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课件【第2课时】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PPT 1 观潮(完整版 共2课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PPT 1 观潮(完整版 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7a4a33358f5f61fb6366647.png)
易错提示: 注意左边的 第四笔是竖 提哦!
zhú
逐
首撇位置靠 左。
结构:半包围 音序:Z 部首:辶 组词:追逐 随波逐流
弯钩在撇靠上位 置起笔。下边两 撇,右下边的点 稍大。
易错提示: 注意右边被 包部分是 “豕”哦!
jiàn
渐
三部分都要 写窄、要紧 凑。
结构:左中右 音序:J 部首:氵 组词:渐渐 循序渐进
厂字下边两横、 竖提在下横处 起笔,捺上右 边短撇。
易错提示: 注意“⻗” 的写法哦!
shà
霎
“⻗”要宽 扁。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霎那 一霎
“女” 的撇点 的撇短,点要 长且有力。
易错提示: 注意“⻗” 的写法哦!
yú
余
人字要舒展。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人 组词:剩余 高兴之余
jù
据
左窄右宽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扌 组词:据守 据为己有
古字上横要长、 竖稍向左拉、口 要小些。
居字上边的框 要扁窄。
易错提示: 注意右上部 不要多写一 点哦!
dī
堤
左窄右宽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土 组词:河堤 千里之堤
下横要长,下边 撇短捺要长。
左上边日 字窄小。
易错提示: 注意左边是 “土”不是 “扌”哦!
潮来时
找出课文第3、4自 然段中具体描写潮来时 的声音和江面变化的句 子,并加以赏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 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喻,形象 地写出钱塘江潮 的气势宏大。
声音:像闷雷滚动。 江面:无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 又沸腾起来。
zhú
逐
首撇位置靠 左。
结构:半包围 音序:Z 部首:辶 组词:追逐 随波逐流
弯钩在撇靠上位 置起笔。下边两 撇,右下边的点 稍大。
易错提示: 注意右边被 包部分是 “豕”哦!
jiàn
渐
三部分都要 写窄、要紧 凑。
结构:左中右 音序:J 部首:氵 组词:渐渐 循序渐进
厂字下边两横、 竖提在下横处 起笔,捺上右 边短撇。
易错提示: 注意“⻗” 的写法哦!
shà
霎
“⻗”要宽 扁。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霎那 一霎
“女” 的撇点 的撇短,点要 长且有力。
易错提示: 注意“⻗” 的写法哦!
yú
余
人字要舒展。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人 组词:剩余 高兴之余
jù
据
左窄右宽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扌 组词:据守 据为己有
古字上横要长、 竖稍向左拉、口 要小些。
居字上边的框 要扁窄。
易错提示: 注意右上部 不要多写一 点哦!
dī
堤
左窄右宽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土 组词:河堤 千里之堤
下横要长,下边 撇短捺要长。
左上边日 字窄小。
易错提示: 注意左边是 “土”不是 “扌”哦!
潮来时
找出课文第3、4自 然段中具体描写潮来时 的声音和江面变化的句 子,并加以赏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 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喻,形象 地写出钱塘江潮 的气势宏大。
声音:像闷雷滚动。 江面:无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 又沸腾起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共210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共2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a67ad625c52cc58ad6be9e.png)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翻涌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 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 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 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 了锅一样。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yán 咸盐
dǐnɡ fèi 鼎沸
bēnɡ 山崩地裂
第二步:学字词
yì 屹立
ɡuàn 横贯
zhèn 震动
ánɡ hào 昂首 浩浩荡荡
dùn yú 顿时 余数
shà 霎时
百舸争流
屹昂 盐贯 鼎 沸浩
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昂头(yáng áng)
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 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抓重点词句想象画面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想象。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江潮的变化,语体文会要钱素塘潮之
“奇”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隆隆的响 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来理解。在读课文的 时候,我们先找到描写大潮变化的关键词,然后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把这些 词语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 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和壮观。抓出重点词句,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体 会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抓重点词句还可以帮助学生们 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 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课文先写( 潮来前的景象 ),再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8a1a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9.png)
观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知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 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人海”、”大家“、“等着”、“盼着”这些词 语写出了观潮人的数量之多,热情之高,从 侧面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观潮”和“天下奇迹”,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 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迹” 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迹”,指雄伟美丽而又罕 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 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 观潮最好的地方。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 “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 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 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迹。
词语解释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横贯: (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风号浪吼: 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近义词
顿时——( 立即 ) 屹立——( 耸立 )
反义词
宽阔——( 狭小 ) 平静——( 热闹 ) 人声沸腾 —— ( 鸦雀无声 )
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 是一条白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7ead9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1.png)
观 潮
钱塘江的秋潮 比其他地方的秋 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 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 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 宁市盐官镇附近, 却只有三千米。涨 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
我能找出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天下奇迹 若隐若现 闷雷滚动 人声沸腾 齐头并进 白浪翻滚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一出现了一条白线
(观潮形)
人声沸腾-踮脚东望又沸腾起来
(观潮者)
I
浪淘沙(其七)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Leabharlann 3、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们心情--急切
找一找,说一说
小组合作,速读“潮来 时”,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潮 水 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潮来时”的段落:作 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又是从 哪 几方面来描述的?
潮来时的景象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一响声越来越大 (听潮声)
默读思考:
课文的写作顺序:
潮来前
第2至第5自然段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时 潮过后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方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近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用 __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钱塘江的秋潮 比其他地方的秋 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 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 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 宁市盐官镇附近, 却只有三千米。涨 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
我能找出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天下奇迹 若隐若现 闷雷滚动 人声沸腾 齐头并进 白浪翻滚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一出现了一条白线
(观潮形)
人声沸腾-踮脚东望又沸腾起来
(观潮者)
I
浪淘沙(其七)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Leabharlann 3、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们心情--急切
找一找,说一说
小组合作,速读“潮来 时”,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潮 水 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潮来时”的段落:作 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又是从 哪 几方面来描述的?
潮来时的景象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一响声越来越大 (听潮声)
默读思考:
课文的写作顺序:
潮来前
第2至第5自然段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时 潮过后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方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近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用 __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eb788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9.png)
结构:左中右
组词:热潮 心潮澎湃
造句:每次看这个电影我都会心潮澎湃。
部首:氵
—精品资源—
jù
书写指导:提手旁中的第三笔提要由宽变细。
结构:左右
组词:根据 据说
造句:据说这里以前是一条大河。
部首:扌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dī
书写指导:提土旁中的第三笔是提,而土字中的第三笔是横。
结构:左右
语文精品课件
1 观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标注出文中不认识的字。2.想象钱塘江的壮阔景象。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组词:大堤 河堤
造句:登上大堤,你会看到来钱塘江观潮的人群。
部首:土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kuò
书写指导:活字要在门字的里面。
结构:半包围
组词:开阔 广阔
造句:一眼望去,这里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部首:门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lǒng
书写指导:上面的竹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龙字要比上面大一些。
2.你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是用来形容潮水的。
—精品资源—
课堂小结
1.我能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无瑕(xiá jiǎ) 翡翠(fēi fěi) 迷蒙(mēnɡ ménɡ) 倒映(dǎo dào)似火(shì sì) 画卷(juǎn juàn)
—精品资源—
组词:热潮 心潮澎湃
造句:每次看这个电影我都会心潮澎湃。
部首:氵
—精品资源—
jù
书写指导:提手旁中的第三笔提要由宽变细。
结构:左右
组词:根据 据说
造句:据说这里以前是一条大河。
部首:扌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dī
书写指导:提土旁中的第三笔是提,而土字中的第三笔是横。
结构:左右
语文精品课件
1 观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标注出文中不认识的字。2.想象钱塘江的壮阔景象。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组词:大堤 河堤
造句:登上大堤,你会看到来钱塘江观潮的人群。
部首:土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kuò
书写指导:活字要在门字的里面。
结构:半包围
组词:开阔 广阔
造句:一眼望去,这里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部首:门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lǒng
书写指导:上面的竹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龙字要比上面大一些。
2.你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是用来形容潮水的。
—精品资源—
课堂小结
1.我能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无瑕(xiá jiǎ) 翡翠(fēi fěi) 迷蒙(mēnɡ ménɡ) 倒映(dǎo dào)似火(shì sì) 画卷(juǎn juàn)
—精品资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观潮第二课时 部编版(共11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观潮第二课时 部编版(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529a8ff01dc281e43af06f.png)
•
课堂小结
•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 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
课时作业
• 1.选词填空。
•
宽阔 宽广
• (1)( )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传来 传动
•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屹立 耸立
• (3)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
• 2.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人的了解,深深地被 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 江大潮的游客介绍呢?
• 3.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试着介绍。
•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 4.朗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相关的句子。
• 如:“头高数丈触山回”,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指名对照 朗读。
• 。
• ③比较句子
•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
• (4)引人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道:
• 学习要求:
• (1)用“
”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 (2)用“﹏﹏ ”画出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 2.“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 文第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 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刻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 作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课堂小结
•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 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
课时作业
• 1.选词填空。
•
宽阔 宽广
• (1)( )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传来 传动
•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屹立 耸立
• (3)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
• 2.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人的了解,深深地被 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 江大潮的游客介绍呢?
• 3.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试着介绍。
•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 4.朗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相关的句子。
• 如:“头高数丈触山回”,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指名对照 朗读。
• 。
• ③比较句子
•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
• (4)引人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道:
• 学习要求:
• (1)用“
”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 (2)用“﹏﹏ ”画出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 2.“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 文第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 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刻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 作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精品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精品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d371d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4.png)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例句】薄雾笼罩下的青山如 同一位挥袖起舞的仙女。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例句】长江 大桥横贯在江面上,十分雄伟。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沸腾】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 嘈杂、喧闹。【例句】这人声沸腾的场面,实在是令人激动不 已。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 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板书设计
写法点拨
写作方法 恰当地使用连环喻 要 点 连环喻是指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事物,使 之更生动形象。
具体操作 1.要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用一连串的比喻来 描写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类似点,因此要根 据本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喻体。 3.要精心选择比喻的种类,恰当运用比喻词。
课后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天下奇迹”? 2.在地图上找一找钱塘江的位置, 动手查查有关钱 塘江大潮的其它资料。
那条白线很快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一句把水浪比作“水墙”,写出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 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把潮来时的声音夸张成“山崩地裂”, 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画,使人如临其境,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 特殊的气势。
“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迹”中的 “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指潮来时的景象。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e9a8a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0.png)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感受。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 奔而来。
想象“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最后想象万 马奔腾、齐头并进、不可阻挡之势。同时想象千万匹战马踏地生 风,呼啸而来的巨大声威。
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迹”吗?
还是奇迹,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
奇特 雄伟 壮观
再说说你的感受?
结构梳理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 让更多的人知道,请大家学完之后做一次小 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迹介绍给更 多的人。
课后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
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两丈”有多高? 一丈=10尺,一米= 3尺,两丈= 20尺,20 ÷3 ≈ 6.67米。算 算两丈等于多少米。
一层楼房两XXX高,两丈有三层楼 房那么高……这堵三层楼房高的水墙 在不断移动,排山倒海地扑面而来, 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读了“两丈多高的水墙”,我好像看到了一堵有三层楼房那样高的 银白色的水墙翻滚着,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这堵墙 扑面而来。我深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世间少有。
人 声 沸 腾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沸腾, 有人告知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 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 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 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精美课件(共94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精美课件(共9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7dde51844769eae109ed09.png)
这首诗描写的是八月十八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 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__涨__潮___情形, 后两句描写__退__潮___情形。
资料袋
钱塘潮: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
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 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 涌潮河流”。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 达5米以上,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 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下列每个词语中的“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观:①看,察看;②看到的景象或 样子;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参观_①___ 奇观_②___ 观点_③___ 观察_①___ 观赏_①___ 观念_③___
学习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前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 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 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 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 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 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 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 被震得颤动起来。
思考:下面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 别将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 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浪” 比作“水墙”,形象地写出了江潮浪头高、范 围宽、气势大的特点。
我会写
cháo
jù
dī
kuò
潮据堤阔
资料袋
钱塘潮: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
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 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 涌潮河流”。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 达5米以上,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 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下列每个词语中的“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观:①看,察看;②看到的景象或 样子;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参观_①___ 奇观_②___ 观点_③___ 观察_①___ 观赏_①___ 观念_③___
学习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前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 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 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 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 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 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 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 被震得颤动起来。
思考:下面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 别将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 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浪” 比作“水墙”,形象地写出了江潮浪头高、范 围宽、气势大的特点。
我会写
cháo
jù
dī
kuò
潮据堤阔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84d257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b.png)
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 ② 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有盖的
蒸东西的器具。 lǒnɡ
① 遮盖,罩住; ② 比较大的箱子。
初读课文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第1自然段 潮来时 第2-3自然段 潮退后 第4自然段
品读课文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品读课文
潮来前
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
dǐnɡ fèi hào 前鼻音 bēnɡ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后鼻音
初读课文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沸:锅里的水煮开了。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
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初读课文
棚木 山 崩 蹦足 崩
炖 火 页 顿 山崩地裂
初读课文
zhèn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én zhèn
震 晨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单元训练目标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1 观潮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总写“奇”的特点。
语文百宝箱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与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 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 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海宁市盐官镇附近的江面, 只有两千余米。同时,江底泥沙淤积,形成庞大的沙坎, 从东往西逐渐升高,最高处在盐官镇上游。涨潮时,潮水 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约束,以及水下沙坎 的影响,潮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壮观的钱塘江涌潮。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 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蒸东西的器具。 lǒnɡ
① 遮盖,罩住; ② 比较大的箱子。
初读课文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第1自然段 潮来时 第2-3自然段 潮退后 第4自然段
品读课文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品读课文
潮来前
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
dǐnɡ fèi hào 前鼻音 bēnɡ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后鼻音
初读课文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沸:锅里的水煮开了。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
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初读课文
棚木 山 崩 蹦足 崩
炖 火 页 顿 山崩地裂
初读课文
zhèn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én zhèn
震 晨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单元训练目标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1 观潮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总写“奇”的特点。
语文百宝箱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与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 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 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海宁市盐官镇附近的江面, 只有两千余米。同时,江底泥沙淤积,形成庞大的沙坎, 从东往西逐渐升高,最高处在盐官镇上游。涨潮时,潮水 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约束,以及水下沙坎 的影响,潮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壮观的钱塘江涌潮。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 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2课时共48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2课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556b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d.png)
风号浪吼
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 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 很猛,到处都是。
形容风浪很大, 比喻未来会遇到很多 严峻的考验。
此时此刻,站在堤岸上的人们舍得离开吗?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谈谈诗中大潮给你带来的感受。
写大潮之声,突 出潮来的气势。
读了
,
我好像看到了
。
小组分享: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迅速奔涌, 气势越来越大!
比喻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夸张
生活中有哪些巨大的声响足以“震得颤动”?
山崩地裂
◎大潮的气势 ——迅猛宏伟
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登上海塘大提,看 到了哪些景物?请用笔圈出来。
逐渐 横贯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余波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预学检查
• 《语补》P1第二题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江面上笼罩薄(b√ó báo)雾,不久,远处传来隆隆 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潮来了。 2.余波涌来,江面上仍旧风号(h√áo hào)浪吼。待 江面恢复平静,堤下江水已涨(zh√ǎng zhàng)了
声音大 样子奇 气势大 游客多 ……
潮据 堤盼滚
左右结构
顿渐堵 犹 上下结构 崩 震 霎 余 半包围结构 阔 逐
课外知识钱塘潮的成因 : 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
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 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 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 “海宁潮”闻名天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d83cd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6.png)
( 潮水 ) ( 横贯 ) ( 犹如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浩浩荡荡
)
二、解释加点的字。
观潮(看 ) 天下奇迹(景象或样子)
漫天卷地(到处都是;遍 ) 漫不经心(不受束缚;随便)
三、用恰当的词语代替画线的部分。
1.浪潮立刻就要来了,顿时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 锅里沸腾那样。( 人声沸腾 ) 2.浪潮水势非常大地飞奔而来。( 浩浩荡荡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七绝·观潮》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明)王在晋《望江台》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o shuǐ héng guàn yóu rú
盐官镇
屹立
yán
yì
盐 柴米油盐 屹 屹然不动
昂首东望
áng
昂
昂头 昂首挺胸
顿时
dùn
顿
顿悟 茅塞顿开
读准字音
大堤 (dī) 屹(yì) 立 浩(hàO)浩荡荡 山崩(bēng) 地裂
积累字词
观潮 宽阔 笼罩
沸腾
薄雾 仍旧 恢复 灿烂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我会写:
潮 塘盐 笼 罩 屹 薄 雾鼎 沸 线 贯 战踮吼崩 旧 恢
我会写
zhào
笼罩 罩
结构:上下 音序:Z 部首:罒 组词:罩住 罩起来 造句:快高考了,整个校园笼罩
着紧张的气氛。
书写指点:罒旁要扁、里边 有两短竖,卓字上边一短横 在竖右面,最下边的横要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9e64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6.png)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人物形象设计
02
设计一些观潮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他们兴奋、惊叹等不同的情
感反应,增强画面的代入感。
色彩运用
03
运用蓝色、白色等冷色调表现潮水的清凉感,同时运用暖色调
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
背景音乐选择建议
古典音乐
选择如《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 通过其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引
导学生进入观潮的意境。
减少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鼓励 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等。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环保投入和监管,推动绿 色发展。
CHAPTER 06
创意设计与艺术表现
插图设计思路分享
钱塘江大潮的震撼场景
01
通过描绘潮水汹涌澎湃、浪花飞溅的壮观景象,让学生感受到
课文内容拓展: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
历史背景
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 说,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人物故事
讲述与观潮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如 伍子胥过昭关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
CHAPTER 04
阅读理解与训练
阅读技巧指导: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01
02
03
04
预览全文
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和 结构,有助于后续深入理解。
3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 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THANKS
[ 感谢观看 ]
写作动机
作者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 象,旨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文学地位与影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说课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说课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bd2e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6.png)
教学流程
3 精彩句子积累 老师组织学生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妙用 四,齐读潮退时
全班交流,潮是怎样退的,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对照手法 的应用 五 ,精彩片段赏析
同学自由选读,老师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要求学生 声音 嘹亮,感情饱满,读出大潮的气势 六,趣味练习
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迹”,请大家做 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朋友或者家长,让他们也感 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三维)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 然段。 2 能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读懂文本,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了解潮水不同时间 的特点和变化。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从而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
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第六部分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是天下奇迹,作者按什么顺序,栩栩如生描画出大潮? 二 师生合作学习描画早晨静态江水部分(潮来前)
1 老师范读,同学划出优美词句,及能体现潮水变化的关键词语。 2 质疑问难,老师相应讲授。 注意抓住周边景物及江水静态特点 三 小组合作学习潮来时景物变化 1 同学默读课文,注意圈画优美词句,有问题组内交流,老师随时到各 组指点,答疑。 2 各组汇报,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
感谢观看
教学相长, 不足之处, 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部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 情景导入教学 以导游者角色,使学生能身临其境 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讨论中分析、感受大潮特点 3 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感受,渲染气氛。 学法: 1 诵读法。朗读是学生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共116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共1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6c10c55ef7ba0d4b733b2c.png)
乘船游钱塘江
识字游戏
潮水 恢复 笼罩横贯薄雾沸腾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 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 喧闹。本课指潮来时人们激动的 喊声。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本课指观潮的人多。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
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固 不可动摇。
中国以自己的坚强屹立在世 界的东方。
整体感知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 “钱塘潮是天下奇观”。那么作者是怎么 描写这个“奇观”的呢?现在我们要深入 了解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丽 壮观。
“潮来时”我仿佛看到了奔涌而来的潮头。它离我越来越近, 声音越来越大,大得好似山崩地裂一样。那潮头好高啊,好像一 堵水墙,又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向我奔来。 那声音、那气势真是震撼人心!“潮头过后”,我好像看到了江 潮余波还在翻涌,听到江面风号浪吼,久久不能平静。
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宽阔的钱塘江 横卧在眼前。”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 再抄下来。
1 观潮
R 四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笼罩、若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 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重点)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 (难点)
知识备查
钱塘江大潮:是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地球离太阳 最近,所受引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形 成的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绝 称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 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dd3889647d27284b7351f2.png)
锅里的水 煮开了。
传国重器, 国家和权力 的象征。
再来一起看看下面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崩 棚蹦 震 晨震 炖顿
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读音 相近或相同,只是部首不同。
我们可通过换偏 旁的方法记住“顿” 字。
学认字 除了前面的这些字外,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本课的一个多音字“薄”?请大家查阅字典看 看“薄”有几个读音吧!
天下奇观
第一课时
思考:“天下奇观”中的“观”和课题 “观潮”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观潮
观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 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看到的景象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结合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一下吧!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 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 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 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 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 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báo
单独使用时; 且多用于口语,与 “厚”相对。
很薄、薄饼
bó
常用于书面语。
薄雾、薄弱 稀薄、单薄
整体感知
解决完字词后,请同学 们默读课文,填写导读单,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 顺序吧!(课后第二题)
主要段落
第二自然段 第三、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主要内容 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时的景象 潮去后的景象
开火车读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互动课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作 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请 你圈画出这些景物,想象含有这些景物 的画面吧!(课后第二题)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第2课时)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c32d2196f1aff00bed51ee7.png)
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 又反弹回来。
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 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 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1 观潮
课文中有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你能找出来吗?
八月涛声吼地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 观潮
学完这一部分后,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要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 态的语句,边读想象大潮的形态, 读出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体会大 潮的壮观。
1 观潮
作者笔下的大潮画面是不是很壮观?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 《浪淘沙》,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 壮美!
1 观潮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 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一丈约3.33米,两丈相 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1 观潮
读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__一__堵__两__丈__多__高__的__银____ _白__色__水__墙__,__而__且__这__堵__墙__横__跨__整__个__江__面__,___ _宽__达__几__公__里__。__我__深__深__感__受__到_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__ _那__排__山__倒__海__的__气__势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1 观潮
声音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宏大
生活中,你听到过什么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 描述?试着写一写吧!
当海潮奔腾涌来时,有如山崩地裂似的壮观气 势,叫人惊叹不已。
1 观潮
读了这句话, 我仿佛听到了__潮__水__奔__腾__的__声__音__。__那__ _潮__涌__的__声__音__就__像__一__架__飞__机__从__我__头__顶__上__飞__ _过__时__发__出__的__声__音__一__样__,__震__耳__欲__聋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 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 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1 观潮
课文中有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你能找出来吗?
八月涛声吼地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 观潮
学完这一部分后,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要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 态的语句,边读想象大潮的形态, 读出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体会大 潮的壮观。
1 观潮
作者笔下的大潮画面是不是很壮观?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 《浪淘沙》,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 壮美!
1 观潮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 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一丈约3.33米,两丈相 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1 观潮
读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__一__堵__两__丈__多__高__的__银____ _白__色__水__墙__,__而__且__这__堵__墙__横__跨__整__个__江__面__,___ _宽__达__几__公__里__。__我__深__深__感__受__到_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__ _那__排__山__倒__海__的__气__势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1 观潮
声音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宏大
生活中,你听到过什么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 描述?试着写一写吧!
当海潮奔腾涌来时,有如山崩地裂似的壮观气 势,叫人惊叹不已。
1 观潮
读了这句话, 我仿佛听到了__潮__水__奔__腾__的__声__音__。__那__ _潮__涌__的__声__音__就__像__一__架__飞__机__从__我__头__顶__上__飞__ _过__时__发__出__的__声__音__一__样__,__震__耳__欲__聋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24张PPT)(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课件(共24张PPT)(2)](https://img.taocdn.com/s3/m/57f648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f.png)
蚂蚁的住址会选择 草丛或土堆里,要有 和蔼的阳光和充足的 食物。
蜜蜂对蜂巢的选
择要求是非常高的, 不仅要有好的蜜源条 件,而且还对外部环 境有比较高的要求。
课文层次
第一段(1):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2-7):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8-10):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 成的。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 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 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 良好,并且有和蔼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 的舒坦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发掘的,从大厅一 直到卧室。
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 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 成因、功能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 情势、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是在 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 上具有清楚的条理性,本文作者为了表现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 而安的精神,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蟋蟀修建住宅描写 得非常有趣。比如把蟋蟀发掘的洞穴称为“住宅”,把蟋蟀洞口前 的一丛草说成是“一座门”,把洞穴前的平地说成是“平台”,把 蟋蟀发出声音说成是“弹琴”, 这些富有乐趣的描写使文章生动形 象,妙趣横生。
找找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 向阳 • 隐蔽 • 利于排水 • 有门 • 有平台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 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 就会干的。
品词析句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蟋蟀用自己柔弱的工具,历经那么长时间, 建造出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内部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 让我们不得不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 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 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 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如何边读边想想画面
古人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不思,则不知其味……”这句话说明边读边想,阅读与思
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想象。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江潮的变化,体会 钱塘潮之“奇”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来 理解。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先找到描写大潮变化的关键词,然后理解 这些词语的意思,把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 呈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和壮观。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 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 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
蒙的薄雾。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 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 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
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 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潮水雄伟的气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多高的水墙让我们相到了范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点击播放视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远——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潮来后
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 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 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 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比一比:
把意思说完整了。
A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写出了颜色和 数量。
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更形象的说明了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欣赏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 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 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 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 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 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 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 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 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 其为天下奇观。
1 观潮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 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感情。(重点) 3.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
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重点) 4. 体会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
人如临其境。(难点)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看一看!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
想一想: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 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 在眼前。
“横卧”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平静”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风平浪静样子。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潮来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 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 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 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 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 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 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想一想:
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 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 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 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 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如何边读边想想画面
古人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不思,则不知其味……”这句话说明边读边想,阅读与思
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想象。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江潮的变化,体会 钱塘潮之“奇”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来 理解。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先找到描写大潮变化的关键词,然后理解 这些词语的意思,把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 呈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和壮观。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 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 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
蒙的薄雾。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 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 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
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 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潮水雄伟的气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多高的水墙让我们相到了范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点击播放视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远——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潮来后
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 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 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 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比一比:
把意思说完整了。
A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写出了颜色和 数量。
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更形象的说明了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欣赏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 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 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 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 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 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 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 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 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 其为天下奇观。
1 观潮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 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感情。(重点) 3.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
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重点) 4. 体会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
人如临其境。(难点)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看一看!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
想一想: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 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 在眼前。
“横卧”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平静”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风平浪静样子。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潮来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 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 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 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 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 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 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想一想:
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 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