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18天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湖北卷)(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北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发现的史前城址中绝大多数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这些城址不同于普通聚落,而是地域性中心聚落,城墙的修建反映其防御强度不断增强。
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形式B.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C.形成了早期国家的形态D.出现了早期的文明曙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题目中龙山文化时期、地域性中心聚落、城墙修建、防御强度加强等信息体现出当时即将迈入文明社会门槛,D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其是最早的城市,排除A项;题干中的材料并不能说明此时已经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态的标志为阶级分化和强制性权力及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构的出现等,我国夏朝进入早期国家形态,排除C项。
故选D项。
2.秦朝建立伊始,从政的“儒者”甚多,依据制度,博士、诸生“掌古今”“辨然否”“典教职”,可以治学,可以参政,享有一定礼遇。
每逢皇帝大宴群臣,或集议大事,都有博士、诸生参与。
这反映出秦朝初期()A.儒学影响比较广泛B.君主专制体制强化C.儒学成为社会显学D.士人地位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初期(中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A. 外国先进科学技术B. 西方的政治制度C. 西方的思想文化D. 外国历史地理知识【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主要是指学习西方的器物,即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所以正确的是A。
BCD错误。
故选A。
2.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不被认同,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 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中心信息“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不被认同,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从儒家主张的经济思想来看,桑弘羊在道德上是被批判的,但政府仍在一些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强化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C项即是这种矛盾现象背后的实质,故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故选C。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
”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A. 环境污染严重B. 恐怖主义C. 毒品走私D. 贫富差距悬殊【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环境污染的问题,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到恐怖主义,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出毒品的走私问题,排除C。
依据“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判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2024届江苏卷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卷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B.BC.CD.D2.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权利法案》吸纳革命原则C.妥协方式有助于社会发展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3.1970年,欧共体正式建立了欧洲政治合作机制,旨在通过成员国首脑、外长定期会议协调欧共体成员国的外交政策立场,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这反映出欧共体A.各国外交政策趋同B.国际地位提高C.实现了政治一体化D.独立倾向增强4.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曾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随感录》)这段文字揭示出()A.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之主流B.二十世纪初中国境内文化冲撞较激烈C.开展新文化运动以清除各种陈腐文化D.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绊脚石5.1980年以来,中国茶叶消费端从需要使用“茶票”来控制消费,到各种营销广告刺激消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就需要营业人员首先在形象气质上能给消费者带来好感,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引导技能。
2024年天津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天津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C、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从咸阳迁至洛阳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这样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选项A中的国家顺序错误,选项B中的汉朝建立时间错误,选项D中的都城迁移方向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描述不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占据益州B、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C、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局面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这一事件发生在221年,确实是三国鼎立局面的一部分,但并不能说是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局面,因为此时魏、蜀、吴三国已经各自建立了政权,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选项A、B、C都是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正确描述。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完成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
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改编题)《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
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
答案 D2.(2013·苏北四市模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
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①②正确。
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得不到体现。
答案 B3.(原创题)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
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这从根本上说明()。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解析辫子是专制的象征,脑袋里的辫子不好剪反映的是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3·盐城摸底)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暂而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此回答1-7题。
1?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2?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6?焚书坑儒反映了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②郡县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据此回答8-11题。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9?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除察举外,还有A.皇帝征召B.辟除C.大臣举荐D.考试10?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C.控制剥削平民D.维持地方治安11?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A.田租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
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
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2.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
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3.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
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
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
严复旨在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家庭。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焉。
”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5.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6.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
上海新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海新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创作于武昌起义后,作者有意将“国”字写成了“囻”,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说明那时已渐入人心的观念应首推A.体恤民情B.民族团结C.民主共和D.民风变易2.《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碶事也。
”文中的“永和九年”属于A.公元纪年B.干支纪年C.年号纪年D.朝代纪年3.国民政府制定的计划是“川、黔、滇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
……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当,必可造成统一局面。
”该“计划”出现于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记载:北宋初年,老儒先生以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赶紧抄录,日夜诵读。
据此推测,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这两本书被皇室专藏,民间不得私印B.宋科举以策论代替诗赋,读史人增多C.宋重文轻武,雕版印刷不能满足需求D.宋与民族政权对峙,中原文化遭浩劫5.1978年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这部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
这类作品A.遵循了写实风格B.抒发了浪漫情怀C.突出了理性思考D.表达了幻灭反叛6.1945年,毛泽东提出战后新中国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并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8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
第18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某某六校教研会)“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导学号 26060705(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2.(2015·滨州)《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导学号 26060706(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发电机D.电子计算机【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开始,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C项发电机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排除A、B、D三项。
3.(2015·某某)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06070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连续涌现新奇事物”,这是根源,故D 项正确。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浙江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浙江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2.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3.《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醺醺(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
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睉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吏治渐趋清廉化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官员日趋专业化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5.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6.记述出处(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
内阁臣造扆前密勿漠《明政统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7.《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7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每天限时训练(2014年5月11日)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5.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6.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28.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海南卷)(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海南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较大型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石镰、石锄等,而且还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随葬。
这反映出当时()A.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出土藏有粟粒的陶罐和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大麦,并且由家畜随葬,这说明该遗址已有农耕畜牧,即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故选D项;材料并无粮食内容的对比,无法得出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无随葬品存在差异的信息,无法得出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的结论,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排除C项。
2.表1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答案】A【解析】据材料“请徒行罚”“不救火者,以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等可知,《韩非子》“鲁人救火”中记载孔子主张不救火者,与投降败逃同罪,追野兽的,与擅入禁地同罪,结果命令下达后还未传遍,火已经扑灭,说明这种处理方式效果非常好,这说明韩非子以法家的理念(惩罚)来塑造孔子形象,故选A项;孔子主张德治,并没有德法并重的主张,材料中“鲁人救火”的记载是经过法家思想加工的,排除B项;材料中“尽赏之……则国不足……,请徒行罚”,说明法家坚持“惩罚”的思想,并没有体现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并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材料中的两则不同史料一条客观陈述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另一条是法家基于自身立场重新打造孔子形象,借以表达法家赏罚分明的主张,排除D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练习(含解析)-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18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某某某某模拟)《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7·某某某某模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解析宗法制的传统没有被颠覆,与材料中“分配给每个儿子”不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有利于土地自由流转,与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相符,故B项正确;主要是农业而非工商业,与材料中“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发展而非瓦解,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某某某某模拟)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均田制C.三长制D.方田均税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于抑制土地兼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中国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于北宋,最早称“千步方田法”,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011-2020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考点18 新中国的外交(学生版+解析版)
2011-2020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考点18 新中国的外交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2.(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3.(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4.(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6.(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8000年前,中国原始农业产生(“南稻北粟”)早期农业体系需要精准的农时,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和祖先崇拜,产生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
这表明,我国的原始农业(〉A.促进了早期科技文化发展B.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c.催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D.加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2.考古人员在清理汉代海昏侯基(江西南昌〉随葬品时发现多种玉器,经分析,“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5号墓):此外,漆木盒中的虫草的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辈金青铜钩采取了骆驼造型。
这些随葬品()A.是中央直接管理西域地区的有力证据B.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C反映了汉代内陆与边疆交流较为密切 D.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3.下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史料记载出处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
凭借着巨大的军《宋书》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
齐高帝萧造成兰陵萧氏,其父为文l j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
《齐书》梁武帝萧衍去士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
《梁书》出身低做,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陈武帝陈霸先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梁帝《陈、书》自立。
A.士族政治日渐式微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B.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黑暗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4.下图为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地域分布|图。
它反映出()16 14 12 1086 4 2t[革a民0:仅两--λeIS ’2Ill-o-F,哥户,饨’-28��‘E口唱M广, ..’在’E何JtIii 珉’‘It ”’制.Ill(7$ 42II’I?幅幅怖»M苦侃”A.科技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C 政府弱化对科技扶持力度MW Mm mm m mmmmMWB.农耕文明制约了科技发展D.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薄弱5.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弃田筑塘,废稻种桑”“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答案)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单选题1.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郑观应∶“欲自强,必首振工商。
”一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A.以革命的方式作为救国手段B.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C.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D.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2.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性质相同3.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
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各省从风,州县并起,不可指数”,以“使海内学人声气相通”“联结讲求”,传播新知。
这反映了当时()A.维新思想为主流思潮B.“中体西用”实践的破产C.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D.民主革命团体蓬勃发展4.某时期,北京城内"凡卖洋货者均皆逃闭",人们纷纷将家里的洋货自行销毁,"各种煤油灯砸掷无数,家家户户尤恐弃之不及,致贻祸患"。
时人记述,"城内商铺招牌‘洋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洋布'改为‘细布',诸如此类甚多"。
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民众反应B.清末农民运动的民族义愤情绪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残酷暴行D.反帝爱国运动中群众抵制洋货5.《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
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
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明日黄花。
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及答案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及答案历史的作答要根据题干,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语来提取其中的隐含信息,明确时空范围和特点。
能帮助大家更轻松的选择出正确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答案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1、规范答题,在答题框内答题。
2、即使不会也不要空,答了就有分。
3、审题要慢,可以先看问题,带了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看清楚要几问,分别回答,暂时不会的可以留一定的空格。
4、回答要讲究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5、要点全面,思维要开,尽可能多答几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6、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1-2分就一,两句话,不必要展开,可以说你答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得分。
7、要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空间,卷面清晰很重要。
8、要合理安排好答题的时间,要通过平时的考试去训练自己,正式大考时,监考教师会有“15分钟”的提醒,这时你如果还没有涂卡,就必须去涂卡了。
一般讲,全部完成后还余10分钟左右为宜。
9、真正拿捏不准的选择题,就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不要轻易的去改答案。
10、字不一定要求写的太好,但是一定要清楚工整,主观题讲究一遍完成,不要轻易划掉。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一.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
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1.(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2.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盛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提出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
两广总督在回复顾盛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3.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
1847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国人两年后入城。
1849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
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国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
这说明()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4.(2023山东日照一模)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伦敦、格拉斯哥、利兹、利物浦、布莱克本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
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5.(2023山东枣庄二模)1859年,英法美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课时作业(十八)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时作业(十八)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
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村社职能的扩大()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2.“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为给“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 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3.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
该法令的颁布()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再接受监督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4.1883年,俾斯麦提出的疾病保险法案在议会获得高票通过。
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免费。
俾斯麦此举意在()A.完善社会保障B.提升工人地位C.缓和社会矛盾D.美化政府形象5.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下表所示。
这些成就表明()B.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C.“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6.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种“自由”根源于() A.城市人文气息浓厚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文艺复兴解放思想D.城市不受国王管辖7.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万英镑;1813年,增长到860万英镑;1817~1818年,达到前所未有的930万英镑;从1802年到1833年,济贫税增长了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18天 2020
1,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天。
回眸历史,中国古代曾制造出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天文仪器,其中郭守敬发明了()
A.水运浑象仪B.地动仪C.黄道游仪D.简仪
2,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3,隋唐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在城市里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业务的服务性机构,即
A.邸店
B.瓦子
C.交子
D.柜坊
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5,某学校的三人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康熙帝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
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
材料二: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
材料三:“论者以古法、今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求也”。
--康熙
材料四: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五:铜版画《清帝亲耕仪式》(巴黎吉美博物馆)
材料六:康熙年间与英国对比
政治1688-1689年: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1677设立南书房,掌票拟
谕旨
经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
成立
1686年:设广州十三行
1712 宣布滋生人丁永不
加赋
科1675年:建立格林尼治天1704年茅台镇始产茅台
问题:
(1)三位学生根据材料,提出如下三个观点,观点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观点乙:“落日辉煌的守护者”;观点丙:“近代文明的落伍者”。
根据你的理解,三个观点分别会引用以上哪些材料?
(2)“捍卫者”、“守护者”、“落伍者”,是从什么研究视角得出来的?
6,“从此,这个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
”(大国崛起·美国篇解说词)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D.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
7,下列关于袁隆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袁隆平是世界上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第一人
B.他的发明被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C.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杂交水稻解决了未来世界的饥饿问题
答案
1, D
2, D
3, D
4, B
5, (1)观点甲:引用材料一和材料四;观点乙:材料二、材料五;观点丙:材料三和材料六
(2)捍卫者: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守护者:维护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角度;落伍者:对西方文明的反映和接纳的角度,或与西方文明的对比角度。
6, D
7, C。