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及防治
对禽卵黄性腹膜炎较好的防治方法
(4)、通过做好肠道保健降低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蛋禽生殖道、产道和尿道三道合一,增加了输卵管感染细菌、病毒的几率,输卵管炎症大时会造成 输卵管器质性变化:变细,液化等,成熟卵子不能掉入输卵管伞而掉入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可见“养殖就是养肠道”是有科学依据的,一定要保证肠道健康,饲喂微生态发酵的饲料添加剂是 不错的选择,益生菌能挤占有害菌生存空间,减少有害菌数量,降低毒素损伤;益生菌代谢产物种 类丰富,也更易被动物吸收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益生菌能加强肠道粘膜免疫,提高免疫力,增 强抗病力 (5)、蛋禽生殖系统发育快速,应及时补充鱼肝油。 维生素A维持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使输卵管正常发育、结构完整,为开产后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使钙质很好沉积于骨骼,前期有足够的钙沉积,高产蛋禽就不会出现疲劳症; 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能使雌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生殖系统结构、功能正常,减少卵黄 性腹膜炎发生几率
对禽卵黄性腹膜炎较好的防治方法
禽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大肠杆菌感染禽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母禽,鹅、鸭和鸡都有发生。 通常在母禽产蛋期间发病率很高,所以群众俗称"蛋子瘟"。特征是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 最后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 一、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 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造成的,大肠杆菌引发产蛋禽输卵管炎、卵巢炎,卵泡充血、变形、变性, 破裂落入腹腔造成腹膜炎;此外产蛋禽群感染禽白痢或禽伤寒沙门氏菌、禽巴氏杆菌及支原体时, 也会引起输卵管炎、卵巢炎,造成卵黄性腹膜炎。细菌性卵黄性腹膜炎相对发生较慢,经常性零星 出现,增加死淘率。 2、病毒感染: 产蛋禽群感染流感、新城疫、传支、传喉等出现高热,造成卵泡充血、出血、破裂,从而引起卵黄 性腹膜炎;病毒性疾病还会出现细菌性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加快、加重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病毒性卵黄性腹膜炎发生较快,出现数量多,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一批母禽永久性不产蛋,损失巨大。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其防治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其防治作者:刘艳春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7期刘艳春(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海伦152300)摘要:母鹅卵黄性腹膜炎也叫做“蛋子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产蛋母鹅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而导致,此外白痢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也能够引发该病。
该病往往在母鹅开产后发生,停产后则逐渐停止。
母鹅患病后能够出现成批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到约20%,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 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22-01收稿日期:2016-04-22作者简介:刘艳春(1971-),女,黑龙江海伦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工作。
1 流行特点母鹅在产蛋期间,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相互拥挤,通道较窄,且水池坡度过陡,而水位过低,因此进入水池放牧时,会有些鹅从高处跳人到水里,此时往往以前胸先落入水池,有些甚至会出现翻滚,导致后腹部泄殖腔以及卵巢输卵管受到惯性而向胸腔部冲撞挤压,引起损伤性偏移、错位,导致母鹅排卯时无法正位对接,使其无法先落人到输卵管嗽叭口后再进入泄殖腔,而是直接落人腹腔内,并在胸腔壁、肠道及腹腔黏膜等组织器官上黏附,甚至有时卵黄会发生破裂而流人到整个前后腔室,导致黏稠的黄色液体充满胸腔、腹腔,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另外,当母鹅患某些传染病,也能导致发病。
该病通常在种鹅群容易发生,特别是初春季节的产卵旺盛阶段更容易发生。
该病在母鹅群中的传播可能是由于与患病公鹅配种导致。
一般公鹅感染该病后,基本不会造成死亡,能够由配种而导致母鹅感染,并使其发病。
成年母鹅群通常在产蛋初期个别发病,最容易在产蛋高峰期发生,而产蛋结束后也不再发生。
该病流行期间往往会导致大多数病鹅死亡,且死亡率能够超过母鹅发病总数的10%。
另外,患病母鹅所产种蛋,在孵化期间容易出现臭蛋或者死胚。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综合防控
2019年第04鹅卵黄性腹膜炎的综合防控李永弟(黑龙江省嫩江农场畜牧科,黑龙江嫩江161431)关键词:鹅;卵黄性腹膜炎;病因;综合防控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9.04.129鹅卵黄性腹膜炎也叫做蛋子瘟,是感染某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在产蛋初期只见有零星的鹅发病,该病的高发期与产蛋高峰时期并行,并随鹅产蛋期的结束而停止继续发病。
生产中主要可见病鹅的产蛋能力下降,大多会产出软壳蛋、砂皮蛋、畸形蛋,而且数量会逐渐的增多,患鹅的腹部呈明显的膨大状态,表现腹膜炎,并且有腹泻症状,死亡率较低等,影响养鹅的效益。
1病因分析埃希氏大肠杆菌是引起鹅卵黄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一般是经由交配感染。
鹅群如果经常在不清洁池塘、水域活动,会造成公感染鹅外的生殖器经常出现发炎的状态,并且在水中与母鹅进行交配的时候造成母鹅感染病菌,如果鹅群的交配次数越多,对该病的传播就越快,同时流行的范围也就更大。
母鹅感染病菌后,会导致输卵管伞部发炎、粘连,影响排卵,使卵泡进入腹腔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母鹅患病后行走困难,常在地上蹲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独自离群,羽毛杂乱且失去光泽,放牧时拒绝离舍,害怕下水或者不愿意在水面上漂浮;腹部明显膨大、下垂,多呈企鹅姿势走动,产蛋率急剧降低,产出异形小蛋或者软壳蛋。
排出白色的稀便,散发臭味,且附着在肛门四周的羽毛上,使其变得潮湿,如同蛋花样,其中混杂蛋清、凝固的小蛋黄块或蛋白。
双脚紧缩,体温基本正常,少数体温有所升高。
另外,病鹅明显脱水,眼球下陷,蹼、喙干燥且发黄,病程后期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3实验室检查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分别采取病死鹅的腹腔卵黄液、肝脏以及脾脏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以观察到一定数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粗短,两端钝圆。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的腹腔卵黄液、肝脏和脾脏,分别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可见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粉红色菌落,血液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菌落,长势良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报告
Vol.52,No.06. 2018·33·DOI :10.3969/j .jssn .2095-1205.2018.06.23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报告柯盛英 李红梅(吴川市梅菉畜牧兽医站 广东吴川 524500)摘 要 文章通过病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解剖检查、实验室检查后,确诊鹅群为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种鹅卵黄性腹膜炎病,并作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病因症状;剖检分析;诊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6-33-01近年来,在我市种鹅场有母鹅发生一种常见的卵黄性腹膜炎传染病。
该病是由母鹅生殖糸统内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逐渐地发展成为种鹅卵黄性腹膜炎病。
本病发生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常造成母鹅群大批发病及死亡,死亡率有时可占母鹅群总数的10 ~15 %以上,对种鹅场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2017年3月初,吴川市长岐镇李某种鹅饲养场的2200 多只母鹅已产蛋一个多月。
在3月9日上午,发现有10 多个母鹅腹部明显膨大,走路时摇摇摆摆,肛门周围羽毛粘有一些稀湿似蛋花样、腥臭味的排泄物,部份鹅只产软壳蛋或崎形蛋。
发病5 d 后,病鹅陆续出现死亡。
期间,鹅主曾对病鹅每天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单位,但未见效。
至3月20 日,病鹅已达160 多只,死亡种鹅45 多只(其中种公鹅3只)且病情呈迅速蔓延趋势。
2临床症状前期,体温升高41 ~ 43 ℃、精神沉郁、少食或停食,呆立或独居;母鹅产蛋逐渐减少至大幅度下降,而且所产出的都软壳蛋或琦形蛋小蛋;随后,病母鹅腹部逐渐增大至膨胀,并出现下痢症状,排泄物腥臭且混杂有一些似蛋清、蛋白或蛋黄块等杂物。
由于病母鹅大量排泄,导致肛门周围羽毛潮湿发臭;后期,由于病鹅多日停食后,脱水现象逐渐出现,先是眼球开始凹陷、然后喙、蹼等部位出现干燥甚至发绀等症状,病重者最后在衰竭昏迷中逐渐死亡。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及预防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及预防作者:关晓英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4期关晓英�(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摘要: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大肠杆菌引起产蛋母鹅的一种传染病,产蛋母鹅由于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细菌发炎,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发生,多发生于母鹅产蛋中期和高峰期,产蛋停止疾病也随之停止。
该病不仅使产蛋量下降,而且病鹅死亡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防治,可引起大批死亡,往往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关键词:鹅;卵黄性腹膜炎;诊治;预防�中图分类号:S858.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4-0117-01收稿日期:2015-10-27�作者简介:关晓英(1974-),女,大专,兽医师。
2014年7月,海伦市某鹅场发生了卵黄性腹膜炎,笔者进行了诊治,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发病情况�该养鹅场存栏成鹅1308只,其中成母鹅1133只、公鹅175只。
2014年7月,部分鹅发病,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软皮蛋,腹泻等症状。
病初,场主用四环素、盐酸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病7天后死亡12只。
场主求诊,笔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鹅卵黄性腹膜炎,为减少损失,根据初诊结果进行了治疗。
该场卫生条件差,鹅舍为半敞开式,舍内地面粪便与垫料混为一体,潮湿,鹅体不清洁,水塘不大且水质污浊。
�2临床症状�母鹅发病初期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两肢紧缩,蹲伏地上,全身颤抖;病鹅产畸形蛋、薄壳蛋、软皮蛋,产蛋量减少或停止;肛门肿胀甚至外翻,周围沾满发臭的粪便,粪便呈蛋花汤样,并混有凝固样的蛋白和卵黄,部分鹅有腹泻症状;后期,病情加剧,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羽毛干燥无光泽,眼球凹陷,逐渐消瘦,因严重失水、心力衰竭而死。
�3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鹅3只,剖开腹腔时发出腥臭味,腹腔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浑浊液体,并混有破碎蛋黄,腹腔器官表面覆盖着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易刮落,腹膜出血;输卵管黏膜发炎并有针尖状出血点,管腔中有纤维素性碎片;卵泡变形,呈红色、灰色、褐色,未成熟卵子凝结成干酪样物;肠系膜黏连坏死。
鹅蛋子瘟的诊断与防治
鹅蛋子瘟的诊断与防治作者:汪志铮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3期汪志铮(福建省南平农校,福建福州 354200)鹅蛋子瘟又称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产蛋母鹅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通常会引起母鹅在产蛋期间发病,死亡率较高,所以称之为“蛋子瘟”。
此病以输卵管感染发炎,卵黄破裂,卵子变形、变性,最后发展为弥漫性卵黄性腹膜炎为发病特点。
由于此病影响产蛋,甚至造成死亡,对养鹅业危害极大。
1 病原该病的病原是某些致病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常见的有O2K89、02K1、O7K1、O141K85、O39等血清型,在自然界分布甚广。
在污染的土壤、垫草、禽舍内等处均可发现病原菌,从病鹅的变形卵子和腹腔渗出物中以及在发病鹅群的公鹅外生殖器病灶中都可以分离出该病原菌。
一般常用消毒剂可以杀死此菌。
2 流行特点常在产蛋母鹅中流行,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该病也停止。
该病流行后,常造成母鹅群成批死亡,死亡率可占母鹅总数的10%以上。
公鹅也会感染本病,并通过配种被传染,这是一条主要的传染渠道。
公鹅一般感染就会出现死亡。
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在繁殖季节。
当鹅群在浅而污秽的水池或水塘交配,公鹅的外生殖器发炎溃烂,带菌公鹅与母鹅交配时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3 临床症状病初,首先在产蛋的母鹅群内发现软壳蛋与薄壳蛋,产蛋量下降;病鹅精神呆滞,不愿行动,常离群,食欲减退。
仔细检查,可见病鹅的肛门周围沾有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及凝固样的蛋白或蛋黄小块。
后期,病鹅由于并发腹膜炎,病情加剧,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羽毛干燥无光泽,眼球凹陷,精神极度不振,鹅体逐步消瘦,最后可因饥饿失水,衰竭而死。
病程1周左右,若不及时防治,可引起大批死亡。
少数病鹅能够自愈,但不能恢复产蛋(因内生殖器官受到破坏)。
母鹅发病率一般接近20%,死亡率高的鹅群达72.1%,一般为11.27%。
患病公鹅症状较轻,仅在外生殖器阴茎上出现红肿、溃疡或结痂。
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治疗方法
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治疗方法
2014/5/ 畜牧养殖
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严重影响养鹅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此种疾病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不过此种疾病治疗也不是很难,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治疗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的常见方法:

1.将病鹅及疑似病鹅悉数阻隔养殖。
每只肌肉打针硫酸链霉素10万单位,每天两次,接连5天。
为了避免其它鹅感染,全群混饮氟苯尼考原料:每100克加水800公斤,自在饮用,连用3~5天,初次量可加倍,防止量折半。
2.选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每100斤饲料中加200克,防止量折半,连用3~5天。
3.对鹅舍、用具用百毒杀喷酒消毒,用生石灰粉对地上消毒,每天一次,接连5天。
对发作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对死鹅悉数做无害化处理。
4.调整养殖密度,坚持鹅舍通风杰出,空气新鲜,冬季保温,经过以上防治办法,用药2天后的病况逐步得到控制,除病重者逝世外,其它根本恢复。
以上是关于治疗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的常见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多注意猪的生长状况和吃食的情况,一旦发现不还的现象,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种鹅“蛋子瘟”病的诊断与防治
种鹅“蛋子瘟”病的诊断与防治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
“蛋”是指产蛋季节产蛋母鹅,“子”宫受到侵害,“瘟”是指从而引起的疫病,有的地区也叫做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而停止,病鹅治愈后也失去种用价值。
从危害种鹅的产蛋率、出雏率这个角度来说,该病是影响鹅业发展的第一大杀手。
xx年潍坊市养鹅专业合作社在坊子区长宁街办西岭村养殖扬州白鹅1260只,于12月23日开始发病,并有零星死亡,五天后发病鹅达到230只。
外观母鹅腹部膨大,走路摇摆,产软壳蛋、畸型蛋,肛门周围粘有潮湿发稠的排泄物,似蛋花样,个别拉白色稀便,发病率约为%,产蛋率由50%下降到22%,病鹅陆续出现死亡,到2016年1月6日共死亡36只,占发病鹅的%,我们根据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经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种鹅“蛋子瘟”病。
一、临床症状病母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独居或在水面漂浮,腹部膨大,产软壳蛋或畸形蛋,产蛋率呈直线下降。
肛门周围粘有潮湿发臭的排泄物,似蛋花样,排泄物中夹杂着蛋清、蛋黄,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块多呈像煮蛋汤样,病鹅行走困难,但体温正常,个别病鹅体温升高。
同时病鹅还出现眼睛凹陷脱水,喙蹼干燥和发绀,羽毛松乱,患病公鹅的主要症状是阴茎严重充血,肿大2~3倍,螺旋状的精沟难以看清,在不同的部位有芝麻至黄豆大黄色脓性或干酪样结节,有的阴茎裸露体外不能缩回。
剥除结痂呈出血性的溃病面,失去配种能力,但很少发现死亡。
二、剖检变化病母鹅腹腔充满淡黄色恶腥臭液体和破坏了的卵黄,腹腔器官表面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而剥离肠系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输卵管腔内有软壳蛋滞留,蛋壳表面粗糙,并附着脱落的粘膜或凝固的蛋白。
卵巢内的卵子变形皱缩或成硬块。
公鹅阴茎表面有芝麻或绿豆大小的结痂,剥去结痂为溃疡灶。
三、实验室检查据病原分离、涂片镜检、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病原为大肠杆菌。
养殖技术-禽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养殖技术-禽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及治疗方法禽卵黄性腹膜炎主要感染产蛋鸡和母鹅,一旦感染此病,家禽的生产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造成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若发现病禽,要先找到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更理想。
一、禽卵黄性腹膜炎怎么引起的?禽卵黄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1、代谢障碍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不足,蛋白质过多,使代谢发生障碍,卵巢、卵泡膜或输卵管伞损伤,致使卵黄落入腹腔中。
2、卵黄流入腹腔当成熟卵泡即将向输卵管伞落人时,鸡突然受惊吓,卵泡往往误落入腹腔中。
3、继发疾病继发性卵黄性腹膜炎,一般是由全身性传染病的一个局部病变。
如新城疫、鸡白痢、禽霍乱和鸭瘟等病引起的。
继发于鸡白痢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
病鸡的内脏器官中都含有病菌,特别是卵泡,卵巢滤泡变形,卵黄呈绿色或灰绿色,卵泡破裂,形成腹膜炎。
二、禽卵黄性腹膜炎的症状表现1、临床症状禽卵黄性腹膜炎多为慢性,往往发生贫血、下痢以及进行性消瘦。
病初母鸡不产蛋,随后则精神不振,食欲不良;行动缓慢,腹部过度肥大而下垂,多数母鸡表现腹部拖地。
当触诊腹部时,有疼痛感,有时有液体波动感。
2、剖检变化剖开病死鸡、鹅的腹腔,可见其中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被破坏的卵黄,腹腔器官表面覆盖一层淡黄凝固的纤维渗出物。
肠系膜发生炎症。
肠与肠和肠与其它的脏器相互粘连。
肠系膜上有针尖大的出血点,卵巢变形,呈灰色,褐色等。
有的卵巢雏缩,若卵巢留在腹腔中间较长,可凝固成硬块,切面成层状。
输卵管黏膜发炎时,有针尖状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性渗出物沉着。
三、禽卵黄性腹膜炎怎么治疗?治疗对本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及时淘汰。
但是由于在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炎用下列药品治疗,有一定效果。
1、链霉素。
每天鸡肌肉注射200 mg,连续3 d。
饮水配成0.1%~0.2%溶液,连喂3天。
2、氯霉素。
每只鸡每日10~20 mg,或每5 kg饲料内加氯霉素2.5 g内服。
母鹅蛋子瘟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母鹅蛋子瘟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产蛋母鹅最容易得的一种传染病--卵黄性腹膜炎,由于多发生在产蛋期间的母鹅,常引起母鹅成批死亡,俗称“蛋子瘟”。
本文介绍母鹅蛋子瘟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一、母鹅蛋子瘟的主要症状
感染了“蛋子瘟”的母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倦怠,产软壳蛋,产蛋率明显下降,肛门周围沾有潮湿发臭的排泄物,最后多数病鹅因废食、消瘦、衰弱而死。
本病病程为3~7天,即使有少数病鹅能够自愈,也不能恢复产蛋。
二、母鹅蛋子瘟的预防方法
①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使鹅群有良好的体质和较强的抵抗力。
②做好鹅群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垫料干燥、清洁,不到有
疫情的地区放牧,不让健康鹅与病鹅群接触,发现病、死鹅要隔离、深埋。
③逐只检查公鹅生殖器,发现有病变者立即剔除。
④在产蛋期间,用土霉素粉按0.02%的浓度混在饲料中长期服用。
三、母鹅蛋子瘟的治疗方法
①链霉素,按每只1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3~4天。
②中药疗法:取白头翁100克,黄连40克,黄岑70克,黄柏
70克,连翘70克,金银花75克,白芍60克,地榆80克,栀子60克。
加水5000ml,煮沸后再用文火煮半小时,滤取药液,给200只鹅平分灌服,一日两次,每付药煎两次,连用3~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教你养殖有机种鹅“蛋子瘟”病危害防治技巧
教你养殖有机种鹅“蛋子瘟”病危害防治技巧有机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有的地区也叫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而停止,病鹅治愈后也失去种用价值。
下面为大家介绍有机种鹅“蛋子瘟”病危害防治技术:后果:有机种鹅失去配种能力病母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独居或在水面漂浮,腹部膨大,产软壳蛋或畸形蛋,产蛋率呈直线下降。
肛门周围粘有潮湿发臭的排泄物,似蛋花样,排泄物中夹杂着蛋清、蛋黄,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块多呈像煮蛋汤样,病鹅行走困难,但体温正常,个别病鹅体温升高。
同时病鹅还出现眼睛凹陷脱水,喙蹼干燥和发绀,羽毛松乱,患病公鹅的主要症状是阴茎严重充血,肿大2~3倍,螺旋状的精沟难以看清,在不同的部位有芝麻至黄豆大黄色脓性或干酪样结节,有的阴茎裸露体外不能缩回。
剥除结痂呈出血性的溃病面,失去配种能力,但很少发现死亡。
治疗:及时消毒和接种疫苗如果鹅群感染“蛋子瘟”病,养殖户该怎么办呢?建议将病鹅及疑似病鹅全部隔离饲养。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病情逐渐得到控制,除病重者死亡外,其他基本康复。
”此外,对鹅舍、对产生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对死鹅全部做无害化处理。
“在种鹅产蛋前15日龄注射鹅蛋子瘟氢氧化铝灭治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对已发病的鹅群做紧急预防接种,注射本疫苗7天后,可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
”管理:改善鹅舍环境,提高鹅群质量当前,由于缺乏规模养鹅技术,再加上对鹅病防治缺乏研究,经验不足,普遍存在鹅舍简陋、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鹅舍潮湿、重养不重管、重治不重防、消毒措施不严等现象,造成该病的发生与蔓延。
“选好场址,是养好种鹅的关键。
”有机种鹅场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河流、水库、水草丰盛的地方,水面应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最好是流动的河水,不能流动的水面深度应在1.5米以上,要防止被污染的水流入其中。
如找不到合适的自然水面,可人工建造水池,一般水池宽3米,深0.6米,长度可根据场地情况灵活掌握。
种鹅“蛋子瘟”的 防控方法
47农家之友 2016. 09新技术 养殖葵宝 “蛋子瘟”是种鹅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又名鹅卵黄性腹膜炎。
病原以大肠杆菌为主,鼠伤寒沙门氏菌也能引起。
通常发生在种鹅产蛋期间。
主要症状:发病母鹅表现为输卵管炎症,产软壳蛋与薄壳蛋,产蛋量下降,肛门周围羽毛上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及凝固样的蛋白或卵黄小块。
后期多发腹膜炎,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鹅消瘦,眼球下陷,衰弱而死。
公鹅表现为外生殖器炎症、溃疡和结节。
预防:母鹅开产前1个月,每只成年公母鹅胸肌注射鹅蛋子瘟氢化铝甲醛灭活菌苗1毫升,一年一次。
开产前每只每天用环丙沙星0.5克左右拌入饲料饲喂2~3次,然后用氟苯尼考拌入饲料饲喂3~4天进行预防。
治疗:每只肌注庆大霉素8~10万单位,每天2次,连注3天;每只胸肌注卡那霉素或链霉素8~10万单位,每天2次,连注3天;每只胸肌注射20%磺胺噻唑钠3~4毫升,每天1次,连注3天。
外生殖器有病变的公鹅,应及时淘汰。
(中广)种鹅“蛋子瘟”的 防控方法 1月龄的幼鹅易感染流感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感染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发病初期小鹅鼻、口腔流清水,呼吸急促、频频摇头、头脚抖动、精神萎靡、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羽毛松弛、蹲伏在地、不能站立、体温升高,死亡前出现下痢,病程3~5天。
防治方法:预防本病关键是注意环境消毒,饮食卫生和风寒保暖。
发病后及时隔离,对鹅舍、鹅身进行消毒,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20%磺胺噻唑钠肌肉注射,每只1~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每只肌肉注射3万~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也可每50只雏鹅用生姜35克,杏仁30克,桂枝、防风、麻黄各25克,加水2.5~3公斤煎汁,拌料饲喂,每天2次,连用3天;或用鱼腥草20克,桉树叶(鲜品)、蒲公英各25克,煎水拌料,连用2~3天,也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蒙讯) 自然交配是让公母鸭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自行交配的配种方法。
鹅卵黄腹膜炎的防治
鹅卵黄腹膜炎的防治作者:汪志铮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6期鹅卵黄腹膜炎又称“蛋子瘟”。
近年来, 一些地区该病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本病的特征是输卵管感染发炎,卵黄破裂,卵子变形,变性,最后发展为弥漫性卵黄性腹膜炎。
( 一)病原致命性埃希氏大肠杆菌。
本菌广泛存在周围环境和动物体内,饲养管理不当,鹅舍潮湿,环境卫生差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一般消毒药可杀灭本菌。
( 二)流行特点本病发生在母鹅产蛋季节, 随着母鹅产蛋停止, 本病流行也停止。
鹅群中一旦出现病鹅即可陆续发生,发病率可达25%以上,死亡率在15%左右。
不死的则产蛋停止。
鹅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
公鹅感染本病则通过配种传染母鹅。
( 二)临床症状病初,母鹅群内发现软壳蛋与薄壳蛋;病鹅精神呆滞,常离群独处。
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
后期病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极度沉郁,最后可因失水、饥饿、炎症等引起衰竭死亡。
病程2 ~6 d。
少数病鹅能够自行康复,但产蛋力丧失。
( 三)剖检切开腹腔,内有淡黄色腥臭的混浊液体,并混有破损的卵黄,腹腔脏器表面覆盖有浅黄色的纤维性渗出物。
腹膜有炎症,肠系膜出血,肠道互相粘连。
卵子发生炎症、变形,子宫和输卵管都有较严重的炎症。
( 五)实验室检查1. 采取病变部位病料,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分离到纯的大肠杆菌,其菌落为红色。
挑取少量给健康产蛋鹅口服接种,发生同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确诊。
2. 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链霉素、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环丙沙星不敏感。
( 六)防治1. 将病鹅及疑似病鹅隔离饲养,每只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10 万Iu,每天2 次,连续5 d。
为了防止其他鹅感染,全群混饮氟苯尼考,每100 g 药加水800 kg,自由饮用,连用3 ~ 5 d,首次量可加倍,预防量减半。
2. 采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每50kg 饲料中加200 g,预防量减半,连用3 ~ 5 d。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其防治
d o i:10.19369/j.c n k i.2095-9737.2016.07.115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其防治刘艳春(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海伦152300)摘要:母鹅卵黄性腹膜炎也叫做“蛋子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产蛋母鹅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而导致,此外白痢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也能够引发该病。
该病往往在母鹅开产后发生,停产后则逐渐停止。
母鹅患病后能够出现成批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到约20%,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22-011 流行特点母鹅在产蛋期间,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相互拥挤,通道较窄,且水池坡度过陡,而水位过低,因此进入水池放牧时,会有些鹅从高处跳入到水里,此时往往以前胸先落入水池,有些甚至会出现翻滚,导致后腹部泄殖腔以及卵巢输卵管受到惯性而向胸腔部冲撞挤压,引起损伤性偏移、错位,导致母鹅排卵时无法正位对接,使其无法先落入到输卵管嗽叭口后再进入泄殖腔,而是直接落入腹腔内,并在胸腔壁、肠道及腹腔黏膜等组织器官上黏附,甚至有时卵黄会发生破裂而流入到整个前后腔室,导致黏稠的黄色液体充满胸腔、腹腔,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另外,当母鹅患某些传染病,也能导致发病。
该病通常在种鹅群容易发生,特别是初春季节的产卵旺盛阶段更容易发生。
该病在母鹅群中的传播可能是由于与患病公鹅配种导致。
一般公鹅感染该病后,基本不会造成死亡,能够由配种而导致母鹅感染,并使其发病。
成年母鹅群通常在产蛋初期个别发病,最容易在产蛋高峰期发生,而产蛋结束后也不再发生。
该病流行期间往往会导致大多数病鹅死亡,且死亡率能够超过母鹅发病总数的10%。
另外,患病母鹅所产种蛋,在孵化期间容易出现臭蛋或者死胚。
2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鹅产蛋率显著降低,且容易产出小蛋、异形蛋、薄壳蛋或者软壳蛋;精神萎靡,停止采食,蹲伏于地面,两脚紧缩,拒绝活动,且非常不合群,往往离群独自呆立,拒绝下水,即使被迫下水也不喜活动,往往只飘浮在水面上;有污秽物黏附在肛门周围羽毛上,且排泄物中混杂有凝固的卵黄小块或者蛋白、蛋清。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
养殖与饲料2016年第11期摘要介绍了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治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肠杆菌;生殖器官;症状;防治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王晓宁曲宁宁丛楠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侯家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文登264405收稿日期:2016-09-16王晓宁,女,1981年生,助理兽医师。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侯家镇某养殖场养鹅2300只,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发病,并伴有个别死亡,4d 后发病鹅达到260只。
外观病母鹅腹部膨大,走路摇摆,产蛋壳软、并且畸形蛋多,肛门周围羽毛沾有发臭的稀便,个别拉白色稀便,产蛋率急剧下降,病鹅陆续出现死亡,根据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经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卵黄性腹膜炎。
1流行特点本病广泛流行于各种鹅群中,尤其在产蛋高峰及寒冷季节多见。
鹅群中一旦出现病鹅即可陆续发生,鹅群的产蛋率显著下降,病鹅所产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明显降低。
种母鹅大肠杆菌全身性感染时,部分大肠杆菌经血液到达输卵管,患有该病的公鹅与母鹅交配也可传播给母鹅。
这两种情况均可使母鹅输卵管发炎,引发腹膜炎。
当母鹅产蛋停止后,本病的流行也告终止。
2临床症状发病早期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产异形蛋、小蛋、软壳蛋直至停产;病鹅精神沉郁、逐渐消瘦,常常离群呆立或卧地不动,怕下水;病鹅腹部膨大,肛门周围羽毛上沾有污秽,排泄物多呈蛋花汤样,并混有蛋清或卵黄小块;后期由于并发腹膜炎,体温升高,最后衰竭死亡,病程1周左右。
公鹅阴茎肿大,部分阴茎外露,不能回缩,失去交配能力,但很少发生死亡。
3剖检变化主要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刨开腹腔,可见腹腔内充满黄色腥臭的液体或破坏了的卵黄。
肠系膜发生炎症,严重的引起肠黏连,肠系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或酱色等不正常色泽,未成熟的卵子凝结成干酪样物。
卵黄积留在腹腔时间较长的凝固成硬块,破裂的卵黄则凝结成大小不等的小块或碎片。
产蛋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
我镇养鹅专业户万某饲养种鹅1350只,在1997年2月份产蛋期间常有发病,有时突然死亡3-5只,发病率为10%,经诊断为大肠杆菌所致的产蛋鹅卵黄性腹膜炎,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导如下。 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产异蛋、小蛋、软壳蛋直至停产;病鹅精神沉郁、不吃食、不愿行动,常常离群呆立或卧地不动,怕下水;病鹅肛门周围羽毛上沾有污秽,排泄物中混有蛋清或卵黄小块;后期由于并发腹膜炎,体温升高,拉痢、脱水、消瘦,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黄,羽毛无光泽,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周左右。 2 解剖变化: 病鹅卵巢、输卵管、腹膜出血,严重者输卵管、肠系膜粘连、坏死,腹膜中有淡黄色污浊恶臭的液体和破裂的卵黄。未成熟的卵子凝结成干酪样物。 3 实验室检查: ①用病死鹅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单个中等大小的阴性杆菌。 ②以无菌操作取病死鹅肝、脾接种于肉汤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肉汤呈均匀混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均匀一致的亮红色菌落,边缘整齐,光滑凸起。 ③生化试验:用分离的菌株作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靛基质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H2S。 ④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的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所致之产蛋鹅卵黄性腹膜炎。 ⑤治疗:经确诊后,对食欲废绝的重症病鹅采用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每只5-8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对仍有食欲的轻症病鹅用敌菌净拌料饲喂,每公斤饲料加8-10片,首次量加倍,连用3天;对种公鹅采用3%的龙胆紫涂擦生殖器,每天1次连用3天;彻底清扫鹅舍场地,每天用抗毒威进行喷雾消毒1次,连用3天。经此治疗方案处理后,该病未见复发和死鹅的现象。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侯立冬
【期刊名称】《吉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24(45)3
【摘要】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致病因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一般的发病时间在母鹅的产蛋期,主要威胁病鹅的输卵管等位置,会导致病鹅的腹膜以及生殖系统等位置出现炎症,也会引起病鹅出现全身症状。
患病鹅与正常公鹅交配后也会通过交配行为互相传播,直至蔓延到整个鹅群。
对病死鹅进行解剖分析,发现主要的病变位置为病鹅腹腔,为做好预防工作,需要从公鹅检查等方面着手,提升管理水平,预防病鹅出现应激症状,对于经常流行发病的区域,应当通过定期药物保健的方式进行预防,对于鹅卵黄性腹膜炎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母鹅处于产蛋期,应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选择中药以及精油等物质进行治疗。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侯立冬
【作者单位】临城县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种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的诊治
2.种鹅传染性卵黄腹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3.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4.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5.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策略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6,2022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策略费奕强,薛晓阳(广东省珠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珠海519005)摘 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禽畜养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许多新建的规模化养鹅场,同时也增加了疫病暴发的危险。
其中,鹅卵黄性腹膜炎具有传染性,该病的发生与母鹅产蛋期高度重合,开产后发生,停产后消失。
母鹅患病后死亡率可以达到15%,并且产蛋率明显下降,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概述了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情况,介绍了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动物实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
从养殖管理角度,总结了选好场址、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疫苗等预防建议,以及西药和中药治疗方法。
关键词:鹅卵黄性腹膜炎;细菌分离培养;饲养管理;中医治疗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6.046 引言鹅卵黄性腹膜炎俗称“蛋子瘟”,是一种多发于母鹅产蛋期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多发生于母鹅的产蛋季节,通常会在产蛋结束后逐渐停止流行。
但是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加上规模化养鹅场内鹅群密度较大,只要出现1例病鹅,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其他鹅相继患病,发病率可达到30%,病死率在15%左右。
患病母鹅所产种蛋,也会因为难以成功孵化而形成死胚。
生理性的鹅卵黄性腹膜炎与输卵管错位、卵黄破裂倒流有关,病理性的鹅卵黄性腹膜炎主要是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或副伤寒杆菌等引起的,一般在初春、产蛋旺季时极易发生。
养殖户应提高对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认识,掌握其防治措施。
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展开分析,并分别从预防与治疗两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鹅卵黄性腹膜炎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生理性的鹅卵黄性腹膜炎,是母鹅在产蛋期间由于鹅场内的养殖密度太大,通道狭窄,或者是池塘的坡度过陡,导致有些鹅进入水池时从高处跳下,因为不能保持身体平衡,往往是胸部最先接触水面,甚至会出现翻滚、挤压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介绍了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诊断等,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治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提供指导。
关键词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39-01
母鹅卵黄性腹膜炎又称蛋子瘟,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产蛋母鹅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的一种传染病。
一般在初春产蛋旺季时极易发生,可导致母鹅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甚至突然死亡。
1 发病情况
2008年4月16日,枞阳县义津镇1个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方式饲养1 800只母鹅的养殖场,出现产蛋母鹅食欲不振,行动缓慢、离群、下水时不爱活动、只在水面上飘浮,异常消瘦等症状,有时突然死亡3~5只,发病率为10%。
2 流行特点
在养鹅地区的种鹅群中经常发生,尤其在初春产卵旺季。
母鹅中的传播可能与公鹅配种有关。
公鹅感染后,虽很少会引起死亡,但可通过配种传染给交配的母鹅,引起母鹅感染。
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后,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该病也停止发生。
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鹅死亡,死亡率可占母鹅发病总数的10%以上。
孵化期间死胚、臭蛋增多。
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产异形蛋、小蛋、软壳蛋或薄壳蛋;病母鹅精神沉郁,不吃食,两脚紧缩,蹲伏地上,不愿活动,离群孤立,不合群,怕下水,勉强下水时不爱活动,只在水面上飘浮;病鹅肛门周围羽毛上沾有污秽,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后期由于并发腹膜炎,体温升高,拉痢、脱水、消瘦,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黄,羽毛松乱无光泽,病鹅出现症状后2~3d内死亡。
少数病鹅病程可达6d以上,最后因消瘦、衰竭而死亡,只有少数病鹅能够自愈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
4 实验室检查
4.1 镜检
用病死鹅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单个中等大小的阴性杆菌。
4.2 病菌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病死鹅肝、脾接种于肉汤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肉汤呈均匀混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均匀一致的亮红色菌落,边缘整齐,光滑凸起。
4.3 生化试验
用分离的菌株作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靛基质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h2s。
5 诊断
发病鹅若为产蛋母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
变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大肠杆菌所致的母鹅卵黄性腹膜炎。
6 预防措施
6.1 检查公鹅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菌,当鹅舍、运动场潮湿、泥泞及有粪便堆积时,公鹅的外生殖器极易感染;阴茎发炎溃烂时,与母鹅交配使母鹅感染。
因此,在配种前,应对公鹅逐只检查,发现外生殖器上有病变的公鹅,一律淘汰不作种用。
6.2 加强管理
保持鹅舍及运动场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保持干燥,饲养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6.3 消毒
定期用20%生石灰或3%~5%来苏儿喷洒消毒鹅舍,以保持清洁卫生和通气。
7 防治措施
7.1 免疫接种
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很多,因而应使用多价大肠杆菌进行预防。
母鹅产蛋前15d,应做1次蛋子瘟灭活苗免疫,每只肌肉注射1ml,并用其产的蛋留种。
雏鹅7~10日龄接种,每只皮下注射0.5ml。
7.2 药物治疗
每只每天用环丙沙星0.5g左右拌入饲料中饲喂2~3d;发现病鹅及时隔离,对同群的其他假定健康鹅进行药物紧急预防,同时彻底
清扫鹅舍场地,每天用抗毒威喷雾消毒1次。
对食欲废绝的重症病鹅采用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5~8万单位/只,2次/d,连用3d;对仍有食欲的轻症病鹅用敌菌净拌料饲喂,饲料加8~10片/kg,首次量加倍,连用3d;经以上措施治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鹅群精神好转并趋于正常,继续用上方服药5d以巩固疗效,鹅群已基本转为正常。
8 参考文献
[1] 王尚荣.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疗报告[j].中国动物检
疫,2005(4):39-40.
[2] 杜海建.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j].家禽与禽病防
治,2004(12):14.
[3] 施馥寿.控制卵黄性腹膜炎的尝试[j].中国家
禽,1985(2):13.
[4] 蔡楠彰.母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
治,1984(4):38.
[5] 涂廷基.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j].江西畜牧兽医杂
志,2001(2):47.
[6] 何希苗.鸭鹅常见传染病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
学,2009,30(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