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原理 PPT
合集下载
射频消融术介绍ppt课件
房速的诊断:12导联心电图
箭头处的P波清晰可辨 PR 间期典型的正常 P 波形态取决于房速的起源部位
三维下房速的导管消融
三维下房速的导管消融
4、房扑
I型房扑 (典型的AFL) 也称为共同心房扑动或典型心房扑动,这是cavo-tricuspid地峡依赖(CTI) 心房率从240 - 350 bpm,其传导路径涉及到右心房,右房间隔,屋顶,侧墙,三尖瓣峡部以及外侧的冠状窦静脉。 按照房扑的传导方向,典型房扑分为两个亚型, 逆时针心房扑动 顺时针心房扑动 II型房扑 (非典型AFL) 除了典型房扑外的房扑类型。 三尖瓣峡部不参与折返,其传导通路可能在右房或者左房 (常见于房颤术后或者心房手术后)
His
标记希氏束 --- 避免损伤,减少并发症 导管精确显示 --- 指导解剖位置和靶点 提示解剖变异----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维AVNRT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一般临床特征
另一种折返类型,阵发型室上速 (占室上速35-40%, 占总人口的0.1-0.3%) 心电图 窦性心电图中Discrete P 波能够诊断部分病例 症状 心悸, 头昏眼花, 忧心 男性患者更多,与女性患者比例是, 更多是年轻时候发病
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约占全部阵发性室上速的60%左右) ECG (特异性85%)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 常埋藏于 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 症状 心悸, 胸闷,头晕, 焦虑不安 好发于40-60岁之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AVNRT体表心电图
I, II, V1-V3导联可见逆传的P波
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仪
背部电极板
大头电极
导管射频消融术 (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 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箭头处的P波清晰可辨 PR 间期典型的正常 P 波形态取决于房速的起源部位
三维下房速的导管消融
三维下房速的导管消融
4、房扑
I型房扑 (典型的AFL) 也称为共同心房扑动或典型心房扑动,这是cavo-tricuspid地峡依赖(CTI) 心房率从240 - 350 bpm,其传导路径涉及到右心房,右房间隔,屋顶,侧墙,三尖瓣峡部以及外侧的冠状窦静脉。 按照房扑的传导方向,典型房扑分为两个亚型, 逆时针心房扑动 顺时针心房扑动 II型房扑 (非典型AFL) 除了典型房扑外的房扑类型。 三尖瓣峡部不参与折返,其传导通路可能在右房或者左房 (常见于房颤术后或者心房手术后)
His
标记希氏束 --- 避免损伤,减少并发症 导管精确显示 --- 指导解剖位置和靶点 提示解剖变异----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维AVNRT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一般临床特征
另一种折返类型,阵发型室上速 (占室上速35-40%, 占总人口的0.1-0.3%) 心电图 窦性心电图中Discrete P 波能够诊断部分病例 症状 心悸, 头昏眼花, 忧心 男性患者更多,与女性患者比例是, 更多是年轻时候发病
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约占全部阵发性室上速的60%左右) ECG (特异性85%)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 常埋藏于 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 症状 心悸, 胸闷,头晕, 焦虑不安 好发于40-60岁之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AVNRT体表心电图
I, II, V1-V3导联可见逆传的P波
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仪
背部电极板
大头电极
导管射频消融术 (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 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术后复发者常与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有关
❖29例复发患者 ❖26例再次手术 ❖其中21例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 ❖无复发的7例患者均无恢复 ❖随访6个月,24例患者无房颤
Ouyang, et al. Circulation, 2005. 111:127-135
❖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也是肺静脉口节段 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成功率与复发率来自100%77.1%
80%
60%
40%
20%
0% 总成功率
国内基于6435例资料,2007
22.9%
总复发率
消融的安全性
入选16309例
并发症 死亡 心包填塞 气胸 血胸 永久性膈麻痹 动静脉瘘 瓣膜损伤 左房食管瘘 卒中
TIA 需干预的肺静脉狭窄 败血症
例数 25 215 15 4 28 88 11 3 37 115 48 2
主要内容
• 房颤的机制 • 房颤的射频消融方法 • 消融的成功率 • 消融的安全性 • 消融的适应症
房颤的机制:触发
标测:多数阵发性房颤系肺静脉电活动触发
Haissaguerre M, et al. NEJM, 1998, 339: 659
右上肺静脉局灶快速激动(绿色箭头)触发的房颤
APC
APC→AF
复杂碎裂心房电图指导房颤消融部位
• 121例房颤(阵发57例,慢性64例) • 房颤心律下通过CARTO重建左、右心房 • 选择呈现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的部位进行
消融 • 慢性房颤的CFAE部位多于阵发性房颤 • 消融CFAE部位后,115例(95%)房颤中止
Nademanee K, et al. JACC, 2004, 43: 2004-53
房颤5例。 • 年龄30岁—78岁,其中≥75岁3例。 • 并发症:右侧膈麻痹1例,术后48小时反复窦停1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肺癌RF治疗前后对比
射频治疗后3个月复查,CT显示肿瘤凝固坏死、体积缩小、 边缘与胸膜分离。 半年后复查,肿瘤进一步缩小,瘤体部 分缺失。目前随访病人健康。
RF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RF造成的肿瘤细胞坏死其崩解物质的吸收 作为抗原进入血液,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它们能够对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起到 抗肿瘤免疫作用;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
消融术(ablation)
化学消融(chemoablation):影像导向下经皮穿 刺向病灶注射消融剂使病灶灭活的方法,消融剂 有多种,常用无水乙醇、冰醋酸、热盐水及各种 细胞毒性药物。
物理消融(Physicalablation):应用专门的设备 在影像导向下介入病灶通过冷或热的作用使病灶 坏死。常用的方法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 消融及冷冻消融等。
性)
消融区病灶周围血流的影响
病灶内部和临近丰富的 血管可以将RF电极产生 的热量带走-热流失效 应,使消融时温度难以 提升。术前对病灶进行 栓塞可以有效的改善治 疗效果。国外报道术中 实施血流阻断改善治疗 效果但创伤大。
阻断血流
通过术前介入栓塞肿瘤血管,或开腹门脉血流 阻断可以减少肿瘤周围血管引起的热流失效应
行电凝止血。
术中观察及术后处理
术中采用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 血氧饱和度,全面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 患者术中的反应。治疗中可有不同程度的 胀痛,明显的热感、出汗,应给予冰袋降 温。心率降低时应肌注阿托品解除迷走神 经兴奋导致心率下降。
术后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饮 水,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维持水电平衡, 增强体质保护脏器功能。肿瘤坏死导致的 发热可给予降温治疗,密切观察血压防止 术后出血。
射频消融术及其术护理ppt课件
·
3
二、射频消融适应症
实体瘤(肝脏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 肾上腺、肾脏、腹膜后肿瘤以及骨肿瘤等 实体肿瘤)
妇科疾病 根治心律失常 腰腿痛 预激综合征和房室结双经路引起的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 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4
三、射频消融的原理及机制
射频治疗是一种热凝固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对 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 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发出射频电 流,再经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中的分子 摩擦和离子逸散而产热,局部温度可达90~100℃ 而导致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 高温使靶区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直接杀灭 肿瘤细胞。
➢ 高温影响肿瘤细胞质膜的相变及流动性,从而影响 细胞膜的各种功能。
➢ 高温增加肿瘤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影响多种细 胞器尤其是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
5
三、射频消融的原理及机制
➢ 高温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反 应带,从而减少或阻断肿瘤血供,防止肿瘤 扩散。
➢ 在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过程中,细胞 膜等部位抗原暴露或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变 化,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杀灭或 抑制肿瘤生长或扩散,即所谓的“内源性 瘤苗”作用。
➢ 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
6
四、术前准备
➢ 术前检查:血常规和血型、凝血功能、肝 肾功能、心电图,强调必须有术前10天内 的CT平扫加增强片。
➢ 有明显咳嗽影响操作者,术前1小时服用 可待因30mg。
➢ 如有使用抗凝药物(比如阿斯匹林等), 至少应在射频消融治疗前72h停用。
➢ 术前30分钟至1小时,肌注哌替丁针75100mg镇痛。
心脏射频消融术精品PPT课件
• 3、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周。 • 4、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 5、建立静脉通路:为病人在左侧肢体建立静脉留置
通路,以便在术中维持静脉通路和随时注射药物.
• 6、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服,平车送导管室
术后评估
• 1、了解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 抗凝药物用量、术中出入量的情况等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
• 1、血管的并发症:多由于穿刺技术、拔管技术 止血不当等引起的。
• (1)假性动脉瘤:发现为搏动性包块(血肿) ,听诊收缩期血管杂音。
• (2)动静脉瘘:局部包块不明显,可否闻及血 管杂音。
• (3)局部出血:压迫不当或肢体过度活动所致 ,一般发生较早,发现后再次压迫包扎止血。
• (4) 动脉血栓的形成:穿刺部位血管因导管或 导丝损伤血管壁,或局部斑块被导管或导管丝 触及而脱落导致血栓栓塞,或因压迫过紧时间 过长形成血栓,患者肢体疼痛、发麻,动脉搏 动减弱或者消失,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射频消融的适应症
• 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 速
• 心房扑动(房扑) •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 • 室性期前收缩(早搏
) •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 • 心房颤动(房颤)
常用穿刺部位
• 穿刺右股静脉,经过下腔 静脉:用来放HRA,HBE ,RV等导管
•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经 过上腔静脉——用来放 CS导管;
• 3、有无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禁忌症: 血栓、出血性疾病
• 4、青霉素、碘皮试有无过敏
术前干预措施
•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简要过程,注意 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
• 2、手术当天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术前2小 时进食,吃五成饱,按医嘱照常服药.训练床上大小 便,术前留置导尿管。
通路,以便在术中维持静脉通路和随时注射药物.
• 6、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服,平车送导管室
术后评估
• 1、了解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 抗凝药物用量、术中出入量的情况等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
• 1、血管的并发症:多由于穿刺技术、拔管技术 止血不当等引起的。
• (1)假性动脉瘤:发现为搏动性包块(血肿) ,听诊收缩期血管杂音。
• (2)动静脉瘘:局部包块不明显,可否闻及血 管杂音。
• (3)局部出血:压迫不当或肢体过度活动所致 ,一般发生较早,发现后再次压迫包扎止血。
• (4) 动脉血栓的形成:穿刺部位血管因导管或 导丝损伤血管壁,或局部斑块被导管或导管丝 触及而脱落导致血栓栓塞,或因压迫过紧时间 过长形成血栓,患者肢体疼痛、发麻,动脉搏 动减弱或者消失,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射频消融的适应症
• 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 速
• 心房扑动(房扑) •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 • 室性期前收缩(早搏
) •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 • 心房颤动(房颤)
常用穿刺部位
• 穿刺右股静脉,经过下腔 静脉:用来放HRA,HBE ,RV等导管
•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经 过上腔静脉——用来放 CS导管;
• 3、有无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禁忌症: 血栓、出血性疾病
• 4、青霉素、碘皮试有无过敏
术前干预措施
•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简要过程,注意 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
• 2、手术当天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术前2小 时进食,吃五成饱,按医嘱照常服药.训练床上大小 便,术前留置导尿管。
射频消融演示文稿PPT课件
22
❖ 当前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和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是手 术的替代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但它们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尚未完全清楚。
❖ 来自英国的 Julie Brittenden 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 对照研究,研究发现,泡沫硬化剂注射、静脉腔内激光消融 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常规手术治疗结果相似,但 是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并发症最低。
腔内射频消融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的围
手术期护理
1
❖ 下肢静脉曲张是腿部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疾病 之一,是一组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阻塞、肌泵功能不全导致下肢血液倒灌、 回流受阻所引起的浅静脉曲张、静脉高压、 皮肤微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大隐静脉或小隐 静脉的功能不全均可以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其中大隐静脉主干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静脉 曲张居多,约占病例总数的70%。
2
目前主要的手术方法
❖ 1 传统的外科治疗 ❖ 单纯高位结扎:短期有效率高,远期效果差,
复发率高,目前认为单纯的高位结扎是不可 取的。 ❖ 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效果好,但隐神经受 损为58%,有6.7%的病人会因为隐神经受损 而影响生活质量。
3
2 大隐静脉腔内微创技术
❖ 1)腔内射频消融: ❖ 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大量研究表明,射频
❖ 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 10 月的 NEJM 上。
23
谢谢!
24
❖ 大隐静脉腔内消融治疗适合追求美观的年轻女性、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常规外科手术、 惧怕手术亦或是存在麻醉风险的患者,该技术对于 降低静脉曲张手术的并发症、放宽静脉曲张手术适 应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 注意下述的患者不适合无切口的腔内射频消 融闭合术联合电凝术治疗:①大隐静脉主干 直径大于10mm者;②属支曲张静脉伴血栓 性静脉炎包块,需要切口剥除者;③属支静 脉明显曲张成团不适合电凝治疗,需要切口 剥除者;④静脉曲张伴未愈合的溃疡者。
❖ 当前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和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是手 术的替代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但它们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尚未完全清楚。
❖ 来自英国的 Julie Brittenden 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 对照研究,研究发现,泡沫硬化剂注射、静脉腔内激光消融 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常规手术治疗结果相似,但 是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并发症最低。
腔内射频消融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的围
手术期护理
1
❖ 下肢静脉曲张是腿部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疾病 之一,是一组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阻塞、肌泵功能不全导致下肢血液倒灌、 回流受阻所引起的浅静脉曲张、静脉高压、 皮肤微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大隐静脉或小隐 静脉的功能不全均可以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其中大隐静脉主干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静脉 曲张居多,约占病例总数的70%。
2
目前主要的手术方法
❖ 1 传统的外科治疗 ❖ 单纯高位结扎:短期有效率高,远期效果差,
复发率高,目前认为单纯的高位结扎是不可 取的。 ❖ 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效果好,但隐神经受 损为58%,有6.7%的病人会因为隐神经受损 而影响生活质量。
3
2 大隐静脉腔内微创技术
❖ 1)腔内射频消融: ❖ 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大量研究表明,射频
❖ 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 10 月的 NEJM 上。
23
谢谢!
24
❖ 大隐静脉腔内消融治疗适合追求美观的年轻女性、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常规外科手术、 惧怕手术亦或是存在麻醉风险的患者,该技术对于 降低静脉曲张手术的并发症、放宽静脉曲张手术适 应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 注意下述的患者不适合无切口的腔内射频消 融闭合术联合电凝术治疗:①大隐静脉主干 直径大于10mm者;②属支曲张静脉伴血栓 性静脉炎包块,需要切口剥除者;③属支静 脉明显曲张成团不适合电凝治疗,需要切口 剥除者;④静脉曲张伴未愈合的溃疡者。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PPT
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 2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明确不良事件的定义、报告流程和处理措施,鼓 励医护人员积极报告不良事件。
Hale Waihona Puke 及时分析处理不良事件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分析处理,找出原因 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
加强不良事件防范意识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对不良事 件的防范意识。
06
总结:提高射频消融术 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 复
关注患者体验
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关注患 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积极改 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定期随访与关怀
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关怀, 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心理状态,
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05
质量控制与安全防范措 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确保手术环境清洁
在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证手术环境无菌。
提升患者满意度
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 者需求,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消融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未来,射 频消融术护理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推动护理工作向更加人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有效沟通
培训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 需求和感受,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共同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协助患者进 行日常生活照顾和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满意度途径
优质护理服务
提供全面、细致、人性化的护 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 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 患者的反馈和意见。
简介射频消融术-PPT
谢谢观赏!
等),告知医生即可;这些操作风险很小,相对而言很安全。
术前注意事项
一. 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一般需要住院进行,需要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和 血液化验等)。
二. 饮食注意事项:手术前6-8小时内不要进食进饮。 三. 告诉医生所用药物的名字和剂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前3-5天停用所有抗心律
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 四. 告诉医生对药物过敏情况。
成功率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一次射频消融成功 率可以达到98%以上,而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复杂心 律失常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目前房颤的消融成功率阵发性房 颤达到80~90%,持续性和慢性房颤也可达到60~80%,再次消融成 功率将进一步提高。
并发症
血管穿刺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血栓形成、 栓塞等,导管操作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包填
疾病简介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 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 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经导管向心腔 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 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射频消 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基本设备包
阐点 述击 观 ,
文 字 是
频 您
思 想 的
消 提
炼 ,
请
融 尽
量 言
简
术 意
赅 的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 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 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 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 性技术。
射频消融原理_图文
消融模式的选择
• 传统射频消融一般选择温度控制模式,而对于盐水灌注消融 最好选择功率控制模式
– 恒定功率输出:整个消融过程按照预设功率恒定输出 – 滴定功率输出:消融过程中持续监测电生理参数,逐渐调高功率
传统消融
灌注消融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 温度控制模式(消融前)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 温度控制模式(消融后)
• 开环设计
灌注孔
尾部灌注接口
开放式灌注消融—主动冷却
• 开放式盐水灌注,保持电极组织界面低温, • 并不能反映创痕真实情况,此时我们须密切关注输出功率 • 射频仪为了达到目标温度而保持高功率输出。
灌注消融中,尽管逐渐调高功率输出,温度始终处于低水平 ,温度已经不能反映组织深部温度,此时应关注功率和阻抗
会增加能量的散失 • 良好的贴靠会有效减少能量损失
良好的电极-组织接触
温度曲线比较
传统导管消融:导管头端
电极升高至65°C,会导致
结痂和血栓形成的危险
THERMOCOOL® 灌注导管消 融:灌注盐水对头电极进行冷 却,维持在较低的温度,有效 的降低了结痂和血栓的形成
与普通导管损伤对比
普通导管消融效果 • 当设置的功率输出大幅提高
电极接触方向和压力
• 接触的紧密程度 • 接触的稳定程度 (心脏搏动、心内膜的高低不平)
被动冷却效果难以控制, 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冷盐水灌注技术—主动冷却
• 中空导管头端有6个灌注孔,可以在消融期间灌注室温生理盐水, 对头电极和邻近组织进行冲洗冷却,被称为主动冷却
• 盐水灌注导管头端温度始终保持低水平,不能准确判断 组织温度
射频消融原理 ppt课件
• 不可控因素
血液冷却影响(被动冷却)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压力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方向
PPT课件
22
导管头端大小的影响
PPT课件
23
8mm导管 VS. 4mm导管
• 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 8mm 导管所造成的损伤深度较小 – 导管头电极的表面积较大 – 电流密度较低 – 很多能量流失在血液中
PPT课件
17
温度控制模式—闭环反馈
PPT课件
18
温度控制的优劣
优点:安全高 – 因为功率输出仅仅使局部组织温度维持在预设值, 所以减少了局部气化“POP”的危险
缺点:效率低 – 部分病人由于血液流速慢,结痂,贴靠等因素导 致头端温度高,功率上不去 – 放电前几秒功率较低,延长放电时间
PPT课件
Peak Electrode Temperature
Thrombus Formation
During RF Application at 50 Watts
(ºC) 70
65
P < 0.05
****
P < 0.05
*Impedance Rise No Thrombus Thrombus Formation
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射频消融原理
强生电生理培训部
PPT课件
1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2
射频消融回路
• 射频仪 • 消融电极 • 背部电极 • 人体:阻抗
• 射频: 500khz
大头电极
射频消融仪
PPT课件
背部电极板
R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 8mm 导管所造成的损伤深度较小 – 导管头电极的表面积较大 – 电流密度较低 – 很多能量流失在血液中
局部血流的影响
• 消融过程中,局部血流对于电极未接触组织的部分有 冷却效果,称为被动冷却
• 其影响在温控消融模式下最明显
被动冷却难以控制的原因
• 血流是脉冲式+导管移动 • 局部血流状况(解剖) • 电极-组织接触方向 • 电极-组织接触压力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影响消融效果的因素
• 可控因素
功率、温度控制 消融时间 导管头端大小
• 不可控因素
血液冷却影响(被动冷却)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压力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方向
导管头端大小的影响
8mm导管 VS. 4mm导管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恒定15W输 出
最高允许温度66度,当达到此温度 后,射频仪停止放电
功率控制的优劣
优点:效率高 - 释放到组织的能量越多,组织内部的温度越高 - 损伤范围越大 - 兼容非温控导管
功率控制的优劣
缺点:安全性差 - 组织过热、组织气化 - “pop”形成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温度监控
• 灌注皮管堵塞导致灌注停止,电极温度陡升超 过50度,射频仪自动停止放电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 温度监控
• 在高流量灌注消融过程中,头电极温度也必须 时刻监测,原因有三:
温度过高,如超过50度,表示灌注流量不够或管道 有问题;
当开始放电后,电极温度必须有1至2度的升高,表 明电极组织贴靠良好;
电极接触方向和压力
• 接触的紧密程度 • 接触的稳定程度 (心脏搏动、心内膜的高低不平)
被动冷却效果难以控制, 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冷盐水灌注技术—主动冷却
• 中空导管头端有6个灌注孔,可以在消融期间灌注室温生理盐水, 对头电极和邻近组织进行冲洗冷却,被称为主动冷却
温度控制模式—闭环反馈
温度控制的优劣
优点:安全高 – 因为功率输出仅仅使局部组织温度维持在预设值, 所以减少了局部气化“POP”的危险
缺点:效率低 – 部分病人由于血液流速慢,结痂,贴靠等因素导 致头端温度高,功率上不去 – 放电前几秒功率较低,延长放电时间
温度控制的使用
• 主要应用于温控导管,8mm导管, • 用于双径路 • 一般最高设置55度,50瓦
• 开环设计
灌注孔
尾部灌注接口
开放式灌注消融—主动冷却
• 开放式盐水灌注,保持电极组织界面低温, • 并不能反映创痕真实情况,此时我们须密切关注输出功率 • 射频仪为了达到目标温度而保持高功率输出。
灌注消融中,尽管逐渐调高功率输出,温度始终处于低水平, 温度已经不能反映组织深部温度,此时应关注功率和阻抗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射频工作模式
1. 功率控制模式—无温度反馈 2. 温度控制模式—有温度反馈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设定功率,恒定输出,不受电极温度影响。
• 切断温度(Temperature Cutoff)—— 为安全起见,在使用温控导管时,当电极 温度达到预设的允许最高温度时,射频仪 自动切断能量输出。
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射频消融原理
强生电生理培训部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回路
• 射频仪 • 消融电极 • 背部电极 • 人体:阻抗
• 射频: 500khz
大头电极
射频消融仪
背部电极板
射频基本原理
Radio Frequency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150
maximum tissue temperature, °C
导入组织内的能量总和决定了组织温度,组织温度决定 了损伤大小。
影响创痕形成的关键参数
射频仪有关的参数: 输出功率 输出时间 阻抗
-疤痕 -组织 温度 -组织温度 -导管头端温度
脉冲式血流
• 血液的冷却作用与 心脏的搏动有关
• 头端温度感应值的 上下波动
局部血流状况(解剖)
低血流情况下,例如电极嵌入 梳状肌或瓣下,被动冷却效果 差,因此只需低功率即可达到 目标温度,输入组织能量较少 创痕亦较小
高血流状态下,例如在心室流出 道,被动冷却效果好,电极温度 低,射频仪为了达到预设温度, 保持在高功率输出,产生的创痕 较大
当放电时间过长时(如AF消融)温度过高可能提示 消融仪过热?注意散热。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能量散失
• 消融过程中两个能量传递的途径: 液体(血液和灌注盐水) 组织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能量散失
• 电极组织贴靠程度和阻抗决定能量传递选择哪条途径 • 因为盐水的阻抗值比血液低,在开放式灌注消融中,盐水的灌注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功率和时间与损伤深度的关系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组织和电极温度
• 组织温度大小依赖于功率和放电时间。 • 消融电极温度间接反映组织温度,其
温度总是低于邻近组织的温度。
组织温度超过50度造成损伤 组织温度越高,损伤越深 组织被过分加热,继而会发生阻抗升高、 焦痂,超过100度将产生气泡造成穿孔
组织热效应 组织脱水 蛋白质变性 凝固性坏死
组织加热过程
• 第一阶段:阻抗式加热 (Resistive Heating)
• 第二阶段:传导式加热 (Conductive Heating)
注: o 导管是被动加热 o 导管与组织接触的界面温度最高
组织温度 vs 损害容积
Lesion volume, mm3
能量的安全使用
• 通常预设较低功率,逐步每次上升5W • 双径路?
温度控制模式 (Temperature Control Mode)
• 射频仪通过监测头电极温度来控制功率输出,以达到 和维持目标温度;
• 高的目标温度可以增大创痕,但同时也增加了不良事 件发生的风险;
• 为了安全起见,射频仪的输出功率不会超过预设的功 率上限。
局部血流的影响
• 消融过程中,局部血流对于电极未接触组织的部分有 冷却效果,称为被动冷却
• 其影响在温控消融模式下最明显
被动冷却难以控制的原因
• 血流是脉冲式+导管移动 • 局部血流状况(解剖) • 电极-组织接触方向 • 电极-组织接触压力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影响消融效果的因素
• 可控因素
功率、温度控制 消融时间 导管头端大小
• 不可控因素
血液冷却影响(被动冷却)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压力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方向
导管头端大小的影响
8mm导管 VS. 4mm导管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恒定15W输 出
最高允许温度66度,当达到此温度 后,射频仪停止放电
功率控制的优劣
优点:效率高 - 释放到组织的能量越多,组织内部的温度越高 - 损伤范围越大 - 兼容非温控导管
功率控制的优劣
缺点:安全性差 - 组织过热、组织气化 - “pop”形成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温度监控
• 灌注皮管堵塞导致灌注停止,电极温度陡升超 过50度,射频仪自动停止放电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 温度监控
• 在高流量灌注消融过程中,头电极温度也必须 时刻监测,原因有三:
温度过高,如超过50度,表示灌注流量不够或管道 有问题;
当开始放电后,电极温度必须有1至2度的升高,表 明电极组织贴靠良好;
电极接触方向和压力
• 接触的紧密程度 • 接触的稳定程度 (心脏搏动、心内膜的高低不平)
被动冷却效果难以控制, 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冷盐水灌注技术—主动冷却
• 中空导管头端有6个灌注孔,可以在消融期间灌注室温生理盐水, 对头电极和邻近组织进行冲洗冷却,被称为主动冷却
温度控制模式—闭环反馈
温度控制的优劣
优点:安全高 – 因为功率输出仅仅使局部组织温度维持在预设值, 所以减少了局部气化“POP”的危险
缺点:效率低 – 部分病人由于血液流速慢,结痂,贴靠等因素导 致头端温度高,功率上不去 – 放电前几秒功率较低,延长放电时间
温度控制的使用
• 主要应用于温控导管,8mm导管, • 用于双径路 • 一般最高设置55度,50瓦
• 开环设计
灌注孔
尾部灌注接口
开放式灌注消融—主动冷却
• 开放式盐水灌注,保持电极组织界面低温, • 并不能反映创痕真实情况,此时我们须密切关注输出功率 • 射频仪为了达到目标温度而保持高功率输出。
灌注消融中,尽管逐渐调高功率输出,温度始终处于低水平, 温度已经不能反映组织深部温度,此时应关注功率和阻抗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射频工作模式
1. 功率控制模式—无温度反馈 2. 温度控制模式—有温度反馈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设定功率,恒定输出,不受电极温度影响。
• 切断温度(Temperature Cutoff)—— 为安全起见,在使用温控导管时,当电极 温度达到预设的允许最高温度时,射频仪 自动切断能量输出。
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射频消融原理
强生电生理培训部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回路
• 射频仪 • 消融电极 • 背部电极 • 人体:阻抗
• 射频: 500khz
大头电极
射频消融仪
背部电极板
射频基本原理
Radio Frequency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150
maximum tissue temperature, °C
导入组织内的能量总和决定了组织温度,组织温度决定 了损伤大小。
影响创痕形成的关键参数
射频仪有关的参数: 输出功率 输出时间 阻抗
-疤痕 -组织 温度 -组织温度 -导管头端温度
脉冲式血流
• 血液的冷却作用与 心脏的搏动有关
• 头端温度感应值的 上下波动
局部血流状况(解剖)
低血流情况下,例如电极嵌入 梳状肌或瓣下,被动冷却效果 差,因此只需低功率即可达到 目标温度,输入组织能量较少 创痕亦较小
高血流状态下,例如在心室流出 道,被动冷却效果好,电极温度 低,射频仪为了达到预设温度, 保持在高功率输出,产生的创痕 较大
当放电时间过长时(如AF消融)温度过高可能提示 消融仪过热?注意散热。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能量散失
• 消融过程中两个能量传递的途径: 液体(血液和灌注盐水) 组织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能量散失
• 电极组织贴靠程度和阻抗决定能量传递选择哪条途径 • 因为盐水的阻抗值比血液低,在开放式灌注消融中,盐水的灌注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功率和时间与损伤深度的关系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组织和电极温度
• 组织温度大小依赖于功率和放电时间。 • 消融电极温度间接反映组织温度,其
温度总是低于邻近组织的温度。
组织温度超过50度造成损伤 组织温度越高,损伤越深 组织被过分加热,继而会发生阻抗升高、 焦痂,超过100度将产生气泡造成穿孔
组织热效应 组织脱水 蛋白质变性 凝固性坏死
组织加热过程
• 第一阶段:阻抗式加热 (Resistive Heating)
• 第二阶段:传导式加热 (Conductive Heating)
注: o 导管是被动加热 o 导管与组织接触的界面温度最高
组织温度 vs 损害容积
Lesion volume, mm3
能量的安全使用
• 通常预设较低功率,逐步每次上升5W • 双径路?
温度控制模式 (Temperature Control Mode)
• 射频仪通过监测头电极温度来控制功率输出,以达到 和维持目标温度;
• 高的目标温度可以增大创痕,但同时也增加了不良事 件发生的风险;
• 为了安全起见,射频仪的输出功率不会超过预设的功 率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