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的培养和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四班

张行润

200900140177 摘要

通过在一定固定环境下培养根霉,毛霉,黑曲霉,青霉四种霉菌,先通过菌种的外形对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在显微镜低倍或高倍镜下分别观察四种菌的形态,孢子囊及孢子形态,菌丝形态等方面。发现根霉,黑曲霉和青霉菌丝均有横隔;青霉的分生孢子小梗呈扫帚状等现象。

关键词

土豆培养基(PDA)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载片培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

方法;

2)了解常见霉菌(根霉、毛霉、曲霉、

青霉、黑曲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霉菌的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细菌及放线菌粗几倍到几十倍。可以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来观察,通过无菌操作将薄层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使菌丝体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培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直接置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并可连续观察不同时期发育期的菌体结构特征的变化。

对霉菌也可以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进行染色,石炭酸可以杀死菌体及孢子并可以防腐,乳酸可以保持菌体不变形,棉蓝使菌体着色。同时,这种霉菌制片不易干燥,能防止孢子飞散,用树胶封固后可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三、实验材料及步骤

2.1 实验材料

根霉(Rhizopus),毛霉(Muco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土豆琼脂培养基(PDA),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小刀,U形管等。

2.2 实验步骤

1.配置培养基:

根据原料用量配置土豆培养基。配置时,先急火煮沸,在温火加热20min,若有浑浊出现,则需过滤,然

后定容。

包扎土豆培养基,甘油等其他用品。灭菌后取出备用。

2.培养小室准备及灭菌

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形滤纸片,滤纸片上依次放上“U”形载玻片搁架、载玻片、盖玻片(四片),盖上皿盖,牛皮纸包扎,于121℃灭菌30min烘干备用;

3.琼脂薄片制作:

a)将稍微冷却的培养基,倒在培养皿

中,做成薄平板。培养基应该要倒

得薄而均匀。注意无菌操作。

b)用解剖刀将琼脂薄平板切成边长

不大于1cm的琼脂薄片

c)用解剖刀将琼脂薄片移至小室载

玻片上(一个载玻片上方两块薄片)

4.取菌接种:

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待观察的霉菌孢子(霉菌菌种的表面轻轻刮取即可),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边缘,以便于霉菌生长。接种时只要将带菌的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碰几下即可。接种量要少,以免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而影响观察。

5.加盖玻片:

用无菌镊子将皿内的盖玻片盖在琼脂薄层上,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使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相当接近,但不能压扁。盖玻片不能紧贴载玻片,要彼此留有小缝隙,一是为了通气,二是使各部分结构平行排列,易于观察。

6.倒保湿剂:

每皿倒入约2-3mL 20%的经灭菌处理的甘油,使皿内滤纸完全湿润,以保持皿内湿度,盖上皿盖。制成载玻片湿室。

7.正置培养:

将平皿置于27℃恒温箱中培养一周。

8.观察:

将培养好的载玻片取出,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实验结果

3.1.1 根霉:菌丝无隔,有假根、匍匐菌丝。假根着生处有向上直立的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孢子囊,底部为半球形囊轴。

3.1.2 毛霉:孢囊梗直接由菌丝出,顶端为球形孢子囊

3.1.3 黑曲霉:菌丝有隔,气生菌丝分化为分生孢子梗(无隔),顶端膨胀为球状顶囊。

3.1.4 青霉: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顶端不膨大,无顶囊,多次分枝成几轮小梗,小梗顶端长孢子。分生孢子梗呈扫帚状。

图1. 根霉菌的假根(10x40)

图2. 根霉菌的匍匐枝(10x40)

图3. 毛霉的球状孢囊(10x40)

图4. 黑曲霉的球状顶囊(10x40)

3.2 实验分析

霉菌菌丝比较粗大(菌丝和孢子的直径达到3~10μm ),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而可用低倍、高倍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时,

图5. 青霉的帚状分生孢子梗(10×40)

就在于接种时涂菌太厚太多,导致霉菌局部或全部长得太密,反而不易于观察。因此,在接种时轻轻涂抹即可。

四、实验小结

本次试验的成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接种的时候不应该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太多太厚的孢子,并且接种需要接在固体培养基小块儿的边缘,以便于霉菌的生长。其次,无菌环境下进行各种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证菌种不被污染。再者,本次实验在观察霉菌的形态的时候,有特别的关注不同霉菌的细节及不同之处。比如菌丝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态等特征。通过细心比较各种霉菌细节状态的不同,我们就可以用来分别鉴定一些霉菌,扩展了视野。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实验.第4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有时整个视野里可能都是霉菌,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