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发热的诊疗规范样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神经系统意识状态, 局灶体征。
(四)问诊要点
1.发热的热塑, 伴随症状。
2.发作前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
3.服药史: 特别是损害排汗机制、 导致肌肉过度活动和影响体温调节的
药物。
4.询问系统疾病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_)病因
1.感染性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2)泌尿系统感染。
(3)肠道感染如菌痢、 伤寒等。
2)大肌肉群痛性收缩。
3)体内缺盐, 肌肉低钠血症所致。
(2)热衰竭
1)高热导致血容量耗竭, 脱水。
2)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如头痛、 头昏、 兴奋。
3)胃肠道功能紊乱, 如恶心、 呕吐、 腹泻。
4)体温<39°C。
(3)热休克
1)过度暴露于湿热环境中。
2)高热, 体温>40°C, 多半无汗。
3)中枢神经系统:意识障碍, 抽搐。
(1)发热合并意识、 精神状态改变。
(2)发热合并头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病因分析
1.急诊重点
(1)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最多见。
(2)仍有许多患者发热诊断未明。
(3)急诊重点是尽可能明确诊断和排除下列潜在严重后果疾患:
1)败血症。
2)脑膜炎, 脑炎。
3)急性脑血管意外„
4)头部创伤。
5)急性心肌梗死。
(1)任何药物均可产生药物热。
(2)发热开始于药物治疗后7〜10天。
(3)停药后24〜72小时缓解。
(4)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和嗜酸细胞增多。
(5)常见药物
1)青霉素和其它(3内酰胺类药物。
2)磺胺类药物。
3)抗结核药物。
4)抗肿瘤药物。
5)传马西平, 苯妥英钠。
6)降压药, 如硝苯地平, 甲基多巴, 肼屈嗪等。
(4)波状热:见于布鲁菌病、 恶性淋巴瘤及脂膜炎等。
(5)再发热:髙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 见于回归热、 鼠咬热。
(6)不规则热:见于流感、 支气管肺炎、 败血症及恶性疟等。
(二)伴随症状
1.畏寒, 寒战, 出汗, 盗汗。
2.食欲减退。
3.全身不适, 疲乏。
4.头痛, 肌肉酸痛, 肌肉痉挛。
5.易怒, 意识状态改变。
6)恶性髙热。
7)药物戒断。
8)甲亢危象。
9)环境相关发热性疾病。
2.急性感染性疾病
(1)急性起病, 伴或不伴寒战。
(2)全身不适, 伴肌痛、 关节痛。
(3)感染器官系统表现如咳嗽、 咳痰、 腹泻、 尿频。
(4)急性淋巴结或脾脏肿大。
(5)血象WBC>10OOO/mm3或<4000/mm3。
3.药物热
(1)高龄患者。
(2)心肌缺血, 癫痫发作史患者。
(3)孕妇。
(4)体温>40°C。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气道呼吸循环支持。
4.建立静脉通路, 生理盐水纠正低血压状态。
5.心电监护
(1)生命征不稳定。
(2)严重脱水。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发热处理
1.物理降温
(1)散热:低温环境, 解开衣服。
(4)超高热
3.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C达数天或数周, 见于大叶性肺炎、 伤寒等
急性感染性疾病。
(2)弛张热: 体温24小时内波动达2°C,甚至更多, 见于败血症、 肺炎、 感染
性心内膜炎、 风湿热及恶性组织细胞疾病。
(3)间歇热:隔日或隔三日发热, 见于疟疾、 局灶性化脓性感染。
(1)离开过热环境。
(2)物理降温(酒精、 冰袋) 。
【急诊检查】
(一) 基本检查
1.准确, 多次测量体温。
2.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 。
3.尿常规。
4.胸片(如发热原因不能经过查体明确时) 。
(二)备选检查
1.电解质, 肝肾功能, 血糖。
2.血培养。
3.血沉,C反应蛋白。
4.腹部B超。
5.头颅CT和(或)腰椎穿刺
(7)药物热。
3.血液病, 恶性肿瘤
(1)急性白血病。
(2)淋巴瘤。
(3)恶性组织细胞疾病。
(4)其它肿瘤(如转移癌) 。
4.组织坏死
(1)急性心肌梗死。
(2)急性胰腺炎。
(3)脏器出血, 栓塞或血栓形பைடு நூலகம்。
(4)大面积烧伤。
(5)急性溶血。
5.其它
(1)重度脱水。
(2)甲亢危象。
(3)痛风发作。
(4)恶性高热。
7)非留体类抗炎药物。
8)可卡因, 安非她明。
4.不明原因发热(FUO)
(1)发热3周以上, 体温超过38. 3C。
(2)在院外检查1周后仍未明确诊断。
(3)一般不能在急诊室诊断FUO。
(4)最常见原因为感染和恶性肿瘤, 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
5.环境相关发热性疾病
(1)热痉挛
1)高温下强体力劳动时或稍后发生。
急诊科发热的诊疗规范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体温升高
(1)口腔内舌下温度>37.3°C。
(2)直肠内温度( 肛温)>37. 6°C。
(3)腋温>37°C。
2.发热临床分度( 口腔内舌下温度)
(1)低热: 37.4 〜38C。
(2)中等度热:38.1〜39°C。
(3)高热:39.1 〜41°C。
4)心血管系统:肺水肿, 休克, 心律失常。
5)肝脏系统:肝坏死。
(二) 鉴别诊断
1.体温假性升高
(1)医源性。
(2)人为造成发热假象。
2.生理性体温波动
(1)妇女排卵期, 妊娠期。
(2)剧烈运动, 饮食, 情绪激动因素。
(3)突然进人髙温环境。
急诊发热病人处理流程
【急诊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发热患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
(4)急性病毒性肝炎。
(5)感染性心内膜炎。
(6)败血症。
(7)结核病。
(8)疟疾。
(9)局部脓肿, 蜂窝织炎。
(]〇)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热。
2.结缔组织和过敏反应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3)类风湿关节炎。
(4)急性皮肌炎。
(5)结节性多动脉炎。
(6)血清病。
(三)体格检查要点
1.生命体征体温(最好测直肠温度) 、 呼吸、 脉搏、 血压。
2.头颅及五官颅脑外伤证据,瞳孔。
3.颈部甲状腺, 脑膜刺激征。
4.肺部呼吸音, 啰音, 胸膜摩擦音。
5.心脏心率, 奔马律, 心脏杂音。
6.腹部腹肌, 腹胀, 压痛, 肠鸣音, 肛门指检。
7.皮肤及四肢淋巴结, 皮温, 出汗, 瘀点疲斑, 肌肉震颤。
(5)中枢性高热。
(6)中暑。
(二)病理生理
1.致热原引起体温调控点升高
(1)内源性致热原:如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2)外源性致热原:细菌脂多糖。
2.外周散热和产热调控机制障碍。
【院前处理】
1.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2.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 心电图。
3.为避免掩盖病情, 一般发热无需特殊处理。
4.高热和超髙热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