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弱势群体应发展普惠金融体系

合集下载

政府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政府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2019年第25期(总第241期)经济纵横政府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尹兴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摘要:普惠金融是极具政策导向性的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扶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准公共物品、金融排斥、效率与公平、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理论。

政府应在坚持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努力消除政府失灵,积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并有效实施政策绩效评价。

关键词:政府职能;普惠金融;理论基础一、文献回顾普惠金融最初指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额信贷,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所有群体提供可持续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是一种极具政策导向性的金融制度,在扶持弱势群体、弥补经济发展中金融体系的“短板”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何正确发挥政府职能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马洪范、商瑾(2010)认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运用财政资金进行扶持。

周道许(2014)提出普惠金融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应当是市场环境的维护者、配套改革的推动者、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产业布局的协调者。

肖翔、刘钊(2014)提出,普惠金融发展要发挥政府作用,但不能以政府替代市场,要重视普惠金融战略的顶层设计,并建立相关监测评估体系。

解传喜、邢乐成(2015)认为,政府对普惠金融活动的干预,要进行成本收益评估,要注意干预的系统性影响,要依托良好的机制设计,并且要妥善应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朱广其(2016)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建议政府致力于培育融资主体、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激励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支持。

王婷婷、吴建平(2016)认为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倡导普惠金融理念、制定普惠金融战略、解决普惠金融市场失灵问题、提供普惠金融环境、参与普惠金融实践、辅助普惠金融市场运作。

马九杰、吴本健、郑海荣(2016)认为,政府在金融普惠中的作用,一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兼顾金融稳定与金融普惠这两个政策目标。

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必要性、障碍及可行性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必要性、障碍及可行性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必要性、障碍及可行性分析作者:戴彬旭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35期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

随着虚拟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金融业迎来了飞速发展。

目前,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发展普惠金融的作用,积极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一、普惠金融概述联合国2005年提出普惠性金融的概念,通过普惠金融模式可以有效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等进行服务。

这有利于改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情况,使社会中弱势群体得到公平的金融服务。

目前,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7万亿元,同比增长24.6%,较上年低2.7%,其中信用贷款18.9%,同比少241亿元,而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1%。

而3月份发放的小微贷款利率4.93%,比去年低17个基点。

对此,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帮助个体农户。

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二、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及障碍(一)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个人财富得到提升,投资意识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但由于财务管理业务只针对一些特殊群体,这不仅会对金融行业产生约束,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国家提出“普惠型财富管理”的概念。

普惠型财富管理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面向大众客户,并且相关产品还具备低成本、标准化和风险合理等特点。

通过推行普惠型财富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强化个人的资产配置,还能更好地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的观念,减少购买高风险产品所导致的利益损失。

同时,通过金融科技的助力,能够更好推行财富管理模式,这不仅能够提升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的能力,还能更好地降低金融服务的重心,使其能够为广大群众以及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服务,这不仅能够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还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关于普惠金融政策的文件

2023年关于普惠金融政策的文件

2023年关于普惠金融政策的文件为了促进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制定并实施普惠金融政策。

普惠金融政策是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包容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特别是那些经济地位较为薄弱的群体。

本文件将就普惠金融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具体举措进行阐述。

一、普惠金融政策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金融服务普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很多居民仍然难以获得贷款、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甚至连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都无法享受到。

此外,一些弱势群体,比如低收入家庭、小微企业主等,也面临着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普惠金融政策应运而生。

二、普惠金融政策的目标普惠金融政策的目标是在2023年前实现全面覆盖的金融服务,确保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覆盖全国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包括普惠银行、小额贷款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金融需求;2.推广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小额信贷、微型保险、移动支付等,让更多人可以使用金融工具,提高经济安全性;3.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率,加强金融教育,引导居民正确使用金融服务,降低财务风险;4.加强普惠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和稳定。

三、普惠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普惠金融政策将采取以下具体举措:1.设立普惠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下沉。

通过设立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普惠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让金融服务真正进入到每个村庄和社区,满足基层居民的金融需求。

2.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和农民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比如针对农民的农业保险、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微型贷款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金融业的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业的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业的普惠金融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一些弱势群体和地区面临着金融服务获得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普惠金融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各国金融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金融业的普惠金融发展背景、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一、普惠金融发展背景普惠金融发展源于对金融包容性的关注。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定群体如农村居民、中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因为收入水平、信用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难以享受到传统金融服务。

而这些人群和地区的金融需求恰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因此,普惠金融发展应运而生,旨在为这些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和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过提供金融服务,特定群体和地区能够更好地获取资金支持,创业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普惠金融发展还可以缓解贫困、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二)消除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一些人群和地区由于各种限制很难接触到金融服务,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人群。

普惠金融发展希望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手段,消除这一问题,让金融服务真正覆盖到每一个人。

(三)推进金融业转型升级普惠金融发展也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机遇。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科技(FinTech)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机构通过引入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升级。

三、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弱势群体和地区的服务为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政府应当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弱势群体和地区的金融服务。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小额信贷、保险、支付结算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XXX2005小额信贷国际年,彰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内涵,引入我国后很快进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政策实践范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金融服务惠及所有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

普惠金融在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难题,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在各国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普遍都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

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成为我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在政策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

普惠金融应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要使所有拥有金融需求的人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三)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制度不仅能授之以鱼,而且能授之以渔。

当前,我国个体借贷的主要用途包括:首选购房和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型用途;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经营等财富增长型目的;最后是教育、医疗及婚丧嫁娶等生活型、应急型支出。

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何国放 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摘要:我国已经将发展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十三五”规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普惠金融改变了我们传统单一扶贫的惯性思维,意在将被现有金融体系排斥的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使他们可以享受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以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揭示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配套机制、组织体系、生态体系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服务;配套机制;组织体系;生态体系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298-02普惠金融是指以可以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这一关键词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发展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也被写入“十三五”规划。

我国金融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大量小微企业、农业人口游离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范围之外。

而小微企业、农业人口等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金融弱势群体”恰恰又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群体。

提出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服务实体、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也称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为所有阶层与群体的社会成员提供有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尤其为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城乡贫困群体及中小企业提供机会均等的金融服务,有效的解决贫困人群脱贫。

本文着重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配套机制、组织体系、生态体系方面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1.普惠金融配套机制建设滞后一是顶层设计有欠缺。

十九大以前关于普惠金融的论述是一个原则性与方向性的表述,目前国家对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原则、模式路径、市场体系、法制保障及监管评估等还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

G20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

G20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

G20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中国通过金融机构借款的成年人比例仅为9.55%,低于G20国家14.87%的平均水平;在信贷市场的信息障碍方面,中国得分为50分,也低于61.84分的G20平均水平。

明显的短板正是来自于征信信息的缺失。

“平均每贷款1元,可以增加其人均收入0.2018元,人均贷款1.1万元,收入增长相当于增加一个外出务工人员给家庭带来的人均纯收入,或人均增加3.2亩耕地带来的纯收入。

”这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

研究团队针对多个样本地区金融服务改善前后对比显示:通过有效增加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促进信贷服务,农户能够显著地增加收入。

显而易见,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

这一命题是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与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关注焦点。

据悉,包括《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在内的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将提交G20峰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着增长放缓的困境,数字普惠金融或能成为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G20数字金融专家组专家、B20“中小企业发展”议题组成员,网信集团CEO盛佳告诉记者。

征信缺失“软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举行的“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透露,3份提交给G20峰会讨论的文件分别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高级原则》)、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

其中,《高级原则》共有8项,涵盖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法律和监管框架、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金融消费者保护以及数字技术和金融知识普及等内容。

最引人关注的是,与以往提及的普惠金融相比,此次的讨论被打上了显眼的“数字化”标签。

早在2005年,联合国就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服务弱势群体应发展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弱势群体应发展普惠金融体系

弱势 的产 业 的金 融服 务 的制 度 组 织
和市场 。
小额信贷本身有个发展 过程 ,国际
上越 来 越把 小额 信贷 称 为普 惠 金融 体
系 意即帮助那些落后 的地 区和弱势的 群体 ,使他们 能得 到这样的服务 。从 国 内来说 ,农行 行长 项俊 波就提出 ” 弱势 金融”的概念 和理论 就是指服务于 弱 势地区 弱势产 业 弱势群体 的金融 实
重 视对 弱 势群 体 的金 融服 务
目前 学 者 或 政 府 已 基本 取 得
. .

个 共 识 我 国 广 大 的农 村


地 区 主 要 是 中西 部地 区 的金 融 服 务 尤其 是 贫 困 地 区 的 金 融
服 务 普 遍 存 在 金 融 机 构 和 基 础 设 施 覆 盖 率低 甚 至 有 不 少 空



为成 本 高 风 险 大 效 益 低 等 原 因 在 那 些 地 方 没 法 发 展 这 无


业 银行 竞争


对 大 企 业 放 贷 或 单 笔 大 额 度 贷 款 的投放 不 是 他
. ,
可 厚 非 但 是 如 果 我 们 不 在意 愿 上


技术 上 解 决 金 融 机 构 难

们 的优 势 因此 要 找 自 己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之 路
同 时又 愿 意 去

贷 款 问题
的农 民



怎 么 能 够 解 决 中西 部 甚 至 浙 江 的百 强 县 都 面 临
, ”
帮 助 弱 势 群 体 也 体 现 了 金 融 企 业 自 己 的社 会 责任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体系后,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尼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效仿。

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开始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方略。

为了解农业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我们选取作为农业地区的L市开展了调查。

一、L辖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日渐完善。

截至2017年末,L辖区共有金融机构17家,较2013年增加4家,增长30.77%;全辖物理营业网点341个,较2013年增加20个,增长6.23%。

辖区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农村信用社5家、村镇银行3家及财务公司1家;另有小额贷款公司9家,惠农综合服务点4个,惠农支付服务点975个。

总体看,辖区国有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机制初步形成,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及类金融组织的迅速发展,使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差异化供给有效增加,多层次多维度普惠金融体系日渐完善。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明显提高。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点功能由原助农取款、查询业务逐步拓展为助农取款、汇款、转账、代理缴费、查询、消费、信用信息采集、残损币兑换、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等方面。

二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7年末,L辖区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有114个,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0.88个,且已全部接入大1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终端机具投放发展迅速,使用频率有效提升。

至2017年末,L市农村地区A TM机具227台,乡镇覆盖率达100%;POS机具5618台,2017年业务较2016年同期增加19.66%,A TM、POS机具业务量和交易金额平稳增长。

四是惠农支付服务点业务不断增加。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
1.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应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安全。

3. 促进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和产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效能,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5. 推动金融国际化: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6. 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7. 普惠金融:加强金融对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服务,提高金融的普惠性和可获得性。

8. 优化金融结构:发展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

总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是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国际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和优化金融结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要点二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提高金融服务 的技术水平和覆盖范围,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 的金融服务。
优化金融监管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 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 保障。
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
在严格风险防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 服务创新,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对 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6
目录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概述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 展概述
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及特点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 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风险控制
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提高农 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02
03
04
05
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 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数 字技术,为农村地区的 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 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包括存款、贷款、支 付、保险等。
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
1. 服务范围广:数字普 惠金融利用互联网和移 动金融等技术,可以服 务到农村地区的各个角 落,突破了地域限制。
2. 服务效率高:数字普 惠金融借助智能化的设 备和算法,可以快速处 理业务,简化流程,提 高服务效率。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中国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覆 盖面和可得性不断提升。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 些挑战,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服务成本较高、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等。
CHAPTER 02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金融服务覆盖面
总结词
金服务覆盖面是指普惠金融体系能够覆盖的地区和人群范 围。
金融服务质量
总结词
金融服务质量是指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普惠金融体系应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这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风 险控制,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总结词
金融服务可持续性是指普惠金融体系在 长期内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金融服务 。
国际普惠金融实践案例
印度尼西亚的印尼人民银行(BRI)
通过建立村级金融服务站,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普及。
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
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普惠。
肯尼亚的移动支付平台M-Pesa
通过移动支付技术,为肯尼亚广大民众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普及。
详细描述
普惠金融体系应尽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人群,特别是贫困地 区和弱势群体,以确保金融服务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 需要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服务渠道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 优化,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
金融服务可得性
总结词
金融服务可得性是指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
详细描述
普惠金融体系应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降低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和难度。这需要金 融机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 度。

普惠金融 实施方案

普惠金融 实施方案

普惠金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了当前金融行业的热点话题。

普惠金融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金融需求,包括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平等性和可负担性,从而实现全民金融包容。

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实施方案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1. 促进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2. 降低金融风险,通过普惠金融,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坏账率,减少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3. 提高社会公平,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公平性。

三、普惠金融的实施方案。

1. 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

2.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3.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

4. 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平等性。

5. 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管金融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普惠金融的推进路径。

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当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

2. 加强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3. 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到普惠金融的推进中来,共同努力,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五、普惠金融的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普惠金融将会成为金融行业的主流方向,为更多的人群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作者:王伟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9年第04期摘要:普惠金融是一项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金融服务的重要战略。

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积聚了许多风险。

文章对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金融服务0 引言2005年联合国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后,国际社会开始对其广泛关注。

欠发达国家、地区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不断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旨在让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在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达到一定水平,移动互联网支付得到一定普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13.39万亿元人民币。

但相较于其庞大的服务对象和资金需求,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如何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暴露的问题1.1 普惠金融顶层设计不到位近年来,我国的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发展。

这些文件在宏观层面上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但是没有进行细化,对普惠金融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布局,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方面顶层设计也存在问题。

首先,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没有健全,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缺乏清晰的法律规范。

其次,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缓慢,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困难重重。

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普惠金融是指为社会中弱势群体(如农村居民,小微企业主,低收入人群等)或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让更多人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各国金融业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普惠金融的发展历史普惠金融的理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威廉·瑟劳士的人提出了“儿童储蓄银行” 这一概念。

他认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孩子们,应该有机会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学习理财知识和获得经济上的自主权。

但是,直到20世纪,以班克斯集团为代表的天然灾害及商业银行废除“抵押”后,低风险的储蓄款、贷款规模大幅缩减,使得许多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普惠金融这个概念逐渐形成并呼之欲出。

2001年,联合国成立了普惠金融咨询组,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2005年,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其中第一条目标就是确保贫困地区居民能够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在这样的推动下,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和银行家纷纷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并开始实施普惠金融计划。

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欧洲和北美地区普惠金融已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而亚洲、非洲、拉美等其他地区的普惠金融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

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普惠金融市场之一。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实现了1.3亿户农村居民和社区居民的普惠金融覆盖,覆盖率达到98.5%。

同时,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借助科技手段的发展,在金融科技、移动支付等领域逐渐探索创新,使得普惠金融服务更加高效和便捷。

印度也是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并发起了号称世界规模最大的金融包容计划 Jan Dhan Yojana,旨在让更多人获得金融服务。

截至2021年初,印度“Jan Dhan Yojana”计划已经为3.6亿人提供了基本金融服务,涵盖了贫困人口、残疾人、女性、农村居民等多个弱势群体。

最新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金融服务的覆盖不均衡,存在结构性排斥的现象。

这种二元结构特征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

普惠金融应该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以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这种现象需要根除。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减少不良借贷行为的发生,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度,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一)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延伸,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

要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这些群体的信贷投放,同时加强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促进其发展普惠金融。

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控制风险,避免金融机构因为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控制。

同时,要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增强风险意识,减少不良借贷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

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探索普惠金融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普惠金融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推动普惠金融向全面、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间借贷是一种非正式金融,其主要受地缘、血缘和社交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潜规则主导,与现代信用借贷存在巨大差异。

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

无序的民间借贷将会影响现代信用借贷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构建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研究

构建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研究

若将 金融 中介扩 大到金融 体系 , 这一观 点仍然成 立 , 只有 当利 用金融体 系出现净 收益时 , 的金融组织和金融 活动才能逐 零散 步系统化 发展 , 最终形成有机 的系统 , 因循 经济发展的需要 , 并 金融体 系不断调整和完善。
弱势群体所从事 的经济活动一般无需 门槛所 以竞争激 烈 ,
社会服务融合起来。这些障碍集中体现了现代金融体系治理弱 势群体金融 交易的风险管理 与交易成本问题 , 以银行 为例 下面 进行 讨论 ( 之所 以以银行为例进行 讨论 是因为弱势群体可 以使 用银行的部分服务 , 而无法使用金融市场 ) 。
二、 内生 性 障 碍 具体 分 析
1 大 规模 货 币 经 营与 零 散 需 求 的 矛盾 、
体经济活动所体现 出来的信 息结 构。前者以可验证 、 可远距离
传输的符号型知识作为决策基础 , 弱势群体 经济活动的信 息以
意会型知识为主 。第三 , 现代金融体 系只需 专业化处理金融业 务, 但实践经验表明 , 弱势群体 的金融服务既需响应金 融需求 ,
还需满足附着于金融需求之上的社会服务需求 , 将金融服务与
与者进行区别对待。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依赖于对借款人信用 风险的判断 , 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则依赖于 对借款人的财 务 性信用风险 ;二是弱势群体不具 备生产数码式信息的条件 , 对
弱势群体提供融资的决策信息基础主要是意会知识 。意会知识
状况和激励结构进行评估。可见 , 现代商业银行的决策信息主 只能在 有限的 范围内通过关 系合同或特 定经历所 得到 的信 息 要是可以表示为“ 计算数字、 书面或口头报告的信息 , 以及对这 (o ni16)为了获得决策所需的信 息有必要熟悉借款人的 P l y,96 , a 些信息内容进行加工而获得的信息”A l,01;这种成文化 具体情 况 , ( o 20 ) d 包括其人品 、 力 、 康状况等软信 息 , 能 健 通过为 其提 ( 数码信 息 )的信 息能够通过 各种介质进行存储和远 距离地传 供相关的社会服务是获取这些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 基于弱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普惠金融这一领域。

普惠金融是指以普通民众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弥补金融服务的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普惠金融发展迅猛,但它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定位、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对策分析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普惠金融的定位普惠金融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金融服务,让更多人享有金融服务等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社会落后地区、贫困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民众,减少金融服务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区域不平衡和服务不足等问题。

普惠金融在中国是由央行发起,得到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普惠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优惠税收等手段,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超过7.5万家普惠金融机构,其中包括村镇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

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领域主要涵盖农村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等。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普惠金融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例如减税降费、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高效、稳定。

三、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虽然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融资成本高:由于普惠金融客户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各机构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成本和融资成本。

2、客户信用记录不完善:普惠金融客户普遍缺乏信用记录,影响了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估。

3、机构服务质量不一:由于普惠金融机构涉及面较广,整体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客户的信任程度和发展前景带来了困扰。

4、发展仍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东部地区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现象,未来需要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市场的拓展。

四、对策分析针对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降低融资成本:央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等手段,降低普惠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机构的利润率和服务质量。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使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提高他们的金融包容性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我国自2006年提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金融服务渠道不够多样化,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依然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不足,远程服务和智能化服务的开发不够,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和风险隐患。

金融服务普惠性有待提升,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工、贫困人口等在金融服务领域依然存在较大的空白。

本文将从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强监管与规范以及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概述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很多地区和群体仍然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深化,缺乏创新力和发展动力。

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存在着监管漏洞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有待提高,有些金融机构仍然存在歧视性和不公平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导致金融不平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

在我国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还未完全普及,很多农民和小微企业依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多为传统的贷款、储蓄等产品,缺乏针对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金融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在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浅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浅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浅析作者:孙健来源:《财讯》2018年第10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着重概括了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普惠金融农村普惠金融农商行普惠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1)普惠金融的由来2005年,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联合国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随后,世界各国积纷纷构建本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框架。

特别是,2008年伞球金融危机以来,维护金融稳定和发展普惠金融成为了各国金融管理部门的重点。

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日的足促使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上进行变革创新,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足金融业的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农村普惠金融的提出2006年,我国引入了“普惠金融”的理念,之后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受我国城乡二元机构、农村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条件先天劣势的约束,金融资源较多流向城市等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严重不足,造成城乡金融资源分配不均。

据此,国内一些学者在研究普惠金融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观点。

可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普惠金融理念的细化升级。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探索(1)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总体现状。

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不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1.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布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农区,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信社、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

最初,主要建立起了以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乡镇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此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逐渐乡镇设点,尽管农业银行后撤出了大部分乡镇区域,除少数偏远边穷地区,农户均能享受到金融机构物理网点服务带来的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晓山
大。

这就是说,作为金融机构应该改变经营理念,也就是说有没有意愿去帮助弱势群体。

包头商业银行有句话叫: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

他们给自己定位,认为与大商业银行竞争,对大企业放贷或单笔大额度贷款的投放不是他们的优势。

因此,要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同时又愿意去帮助弱势群体也体现了金融企业自己的社会责任。

是否要找新的市场,也就是为小企业、微小企业和农户服务,是很多这样类似的银行,尤其是地域性的、社区性的银行
金融市场
插图:胡卫东
插图:胡卫东
服务弱势群体
应发展普惠金融体系
传统的金融业不关注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而要争取高
端客户,但对这部分弱势群体在金融领域的服务上,不管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在浙江的沿海发达地区,如新昌县这样的百强县,仍存在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更不要说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了。

然而,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金融行业如果不按照商业化运作,不争取科学化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怎么使金融行业既可持续,又能关注弱势群体,是中国政府和各相关方都应严肃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个金融企业如何做到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又能在服务弱势群体方面有所作为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重视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目前,学者或政府已基本取得一个共识: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普遍存在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覆盖率低,甚至有不少空白、供给严重不足、竞争很不充分的问题。

当然,金融企业因为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等原因在那些地方没法发展,这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我们不在意愿上、技术上解决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怎么能够解决中西部,甚至浙江的百强县都面临的农民“贷款难”问题?一般说来,如果金融机构帮助强者,强者会更强,但是如果不帮助弱者,那么贫富差距则会越来越
要思考的议题。

也就是这类银行是否确定市民、农民是他们的基本客户,小企业是他们的核心客户这样一个市场的定位问题。

“普惠金融”这个词是近两年国际上开始流行的,在国内,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学者在倡导这个理念和实践外,国家层面的学者和金融界也开始讨论和提倡这个普惠金融体系的理念。

普惠金融体系是包容性的,指普遍惠及那些弱势的群体,弱势的地区,弱势的产业的金融服务的制度、组织和市场。

小额信贷本身有个发展过程,国际上越来越把小额信贷称为普惠金融体系,意即帮助那些落后的地区和弱势的群体,使他们能得到这样的服务。

从国内来说,农行行长项俊波就提出“弱势金融”的概念和理论,就是指服务于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金融,实际上也是在说普惠金融。

这说明银行业高管层面,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是我们国家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金融企业,政府,包括一般人,学者们也都在倡导这个事情。

改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技术
过去很多银行业界人士说,我们也服务了一些中小客户,小企业,可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做好?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路线不对。

其实,金融机构做这种弱势群体的服务,对刚刚创业的小企业,刚刚摆脱温饱的,甚至还没有摆脱温饱的穷人提供金融服务,无论从理念、理论还是从实践,都是可行的,只是不同的机构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不同的客户群体。

中国有13亿人口,没有被金融机构或产品服务覆盖的人
口很多,也就是说,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市场很大。

现在需要的是成熟的技术、高效的收益、不断完善和优化的管理,同时强化机构本身的队伍的培养、成长,这样就完全有可能把为弱势群体有效服务做成自己的品牌。

包头商业银行确定要把微小贷款的比例从30%扩大到70%以上,也就是银行将来的定位就定在这里。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五百万元以下的贷款叫小企业贷款。

包头商业银行现在做的微小企业贷款基本上是每笔5万元的,两年实践做了几千户,放贷两亿元,不仅没有坏账,而且还盈利。

也许大家比较感兴趣孟加拉乡村银行(以下简称GB)是怎么能够盈利的?GB现在存款利率是12%(年息),贷款的利息是20%(年息),存贷利差是8个百分点,而孟加拉国内的商业银行(包括农村的),一般贷款利息是16%(年息)。

GB有8个百分点的存贷利差,就能够保证自己的盈利。

而且它用盈利来的钱对农户发放的教育贷款和住房贷款都是低利率的,分别为百分之三和四的年利率所以是赔钱的,而乞丐的贷款是零利率,也是赔钱的,但由于GB整体是赚钱的,所以可以做成这种公益性的,又可持续发展的银行,我们把这种银行称为公益性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银行。

GB的创新表现在,认为贷款是穷人的人权,以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而且执行的是无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坚信穷人是守信用的,要做到这一点,作为这种机构就要对穷人友善、方便以及运行和管理的高质量。

它采取五人小组互助的形式,最初要互相担保,后来连互相担保都不需要了,每人负责每人的贷款。

强调分期还贷的方法;对不违规的客户实行持续循环贷款和其他正向激励的制度;执行可覆盖成本,客户能承受的
利率政策等。

创新对弱势群体服务的金融制度
笔者认为,每一种创新后面都有大量的理论或者说事实支撑,以保证制度的成功。

从包头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成功来看,至少有以下四点经验可以借鉴:
(一)重分析,轻抵押
银监会规定,资产不超过一千万或是年销售额不超过三千万属于小企业。

小企业贷款每笔不超过五百万元。

包头商业银
金融市场
行采取的做法是,留出30%做一般大企业、基础设施贷款,剩下的70%里面又对半分,一半针对弱小的市民和一般的个私户贷款,另一半做专门针对小企业的单笔几十万或几百万元的贷款。

它把自己的业务分成几类,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对客户“重分析,轻抵押”,这套创新制度就是解决如何真正分析和判断客户或潜在客户既愿意还钱又有能力还钱这个问题。

例如,考察客户有没有还贷的意愿和诚信度,以及考核其还贷的能力,主要是客户的现金流和应收帐款是否可靠。

从客户家庭正在经营的业务和能力考虑其是否能还贷,这是科学分析的结果。

从家庭和生意两方面一起分析,对于小企业和微小企业来说,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所以要作为一个金融单元对待,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考核。

信贷员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制作一个他判断为真实可靠的利润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同时要进行交叉的检验,利用交叉检验的方式来检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信贷员的责任制。

每笔贷款以四万元计,根据能力大小,每个信贷员负责的客户不超过200个。

实行差别的授权系统。

这主要指不同的信贷员有不同的能力,以不同信贷员的能力和经验,授权可以放多少钱的贷款。

不可以对客户拿要物品,不能搞不正当的事情。

采取分期还贷和灵活还贷的方式,这都是有清晰规定的。

信贷员是贷款的操作实施者,可以做运行分
析,但没有决策权。

银行相关主管有决策权,但无操作实施权。

实行严格的两权分离和制衡机制,这也是审贷会制度,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这是科学的管理制度所要求的。

针对小企业或微小企业贷款,银行要求企业有三个月以上进行经营实践的历史,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再对客户本人开展真实性情况的分析判断和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判断,这些都是特定的技术。

(三)坚持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
“没有不好的客户,只有不好的银行。

”意思是说断定某个客户是不是真心实意想借钱又能还钱,关键在于金融机构有没有能力分析、判断。

这就催生了快速审贷法。

审贷会有非常简洁又严格的审贷制度,审贷会一般由两名信贷员和他们的
主管组成,可随时召开,可否贷款决定在七天之内就能给出,这对于客户来说是十分便利的。

对小企业客户的资料必须严格保密,这点与GB不同。

GB针对的是贫困的群体,他们几乎是一无所有,那些是完全公开透明的管理还贷制度。

而对于小企业贷款一定要对客户保密,不能和任何不相关的人透露小企业客户的情况。

这是银行对客户负责和有诚信的表现。

此外,系统的培训很重要。

培训内容包括行业的道德、行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的培训,业务的培训,能力的培训。

此外,还有准备承担工作的辛苦和劳累及如何认真地执行流程的培训。

相信这些经过培训的信贷人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小企业客户。

(四)独立的部门及制度
对于商业银行不管是做小额信贷,或者小企业贷款,还是微小企业贷款、农户贷款、市民贷款,一定要有独立的部门、独立的制度、独立的考核、封闭运行,而且对信贷工作人员要有正面地激励和奖赏惩处机制。

专门的微贷管理部门,独立的微贷队伍,对部门的考核人员的选择都是有非常特定的考核办法。

注重贷款的笔数,但是不注重放这笔钱的数额,注重的是放出去款能不能收回来,贷款的质量及管理能力都是对信贷员和业务人员的考核要点。

金融市场
作者单位为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