风险加大 , 应当给予一定的费用 作为补偿 。上述理论上的探讨各有各 的道 理, 但毕竟在法理上没有突破 , 而且每种理 论都有缺陷。剩余价值说强调的是职工的 贡献 ,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最终是归全 民 所有 , 这里并不存在归那个人所有 的问题,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风险防范研究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风险防范研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风险防范研究一、引言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将原本负责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
转企改制可以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
然而,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风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将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临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与企业有所不同,缺乏市场化竞争的经验,可能导致经营不善和盈利能力下降。
2.人员调整风险转企改制可能涉及到人员的调整和优化,包括减少冗员和退休人员安置等。
这一过程容易引发员工不满、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给改制带来挑战。
3.财务风险转企改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财务清算和财产转移等工作,其中可能存在资产负债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此外,在改制过程中,资金缺口可能导致企业运营受阻。
4.法律风险转企改制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和合规性管理,如果在改制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行政处罚。
三、防范措施1.制定详细的改制方案在转企改制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改制方案,明确改制目标、时间节点、人员安置和财务调整等内容,确保整个改制过程顺利进行。
2.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培养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后,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市场洞察力和战略决策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3.妥善安置人员在人员调整过程中,应注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可以通过提供充分的信息、培训和引导,帮助员工适应转企改制,减少人员调整风险。
4.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转企改制后,应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运作的正常进行。
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规定,加强财务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与目标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既要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又要保证改制后企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 为保证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顺利进行,各方主体应做到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同时应充分重视专业中介机构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程序一政策宣讲事业单位改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职工往往对政策不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或对改制心存顾虑,而统一单位职工对改制的认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改制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各地在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大都发布了一系列专门性文件并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与有关专门机构沟通并深入理解有关政策,在制定改制方案前向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和动员,并听取职工意见、稳定职工情绪、消除职工顾虑以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二清产核资、审计评估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清产核资、审计评估、界定核准、公告公示; 清产核资是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有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就出现了诸如少列资产、漏列资产、多列成本等问题,所以应由有关部门选任依法成立并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审计、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该认定的要认定,该剥离的要剥离,该核销的要核销;产权界定、资产处置方案等,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核准;经有关部门核准的产权界定及清产核资情况应当在相应范围内予以公示; 三制定改制方案单位拟定改制转企方案,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单位主管部门转报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制定改制方案应遵循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和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转企后企业组织形式,处理单位债权债务,妥善安置职工,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对职工安置补偿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 改制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单位基本概况,包括资产、债务、担保情况、人员、经营方式、经营状况、市场和发展趋势等;改制转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制转企方式,包括产权制度的改革形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办法等;企业发展目标和今后三年经营状况预测;实施步骤、时间部署和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改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单位特点采取多种改制形式;资产规模大、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一般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小型的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一般改制为合伙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规模相当小、数量特别多的,可采取兼并重组、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经营;对个别无法正常运作的事业单位,一般可采取撤销、歇业、人员分流的办法; 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安置方案不仅应明确在职职工人事关系的处理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还要明确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妥善安置;对于在职职工应采取自愿、灵活的原则,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对于自愿与改制后成立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对于不能适应新企业发展需要或自愿另谋职业的职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其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 四实施改制方案这一阶段的主要事项包括资产处置、人员安置、按照改制方案确定的改制形式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企业; 1、资产处置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参照国务院财政部、国资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理,通过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改制单位转让国有资产,要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或与改制单位业务相关联的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网站上发布公告,广泛征集受让方并根据转让标的具体情况采取公开拍卖或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经公开方式确认受让方后,依法与受让方签订相应资产转让协议,并根据转让标的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或交付标的物; 2、人员安置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在职职工原则上由转制后的企业接收,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工龄连续计算,退休时按企业人员计发基本养老金;转制前未纳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转制前已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移交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单位或职工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补缴,未能足额补缴的不视同缴费年限; 事业单位中未聘人员由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在单位或行业系统内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妥善安置;可允许实行单位内部待聘制度,待聘期限不超过2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待聘期间工龄连续计算,工资福利待遇由单位自主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待聘期满仍未竞聘上岗的,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进入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人事档案按有关规定实行代理,并可到当地失业登记机构登记失业,已参加失业保险的,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未聘人员辞职从事民营经济或自谋职业的,可参照国家有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从事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发给一次性辞职补助金;辞职职工应按企业的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到达退休年龄时,按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 对改制转企时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本人申请内部退养的,经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可以按照事业单位待遇办理内部退养; 离退休人员改制转企后原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其中属财政拨款或财政补贴事业单位的,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拨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所需经费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 3、企业设立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的,应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自营业执照上登记日期之日起公司成立;。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问题思考
改制转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02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必要性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事业 单位改制转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改制转企后,事业单位将更加注重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问题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必要性 •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面临的问题 •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策略和建
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事 业单位市场化改革,增强其自主 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配套不完善
改制转企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然而,目前相关政策配套不完善,如税收优惠、财 政扶持等政策未能及时跟上,制约了改制企业的发展。
市场竞争与生存问题
市场竞争激烈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后,需要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问题,改制企业在市场竞 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难以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
产权关系不明确
改制后,企业需要建立清晰的产权关 系。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 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模糊,导致改制 后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给企业发展 带来隐患。
法律法规与政策配套问题
法律法规滞后
目前,关于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改制转企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改制企业往 往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困境。
详细描述
某市文化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通过资源整合、机构 重组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措施,激发了内部活力和创 新力。同时,改革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 的繁荣,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于行业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关于行业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对原具有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按照中央部署,20**年开始,**省部分事业单位开始转制企业。
根据**省**厅转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转[__]***号)精神,经**省政府批准,自筹自支类**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整合资源,成立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笔者所在的公司也列入其中。
为保证事转企改制顺利进行,上级党委开展了抓党建促思想作风转变专项活动。
按其掌握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群众思想变化和利益诉求,搞好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做好稳定队伍、激发干劲的基础工作的安排部署,本单位在传达、落实上级活动方案、广泛宣传活动目的和要求、组织开展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转企改制专题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多层次了解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并积极想办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一、职工思想动态概况转企改制改革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要以被改制对象的幸福最大化为基本目标。
我们对调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职工普遍关心的改制后养老保险待遇、特殊人群待遇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对职工提出的设岗定薪和企业发展的建议进行了整合归纳,提出了从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入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设想,明确了宣传政策、正面疏导、柔性操作的工作思路。
从调查结果看,职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身为公司职工并能为公司的发展奉献青春汗水感到自豪,非常珍惜自己赖以生存的岗位,同时认识到主动改革前景广阔,对这次改革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希望继续立足岗位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期盼事转企给公司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职工普遍对公司经济效益和职工切身利益心存疑虑和担忧。
经过梳理整合,职工的总体诉求为:期盼公司发展前景持续向好,职工整体收入水平比改制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问题
的市 场竞争 ,职 _ _ [ 从 心 理 上 很 难 接 术含 量不 高 、附加值 较低 等 劣势 凸
政 府 管 理社 会 所 需 要 的公 共 产 品 和准 受 。事 实 上 ,随着 行 政体 制 改 革 的推 显 ,一旦失去公共资源的支撑 ,行业
公共 产 品 的获 取 方 式发 生 了改变 ,市 进 , 目前 的 经 营性 事 业单 位 已经在 参 内的竞 争 将 会使 其 风 险 加 大 ,经 营 成
理 职能 过 程 中 为满 足 对公 共 产 品 和准 将 其 与行 政 机 关 相提 并 论地 联 系在 一 甚 至 满 编 满 员 , 不 计 成 本 的 经 营 也
公 共 产 品 提 供 而 设 立 的一 种 组 织 形 起 。无论是全额事业 、差额事业还是 使 得 经 营 效 率 低 下 ,没 有 约 束 激 励 别 于 社 会 公 共 组 织 和 其 它 非 营 利 性 业 单 位 ,便 会 引 来别 人 羡慕 的 眼神 ,
的事 业 单位 和 不 拨 款 的事 业单 位 ,经 性 事业 单 位 由 于依 赖 于社 会 公 共 资源 主要 从 事 或 承担 着 某 一项 或 一 个 领域
营性事业单位大多属 于不拨款 的事业 赚取收人 ,相对来说其 下作的稳定程 的公 共 事 务 ,或 者 为公 共 事 务 提供 服
场成 为 公 共产 品和 准公 共 产 品 的 主要 与 市场 竞 争 中维 持 生 存 ,只是 职 工从 本 也 会增 加 ,市场 所 带 来 的风 险 特 别
供给来源 ,行政体制改革 的需要也使 心 理 上不 愿 意 去接 受 。另 外 , 由于 大 是 全 行业 的风 险有 可 能 会 使其 一 蹶 不
单 位 类 型 ,也 就 是 自收 自支 、 自主 经 度 也 远 远 大 于企 业 。 因此 ,转企 改 革 务 。这 对 于 经营 性 事业 单 位 来 说 ,经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一、引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指将原本由政府主导运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运作的过程。
为了确保改制转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操作办法,以指导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操作。
二、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2. 意义: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增加了自主权和竞争性,减轻了政府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改制转企的适用范围1. 归口管理:经济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改制转企工作负责。
2. 事业单位条件:事业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并具备转制的条件。
四、改制转企的具体步骤1. 调研阶段1.1明确目标:确定改制转企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2评估风险:识别改制转企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对策。
1.3调查研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状况,为改制转企做好准备。
2. 拟定方案阶段2.1组织架构设计:根据企业化运作的需要,重新设计组织架构。
2.2人员安排: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方案,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
2.3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和资金规划,确保改制转企后的资金稳定。
2.4法律事务处理:处理改制转企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如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
3. 申请审批阶段3.1申请材料准备:准备改制转企所需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企业章程等。
3.2政府审批:向相关政府部门递交申请材料,并按照流程进行审批程序。
3.3监管要求:整理企业设立后需要遵守的监管要求,并制定相应操作规范。
4. 实施阶段4.1组织架构调整:根据批准的改制转企方案,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调配。
4.2资产处置:根据规定程序,进行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4.3合同签订: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4运营管理:启动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关于行业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关于行业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行业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对职工思想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职工的心理状态和情况的了解,为推进企业改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主要聚焦于职工对改制转企的看法和态度,包括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原因、影响、工作认可度、福利待遇、安全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深度访谈则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对改制转企后职工的心理状况、工作体验和工作感受等进行了深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和职位,了解职工对改制的不同体验与感受。
三、研究结果1.改制转企对职工工作认可度有提高的趋势,职工对新的企业经营模式表示支持,并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期望;2.失去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和保障,导致职工对未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下降,甚至产生了部分职工离职的情况;3.一些职工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旧的思维习惯和企业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需要适当的培训和转型指导,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和工作需求;4.对于一些老员工,他们习惯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状态和保障模式,难以接受新的工作环境和理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抚;5.福利待遇等人文关怀方面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论改制转企是企业转型和管理的重要举措,对职工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应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和培训,同时做好福利待遇以及人文关怀的工作,并采取积极措施提升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引导职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理念,确保企业改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分析与讨论首先,职工对改制转企后的工作认可度有提高的趋势。
工作认可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职工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上表示出更高的期望。
实施改制转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治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保障企业的财务持续性和发展性。
因此,职工对企业的期望提高也是符合事实的。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3.稳定有序:确保改制期间业务开展正常,维护企业稳定,实现平稳过渡。
4.效益提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改制内容
1.法人治理结构变更:将原事业单位法人资变更为企业法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资产清查与评估:对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评估,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合规性。
3.职工安置: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确保职工合法权益。
4.业务整合与发展: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业务领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5.机构调整与人员配置:建立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3.人员安置: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安置现有职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
4.业务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定位,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竞争力。
5.机构设置: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四、改制步骤
1.成立改制筹备组:负责改制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开展资产清查:对事业单位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评估资产价值。
五、政策支持与保障
1.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改制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资产处置等。
2.加强组织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3.保障职工权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4.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第2篇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提升国有企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方案旨在指导某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完成转企改制,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操作办法。
一、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1、遵循政策法规原则改制转企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保改制过程合法合规。
2、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制方案,因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3、稳妥推进原则充分考虑职工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改制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4、公开透明原则改制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事项,应公开透明,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
二、改制转企的前期准备1、清产核资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家底。
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并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
2、财务审计委托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为改制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3、资产评估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对单位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价值,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
4、制定方案根据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改制转企方案。
方案应包括改制的目标、方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股权设置等内容。
三、资产处置1、资产清查对改制单位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2、资产剥离按照有关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从经营性资产中剥离出来,分别进行管理和处置。
3、资产处置方式(1)拍卖出售:对于适宜拍卖的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
(2)协议转让: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处置资产。
(3)破产清算:对于资不抵债、无法持续经营的单位,依法进行破产清算。
四、人员安置1、人员分流根据改制方案,对人员进行合理分流。
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
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许多事业单位开始进行企业化转型,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过程,分析其中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事业单位改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面临着许多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经营理念的不同,导致其运营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而企业化转型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效益:通过企业化转型,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与运作,并注重利润和效益的指标,提高单位的绩效和效益。
2. 增强竞争力:企业化转型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具竞争力,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灵活应变的能力,并能够与其他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3. 强化内部激励机制:通过企业化转型,可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过程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转型过程:1. 内部体制调整: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需要对内部体制进行调整,包括公司章程的制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权责清晰的岗位设置等。
2. 资产与财务重组:事业单位在改制成企业之前,需要对其资产与财务进行评估和重组,包括合理配置资源、公平核算财务、合理定价等。
3. 管理体制创新:企业化转型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包括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的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等。
4. 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企业化转型后,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事业单位改制的利与弊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化转型有一些明显的利与弊,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它们,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潜在的问题。
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制改企的几个问题
改 革 是 一 项 由政 府 主 导 、社 会 组 织 和 职 工 参 与 的系 统 工 程 , 策 改 革 在 改 革 过 程 中 起 着 关 键 性 的 作 用 , 改 革 成 政 是 败 的决 定 性 因素 之 一 。制 定 改 革 政 策 是 一 个 决 策过 程 . 须 必 遵 循 公 共 决 策 的一 般 规 律 。之 所 以要 改 革 , 因为 社会 利 益 是 的 失衡 、 值 观 念 与 行 为 规 范 的 冲 突 。改革 政 策 为 调 整 失衡 价 与 冲 突提 供 规 范 。同时 改 革 政 策 具 有 显 著 的 个 性特 征 . 出 突 表 现 在 必 须 合 理 调 整 好 各 方 面 的 利 益 关 系 和实 现 社 会 改 革
一
度 改 革 和 转企 ” 以市 场 化 为 取 向 , 行 改 制 转 企 。 笔 者 认 。 实 为 , 进生产经 营型事业单 位改制转 企 , 须 以解决 好“ 推 必 五 个 问题 ” 中 心 。 抓 好 政 策 制定 和组 织 实施 两 方 面着 手 。 为 从
一
般 国 有 企 业 更 为 复 杂 , 找 合 法 、 情 、 理 的 利 益 结 合 寻 合 合
生 产 经 营 型 事 业单 位改 革 的 核 心 内容 必 须 定 位 于通 过 改 革 建 立 人 们 对 政 府 、 会 、 进 社 组
织 和理 念 的 信 任 , 立 起 信 心 , 社 会 进 步 共 同 努力 。 群 众 树 为
利 益 无 小 事 ,生 产 经 营型 事 业 单 位 所 涉 及 的 利 益关 系 较 之
黄 昌明
( 岩 市委 编 办 福 建龙 岩 3 4 0 ) 龙 60 0
摘 要 : 了进 一 步 建 设 和 完 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强 区域 内 市 场 主 体 培 育 , 快 区域 资 源 整 合 , 动 区域 生产 为 加 加 推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文/刘 淼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不拨付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遵循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规定。
市场经营中,受事业单位身份限制,此类单位往往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工作,是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定式管理,导致不少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存在资产不清、价值不符等问题,转企改制前的清产核资就是一项帮助单位和管理部门摸清家底、整装上阵的前置工作。
清产核资定义及范围一、清产核资含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发布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中指出,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益,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
二、清产核资范围清产核资应包括本单位及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全部资产、负债。
清产核资过程一、梳理财务账务,摸清财务情况包括对各类银行账户、库存现金、会计科目等基本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核对,同时理清内部资金往来,保证财务账面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二、开展资产清查,核对单位家底把实物盘点、往来确认、对外投资等事项与财务账结合,确定资产盈亏、坏账错账情况,并根据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三、完成资产评估,确认单位价值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经过多年运转,土地、房屋等自有资产原有的入账价值已经与实际价值产生重大偏离,需要按照国家相关价值认定办法,对现有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认转企改制基准日节点的单位资产价值。
四、上报核资结果,完成清产核资单位将经过审计的清产核资结果上报国家管理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进行损益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根据认定的批复完成账务调整、产权工商变更等手续,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问题思考
考核周期
02
根据业务特点和员工层级,设定不同的考核周期。
考核反馈
03
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制定改进
计划。
多元化薪酬福利制度
基本薪酬
根据市场水平和员工能力,设定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薪酬。
奖金制度
设定与业绩、团队贡献等相关的奖金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
福利待遇
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如五险一金、补充医疗保险、节日福利等。
凝聚力。
04 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 创新
科学设岗与按需招聘
岗位分析
明确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考核标准,为招聘提供依据。
招聘渠道
选择适当的招聘渠道,如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内部推荐等。
招聘流程
规范招聘流程,确保公平公正,提高招聘效率。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考核指标
01
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02 改制转企面临挑战与困境
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法规滞后
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规定相对滞后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01
政策空白
在改制转企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 问题,如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缺乏 明确的政策指导。
02
03
法律法规衔接不畅
事业单位与企业在法律地位、管理体 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改制转 企过程中法律法规衔接不畅。
改革开放前,事业单位主要以政府主导、计划管理为主,缺乏市 场机制和灵活性。
改革开放后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公共 服务属性,提高运营效率。
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改制转企成为重要方向 ,推动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与目标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作包括:清产核资、审计评估、界定核准、公告公示。
清产核资是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有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就出现了诸如少列资产、漏列资产、多列成本等问题,所以应由有关部门选任依法成立并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审计、评估。
在这一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该认定的要认定,该剥离的要剥离,该核销的要核销;产权界定、资产处置方案等,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核准。
经有关部门核准的产权界定及清产核资情况应当在相应范围内予以公示。
(三)制定改制方案单位拟定改制转企方案,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单位主管部门转报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制定改制方案应遵循事业单位改制的原位,一般可采取撤销、歇业、人员分流的办法。
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安置方案不仅应明确在职职工人事关系的处理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还要明确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妥善安置。
对于在职职工应采取自愿、灵活的原则,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对于自愿与改制后成立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对于不能适应新企业发展需要或自愿另谋职业的职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其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
(四)实施改制方案这一阶段的主要事项包括资产处置、人员安置、按照改制方案确定的改制形式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企业。
1、资产处置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参照国务院财政部、国资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物。
2应按有关规定予以补缴,未能足额补缴的不视同缴费年限。
南通市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探索
关 口 ” 。
一
是 把 好 资 产 的 清 理 、 评 估 和 核
; 。出 台 了 《 于 在 市 属 生 产 经 营 住关 关 型 事 业单 位 改 制 转 企 工 作 中 严 肃 纪 律
、
加 强组 织 领 导 。 成 工 作 合 力 形
的 意 见 》 《 于 市 属 生 产 经 营 型 事 、 关
业 单 位 改 制 转 企 中 审计 和 资 产 评 估 有 关 问 题 的 处 理 意 见 》 《 于 市 属 生 、 关 产 经 营 型 事 业 单 位 改 制 转 企 国 有 土 地
为确 保 事业 单 位 改 制 转 企 的 强 势 推 进 ,南 通 市 在 运 作 体 系 的 整 合 上 突
出 了“ 三个 环 节 ”
一
是 建 立 市 属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工 作
使 用 权 处 置 的 意 见 》 等 文 件 ,对 资 产
江 苏企 业管 理 目豳图! 蔓 [ ! !
范推进。
委 ( 察 ) 部 门抽 调 1 多 名 业 务 骨 干 监 等 O 集 中 办 公 , 体 负 责 改 革 的指 导 、 调 具 协
策 性 强 ,涉 及 面 广 .操 作 难 度 大 的 系
统 工 程 .是 市 场化 改 革 的一 大 “ 雷 区 ” 南 通 市 之 所 以 能 率 先 大 面 积 进 。 行 事 业 单 位 改 制 转 企 并 取 得 突破 性 成 效 ,是 与 市 委 、 市 政 府 及 早 谋 划 . 敢 闯 敢 试 ,强 势 推进 分 不 开 的 。南 通 市 事 业 单 位 改 制 转 企 的 成 功 实 践 和 做 法 ,主要 体 现 在 以下 四个 方 面 。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1.确定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转企。
这包括分析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转企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进行内部审计和财务整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整理,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
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进行清理和分类,为后续的转企过程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3.制定改制转企方案: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改制转企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转企后的组织架构、人员安排、经营模式和盈利目标等内容。
同时,还需制定详细的转企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改制转企过程的顺利进行。
4.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置,避免或减少由于改制转企而导致的人员流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安置方案可以包括人员岗位调整、转岗培训、薪资待遇调整等措施,确保转企过程的平稳进行。
5.资产和负债的处理: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清理和处置。
其中,资产方面需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合同资产进行详细清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负债方面需要对债权债务进行妥善处理,如与债权人进行协商、还款等。
6.股权和股份:根据转企方案,对事业单位的股权和股份进行。
这可能涉及到资本金的注入、引进外部投资者或股东、职工持股等措施,以实现资本的市场化和股权的多元化。
7.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在转企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确保企业的透明度、规范运作和法律合规。
这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内部控制等职能部门,并建立相应的决策、监督和管理机制。
8.进行市场经营和盈利能力提升:改制转企后,事业单位需要转变经营思路,加强市场经营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这包括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优化生产和销售流程等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9.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在改制转企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24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文/张美华摘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极具适用性。
然而,在改制工作具体实施中,转制单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尤以财务管理改革最为重要。
它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改革和完善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满足事业单位转企发展的要求。
本文主要论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必要性,明确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并提出具体改革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思路将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尤为重要,其包含资产划转和重组、财务核算及改制之后经营管理等。
改制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要依据实际状况,对财务管理改革思路具备清晰的认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必要性(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环境下,对部分事业单位,尤其是具有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能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激发其活力。
因此,要依据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对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二)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之后,对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建设现代组织体系。
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
事业单位要通过转企改制,参与到市场化进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1]。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逐渐深入,其传统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凸显。
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就会对单位的经营效益以及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就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解决,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管理方式及财务制度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业改制的实践与思考
房立棠丁旭
一组数字可以清晰的描绘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30万个,拥有近3000亿国有资产,职工3000万人左右,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科、教、文、卫四大行业对中国GDP的贡献仅占5%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的事业单位拥有全国60%的人才,占有1/3的国有资产,消耗国家预算开支的1/3,而贡献才是5%左右。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目前已经从事大量市场经营活动、企业色彩较浓和公益性事务较少的事业单位应转变为企业。
现结合实践经验,针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法律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目前正在改制的事业单位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认真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认证
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成立改制领导小组或改制办公室,并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认真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下列情况:
1、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资产情况,包括房产、地产、流动资产、债权债务和财务状况等;
2、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经营状况,包括经营范围、市场前景、营销网络等;
3、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人员情况,包括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在职职工和临时工的家庭、生活、工作、思想等情况;
4、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遗留问题,包括遗留的债权、债务、工伤以及待处理的内外关系等问题;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单位的性质、发展前景、市场竞争能力、改制的方式和方法等诸方面做好可行性研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磨刀不误砍柴工”,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一份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事业单位改制成功的第一步。
二、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审批
律师在制定改制方案时要注意:改制方案要与现行的相关政策相吻合;要从改制单位的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到改制单位职工的根本利益;要有利于改制转企后的新企业健康发展。
改制方案主要由以下十部分组成。
1、改制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的设立情况、股东及投资主体情况、单位享有的财政税收及优惠政策等情况。
2、单位资产经营现状及处置,包括单位的总资产、负债、净资产;单位现有的资产结构分类;社会管理性资产、社会公益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的数量及负债情况;拟进入改制的经营性资产情况。
3、单位主营产品、产值、利润等情况。
4、单位职工人数、年龄文化技术结构、在职岗位分布情况。
5、改制后单位组织形式的选择。
6、单位职工安置补偿方案。
7、单位债权债务的处理方案。
8、改制后企业股本及股权结构安排。
9、改制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
10、需要控股单位及政府支持的相关政策要求。
改制方案涉及到职工权益的事项,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补偿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改制方案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审批。
三、清产核资、审计评估
清产核资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重要环节,耗费的人力、财力、时间最多。
清产核资大体可分四步进行:首先,由改制单位自行组织清理资产;其次,请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改制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然后,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改制单位的地产、房产、流动资产等进行评估;最后,将改制单位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国资管理部门审核。
四、确定改制后企业的形式
在转制、改制过程中不能就改制单位的形态进行“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其改制的形式。
从改制单位的股权设置角度来说,也不能片面强调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而要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在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的前提下,有选择的保留部分国有股份。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比较适合于那些参股人数较少、企业资产不是很多的企业。
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从产权制度改革上一步到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层、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持大股。
对于那些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最佳的选择。
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保留部分国有股份,同时也应积极吸收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的介入。
对于职工入股愿望强烈、人数较多的单位,可先实行股份合作制,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转化。
不过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一般不宜采用。
五、改制方案的实施
改制方案应按照以下五步实施:
第一步:公告转让项目。
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转让项目,要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或与改制单位业务相关联的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网站上,公开披露20个工作日,广泛征集受让方。
第二步:确定转让方式和转让价格。
信息披露后,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第三步:资产移交。
把出让的国有资产全部移交给受让人,并办理好资产移交手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涉及改制事业单位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经评估后,可以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授权经营的方式处置。
第四步:人员安置。
对改制后国家不再拥有国有股份的,要依法解除原单位与职工的聘用(劳动)关系,并依法给予职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职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职工改制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对改制后国有股份仍处于控股地位的,在与职工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不给予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对改制时未聘人员或本人提出自谋职业,经单位同意而解除劳动关系的,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改制的事业单位中按规定提前退休的职工,应由本人和单位一次性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
第五步:企业设立登记。
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应当依据出资各方签署的设立协议和法律的规定缴纳注册资本,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然后由投资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依法成立。
六、律师建议
1、建议和职工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职工在改制过程中的作用。
在改制过程中务必做好单位职工的思想工作,通过沟通交流让职工真正理解改制的内涵,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改制过程中来,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往往会影响改制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2、建议充分发挥律师在整个改制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均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3、建议在国资管理部门设立事业单位改制举报专线,鼓励群众举报改制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在改制过程中隐匿资产的行为,或中介机构在承办业务时同改制单位串通作弊、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等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等行为,一经举报查实,重金奖励举报人员,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作者房立棠系本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作者丁旭系本所证券法部律师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