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评课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统计与概率——平均数》评课稿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小学数学里,它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也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
刘老师上的这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其次,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我就对这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刘老师这节课体现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是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刘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密切联系的。如:新课导入环节中,从小猫钓鱼这一生动的故事入手,引发问题,如何让三只小猫拿的鱼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再如,巩固练习环节中,举了三个生活中的实例,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来自学生身边的、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刘老师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师以真实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疑惑;在巩固练习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很紧密,教师具有亲和力,能够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引导启发,使学生自悟。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引导不能简单地由老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在第一个练习环节,反复提问学生:平均数衡量的是什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本节课最后的练习环节,通过对比数据的不同,让学生能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对求平均数的两种算法,杨老师不是直接传授,而是通过步步引导、启发,对比。这样促使学生探讨出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面对不同的具体的数据要灵活地选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说一下我对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的一些看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有一道题是说我校三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9岁。学生说大多数学生是9岁,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大多数是9岁,这应该是一个众数的概念,而不是平均数,平均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一组数据的大多数水平。在判断题中的第一道仍然反映出这一问题,以至于用了4分钟才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和原因。
在计算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时,老师追问,最后求的这个13是什么学生说是平均数,如果这时再追问一句,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可能会更好一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有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