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

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

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幅员面积2573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92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彝族占98.6%,农村人口100%为

彝族,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

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美食

别具一格,享有“毕摩文化之乡”、“美女之乡”、“摔跤之乡”、“熊猫之乡”、“玛瑙之乡”之美誉。

自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

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

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

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

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292个行政村的基

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

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2013年9月,

我县依果觉乡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

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

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美姑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

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

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292个行政村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

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情况。对传统村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依

果乡古拖和四季吉村、龙窝乡洛木干村、树窝乡大弯村、拖木乡木

破洛村、苏洛乡尔格达村、极楚村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统村

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2010年,组织申报省

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9月,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

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

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又申报了尔格达、木

破洛和依楚三个村,并启动瓦侯千户彝寨、破洛村、格达村、极楚

村和阿居曲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三)不断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美姑充分利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村寨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引导开发乡村旅游。目前,在古拖、四季

吉和阿居曲等一些传统村落建起了优质高山苦荞、良种马铃薯种植

基地,美姑山羊、崖鹰鸡养殖基地,还有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为

当地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还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

特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

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

也通过举办彝历年、尼姆.约沙茨、阿依莫格等各种民俗活动,不断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民参与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资金短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外来文化的不断冲走,彝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改变,村

民们也非常向往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喜欢传统落

后的居住条件和方式,不喜欢住简陋的瓦板房,参与传统村落的保

护与建设积极性都不高,具有彝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

通过这次调研,2013年依果觉乡四季吉村原有100户,现只有78

户,短短几年内已拆了30多户,古拖200多户拆了70多户,树窝

乡大弯村四组,以前全是彝族传统建筑,现只有十几户。

(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和传统彝族建筑遭到破坏。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重视度不够或规划建设等原因,

有部分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彝族传统建筑瓦板房,逐渐

被砖瓦房所代替,原来的木材、石材逐渐被塑料、钢板等现代材料

代替,原有的纯朴、宁静、有序的传统村落和乡村氛围逐渐消失。

(三)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特色不够明显。在彝家新寨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新建的村寨虽然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清一色的民居都是新式建筑,一派社会主义新

农村景象。但就其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来说,只体现了“新”,没

有体现出“特”,彝族文化气息不浓,彝族符号和彝族元素使用较少,甚至没有,直观上没有一点彝族村寨的印象。

四、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保护。特色村寨建设是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必须举全县之力,整体规

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因

地制宜对特色民族村寨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我们彝族自身特色,结

合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科学制订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要进

一步与全域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

护与开发。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保护和发展结合,又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着力建设具有彝

族特色的村寨。

(三)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要把特色村寨建设与彝族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

特色村寨建设为平台,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共同努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特色

村寨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多想办法,多方面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在整合资源和资金上下功夫,切实为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

资金保障。

(四)不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特色村寨品味。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中,要把文化发展放在优先突出的位置,深入挖掘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将保护、抢救、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纳入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注重培养非物质文化传

承人,建立和实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