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原理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放电时间过长时(如AF消融)温度过高可能提示 消融仪过热?注意散热。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能量散失
• 消融过程中两个能量传递的途径: 液体(血液和灌注盐水) 组织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能量散失
• 电极组织贴靠程度和阻抗决定能量传递选择哪条途径 • 因为盐水的阻抗值比血液低,在开放式灌注消融中,盐水的灌注
1000 800 600 400 200 0 50
r = 0.78
70
90
110 130 150
maximum tissue temperature, °C
导入组织内的能量总和决定了组织温度,组织温度决定 了损伤大小。
影响创痕形成的关键参数
射频仪有关的参数: 输出功率 输出时间 阻抗
-疤痕 -组织 温度 -组织温度 -导管头端温度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射频工作模式
1. 功率控制模式—无温度反馈 2. 温度控制模式—有温度反馈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设定功率,恒定输出,不受电极温度影响。
• 切断温度(Temperature Cutoff)—— 为安全起见,在使用温控导管时,当电极 温度达到预设的允许最高温度时,射频仪 自动切断能量输出。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温度监控
• 灌注皮管堵塞导致灌注停止,电极温度陡升超 过50度,射频仪自动停止放电
灌注射频消融技术
— 温度监控
• 在高流量灌注消融过程中,头电极温度也必须 时刻监测,原因有三:
温度过高,如超过50度,表示灌注流量不够或管道 有问题;
当开始放电后,电极温度必须有1至2度的升高,表 明电极组织贴靠良好;
脉冲式血流
• 血液的冷却作用与 心脏的搏动有关
• 头端温度感应值的 上下波动
局部血流状况(解剖)
低血流情况下,例如电极嵌入 梳状肌或瓣下,被动冷却效果 差,因此只需低功率即可达到 目标温度,输入组织能量较少 创痕亦较小
高血流状态下,例如在心室流出 道,被动冷却效果好,电极温度 低,射频仪为了达到预设温度, 保持在高功率输出,产生的创痕 较大
源自文库
功率控制模式(power control mode )
恒定15W输 出
最高允许温度66度,当达到此温度 后,射频仪停止放电
功率控制的优劣
优点:效率高 - 释放到组织的能量越多,组织内部的温度越高 - 损伤范围越大 - 兼容非温控导管
功率控制的优劣
缺点:安全性差 - 组织过热、组织气化 - “pop”形成
能量的安全使用
• 通常预设较低功率,逐步每次上升5W • 双径路?
温度控制模式 (Temperature Control Mode)
• 射频仪通过监测头电极温度来控制功率输出,以达到 和维持目标温度;
• 高的目标温度可以增大创痕,但同时也增加了不良事 件发生的风险;
• 为了安全起见,射频仪的输出功率不会超过预设的功 率上限。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影响消融效果的因素
• 可控因素
功率、温度控制 消融时间 导管头端大小
• 不可控因素
血液冷却影响(被动冷却)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压力 导管头端与组织贴靠方向
导管头端大小的影响
8mm导管 VS. 4mm导管
温度控制模式—闭环反馈
温度控制的优劣
优点:安全高 – 因为功率输出仅仅使局部组织温度维持在预设值, 所以减少了局部气化“POP”的危险
缺点:效率低 – 部分病人由于血液流速慢,结痂,贴靠等因素导 致头端温度高,功率上不去 – 放电前几秒功率较低,延长放电时间
温度控制的使用
• 主要应用于温控导管,8mm导管, • 用于双径路 • 一般最高设置55度,50瓦
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射频消融原理
强生电生理培训部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回路
• 射频仪 • 消融电极 • 背部电极 • 人体:阻抗
• 射频: 500khz
大头电极
射频消融仪
背部电极板
射频基本原理
Radio Frequency
• 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 8mm 导管所造成的损伤深度较小 – 导管头电极的表面积较大 – 电流密度较低 – 很多能量流失在血液中
局部血流的影响
• 消融过程中,局部血流对于电极未接触组织的部分有 冷却效果,称为被动冷却
• 其影响在温控消融模式下最明显
被动冷却难以控制的原因
• 血流是脉冲式+导管移动 • 局部血流状况(解剖) • 电极-组织接触方向 • 电极-组织接触压力
• 开环设计
灌注孔
尾部灌注接口
开放式灌注消融—主动冷却
• 开放式盐水灌注,保持电极组织界面低温, • 并不能反映创痕真实情况,此时我们须密切关注输出功率 • 射频仪为了达到目标温度而保持高功率输出。
灌注消融中,尽管逐渐调高功率输出,温度始终处于低水平, 温度已经不能反映组织深部温度,此时应关注功率和阻抗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功率和时间与损伤深度的关系
传统射频消融原理
— 组织和电极温度
• 组织温度大小依赖于功率和放电时间。 • 消融电极温度间接反映组织温度,其
温度总是低于邻近组织的温度。
组织温度超过50度造成损伤 组织温度越高,损伤越深 组织被过分加热,继而会发生阻抗升高、 焦痂,超过100度将产生气泡造成穿孔
电极接触方向和压力
• 接触的紧密程度 • 接触的稳定程度 (心脏搏动、心内膜的高低不平)
被动冷却效果难以控制, 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简介
• 射频消融基本原理 • 射频消融工作模式 • 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 • 盐水灌注技术及临床应用
冷盐水灌注技术—主动冷却
• 中空导管头端有6个灌注孔,可以在消融期间灌注室温生理盐水, 对头电极和邻近组织进行冲洗冷却,被称为主动冷却
组织热效应 组织脱水 蛋白质变性 凝固性坏死
组织加热过程
• 第一阶段:阻抗式加热 (Resistive Heating)
• 第二阶段:传导式加热 (Conductive Heating)
注: o 导管是被动加热 o 导管与组织接触的界面温度最高
组织温度 vs 损害容积
Lesion volume, m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