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文前几天,我经历了一件小事,却让我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触。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决定去家附近的公园溜达溜达,放松放松心情。
公园里人还不少,有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有嬉戏玩耍的小朋友,还有和我一样想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年轻人。
我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走着,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湖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舞动的画笔。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岸边的景色。
正当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时,突然听到一阵争吵声。
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个小广场上围了一群人。
我这人吧,好奇心一向比较重,就凑过去想看个究竟。
原来是两个年轻人在吵架,旁边还倒着一辆共享单车。
听了一会儿,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这两个年轻人都想骑这辆共享单车,结果一个动作快先抢到了,另一个就不乐意了,非说人家不讲先来后到,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一开始还只是嘴上说说,后来越吵越凶,甚至开始互相推搡。
这时候,人群里走出一位大爷,大爷看起来六十多岁,精神矍铄,头发虽然有些花白,但腰杆挺得笔直。
大爷走上前去,先把两人拉开,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别吵了,为了一辆共享单车至于吗?大家都各让一步,海阔天空嘛。
”其中一个年轻人气呼呼地说:“大爷,您不知道,他这人太不讲理了,明明是我先看到的车。
”另一个也不甘示弱:“你先看到又怎样?我先骑到的!”大爷笑了笑说:“你们俩呀,都太冲动了。
就一辆车,谁骑不是骑呢?咱们做人得学会谦让,不能这么斤斤计较。
你们想想,如果今天因为这点小事大打出手,伤了和气,甚至闹到派出所去,值得吗?”两个年轻人听了大爷的话,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先抢到车的那个年轻人说:“大爷,您说得对,我不该这么冲动,这车让给他骑吧。
”另一个年轻人也不好意思地说:“不不不,还是你骑吧,我再去找找别的车。
”看到两人不再争吵,大爷欣慰地笑了,周围的人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追求内心的修行塑造独一无二形象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追求内心的修行,塑造独一无二形象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首先,题目提到了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
这告诉我们,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修身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体现。
其次,题目提到了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
这表明,在现代社会,个人形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内在修养,还注重外在的评价和口碑。
最后,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名言:“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形象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它们将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1.个人修养与形象的关系:内在修养决定了我们的品质,而品质塑造了我们的形象。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
2.网络时代个人形象的塑造: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还体现在虚拟世界中。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网络世界中维护自己的形象,传播正能量。
3.社会评价与自我提升:我们应该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但不应完全依赖他人的看法。
通过自我反省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树立起独特的个人形象。
4.个人形象与社会责任:良好的个人形象不仅关乎个人的名誉和地位,更体现了社会责任。
《大学》全文及白话翻译
《大学》全文及白话翻译《大学》全文及白话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
※格者:正其不正。
※【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学》原⽂2022年国学经典诵读《⼤学》原⽂ 《⼤学》是⼀篇论述儒家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原是《⼩戴礼记》第四⼗⼆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国学经典诵读《⼤学》原⽂,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章⼤学之道 【原⽂】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知⽌⽽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壹是皆以修⾝为本。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学之道:⼤学的宗旨。
“⼤学”⼀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是“博学”的意思;⼆是相对于⼩学⽽⾔的“⼤⼊之学”。
古⼈⼋岁⼈⼩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化基础知识和礼节;⼗五岁⼈⼤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修⼰治⼈”的学问。
所以,后⼀种含义其实也和前⼀种含义有相通的地⽅,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的“传”⽂,“亲”应为“新”,即⾰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知道⽬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上,兴旺发达。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学生版+答案)
《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
”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2、《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4、“,,,。
”四句,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地论述了志向坚定带来的一系列益处,也是达到“至善”境界的过程。
5、《大学之道》中说修养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着是“,。
”6、《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7、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事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
《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关系我们应“,。
”8、《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9、《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10、《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
”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事立教”的目标所在。
11、《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12、《大学之道》中“,”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13、《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
《大学之道》(答案)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4、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6、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7、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8、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9、致知在格物10、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1、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13、物格而后知至。
《大学之道》 课后练习(含答案)
《大学之道》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C.若火之始然D.与越人水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D.凡有四端而自谓不能者凡:所有。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春秋》并称为“四书”。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翻译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翻译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翻译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xx》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原文如下:总纲『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1』康诰曰,「xxxx。
」『2』大甲曰,「xx明命。
」『3』xx曰:「xx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xx明明xx。
第二章『1』xx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xx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xx新民。
第三章『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大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大学》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篇章节?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3. 《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是什么?A. 5678B. 8765C. 5768D. 76584. 《大学》中提到的“诚意正心”是指什么?5. 《大学》中提到的“修身”是指什么?二、填空题1. 《大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篇。
2. 《大学》中提到:“______者,其心正;______者,其心不正。
”3. 《大学》中提到:“______,则正其心;______,则诚其意。
”4. 《大学》中提到:“______,而后其心正;______,而后其意诚。
”5. 《大学》中提到:“______,而后身修;______,而后家齐。
”三、判断题1. 《大学》是《论语》的组成部分。
()2. 《大学》主张“仁政”,反对“暴政”。
()3. 《大学》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4.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做人的四个阶段。
()5. 《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做人的八个方面。
()四、简答题1. 简述《大学》的主要思想。
2. 简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3. 简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五、论述题1. 结合《大学》的思想,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结合《大学》的思想,谈谈如何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3. 结合《大学》的思想,谈谈如何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名词解释题1. 诚意2. 正心3. 格物4. 致知5. 修身6. 齐家7. 治国8. 平天下七、解释下列语句1.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4届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塑我形象,树我精神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塑我形象,树我精神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关键词在于个人形象塑造。
材料提到了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以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名言:“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这两部分内容启示我们,无论在传统时代还是现代社会,个人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1.自身修养与道德品质:个人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修炼自己,提升道德品质,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互联网时代,形象传播的速度与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形象更容易受到关注和传播。
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3.社交媒体下的个人形象:社交媒体是展示自我、传播形象的重要平台。
我们要善于运用社交媒体,传递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4.个人形象与人生发展: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助于我们在职场、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我们要重视个人形象的塑造,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个人形象既包括内在的修养和品质,也包括外在的言行举止。
我们要追求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塑造更加完善的形象。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阐述自己对个人形象塑造的理解。
同时,运用举例、论证、对比等手法,丰富文章内容,使观点更加鲜明。
结合《大学》《中庸》谈谈对修身的理解3000
结合《大学》《中庸》谈谈对修身的理解300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一个人不是顺着本性自然发展就可以了,还需要配合“修身”的功夫。
这是我读了《大学中庸》的最大的收获。
商汤在盥洗盘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真要在一天自新,那就每天自新,再继续不断自新。
可见,古人已将修身作为每天的必修课。
身为老师,面对的是无限潜力且可塑性极强的学生。
扎实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稳固的“修身”功夫更能让人在面对一切问题时处之泰然。
若要修身,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先正其心”出于《大学》第二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拜读了傅先生的此书后,充分体悟到什么是正其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懫,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一言以蔽之:安于自己的内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遭遇过不公的待遇。
记得当年选岗时,心仪的单位前一天还说缺两名人员。
一般情况下第一名先选,心想自己一定可以去的。
谁知,第二天选岗却说无空岗。
私下里打听得知,原来有猫腻。
所以,特别希望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
更希望孩子们将来都是一群公平、公正的社会人。
作为老师,理应以身作则。
无论身处何种角色,都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不应有私心。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意是:君子自己做到某种善事,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自己不做某种恶事,然后才去责怪别人。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严格要求学生去遵守规则。
身为家长,我们亦会督促孩子去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无论规则还是习惯,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的方式是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的,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老师在板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拿什么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呢?如果爸爸妈妈随口说脏话,拿什么教育孩子讲文明呢?所以,“修身”“修己”,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至德文言文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及其所处,或为党人之所诬,或为贤达之所笑。
欲洁其身,而乱离于俗;欲求闻达,而名实难副。
是以古之圣贤,所以居易以俟命,劳谦以ering。
夫君子之行,非一日之功,须臾之所学,终身而行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的行为准则,是静心修养自身,节俭培养品德。
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宁静淡泊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能必须通过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沉迷懒惰就无法激励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修养性情。
岁月如梭,意志随日流逝,最终变得枯萎凋零,很多事都不如人意。
等到他们所处的时代,有的被奸党诬陷,有的被贤达嘲笑。
他们想要洁身自好,却在社会动荡中迷失;他们想要求得名声和地位,却难以名实相符。
因此,古代的圣贤,都是安于简易的生活,等待天命,勤勉谦逊地修行。
君子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片刻所学,终身实践。
从天子到庶民,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及其所处,或为党人之所诬,或为贤达之所笑。
欲洁其身,而乱离于俗;欲求闻达,而名实难副。
是以古之圣贤,所以居易以俟命,劳谦以ering。
夫君子之行,非一日之功,须臾之所学,终身而行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的行为,是通过静心修养自己的身心,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大学之道之本末
大学之道之本末本末第四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三句话在《大学》中并没有在一块,我给他们搬了一个家,放在一起,也更好理解一些。
事物有本根,有末枝,事物有发展的开始和终结,知道了这其中的顺序,则已经无限接近道了,似乎有点犯迷糊了。
从天子到庶人,也就是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是以修身为本根的,这会儿应该忽然明朗了。
本根是乱的,而末枝却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是不可能的,非常勤奋的去学一样东西,却没有学到手,然而几乎没有努力的去学这样东西,却学的手艺精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说的是功夫。
很多人都喜欢本末倒置,且举一个例子吧,在儒家中,儒家的这些修身之学才是本,而儒服才是末枝吧,可是我所在的兰州,在2014年共有十五所高校有国学社团,其中绝大多数以汉服为主,少数以书法等艺术为主,总而言之,学儒学的少之又少,而且,没有一家社团愿意提修身二字,去年的时候我在社团中提出修行二字的时候,得来的是一阵的唏嘘之声,是以不行。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各个高校的国学社团想要崛起,那我想应该先从古儒这里汲取本末的智慧,这样才不至于把顺序搞乱,顺序乱了,还能近道吗?都进不了,还怎么修习,悟道?得道?所以他们一天不学,就一天沉迷于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之中,无可否认,出发点是好的,发心在华夏复兴,可是方法呢?术道不敢苟同,即使有一天,中国所有的人都穿上了儒生衣冠,穿上了汉服,他们没有中国文化,依旧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华夏也就不是真正的华夏。
在《庄子·田子方》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庄子去见鲁哀公,庄子说鲁国没有真正的儒生,鲁哀公就说,谁说的,我们鲁国全部的人都穿着儒服,怎么没有儒生呢?庄子就说,儒者带圆冠,表示上知天文,脚蹬方履,表示下知地理,配个玉玦,表示大事来了,能够举事果断,表示中知人文,知道这道理的,不一定穿儒服,穿儒服的,不一定会这些东西,鲁哀公觉得不应该听庄子,庄子就说,那你下个命令,说是只有会这些东西的人穿儒服,不会的别穿,不然抓起来杀头,实在不行就诛九族,这大罪谁敢受啊,三天过去,大街上就剩下一个穿儒服的了,抓过来问他天文,地理,人文,头头是道,决断大事如人饮水一般自然,庄子就说,偌大的一个鲁国,也只有真正的一个儒生而已。
《大学之道》课后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苏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到许州,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格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认识、研究、探究万物的规律。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问。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称为国人,国人也就是庶人。
C.髫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相同。
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节选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B.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C.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D.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A.《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春秋》并称为“四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修在“修身”一词中做“使完善、使完美”讲。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已的品德修养,完善自身,臻于完美。
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修身修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意境。
李叔同修来修去得到的是“悲欣交集”的彻悟;凯撒大帝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
修身不在乎形式,不在乎方法,在乎自已的心境,心境平和了,行为方能端正。
《古尊宿语录》中载“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修身对我们中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良好的心态,锤炼完善的人格,铸造应对复杂环境的定力,养成
应对巨大压力的能力,在事业和人生的道路上更加顺利,使自已的一生过的更加从容、自如和幸福。
曾国藩家书中云: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年轻人应做到: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
体会到其中之意蕴之后,深感修身当从修心始,修心当从静坐始。
注:《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成为“四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