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分析1. 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多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更多的是关注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科研水平,而忽视了市场需求。

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无法成功转化。

2. 成果转化周期长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需要经过技术验证、产业化试验、市场调研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才能最终得到成功的转化成果。

3. 产学研合作不充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产学研之间的信息不畅通。

高校科研成果无法及时传递给企业,企业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导致成果转化困难。

4. 技术保护不足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很多科研成果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其他企业或个人可以轻易复制和使用这些成果,从而导致成果转化受阻。

5. 市场推广不足科研人员对于市场推广和营销的了解不足,导致技术成果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提前了解市场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应该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科研,提高技术成果的市场适应性。

建立健全的市场调研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整科研方向和重点。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快转化速度高校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专门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这样可以更加专业地进行技术验证、产业化试验和市场推广,加快成果的转化速度。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信息共享4. 健全技术保护制度,保护科研成果加强技术成果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技术保护制度,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防止技术被盗用或复制。

这样可以提高科研人员对成果的保护意识,鼓励他们更多地进行创新研究。

5. 增加科研人员的市场营销意识加强科研人员的市场营销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规律,提高成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及建议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及建议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及建议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痛点和难点问题:
1.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科研人员、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或合作困难,影响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建议:建立起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通过召开定期会议、建立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

2. 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问题:科技成果涉及的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可能成为转化过程中的瓶颈,限制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转化方面的专利申请,同时加大对技术壁垒的破解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 资金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资金支持,但在转化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导致资金不足或使用效率低下。

建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设立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加强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

4. 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能力问题: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能力可能有待提高,限制了科研
成果的有效转化。

建议:加强科研人员的转化意识培养和技术转移能力培训,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沟通合作、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资金支持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能力等方面。

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专项资金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第一章介绍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既关系到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商业化开发,这就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知识产权无法得到充分保护,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很容易被侵权或者被复制,这将会造成成果转化的失败。

此外,保护知识产权还可以激励创新,提高创造新技术的积极性。

第三章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点:1. 法律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但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法律缺陷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 保护成本较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成本往往比较高。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保护成本更是高企。

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也限制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

3. 侵权难以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难以防范。

知识产权侵权的手段多样化,侵权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知识产权信息,从而侵犯知识产权。

第四章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法律制度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必须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

2. 加强执法力度执法力度的加强对于保护知识产权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才能保护知识产权的权益。

3. 推广和使用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性能,有效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对于研究成果的保护可以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来实现。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产品、技术或服务。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转化环节中的技术壁垒、高校科研人员缺乏商业化意识和能力、融资难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难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往往更关注科学问题的解决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调研。

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将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市场需求调研和评估,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在科研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支持。

转化环节中的技术壁垒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科研人员缺乏对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和工程问题的了解,导致科研成果往往无法顺利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技术。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实践,提高科研人员对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壁垒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帮助科研人员克服技术壁垒。

高校科研人员缺乏商业化意识和能力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科研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他们更倾向于科研工作,对商业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缺乏了解。

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商业化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科研人员的商业化意识和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训和政策引导,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商业化转化。

第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融资难题。

由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所需的资金通常较大,而市场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的风险意识较高,投资者往往对高校科研成果持观望态度。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有哪些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有哪些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有哪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首先,知识产权归属不明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高校的科研项目中,往往存在多个参与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合作企业等。

由于各方在项目中的贡献程度不同,对于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容易产生争议。

例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其知识产权究竟归属于学生个人、导师还是学校?如果是校企合作项目,企业提供了资金和部分技术支持,那么知识产权又该如何分配?这种归属不明的情况会导致各方在成果转化时产生矛盾和纠纷,影响转化的进程。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高校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只注重学术成果的发表,而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他们可能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或著作权等,导致科研成果被他人抢先注册或模仿,从而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

此外,部分科研人员对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在签订合作协议或技术转让合同时,没有明确知识产权的相关条款,给后续的成果转化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再者,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不完善。

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准确的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市场潜力。

然而,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评估方法不科学、评估标准不统一,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公信力。

这不仅会影响科研成果的定价和交易,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另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也给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带来了障碍。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一个活跃、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实现知识产权的有效流转和配置。

但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渠道不畅、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使得高校科研成果难以找到合适的受让方,也增加了成果转化的难度和风险。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娜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6期【摘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高校科技成果的利用价值,阻碍了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

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并给出对策,以达到高校科技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知识产权数量庞大、整体质量不高由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不是面向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因而多数高校教师和学生注重纯学术的科研活动,比如关注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而并不注意根据社会市场需要。

背离“市场经济”和“高校科研应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虽然科技成果繁多,但实际上能提供给企业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并不多。

在这种评价体系之中,大多高校以教师个人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作为科研考核的内容,过分强调量化指标,而忽视质的提升。

此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们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但却淡化了团队意识,增加了短期行为,影响了真正有影响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1]。

另外,目前评价机制的激励忽视了从事科技成果推广的广大科研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懂技术、管理、经营的专门人才。

(二)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率低当今高校学术科研成果水平不可小觑,然而对于这些来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成果,很多是闭门造车,并不注重社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因此这些科技成果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并不能为企业所用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或者产品。

所以,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整体不高是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强大动力促进高校教师进行的科技成果研究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学校对教师科研成果的硬性考核要求,比如评职称要求发表论文的数目、提高待遇所需要参照的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等等。

这些都是高校教师努力做科研的外在压力,但是这并不能持久而有效,也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高校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

高校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

高校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校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战略资源。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对于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完善、转化渠道不畅等。

因此,探索高校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存在的问题1、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科研过程中,往往注重论文发表和成果鉴定,而忽视了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

2、管理机制不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科研、教学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同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全过程规范。

3、转化渠道不畅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转化难度较大。

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缺乏中试和产业化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认可度不高,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高校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转化服务机构和人才,转化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

4、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不足。

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知识产权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校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的对策1、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高校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通过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培训课程、案例分析等活动,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使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能力。

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困境和对策措施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困境和对策措施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困境和对策措施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学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产业应用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落地的必要步骤。

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也存在着很多困境,有些科技成果即使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却无法被市场采用,这些科技转化的困境又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措施解决呢?一、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科技成果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些研发成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和抄袭,造成创新者利益受损。

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制定的法规过于笼统,给侵权者留了太多的漏洞。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效果,必将有助于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很多的科技研究成果并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是在时间上与市场脱节,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即使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也难以被市场接受和使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市场的对接,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遵循市场规律,抓住市场机遇,及时调整科技转化路线,从而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跨学科、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多方面的协作和参与。

这些过程涉及到科技研发、市场定位、资本运营、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而系统的考虑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和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转化策略,减少转化难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四、投资机构缺乏专业性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一定的投资支持,尤其是初创企业等小型科技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是,目前我国投资机构普遍缺乏专业性,不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和规律,容易陷入投资误区,导致投入资金流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投资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已经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也制约了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

有必要对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不足科研院所通常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发表,而对于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这使得科研院所在转移转化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团队,无法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产品或服务。

2. 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科研院所通常是由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机构,他们主要关注科学问题的解决,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 缺乏产业化合作机制科研院所与产业界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科研成果无法与实际产业发展相结合,造成科研成果无法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4. 缺乏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通常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使得科研成果很容易被他人复制或篡改,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5. 缺乏资金支持科研转移转化常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科研院所通常缺乏相关的资金渠道,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商业化推广和应用。

二、建议1. 加强应用转化能力的培养科研院所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技术转移、商业化能力的培训。

建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团队,培养一支专业的转化团队,提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能力。

2. 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科研院所应该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科研成果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

3.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研院所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可以采取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保护。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终审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终审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江清林/佳木斯大学科技处,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

高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及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

由于高校知识产权问题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利益及积极性,是高校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也就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中所划的范围。

知识已在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类正处在从工业化向知识经济时代过度的重要时期。

现代国际经验认为,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经济竞争效能的基本保证。

21世纪知识经济为主导型经济,21世纪为教育世纪,高校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地方,与知识产权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基地,而且是科研基地,是知识、技术和专利的发源地,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基础和方面军。

发达国家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那些真正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往往都是依靠大学完成的。

目前,世界着名的高技术园区大都是由高水平的大学支撑。

有统计表明,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70%源于高校。

在我国,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即丰富的潜在知识产权,已构成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尽管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适应我国和国际经济、科技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1.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已经20年了,然而对于科技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来说,宣传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高校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当中,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或发明创造等转化为产品、服务或应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加强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并提供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来保护知识产权和合同自由,从而为企业提供稳定和可预期性环境。

2. 专业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起着关键作用。

但目前在某些领域,特别是重点研发项目中缺乏具备深入专业知识和良好市场运作能力的团队。

因此,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3. 传统思维与商业模式限制一些机构和研究团队仍然倾向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或专利申请,而不是将其商业化。

这种传统思维模式使得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受到了限制。

此外,在现有商业模式下,很难找到适合科技成果产品落地、市场推广等环节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 技术与市场脱节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和有效沟通,许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遭遇了困境。

该脱节表现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缺乏用户体验设计以及未经过市场验证等方面。

二、改进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鼓励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并制定更加灵活、包容性强的政策措施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合同法律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稳定和可预期的环境。

2. 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政府、高校及企业应联合出台措施,引进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并提高人才的待遇与福利。

同时还要加大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以及中小企业在创新转化领域的培养支持与投入。

3. 打破传统思维束缚鼓励建立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资源共享、互助协作。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政策和制度层面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不少政策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包括:政策不完善、转化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

1.政策不完善政策和法规是规范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据,但现实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科技成果难以顺利转化。

对策:政府需要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转化机制不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基础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应用研究成果难以推广、转化效率低等。

对策:政府和高校应在机制设计方面下功夫,完善相应机制,如成果评估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等,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3.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重要的一环,但现实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专利申请过程复杂、专利维权难度大等。

对策:高校应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专利申请和维权,保障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提高科技成果对于产业的贡献效应。

二、机构和人才层面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机构和人才层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转化瓶颈等。

1.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缺乏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对策:高校应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能力突出的科技中介服务团队,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效率。

2.人才转化瓶颈对策:高校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储备专项,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储备和流动。

三、市场和环境层面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市场和环境层面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市场需求不明显、产学研合作难度大等。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换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保护出发,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性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将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发展。

以专利为例,专利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利权的取得可以使研究者获得市场优势和经济利益,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时,专利的保护也可以防止其他人将研究成果复制或仿制,保护研究者的利益和创新成果的价值。

除了专利之外,商标、著作权、工业设计等知识产权也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标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标识符和品牌形象提供保护,增加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营销。

著作权的保护可以防止他人复制或盗用知识产权的创作成果,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的价值。

工业设计的保护可以为企业的产品提供外观保护,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实用性,增加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

二、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虽然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护难度加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也在逐步加大。

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侵权方式多样,过程隐蔽,导致侵权难以发现和打击,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很大挑战。

(二)保护成本增加。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特别是在跨国环境下,跨国诉讼需耗费大量成本,令企业负担沉重。

(三)保护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力、惩罚不严等问题,导致保护力度不足,给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带来了很大空间。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及对策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及对策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导致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和适用。

此外,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一些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还存在空白,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等。

(二)侵权行为难以认定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使得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证据收集变得十分困难。

一些侵权者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侵权,难以追踪和查处。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在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上存在较大的争议,难以有效弥补权利人的损失。

(三)执法力度不足知识产权执法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影响了执法效率和效果。

部分执法人员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执法资源的有限性也制约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许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知识产权成果的行为,如盗版软件、抄袭论文等。

同时,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五)国际保护机制存在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日益重要。

然而,现有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其知识产权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二、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法律条款,增强可操作性。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从政策、机制、资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策层面1.缺乏支持政策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缺乏明确的支持政策。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针对性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在资金扶持方面还不够完善。

2.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无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

这给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很大风险和难度。

同时,在知识产权认定和保护方面,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知识产权认定标准不够严格,容易出现抄袭、仿冒等现象。

对策: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同时,应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加强知识产权认定和保护的标准。

二、机制层面1.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在我国,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合作。

科研机构通常只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而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对实际应用的考虑。

企业则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和市场需求,并缺乏长远战略思考。

2.缺乏市场导向机制目前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导向机制。

许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导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策: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机制和市场导向机制政府应该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应该建立有效的市场导向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注重市场需求和创新能力。

三、资金层面1.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支持。

但是目前我国在资金扶持方面还不够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可行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仅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也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最终应用和价值实现。

本文将就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

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1. 落后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这导致了我国在一些领域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影响了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缺乏市场研究和应用前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依托市场需求,而在很多情况下,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并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导致了很多科技成果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化。

而对市场研究和应用前景的评估不足更是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上的很大障碍。

3. 技术转让难度大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进行技术的转让,而在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往往受制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让的成本,使得很多科技成果很难完成转化。

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核心技术的领域,技术转让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4. 缺乏创新投资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在我国,创新投资相对匮乏,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创新投资更是不足。

这导致了很多科技成果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无法实现转化。

在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侧重于科研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转化能力。

科技研究人员长期受到“发论文、拿项目”等指标管理的压力,导致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

科研人员的实际经济待遇与其科研水平不成正比,也降低了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2. 缺乏市场导向我国的科研方向和科技成果转化往往缺乏市场导向,科研机构和企业重视基础研究,而忽略了市场需求的研究,导致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

这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转变观念,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科研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转化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这对于促进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增加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技术转移渠道不畅、产业合作不深入等。

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现代高校科研成果丰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渠道,很难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或服务。

高校科研人员通常缺乏市场营销和商业运作的经验,也无法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

由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技术转移和转化缺乏规范的问题,这也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高校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机构,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发市场,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产业合作不深入。

现阶段,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模式单一,合作项目过于局限。

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导致高校科研成果无法被充分转化和应用。

由于高校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差异,也使得产学研合作存在着协同效率低、合作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为应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多方合作的机制,促进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和利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全面深化。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文化沟通,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摘要: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和政府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提出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措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充分发挥政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职能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我国高校聚集着数量众多的科研人才,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

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4左右,承担国家“863”项目1/3以上,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占3/1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占全国70%以上[1]。

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而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使科研人员在开发阶段获取该领域知识产权成果状况,避免重复研究和侵权;在实施阶段保护科研人员权益;在取得知识产权后可以在保护期内获得合法的垄断,从而激励科研人员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因而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整套完善、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

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护高校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高校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1.一些高校未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1999年教育部发布施行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实行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制度;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机构,归口管理本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暂未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机构的高等学校,应指定科研管理机构或其他机构担负相关职责。

但由于一些高校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造成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混乱。

这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十分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江清林/佳木斯大学科技处,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

高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及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

由于高校知识产权问题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利益及积极性,是高校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也就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中所划的范围。

知识已在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类正处在从工业化向知识经济时代过度的重要时期。

现代国际经验认为,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经济竞争效能的基本保证。

21世纪知识经济为主导型经济,21世纪为教育世纪,高校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地方,与知识产权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基地,而且是科研基地,是知识、技术和专利的发源地,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基础和方面军。

发达国家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那些真正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往往都是依靠大学完成的。

目前,世界著名的高技术园区大都是由高水平的大学支撑。

有统计表明,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70%源于高校。

在我国,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即丰富的潜在知识产权,已构成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尽管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适应我国和国际经济、科技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1.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已经20年了,然而对于科技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来说,宣传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高校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当中,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

这使他们在工作思路上不可能超前于科研人员做出明确决策,并对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积极有效地管理。

甚至还有人对专利持有偏见,认为专利技术只是一种发明构想,技术不成熟、实施率低。

而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专利实施率也仅占20%左右,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对专利的积极保护。

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接轨,学校的科研活动似乎是一个独立的行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否并不影响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

因此,对于自己智力成果的价值、保护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时还毫不知晓,即使知晓也无可奈何。

1.1教师们普遍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在科研活动中,开题前不懂得查阅和利用专利文献,以至于造成重复研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和时间流失。

同时,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无保护机制,给他人可乘之机。

研究出来的成果,有的该申请专利,却未申请,从而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

1.2有的教师对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有了保护的意识,但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也有人害怕成果公开而不愿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多数以技术秘密方式加以保护。

1.3有些教师有了保护意识,也将科研成果申请了专利,但是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欠缺,在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实施许可过程中,由于合同中保护条款约定不明确,致使自己权利丧失、利益受损。

总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作来抓,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这与管理意识的淡薄有关并对高校今后与国际接轨极为不利。

2.专利受到冷落2.1专利申请数量少,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是目前科技界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也不例外。

在我国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比例为3∶7,而国外的非职务发明仅占申请总数的5%~6%。

据报道,仅日本的一个公司,如索尼、东芝、日立,他们每年申请海内外专利上万件。

而我国“863”计划实施以来的10年间,共鉴定成果1200余项,发表论文2万余篇,而申请专利才240多项。

两项对比,相差何其悬殊。

然而差距不只在数量,更在于观念和意识。

由此可见,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后,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还没有完成相应的转制,仍然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管理办法。

比如,在科研立项上,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科研指南或招标课题,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申报,把每年争取的科研经费作为工作的主要业绩,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一些宏伟目标和长远计划,计划项目完成后,只要发表了文章,结了题,进行了成果登记,对于科研人员就可以晋升、计算工作量等,对于学校就可以统计有多少科研成果。

对是否申请专利、是否产生了经济效益却没有什么要求,而且也没有把这些指标作为晋升、评奖、计算工作量的条件之一,因此在高校形成了重学术、轻市场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如何能够提高?另外,批准一项专利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申请发明专利,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发明人很难即时得利,从而影响了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有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国家鼓励技术创新、保护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政策显然不符,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下降。

2.2专利地位不高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由于鉴定和评奖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只要一鉴定就必有“水平”,只要参评就能得“奖”,这些奖励是得到人事部门认可的,得奖者不但能得到可观的奖金,而且能优先晋级、提职和出国。

而申请专利手续烦杂,既费钱又费时,一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却在晋级、提职时比不上一篇论文。

有的专利授权了实施效果未必好,实施效果好的侵权纠纷也多。

申报发明奖难上加难,而“专利奖”人事部门又不认可,也就意味着对晋级、提职和出国等毫无意义,人们也就没有理由去劳心费力了。

在许多高校,教师的晋级、学术水平评价均以发表文章数、获奖数作为衡量标准,各种个人待遇从未体现专利。

一些科研人员认为,申请专利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既要花钱还不一定申请到专利权,即使申请到了专利权,还需要一笔可观的维持费。

相反,写出了论文,评上了科技成果奖,可以名利双收,因而一些科技人员没有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根据国家教育科技司统计表明,高校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并且鉴定成果逐年上升,而专利申请却逐年下降。

2.3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通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还不畅通,学校申请的专利很难得到转化及相应的市场利益,一些科技人员认为申请专利不划算,没有像写文章、报成果奖有名有利又实惠。

这一思想与国外的科研单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自成立70年以来,申请的专利多达2.5万件,平均每天一件。

日本人在专利申请方面采取“跑马圈地”的战略,占领高新技术的发明领域与阵地,构筑专利防线,很少考虑申请的专利是否能及时转化实施。

3.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学校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也在大幅度增长,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越来越烈。

事实证明,人才流动不仅可促使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可以减少人员培训,提高知识与技术转移的实效性和成功率。

为此,许多省、市政府都在制定政策支持人才流动。

例如,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中规定:“调整人才结构,分流人才,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同时规定:“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在兼职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既可以在民营科技企业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也可以兼职或离岗办民营科技企业”。

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给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增加了机会和渠道。

事实表明,由于人才流动,引起的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纠纷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1 学校的科技人员离开学校或停薪留职在外另起炉灶,从事属于学校的技术活动或生产销售与学校相同产品。

3.2 学校科技人员离校时,带走学校的技术资料、图纸、软件或者通过脑载体将属于学校的技术带到新单位作为技术投入。

3.3业余兼职的教师把属于学校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带到所在兼职单位,侵害了学校利益。

3.4 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带走在校期间参与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为个人获取暴利。

例如,某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参与导师的一项计算机应用研究课题,掌握了该项研究的技术关键与全部内容,正当这位导师与一家公司以30万元价格谈技术合作时,不料这位研究生得到消息半路截流,以低价与这公司签定合同,造成学校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4.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得力4.1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是把这项工作并入科技处管理,这样做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因为高校科研管理中的科研成果管理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它包括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归档、报奖、科技成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职能。

而知识产权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由专利、版权、技术秘密等组成的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其业务性、法律性都很强、管理范围广,不能兼职管理,或是一个机构两种职能式的管理,必须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争取法律救济,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科研、开发实施的全过程中,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和法律咨询,在技术合作、转让等过程中,没有审查各种合同的类型和具体内容是否合格,导致合同类型不符、内容表述不清、权利义务表达不明、风险和违约赔偿不明确等现象,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4.2 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知识产权涉及面广弹性大,对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

管理得好,能为学校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反之,则会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

而管理靠的是完善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目前各高校没有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健全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便于操作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使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化、规范化。

致使职务发明变成非职务发明,公有产权私有化;签定合同时,无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或将技术转让合同签成合作开发或技术咨询合同,造成学校的权利全部或部分丧失;有的为了个人利益私下转让职务成果,廉价出卖学校产权,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

5、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经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基金或专项基金。

有时,想申请专利而没有专利申请经费;有时,因交不起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丧失;有时,学校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而没有钱打官司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