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解题技巧
浮力压强综合计算技巧
![浮力压强综合计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e04ea6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5.png)
浮力压强综合计算技巧1.平衡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重力,即F浮=G物。
2.阿基米德法:浮力等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重力,即F浮=ρ液V物g。
3.称重法:在浸入液体中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即F浸入=G物-F浮。
4.上下压力法:测量液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 浮=F下-F上。
二、综合计算方法1.对于漂浮和悬浮的情况,优先考虑F浮=G物,求出浮力后再综合阿基米德公式求出物体体积和密度等。
2.对于总压力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法或者法,其中公式法是根据总压力等于总压强乘以底面积,而法是将总压力分解为物体重力、液体重力和重力的和,再计算总压强。
三、注意事项在综合计算时,一般情况下会综合浮力求出物体体积,质量和密度题目会给出其中一个量,懂两个量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在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区分液体的密度和高度,以免计算出错。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牛/千克;h为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为米。
从公式中可以得知,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而对固体、气体或流动的液体均不适用。
在液体压强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
因此,在计算液体压强时,判断出h的大小是关键。
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采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是通过液体压强计中两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将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且形象的东西,使问题简化了。
控制变量法是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不变。
计算浮力的方法有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和平衡法。
其中,称重法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和示重来计算浮力;压力差法是通过测量浮力产生的上下压力差来计算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法是通过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来计算浮力;平衡法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自由状态的物体。
(完整版)浮力解题技巧
![(完整版)浮力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1351a143323968001c9273.png)
一、对浮力的认识1. 在液体中,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无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无论运动或静止,也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只要物体底部有液体,就会受到液体给物体向上的托力,也就是浮力。
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的浮力3.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既包括上浮,下沉的物体,也包括漂浮、沉入液体底部的物体,但不包括浸在液体中或与容器下表面结合紧密的物体,如桥墩、插入泥中的木桩等4.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要分清: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浮力大小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2)、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二、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1.称重法:利用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不等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G-F拉(式中的G和F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即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适用范围:此式适用于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常用于题中已知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重的情况.2.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F向上-F向下.适用范围: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3.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适用范围:普遍适用.4.平衡法:利用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G物(物体漂浮或悬浮)、F浮+N支=G物(物体沉底)、F浮=G物+F拉.(用绳子拉住)适用范围:漂浮体、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等.其中称重法、原理法、平衡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都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完成浮力问题的解答.三、求解浮力问题的一般步骤1. 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 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3.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它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是否有拉力、压力等)3. 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的平衡方程(在展开方程时,应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全浸”、“部分浸”、“漂浮”、“沉底”、“露出水面”等)4列等式、解方程求出未知量.四.例题讲解1.如图所示,是小鹰同学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过程,请你根据实验数据,求:(1)小石块的质量;(2)小石块的体积;(3)液体的密度.(g 取10N/kg)2、如图所示,将边长为5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0.1kg(g取10N/kg)。
浮力解题的四种方法
![浮力解题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68a7ee844769eae109ed9b.png)
浮力解题的四种方法1、压力差法:根据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F下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上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下表面向上的压力为F向上,对物体上表面向下的压力为F向下,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向上-F向下。
即浮力等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
适用:于物体的形状规则、密度均匀、它所受浮力可用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来计算。
例1、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的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4.7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4.9N,求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根据压力差法求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F向上-F向下=14.7N-4.9N=9.8N2、阿基米德原理:根据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F浮=V排ρ液g)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F浮=G排=ρ液gV排。
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9.8N/Kg, V排表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当物体浸在气体中时,则F浮=ρ气gV排从公式上看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只跟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有关,与其他无关。
适用: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或体积。
例1、有一个小石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15N的水,求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G 排=15N3、力的平衡原理:根据物体在液体中平衡时所有向上力的和等于所有向下力的和若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应根据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 浮=G 物)来计算。
此法也称为平衡法。
适用:漂浮或悬浮例1、一艘30000N 的轮船在海上航行时,受海水的浮力多大?从海上到长江上航行时浮力多大?解:因为这艘轮船是漂浮,所以轮船所受的浮力F 浮=G 物=30000N ,轮船从海上航行到长江,轮船重力不变,所以所受浮力不变。
浮力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
![浮力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83e76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c.png)
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在计算题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浮力计算题型和解题技巧:1.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要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解题技巧如下:•首先,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判断物体是否完全浸没在液体中,还是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
•对于完全浸没的物体,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F浮=ρgV排,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
•对于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F浮=ρgV浸/V物,其中V浸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物为物体的总体积。
2.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变化量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的变化量,要求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化量。
解题技巧如下:•首先,根据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然后,根据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化量,可以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变化量:ΔF浮=ΔρgVΔV排,其中Δρ为液体的密度变化量,g为重力加速度,ΔV排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量。
3.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求计算浮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解题技巧如下:•首先,根据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a=F合/m,其中F合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
•最后,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是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等运动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浮力的过程中,要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和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原理,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物理公式和解题方法,避免思维定势。
除了上述提到的浮力计算题型和解题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浮力计算问题需要我们注意:1.计算浮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求计算浮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浮力大题解题方法
![浮力大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8aea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e.png)
浮力大题解题方法
1. 哎呀呀,浮力大题其实不难解呀!就像你捞水里的玩具一样,得找到关键呀!比如说,一艘船漂浮在水面上,问你浮力多大呀,这时候不就看船受到的重力嘛!那浮力不就等于重力呀,是不是很好懂呀!
2. 嘿哟,解浮力大题要抓住要点哦!想象一下一个气球在水里漂着,那浮力从哪里来呀?不就是水给它的托力嘛!像有道题问一个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它在酒精中的浮力哪个大,这就得看液体密度啦!明白了吧!
3. 哇塞,浮力大题有诀窍哟!好比你游泳的时候能浮起来,那是什么在起作用呀?不就是水的浮力嘛!比如给你一个木块在水中漂浮,问你再放个铁块上去它还能不能浮着,这不就得考虑整体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嘛!有感觉了吗?
4. 呀嘿,浮力大题别害怕呀!就跟你举哑铃一样,知道它有多重心里就有底啦!看看这道题,一个铁球沉在水底,问你它受到几个力,不就是重力、浮力和支持力嘛,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啦!
5. 哈哈,浮力大题有方法哒!就像你放风筝,得知道风往哪儿吹呀!比如说告诉你一个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让你算浮力,这不就用公式一乘不就出来啦!简单吧!
6. 哎哟喂,浮力大题不难搞啦!跟你吹泡泡似的,得明白那泡泡为啥能飘起来呀!像有个题目问你一个物体从水中取出放到油中,浮力怎么变,得想到液体密度不一样啦!懂了嘛!
7. 嘿嘿,浮力大题其实很有趣哦!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搞清楚就成啦!比如有道题给你物体的密度和体积,让你判断在不同液体中的状态,这不就根据密度关系来嘛!怎么样,会解了吧!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掌握了方法,浮力大题一点都不可怕,都能轻松解决呀!。
浮力计算题解题技巧和四种解题方法
![浮力计算题解题技巧和四种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9a4dc76137ee06eff91893.png)
浮力计算题的题型分析
浮力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抽象,题型复杂,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出现了掉队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防治掉队,我将本部分题型进行了分析。
(要求在完成过程中,认真复习相关知识点,并且规范认真书写每一步)
一、公式法
例如:一块质量为8.9Kg的实心铜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求的体积为多大?(p铜=8.9×103㎏/m3)(此类题目解题时应注意v排和v物,p排和p物,不要搞错。
)
二、示数差法
例如: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读数为27牛,把它侵没在水中称测力计读数为17牛,此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体积为多大?密度为多大?(g=10N/㎏)
(此类题目是浮力计算中较常见题型,应熟练掌握其解答方法。
)
三、压力差法
例如:某正方体边长20厘米,将它浸没在水中,它上表面距水面10厘米,求此物体受到浮力是多少?(正方体下表面存在压强)(g=10N/Kg)
方法一(公式法):
方法二:(压力差法):
四、平衡法
例如:质量为400g的铜块,其体积为1dm3,求:(1)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请计算出空心部分体积?(2)铜球静止在水中时,铜块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计算浮力的题目较多,除了以上四种基本类型外,有时还要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希望我的总结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物理浮力解题技巧
![物理浮力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89e34f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6.png)
物理浮力解题技巧
物理浮力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了解阿基米德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场景。
阿基米德定律用于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公式为 F = ρVg ,其中 F 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的密度,V 表示物体的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用于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其公式为 F = nb ,其中 F 表示浮力,n 表示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2. 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之间的平衡产生的。
当物体被放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物体会向上浮起。
3. 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成正比,即 F = ρVg。
因此,当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发生变化时,其浮力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4. 掌握排开液体的体积的计算。
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物体的体积减去物体所占据的液体体积来计算。
5. 熟悉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密度越大的物体,其浮力越大。
例如,一艘大型货轮在水中的浮力可能会比一只小狗的浮力要大。
6. 掌握浮力的应用。
浮力广泛应用于潜水艇、潜水员、船舶等相关领域。
例如,潜水艇需要通过排出水仓中的水来减小体积,从而增加浮力,使其浮在水面上。
总结起来,物理浮力解题技巧需要从了解阿基米德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场景、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熟悉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掌握排开液体的体积的计算以及熟悉浮力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掌握和应用。
初中物理浮力题技巧口诀
![初中物理浮力题技巧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096f5d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2.png)
初中物理浮力题技巧口诀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浮力题技巧口诀:
1. 液体里的力:物体浮在液体里,受到向上的液体重力和浮力。
F=ρVg 或者 F浮=ρVg
2. 浮力大小规律:相同体积的物体,浮力大小看密度,小密度大浮力小,大密度小浮力大。
3. 浮力方向规律:物体浮在液体里,浮力方向向上。
4. 浮力产生原因: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或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举力。
5. 了解浮力作用面:浮力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不同形状的物体浮力作用面不同。
6. 排水法验证物体是否下沉:将物体放在排出液体的槽里,看是否露出液面。
7. 理解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或 F浮=ρVg。
8. 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Vg 或者 F浮=ρVg=mAg。
这些技巧口诀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浮力问题,记忆浮力产生原因和浮力方向,以及排水法和验证物体是否下沉的方法。
浮力重点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浮力重点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6501d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7.png)
浮力重点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
一、浮力题型的概述
浮力是物体在水面上所受的一种水力,具有托力、抗拉力和压力的特性。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水面距离及其他方面。
二、浮力的解题方法
1. 根据浮力的定义,首先确定物体在水面上的体积与密度,以及水面距离等各个参数。
2. 根据浮力的内容,用质量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质量计算出物体的浮力。
3. 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形状,分别计算出物体的托力;抗拉力及压力,以及给出相应的公式。
4. 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方向,计算出它受力的方向与大小,从而得出最终结果。
三、浮力的技巧
1. 对于解决浮力问题,应先了解关于浮力的原理。
2.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地确定物体的大小及其在水中的形状,以便正确计算浮力。
3. 运用需要求解的公式,根据物体的体积、密度、水面高度和形状等,正确地求得浮力的值。
4. 根据事先数值的计算,分析物体受力的方向与大小,从而得
出最终的结论。
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
![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0b1653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2.png)
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
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
了解基本概念
•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物体的一个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作用方向垂直于液体或气体的表面。
确定物体的浮力
1.首先,计算物体的重力(也称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2.然后,通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来计算浮
力。
确定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1.对于液体,密度等于液体的质量除以液体的体积。
2.对于气体,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除以气体的体积。
判断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下沉。
相反,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浮起。
求解浮力的问题
•根据给定条件,计算物体的重力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确定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从而判断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状态。
•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运算和换算,求解特定的浮力问题。
注意事项
•在求解浮力问题时,确保单位的一致性,例如将重力的单位统一为牛顿(N),密度的单位统一为千克/立方米(kg/m³)。
•在进行具体计算时,注意乘除运算的顺序和单位换算。
希望以上的技巧能够帮助你解决物理浮力题目,并提升你的解题效率!。
浮力解题妙招
![浮力解题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e5ad4302856a561253d36f73.png)
浮力解题妙招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立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剖析物体受力状况画出受力表示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 看能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适合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均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①称量法: F 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由求浮力)③浮、悬浮时, F 浮=G(二力均衡求浮力;)④F 浮=G 排或 F 浮=ρ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经常用)⑤依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经常用)飘荡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飘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一样液体里,所受浮力同样;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一样液体里飘荡,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飘荡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整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飘荡物体所有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典型题1、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飘荡状态,假如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A.飘荡B.悬浮C.下沉D.不可以判断2、俗语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能够飘荡,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飘荡的西瓜遇到的浮力李子遇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李子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浮力解题妙招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立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剖析物体受力状况画出受力表示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 看能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适合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均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①称量法: F 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由求浮力)③浮、悬浮时, F 浮=G(二力均衡求浮力;)④F 浮=G 排或 F 浮=ρ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经常用)⑤依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经常用)飘荡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飘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一样液体里,所受浮力同样;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一样液体里飘荡,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飘荡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整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飘荡物体所有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浮力解题方法指导及典型计算题
![浮力解题方法指导及典型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0d73e352d380eb63946d5d.png)
浮力计算题方法指导及典型题目浮力计算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浮力计算题也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一、解浮力题的基本途径初中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浮力的四个基本途径,每一个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要做到准确掌握。
1。
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
该方法适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或在已知形状规则的物体浸入某深度时计算浮力。
2。
弹簧测力计法:利用弹簧秤两次读数不等计算浮力F浮=G-G'.该式适用于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3.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该式是普遍适用的浮力计算法。
4。
状态法:利用物体悬浮或漂浮的条件F浮=G。
该式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应注意:悬浮时,V排=V物;漂浮时V排<V物,要找到V 排和V物的关系.其中,弹簧测力计法、原理法、悬浮或漂浮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原理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圆满的解决浮力问题.二、解题思路及步骤1。
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和信息,找出隐含条件,确定是哪一类问题,找出适当的公式。
如:看到“漂浮”“悬浮"“露出水面"“轮船在海上航行”等信息,确定用悬浮或漂浮法解题,列出相应公式F浮=G。
2。
对公式适当变形:如F浮=G。
ρ液gV排=mg=ρ物V物g.即ρ液V排=ρ物V物。
可见,此类型题可以求的物理量(密度和体积)有四个:ρ液、V排、ρ物、V物,任意知道三个量,可求第四量.三、典型题目计算:有关弹簧测力计法1、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求:石块受到的浮力?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h的变化情况,求:(g取10/kg)(1)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中考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214058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f.png)
中考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浮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解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考物理浮力题解题技巧:
1. 理解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判断物体的位置:判断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位置,如果物体沉没在液体中,则它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如果物体漂浮在液体中,则它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小于物体的重量。
3. 理解浮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将物体的体积和重量相乘,再减去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来实现。
4. 利用浮力定律:浮力定律指出,物体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成正比,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成反比。
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判断物体的浮力和它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5. 利用公式求解:可以利用浮力公式F=ρVg来计算物体的浮力,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V是物体的体积,g是重力加速度。
6. 多做练习:多做浮力题的练习,可以提高对浮力的理解能力,熟悉浮力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总之,对于浮力题,要理解概念、注意位置、利用公式、多练习。
浮力计算五方法
![浮力计算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f5aea1fd0a79563c1e7255.png)
浮力计算五方法655811 云南省罗平县九龙三中 杨关所浮力知识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而且在工农业生产和军事上也有广泛应用,成了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同时又与体积、质量、密度、重力、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及压强知识紧密相关,使它成为初中物理的难点。
因此,正确分析并选用合适的方法则是顺利解答浮力计算的关键,下面分类例析。
一、压差法在解答浮力计算题时,不能盲目套用公式,首先应考虑是否产生浮力。
我们知道,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 浮=F 向上-F 向下。
例1 一圆柱形桥墩的体积是20立方米,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53,则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牛。
解析 考生拿到此题,不加思索地乱套公式F 浮=ρ液Vg 进行计算,花时较多而徒劳无功。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题中圆柱形桥墩的下表面未与水接触,水对其下表面根本就没有压力,所以圆柱形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为0牛。
二、称重法此法简单,容易掌握。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物和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则F 浮=G 物-F 。
例2 (2012年桂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 ,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 ,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 .7NB .4NC .3ND .1N解析 F 浮=G 物-F =4N-3N=1N 。
在用此法解题的过程中,不必考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三、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 浮=G 排液=m 排液g =ρ液V 排g 。
这种方法不受条件限制,适用于求浮力的各种情况。
例3 (2012茂名)一个重30N 、体积为0.002m 3的物体用绳子悬挂着,如图8所示。
现将物体浸没在烧杯的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g 取10N/kg )。
解析 抓住关键词“浸没”,有V 排=V 物,,F 浮=ρ液V 排g =ρ液V 物g =1.0×103Kg/m 3×0.002m 3×10N/Kg=20N 。
浮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汇总,配例题,有干货,不白看
![浮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汇总,配例题,有干货,不白看](https://img.taocdn.com/s3/m/896096e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e.png)
浮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汇总,配例题,有干货,不白看
展开全文
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难倒了一大批小伙伴,今天我来给大家做一下梳理。
浮力的4种计算方法:
1.浮力的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若物体漂浮,则F向下=0 F浮=F向上(即物体下表面所受压力=浮力)
2.称重法:F浮=G-F拉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4.漂浮/悬浮:F浮=G物
物体的浮沉条件
1.上浮:F浮>G物ρ液>ρ物
2.漂浮:F浮=G物ρ液>ρ物(平衡态)
3.悬浮:F浮=G物ρ液=ρ物(平衡态)
4.下沉:F浮<G物ρ液<ρ物
5.沉底:F浮<G物ρ液<ρ物(平衡态)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大家先自己完成,再核对我的答案。
核对一下答案:
第1题的关键入手点就是“悬浮”,利用我刚才讲的:悬浮:F浮=G物ρ液=ρ物就可以解决了
第2题要学会看图,有5个考点:
(1)开始物体还未入水,拉力不变,大小等于重力;
(2)之后物体从下表面接触水到完全浸没,V排变大,F浮变大,所以拉力变小;
(3)拉力变化的过程正好是物体入水的过程,下降的距离就是物体的高度;
(4)完全浸没后,F浮不变,拉力也不变;
(5)物体密度的求解思路:通过重力得到质量、通过浸没后的浮力得到体积、再利用ρ=m/V得到物体的体积,这个思路很常用,一定要掌握。
今天讲到这里,大家可以关注我,看我之前发的《浮力经典题》视频合集,更好的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浮力解题技巧
![初二物理浮力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5056c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5.png)
初二物理浮力解题技巧一、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浮力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要正确理解这一原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研究对象。
在解题时,要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的质量、体积和重力等属性是多少。
2. 区分浮力和重力。
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两者是不同的力,不能混淆。
3. 理解浮力的方向。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4.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体排开的液体是指与物体接触的液体部分,而不是全部液体。
5.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为F=ρVg,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二、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等。
其中称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测量物体的质量m。
2. 将物体放入液体中,测量并记录此时物体的状态(下沉、悬浮或漂浮)。
3. 测量并记录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h。
4. 根据称重法公式计算浮力:F=G-F',其中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液体中的拉力(用弹簧秤测量)。
5.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V:V=Sh,其中S 为物体的底面积,h为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6. 根据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排开液体的质量m':m'=ρV。
7.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计算浮力:F=m'g。
三、掌握浮力的解题技巧在解决浮力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1. 沉底问题:当物体沉底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同时还要考虑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等其他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浮力的认识
1.在液体中,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无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无论运动或静止,也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只要物体底部有液体,就会受到液体给物体向上的托力,也就是浮力。
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的浮力
3.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既包括上浮,下沉的物体,也包括漂浮、沉入液体底部的物体,但不包括浸在液体中或与容器下表面结合紧密的物体,如桥墩、插入泥中的木桩等
4.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要分清:
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浮力大小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2)、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二、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1.称重法:利用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不等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F浮=G-F拉(式中的G和F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即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
适用范围:此式适用于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常用于题中已知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重的情况.
2.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F浮=F向上-F向下.
适用范围: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
所受的浮力.
3.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
适用范围:普遍适用.
4.平衡法:利用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F浮=G物(物体漂浮或悬浮)、F浮+N支=G物(物体沉底)、F 浮=G物+F拉.(用绳子拉住)
适用范围:漂浮体、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等.
其中称重法、原理法、平衡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都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完成浮力问题的解答.
三、求解浮力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它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是否有拉力、压力等)
3.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的平衡方程(在展开方程时,应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全浸”、“部分浸”、“漂浮”、“沉底”、“露出水面”等)
4列等式、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四.例题讲解
1.如图所示,是小鹰同学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过程,请你根据实验数据,
求:
(1)小石块的质量;
(2)小石块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g 取10N/kg )
2、如图所示,将边长为5cm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g 取10N/kg )。
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五·一”期间,宪宪从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带回一个“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1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温馨提示:水的密度用 水表示,推算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工艺品此时所受的浮力
(2)工艺品的密度
4.关于液面升降的问题. 分析其实质是比较变化前后的V 排.
例: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图1 总质量m 1 “小美人鱼”浸没在水中后的
总质量m 2 鱼”后的总质量m 3
“降低”或“不变”)
解: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浮=G物.则V排=m冰g/ρ水g=m冰/ρ水.
冰熔化后:由于m水=m冰,由ρ=m/V得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
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