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及记忆发展与教育x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及记忆发展与教育x
及时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记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理解学生的记忆发 展阶段: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工作记 忆等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 活动:游戏、讨论、 实验等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利用记忆规律:重 复、间隔、联想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记 忆知识
设计合理的教学进 度:根据学生的记 忆发展特点合理安 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避免过度学习或学 习不足
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保持专注:避免分心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练习冥想:冥想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的训练与培养
专注力训练:通过游戏、阅读等方式提高专注力 记忆力训练:通过记忆游戏、背诵等方式提高记忆力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心理素质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反馈与评价:及时 给予学生反馈和评 价帮助他们了解自 己的学习情况激发 学习动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小学生的记忆发展
第三章
记忆发展的特点
短期记忆: 容量有限 容易遗忘
长期记忆: 容量较大 不易遗忘
记忆策略: 通过重复、 联想等方 式提高记 忆效果
记忆内容: 以形象记 忆为主逐 渐发展抽 象记忆能 力
记忆时间: 随着年龄 的增长记 忆时间逐 渐延长
记忆能力: 随着年龄 的增长记 忆能力逐 渐提高
案例四:某大学历史课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引导 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历 史知识和人物。
案例对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注意感知及记忆发 展是教育中重要的 一环需要教师关注 并引导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类:内部;外部 知觉种类:空间、时间、运动
知觉的特性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 有意性的增强 • 精确性的提高
• 概括性和逻辑性的发展
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 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 • 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 鼓励学生多感官参与
• 鼓励观察时思考
• 指导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 忆的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师范类
学习目标
• 关键词:
注意、记忆、遗忘、知觉分类、记忆类型
• 基本理论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发展的特点
遗忘的原因及规律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先前注意的紧张程度、新的注意 对象的特点、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敏性、自我控制能力,等。
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 根据记忆理解性
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 长短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根据记忆目的性
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记忆的过程
遗 忘 的 规 律
• 先快后慢
• 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
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
较快,量也较多
•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
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
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 有意记忆稳定发展并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位 • 有意记忆不断发展并取代机械记忆主导位置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学习材料的干扰。 •(3)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4)动机性遗忘理论
(四)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含义: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 •衡量指标: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事物的多少来衡量。 2.记忆的持久性 •含义:是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即记忆保持的牢 固程度。 •如何提高?:勤于思考、善于复习。
(四)记忆的品质
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 1.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渐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 位。
• 2.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 位。
•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 位。
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
• (一)树立记忆的信心 • 1.运动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记住。 • 2.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 • 3.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 ——15分钟快速阅读。
•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 3.加强意志锻炼——与分心做斗争。 •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学习时高度集
中注意力,休息时彻底放松。
• 5.运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舒
尔特方格法)。
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 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概要
•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 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一、什么是注意 •二、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三、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四、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_明确、具体 •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 4.鼓励学生运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3.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3.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内部感觉
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 疼痛。
(二)感知的种类 2.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知觉
空间知觉
人对事物的空间特 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 知觉、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以及方位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指人脑对客观现 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 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 的注意稳定性。
注意的品质
3、注意的分配 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 熟练,或者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 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上面有100个数字,请按顺序找出连续的15个数字来。如 21-35,14-28,33-47等,根据找到15个连续数字的时间来 判断你的注意力水平。 测试:找76-90。 你能用30-40秒时间找到,说明你注意力优秀,大约只有5% 的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你能用40-90秒时间找到,说明你注意力正常; 如果你要用90-150秒,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找到,说明你的 注意力较差,或说你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需要加强 这方面的训练。
这是一个螺旋吗?
错,这只是一些各自独立的同心圆而已。

产生错觉的原因:

① 环境因素的干扰 ② 人的知识经验

错觉在生活中的应用(应用于服装、工艺、
布景、建筑设计、军事伪装等。)
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no.2 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no.2 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 • • • • • • • • • • • 三 记忆能力的培养 信心: (一) 信心: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通过成功获得自我奖赏 回忆成功的经验 (二) 明确记忆目的、任务和要求 (三) 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四) 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五) 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联想记忆法:接近、相似、对比 形象记忆法:比喻、描写、图解 PQ4R法(六步法):预览、提问、阅读、 反思、复述、复习
第二节 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 本节内容: 一 什么是感知 二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三 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你看到了什么?
• 吹笛人与独 木桥
• 女神、狼与狮 子
• 少妇与老 妪
第二节 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 • • • • • • • • • • • 一 什么是感知 (一)感知的含义 感觉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属性 (二)感知的种类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空间、时间、运动知觉 (三)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接近、相似、闭合、连续 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突出与对比、运动 理解性:知识经验、言语指导、知觉定势 恒常性:观察角度、参照线索
第三节 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 (五)记忆表象 • 记忆表象的理解 • 记忆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 作性 • 二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 (一)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记忆占 主导地位 • (二)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记忆占 主导地位 • (三)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占 主导地位
第三节 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 一 什么是记忆 • (一) 记忆的含义 • 脑 • 经验积累 • (二) 记忆的种类 • 按记忆内容不同: • 按记忆方式: • 按记忆目的: • 按保持时间: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知觉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知觉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确集中 注意的重要性。学生对目的认识越深越容易 自发的集中注意。
Eg:课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同学或教 师朗读课文,注意力容易集中,如朗读前给 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题,如作者写了几件事, 为什么写这几件事,学生朗读时有没有不准 确的,情感表现怎么样,流利程度怎么样。 这样学生听时就会认真些。
问答: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注意力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个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 意注意的特征。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 的无意注意的特征,从而减少刺激作用。 (二)利用课外(内)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 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间接兴趣)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的 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讨论:注意的转移是不是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常说中的分心(心不在焉), 是无意的,是注意力离开了不该离开的对象。 Eg:上课上着上着有的同学就被窗外的“景色”吸 引了,注意力离开了课堂。 • 注意的转移是有意的,注意转移到指定对象。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在各种心 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 有的特性。 注意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没有注意的参 与,心理过程无法进行。 关系:注意不是独立地心理过程,任何一 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但没 有心理活动就没有注意,两者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三.注意的种类
1.分类标准:有无目的,有无意志努力。 2.两大类型: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理学复习题⼼理学复习题第⼆章中⼩学⽣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注意的含义(填、选)P19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的⼼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定的对象,⽽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的⼼理活动保持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深⼊下去。

注意的功能(填、选)P20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品质(填、选)P201.注意的⼴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度是指个体在同⼀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也称为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种类(填、选)P21根据产⽣和保持注意的⽬的性和意志努⼒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意注意是指没有预设⽬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定意志努⼒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设⽬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也成随意后注意。

中⼩学⽣注意能⼒的培养(简)P23中⼩学⽣良好的注意能⼒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也可以进⾏专门训练。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3.加强意志锻炼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5.运⽤特殊⽅法,训练注意⼒6.做些集中注意⼒的训练⽆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学教学中的运⽤(论)P25⽆意注意的含义:是指没有预设⽬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

⽆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受⼈的主观状态的制约。

在教学活动中,学⽣的⽆意注意既有积极作⽤,⼜有消极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注意⼒的消极因素,充分利⽤那些有助于集中学⽣注意⼒的积极因素。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注意⼒的⽆关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先,应该注意教室外部环境对课堂的⼲扰;其次,应该注意教室内部环境的影响。

(举例)(2)注重教师仪表⾏为:⾸先,教师着装服饰要⾃然⼤⽅;其次,教师的⾔谈举⽌要⼤⽅得体,避免过多的⼝头禅。

(举例)(3)规范学⽣⾏为2.充分利⽤吸引学⽣注意的有利因素(1)注意语⾔技巧(2)合理安排板书(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4)灵活运⽤多种教学形式和⽅法感知、感觉、知觉的含义(填、选)P27感知是⼈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 有密切关系
第18页/共79页
什么是注意的转移
•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自觉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 象或另一种活动上
•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把注 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任务合理地 被另一种活动任务所代替,是主动的,是 注意的优良品质
2.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 择的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 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8页/共79页
第9页/共79页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 标进行,并能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 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 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
第45页/共79页
• 4.知觉的恒常性
•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在 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 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 知觉恒常性以视知觉的表现最为 明显,主要包括大小恒常性、形 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
• 知觉恒常性主要是过去经验的作 用
第46页/共79页
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 中小学生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 中小学生感知的精确性日益提高 • 中小学生感知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逐渐发展
第36页/共79页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知 觉 的 整 体 性 是 指 人 在 过 去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能 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组织规律:
•接 近 规 律 •相 似 规 律 •闭 合 规 律 •连 续 规 律
第37页/共79页

2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2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2.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择的对象 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 能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
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先前的注意紧张度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 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
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
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因此,扩大注意的
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实 验 例 证
1830年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关于注意广度的实验。他在地上撒
一把石子,让被试在一瞬间辨认,结果发现被试很难看清六个以上的石子。如
果把石子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几 乎一样多,因为人们会把一堆看做一个单位。 后来有人用速示器做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 意到8~9个排列不规则的黑色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4个几何图 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汉字实验表明,对没有内在联系的单字只能看清3~4 个,对内容有联系的组成词或句子一般可看到5~6个字。
注意的内容逐步深化
注意的品质逐步改善
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 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注意的分配能力的发展 注意的转移能力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聚精会神) 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 心理现象。(注意听、注意看)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的特性(商场购物)
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安培演算)
•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 需关注细节越多,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 个体的知识经验 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这一方 面的整体知觉能力就越强,因而对这一方面的 注意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英语阅读) 2、注意的稳定性
(1)涵义 • 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不同学段学生注意稳定性比较)
(二)信息的贮存(保持) 1、保持及其特征 保持是把通过识记所获得的信息保存在头脑中并 加以巩固的过程。
保持不是消极被动的贮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 保持的内容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3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对事物的关系 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4 、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 感为内容的记忆。
5 、运动记忆:是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的运 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1 、感觉记忆:是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 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的记忆。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对信息进行选择,是心理活动指向有意义的、符合 要求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读报) 2、维持功能 即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紧 张度和强度(外科手术医生)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控制心理活动向一定方向和目标进行,是注意适时 转移和适当分配(飞行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种类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 暂时性遗忘(如“舌尖现象”)与永久性遗忘
3、原因 A、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 消失的结果。 B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 记忆就能恢复。 C、压抑说:遗忘是情绪或动机、欲望等受到压抑所致。 D 、线索依赖说。该理论认为,在信息提取时,由于缺乏适当的提取 线索而产生了遗忘,遗忘是由检索困难引起的,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所致。
3、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总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 觉对象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四、知觉的特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 保持不变的特性。
五、观察力及其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也叫“思维知觉”。 观察力:是指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的能力,是智 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 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注意的本质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某一或某些对象,而同 时离开其它对象的特征.它使心理活动有了反映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下去 的特性.它使心理活动停留在选定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加工。 任何心理活动要想开始并且最终有一定的结果,都离不开注 意力。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定义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因素 当前刺激物的特点: (1)相对强度的刺激物;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对象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
(5)识记的方法。如歌诀法、谐音法、列 表法、归类法等。
(6)识记材料是否成为活动对象:亲自经历过的事情印 象深刻。 (7)识记是否以理解为基础 :意义识记的效果明显优于 机械识记的效果。
(二)保持


保持是指将识记过的材料保留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巩固的过程。
遗忘: 1、定义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二)注意的内容逐步深化 (三)注意的品质逐步改善 1、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在 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在中学阶段,随着自制力 的发展,学生长时间、稳定地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40分钟以上。 3、注意的分配能力的发展。 4、注意的转移能力的发展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 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学习目标: 记忆: ☆ 注意、感知、观察、记忆、遗忘的一般概念 ☆ 注意和和记忆的分类 理解: ☆ 中小学生的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的特点 ☆ 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 运用: ☆ 运用注意规律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 能结合实际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培养中小学良好的 注意力和观察力 ☆ 结合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
(三)有意后注意
定义:是指产生在有意注意之后的一种与自觉目的相联系, 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1、有自觉目的 2、无须意志努力
三、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把握的对象的数目的多 少。 (二)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一定对象上所能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稳定性和年龄有关 7——10岁 10——12岁 12——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第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替使用,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 地保持集中 。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交替使用无 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不断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使注意的品 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3、加强意志锻炼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 5、运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
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3)规范学生行为。 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注意语言技巧。 (2)合理安排板书。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二)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第三节 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各种 实践活动的基础。
例如:第一次学习时间 1000秒
第二次学习间隔时 间 30分钟 1小时 10小时 24小时 48小时 1个月
学习时间(秒) 500 600 650 680 710 790
节省时间(秒) 500 400 350 320 290 210
节省百分比 50% 40% 35% 32% 29% 21%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
20分钟左右 25分钟左右 30分钟以上
两个概念: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起伏现象
(三)注意的分配( “一心二用 ”)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对象上去。
注意分配的条件 1、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要达到自动化 的程度. 2、动作技能的注意分配较容易,智力活动的分配很困难. 3、同一器官的不同活动的注意分配很困难.

平均用时 14秒 29秒 42秒
总用时 168秒 1512秒

启示: 36 个音节可分成 12x3 ,总用时为 168x3=504 秒,所 以,数量少的材料宜于整体识记,数量大的材料则分段记效果
较好。
( 3)识记直观、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识记有意 义材料优于无意义材料。 实验 2 材料 默出的平均数 15个无意义音节 4.47个 15个孤立单词 9.95个 15个单词所构成的句子 13.55个
二、记忆的种类
从记忆内容分,可把记忆分为: 1、形象记忆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 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2、语词记忆 3、动作记忆 4、情绪记忆 从信息在记忆库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分: 1、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0.25——2秒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2秒——1分 3、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4、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的进程进行了系统 的实验研究。他以自己做被试,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材 料,将识记材料学到恰好能背诵的程度,过了一段时间后再 重新学习,以重新学习节省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计算保持 量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根据表内数字绘制成一条曲线, 一般称之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注 :无意 义音 节由一 个元 音和前 后两 个辅音 组成 ,如 XAB 、 ZUT 、 BIP、、ROM等,它们不代表任何事物和现象。

主体的内部状态: (1)需要与兴趣; (2)精神状态; (3)知识经验;
2、影响因素
(4)期待心理。
(二)有意注意


1、定义 是指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因素 (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 (2)活动的合理组织 (3)意志力的水平 (4)间接兴趣 (5)过去经验
时间间隔
20分钟 1小时 8小时 1日 2日 6日 31日
重学时节省诵读时间百分数(%)
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2、影响因素 (1)识记的目的、任务
A、有意识记效果优于无意识记; B、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效果越好; C、较长远的识记目的,保证了较长久的识记效果。
(2)识记材料的数量
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花费的 时间也越多。
实验1 音节数 12个 24个 36个
根据Βιβλιοθήκη 忆的理解性,可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 记忆。 机械记忆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机 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 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材料 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记忆分为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无意记忆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记忆。 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 记忆。
注:无意义音节由一个元音和前后两个辅音组成,如 XAB 、 ZUT、BIP、、ROM等,它们不代表任何事物和现象。
(4)感觉通道的性质 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多种感觉通道的识记优 于单一感觉通道的识记。 实验 3 三种识记方法效果比较 视觉识记组 70% 听觉识记组 60% 视听结合组 86.3%
二、感知种类
(一)感觉种类
1、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