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显微镜专题练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显微镜专题练习

一.显微镜成像原理和放大倍数1.由于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被观察的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的倍数。

【例1】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A.乙B.乙C.丙D.丁【例2】右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是()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二.目镜与物镜1.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反物正: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

2.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清物像时,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之间的工作距离越近。

3.放大倍数与光线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例3】如下图所示,1、2、3、4为镜头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

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A.1、3、5 ()B.2、4、6C.2、3、5D.2、4、5三.视野中的异物问题显微镜视野中异物的存在部位有三种情况:可能在物镜上或目镜上或装片上。

如何用简便方法快速判断异物的存在部位?首先移动装片,如果异物也跟着移动,则异物在装片上;如果异物不动,则可能在物镜或目镜上。

其次,转动目镜,如果异物也跟着转动,则异物在目镜上;如果异物不动,则在物镜上。

【例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种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

据此,三异物可能在(多选)()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四.正确使用高倍物镜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无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不需要染色,制片后可直接观察。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3.实验流程(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①黑藻的培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②制片:取载玻片→滴清水→放黑藻幼嫩的小叶→加盖玻片。

③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4.实验结果(1)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散布有绿色的叶绿体。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绕液泡环形流动。

1.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 2.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

(√) 3.观察叶绿体的实验,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细胞活性,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则不需要。

(×) 4.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5.叶绿体不仅能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能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1.实验材料的选择(1)选材的标准:含叶绿体多,材料易得,叶片薄,尤其是含有的叶绿体大而清晰。

(2)两种适宜的实验材料。

①藓类:高等植物,绿色单层细胞叶片,不需要加工可直接观察。

②菠菜:撕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的部分。

2.影响细胞质流动快慢的因素细胞质流动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光照、温度、pH、生长素浓度和切伤以及自由水含量等。

适宜的光照时间、温度、pH、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切伤部分以及自由水含量多时,细胞质流动快。

3.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选择叶绿体作参照物的原因在细胞结构中,大部分都与细胞质的颜色相似,不便观察,而叶绿体呈现绿色,与细胞质的颜色有差异,易于观察;在各种颜色中,绿色是人眼观察的最适颜色,不易疲劳。

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1显微镜使用练习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1.镜座2.镜柱3.镜壁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精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11.通光子12.压片夹13.转换器14.反光镜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

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

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

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

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

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⑴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把菠菜叶放进适当的溶液中进行研磨,将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后,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

然后进行适宜强度的离心分离,得到沉淀(沉淀A)。

将此沉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可发现细胞核和一些由纤维素、果胶等构成的碎片组织(甲)。

将其上清液的绿色部分进行较强的离心分离时,绿色部分几乎全部沉淀(沉淀B)。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许多直径为几微米的细胞器(乙)。

又把几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强的离心力进行分离时,可得沉淀(沉淀C)。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许多呈球形或短棒状,内外有两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的细胞器(丙)。

如果继续增大离心力进行离心,则可使上部澄清液部分中的小微粒都沉淀,此沉淀(沉淀D)含有许多直径为0.2微米的致密小颗粒(丁)和由该颗粒所附着的膜(戊)构成的细胞器。

(1)上述材料中,画线处甲~戊所表示的细胞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①~⑥是对上述沉淀A~D所含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则与沉淀B相符的是____________,与沉淀D相符的是____________。

(填相关序号)①与有氧呼吸有关,是细胞的“动力车间”②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③“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④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⑤蛋白质加工、合成及脂质合成的“车间”2.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判断此图为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图中有[]_________,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时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二、练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一只手握住______,一只手托住______。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____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______和______。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

(2)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________。

一只眼注视______内。

转动______ __,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______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__________上,用________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________的中心。

(2)转动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_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总结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

一台显微镜的______ 与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答案:一、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二、1.(1)镜臂镜座(2)7 目镜物镜2.(1)低倍(2)通光孔目镜反光镜目镜3.(1)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2)粗准焦螺旋(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倒像目镜物镜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中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规律特点比较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视野明暗低倍镜多小远亮高倍镜少大近暗2.显微镜下污点判断的方法由于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三个部位,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若转动目镜污点随着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探究实践: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读图填空题1.图中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A是蓝细菌,B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片横切图),请据图回答:(1)以上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填字母),其与图中另一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两种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说明不同的细胞具有_______性。

(2)A细胞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_______;水华是由于淡水水域污染后,_______两种元素含量升高,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后形成的。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细胞时,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由10×转换为40×,则原来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现在的_______倍。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藻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据图回答:(1)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

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于______中。

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填标号)。

(3)在上述五种细胞中,它们都有的结构有______、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这体现了不同种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4)由于蓝藻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而,它们是一类营______生活的生物。

(5)生活在湖水中的蓝藻,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形成______现象。

3.如图表示在光学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安装有10×和40×两个物镜,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选择其中的______________物镜进行观察。

(2)若要使物像从图1视野变为图2视野,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转变后视野会比原来______________(填“暗”或“亮”)。

(3)若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均匀分布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课时作业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课时作业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一、选择题1、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

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C.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D.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3、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叙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把图像调清晰②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③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④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4、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甲图乙图丙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低倍镜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镜时,视野变暗,调节光圈或通光孔使视野明亮B.低倍镜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镜时,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C.若视野中观察到某种结构在逆时针运动,真实情况下是逆时针运动D.若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载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物均不移动,则污物可能在反光镜上6、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保证图1中微生物在视野中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 B.乙C.丙 D.丁7、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扩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扩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9、图①表示显微镜调试好后,初步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图像。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选择水绵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材料,其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植物体细小,细胞重叠少D.细胞内含有色素,使观察到的细胞清晰2、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不仅能看到绿色颗粒,还能看到这些绿色颗粒在流动,因为( )A.使用了高倍镜B.细胞在运动C.细胞内有中心体D.细胞质在流动3、下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为观察对象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C.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流动D.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4、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5、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换高倍物镜后立即用粗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清晰B.活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活细胞来观察D.用于制片的叶片应保持干燥6、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B.细胞质中叶绿体的结构只要在低倍镜下就能观察清楚C.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因为根细胞内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D.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发现视野中的叶绿体都散布在细胞质中,且叶绿体随细胞质进行逆时针流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藻叶片较小较薄,是理想的实验材料B.实际标本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C.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D.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中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8、某研究小组用苔藓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用苔藓叶片做成装片观察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C.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流动D.用菠菜叶进行实验,应撕取上表皮制作装片9、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轮藻等)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流动。

生物高中必修第一册第1章 走近细胞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中必修第一册第1章 走近细胞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

走近细胞同步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C. 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必须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 若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2.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 标本切得厚薄不均B. 显微镜物镜损坏C. 反光镜未调节好D. 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3. 截止到2018年11月HPV四价疫苗已经相继在11个省上市,深受人们的重视。

关于HPV病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毒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B. 该病毒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 该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 该病毒和蓝藻细胞的细胞结构相同4. 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IV不属于一种生物B. 由于HIV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所以其营寄生生活C. 利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HIV的基本结构D. H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5.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A. 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 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 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 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6. 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可观察到核膜和染色体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7. 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A. ①→②→③→④B. ④→⑤→③→②C. ②→①→⑤→④D. ⑤→④→②→③8. 如图所示,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下所观察到的图像。

(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第2练-显微镜的使用(有答案)-(高一)AqwHnP

 (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第2练-显微镜的使用(有答案)-(高一)AqwHnP

1.如图是我们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镜头,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2、3是目镜,4、5、6是物镜B.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C.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少D.3与4组合看到的视野最暗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之后,欲换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B.将小光圈调整为大光圈C.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D.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后使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清晰3.(2017·江西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有()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C.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4.(2017·吉林松原油田高中一模)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时()A.用10倍物镜观察组织时镜头与玻片的距离比用40倍物镜观察时近B.换上高倍物镜后一定要用凹面镜和放大光圈C.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反光镜上D.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p字母5.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看到清晰的影像6.用一台装有目镜为5×和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A.2.4平方毫米B.8平方毫米C.36平方毫米D.400平方毫米7.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B.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8.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测试题(含答案)➢知识衔接回顾初中衔接高中1. 显微镜的结构2.高倍显微镜操作四部曲: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含义:物像大小与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计算: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4.目镜和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目镜越长(如A),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如B)则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越长(如C),放大倍数越大,与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如D)则放大倍数越小,与装片距离越远,如H2。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5.细胞的计数(1)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中的细胞数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放大前视野×放大前放大倍数放大后放大倍数(2)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中的细胞数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放大前视野×(放大前放大倍数放大后放大倍数)2 6. 成像特点及装片的移动规律:(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度。

(2)装片的移动规律: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向哪儿向哪儿移”。

➢ 习题巩固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转换物镜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对光④低倍镜观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

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向右上方B. 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D. 向左下方3.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空心菜的叶表皮细胞,其中一个视野中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若要将箭头所示结构移至视野中央,则装片应移动的方向是( )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目镜5×,物镜4×B. 目镜10×,物镜10×C. 目镜5×,物镜10×D. 目镜10×,物镜40×5.有关显微镜的知识,不正确的是( )A.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B.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再放大4倍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的2个细胞C.下降镜筒时,从侧面观察防止镜头与装片相碰D.低倍镜看到清晰的像后,为防镜头离装片太近撞坏标本,转换高倍镜前要先提升镜筒6.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镜越长,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多B.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C. 调节通光孔的大小可改变视野亮度D. 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可判断污物位置7.下列关于使用高倍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适当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B.由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观察,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C.高倍镜下视野明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D.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8.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换上高倍镜后可以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但看到的细胞数量变多C.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转换高倍镜前要升高镜筒D.要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9.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用10倍物镜观察组织时镜头与玻片的距离比用40倍物镜观察时近B.若载玻片上有d,则视野中呈现pC.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调节的越亮越好D.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反光镜上10.如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1)图中表示的细胞________(填“是”或“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章第2节第1课时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人教版必修一)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章第2节第1课时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人教版必修一)

第2节第1课时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一、显微镜的使用1.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

异物可能是在()A.物镜上 B.目镜上 C.材料上 D.镜筒中2.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首先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点B.对光后,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观察C.眼睛注视着镜筒内视野,将镜筒下降,调节焦点D.换用高倍镜时,应先将镜筒升高少许4.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5. 如图6-4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获得最大物像时,正确的组合为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低倍镜找到物像,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换上高倍镜,应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使物像既清晰又较亮;些时显微镜的目镜是12.5×,物像是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

人教版必修一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练习及答案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在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清晰目标,在转换高倍镜后却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观察目标在视野之外B.整个视野变暗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D.被异物污染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细胞,不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3.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D.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4.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 )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C.若发现视野较亮,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D.在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5.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时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B.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亮C.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物镜上D.移动装片时需向右方移动6.将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如果再将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楚为止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D.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电光源亮度)7.关于“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观察目标”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目标数量少,难以找到目标B.高倍镜下视野暗,难以找到目标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在视野中寻找目标都不太方便8.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调节粗准焦螺旋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⑥C.⑥③②④D.⑥③⑤④9.下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10.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动物细胞,下列对由视野A转换到视野B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B.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换高倍物镜需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或选用较大的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11.2015年9月15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超声波开启蠕虫的神经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1.2《高倍显微镜使用》专项训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1.2《高倍显微镜使用》专项训练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不可能的原因是()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2.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D.②③④3. 若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中的光线将会()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变化无规律4.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E.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F.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5.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6.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②D.④⑤①②7.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原因可能是()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8.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

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习题

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习题

高一生物练习题一:显微镜的使用及习题1.一个细小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或宽2.当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可看到这行细胞中 ( )A.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3.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拿出镜箱B.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对准通光孔C.拿出显微镜后,把显微镜放在自己稍偏左D.调焦时,眼睛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像清晰4.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应是下列哪一种镜头组合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C.目镜(5×)和物镜(10×) D 目镜(5×)和物镜(45×)5.在视野的右上方发现一细胞分裂后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以利于观察其情况,应将装片向 (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6.当下降镜筒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将注视的部位是 ( )A.镜筒 B 目镜 C 物镜 D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7.在10×目镜和10×物镜下,观察透明胶片上的字母“b”,其图像为 ( )A. p B d C q D b8.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楚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9.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是 ( )A.多、大、亮 B 少、小、暗 C 多、小、暗 D 少、大、暗8.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楚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9.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是 ( )A.多、大、亮 B 少、小、暗 C 多、小、暗 D 少、大、暗11.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 )A.1、3、5 B 2、4、6C.2、3、5 D 2、4、51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好 B 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 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 显微镜物镜损坏13.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消失,异物可能在 ( )A.目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镜筒中14.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 )A.藓类的叶片 B 黄杨叶横切片C 菠菜叶下表皮或沾在下表皮上的少数叶肉细胞D 种子植物的叶片15.下列关于使用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观察细胞 作业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观察细胞 作业

观察细胞题组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下列哪一组有因果关系()A.换用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变大B.缩小光圈——视野范围变小C.换用高倍物镜——视野变亮D.放大光圈——视野变暗答案A解析低倍镜下放大倍数小,看到的视野范围大,A正确;缩小光圈,视野变暗,视野范围不变,B错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内的亮度变暗,C错误;放大光圈,视野变亮,D错误。

2.(2022·唐山高一月考)要将下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下方移动装片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答案D解析由视野甲到乙,可见细胞被放大,说明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在此过程中,需要先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本题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下成倒像,所以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3.(2022·和平区高一月考)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①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②调节反光镜和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亮度适宜、物像清晰为止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④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答案A解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移动装片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箭头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则应该把装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题中微生物的物像移动方向是左下方,实际是游向右上方,所以应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保持在视野中央,故选C。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必修1 显微镜使用练习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1.镜座2.镜柱3.镜壁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精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11.通光子12.压片夹13.转换器14.反光镜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

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

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

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

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

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

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换用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由于物镜镜头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很近,用粗准焦螺旋,会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或者由于物像会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I)视野变小,亮度变暗,细胞变大.效目变少;(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3)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目镜则相反三、生物绘图的注意事项1、准备较厚的统一规格的图画纸或图画本,绘图用铅笔(2H或3H)。

2、绘图格式:绘图纸纵向使用,页首正中写明实验课题,右上角: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图画在纸中央稍偏左处。

图的名称写在图下适当位置。

3、绘图前,先估计好图的大小和位置。

绘图时,先用削尖的铅笔,在纸上轻轻地勾出图的轮廓,经过修改,再用铅笔画出清晰的画面。

4、绘图时,要求线条均匀粗细一致。

区分细胞中明暗或染色深浅不同时,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来表示,不能用铅笔涂抹。

例如:细胞核用密点表示,细胞质用疏点表示,液泡可以不用点。

5、注明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时,指示线要指准表示部位,同时指示线尽可能向右引出,各线要尽量平行,终点对齐。

图注的字体最好用楷书或仿宋体。

6、画图要做到整洁、大方、布局合理。

严禁涂抹,着色和进行其他各种装饰四、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16个D.32个3、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 4个 C.8个D.16个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方B.向上方C.向左方D.向下方6、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7、用显微镜观察葫芦鲜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5×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8、光学显微镜所能分辨的最小长度单位是(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μm)D.纳米(nm)9、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10、下面是用显徽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徽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⑤C.④③①⑤D.③②⑤④1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装片,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的状态是( )12、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日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串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1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14、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的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15、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A.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壁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C.叶绿体和核糖体随着细胞质在流动D.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16、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

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18、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

据此,三异物可能在(多选)( )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19、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A.染色体B.液泡C.核糖体D.叶绿体20、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A.a B.b C.c D.d21、小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调整放大倍率外,其他条件都未变动,结果如下图。

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哪一个? ( )A.甲 B.乙 C.丙 D.丁22、在使用物境为10×和目镜为5×镜头观察到根尖生长点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

又换用物镜为40 ×和目镜为5×的镜头观察同一部位,所见的细胞比前一次( ) A.多且大B.少且小C.大且少D.小且多23、下图为血球在显微镜下.以4倍物镜所观察到的影像。

若在同一视野下。

换成10倍的物镜观察。

则最有可能看见下图中的哪种影像? (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24、某一小黑点的半径为lmm.面积为3.14 mm 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徽镜进行观察看到的应该是( )A.面积为面积为3.14mm B.面积为3.14 mm C.直径为2mm D.半径为100mm 25、用4台显徽镜观察表皮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中,若视野中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

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见27题选项)( )26、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见27题选项)( )27、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 物镜45× B.目镜15× 物镜8×C.目镜5× 物镜10× D.目镜5× 物镜40×28、某学生观察一水生动物.使用微机物镜10×、目镜10×该生把标尺放于显微镜目镜内。

测得此动物的长度为0.36mm.由此实验可知虫体的实际长度( )A.3.6mm B.0.36mm C.0.036mm D.0.0036 mm29、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6中箭头)和叶绿体(图6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顺时针、右边B.逆时针、右边C.顺时针、左边D.逆时针、左边30、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31、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若发现镜中生物往图中园圈内所示方向游走,请问你该把裁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 )A.甲B.乙C.丙D.丁3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C.无染色体形成D.显微镜倍率不够3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一般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染色体未染上色 B. 染色体没有复制C.洋葱表皮细胞没有细胞核 D. 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34、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35、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由低倍镜—高倍镜后,视野变小,视野变暗,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B.原来物体放大倍数为100倍,视野中有64个细胞,现在改为400倍,视野中有16个细胞C.想要观察视野左上方的物体,应把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D.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36、如图所示为一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结构图要通过40×的物镜和16×的目镜组合才能观察到B.若这是人的大腿细胞,在长跑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在此细胞的⑧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C.如果该细胞能产生抗体,则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具膜细胞结构顺序是:⑩→⑦→③→②→①D.若以上所指为同一个生物体内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的DNA一样,但细胞内所含的RNA不同3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的结构,可用平面反光镜适当降低视野亮度D.按正确的操作方式下降显微镜镜筒时,从左侧看粗准焦螺旋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二、非选择题1、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