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要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915年,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的号角。《》杂志社不久迁往北京,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时务报》

D.《国闻报》

4.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5.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6.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木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朝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列几位:

①---《海国图志》一书的作者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③---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⑤---《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五个派别的代表。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其所代表的派别

②;③;④。

(2)②③④⑤所代表的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知识要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7.与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首先提出。他

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和“”。

8.激进的民主义者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9.“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段话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复古

B.提民主和科学

C.提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0.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1.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鲁迅---《狂人日记

D.胡适---《文学革命论》

1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维续,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

A.继续反封建

B.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13.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陈独秀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2.A

3.A

4.B

5.B

6.(1)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革命派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①教亡图存是主要目的,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7.民主科学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8. B 9.B 10.D 11.D 12.A 13.C 14.A

15.(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