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诊治原则

合集下载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腹透相关腹膜炎后续治疗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链球菌或肠球菌 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 4. 假单胞菌 5. 其他单一革兰阴性菌 6. 真菌性腹膜炎 7. 培养阴性的腹透相关腹膜炎 8.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
其他单一G-菌腹膜炎治疗流程
透出液培养结果为单一G-菌
其他单一G-菌
嗜麦芽菌
症状无改善: 重新培养并评估病情
无导管相关感染: 抗感染疗程 21d
伴导管相关感染: 拔管 至少3周后再重新
PD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5d症状仍 无改善: 拔管
腹透相关腹膜炎后续治疗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链球菌或肠球菌 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 4. 假单胞菌 5. 其他单一革兰阴性菌 6. 真菌性腹膜炎 7. 培养阴性的腹透相关腹膜炎 8.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
腹水浑浊
鉴别诊断
♣腹痛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阑尾炎 消化道溃疡/穿孔 肠梗阻 肾绞痛 其他可能引起腹痛 的疾病
♣ 腹水浑浊 化学性腹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性腹膜炎 血性腹水 腹腔内恶性肿瘤 乳糜性腹水
血性腹水
诊断思路
考虑腹膜炎,需做以下检查
透出液常规、涂 片革兰染色和细 菌培养
检查出口和隧道有无感染, 鼻腔涂片 如同时存在,进行出口处
涂片和细菌培养
询问有无引起感 染的诱因:腹泻、 操作等
观察一次操作
主要内容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拔管与重置
腹透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预防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拉定 头孢拉定 头孢吡肟 头孢唑肟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用药途径、用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如患者仍有残余肾功能(尿量≥ 100ml/d) ,应在此基础上增长25% 旳剂量。APD 患者 发生腹膜炎时可延长单次循环时间或临时 将透析模式转变为CAPD,以满足对抗生素 留腹时间旳要求。
如使用万古霉素,一般每次1 g、每3 ~ 5 d 给药1 次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但提议对其 进行监测,当谷浓度低于15μg/ml 时应追加 1 次剂量。
治疗:此类感染一般症状较轻,治疗效果 很好,根据药敏成果使用敏感药物治疗2 周 多可治愈,培养成果证明后可停用抗革兰 阴性菌药物。由耐甲氧西林旳葡萄球菌感 染引起旳病例需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此类感染如出现复发则提醒腹膜透析导管 内可能有生物膜形成,此时推荐在抗感染 治疗至透出液转清后更换腹膜透析导管。
用药途径、用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腹膜炎时推荐腹腔内使用抗生素,可采用连续给药 (每次腹膜透析液互换时均加药)或间歇给药(每天 或每间隔若干天仅在1 次腹膜透析液互换时加药)旳方 式。
腹膜透析有关腹膜炎患者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时提议 采用连续给药旳方式。
CAPD 腹膜炎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万古霉素时 提议采用间歇给药旳方式。间歇给药时,加入抗生素 旳腹膜透析液至少留腹6 h。
,该措施旳培养阳性率应不小于80%。 对于有条件旳单位推荐使用离心后培养旳措施:将50 ml
透出液3 000 g 离心15 min 取沉淀物加入3 ~ 5 ml 无菌生理 盐水中悬浮,再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和原则血培养瓶中 ,固体培养基在需氧、微需氧和厌氧旳环境中孵育,该措 施旳培养阳性率应不小于95%。 对于已开始抗生素治疗旳患者,抗生素清除技术可提升透 出液旳培养阳性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旳腹膜透析有关腹 膜炎旳治疗

腹膜透析感染诊治

腹膜透析感染诊治

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消毒
设备清洗与消毒
01
每次使用后对腹膜透析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消除感染
源。
定期更换透析液
02
确保透析液的清洁度,定期更换以保证其无菌状态。
设备维护与保养
03
对透析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延长使
用寿命。
05 腹膜透析感染诊治的挑战 与展望
当前诊治面临的挑战
告知患者若出现发热、腹痛等感染症状时,应及 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进行腹膜透析。
规范医护人员操作流程
严格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在执行腹膜透析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整个 过程无菌。
定期培训与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 备专业操作能力。
加强监督与检查
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 存在。
腹膜透析液培养
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可确 诊感染。
血沉和C反应蛋白
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 示感染活动。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可发现腹腔内脓肿、腹膜增 厚等感染征象。
X线和CT
X线和CT可显示腹腔内感染病灶的位 置和范围,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 制定。
03 腹膜透析感染的治疗
详细了解患者腹膜透析的病史 、感染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
症状等。
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腹膜刺激症状,以及全身感染
征象。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腹膜透 析液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协
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腹部超 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以了解感染病灶的位置和范围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腹膜透析感染概述•腹膜透析感染的预防•腹膜透析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腹膜透析感染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腹膜透析感染概述腹膜透析感染是指在进行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膜及腹膜内组织感染性疾病。

定义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和性质,腹膜透析感染可分为腹腔感染、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全身感染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直接污染在进行腹膜透析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使用不洁的器械、溶液等,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直接污染腹膜透析液,从而引发感染。

血行播散由于腹膜透析管插入血管,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血流进入腹膜,引发感染。

腹腔内感染患者原有腹腔内感染或手术引起的腹腔内感染,可能导致腹膜透析时感染的传播。

感染发生机制1感染对腹膜透析的影响23感染会导致腹膜炎症和水肿,降低腹膜的渗透性和透析效果。

降低透析效果感染会导致腹痛、发热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增加患者痛苦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加重病情02腹膜透析感染的预防03避免不必要的触摸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触摸,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01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次操作都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02正确更换透析液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正确地更换透析液,避免在更换过程中引起感染。

定期检查与监测定期检查透析液定期检查透析液,以确保其质量和清洁度。

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温、血压、白细胞计数等,以监测是否有感染的迹象。

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在怀疑有感染时,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1)可修改文字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1)可修改文字

培养阴性腹膜 炎
询问抗生素使用情况,可能是培养阴性的原因; 同时使用特殊培养技术来分离潜在的特殊致病微生物感染 大部分因革兰阳性菌引起 • 临床症状改善,可继续使用初始治疗,疗程为2周。如果5天后 出现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应考虑拔管。
特殊致病菌感染的腹膜炎特点及治疗
真菌引起的腹 膜炎
• 较常见于长期接受多种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以及营养不 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 推荐疗程3周或2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以减少复发和重现率。
• 初始治疗方案无效可选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对ESBL的菌群通常也有效。
其他单一的革兰 • 可能源于接触感染、出口处感染或胃肠道病变; 阴性菌(变形杆 • 疗程2-3周; 菌、克雷伯杆菌)• 狭长平胞菌:选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敏感药物(首选口服甲氧氨
• 已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可选用中和抗生素的血培养瓶进行培养 • 标本应在6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如果不能马上将标本送到实验室,接种
的血培养瓶应放置于37℃中进行孵育。
诊断:寻找腹膜炎发生的原因
• 接触污染:透析液交换时污染、碘伏帽重复使用、 透析液袋破损及透析导管或连接导管破损或脱落。 • 皮肤出口处和隧道感染: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隧道 行程压痛可行隧道超声检查。 • 出口处或鼻腔携带细菌 • 便秘、腹泻或肠道感染:反复发生者腹部超声或CT 排除腹腔脓肿;胃(肠)镜排除胃肠道憩室或慢性结 肠炎等。 • 最近一次腹膜炎发生情况:是否较长时间使用抗生 素 • 医疗操作:肠镜等内窥镜检查或牙科手术 • 接触宠物、导管生物膜形成等
1983年 1989年 1993年 1996年 2000年 2005年
• 包括腹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 2010年腹膜炎治疗指南:集中于腹膜炎的治疗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患者教育与依从性挑战
01
02
03
缺乏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对腹膜透析相关 感染的认识不足,缺乏正 确的健康教育。
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治疗不规范、不 按时复查,导致感染反复 发作。
心理压力大
长期治疗对患者心理造成 较大压力,影响治疗依从 性。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进展
01
微生物学研究
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微生物学研究显示,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加强消毒措施
对患者和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减少耐药菌 株的传播。
调整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
对于多次发生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应考虑 调整透析方案、加强免疫防御等措施来预防 感染的发生。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补液等支持治疗,提 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05
临床现状与挑战
临床现状
高感染风险
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受到感染, 感染率较高。
免疫系统调节不当
可能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建议措施
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进行免疫调节,如使用免疫增强药物等。同时,鼓励 患者接种疫苗,提高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发热、 腹痛、恶心、呕吐等,可以初步 判断是否发生了腹膜透析相关感 染。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腹水检查 等,能够检测出白细胞计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腹水白 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等感染征象。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等,可以发现腹腔脓 肿、局部积液等感染并发症。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 素进行治疗,一般为静脉给药,治 疗时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感染概述 •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 预防与控制 • 治疗与干预 • 研究进展与趋势
01 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Infection in Peritoneal Dialysis)是指在进行腹膜透析治 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膜、腹腔或腹壁的感染。
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消毒、抗生素 治疗以及必要时引流等措施。
03 预防与控制
患者教育
了解腹膜透析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腹膜 我管理能力。
强调个人卫生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触 摸眼睛和鼻子等。
强调饮食卫生
04 治疗与干预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
根据感染的种类和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选用广 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用药途径和时间
抗生素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和腹腔内给药等途径给予。根据感染 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疗效评估
定期进行血液和腹腔液检查,以监测感染指标和评估抗生素疗效。若 感染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隧道感染
原因
隧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 等微生物通过腹膜透析管 隧道进入体内引起。
症状
隧道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腹痛、寒战、恶心 和呕吐等。
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 、引流和必要时需拔除腹 膜透析管等措施。
出口感染
原因
出口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等微生 物通过腹膜透析管出口处进入体
内引起。
症状
出口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红 肿、疼痛、渗出以及发热等。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断与治疗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断与治疗

经验性治疗:选择针对金葡菌的抗菌素
后续治疗:针对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 抗菌素治疗疗程:2-3周
出口处感染的 诊治
出口处脓性分泌物
革兰氏染色/培养
革兰氏阳性菌
开始
0 小时 口服耐青霉素酶青霉素或 口服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革兰氏阴性菌
开始
Ciprofloxacin 500 mg BID PO
许多亚洲国家和东欧国家增长率有升高趋势,其中中国和
印度年增长率约20%;北美、一些西欧国家、澳大利亚以及 新西兰有下降趋势
Other countries 17 万
China 2 万
Perit Dial Int 2007;27(S2):S42~S47
PD相关性腹膜炎概况
ESI/隧道感染+腹膜炎
分枝杆菌腹膜炎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
四联治疗 利福平(腹腔内给药12月)
异烟肼12月
吡秦酰胺3月、氧氟沙星3月 拔除导管 改行血透替代治疗 继续抗生素治疗
临床症状 改善
继续抗结核治疗12月
ISPD Guidelines/Recommendations. Perit Dial Int 25:107-131, 2005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平均发生率为1/24病人月,北京大学一医院:1/63病人月,
我院:1/24~36病人月
腹透患者住院原因25%是腹膜炎(单中心);腹膜透析相
关感染死因中的18%为腹膜炎
因腹膜炎导致技术失败而转向HD占长期CAPD患者13~54%,
占APD患者43%
2007 ISPD guideline Perit Dial Int 2010;30: 393–423 J Am Soc Nephrol 2003; 14: 2948–2957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疗规范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疗规范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诊疗规范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腹透相关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其中后两者统称为导管相关感染。

以腹透相关腹膜炎为代表的腹透相关感染是腹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透技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1.1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1.1.1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标准腹透相关腹膜炎指患者在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腹透患者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或以上可诊断腹膜炎:1)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3)透出液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

1.1.2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实验室检查(1)透出液标本的留取。

怀疑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时,应立即取透出液标本送检(以首袋出现浑浊的透出液为最佳)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革兰染色和微生物培养,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透出液袋应存放于冰箱中冷藏,而已行标本接种的血培养瓶应保存在室温或37℃。

如自动腹透(APD)患者就医时为干腹,需注入至少1L腹透液留腹1~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2)透出液细胞分类计数。

透出液细胞分类计数中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50%,表明存在炎症,腹膜炎的可能性最大。

腹透液留腹时间较短的APD患者怀疑发生腹膜炎时,如果透出液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50%,即使白细胞总数少于100×106/L,仍需高度考虑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

(3)透出液涂片革兰染色。

透出液涂片革兰染色有助于判断致病原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或酵母菌。

(4)透出液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可明确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致病原并指导抗生素选择。

培养的常规方法为将5~10ml透出液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该方法的培养阳性率应大于80%。

【精品资料】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

【精品资料】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

腹膜炎患者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0小时 步骤1
评估# 腹透引流液混浊和/或腹痛
评估出口处和皮下隧道
步骤2
腹透引流液细胞计数/分类, G染色,培养##
腹透引流液细胞计数>100mm3WBC‘s (poly50%)
开始经验治疗
腹膜炎患者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步 24-48h

3
G+菌
检查腹透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若临床症状无改善 重新培养或评估
合并出口处或隧道感染的腹
步 骤3
膜炎难治 ***,需拔管。
重新置管前,至少休息2周
*****
重新评估 注意出口处或隐性的隧道感染、腹腔内脓
肿、腹透管内菌斑等
应用适当的抗生素5d, 临床症状无改善,拔管
假单孢菌性腹膜炎治疗
假单孢菌性腹膜炎治疗
步 骤1
无腹透管感染
(出口处/隧道)
抗生素留腹时间至少要求6小时 中心个体化
依据各中心既往腹膜炎致病菌的药敏选择经验 性抗生素
腹膜炎经验性治疗
开始经验性治疗

选择同时覆盖符合G+菌和G-菌的广谱抗生素
骤 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既往的资料和本中心药敏结果而定
腹透引流液极度混浊患者, 在腹透液中加入肝素(500U/L)可以预防纤维蛋白阻塞
评估隐性隧道感 考虑加利福平针 评估腹腔内病变 评估腹腔内脓肿 评估腹腔内病变
染的可能
对MRSA
的可能
的可能;考虑拔
的可能
管和外科干预
若为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引起的 复发,考虑换管
若治疗96h临床无改善,考虑拔管。重新置管应根据HD情况、有无腹腔内脓肿、出口处或 隧道感染情况、患者和医生的倾向等做个体化治疗。若临床改善后再发感染,推荐拔管和 换管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指南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指南

腹膜透析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第一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原因评估一、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和术语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污染、肠源性感染、导管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导致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再发(recurrent) :±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但致病菌不同。

复发(relapsing):上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或是培养阴性的腹膜炎。

重现(repeat) :±一次腹膜炎发作治疗完成后4周后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

难治腹膜炎(refractory):规范的抗生素治疗5 d后,症状无改善且透出液未转清亮。

导管相关腹膜炎(catheter -related peritonitis):腹膜炎与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同时发生,致病菌相同或其中一处培养阴性。

二、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和低血压,而腹痛和腹部体征(压痛及反跳痛)不突出。

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及低血压或血压值较基础血压明显下降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临床疑诊为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患者应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微生物培养对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透出液标本的留取:腹透患者透出液浑浊或腹痛,首先应考虑患者是否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出液并在6 h内送检,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及病原学培养。

尽量避免留取标本前使用抗生素。

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待检透出液存放于4℃冰箱中冷藏,已接种的培养标本应保存在室温或放置于37℃中进行孵育。

如患者就医时为干腹,或未能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析液时,需注入1 L透出液至少留腹1 ~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腹膜透析腹膜炎治愈标准

腹膜透析腹膜炎治愈标准

腹膜透析腹膜炎治愈标准
腹膜透析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进行腹膜透析过程中,患者有时会出现腹膜炎的情况。

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治愈腹膜炎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感染,治疗腹膜炎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

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来消灭病原体,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直至病原体完全清除。

2. 疼痛缓解,腹膜炎常伴有腹痛等症状,需要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 控制炎症,炎症是腹膜炎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通常包括应用类固醇等药物。

4. 腹膜透析的调整,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来说,需要根据腹膜炎的情况,调整腹膜透析方案,可能需要暂停腹膜透析或者调整透析液的成分和透析频率。

5. 饮。

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问题

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问题

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问题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透析效果。

本文将讨论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1. 什么是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是指在腹膜透析管插入体内的过程中,细菌或真菌侵入体内,引起感染和炎症反应。

常见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或脓液从插管口处流出等。

2. 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如何?根据研究报告,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约为0.5-2.0/1000人天。

尽管这一比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腹膜透析患者需要长期依赖透析治疗,即使发生一次感染也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透析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3. 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哪些?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革兰阴性菌等。

葡萄球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且可能导致血流感染。

4. 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插管技术不当、感染预防措施不完善、长期透析时间、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肝病等。

5. 如何预防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预防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措施包括: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保持透析液的清洁、保持透析管道的通畅、定期更换透析管等。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营养和免疫功能。

6. 如何处理已发生的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治疗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对症治疗红肿、疼痛等症状、必要时更换透析管等。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并发症有哪些?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并发症包括:腹膜炎、腹膜破裂、脓肿形成、腹膜囊肿等。

严重情况下,感染还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8. 如何评估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严重程度?评估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的严重程度可通过检查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和腹部超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
必须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用万古霉素或头孢菌素,革兰氏阴性菌
用三代头孢或氨基糖甙类药物。

2010年:
万古霉素或头孢菌素+三代头孢或氨基糖甙类
经验性治疗的原则
治疗时机

典型的腹膜炎必须立即开始治疗
只有透出液浑浊而没有其他症状的患者
等待细胞计数、分类和革兰氏涂片结果(2-3h) 如白细胞计数无增加,分类中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注入血培养瓶后,置于37℃

腹透液在腹腔保留4h以上
第一袋透出液最佳

50ml离心 15分钟,沉渣用 3-5ml生理盐水悬浮并注 入血培养瓶中 提高实验室培养技术,包括标本中抗菌素的去除

经验性治疗变迁--ISPD推荐

1993年:万古霉素 1996年:第一代头孢+氨基糖甙类 2000年:第一代头孢+氨基糖甙类(尿量<100ml/d) 第一代头孢+头孢他定(尿量>100ml/d)

培养阴性率应<20%。 在血培养瓶中直接注入5-10mL腹透流出液,培养阴性率 为20%。 理想培养技术:将50mL透出液3000g离心15分钟,沉淀 物加入3-5mL无菌生理盐水悬浮,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 基和血培养基中。培养阴性率< 5%。

提高致病菌检出的阳性率

用药前进行培养 尽早送培养(<6h)
腹膜炎发生率逐年下降
澳大利亚新西兰透析移植登记 1588 病人年,2073次腹膜炎,25年 腹膜炎发生率从6.5 → 0.35 次/病人年

2.3 → 0.47 次/病人年
Brown F, et al. PDI 2007;27:565-574
透析相关感染的住院率(USRDS 2010)
Period prevalent ESRD patients; adjusted for age, gender, race, & primary diagnosis. ESRD patients, 2005, used as reference cohort.

好转: 继续抗感染治疗 排除出口处或隧道 感染、腹腔脓肿、导 管细菌定植等诱因
无好转: 重新进行培养并评 估病情 合适的抗生素治疗5 天无改善: 拔管
不伴导管感染: 疗程至少21天
伴导管感染: 拔管 至少3周后重置管
培养阴性的腹膜炎

培养阴性率应<20%
透出液培养第1-2天阴性
继续治疗
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一项为疑似,二项即可诊断。

有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腹痛、透出液混浊、腹
部压痛和/或反跳痛。

CoNS腹膜炎腹痛较轻 链球菌白细胞>100/mm3 ,中性>50%。 革兰氏染色及细菌培养阳性。
腹透患者腹痛的鉴别诊断

注意除外腹腔脏器的活动性炎症如活动性结肠 炎、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肾绞痛、女性 盆腔炎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24(3):195-198
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处理

最严重和常见:金葡菌和绿脓杆菌。


经验性治疗抗生素的抗菌谱要覆盖金葡菌。
如果患者有绿脓杆菌出口感染史,抗生素的抗菌谱 也要覆盖这种细菌。 严重出口处感染,每天用高渗性盐水纱布缠绕在导 管周围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
大肠杆菌、克雷 伯杆菌、变形杆 菌、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单一G-菌
其他单一G-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联合使用2种机制不同的 敏感药物(首选口服复 方新诺明) 评估疗效,第3-5天复 查透出液白细胞和培养

由接触污染、导 管感染、便秘、 憩室炎 / 结肠炎等 引起
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
评估疗效,第3-5天复 查透出液白细胞和培养
如第3天仍阴性: 评估疗效,复查透出液白细胞
好转: 继续初始治疗, 疗程14天
培养阳性
无好转: 特殊培养排除少见致病原 考虑真菌感染
培养阴性
好转: 继续治疗, 疗程14天 治疗5天无好转: 拔管 拔管后继续治疗 至少14天
根据培养选择抗 生素及疗程
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
假单胞菌属

严重腹膜炎 多由导管感染引起

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的处理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口服耐 β-内酰胺酶青霉素或一 代头孢。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万古霉素。 愈合缓慢或表现特别严重的金葡菌出口处感染:加 用利福平600mg qd。 绿脓杆菌出口处感染:喹诺酮类药物。 治疗须持续到外出口完全正常,疗程至少两周。


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革兰氏涂片阴性,暂不治疗
经验性治疗的原则

联合治疗
必须覆盖G+菌和G-菌

药物选择依据患者及中心既往致病菌的药敏结果 用药途径:腹腔内使用
间断用药时,抗生素留腹>6h 一代头孢建议持续用药
经验性治疗的流程
尽早开始腹腔内应用抗生素 留腹至少6h 覆盖G+菌和G-菌 药物选择依据患者及中心既往致病菌的药敏结果
好转: 继续治疗 疗程14-21天
合适的抗生素 治疗5天无改善: 拔管
好转: 继续治疗 疗程21-28天
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腹膜炎

多 种 G+ 菌 混 合感染通常由 接触污染或导 管感染引起, 预后较好。

通常轻症 疗效好

可形成生物膜导致 复发性腹膜炎
更换导管
不伴导管感染: 疗程14天
伴导管感染: 考虑拔管 疗程14-21天
链球菌或肠球菌

接触污染、消化道炎症 、腹腔脓肿、出口处或 隧道感染等引起 链球菌腹膜炎预后好 肠球菌腹膜炎较重 氨苄西林腹腔内连续用 药治疗
肠球菌或链球菌 停用经验性治疗药物 连续使用氨苄西林;肠球菌加用氨基糖甙类 氨苄西林耐药使用万古 VRE使用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达托霉素或利奈唑胺
Perez-Fontan et al. PDI 2005. 25: 274-284
亚太地区腹膜炎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腹透相关腹膜炎感染率在阶段时间内下降的百分比
Japan [1,2] 1980-2005 Hong Kong 1996-1999
[3,4]
Malaysia [5] 2000-2005
Korea [6] 1995-1999
仁济腹透患者技术失败原因

2000-2004,随访至2006 240例患者
Fang W,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8;23:4021-8
仁济腹透患者死亡原因
Fang W,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8;23:4021-8
虽然腹膜炎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是

仍是导致腹透技术失败和拔管的首要原因
16% -18% 拔管

引起住院率增加
CANUSA研究 23%的住院原因

重症腹膜炎影响腹膜超滤和透析效能
重症腹膜炎超滤衰竭常见

导致死亡率增加
腹膜炎是腹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腹膜炎感染途径
5
1
3
2
4
出口处感染的诊断
需拔管
不伴导管感染 伴导管感染 拔管
联合使用2种机制 不同的敏感药物 评估疗效,第3-5天复查 透出液白细胞和培养
好转: 继续治疗 疗程至少21天 无好转: 重新培养并评估 合适的抗生素治 疗5天无改善: 拔管

两种抗生素
继续口服或静脉抗 感染治疗至少2周
其他单一革兰氏阴性杆菌腹膜炎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诊治原则
内 容
腹透相关感染的趋势
出口和隧道感染的诊治 腹膜炎的诊断 腹膜炎的规范治疗


二十年来,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发生率逐步下降
565例腹透病人 1145 病人年,693次腹膜炎,1986-2004

1 0.8 腹 膜 炎 事 0.6 件 ( 每 0.4 病 人 年 ) 0.2 0 1986-1990 1991-1995 1995-2000 2001-2004

注意与胃肠道穿孔的鉴别!
透出液混浊的鉴别诊断
化学性腹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腹膜炎




血性腹水
腹腔内恶性肿瘤 乳糜腹水 干腹患者的引流液
处理步骤
Step 1:初步诊断 症状和体征 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透出液涂片革兰氏染色 透出液培养+药敏 评估出口处和隧道,若有分泌物送培养 Step 2:紧急处理(如非常浑浊或腹痛剧烈,冲洗) Step 3:经验性治疗(尽早开始,典型者不必等腹水常规 报告) Step 4:根据疗效和药敏结果 选择最终治疗方案
下降百分比
42%
63%
38% 57%
腹膜炎发生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与双联系统的广泛使用有关7,8
1. Ota K et al. Kidney & Dialysis 1991; 30: 103-111 2. Imada A. Jap Soc PD XI, 2005: p85. 3. Li PK et al. PDI 1996; 16 Suppl 1: S368-70 4. Li PK et al. AJKD 1999, 33(3): 535-40 5. 13th Report of the Malaysian Dialysis & ransplant Registry 2005. National Renal Registry 2006; ISSN 1675-8862. 6. Ahn CR et al. J Korean Soc Nephrol 2001; 20: 683694. 7. Strippoli GF et al. JASN 2004; 15: 2735-2746. 8. Daly CD et al. NDT 2001; 16:341-37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