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化学课堂导入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二)常见化肥的化学式、性质与用途
1.氮肥:如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2.磷肥:如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主要用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3.钾肥:如氯化钾(KCl)、硫酸钾(K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果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
2.难点:化肥的鉴别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利用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肥的鉴别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我将设计一些与化肥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或老师探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等关键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化肥的使用情况,撰写观察报告,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化肥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化肥进行分类和鉴别。

高二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第十一章

高二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第十一章

资源信息表第十一章说明本章教材从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从石油和煤的加工引入重要的烃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加突出了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

重点是在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上,学习甲烷与烷烃,乙烯与烯烃;在学习煤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学习乙炔与炔烃,苯与芳香烃,认识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章教材的知识框架为:11.1 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共4课时)第1课时工业的血液和炼油一、设计思想本课时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课时,因此本节课应该成为有机化学的绪论课。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机化学的教学应更多地体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所以将有机物、烃的概念与石油生产结合在一起出现。

教学中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有机物的概念、与无机物的差异、烃的概念;石油的加工方法(重点是石油的分馏)。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从总体上初步了解有机物,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知道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石油化工生产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有机物的性质(A)(2)石油的成分(A)(3)石油的分馏和裂化(A)2. 过程与方法在对石油分馏实验的观察分析过程中感受有机物的分离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石油产品用途的过程中感受石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石油的常压分馏原理四、教学用品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开门见山,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I:讲解有机物的概念。

师生活动I:石油的加工产品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十一章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十一章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设计(表格式)
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氮肥、磷肥、钾肥的比较
2.氮的固定
3.施用化肥、农药利与弊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合理使用五步法)
一看、二闻、三溶、四烧、五加碱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2)氮肥中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应密封保存。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教师点拨】
1.氮肥主要是影响植物的叶,磷肥主要是影响植物的根,钾肥主要是影响植物的茎。所以氮、磷、钾分别对应植物的“一根筋”(叶、根、茎)。
教师总结:化肥的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化肥的种类、用途以及简易的鉴别方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继续探究与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1.硝酸钾、硫酸钾、磷酸铵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和;它们所含的营养元素分别是和、和。
2.最主要的化学肥料有、、。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应施肥,如:;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生长发育迟缓,应施用肥,如;要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要施用肥,如:。
教学设计
课题
11.2化学肥料
课时
1
班别


时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十一章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十一章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
1.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仔细观看实验,寻找不同之处,分析原因,写出方程式,完成表格。
4.氯化钠的用途: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生活中作调味品;在冬天,还可用于消除积雪。
【合作探究】
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
答: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不含金属离子而含有铵根离子的盐中没有金属元素,如NH4Cl、(NH4)2SO4等。
2、导入:问大家一个问题:俗话说“百味之首”是指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这么重要?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来探究这一话题。
4、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一、氯化钠的用途、分布
1、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离子和离子的化合物。
2、氯化钠是盐的一种,它的俗名是,是一种色颗粒状的固体,有味,易溶于水。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教师点拨】
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食盐,它是盐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目标导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看图〉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课题: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概念;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2. 化学反应实验物质;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物质的变化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演示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实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2. 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四、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提高学生化学反应式的书写能力。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了解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探讨如何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完成作业时,请确保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提交时,请确保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以便教师批阅。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பைடு நூலகம்的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化肥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查找资料、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3.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化肥使用不当引发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理使用化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与化肥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产生浓厚兴趣,对化肥这一课题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化肥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了解不足,容易产生误解。此外,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化肥使用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教案主题:化学十一单元学习学科:化学年级:初中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2. 掌握化学式的表示方法;3. 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和用途;4. 能够准确地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

教学内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分类;2.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3. 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分类;2. 讲解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 给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元素和其符号,并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元素的符号;4. 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式中元素的顺序和数量有讲究?第二课时:1. 继续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2. 教学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3. 练习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4. 提出问题:化学式中的下标和括号是什么意义?第三课时:1. 讲解如何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2. 给学生几个化学方程式,让他们用化学式进行计算;3. 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进行小测验;4. 布置作业:练习书写化学式和计算化学反应。

教学资源:1. 课本《化学十一单元》;2. 讲义《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分类》;3. 实验室设施和试剂。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2. 小测验成绩;3. 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是对化学元素和化学式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式的具体意义和用途。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2.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的性质、组成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2. 糖类的性质与作用3. 脂肪的性质与作用4. 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5. 生活中的有机物应用实例教学重点: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教学难点: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2. 相关生活实例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如碳的单质、氧化物等。

2. 宣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有机物。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如有机物的定义、组成、性质等。

2. 讲解糖类的性质与作用,如糖类的分类、分布、作用等。

3. 讲解脂肪的性质与作用,如脂肪的分类、分布、作用等。

4. 讲解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出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如食物、药品、日用品等,让学生分析其组成与作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机物现象,如食物腐败、药物作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机物的概念、性质、作用等。

2. 强调有机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举出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分析其组成与作用。

3.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物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有机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4)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5)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通过课外阅读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3)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4)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化学反应的定义;(2)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和方法。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1)化学平衡的定义;(2)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3)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3. 讨论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针对化学反应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物质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是否一定有电子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二、讲授1.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三、实验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现象。

2. 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反应物的量比和产物的生成量。

四、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2. 汇总讨论结果,分享不同组的观点和见解。

五、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量比和生成量。

2. 讲解练习题答案,并指导学生加强巩固复习。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规律。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展开,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定量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工作要求】1.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2. 教学过程要生动、丰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3. 教学方式要多样、灵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4. 教学效果要显著、评价;要及时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
应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实验室中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和步骤。

3.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作用。

4. 研究如何调节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第十一章的教学内容。

2. 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药品。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课件。

4.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
导入与引入
简要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理论知识讲解
以PPT演示或教学课件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演示
进行一个与反应速率有关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练与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
握知识点。

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并讨论实际应用中如何调节
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总结与复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课本和笔记。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及练题的解答,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计算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化学实验和速率反应的实际应用,拓宽视野和培养科学素养。

参考资料
教材《化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概念。

2. 酸、碱、盐的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

4. 盐的溶解性规律。

5.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

3. 盐的溶解性规律。

四、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

2. 盐的溶解性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单元所学的物质分类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酸、碱、盐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酸、碱、盐的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4. 盐的溶解性规律:讲解盐的溶解性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的溶解性,总结溶解性规律。

5.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酸碱盐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作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酸碱盐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十一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十一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十一章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了解几种常见的盐的组成及性质,理解盐的概念。

粗盐的提纯。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在这生活中,在我们的厨房中也用到许多的化学物质,比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还有做为装饰材料的大理石等,在化学上它们都属于一类化合物——盐。

这一节课我们先从熟悉的食盐开始学习。

(此处可以配合课件展示图片等。

)归纳导入:通过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新课。

或多媒体引入:在古罗马表示富有与贫穷,不看拥有黄金的多少,而是比藏有盐粒的数量,被历史上称为食盐货币时代。

我国的西藏过去也使用过盐巴货币。

为了换取生活必需的一小块盐巴,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贵州解放前只有少数人家吃得起吊盐(吃完饭以后,用舌头在吊挂着的盐块上舔一下)可见食盐的贵重。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读课本P72-P73,完成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是指__食盐__。

而化学中的盐是指__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__的化合物。

2.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__溶解__、__过滤__、__蒸发__等。

3.碳酸钠俗称__纯碱__、__苏打__,碳酸氢钠俗称__小苏打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氯化钠自学:阅读教材P72~73,完成下列内容:1.氯化钠是盐的一种,它的俗称是__食盐__,是一种__白__色颗粒状的固体,有__咸__味,易溶于水。

2.氯化钠的用途:生活方面:__作调味品__;医疗方面:__配生理盐水__;工业方面:__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等__;农业方面:__选种__。

【教师点拨】观看多媒体或者拿出食盐的样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食盐因为含有碘酸钾等物质,因此是混合物,而氯化钠是纯净物。

氯化钠除积雪的原理是形成食盐水,降低了凝固点,从而达到除雪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生: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
师:我们生活中做菜用的食盐与化学上所说的盐是否等同?
生:思考,参看书第70页,食盐与我们所说的盐不同。
师:曾经多次有人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误认作食盐当调料,引起中毒事件。看来了解这些常识性知识对我们个人的健康及社会大有裨益。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
2、氯化钠的用途:工业、农业、医疗、生活
3、氯化钠的分布:海水、盐井、盐湖
4、粗盐提纯
(1)装置和仪器
(2)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3)操作注意事项
(4)误差分析
第2课时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1、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2、化学性质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4课时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
发生的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酸+碱===盐+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酸+盐===新盐+新酸
碱+盐===新盐+新碱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
盐+盐===新盐+新盐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并说明理由。
Cu(OH)2+HCl
2、化学方法
灼烧或加熟石灰研磨
作业:83页习题1、2、3
教学反馈:
2、磷肥
演示实验,填写上述表格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磷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生:磷肥,它参与重要的代谢活动,与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及有机物的合成和转化等有关,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促进植物早熟。植物缺少磷时,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3课时教学设计
4.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表达金属冶炼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冶炼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b.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c.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评价与反馈:
a.设计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b.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c.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强调金属资源的有限性,教育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金属冶炼方程式的书写、金属腐蚀防护方法的应用等,共10题。
2.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金属冶炼原理,调查并整理至少三种金属的实际冶炼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撰写调查报告。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腐蚀防护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等,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什么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txt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学会如何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4.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5. 了解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 温度- 催化剂- 反应物的物理状态3. 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4. 速率方程式与速率常数的关系。

5. 反应物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的实验验证。

6.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工业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和应用。

步骤二:讲解概念和定义向学生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并通过简单的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三:讨论影响因素与学生一起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的物理状态,并解释每个因素的作用原理。

步骤四: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定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观察结果。

步骤五:总结与扩展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速率方程式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并进行与反应物浓度相关的实验验证。

同时,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六: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拓展练1. 试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原理。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反应物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4.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2. 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相关概念和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拓展练中的表现。

备注教案设计中应注意简洁明了,避免涉及复杂法律问题或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初中化学第十一章导学案

初中化学第十一章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学习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2、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3、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预习案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酸有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2、生活中常见的碱有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3、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叫盐。

读课本内容68-70页内容(活动与探究不读)(5分钟)4、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盐除食盐外还有、、、等也属于盐。

5、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是色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6、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都蕴藏着氯化钠,用晒盐或用、煮盐,都可以使水分蒸发,使食盐溶液,再继续就可以得到,这样得到的食盐含有较多杂质,叫作。

7、氯化钠的用途:(1)、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质量分数为)。

(2)、农业上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

(3)、工业一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4)、生活中用于等,是重要的,被称为调味剂()。

(5)、在冬天,还可用于。

8、碳酸钠化学式为,俗名、,是色状体,溶于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和的生产。

9、碳酸氢钠化学式为,俗名,是色粉末。

在生活上用作,在医疗上是冶的一种药剂(但是的病人不能用,否则会。

10、碳酸钙化学式为,色晶体或状固体,溶于水,是和的主要成分。

生活中和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

用途:在建筑上可用作,在医疗上可用作,在实验室可用作。

探究案1、盐的组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不含金属离子,如。

2、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不是。

3、食盐是,但是盐不专指食盐。

练习案1.下列物质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纯碱NaOH B.小苏打NaHCO3C.大理石CaCO3D.食盐Na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为食盐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固体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3.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①金属钠②氯气③盐酸④硫酸⑤烧碱⑥纯碱等,以上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⑥B.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4.下面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需摄入食盐5克左右B.通常的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C.医用生理盐水是9%的氯化钠溶液D.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害处第二课时粗盐的提纯预习案1、在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是我们采用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
盐酸实而 有意义 的教学 情境
问题性
真实性
真实而 有意义 的教学 情境
关联性
正面性
可接受 性
二、以“情境”为载体的导入设计
• 1、情境素材的选择 • 2、情境素材的呈现 • 3、教学情境的利用
2、教学情境的呈现
• • • • • • 语言描述 图片展示 视频播放 实物展示 实验演示 ……
教学情境
• 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 的特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 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 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 动等。
二、教学情境的功能
• • • • 1、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2、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3、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4、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案例
“水的组成”教学情境
海 洋 水
湖 泊 水
河 水
趵 突 泉
地 下 水
大 气 水
冰 雪
“水的组成”教学情境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情境
奇妙的青蛙腿——伽伐尼电流
十八世纪末,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 尼做青蛙手术时,将铜制手术刀接触蛙腿,发 现蛙腿会抽搐。
青蛙腿为什么会抽搐?
案例
“燃烧与灭火”教学情境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 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p32
案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对比
引课: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 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 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空气)后就能燃烧? 磷不燃烧?

红磷
白磷
[思考2] [思考4] 为什么试管 4 水 为什么试管2中的白 中通了氧气后,比试管 磷燃烧,试管 3、4中的 3 中通了空气后燃烧更 白磷不燃烧? 剧烈?
A
二、以“情境”为载体的导入设计
• 1、情境素材的选择 • 2、情境素材的呈现 • 3、教学情境的利用
案 例
鸡蛋壳中的化学
Fe2+与Fe3+相互之 间的转化
诊断: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 73.00↓ 110—160g/L
阅读说明书的【成份】栏目
本品每片含硫酸亚铁0.3克。辅料为微晶 纤维素、蔗糖、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 聚维酮K30、虫石蜡,着色剂为红氧化铁。
哪些物质中含有铁元素?
硫酸亚铁 氧化铁
阅读说明书的【药物相互作用】栏目
1.维生素C与本品同服,有利于吸收。 问题3
为什么维生素C与本品同服有利于吸收?维生 素C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以“情境”为载体的导入设计
• 1、情境素材的选择
案 例
分子 什 么 呢 ?
生活
肺 腑 的 花 香 , 为
里 , 能 闻 到 沁 人
当 你 漫 步 在 花 园
水到哪里去了?
案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生活
(1号)
20g面粉 10mLH2O 2gNaHCO3
(2号)
20g面粉 10mLH2O 2gNa2CO3
第十一章 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入设计
一、课堂导入的涵义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学生进入新课题学 习的时候,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 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教学行为。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 “序幕”,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渗 透主题、将学生带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课程基本理念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 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 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 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 技术、社会、环境相互 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 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 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发 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 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 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 献。
猜测 猜测
内容物 红色物质
请将白色药片拿出来放在滤纸中央, 对折滤纸将药片包裹起来,用研杵在 滤纸上来回用力滚动3~4次,使药片 全部变成粉末后观察颜色。
问题1
药片内服后,谁帮助它脱去“红外套”? 如何检验Fe3+? 如何检验Fe2+
问题2
这种补血剂进入胃部后既有 Fe3+,又有Fe2+,但是人体 血红蛋白需要的是Fe2+。 如何将Fe3+变成Fe2+ ?(从价态角度分析)
“二 氧化 碳的 性质” 的教 学案 例 (1)
活动1:展示一瓶CO2,学生观察总结CO2的物理性质
活动2:向盛有燃着的两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CO2 ,观察 蜡烛熄灭的情况,分析总结的CO2性质
活动3: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CO2?学生通过吸管向试管 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吹入CO2 ,观察现象,总结性质 活动4:对比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 的小花喷洒稀醋酸;(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 泡过的小花喷洒水;(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 的集气瓶中;(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 碳的瓶中。观察现象,总结性质 活动5:列举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某生产和储存金属 钠的化工厂发生大 火的视频
案例
“甲烷”教学情境
“氯气”教学情境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战 场上,德军正与英法联军对峙。忽然,从处于上风 口的德军阵地上升起一股股黄绿色的云团,一直飘 向处于下风口的英法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 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两万余名士兵 先是咳嗽继而喘息,大多数士兵因中毒导致死亡。 经统计,最终活下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在黄绿色云 团飘来时跑到了较高的山丘上才幸免于难,还有一 些人是用湿手绢捂住了嘴才保住了性命,而这种使 上万人丧命的气体就是氯气,而这场战争也作为战 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记入了史册。
H2O
H2
光解反应器(内 有某种催化剂)
制取4kg氢气,至少需要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史
案例:“酸碱指示剂”
化学史
一束鲜花引出的重大发现
案例:“分子的运动”
化学实验
A
B
C
B烧杯中的溶液 为什么会变红?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3、教学情境的利用
• (1)引课及教学拐点时运用(情境之间没 有关联) • (2)一个情境贯穿到底(一个情境在教学 全程中发挥作用)


铝与氧气的反 “铝的化学性质”教学中的情境和问题 应(常温)
情境 情境中蕴含的问题 情境( 1 )分别观察铁门铁窗和铝合金门窗表 铝和铁均为活泼金属,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面锈蚀的情况,发现铁门铁窗 —— 锈迹斑斑, 氧化膜 中,铝排在金属的前面,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 表皮脱落,而铝合金门窗 ——表面平整光滑, 铝却不易生锈? 铝与氧气的反 无生锈腐蚀现象。 应(点燃) ( 1 ) 为什么熔化的铝并不滴落?由此引入氧 化膜的概念。 情境( 2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 ( 2 ) 是不是把铝箔表面的氧化膜去掉以后再 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学生观察到铝箔 加热,铝箔熔化就会滴落? ( 3 )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 熔化部分,失去了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铝的两性 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学生观察到熔 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化的铝仍不滴落,又是为什么呢? (4)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看到铝燃烧的现象? 情境(3)展示压力锅使用说明书: 压力锅的保养:使用压力锅后,应将食物及时 在这些信息中,哪些是我们运用已有的化学知 取出。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擦干,以免残留 识可以解释的?哪些是我们还不能解释的?但 铝的钝化据此我们可以猜测铝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又 的食物尤其是酸碱性物质腐蚀锅体。清洗压力 锅宜用热清水或热清水加清洁剂,不要用钢丝 如何来验证? 等磨损性大的东西擦洗。 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铝是能够与酸起反应的, 情境( 4 )展示工业上用来贮存和运输浓硫酸 那么铝制容器为什么还能用来贮存和运输浓硫 和浓硝酸的铝槽车。 酸和浓硝酸呢?
(3号)
20g面粉 10mLH2O
将和好的三个面团加入微波炉加热。
生活
生活中的碳酸氢钠
NaHCO3常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发酵剂。
案例:镁的化学性质
新闻
?
案例: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科技
新能源
科技
氢 能 源 汽 车
科技
已知1kg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氢能汽车行驶 约100km,那么这辆氢能汽车将你从徐州送到南京(约 400km)理论上需要多少氢气? 4kg氢气。 光
语言描述
请仔细观察,你觉得这最可能是什么厂的 图片?你是根据什么特点进行判断的?
你知道在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逐步转变 化学能 热 能 的吗?
蒸汽 电 能 发电机 机械能


实验演示
探究神秘之“火”
O2
空气
[思考3] 1]
为什么试管2 3中的白 、4水
1 2 3 4
里的白磷通了氧气(或 磷燃烧,而试管1中的红
案例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
可乐 中的 化学
(1)可乐中的气体是什么? (2)你能从中知道气体具有哪些性质呢? (3)从配料表中你能推测气体溶解于水发 生了什么变化吗? (4)为什么碳酸饮料禁止加热或0 ℃以下冷 冻,避免阳光直晒或高温? (5)现在我要研究这瓶可乐中的气体,你 有办法把它“拿”出来吗? (6)如何证明你“拿”出来的气体是CO2? (7)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 碳酸?(解决问题3,4) (8)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能灭火,能否设计 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