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浅谈“以学定教”在小学劳技课程中的应用
小学劳技论文:浅谈“以学定教”在小学劳技课程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融知识、技术于一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大部分学校都开起了劳技课,学生也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劳技课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先要从学生入手,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空间、编织潜能与赏识精神,做到“以学定教”,让教学彻彻底底活起来。
[关键词]兴趣思维编织赏识以学定教《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它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一经开展,就吸引了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整个活动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每个细节,做到“以学定教”,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借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调动。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劳技课上教师恰当地将内容设计为有目的性、新颖性和适应性的情境,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直观情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别致的小鞋》这节课时,教师事先做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如帖了小动物、小花的、五颜六色的鞋)。
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这些漂亮的小鞋,学生欣赏完毕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老师,这个小鞋是怎么做出来的?”“老师,你的小鞋做的怎么这么像呀?”等等。
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对于这些漂亮的小鞋产生了兴趣,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
这时就把做鞋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纸,变成纸绳,想象设计一双鞋,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或者教师设计的小鞋的造型。
在这样直观情境的刺激下,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对劳技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小学劳动教育中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运用
小学劳动教育中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运用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小学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创造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运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目标和方法的单一性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实验,探究小学劳动教育中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运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技能培养为主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如项目制、团队合作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如单独作业、教师示范等。
2. 实验实施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根据课程安排,每周进行一次劳动课。
实验组学生将参与实践性的项目,如植物种植、手工制作等,要求他们通过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劳动。
对照组学生将进行传统的课堂作业,例如背书、填表等。
3. 数据采集(1) 劳动技能评估:在实验前、实验进行中和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测评。
(2) 教学观察:通过教学观察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4. 数据分析(1) 劳动技能评估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等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技能评估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2) 教学观察数据的内容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差异和关联。
三、方案实施情况:本实验的实施共涉及两所小学,每所学校选取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劳动课程内容和安排与普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保持一致,仅在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上进行差异化设计。
实验组学生参与了植物种植和手工制作等实践性项目,注重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对照组学生则进行传统的课堂作业,如填表和背书。
小学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小学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劳动与技术活动中学习、认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小学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劳动与技术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和耐心,培养他们主动动手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小学的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纸、画画等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亲手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技术课上,学生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玩具或模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
劳动与技术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的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探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数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量尺、画图等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此外,小学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劳动与技术活动中,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面临材料不够或工具不全等困难,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来解决问题,促使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劳动与技术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技能,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最后,小学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在劳动与技术活动中,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完成任务,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同时,劳动与技术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应用
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应用
引言
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意义、目标和具体应用。
意义
劳动教育课程的应用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目标
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应用有以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应用
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应用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和实
践活动。
2. 设置劳动实和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研究
和实践。
3. 组织劳动竞赛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结论
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中
小学应该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应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
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以学定教”理念在劳技课堂运用中的“四定”原则
真 正 关 注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通 过 这 样 的 目标 设 计 ,
课堂 上基 本是 以教 师对知 识技 能 的讲解 、 示范 、 传
让 学 生热 爱手 缝 , 体验 成 功 , 学会 自理 , 真 正 把 学 生放 在第一位 , 促 进学生 各方面的 发展 。
授 为主 , 学 生 只是 接受 者 , 他 们被 动 地接 受 知 识 , 被动 地倾 听 , 被 动地 学习技 能 。课堂 上师 生 间 、 生 生 间 的 互 动 少 之 又 少 。可 以 说 学 生 的 自主 性 、 创 造
对技术 的要 求逐步 推进 , 符合 学生发 展的特 点 。除 技 术的学 习之外 ,有 关手 缝的 知识 又 有一 定 的涉 及, 对 于 手缝 的特 点及 历史 的 了解 、 材 料工 具 的选
择、 生 活 中遇到 的 问题 的解 决都 有 了一定 的体 现 ,
教 学 月 刊 . , J 、 学 版2 0 1 6 / 1 2 综 合 2 3,
习 态 度 以及 思维 方式 。 根 据 学 生 的 这 些 特 点 来 设
计教 学 。
( 一) 选 择 学 生 适 合 的课 堂 学 习方 式 教师可 针对不 同的学 习内容 , 选 择 适 合 学 生 的
‘ ‘ 以学定教 "理念在劳技课堂运用 中的
“ 四 疋 审" 原 则
口 张赛儿
【 摘 要 】 ‘ ‘ 以学定教” 的理念在 劳技课 堂 中的运 用需要 牢牢把 握“ 四定” : 一定教 学 目标 ,
二 定工具材料 , 三定教 学手段 , 四定课 堂生成。这 “ 四定” 实际上都 无法与学生的发展脱 离, 只
为例 来谈谈 。
一 、
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
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1. 引言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小学课程中,劳动教育应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实践。
2. 劳动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基本概念、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等。
- 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 劳动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4. 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劳动教育应贯穿在中小学课程的各个环节,具体应用如下:4.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劳动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基本概念、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如种植、制作、清洁等,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4.2 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劳动技能比赛、劳动模范评选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4.3 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支教、环保、扶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总结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方向探讨与研究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方向探讨与研究在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学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劳动与技术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方向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性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模型搭建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中。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引入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也需要与时俱进,引入现代科技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各种实践操作的过程和技巧。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实践操作的要点和技巧。
另外,可以运用一些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虚拟实验软件可以提供各种实践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能够加深对实践操作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开展创意设计、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和改进。
例如,在手工制作的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作品。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勇于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小学劳动与技术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应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与“学”研究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29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与“学”研究文/余珊摘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进行相互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很多的新变革。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小学过于关注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忽视了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育,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要真正认识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重点针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展开探索,积极探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而努力彰显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引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接受新鲜事物上也有较强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尝试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小学生们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地促使小学生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高质高效的“教”与“学”。
1 营造轻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生活美、自然美、形象美、心灵美、精湛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主动“学”的良好教学体验。
随着当前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师在劳动与技能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劳动成果,充分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时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力,增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
例如教师在进行制作垃圾桶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小学生们展示多种多样形式的垃圾桶,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们的视觉器官得到有效刺激,同时引发小学生们的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小学生的创造热情。
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论文
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论文1. 引言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2. 目标与意义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增强对实践的认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教学方法3.1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践体验式教学法,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各种实际劳动活动,例如植树、种菜、清洁卫生等。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2 合作学习法劳动教育强调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法,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一起完成校园环境的美化,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种植比赛或团队建设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4. 教材和资源4.1 劳动教育课本编写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本,内容包括劳动的意义、技巧和安全知识等。
课本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4.2 劳动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劳动的场地,例如学校的花园、图书馆或者社区中的公共空间等。
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4.3 劳动工具和装备为学生准备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劳动工具和装备,例如小型锄头、水壶、园艺工具等。
确保工具的质量和安全,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劳动活动。
5. 评估与反馈5.1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后,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可以通过展览、学校网站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学生的劳动成果。
5.2 个别辅导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在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小学劳技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小学劳技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小学劳技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引言:小学劳技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劳技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小学劳技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劳技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小学劳技教学的重要性劳技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劳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劳技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实践性。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劳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劳技教学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完成各种任务,如制作手工艺品、搭建模型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此外,劳技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劳技教学的实施方式小学劳技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施。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劳技课程。
在劳技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劳技技能,如木工、电工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劳技领域,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劳技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手工制作比赛、模型搭建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劳技实践活动。
通过与外界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劳技环境,并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三、劳技教学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劳技教学的案例分析。
某小学开设了木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木工基本技能,并制作一些简单的木制品。
在课程中,学生首先学习了木工的基本工具和操作方法,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开始制作木制品。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木材、如何使用工具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逐渐掌握了木工的基本技能,并完成了一些简单的木制品。
小学劳动论文:浅谈小学劳技教育
劳动着,成长着,快乐着——浅谈小学劳技教育本文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对于身处现代社会,逐渐脱离体力劳动的孩子们来说,劳动教育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教育,使孩子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劳动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
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劳动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我们身处一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学生理传统的农业劳动、体力劳动越来越远。
在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透露,去年的一项权威机构调查发现,51%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72%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31%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的家务。
面对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有很多专家呼吁:“劳动教育应该纳入素质教育体系,贯穿基础教育始终。
”“在法制层面上强化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保证他们尽量多参加一些家务和社区劳动。
”我们小时候一直所倡导的“劳动最光荣”似乎已经越走越远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1、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轻视体力劳动。
我们的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千万不要做农民。
”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潜意识里觉得体力劳动者很低贱,因此,就会轻视体力劳动。
很多孩子都希望长大了当科学家,当明星等,很少有人希望当一个农民或普通劳动者。
2、父母、老师都看重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劳动。
我们的升学,都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分高低的。
没有一个学校会以劳动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总体水平。
所以,在老师和家长的心目,分数最重要,成绩最重要,至于劳动,那是可有可无的。
小学劳技教学——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学劳技教学——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因此,小学劳技教学的引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探讨小学劳技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引入劳技教学。
一、小学劳技教学的意义劳技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一系列实际任务,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劳技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劳技教学的方法1. 实践操作:小学劳技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板和剪刀制作各种几何图形,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2. 团队合作:小学劳技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实践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创新思维:小学劳技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度,让他们在实践任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小学劳技教学的效果小学劳技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比于单纯的听讲和记忆,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其次,劳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不断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劳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劳技论文:唤醒劳技教育的生命活力
唤醒劳技教育的生命活力【内容摘要】在浙江省小学劳技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小学《生活与劳动》将更名为《劳动与技术》,并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动手操作是劳技课的重要环节。
教学时,既不能以单纯的劳动代替劳技课教学,也不能以讲授、示范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因此,笔者认为首要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想学、乐做,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一、魅力语言,让学生趣学乐做,包括导入语言趣味化,教学语言启示化,评价语言激励化;二、实践方式多样,让学生趣学乐做;包括情景演绎法,课外延伸法,自我探究法。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程改革实践想学乐做劳动不仅创造出财富,也使人精神充沛。
为给孩子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打好基础,应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性地劳动。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
在浙江省小学劳技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小学《生活与劳动》正式更名为《劳动与技术》,并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
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但就其性质而言变化是巨大的。
在新课程的体系中,我们在实施教学中要明确:随着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的增长,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强调技术素养的教育。
在劳技课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想学、乐做,本着对小学劳技课的热爱,下面我就谈点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魅力语言,让学生趣学乐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准确地运用语言。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更加要求教师的在教学语言设计多花功夫、花大功夫。
(一)导入语言趣味化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浅析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046-2020年第2期(总第202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小学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有效保障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在传统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倾向于开展模式化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这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一、正确把握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与“学”的意义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因此,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有效地突出学生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提升[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尺度,是提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正确地把握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与“学”,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对“教”与“学”进行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弥补传统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二、传统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更加趋向于模式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小学劳动论文:浅谈小学劳技教育
小学劳动论文:浅谈小学劳技教育背景问题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劳技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就业前景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小学劳技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小学劳技教育质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调查研究要解决小学劳技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小学劳技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采访小学教师,了解他们对小学劳技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在多个小学中开展观测,了解小学劳技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收集小学劳技教育相关的文献和报道,分析小学劳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小学劳技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提高教师水平小学劳技教育的质量与教师水平直接相关。
因此,提高小学劳技教育的教师水平是提高小学劳技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要提高小学劳技教育的教师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和需求;•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推广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因此,推广新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劳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推广新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推广电子化教学模式,借助数码设备、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优化教学效果;•推广“互联网+”劳技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教育资源,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共享;•推广“生产性学习”模式,通过拓展学校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劳技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更广阔的未来就业前景。
当然,这些方案仅仅是一些初步的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节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小学劳动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实施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劳动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阶段。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实践,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劳动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劳动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功与挫折,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小学劳动实践教学现状1. 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劳动教育是“配角”,与学科教育相比,地位较低。
2. 教学内容单一劳动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陈旧劳动实践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演示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劳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过程体验。
加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及劳技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优化
加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及劳技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优化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劳动与技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技术能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加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以及劳技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一主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生可以学到实际生活中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劳动与技术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方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1. 项目式学习法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际需求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可以设计一个小型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东西,比如木制模型车等。
2.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进行实验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实验教学法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能来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3. 访问和实习访问和实习是一种将学生引入真实工作环境的方式。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访问和实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实际的工厂或企业,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作的过程,并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
四、劳技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优化1. 教育资源整合为了加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需要整合各类劳技教育资源。
这包括教学材料、设备、工具和师资等。
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投资,以便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学践并行 享受劳技——浅谈小学劳技课教学
2020年9期┆7争鸣学践并行 享受劳技——浅谈小学劳技课教学胡黎琳摘 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思维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它通过学生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了创造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相互之间合作,及培养学生之间团队意识,又激发学生参与浓厚兴趣,以趣激学,享受乐趣。
以趣贯践,享受智趣。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劳动竞赛中体验快乐,让他们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享受乐趣、享受成功。
关键词:劳技;创新;实践;享受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低段的劳技课教学是培养儿童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以及动脑、动手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起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燃烧起来。
”对于小学的劳技课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能让我们的课堂耳目一新?由此,我认为对于低段的劳技课应树立新的理念——享受劳技。
为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享受劳技课带给他们的无穷欢乐。
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要以认真积极地态度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以趣导学,以趣激学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思维敏捷,充分发挥创造才干。
小学生学习动机来源于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学生自觉学习,智力开启,潜能发展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劳动与技术》课有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能加以引导激发,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情景趣味的导入,使其诱发心动小学生具有爱思考、好动手、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在课的一开头,我们老师可以巧妙的设计导语,往往会激发学生很浓的学习兴趣,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于小学劳技课的文章 科学教育与劳技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劳技课的文章材料科学教育与劳技教育的几点思考1.在一般教育中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开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是完成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当代科技、经济的迅速开展,使现代生产劳动日益向智力型开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能够手脑并用,全面和谐地开展。
因此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积极实验,探究具体特点、规律,这是改革一般教育,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的必定要求。
2.在十八世纪的近代一般教育初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被逐渐纳入课程,形成近代的智育,后开展到体育、美育。
但在总体上说,这种教育根本上属于“文化知识〞教育。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X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开展,生产与各种社会职能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技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的一般教育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当今社会在肯定意义上可算是技术社会。
现代技术不仅广泛渗透在生产、各种工作职能与治理之中,而且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家庭生活圈子。
虽有知识而缺少足够技术、技能的人,不仅越来越难以胜任工作和参与社会交往,甚至面临生活与生存的困难。
因此,把以劳动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教育引进课程,这是学校教改的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教学-----一般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学------之间的那种严格的区别必须加以废除;而教育,从初等阶段到中等阶段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
〞许多国家在小学开设劳动课、手工课,或创立综合中学,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大规模地打算新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
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
(整理)小学劳技论文:对提高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心手结合精彩跃然而出——对提高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摘要:小学劳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实现以劳增智、以劳辅德、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文通过“巧设导言,激发兴趣”、“科学讲解,简明扼要”、“规范示范,模仿有门”、“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成果展示,课堂评议”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关键词:劳技;导言;讲解;示范;实践;展评;小学劳技课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实现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都说教无定法,因材实教,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在同一课程中,也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小学劳技课应该使用哪种更实用的方法呢?劳技课以训练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为主,通过学生接触实际,手脑并用,突出实践操作和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从劳技教材的编制特点来看,上好劳动课的法宝是“实践教学”。
因为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能更快地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实践中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个心手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一、巧设导言,激发实践兴趣导入对于一堂课来说很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求知欲,同时发展学生的情感素质。
都说儿童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是兴趣。
凡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因此才要精心设计导入部分,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一开始,教师设计精彩的导言,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之集中注意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
而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谈话导入、讲故事导入、讨论导入、操作导入、示范导入等等,要采取何种导入形式当然是因课而异。
当然,任何一种导课形式的设计应用,也要有所讲究:1.要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新事物的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融知识、技术于一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大部分学校都开起了劳技课,学生也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劳技课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先要从学生入手,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空间、编织潜能与赏识精神,做到“以学定教”,让教学彻彻底底活起来。
[关键词]兴趣思维编织赏识以学定教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它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一经开展,就吸引了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整个活动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每个细节,做到“以学定教”,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借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调动。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劳技课上教师恰当地将内容设计为有目的性、新颖性和适应性的情境,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直观情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别致的小鞋》这节课时,教师事先做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如帖了小动物、小花的、五颜六色的鞋)。
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这些漂亮的小鞋,学生欣赏完毕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老师,这个小鞋是怎么做出来的?”“老师,你的小鞋做的怎么这么像呀?”等等。
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对于这些漂亮的小鞋产生了兴趣,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
这时就把做鞋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纸,变成纸绳,想象设计一双鞋,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或者教师设计的小鞋的造型。
在这样直观情境的刺激下,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对劳技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新颖情境
例如在剪纸课上,教师以一个小魔术导入新课: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很简单的折好了,接着很随意地用剪刀一剪,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竟是一个规则的形状,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跃跃欲试,都想学一招。
此时只须说明操作要点,学生个个都会全身心投入制作中,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些提议,供他们参考。
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兴趣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借指导实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现实的实践活动,而小学劳技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实践
性。
实践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劳技课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劳技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拓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空间。
1、动手实践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整理房间》一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找资料或咨询爸爸妈妈得到一些关于整理房间的知识,并说一说房间应该怎么整理。
课堂中,结合学生得到的整理房间的知识,大家一起讨论有没有更好的整理方法。
课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并使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到父母平时整理房间的不容易。
整个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实践操作有个整体感知和理解,拓展了思维空间范围。
2、自主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四年级下册《菱形风筝的制作》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从提倡自主学习出发,精心设计“了解风筝”——“放飞风筝”——“制作风筝”——“设计新风筝”的四步教学模式:通过“了解风筝”,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借助“放飞风筝”,使学生回归自然,激发兴趣,同时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学会调节风筝重心及拉线角度等技术;动手“制作风筝”,使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手工技能,让学生感受劳技课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在“设计新风筝”的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开放,设计出了各种形状多样、款式新颖的风筝。
这样,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大胆想象,既拓展了思维空间,又体验到劳技课的价值。
三、借美育渗透——发掘学生的编织潜能
高尔基认为:“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
”劳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初步的劳动技巧,其归宿在于创造美。
由此看来,劳动与美育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美育内含在劳技教学中,在劳技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美的教育,可以发掘学生的编织潜能,领悟劳动成果的欢乐,提高劳动美的认识。
1、编织技巧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编织物》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编织物,如:中国结、草帽、凉席、围巾等。
引导学生认识辨别由不同材料织成的手工编织品,看一看、摸一摸、观察、触摸丰富多彩的编织品,识别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织成的。
如果我们学编织,可以用哪些材料?你打算编织什么?编织品的格纹可以多样化一些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用各种颜色的纸、绳线、彩带、竹篾条等编织不同的编织品,掌握主要的编织技法及设计花色式样等艺术技巧,体验编织的乐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2、色彩搭配
例如在编大鱼和小鱼时,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的知识,像黄色亮度最高,尤其灿烂、辉煌,但经不起白色的冲淡;当用黑、紫、深蓝反衬时, 能加强;淡粉色能使之变柔和。
像橙色较温和, 是一种很活泼辉煌的色彩、富足快乐的色彩,稍加黑则较稳重,蓝橙对比时较生动。
加入这些色彩的搭配学,学生编织出来的作品色彩就会生动的多,作品更加赏心悦目,同时也使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四、借作品展评——培养学生的赏识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赏识劳技制作中的这种特殊的美。
劳技课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一一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教师应带着一种“放”的评价手段去欣赏、去激发他们创造。
在我们的劳技课中,评价标准并不统一,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学生,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赏识精神。
1、多设奖项
例如当学生明确了作品的制作要求后,教师先设置一系列的奖项:“最佳创意奖:有一定的想象力,创意别具一格;最佳制作奖:制作精美,外形美观;最佳团队奖:小组分工明确,合作融洽”。
待学生完成作品后,全班评一评:每组选一个最漂亮的或者是最有创意的作品拿上来比一比,评一评。
请学生代表投票分别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团队奖,并说一说理由。
同学间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让学生在同伴的欣赏中学习,在欣赏中激励,在欣赏中发展。
2、多元评价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纸花》一课中,学生们经过小组合作,已经基本上在课堂中把作品做好了。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让学生先自己介绍设计意图,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其它学生可以评价他这么设计的优缺点。
最后,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不足的地方,鼓励其他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去思考更好的处理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怎样才能做得更漂亮、更完美。
最后用10分制请这组学生给其他组的同学打分。
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机会,使学生对作品的赏识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劳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意挖掘劳技课中的育人因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我相信,劳技教育一定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劳动技术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徐长发:《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
3、于广明:《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