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换气与增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2.利用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4.组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技术工具:互动白板、答题器等,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内容。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它是连接呼吸生理学知识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呼吸全过程,并为后续学习血液循环、氧气在体内的运输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依据探究学习理论,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从而深入理解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4.柴油机的换气与增压(9-26)
4.柴油机的换气与增压定义:这个工质更换的过程称为换气过程,它指的是柴油机从开始排气、扫气到进气结束的整个气体更换过程。
换气过程进行完善,压缩过程开始时残留废气量少,存留在气缸中的新鲜空气量多,就为燃油的完全、及时燃烧创造了良好条件。
燃油的完全而及时的燃烧,不但使柴油机发出更大功率,提高其动力性;使柴油机有高的热效率,提高其经济性;而且,完全而及时的燃烧还意味着减少结炭和较低的循环平均温度,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减少排气污染也必须有好的换气质量。
因此,换气质量的好坏是柴油机工作优劣的先决条件。
作用:更换工质,为下一循环燃油的燃烧创造必要条件。
要求:废气从气缸内排除得愈干净愈好,充入气缸的新鲜空气量愈多愈好;消耗的功及流失的空气量要少。
1.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形式在二冲程柴油机中,不同的换气形式对换气质量以至对柴油机性能有重要影响。
至今已出现多种换气形式。
根据气流在气缸中的流动路线,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形式可分为弯流与直流两大类。
每一大类中又有不同的换气形式,即: 横流(图1-2-4)回流(MAN 低速机)弯流 排气口有阀控制半回流(Sulzer 低速机)简单半回流排气阀—扫气口式(B&W 、三菱及Sulzer RTA )直流排气口—扫气口式1.弯流扫气扫、排气口布置于气缸下端,扫气空气由下而上,然后由上而下地清扫废气。
横流扫气的船舶主机已淘汰多年,目前仍有半回流和回流两种。
1)半回流(新横流)扫气Sulzer 公司大型柴油机的传统形式。
进气口布置在排气口同侧的下方及两侧。
如图1-2-6所示。
其气缸盖结构较简单,不用设排气阀。
扫气口在纵向(与气缸轴向成角度)和横向(与气缸径向成角度)两个方向均有倾斜角,使扫气空气进入气缸后有向上和绕气缸轴线旋转的运动。
活塞顶的形状也有引导扫气空气向上的作用。
这样可控制气流方向,防止进气直接流向排气口,减少新、废气掺混,提高换气效率;避免死角,减少残留废气,提高换气质量。
第三章 换气和增压3.5
二冲程纯废气涡轮增压的当量系统
二冲程柴油机的通流特性
6L60MCE的配合运行线
(二)四冲程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通流特性与转速有关、与气阀重叠角有关 要点:工况变化会导致涡轮能量的变化和压气机背压的变化
第四节 增压系统的故障与 维护管理
• 一、增压系统的故障 • 二、维护管理
一、增压系统的故障
–
– –
1)串联旁通增压系统 2)并联增压系统 3)串联涡轮增压
废气涡轮增压带电动辅助鼓风机
活塞底泵
机械串联增压
并联增压
串 联 涡 轮 增 压
第三节 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 一、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特性 • 二、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注 意 喘 振 线 的 位 置
•
1)涡轮增压器的定期清洗、拆洗 • 涡轮清洗在部分负荷时进行,以排水颜色为准; 干洗不必降速 • 2)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清洗(避免缸套进水)
–
3.增压器的拆装
压气机清洗装置
–
– – – – –
1.增压压力低于正常值 负荷相同,但转速低(P136页4条); 负荷相同,转速也相同(漏气)。 2.增压压力高于正常值(能量、涡轮状态) 3.增压器强烈振动(叶片折断、不平衡) 4.增压器轴承损坏
二、维护管理
–
1.增压器轴承的维护管理(滚动自润滑、 滑动外循环半永久) – 2.增压系统主要部件的清洗
三、废气涡轮增压器及增压系统 其它部件
• (一)废气涡轮增压器 • 一般πk<1.7的,称低增压;πk为1.7~ 2.5 的,称中增压;πk为2.5~4.0的, 称高增压;πk>4.0的,称超高增压 • (二)动力涡轮 • (三)增压空气冷却器及水雾截留器
发动机原理第三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惯性进气
进气迟闭角:从进气下止点
河
到进气门关闭为止的曲轴转
南 理
角。
工
大
学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上止点
下止点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气门叠开现象和气门定时
气门叠开 配气相位 气门定时 扫气现象
进、排气提前角和迟闭角:
排气提前角:30~80°CA
南
理
工
TS ,Ta ,c , ρs
大
学
§3-3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 减小进气系统阻力 ➢ 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 有效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 ➢ 有效利用排气管的波动效应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一、减少进气系统阻力
一)进气门:阻力最大
气门的流通能力——时面值或角面值
Af
dt
1 6n
Af
d
=6nt
pa ps pa
流动阻力和转速关系
pa
v 2
2
和v
进气阻力的主要措施: 进气管长度、转弯半径、
管道内表面粗糙度;气流速度;增压中冷
和 r : ,Vc , r ,c
r c 燃烧恶化
河 南
汽油机: =6~12 r =0.05~0.16
理 工
非增压柴油机: =14~18 r =0.03~0.06
用电磁阀将高压共轨内油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油 压柱塞位置控制气门升程。
为精确控制气门升程 设置气门位移传感器
油压式可变配气机构的特点:
➢控制自由度高,提高进排气效 率气门的丰满系数接近1;
➢主要缺点:存在气门落座速度
河 南
柴油机的换气和增压
柴油机的换气和增压柴油机从开始排气、扫气到进气结束的整个气体更换过程称为换气过程。
换气过程进行的完善,压缩过程开始时残留的废气量就少,寸留在汽缸中的新鲜空气就多,就为燃油的完全、及时燃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燃油完全、及时的燃烧,不但使柴油机发出更大的功率从而提高其动力性,使柴油机有较高的热效率,提高其经济性,而且完全的燃烧还意味着结碳减少,改善排气的污染,及时的燃烧还以为着较低的循环平均温度,从而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
因此,换气质量的好坏是柴油机工作优劣的先决条件。
一.四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因为汽缸压力及排气管内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而变化;进、排气阀的通流截面积也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气体流动的特点,将换气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自由排气阶段:当排气阀开启时,汽缸压力远远高于排气管压力,排气管压力与汽缸压力之比小于临界值,气体流动为超临界流动,汽缸内废气以音速流过排气阀最小截面处。
汽缸压力迅速下降,排气管压力升高。
当排气管压力与汽缸压力之比大于临界压比时,气体流动转入亚音速流动阶段。
到某一时刻,汽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压力时,自由排气阶段即告结束。
***强制排气阶段:活塞上行将汽缸内的废气强制推挤入排气管的阶段,即为强制排气阶段。
由于排气阀延迟关闭,此阶段的末尾可利用排气管中废气的流动惯性把汽缸内的废气继续吸出。
***进气过程:进气阀提前开启,汽缸中的废气压力低于进气压力时开始进气。
进气流具有一定的惯性。
进气阀滞后关闭可使气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进气终了时汽缸压力接近或略高于进气管压力。
***气阀叠开和燃烧室扫气过程:在气阀叠开期间,进气管、燃烧室和排气管连通起来,当进气管中压力比排气管压力高时,新鲜空气进入汽缸并驱赶残留在燃烧室的废气一并进入排气管。
这样,既有利于清扫残余废气、增加新鲜空气量,又有利于降低燃烧室部件冷却液难以冷却到的高温壁面的温度。
但是,应该指出:气阀叠开角并不是大的就好,因为进气阀开启过早会造成废气倒冲入进气管;排气阀关闭过迟,过量的扫气空气会降低涡轮前排气温度,减少增压器涡轮获得的可用能。
柴油机的换气与增压
四、换气机构的故障 1.气阀机构 1)阀面与阀座的磨损 2)阀面与阀座烧损 3)阀杆卡紧
4)阀杆和阀头断裂 5)气阀弹簧和弹簧盘断裂 6)阀壳产生裂纹 2. 气阀间隙测量与调整 3.气阀定时的检查 气阀定时的测量与调整只有在气阀间隙 符合要求时才能进行,气阀定时涡轮增压 采用增压技术是提高柴油机功率或平均有效压力的最有效途径。 一、柴油机增压概述 1.机械增压 增压器1由柴油机曲 轴通过齿轮2直接驱动的 增压方式称为机械增压。 2.废气涡轮增压 用柴油机排出的废气 驱动的涡轮d带动的增压 方式称为废气涡轮增压。
3.进气阶段
二、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 1.自由排气阶段(B-R) 从排气口(阀)开启点 B 起到缸内压力与扫气压力 pk 相等的点 R 为止的这一阶段, 可分为超临界阶段和亚临界 阶段。 2.强制排气阶段(R-C) 从进气开始 R 点到活塞经 下止点再上行而在 C 点关闭 扫气口为止的阶段,靠新气 与缸内废气的压力差,利用 新气清扫废气。 3.过后排气阶段(C-E) 从扫气口关闭的C点到排气口关闭的B 点为止的阶段,是一个损失新气阶段, 越短越好。 影响因素:扫排气重叠角的大小、气阀 (口)开启的延续时间和气阀(口)的 流通面积的大小。
3.复合增压 既采用涡轮增压器, 又采用机械驱动式增压 器。
二、废气能量分析 g- 0- a- h一 g:压气机消耗的 总能量; g- 2- 4- i一 g:扫气空气对涡 轮所作的功; 4- 2一 1- 5- 4:活塞推出废气 所作的功,由柴油机活塞给予; 5一 1- f- e一 5:从废气中取得 的部分能量; 5 - b - e - 5 :脉冲动能能,或 叫变压能。 三、废气涡轮增压的两种基本方式 1.等压涡轮增压
第四节 废气涡轮增压器 一、废气涡轮 把柴油机的废气能量转变成推动增压器转子 旋转的机械功。有轴流式和径流式两种废气涡轮。 喷嘴环由铸铁铸成的喷嘴内、外环和耐热钢 制成的喷嘴叶片组成,外环上铣有数道通槽,外 环与涡壳之间也留有一定的间隙,喷嘴叶片形成 的通道从进口到出口呈收缩状。 工作原理: (1)具有一定压力p0和温度T0的气缸排气以速度C0流 入喷嘴。在喷嘴收缩形流道中膨胀加速,部分 压力能转换成速度能。 (2)喷嘴出来的燃气压力和温度下降至p1、T1而流速 增高到 C1 ,再进入叶轮叶片间的流道时,气流 被迫转弯。 ( 3 )离心力作用,迫使气流压向叶片凹面而企图离 开叶片凸面,使叶片凹、凸面间产生压力差。 作用在所有叶片上压力差的合力 pu 对转轴产生 冲击力矩,使叶轮沿该力矩的作用方向旋转。 ( 4 )叶轮叶片的通道收缩,燃气继续膨胀。当气流 在旋转的叶轮中流动时, 因膨胀加速而给涡轮
柴油机的换气与增压课件
02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 括去噪、滤波、计算等,以得
到准确的工况数据。
03
数据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换气 和增压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以及换气和增压设备的效率等
。
结果展示与讨论
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和表格展示实验结果,包括换气和增压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以及换 气和增压设备的效率等。
喷油器
将燃料喷入气缸内,与压缩空气混 合燃烧,产生动力。
增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车辆动力提升
通过增压技术提高发动机的进气 密度和喷油量,增加发动机的动 力输出,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
载重能力。
工程机械
利用增压技术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为工程机械提供更大的动力和
可靠性。
船舶动力
在船舶动力系统中采用增压技术 ,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为船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输
实验步骤
首先安装换气设备,然后将柴油机启动并逐渐增加负载,同时记录各个工况下的数据,包括转速、扭矩、排放等。接 着安装增压设备,重复上述步骤。
实施细节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柴油机的稳定运转,避免突然的负载变化,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01
数据收集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实验过 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转速、
涡轮增压器
通过涡轮将空气压缩并送入气缸,提高 柴油机的功率和效率。
换气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空气流量不足
进气门磨损
排气不畅
由于空气滤清器堵塞、进气管漏气等原因 导致空气流量不足,影响燃烧效果。解决 方法是定期清洗空气滤清器和检查进气管 是否漏气。
第三章换气过程
增压柴油机0-0.03
r↑?ηCH ?,而且燃烧恶化
3)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是进排气门启闭角与曲轴转角的关系。
适当的配气相位,可获得较高的充气效率。
*进气滞后角对ηCH的影响最大。
*转速↑?进气滞后角↑
※改变进气滞后角可以改变ηCH、扭矩和功率随转速变化的趋向。图3-8
配气相位是靠?控制的
复习思考题
1、换气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换气损失包括哪些?排气提前角对换气损失有何影响?
3、什么是充气系数?当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大气压力变化时,ηCH怎样变化?
4、在配气相位中对ηv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当其变化时ηCHmax对应的n有何变化?
一、换气过程
分五个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
2、强制排气阶段
充气效率ηCH(ηv)
指每循环实际封存在气缸内的新鲜充量ma与在进气状态下
(Ps、Ts)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m’之比。
ηCH=ma/m’ =Vs/Vh
Vs—实际进入气缸新鲜充量体积(进气状态)
Vh—气缸工作容积
实际上,ηCH<1。?(三个因素)(汽0.7~0.85;柴0.75~0.9)
※进气状态—对非增压发动机,指空气滤清器后进气管内的气体状态(压力和温度);对增压发动机,指增压器出口的气体状态。
1、使用因素
(1)转速n
n??进气流速?
?流动阻力?
?Pa? ?ηCH?
n过低?惯性进气?
? ηCH?
一定的进气系统,一定负荷下,有一个转速对应的充量系数最大。
2)负荷
汽油机:
负荷? ?
节气门开度? ?
进气阻力? ?
进气终了压a?
发动机换气过程
发动机原理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统称为换气过程。
换气过程的任务是将气缸内废气排除干净,并充入尽可能多的新鲜气量--在柴油机中是空气;在汽油机中是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可燃混合气),这是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条件。
燃料在气缸内完全燃烧需要一定量的空气,完全燃烧时汽油与空气的体积比约为1:10000,而柴油与空气的体积比还要更大一些。
由此可见,可燃混合气中燃料所占容积比例很小,所以充入气缸的混合气燃烧放热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充入缸内的空气量多少。
每循环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多,既可多供给一些燃料,又可以提高燃料的完全燃烧程度。
提高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
此外,换气过程有功率损失使热效率降低。
换气过程的好坏对发动机零件的热复合、排气冒烟、大气污染等也有一定影响。
为了不断提高发动机性能,必须深入研究换气过程的进行情况,分析影响充气量的各种因素,找出提高充气量和减少换气损失的方向与措施。
3.1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换气过程四行程发动机配气机构均采用气门换气方案,其换气过程是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曲轴转角380°~490°。
根据气体流动特点和进排气门运动规律,换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惯性排气、准备进气、正常进气和惯性进气六个阶段,如图3-1所示。
图3-1 换气过程气缸压力、排气管压力、进排气门流通截面积的变化(a)气缸压力、排气管压力随曲轴转角θ的变化曲线(b)进排气门相对流通截面积随曲轴转角θ的变化曲线(c)四行程发动机进、排气门开闭时间1. 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在下止点前开启到活塞行至下止点这个时期称自由排气阶段。
该阶段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排气提前角,一般为40°~80°轴转角。
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气门开启与关闭不能太快,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活塞到下止点时排气门才开始开启,在开启初期开度极小,废气不能通畅流出,气缸内压力下降缓慢,不能实现充分排气,而且在活塞向上止点回行时会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
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4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和增压
Vs n V= i × 60 = 0.03inVs 1000 2
气缸工作容积( ); 式中 Vs——气缸工作容积(L); 气缸工作容积 i——气缸数; 气缸数; 气缸数 n——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转速 / )。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ε Ts pa 1 ηv = ξ ε − 1 ps Ta 1 + γ
二、换气损失
1. 排气损失 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 气行程开始, 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 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 称为排气损失。 失,称为排气损失。它可 分为: 分为:
• 自由排气损失(图中面积 自由排气损失( W)。它是因排气门提前 )。它是因排气门提前 )。 打开,排气压力线从b’点 打开,排气压力线从 点 开始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 开始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 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 强制排气损失(图中面积 强制排气损失( Y)。它是活塞将废气推 )。它是活塞将废气推 )。 出所消耗的功
2. 强制排气阶段 此阶段废气是由上行活塞强制推出。由于要克服排气门、 此阶段废气是由上行活塞强制推出。由于要克服排气门、 排气道处的阻力,缸内平均压力比排气管平均压力略高一些, 排气道处的阻力,缸内平均压力比排气管平均压力略高一些, 一般高出10kPa左右。气流的速度愈高,此压差愈大,耗功 左右。 一般高出 左右 气流的速度愈高,此压差愈大, 愈多。 愈多。
2. 进气损失 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 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 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 ),损 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 失的功相当于X所表示的面积,称为进气损失。与排 失的功相当于 所表示的面积,称为进气损失。 所表示的面积 气损失相比,它相对较小。 气损失相比,它相对较小。 3.泵气损失 泵气损失 (X+Y)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与增压
讨论
机械增压:低转速时扭力输出大, 机械增压:低转速时扭力输出大,但是高转速时功率输出有 扭力输出大 受发动机转速局限); 限(受发动机转速局限); 废气涡轮增压:高转速时功率输出强大 功率输出强大, 废气涡轮增压:高转速时功率输出强大,但低转速时力不从 心。
发动机的设计师们于是就设想把机械增压和涡 轮增压结合在一起,来解决两种技术各自的 轮增压结合在一起, 不足, 不足,同时解决低速扭矩和高速功率输出的 问题。 问题。
18
3 复合增压 机械增压+ 机械增压+涡轮增压
2005年 大众开始将这套 2005年,大众开始将这套 技术装配到大量生产的民 用车型高尔夫1.4TSI上, 用车型高尔夫1.4TSI上 高尔夫1.4TSI 这套系统被称作“ 这套系统被称作“双增压 -Twincharger”。 Twincharger 。
14
15
16
优点: 优点: 利用了废气的能量。 利用了废气的能量。增压效率高于机械增压。 缺点: 缺点
1 涡轮迟滞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面临的最大难题:启动时低速运 转,废气排量小,增压不能同步起效; 2 在低转速时,涡轮增压器没有介入,同时废气仍然要驱动涡 轮旋转,排气没有自然吸气发动机顺畅,此时的发动机扭力 输出要比同等排量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还要弱; 3 发动机的转速升高到3000 转以后,涡轮增压器突然介入,这 个时候产生的动力将陡增。这种动力的突然增加影响了动力 输出的平顺性,给驾驶舒适性带来一定影响。
19
一级增压
有两个增压控制阀
二级增压
20
• 发动机在双增压器的作用下最大输出功率为125kW,最大 扭矩为240Nm。从0 至100km/h 只需7.9 秒。1.4L动力达 到2.5L发动机水平,但油耗却降低了20%,平均油耗只有 7.2L/100km。在1750rpm 就发出了最大扭矩240 Nm,并一 直到4500rpm。 • 优点是适合全部工况。 • 缺点是结构复杂,在高转速区域的动力表现并不突出。 • 按大众公司的解释,性能并非这台发动机的主要诉求,动 力输出的顺畅度与经济性才是重点。 • 大功率柴油机上用的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换气与增压第一节换气过程1、定义:从排气开始到进气结束的整个工质更换过程称为换气过程2、要求:废气排得越干净,充入的新鲜空气越多越好3、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型、可靠性和排气污染程度一、四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根据气体流动的特点,换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由排气阶段强制排气阶段进气阶段二、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根据换气过程中气缸内压力变化特点,可以把整个换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自由排气阶段强制排气和扫气阶段过后排气阶段三、换气过程的评定指标1、①充气系数(或充气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气缸内压力温度残余气体系数②残余废气系数:表示气缸内废气的干净程度2、①扫气效率:衡量扫气干净程度的指标效果②扫气系数:用来说明扫气空气消耗的相对量二者是用来平价二冲程柴油机的扫气质量第二节换气机构1、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是由配气系统来完成的2、配气系统包括进气和排气两个系统3、①非增压四冲程柴油机:进气系统:空气过滤器进气总管和支管气阀配气机构排气系统:气阀式配气机构排气道排气支管和总管消音器②非增压二冲程柴油机有的设排气换气机构,有的没有;其余与①相同③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配气系统的组成特点:在非增压才有接的基础上,增设废气涡轮增压器,有的还设有空气冷却器4、换气机构是保证柴油机按规定的顺序和时刻完成进、排气过程的机构,也称配齐机构5、四冲程柴油机气阀换气机构由气阀装置、气阀传动机构、凸轮轴和凸轮轴传动机构组成一、气阀装置1、①柴油机的气阀结构根据其结构可分为不带阀壳式和带阀壳式②不带阀壳式气阀机构直接安装在气缸盖上,包括气阀、阀座、气阀导管、气阀弹簧、弹簧承盘及其与阀杆连接件等③阀壳式气阀装置多用在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中。
2、气阀①气阀是直接与气缸盖上的阀座配合,控制进、排气通道的零件②包括阀盘和阀杆两部分③阀盘a、凹底阀盘,其特点是质量轻,阀盘与阀杆的过度圆弧大,有利于进气气流的流动,常用作进气阀b、凸底阀盘,凸底有导流作用,刚度较大,质量也较大,常用作排气阀④阀盘锥角a、阀盘与阀座配合的锥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阀面锥角b、阀面锥角增大,气阀对中性好,锥面压力大,密封性好,但磨损较大;阀面锥角减小,在气阀升程一定时,具有较大的流通截面,但阀盘的强度低⑤阀线a、在阀盘与阀座之间得到一圈接触线,称为阀线b、阀线的宽度对气阀的密封性、耐磨性及散热性都有影响。
阀线窄,阀与阀座接触比增大,有利密封,但气阀散热差,阀面磨损较快⑥气阀锥面与阀座的配合a、全接触式:全接触式接触面积大,具有耐磨、传热好等优点,但易结炭,敲击产生麻点,多用在小型高速柴油机上b、外接触式:这种方式接触面积小,密封性好锥面与座面内侧不与燃气接触,阀盘在高压燃气作用下发生弓腰变形会使内侧锥面与座面接触,减小了接触应力,增加了散热,多用在强载中速机上c、内接触式:这种方式接触面积小,密封性好,接触面因离燃烧室远,温度低,钒、钠的腐蚀小,。
阀盘在高温高压燃气作用下发生周边翘曲的热变形和机械变形,使外锥面与座面接触。
这样,减小了接触应力,增加了阀盘散热,常用在长冲程低速柴油机上⑦气阀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高温高压撞击磨损燃烧产物腐蚀2、阀座工作条件与气阀相同3、气阀导管①气阀导管与阀杆配合,引导气阀做直线往复运动,承受摇臂压动阀杆时产生的侧推力②工作条件:工作温度高,润滑条件差③气阀导管与气阀的配合a、间隙过小,气阀动作迟滞,甚至会使阀杆膨胀后卡死在气阀导管中b、间隙过大,则散热不良,还会是阀杆在导管中横向振动加剧和漏气,特别是漏气会会造成烟灰和气缸盖面的润滑有窜入此间隙,造成温度进一步升高,润滑油进一步结胶、焦化,阀杆被卡死在导管中4、气阀弹簧a、气阀弹簧的作用是当摇臂抬起时,是气阀关闭并与阀座紧密配合以保证气密性b、由两根自振频率不同的弹簧组成c、气阀杆大都是通过剖分式的锁夹(卡快)与气阀弹簧上承盘连接的d、卡快有直径骤变式和圆弧过渡式,圆弧过渡式可以减弱集中应力5、阀壳式气阀机构a、阀壳式气阀机构是将气阀、阀座、导管、气阀弹簧等零件组装在一个独立的阀壳中,下安装到气缸盖的阀壳中b、特点:无须拆下气缸盖就可以拆下气阀机构,检修方便6、气阀旋转机构a、气阀旋转机构可使气阀在工作中均匀缓慢地转动,以使阀盘沿圆周方向温度均匀,改善热应力状态,还有利于清楚阀杆与导管、阀面与阀座之间的积炭,使磨损减小且均匀b、旋转帽式旋阀体,由本体、钢珠、钢珠床、蝶形弹簧、旋转器环、卡环和复位弹簧组成c、现代船用低俗二冲程柴油机大都采用推进器式旋阀器二、气阀传动机构①气阀传动机构的作用是把凸轮的运动传给气阀②气阀传动机构可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1、机械式气阀传动机构①由顶头、推杆、摇臂、摇臂座等组成②气阀间隙a、柴油机在冷机状态下,气阀与气阀传动机构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阀间隙b、气阀间隙使气阀在工作中受热后有膨胀的余地,保证气阀的关闭c、凸轮的形状和安装位置决定气阀的启闭时刻液压调隙器(液压式气阀间隙补偿装置)的作用是在柴油机工作时,通过液压活塞在液压缸中的位置自动调整来消除气阀间隙,减轻气阀机构的撞击、磨损和消音2、液压式气阀传动机构①结构特点:液压传动空气弹簧②这种机构具有尺寸小、质量轻,气阀不承受侧推力,工作噪声小,便于布置和拆装方便等优点,但存在调试和密封困难的缺陷3、电控共轨式液压气阀装置三、凸轮轴1、凸轮轴的作用是控制柴油机中需要定时的设备,使它们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工作2、凸轮轴由轴和凸轮等组成3、凸轮主要包括进、排气凸轮,喷油凸轮和空气分配器凸轮4、凸轮轴有整体式和装配式两大类四、凸轮轴传动机构①凸轮轴是有柴油机的曲轴带动的②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和链传动1、齿轮传动机构①齿轮传动机构工作可靠;但是噪音较大,齿轮间隙的积累误差会使定时受到影响②四冲程柴油机采用的齿轮传动轮系,称为定时齿轮③主要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2、链传动机构①链传动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在柴油机换向时可以避免齿轮传动中可能产生的齿轮间隙积累误差,因而在正、倒车时都能得到准确的定时,对于轴线的不平行度与中心距的误差都不敏感;但是链条运动装置的润滑不如齿轮传动装置,磨损快,容易松弛,需经常检查②主要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中间轮、链条张紧装置、张紧轮、张紧弹簧③链条张紧装置可以调节链条的松紧程度,保证链条与链轮的啮合良好,传动平稳第三节换气机构的故障与维护管理一、气阀机构常见的故障及维护1、阀面与阀座的磨损和腐蚀①伤痕燃气冲刷②麻点腐蚀2、阀面和阀座烧损3、阀杆卡死4、阀杆和阀盘断裂①金属疲劳②高温下金属强度降低5、气阀弹簧断裂6、阀壳裂纹二、气阀间隙的检查与调节1、柴油机的气阀间隙对气阀的开闭时刻,、密封性能以及摇臂压力与气阀阀杆顶端的接触面磨损都有着重要影响2、①气阀间隙过小,阀杆受热伸长会使气阀关闭不严,造成燃气外窜或倒灌,柴油机压缩压力不足,功率下降,启动困难等故障②气阀间隙过大,则使气阀迟开早关,进、排气过程缩短,以及因气阀开度不足而造成换气质量差,还会使摇臂与阀杆的撞击加重、磨损加快、噪音增大3、调节气阀间隙时,要使所调节的气阀处于关闭状态4、6缸四冲程柴油机气缸工作对应情况①做工冲程上止点————————进气冲程上止点②进气冲程(活塞下行)——————做工冲程末期(活塞下行)③排气冲程(活塞上行)——————压缩冲程初期(活塞上行)5、“先进后排”原则:除了活塞在做功上止点的气缸进、排气阀间隙均可以调整外,按照发火顺序,发火先于该缸的气缸,进行进气阀调整;发火后于该缸的气缸其排气阀间隙可以调整;处于进气冲程上止点的气缸,进、排气阀都不调节6、调节过程①根据“先进后排”原则调节各缸的气阀间隙②盘车一周,调节剩下各缸的间隙三、配气定时检查与调节1、①原因:凸轮安装不正确或凸轮过度磨损②后果:造成气阀定时不准确,使柴油机换气质量差、功率不足、冒黑烟、排气温度高等弊病,甚至会发生活塞顶面与气阀相碰撞和柴油机难以启动等故障2、检查方法①转动顶杆法②百分表测量法四、用飞轮“0”刻度线校正固定指针意义:是柴油机各种定时能具体观察指标五、气阀升程1、意义:保证柴油机排气彻底、进气充分2、气阀升程取决于凸轮升程3、气阀升程减小的原因:凸轮工作面磨损顶杆弯曲变短摇臂座松动或轴承松动摇臂装错,摇臂比改变气阀间隙增大4、气阀升程的检测可用百分表测量气阀弹簧承盘的位移来进行第四节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一、废气能量的分析废气能量主要有:①脉冲能(是一种脉动的速度能)②定压能(亦称势能)二、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形式1、根据能量利用的方式,可以分为定压涡轮增压和脉冲涡轮增压两种基本形式2、定压涡轮增压①特点:a、进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气压稳定b、涡轮工作稳定、效率高c、排气管结构简单、容易布置②定压涡轮增压利用的废气能量少,尤其是当柴油机在低负荷或启动的时,涡轮发出的功率满足不了压气机所需的功率,因而必须另设辅助鼓风机来满足低负荷的扫气需要3、脉冲涡轮增压①特点:a、从废气中获得的能量多,增压度高(主要优点);b、涡轮工作不稳定,增压效率低;c、排气管结构复杂,布置困难;d、加速性能好4、脉冲转换增压⑴适用于汽缸数不是3倍数的柴油机⑵①简单脉冲转换增压a、适用于汽缸数为4、8、16缸中、低速柴油机b、它是把发火间隔为360°CA的两个气缸连接一根排气管,并与另一根排气管通过脉冲转换器连接到涡轮的一个进口c、适用于汽缸数为4倍数的柴油机②多脉冲转换增压a、多脉冲转换增压系统是将排气重叠的气缸连到一根排气支管,然后再将数根排气支管通过一个脉冲转换器连接到涡轮进口b、多脉冲转换增压系统消除了单脉冲转换器增压对排气管长度、发火间隔角、进排气重叠角和柴油机转速的限制③单管脉冲转换增压a、单管脉冲增压也称为模件式脉冲转换增压,简称MPC系统b、特点:①排气管布置简单;②不受柴油机缸数的限制;③进气压力稳定、效率高三、柴油机增压系统1、把实现增压所设置的成套附件和管路系统统称为增压系统2、增压系统可分为单独增压系统、串联增压系统、串联旁通增压系统和并联增压系统①单独增压系统a、只利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来实现增压,而不设置其它辅助机械的增压系统称为单独增压系统b、单独增压系统只适用于采用脉冲增压且扫气质量较好的直流扫气柴油机c、单独增压系统中必须附设一台电动应急鼓风机,以便在增压器损坏时柴油机能够继续运转d、单独增压系统在高增压时,低负荷性能差②串联增压系统a、串联增压系统是将涡轮增压器与辅助扫气泵串联(离心式压气机为第一级增压,辅助扫气泵为第二级)b、相对于单独增压系统的特点①工作可靠,启动性和低负荷性能好②省去了应急电动鼓风机,在涡轮增压器损坏时,柴油机仍能稳定运转③有利于实现高增压③串联旁通增压系统a、该增压系统部分为串联,扫气前是串联,后期使串联失效,由废气涡轮增压器单独供气b、工作可靠c、扫气前期扫气压力较高,有利于降低排气口高度,增大柴油机的有效行程d、启动和低负荷运转性能差,所以,必须另设电动鼓风机以便在低负荷和启动时使用④并联增压系统a、并联增压系统是将涡轮增压器与活塞下部辅助增压泵并联工作b、低负荷时供气量不足,工作性能差,必设电动鼓风机在启动和低负荷时使用c、基本趋势:采用定压单独增压系统,设置电动鼓风机,以备启动与低负荷时使用第五节废气涡轮增压器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构造1、组成:废气涡轮离心式压气机附属装置2、根据废气在涡轮中的流动方向,可分为:轴流式涡轮增压器和径流式涡轮增压器3、①轴流式废气涡轮增压器适用于大、中型柴油机②径流式废气涡轮增压器适用于中、小型柴油机二、VTR-4系列增压器结构1、轴流式废气涡轮增压机①组成:进气箱喷嘴环涡轮机叶轮隔热墙排气箱②喷嘴环:喷嘴内环喷嘴外环喷嘴叶片③工作轮:轮盘工作叶片2、离心式压气机①组成:进气消音器进气箱压气机叶轮扩压气排气蜗壳②消音器中空气滤网、导流环对空气起滤清、导流、吸音作用③进气箱由内、外进气壳共同组成进气道,对空气起导流定向作用④工作叶轮是压气机的主要部件,由前弯的导风轮和半开式压气机叶轮组成3、轴与轴承①支撑方式:外支撑内支撑内外支撑悬臂支撑②a、外支撑:转子稳定性好,轴承受高温气体影响小,便于密封,寿命长,便于更换b、内支撑:质量轻,造价低,维护保养方便,但密封布置难,轴承工作条件差,更换不方便,拆卸前需拆掉叶轮c、内外支撑:轴的中间部分较粗,,可以增加其刚性并减少弯曲变形d、悬臂支撑:其优点是减小了轮盘的摩擦损失,从而改进了综合效率;两个轴承均布置在冷的壳体中,轴承工作条件好③增压器轴承润滑方式a、转轴上的甩油盘进行飞溅润滑b、由转子驱动的专用油泵进行润滑c、有柴油机供给润滑油进行润滑④气封与油封a、气封和油封装置是为了防止燃气、空气和滑油泄漏b、原理三、NA系列增压器1、NA系列增压器分为NA/S和NA/T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