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ppt演示课件

后续治疗
获得出口处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后调整抗生 素的使用。除非出口处感染的致病菌为耐甲氧 西林的金葡菌感染(MRSA),一般给予口服抗 生素治疗即可(意见)。革兰阳性菌感染可口服 耐13.内酰胺酶青霉素或一代头孢如头孢氨卡。 铜绿假单胞菌出口处感染治疗特别困难。通常 要求使用两种抗生素并延长治疗疗程,推荐首 选口服喹诺酮类药物。 治疗疗程:抗生素治疗必须持续到外出口表现 完全正常。治疗的时间至少需要2周,铜绿假 单胞菌感染可能需要治疗3周。
. 15
抗生素的选择
经验用药应该同时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 推荐PD中心根据当地既往常见细菌类型及其 药敏选择经验用药方案(意见)。革兰辟J性菌应 选择万古霉素或一代头孢菌素;革兰阴性菌应 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精苷类(证据)。 用药途径和注意事项:经腹腔使用抗生素优于 静脉给药,因为腹腔给药可在局部达到较高的 药物浓度,而且患者经培训后可白行在家治 疗.避免了静脉穿刺。腹腔给药分为持续给药 (每次交换均使用抗生素)和间断给药(每天1次)。 间断给药时.装有抗生素的PD液至少要留腹6 h,以保证抗生素的充分吸收。
. 7
出口处感染的治疗
最常见的出口感染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细菌容易导 致腹膜炎,因而要积极治疗(证据)。在诊 断后可以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或者等待 培养结果以指导抗生素选择,革兰染色 可帮助指导最初用药。 经验性治疗:抗生素的抗菌谱要覆盖金 葡菌;如果患者有铜绿假单胞菌出口感 染史,抗生素的抗菌谱也要覆盖这种细 菌。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指南解读
.
1
前言
近年来,腹膜透析(PD)技术不断发展,但腹膜炎依然是 PD的首要并发症,可导致PD技术失败,增加住院率和病 死率。因此PD学术界长期关注PD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治疗目标是迅速控制炎性反应和保护腹膜功能。 PD感染相关指南最早发表于1983年,由国际PD学会 (ISPD)主持制定,并分别干1989、1993、1996、2000 和2005年进行了修订。本次指南的修订主要以2005年以 后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更新了2005年的版本。2005年的 指南中包括了腹膜炎的治疗和预防两个部分。新指南则聚 焦腹膜炎的治疗,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感染详细给出具体 的诊治流程,临床实用性大大提高。
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北京大学腹膜透析中心韩庆烽ISPD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1989 1993 1996 2000 2005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持续质量促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感染的原因学分析⏹感染的病原学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指标⏹发生率☐感染次数/透析时间次/年☐透析时间/感染次数病人月或病人年⏹单位时间内无腹膜炎病人的比例⏹腹膜炎发生率的中位数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预防⏹ISPD Guidline☐对于每一个腹膜透析方案都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可能以确保病人的预后☐每一个腹膜透析方案都要监测感染的发生率,至少需要每年一次⏹对于任何一个腹膜透析中心其感染率不得高于☐每18月1次/0.67病人年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腹腔臵管⏹外口护理⏹连接系统⏹病人培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肠源性感染⏹预防真菌性感染腹腔置管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ISPD Guidline☐在预防腹膜炎方面,尚不能证实有任何管路比标准硅胶Tenckhoff管更具有优越性☐臵管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感染机率⏹第一代头孢霉素⏹万古霉素置管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Group Organism Days Postop Vancomycin S epidermidis10Cefazolin S epidermidis S epidermidisS epidermidis Culture negativeS aureus S veridans 35 54 66Neither Culture negative Culture negativeS epidermidis S epidermidisS epidermidis S epidermidisS aureus S aureusE cloacae S veridans 13 23 44 14 68Gadallah MF,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0; 36(5): 1014-9腹膜透析管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外口护理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ISPD Guideline☐外口护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腹膜炎)☐治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可以减少表皮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外口护理⏹围手术期外口护理☐无菌换药保持干燥⏹常规外口护理☐抗菌皂和水☐碘伏(Povidone iodine)/洗必太(Chlorhexidine)☐腹膜透析管的固定外口感染的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表皮葡萄球菌☐外口周围预防性使用莫匹罗星⏹铜绿假单胞菌☐外口周围预防性使用庆大霉素☐外口周围预防性环丙沙星连接系统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培训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0102030401 E p i s o d e s p e r N m o n t h s Exit-site InfectionPeritonitis Enhanced Traning Standard TraningGadallah MF, et al. Am J Kidney Dis , 2000; 36(5): 1014-9培训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培训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抗生素的预防性适用⏹ISPD Guideline☐侵入性操作往往会使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炎⏹口腔科操作☐阿莫西林1g⏹肠镜操作☐氨苄青霉素1g+丁胺卡那0.2(+甲硝唑)☐空腹肠源性感染的预防⏹ISPD Guideline☐严重的便秘或肠炎与肠源性致病菌所导致的腹膜炎之间存在关系⏹便秘-低动力性肠病☐胃肠道溃疡或出血药物作用低钾血症⏹腹泻-结肠炎☐病原体跨粘膜移动经手污染真菌性腹膜炎的预防⏹ISPD Guideline☐绝大多数真菌性腹膜炎继发于抗生素使用后☐对于有高度真菌感染可能性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可以降低发生念球菌性腹膜炎的可能性⏹高危患者的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制霉菌素氟康唑外口和隧道感染⏹ISPD Guideline☐外口出现脓性分泌物代表发生外口感染,感染时可有红肿或没有红肿Exit-Site Scoring System外口和隧道感染⏹隧道感染表现为腹膜透析管表面皮肤的充血、水肿和张力增高☐超声诊断☐隧道感染往往伴发于外口感染,并统称为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并往往导致腹膜炎的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治疗⏹ISPD Guideline☐最为严重和常见的外口感染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而且往往由此导致腹膜炎的发生,需要加强治疗☐除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外,口服抗生素和腹腔内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等同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治疗⏹外口和隧道感染的诊断步骤☐临床表现☐Gram染色☐细菌培养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治疗⏹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一般需要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史,也需予以覆盖⏹局部处理☐强化外口护理☐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或霜剂☐高渗盐水敷料治疗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抗生素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治疗⏹G+⏹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第I代头孢霉素PO ⏹MRSA感染-万古霉素⏹难治性或重度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加用利福平600mg/day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治疗⏹G–⏹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PO⏹难治性或复发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加用头孢他定IP外口和隧道感染的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2周或更长☐外口外表完全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一次性进行腹膜透析管的更换☐隧道重建术☐外Cuff削除腹膜炎的初始表现和处理⏹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标本处理技术⏹经验性抗生素选择⏹药物的使用和稳定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腹膜炎的临床表现⏹ISPD Guideline☐腹膜透析本人一旦出现透出液混浊就应考虑诊断腹膜炎☐进一步需要透出液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病原体的培养予以确诊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病史☐操作错误/腹膜透析液和管路污染情况☐近期外口感染情况☐最后一次腹膜炎发生的情况☐便秘/腹泻情况⏹体格检查☐腹壁敏感/反跳痛☐外口和隧道的检查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透出液的白细胞计数大于100/mm3,特别是多核细胞占50%以上,腹膜炎的可能性极大⏹Gram染色☐多数情况下为阴性结果☐发现真菌感染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腹痛的鉴别诊断☐外科情况☐程度较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程度较重-链球菌Gram-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透出液混浊的鉴别诊断☐病原体培养阳性的腹膜炎☐病原体培养阴性的感染性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透出液噬酸细胞增多☐血腹☐恶性肿瘤☐乳糜腹水☐自干腹的引流液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透出液混浊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因居住地与医院过远而不能及时就诊的情况☐通信联系☐标本采样技术和腹膜透析液中使用抗生素技术☐备用抗生素标本处理技术⏹ISPD Guideline☐在所有的腹膜炎事件中培养阴性的情况不能超过20%☐标准的培养技术是使用血培养瓶☐如将50ml透出液离心后取沉淀物进行培养可以进一步降低培养阴性的可能标本处理技术50ml透出液标本3000g离心15分钟沉淀物用3~5ml盐水悬浮种植在固体培养基或标准血培养瓶内需氧、微氧和厌氧培养标本处理技术⏹快速血培养技术☐BACTEC ☐Septi-Chek☐培养呈阳性结果-24~72hr⏹抗生素清除技术☐BacT/Alert ☐BectonDickinson标本处理技术BACTEC BacT/Alert经验性抗生素选择⏹ISPD Guideline☐经验性抗生素必须覆盖Gram阳性和Gram阴性细菌☐应依据每个中心既往导致腹膜炎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经验性抗生素,即中心个体化经验性抗生素选择⏹ISPD Guideline☐Gram阳性细菌需要使用第I代万古霉素或头孢菌素覆盖☐Gram阴性细菌需要第III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甙类抗生素覆盖经验性抗生素选择⏹G+☐头孢唑啉☐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病原体⏹G–☐氨基甙类头孢他定(复达欣)头孢吡肟(马斯平)硫霉素类(泰能)☐喹诺酮类-中心个体化☐氨曲南-头孢霉素过敏且不能使用氨基甙类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残余尿量<100ml/day>100ml/day头胞唑啉或头胞菌素Ⅰ1g/袋q.d.或15mg/kg/袋q.d.20mg/kg/袋q.d.头胞噻甲羧肟1g/袋q.d.20mg/kg/袋q.d.庆大霉素/奈替霉素/妥布霉素0.6mg/kg/袋q.d.不推荐使用丁胺卡那霉素2mg/kg/袋q.d.不推荐使用药物的使用和稳定性⏹抗生素的配伍☐万古霉素+氨基甙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氨基甙类抗生素⏹抗生素在腹腔内的保留时间至少应在6小时以上腹膜透析液中抗生素的稳定性药物浓度室温冷藏万古霉素25 mg/L28day庆大霉素8 mg/L14day头孢唑啉500 mg/L8day14day 头孢他啶125 mg/L4day7day200 mg/L10day 头孢吡肟14day腹膜炎的后续处理⏹难治性腹膜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腹膜炎⏹链球菌和肠球菌腹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膜炎⏹培养阴性的腹膜炎⏹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其他单一Gram阴性细菌腹膜炎⏹多种细菌腹膜炎⏹真菌性腹膜炎⏹分支杆菌性腹膜炎⏹腹膜炎的治疗时间⏹腹膜炎时腹膜透析管的拔除和再臵腹膜炎的专用名词⏹Recurrent前一腹膜炎过程已完全治愈后4周内由不同致病原导致腹膜炎的再发⏹Relapsing前一腹膜炎过程已完全治愈后4周内由同一致病原导致腹膜炎的再发⏹Repeat前一腹膜炎过程已完全治愈后4周后由同一致病原导致腹膜炎的再发⏹R efractory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下5天后透出液仍未清亮腹膜炎的后续处理⏹ISPD Guideline☐一旦得到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无尿的CAPD病人,即每日尿量少于100ml,抗生素的剂量如下表;对于具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的病人则因肾脏的排泄需将其剂量增加25%。
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问题

有 的循 证 医学依据 表 明, 尚无更好 的腹膜 透 析管在 腹 膜透 析相关 性感 染 的发 生率 上 可 以明显 低 于直式 双 涤纶 套腹膜 透析 管 [ 。在临床 实 际工作 中 ,直式 2 ] 腹膜透 析管在 植入 方面技 术难 度较 低 ,在 患 者各种 不 同 的情 况 下 均 可 以得 到 良好 应 用 , 价 格相 对 低 廉 , 因此 依 然 是 腹 膜透 析 治疗 中 的首 选 管 路 。鹅 颈式双 涤纶 套腹 膜透析 管将 腹膜透 析管 的隧 道段 设 计为 向下 的弯 曲形状 ,植 入体 内后 使患者 的外 口向 下 ,期望 由此达 到 加 强窦 道 内分 泌物 引流 的作 业 , 并进 一步较低 外 口感染 的发 生率 ,但在 临床 实际应 用 的效 果上结 论 并不一致 ,可能与 该 问题 的影响 因
(o b e c f w n n c o d c t e e ) d u l— u f s a — e k c i e a h t r 。现 l
织 形成 紧密 的连接 ,然 后再将 体外 段置 于体外 并开 始 透析 治疗 ,从 而达到 减少 腹膜透 析 管相关 性感染 的 目的[ 。随着 慢性 肾脏 病 管理管 理水平 的不 断提 5 ]
维普资讯
・122 ・
中 国血 液 净 化 2 0 0 8年 3月 第 7 第 3 C ieeJ un l f l dP r o , 卷 期 hn s r a o B o uf 越 n o o i
l, 2
墨 V l , : , 0: 垒 2
时 ,表 面 的皮肤 向窦道 内生 长并达 到窦 道一 半 的水 平 ,而 窦道 的 内半段 则为 肉芽组 织形成 。这 种结构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断与治疗

印度年增长率约20%;北美、一些西欧国家、澳大利亚以及 新西兰有下降趋势
Other countries 17 万
China 2 万
Perit Dial Int 2007;27(S2):S42~S47
PD相关性腹膜炎概况
ESI/隧道感染+腹膜炎
0-6h
覆盖革兰阳性菌药物: 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
覆盖革兰阴性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
选定抗生素治疗方案, 确定病人已经收住入院或随后的安排妥当 等待药敏实验结果
6-8h
CAPD患者腹腔内给药推荐剂量
腹膜炎治愈标准
1、临床表现,无腹痛等。 2、透出液清亮(可将装有透出液袋置于报纸之上, 透过透出液袋可清晰看到报纸上的字)。 3、透出液常规多形核白细胞小于50个/ml。
腹膜炎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第一袋浑浊的腹透液送检
腹透液常规: WBC >100/μ l; 多形核白细胞>50% 腹透液革兰染色:阳性率不高,对诊断真菌非常敏感 腹透液培养:需氧、微氧、厌氧
ISPD认为,PD相关性腹膜炎培养的阳性率应在 80%以上
影响阳性率的因素:培养前使用过抗生素、培养技术、特殊病原体(分 支杆菌、真菌)培养要求较高或培养时间较长
腹膜炎定义与诊断标准
定义:PD治疗过程中多种原因所致病原菌进入腹腔所
致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诊断标准:下述2条或以上
腹痛、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发热 透出液中WBC大于100×106/L,N大于50%
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
Perit Dial Int 2010;30: 393–423 J Am Soc Nephrol 2003; 14: 2948–2957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研究和耐药性分析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研究和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6-09-09T16:18:18.3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何传梅[导读] 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目前内科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规手段。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8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对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细菌培养中显示阳性的共132例,包括革兰氏阳性(G+)菌89例,革兰氏阴性(G—)菌30例,真菌13例。
G+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等的耐药性较差;G—菌对氨苄西林较强耐药,对亚胺培南等则耐药差。
G+菌、G—菌及培养阴性者较多被治愈,而真菌感染者则预后较差。
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以G+菌为主,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临床用药有较高指导价值。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97-02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目前内科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规手段。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但仍存在不小弊端。
腹膜透析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感染性腹膜炎便是其中之一,可严重影响腹膜透析的进展及治疗效果,甚至最终失败[1]。
为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选取我院188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8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92例,女96例,年龄28~73岁,平均(49±3.3)岁。
所有患者均为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治疗,原发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91例,糖尿病肾病59例,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损伤3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2例。
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指南

ISPD指南/推荐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推荐方案2005年更新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PD)的首要并发症。
它可造成患者技术失败和住院,有时和死亡相关。
严重和迁延不愈的腹膜炎还会导致腹膜衰竭。
因此PD学术界长期关注PD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1-8)在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的主持下,指南在1983年首次被发表,并分别干1989,1993,1996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9-11)。
最初的焦点集中在腹膜炎的治疗上,但最近的指南中包括了腹膜炎预防部分。
鉴于腹膜炎的预防是PD成功的关键之一,工作组在本指南里扩展了腹膜炎预防部分。
指南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PD相关感染的预防第二部分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第三部分腹膜炎的最初表现和治疗第四部分腹膜炎的后续治疗(特异性微生物)第五部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指南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
参考文献并未涵盖自1966年以来发表的所有关干PD患者腹膜炎的9000多篇文献,而是选择工作组认为重要的文献。
指南并非单以随机对照试验为基础,因为这样的研究在PD患者中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确切的依据,但工作组成员认为拥有的经验足以提出某种建议,则被称为"基于意见"。
本指南仅作为推荐,并不意味着适于每一种情形。
每个中心应分析当地的感染方式,致病菌和药敏,酌情调整方案。
工作组的成员是经过仔细挑选的。
首先,从世界范围内选择发表PD感染文章较多的肾病学家,尤其纳入了来自PD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的肾病学家。
其次,特邀微生物学(Kuijper),药物治疗(Bailie),感染性疾病(Bailie)和免疫学(Holmes)方面的专家作为成员。
本指南仅适用于成人,儿童指南另行发表,为了协调一致,工作组成员中也选入了一个儿科医师(Schaefer)。
第三,由于护士在PD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组还包括两个护士(Bernardini and Uttley)。
第一部分:PD相关感染的预防每个PD中心应该尽力预防腹膜炎以改善PD预后。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疗规范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疗规范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腹透相关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其中后两者统称为导管相关感染。
以腹透相关腹膜炎为代表的腹透相关感染是腹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透技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1.1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1.1.1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标准腹透相关腹膜炎指患者在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腹透患者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或以上可诊断腹膜炎:1)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3)透出液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
1.1.2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实验室检查(1)透出液标本的留取。
怀疑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时,应立即取透出液标本送检(以首袋出现浑浊的透出液为最佳)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革兰染色和微生物培养,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透出液袋应存放于冰箱中冷藏,而已行标本接种的血培养瓶应保存在室温或37℃。
如自动腹透(APD)患者就医时为干腹,需注入至少1L腹透液留腹1~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2)透出液细胞分类计数。
透出液细胞分类计数中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50%,表明存在炎症,腹膜炎的可能性最大。
腹透液留腹时间较短的APD患者怀疑发生腹膜炎时,如果透出液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50%,即使白细胞总数少于100×106/L,仍需高度考虑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
(3)透出液涂片革兰染色。
透出液涂片革兰染色有助于判断致病原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或酵母菌。
(4)透出液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可明确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致病原并指导抗生素选择。
培养的常规方法为将5~10ml透出液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该方法的培养阳性率应大于80%。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

弧形杆菌;支原体;脲原体;肠道病毒
真菌性腹膜炎旳治疗
• G染色/显微镜检或培养发觉酵母菌或其他真菌
拔管
氟孢嘧啶*:
负荷剂量:2g,po 维持剂量:1g/d. po
联合:
氟康唑200mg,po
重新评估真菌菌属和MIC 拔管后治疗10天**
腹膜炎旳治疗时间
腹膜炎患者评估和试验室检验
0小时 环节1
评估# 腹透引流液混浊和/或腹痛
评估出口处和皮下隧道
环节2
腹透引流液细胞计数/分类, G染色,培养##
腹透引流液细胞计数>100mm3WBC‘s (poly50%)
开始经验治疗
腹膜炎患者评估和试验室检验
环 24-48h • 检验腹透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成果***
感染旳原因学分析
操作错误/腹透液和管路污染 近期出口处感染 近来一次腹膜炎发生情况 便秘/腹泻 腹腔脏器感染、妇科疾患、营养不良、全身免
疫机能降低、内窥镜检验、牙科治疗
感染旳病原学分析
监控全部PD有关感染(涉及出口处感染和腹 膜炎)旳可能致病原因和培养成果
调查腹膜炎复发旳频率 针对每一次腹膜炎旳发生,进行根本旳病因
抗生素留腹时间至少要求6小时 中心个体化
根据各中心既往腹膜炎致病菌旳药敏选择经验 性抗生素
腹膜炎经验性治疗
开始经验性治疗
环 节
•
选择同步覆盖符合G+菌和G-菌旳广谱抗生素
1 •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既往旳资料和本中心药敏成果
而定
环 • 腹透引流液极度混浊患者, 节 • 在腹透液中加入肝素(500U/L)能够预防纤维蛋白 2 阻塞
采用抗生素清除技术清除透出液中旳抗生素以放大 培养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续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链球菌或肠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其他单一革兰阴性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 培养结果为阴性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其他致病菌导致的腹膜炎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拔管和重置
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统称为腹 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导致腹膜 透析相关腹膜炎和拔管的主要原因 之一。
出口处感染
诊断要点:
原因:出口处周围未保持干燥、软组织损伤以 及细菌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致病菌,其他可能的致病 原包括厌氧菌、链球菌、军团菌、类白喉菌、 酵母菌和真菌等。 临床表现:导管出口处水肿、疼痛、出现脓性 分泌物、周围皮肤红斑、结痂、出现肉芽组织 等。
其他单一革兰阴性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 关腹膜炎的治疗
病因:此类腹膜炎的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 雷伯杆菌、变性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由 此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可能由接触污染、 导管相关感染、便秘、憩室炎/ 结肠炎等引起。 治疗:如致病原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根据药 敏试验结果选择复方新诺明(口服)、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钾(腹腔用药)或米诺环素(口服), 疗程为3 ~ 4 周;如致病原为其他单一革兰阴性 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通常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有效,疗程为2 ~ 3 周。
用药途径、用药方式及注时推荐腹腔内使用抗生素,可采用连续给药 (每次腹膜透析液交换时均加药)或间歇给药(每天 或每间隔若干天仅在1 次腹膜透析液交换时加药)的方 式。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时建议 采用连续给药的方式。 CAPD 腹膜炎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万古霉素时 建议采用间歇给药的方式。间歇给药时,加入抗生素 的腹膜透析液至少留腹6 h。
其他致病菌导致的腹膜炎
多种革兰阳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腹膜透析 相关腹膜炎通常由接触污染或导管相关感 染引起,根据透出液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 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 周,通常预后较好。 多种肠道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的腹膜透析相 关腹膜炎,可能需要拔管。联合使用甲硝 唑和氨苄西林、头孢他啶或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中的一种静脉抗感染,疗程至少2 周。
一旦出口处出现脓性分泌物即可诊断; 出口处周围皮肤红斑既可能是感染的早期 表现,也可能仅为皮肤反应,出口评分系 统有助于鉴别。发生出口处感染时应进行 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和分泌物微生物培养 以指导用药,微生物培养方法应涵盖需氧 菌和厌氧菌。
出口处感染
出口处感染的治疗:
出口处感染的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加强局部护 理和使用抗生素乳膏。感染严重者可将纱布用 高渗盐水浸湿,缠绕在导管周围15 min,每天 1 ~ 2 次。 出口处感染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选择金黄 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果患者既往有铜 绿假单胞菌导致的出口处感染史,所用抗生素 的抗菌谱也要覆盖这种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 膜炎的治疗
病因:此类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处或隧 道感染,其他原因还包括接触污染。 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停用抗革兰阴性菌药 物并继续使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同时需 排除导管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尽可 能避免长时间使用万古霉素以防止出现耐 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此类感 染一旦发生,需使用利奈唑胺、达托霉素 或奎奴普丁/ 达福普汀。
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 炎的治疗
病因: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 腹膜炎多由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引起,通常 症状严重,需积极治疗。 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联合使用两种 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当仅有腹膜炎时,可 选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哌 拉西林中的一种联合口服喹诺酮类药物进 行治疗,疗程为3 周。
出口处感染的后续治疗: 获得出口处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后调整抗生素的使 用。除非出口处感染的致病菌为MRSA,一般给予口服抗 生素治疗。 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出口处感染可选择耐青霉胺或广 谱的口服青霉素,也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但对于 MRSA 导致的出口处感染应使用万古霉素。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于部分社区获得的MRSA 感染可 能有效。对于严重、好转缓慢的感染,可加用利福平 (600 mg/d)口服,疗程不超过1 周。 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出口处感染应联合使用2 种敏感 抗生素进行长程治疗,其中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首选, 另外可静脉使用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亚胺 培南/ 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之中的 1 种。
血培养
怀疑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出现菌血症 或脓毒血症时应进行血培养检查。
鉴别诊断
化学性腹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腹膜炎; 血性腹水; 腹腔内恶性肿瘤; 乳糜性腹水。
治疗
经验性治; 后续治疗。
经验性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
第一代头孢菌素+ 广谱抗革兰阴性菌药物; 万古霉素+ 广谱抗革兰阴性菌药物。
透出液微生物培养:
可明确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致病原并指导抗生素选择。 培养的常规方法为将5 ~ 10 ml 透出液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该方法的培养阳性率应大于80%。 对于有条件的单位推荐使用离心后培养的方法:将50 ml 透出液3 000 g 离心15 min 取沉淀物加入3 ~ 5 ml 无菌生 理盐水中悬浮,再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和标准血培养瓶 中,固体培养基在需氧、微需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孵育,该 方法的培养阳性率应大于95%。 对于已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抗生素清除技术可提高透 出液的培养阳性率。
用药途径、用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具有耳毒 性并影响残肾功能,但短期(≤ 2 周)腹腔 内使用安全有效。当此类药物用于腹膜透 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 推荐采用间歇给药方式且用药时间应少于3 周,如有条件可监测血药浓度。 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加入同一袋腹膜透析液中。而氨基糖苷 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配伍禁忌。
链球菌或肠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 膜炎的治疗
病因:此类感染可由接触污染、消化道炎症、腹腔脓肿、 出口处或隧道感染等引起。 治疗: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通常疗效较 好;如致病菌为肠球菌则较为严重。
建议使用氨苄西林(125 mg/L)腹腔内连续用药治疗; 如致病菌为肠球菌可加用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腹腔内间歇用药 (20 mg/L); 如致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可选择万古霉素; 如致病菌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则使用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或奎 奴普丁/ 达福普汀抗感染; 链球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疗程一般为2 周,肠球菌所致者 通常需3 周。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的 诊断及处理
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 韩国锋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诊断
腹膜透析患者具备以下3 项中的2 项或以上 可诊断腹膜炎:
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 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 100×106/L,中性粒 细胞比例> 50%。 透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 关腹膜炎的治疗
病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oNS)指葡萄球 菌属中除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外的葡萄球菌, 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 通常为皮肤正常菌群,由此导致的腹膜透 析相关腹膜炎主要由接触污染引起。应仔 细检查患者的操作以预防再发。
用药途径、用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在同一袋腹膜透析液中加入两种抗生素时,应使用不同的 注射器将药物分别注入。向腹膜透析液中加药前应消毒加 药口5 min 以避免接触污染。 透出液浑浊程度较重时,可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肝素 (500 U/L)以避免纤维素凝结阻塞腹膜透析导管,但已 知存在配伍禁忌的抗生素和肝素不得加入同一袋透析液中。 通常腹膜炎症状在治疗开始后48 h 内得到明显改善,治疗 过程中应及时复查透出液细胞分类计数。临床症状和透出 液细胞分类计数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获取微生物培养 和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重复进行培养,有 条件的单位可利用抗生素清除技术提高抗感染治疗后的培 养阳性率。
隧道感染
诊断:隧道感染是发生于腹膜透析导管皮下隧道 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炎症,通常伴发于出口处感 染,很少单独发生。其临床表现隐匿,可出现红 斑、水肿或皮下隧道触痛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出口处感染常伴有同种细菌 引起的隧道感染。隧道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隧道 感染范围和疗效,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隧道感染的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参见出 口处感染。难治性隧道感染通常需要拔管;剥除 皮下涤纶套可能有利于治疗难治性隧道感染,在 皮下涤纶套剥除后应继续抗感染治疗。
治疗:此类感染通常症状较轻,治疗效果 较好,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药物治疗2 周 多可治愈,培养结果证实后可停用抗革兰 阴性菌药物。由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感 染引起的病例需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此类感染如出现复发则提示腹膜透析导管 内可能有生物膜形成,此时推荐在抗感染 治疗至透出液转清后更换腹膜透析导管。
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
病因:真菌感染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 炎多见于近期有采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腹 膜炎史的患者。 治疗:真菌性腹膜炎预后差,病死率高。 透出液涂片或微生物培养结果证实后强调 立即拔管,并继续使用敏感药物(如卡泊 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治疗至少10 d。
培养结果为阴性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